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五二四集) 2011/8/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52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六百六十四面,倒數第四行看起:
「又《會疏》曰:前不顧是非,後不顧譏嫌;亦前不顧明哲昭察,後不顧鬼神冥記;或亦前不顧過業,後不顧來報。但求爭勝,不惜兩敗俱傷。只圖快意,不畏當來罪報。一切不顧,廣行諸惡」。前面我們學到此地,這段經文太重要,確實是我們現實社會的寫實。非常可能,我們自己心行就像經中所說的,所以我們特別把這段文多念幾遍,幫助自己警惕,這用意在此地。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要想到因果報應,決定不可以說我們起心動念沒人知道,這句話實實在在是自己欺騙自己。我們曾經學過《妄盡還源觀》,賢首國師那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菩薩,不是普通人,將《華嚴經》的經義摘錄出來,寫成這篇論文。前面三條,這三段,說明宇宙的源起,萬物的根源,再說我從哪裡來的,這我是正報,講得非常透徹,講得究竟圓滿,現代的科學、哲學都比不上。在第三段告訴我們,我們起心動念,極其微細的念頭自己不知道,可是遍法界虛空界全都知道,就自己不知道。他跟我們講物質現象、精神現象,精神現象就是我們的念頭,物質現象是我們的身體,這血肉之軀是物質現象,這兩種現象都是由波動產生的,波動就是大乘所說的阿賴耶的業相,阿賴耶的業相就是波動;如果沒有這個波動,精神跟物質都不存在。所以精神現象、物質現象從哪來的?從波動來的。
波動怎麼產生的?佛說一念不覺,波動現象就出現了;如果一念覺悟,波動現象就沒有了。沒有,不是真的沒有了,是它隱蔽,佛家講隱現,它隱而不現,遇到緣它就現行,什麼是緣?一念不覺是緣。一念不覺沒有原因,這個波動現象,第一個現象「周遍法界」,就是遍法界虛空界全知道了。我們說諸佛菩薩知道了,清清楚楚,一切眾生知道了,眾生裡頭有的清楚、有的不清楚,什麼清楚?覺悟的眾生清楚,迷惑的眾生不清楚,周遍法界。第二個現象「出生無盡」,這句話怎麼講?這句話真正的意思,它跟遍法界虛空界所有萬物起互動的影響,接受到這種信息一定產生變化。這種變化我們凡夫看不出來,佛經上說八地以上他們能看出來,你這個微動的現象,我們這肉體波動現象,意念波動現象,都清楚、都了解。第三個「含容空有」,這一念範圍多大?整個虛空都充滿,這是含空。另外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萬法,也受到它波動的影響,這叫容有,包容萬有,這是事實真相。近代的量子科學逐漸逐漸發現這個現象,這很了不起,科學、哲學總是比不上佛學。這怎麼講?因為佛學真正找到本體,本體是科學跟哲學沒有辦法找到的,它永遠找不到。本體有沒有?有,那就是自性清淨圓明體,佛菩薩能找到。科學家、哲學家找不到,找不到的原因,就是本體沒有現象,科學跟哲學必須有現象它才能捕捉,才能找到。自性清淨圓明體不是物質現象,科學找不到;它不是精神現象,哲學找不到;而且它還不是自然現象,這三種現象都沒有。但是它能現三種現象,這個不可思議!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之後,就知道我們是赤裸裸的在遍法界虛空界當中,一絲毫的隱藏都沒有。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這個事實真相要明白,明白了這就是菩薩,不明白的這是凡夫,凡夫跟菩薩是一不是二。幾時你明白,你承認,你接受了,這就是菩薩;你不明瞭,跟你講你不接受,你不相信,這凡夫。凡夫跟菩薩沒有差別,一個是覺悟,一個是不覺悟。明白這些道理,真正承認了,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不要顧及是非、要不要迴避譏嫌?要!好事應該做,違背倫理道德的事情不可以做,不需要人教,自然就如是。明哲昭察,這是講智慧現前,起心動念光明磊落,昭是昭顯,沒有一絲毫隱瞞,全擺在面前大家看。後說不顧鬼神冥記,鬼神確實我們動個善念、起個惡念,鬼神都有記錄,也就是說阿賴耶識裡頭都有資料。
再講到明白一點,「前不顧過業」,過業是什麼?過去造的業,過去造的業要知道懺悔,後不再造。往後「不顧來報」,來報是來生的果報,心善行善來生的果報在天堂,心行都不善,來生的果報是三惡道。這些事情,當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有沒有好好去想想?如果這些事情都放在腦後,不理會它,任性所為,麻煩就大了。底下講的「但求爭勝」,他什麼都不顧,「不惜兩敗俱傷」。爭勝,最激烈的爭勝是戰爭,戰爭是不是兩敗俱傷?縱然打勝仗,這勝仗打下來死多少人?你要是把這個事情想通,勝未必是真勝,殺人要償命,欠債要還錢。現在是迷惑顛倒,覺得一時只圖快意,我們在戰爭之後看得很清楚,勝利之後怎麼樣?但求爭勝,只圖快意,大概就三、四年,三、四年之後花報現前,死了以後果報就現前,因果報應就好像在我們眼前表演一樣,讓我們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些人不相信倫理道德,不相信聖賢教誨,不相信因果報應,但是他統統都遭受到。廣行諸惡,只是好像很快意,後果不堪設想。
底下一段是講『富有慳惜』,慳是慳貪,惜是愛惜。底下這段表慳吝過。「或人富有,但慳惜成性,不肯施與」。什麼叫施與?布施,他有錢,看到貧窮人不肯布施,這種人很多。我年輕的時候,章嘉大師勸我出家,當時也有一位老法師很喜歡要我跟他出家,我沒答應,為什麼?這老和尚太小氣。我曾經在他廟裡吃過一次飯,老和尚接待我們菜也不多,好像只有四個菜吧,菜碟做多大?像醬油碟一樣那麼小的一個碟子,吃飯的時候菜多挾一點,他就好像很緊張,就看著你。我看他這個樣子,從來沒見到過,小氣到這種程度。所以他找我,要我跟他出家,我不跟他出家,太小氣了,對於錢財斤斤計較,比不上我們普通的人。反而我們看到貧窮的人很大方,雖然他沒有錢,他肯布施。有錢的人視財如命,捨不得布施,死了之後這錢財全是別人的,一分也帶不去,冤不冤枉?這佛學到哪裡去了?怎麼學的,學成這個樣子?夫子說的話說得好,「聽其言而觀其行」,他嘴裡說的是一套,他自己做的是另外一套,跟他說的是完全相違背的。真的這四個字用得好,慳惜成性,他這種吝嗇,貪婪吝嗇已經成了性,這習性。『不肯施與』,不肯以財物給與他人。
「愛欲牢固」,故云『愛保』;「貪心深重」,故云『貪重』,愛保貪重。過去世尊當年在世,這是他老人家所說的,佛教傳到中國來,世尊滅度一千年之後,在中國把梵文經典翻成中文,有這麼多經文。我們想想,那個時候慳吝的人有,不算太多,貪心深重的人有,也是少數。可是看看現代的社會,所以我很懷疑,好像佛說這個經,就是給現代人說的,現在社會普遍是這個現象。所以社會動亂,人活在世間,無論貧富貴賤都活得很辛苦。加上現前地球的災變頻率太高,我們估計現前這一個月,八月,我估計八月災難的頻率可能超過二百起。上一個月七月差不多一百七十多起,這個月很可能超過二百起。今年災難的頻率,一個月比一個月高,一次比一次嚴重,災難怎麼發生的?就是造這五種惡業發生的,殺盜淫妄酒、貪瞋痴慢疑,從人情緒上來講,就是怨恨惱怒煩。這是天災人禍真正的第一個因素,不善業力所感召的。
所以人活在這個世間,『心勞身苦』,這四個字講得太好,心不安,身不樂,一般人所謂活受罪,現在的人真的活受罪。下面念老所說的,「即終生勞苦,直至壽命終盡」。人活在世間有什麼意思?「但所得者」,他真正一生所得到的是什麼?「只是獨死獨去」,『無一隨者』,死的時候,一個人走,什麼也帶不去,至親至愛也沒有辦法跟你一起走,這是一定要知道的。真正學到淨土法門,真正將《無量壽經》明白了,知道我們將來走的時候,有人跟我們一道走,有人跟我們一同去,那是什麼人?極樂世界的佛菩薩,我們走的時候他來迎接。我們到了極樂世界,過去生中無量劫裡與我們有緣的眾生,已經往生在極樂世界,那就全見面了。所以極樂世界不孤單,家親眷屬太多了,你現在不知道,到極樂世界全就曉得。所以在這個世間,這個世間確確實實沒有一樣東西跟隨著你。「無一隨者,神識孤遊戲,財留在自界」。神識我們中國人講靈魂,靈魂孤孤獨獨的離開你的身體,離開這個世間,你所貪愛的那些財富統統留在世間,一樣帶不去。古德說得好,「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這個話不能不知道,能跟你走的是業,你造善業,善業伴著你,你生三善道;惡業追隨你,你就入三惡道,這是事實真相。底下這兩句話說出來了,「蓋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
「生平所作善惡之業,及所感福禍之果,則不相捨離」,故云『追命所生』。這個跟著你,你的善念跟著你,你的善行跟著你,你造惡,你的惡念跟著你,你的惡行跟著你。我們明白這個道理,自自然然會把阿彌陀佛、把極樂世界抓得緊緊的,世間的善惡罪福我統統不要,全放下了,只要阿彌陀佛,這就對了。你能做出這樣的決定,十方諸佛如來都讚歎你:你真有智慧,你的選擇太對了,你這一生作佛去了。那就得認真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中,你心裡面那些亂七八糟的統統放下。善念也好,惡念也好,正念也好,邪念也好,統統放下,那都是虛妄的,都不是真的。你的真心是清淨的,一絲毫染污都沒有,你的真心是平等的。一定要記住,自私自利是染污,貪瞋痴慢是染污,名聞利養是染污,沒有一樣不是染污,貢高我慢是不平。平等是你的真心,你有好惡,我喜歡這個、討厭那個,這是什麼心?這是輪迴心,這個念頭是繼續不斷搞輪迴的。要想超越輪迴得用真心,真心是平等心,沒有好惡、沒有高下,眾生跟佛平等。經上常常念的,「生佛平等」、「性相一如」、「理事不二」,這話重要。
前面我們讀到,古大德形容這個世間叫「不斷之無」,我們讀這句經文的時候,我重複了好多遍,這句話真正把佛經上常講的「萬法皆空」、「一切法不可得」把它說盡了。萬法是什麼?一切法的真相是什麼?是不斷之無,不斷就是相續,每個相續都是無。你在這裡頭起分別、起執著、起貪愛、起怨恨,不叫冤枉嗎?這是幹傻事,沒有輪迴自己變成輪迴,沒有惡道自己把它變成三惡道,叫自作自受,這真的,不是假的。真正大乘教義能夠體會到幾分,人慢慢就醒過來,就覺悟了,人只要一覺悟,眼前的生活就幸福美滿。方東美先生所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你享受到了,你的享受跟菩薩一樣。在中國,中國人稱菩薩為仁者,仁慈的人,菩薩大慈大悲。仁者無敵,敵是什麼?對立的。菩薩沒有對立,跟任何人沒對立,他跟我對立,我不跟他對立;換句話說,菩薩永遠沒有敵人,沒有冤親債主。我們今天起心動念要防一個人,錯了,你防他幹什麼?我沒有學佛的時候,也常聽人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學佛之後知道防人也不可以,也是錯誤的,你防他幹什麼?你要把他看成佛、看成菩薩,就對了。害人之心是造孽,防人之心也是造孽,那個防是染污、是不平。你心真清淨、真平等,哪來的防人之心!沒有需要。財物放在這邊,人家拿去了,好!大家用,我用、他用不是一樣嗎?都好,何必要去防他?不需要,真正心開意解得大自在。每天還要防人那心很苦,這裡講的「心勞身苦」,天天防這個、防那個,你說你活得多可憐。十法界依正莊嚴全是假的,《般若經》上講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防他幹什麼?什麼叫人生最高的享受?心明白,身安樂,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心安身樂。
底下這句我們把它念下去,意思就容易懂了,「生平所作善惡之業,及所感福禍之果,則不相捨離,故云追命所生」。「義寂云:謂善惡因及禍福果,皆追命根所生處。」它跟著你,「追者追隨、追逐。於是後世,『或在樂處,或入苦毒』。「樂處,三善道;苦毒,三惡道」,它跟著你。「苦者痛苦,毒者毒禍。痛苦之極,故云苦毒」。全是自作自受的,放下就沒事,不肯放下,你就得要受,現前你要受,死了以後三途果報會現前。我要怎樣不墮三惡道?我把現前的把它放下,現前這個心勞身苦我就沒有了,來生絕不墮三惡道。與一切眾生有這種業趕快化解,這是聰明人;不要讓這些冤親債主找著你,追在後頭,這個事情麻煩大了。我們遇到有通靈的人,他們有這個特異功能能看到,看到有人後頭冤親債主一大堆跟著,這個人活得很辛苦,好像很累。他不知道為什麼會這麼累,後頭一大堆冤親債主跟著他。工作固然累,如果歡喜心做工作不累,後面跟著一大堆還能歡喜得了嗎?這一大堆跟著我們肯定影響情緒,你心情不好。所以我們懺悔,現前造的業,自己知道,心裡有數,要懺悔。過去生中造的不知道,但是自己想想,雖然不知道,肯定有,不但有而且很多,我們常常能做這樣想是好事情,為什麼?每天念佛、誦經、做好事,都能迴向跟大家分享,以這個功德供養大家,希望大家都能回心轉意,大家一同念佛求生淨土,好!怨恨不能化解,不但障礙我們開悟,它會障礙我們往生。所以,彼此雙方都痛苦,何必?
明白這個道理,愈是跟我過不去的人,我對他愈要恭敬。毀謗我的人、批評我的人、陷害我的人,不管是非對錯,他錯、我對,不管這些,統統要以真誠心來對待,這個結才能解得開。如果迴避,不好意思,自己曉得錯也不敢承認,面子問題。那好了,面子問題將來你就到三惡道去受罪,為什麼墮三惡道?面子放不下,這虧吃大了。這些冤親債主他放不下,我們放下,他沒有放下,我們每天給他迴向,我們在佛前給他供長生牌位,我們能盡心做到的統統做到,這就對了。見面我們一定很客氣,謙虛、恭敬,不管他什麼態度,我們表達自己的誠意,這叫修行。修正我們自己錯誤的行為,修正我們自己錯誤的觀念,叫真修行。每天拜一千拜,念十部《無量壽經》,念一萬聲佛號,不管用,你心不清淨,心裡還有怨恨、還有不平、還有煩惱習氣,這怎麼行?早年章嘉大師告訴我,「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什麼叫實質?內心的清淨、平等、真誠、恭敬,這實質。果然誠於中必定就形於外,不懂禮節,他也是很恭恭敬敬,他沒有學過,因為他內心真的誠敬自然表現在外面。經上講善惡因、禍福果,追命所生,這跟著你;將來果報,或在樂處,這三善道,或入苦毒就三惡道,全都在眼前。佛在經上提醒我們,讓我們細心觀察,統統在眼前,看清楚、看明白了,回光反照,想想自己有沒有?有則改之,無則嘉勉,這叫修行。
以下正明盜惡。『見善憎謗,不思慕及』。看到別人的好處,嫉妒心生起來,傲慢心生起來,憎恨、毀謗。不是不知道那個事情好、人好,知道,他做得比我好,我不如他,我不服氣:他有什麼了不起?於是就惡意毀謗。所以「見人之善,無敬慕之心反生憎惡,妄加誹謗,如是之人則無善念與善行」。「胸懷之中,常是侵奪之心」。悕望「唯思損人利己」,故云『悕望他利,用自供給』。起心動念都是這樣的,沒有想到別人。我這個一生來到世間確實是很可憐,一點福報都沒有,只有一點點這些善念,我一生不嫉妒人。我看到人家比我好,我讚歎、我歡喜,我的想法跟別人不一樣。這個人有智慧,多才多藝,他在這個世間造福,修福造福,我們在享他的福。我們對他有感恩的心,不會生嫉妒。就這麼一點點小福,小福報遇到佛法,這才真的明白了。從這一點點小福,慢慢讓它增長,我們自己也有點能力去修福。然後真正覺悟,修福裡頭第一殊勝的,就是幫助眾生覺悟,諸佛菩薩幹的事情,不是別的福,幫助人覺悟。幫助人覺悟,首先自己覺悟。自己沒有覺悟,怎麼能幫助別人?怎樣才能覺悟?放下就覺悟,這是章嘉大師教給我的。要放下煩惱、要放下牽掛、要放下憂慮、要放下一切不善的習氣。
人發現自己的毛病很困難,但是看到別人的過失很容易,如果是真正有智慧的人,他看到別人過失,別人像我的一面鏡子一樣,我馬上照照自己有沒有,這聰明人;只看到別人過失,不知道回光反照,那就造孽。如果懂得回光反照,那個造作惡業的人是我的恩人,我感恩他。為什麼?他那樣一做的時候,我發現我的過失,沒有這個鏡子照著我,我發現不了自己過失,我要改過自新,我要感恩他。天天回光反照,時時回光反照,三、五年的功夫,你不是聖人,你也是賢人了;你沒有成佛,你也成菩薩了。所以一切眾生都是諸佛菩薩,都是在我面前表演的、在示現的,我們用這種心態處事待人接物,進步就很快。確確實實要像善財童子那種求學的心態,凡夫只有我一個,除我之外所有一切人都是佛、都是菩薩,他在那裡表演善、表演惡,統統來表演,順境的、逆境的都做給我看,都來成就我。善的我要跟他學習,學習的時候要不著相;不善的,我要反省我有沒有,有,趕快改過自新,對他無量的感恩。善財童子怎麼一生成就的?就是這樣的,沒有別的,他不是有意在作意想的,他從自心上、自性上,真的是如此,事實真相也確確實實是如此。我們完全不知道,什麼時候徹底明白了,你就成佛,你的學習就畫個句點,你畢業了;如果還沒有徹底明白,來生還得再來,生生世世接著學,哪一生全搞明白就畢業了。什麼時候畢業、多久的時間畢業都不一定,問題就看你覺悟的程度,你回頭的程度,一覺悟、一回頭馬上就畢業。這些地方,最重要的我們自己有沒有違犯?見人之善有沒有敬愛之心?有沒有仰慕之心?也就是向他學習,這就是正確的。如果見到善人不知道恭敬,不知道仰慕,反而憎恨、嫉妒、障礙他,那就造重罪了。如是之人則無善念與善行。「胸懷之中,常是侵奪之心」。侵奪是盜心,念念想佔別人便宜,念念想把他人所有的,把它奪過來據為己有。底下這個悕望,悕望就是損人利己,「悕望他利」,他的利益來供養我、供給我。
「不義之財,得來容易,任性揮霍,頃刻消散,重復盜取」,故云『消散復取』。於是『神明剋識,終入惡道』。到最後的結果呢?最後結果墮三惡道。三惡道肯定先墮地獄,把你的惡業消除,然後再墮畜生再還債,你奪取別人的得要還,畜生道多半都是還債的。在古時候變牛、變馬去還債服勞役,債要是沒有還完,來生變畜生還要還,繼續還,還完了才能離開畜生道。再到人間來,債已經還的差不多,都還清了再得人身,但是得人身是什麼?帶著有三惡道的習氣,很濃的三惡道習氣,三惡道習氣是什麼?貪瞋痴的習氣。所以得人身很容易犯過失,犯過失又墮落了,真是苦不堪言。你犯的是輕是重,你將來受的罪,這都是總在遇緣不同。這句話裡面的含義很深,總在遇緣不同,我們希望多遇善緣,不要遇惡緣,我們現在就不跟人結惡緣,專跟人結善緣,我們將來善緣多、惡緣少。現在要是常常跟人結惡緣,你能不遇到惡緣嗎?一遇到惡緣,所謂舊病就復發,這個舊病是前世的罪業,無始的習氣就發作,不知不覺就造重業,造的時候不知道,等墮到三惡道受苦,知道,來不及了。所以古人有一句話說得好,「冤家宜解不宜結」,待人要厚道,待人要誠敬,自己要謙虛,古聖先賢、諸佛菩薩都是這樣教導我們,慈悲到極處。我們學佛的這些弟子體會不到佛菩薩的意思,甚至於還嫌佛菩薩囉嗦:這些事情還用你說,我都知道。其實都知道,是都做不到,做不到就是不是真的知道,真知道他全做到。後面這些句子確實要多念,不義之財,得來容易,任性揮霍,頃刻消散,重復盜取,於是神明剋識,終入惡道。言語不多,把這樁事情講盡了。
其實不義之財還是命裡有的,命裡沒有財,不義也得不到財。這個讀《了凡四訓》就都明白了,這何苦來?為什麼用這種不善的手段?任性揮霍就是在造罪業。奪取別人的財物,嚴重的令他家破人亡,而自己得來這不義之取任意揮霍,這造罪業造太重了。頃刻消散,這種現象最明顯是在賭場,一晚上輸了幾百萬、幾千萬,乃至於幾億萬,真的是頃刻就消散,消散怎麼樣?重複盜取,後頭有報應,報應不好。有鬼神在旁邊看著你,你的起心動念統統有記錄,將來墮三途、墮地獄,進去容易出來就難了。好不容易到人道來投胎,在人道幾十年造作的罪業要在地獄受無量劫的罪,值得嗎?要認真多想想。
經上講到「神明」,「《晉譯華嚴經》曰」,這跟我們解釋神明,「如人從生,有二種天,常隨侍衛,一曰同生,二曰同名。天常見人,人不見天。」這《華嚴經》上說的,每個人至少都有兩個天神跟著你,你來投生的時候,他跟你一起來,一個天神叫同生,第二個天神叫同名,跟你同生同名。一個專記你的善,一個專記你的惡,你有個善念、有個善行,同名他就記著;你一個不善,一個惡念,同生給你記起來,全部都有檔案,都有記錄。人,他能看到你,你看不到他,這個說法亙古就有。「如是二神,與人俱生,故名俱生神」。你這一來投胎的時候,他就來了,《華嚴經》有這個說法。《藥師經》裡也有,「《藥師經》曰:有俱生神,具書罪福,與閻魔王。」他把你的作善作福這些記錄統統送給閻王。「又《嘉祥疏》曰:一切眾生皆有神,一名同生,二名同名。同生女在右肩上書其作惡,同名男在左肩上書其作善。」同名的記善,同生的記惡,記惡的是女神,記善的是男神,這個地方是《嘉祥疏》裡面講的,說得詳細。所以有人在這管閒事,不是說說了就沒有,有人在記錄,一個念頭都沒有漏掉。那我們就得想想,我們這一天是善念多、還是惡念多,為自己的念頭多,還是為別人的念頭多?我們想清楚、想明白,然後回過頭來做個總結,我到底是善人還是惡人,別去問別人,問自己就清清楚楚。這個總結關係很大,關係自己未來的前途,如果我是善人,我就墮三善道;如果我是惡人,我就到三惡道去了。如果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全都是阿彌陀佛,我來生決定就到極樂世界去了,不就這麼個道理嗎?你想到哪裡去是你自己決定,與別人毫不相干,任何人都干涉不了你,都攔不住你,總結一句,全是自作自受。
「又《五戒經》曰:三覆八校,一月六奏。」三覆是反覆的來檢查,「指正月、五月、九月」,這都是農曆,有鬼神來調查這些事情。「八校」,八是八次,好像來核實、核對,「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日。六奏指六齋日,八(農曆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等六日。蓋謂一年之中,有三個月,向上覆稟;有八日上報(校者報也);一月之內有六日奏明也」。都是講的天神記錄,中國古人常說「舉頭三尺有神明」。神明監察如此的嚴密,為什麼現在作惡的人這麼多?沒有看到報應。沒看到報應,實在說是你自己粗心大意,報應就在眼前,你疏忽了,你說你沒有看到是疏忽。今天這個社會大眾,男女老少普遍都在作惡,價值觀變了,社會特別是媒體鼓勵人作惡,讚歎人作惡,作惡的人有本事,行善的人老實沒出息,現在是這樣的價值觀。我們今天看到整個社會,整個地球的災難,這裡頭隱隱約約我們體會到了一樁,老天要算總帳了,算總帳那就是大災難,上天要算總帳了。什麼時候災難降臨呢?六百年前,法國的預言家諾查丹瑪斯他預言告訴我們,世界末日,一九九九年是世界末日。一九九九年我們平安度過,所以有很多人說他的預言不準。但是諾查丹瑪斯的預言在這幾百年當中,很多預言真的兌現了。這一次的預言不準,為什麼不準?我們細心去觀察,體會到因為這個預言全世界人都知道,一九九九年知道有多少宗教徒都為這個事情祈禱。
現在科學家肯定祈禱的能量非常大,把這個事情化解,不是真的化解了,推後了,延後,延到什麼時候?延到現在。祈禱暫時化解,如果人心都向善,都不再作惡,真的回頭了,那就真的化解,所以祈禱是治標不治本。人心真正回過頭來,像布萊登所說的,真的棄惡揚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那就徹底的化解。誰相信誰就化解了,我相信,我肯幹,我的問題解決,化解了,你相信,你的問題化解了。全世界能有一半或者三分之一的人覺悟,真正棄惡揚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地球上災難真的沒有了。這個事情科學家給我們做證明,所有一切災禍,都是不善心行所感召的,我們念頭一轉,外面境界隨著轉,這是佛法上說的「境隨心轉」。災難是不善心所感的,現在看到災難現前,馬上回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純淨純善,災難就沒有了。因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虛妄相是隨著念頭在變化,出生無盡。西方極樂世界跟我們娑婆世界,在實質上講完全相同,沒有兩樣,為什麼那個世界那麼好?沒有別的,人心純淨純善,至善功德之所感那是極樂世界。我們這個世界善惡混雜,善惡混雜是講過去,現在怎麼樣?現在幾乎善少惡多。如果到純惡無善,災難就不得了,那就世界末日。懂得這個道理,我們大家棄惡修善,這問題就解決。祈禱確實有用,在今天這個社會標本兼治,所以我們提倡三時繫念佛事是祈禱,我們講經教學是教育,教育標本通治。如果每一個宗教每天都有八個小時講經教學,這世界上災難真能化解,為什麼?聽經人多,接受宗教教育的人多,慢慢人都省悟過來,都知道斷惡修善,都知道改邪歸正。我們活在這個人間,這一生有了方向、有了目標,正而不邪,淨而不染,這些災禍自然就化解。這些神明,普遍在這個地球上調查一切眾生起心動念、言語造作。
「又望西據《五戒經》曰:如是等日」,前面所說的一年有三個月,有八天就八校,八天上報,每個月有六齋日,這六天也是報告,都有神明在這裡專門做這些報告。「剋識」,識有兩種講法,「《嘉祥疏》、《會疏》,謂識者記也」。這個識在此地念志,跟志願那個志是同一個音,就是記錄的意思。「如《會疏》曰:幽有天神,識其科條」,他在那裡記錄你犯了哪一科,就像法律一樣,你犯了哪一條,他把你記下來,「無毫釐差,故云剋識」。這底下有「識音志」,就是「記」的意思。「此與嘉祥之意正同,均謂有神明記錄人之善惡,故報應不爽」。現在人對這樣的文字不相信,認為什麼?這是迷信。我初學佛的時候,我是從學哲學進入經教,方老師給我講授的是佛經哲學,我這麼進來的。我們現在講堂裡面,供養這一張方東美先生的照片,就是當年我跟他學的時候那個樣子,大概五十左右,年歲不大。
他告訴我,佛經裡面有百分之二十是哲學,高等哲學,但是除這個之外,佛經裡也有不少是迷信,他告訴我這個。迷信那部分我們不學它的,我們學哲學這部分。這是我認識那個時候,可是二十年之後,原來認為迷信的部分他也學了,他也認真學,那比哲學更深的境界。我跟他學的時候,好像他只看到佛學的大門,佛教的大門。二十年之後他看到佛教裡面登堂入室,他知道了,不一樣!有沒有?真有,不是沒有,完全相信。所以到他生病的時候,他是七十九歲過世的,好像七十九歲那年他皈依了,對佛法完全承認,不再說這裡頭百分之八十是迷信。百分之八十迷信那部分太高深,我們不認識就隨便加迷信兩個字,這很冤枉,沒搞清楚。老師走得太早,七十九歲,他要能多活十年,對台灣的佛教就產生很大的影響,那個時候,他真的轉過來的時候,壽命到了。所以這個事情,要等我們這一代認真好好修行,契入境界,把它發揚光大。現在我們還得到有力的幫手,那就是量子力學家他們所發現的,跟大乘經教講的完全相同。
底下這層深意,「二者,謂識乃第八識。如憬興云:以種子識功能不亡,名剋識。」這個講得通,阿賴耶識裡頭含藏的種子,永遠不會失去。阿賴耶沒有形相,在哪裡呢?遍法界虛空界,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義寂與望西」這兩位法師,「雙取二說」,前面兩種說法他們都採取。「義寂云:所作善惡,非但自識內薰,天神外記,記在二處,安有赦乎?」記在二處,二處是什麼?「內識與外神」。阿賴耶那是自己的資料庫,自己有記載,決定不錯的,起心動念自己忘記掉,阿賴耶裡頭有。阿賴耶裡面的資料,從我們開始迷的時候,一念不覺開始一直到現在,生生世世無量劫來,資料室非常完整,連起心動念都在裡頭。同時外面天神也有記錄,天神的記錄沒有阿賴耶識那麼完整,天神記錄大概就這一段的時間。我們可以說哪一段?我們迷惑墮在六道這一段,天神記錄。如果我們超越六道,這一段的檔案大概就被消除,為什麼?已經不在這裡,消除了;只要在六道,你在六道裡頭有檔案,記在二處,安有赦乎?
「以上諸說,義寂師穩妥」,義寂師就是講阿賴耶裡面這個落謝的種子。「因唯識不礙於神明記錄,神明記錄亦是唯識所現。故內外皆記之說為善」。這個講法好。我們學習大乘,大乘經教裡講得很清楚,沒有轉識成智之前都不能離開阿賴耶,阿賴耶的作用是在十法界。十法界上面是四聖,聲聞、緣覺、菩薩、佛,下面是六道,六道加四聖這十法界,阿賴耶做主。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阿賴耶的相分、見分、自證分,有大德主張三分。也有主張四分,四分就加一個證自證分,古大德都同意四分比較圓滿。你怎麼知道有自證分,有一個證自證分。證自證分,應該就是經教裡常講的,自性裡面本有智慧,智慧能自覺。佛法裡面我們也常常看到,經教裡面講的佛性,佛性就是證自證分,講法性,法性應該就是自證分,佛性是證自證分。因為佛是覺的意思,就是自性裡頭本有的般若智慧,它能覺。見分、相分都是從自證分變現出來的,自證分是阿賴耶的本體,從體起用,起用一個是物質現象,一個是精神現象,我們稱自證分是稱它作自然現象,可是自性裡頭三種現象都沒有,能現三種現象,能生三種現象。由阿賴耶妄想分別執著,這才變現出十法界依正莊嚴,這是把宇宙全體講清楚、講明白了。所以阿賴耶裡面所含藏的種子無量無邊無有窮盡,就是《還源觀》上講的三種周遍的第二種「出生無盡」,就這個意思。這個道理很深,念老在這註子裡說得好,唯識不礙神明記錄,為什麼?神明記錄也是唯識所現,離不開唯識。故內外都記,這個說法說得好,內是阿賴耶,自己的資料庫,外面是鬼神在那裡記錄。
「內外皆記,罪報追隨,故輾轉三途」,換句話說,這三種罪你都得要受,地獄、餓鬼、畜生,你要在這裡面去受罪。地獄消你的重罪,餓鬼消你的餘罪。畜生你得去接受報應,那就是討債還債,欠命的還命,欠債的還錢,你得搞這些。佛法裡面常說「人死為羊,羊死為人,互相吞噉,吃牠半斤,還牠八兩」,沒有白吃的,將來統統要還債。你吃的是魚,來生要變魚還給牠;吃的是蝦,來生變蝦還給牠,牠吃你。如果沒有覺悟,迷惑在裡頭,生生世世就搞這些把戲,真的是苦不堪言。所以,『累劫難出,痛不可言』,「累劫」是多劫,在六道裡生生世世就是報恩報怨、討債還債,就幹這些,這些恩怨、債務,你永遠都不肯放下,你永遠都記在心裡,麻煩大了。所以你出不了輪迴,出輪迴的心怎麼樣?把這個全放下了,我欠人的我要還,人欠我的不要了,一筆勾消。什麼念頭都不想,專想阿彌陀佛到極樂世界去,到極樂世界成佛之後,跟我有恩有怨的這些人,我統統度他們,這叫有緣人。你要跟他沒有緣他不接受,你跟他講他不相信,他聽不懂;你跟他有緣,他歡喜,他接受,所以佛度有緣人。跟我有恩怨的、有債務的,我統統都來幫助他,這個問題才真正獲得圓滿解決。好,今天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