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二二七集) 2010/12/2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22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二百八十面,倒數第三行,經文看起:
【我作佛時。國中無不善名。】
這一句是第二十八願,「國無不善願」。
【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皆同一心。住於定聚。】
這是二十九,「住正定聚願」。
【永離熱惱。心得清涼。所受快樂。猶如漏盡比丘。】
這是第三十,「樂如漏盡願」。末後這一句:
【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
這是「不貪計身願」。這一章裡面有四願。「從右章」,右面這一章,「第二十八至第三十八願」,應念受供,「為攝彼土眾生願」,都是阿彌陀佛攝受極樂世界的眾生。在這幾願當中,我們能看到極樂世界那個地方的居民他們的生活狀況,「表極樂國中眾生之功德受用」。「右章」,前面一章一共具有四願,剛才我們念過了,這個地方我們重複一遍,「國中無不善名,是第二十八國無不善願。住於定聚以上,是第二十九住正定聚願。猶如漏盡比丘以上,是第三十樂如漏盡願。最後,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是第三十一不貪計身願」。「不取正覺」是四願的總結,這四願要不成就,阿彌陀佛就不取正覺,正覺就是我們講他不成佛。現在他在西方極樂世界成佛已經十劫,換句話說,上面這四願他都實現了,沒有一願是空願。
下面黃念老為我們介紹,每一願給我們介紹。「第二十八國無不善願。極樂國中尚無不善之名,何況有不善之實耶?」這一句是總說,在極樂世界聽不到不善的名字。譬如我們這個世間說不忠、不孝、不仁、不義,這都是不善名;貪婪、嫉妒、怨恨,這也是不善的名,極樂世界連這些名言都聽不到,當然更沒有不善的事情發生。而且他能夠維持到十劫,阿彌陀佛成佛以來十劫了,後面會不會變質?會不會像我們這個世界,譬如中國歷史上所講的三代,夏商周,開國的這些帝王多好,人民生活也非常好,社會安定。可是到了末代、末期之後,由於教學疏忽了,人民貪圖享受,逐漸風氣就變壞,最後到亡國。商湯六百多年亡國,周朝八百多年也亡國。極樂世界會不會有這一天?佛在經典上告訴我們,極樂世界永遠沒有衰退的這一天。什麼原因?我們想想,應該能夠理解,應該能夠接受。
那個地方是諸佛如來教學的場所,教學沒有一天中斷。那個地方稱之為極樂,樂在哪裡?樂的是什麼?我們這個世間所樂的是五欲六塵的享受,恰好那個世界五欲六塵完全沒有;不但沒有這個事情,五欲六塵的名稱也沒有,名字都沒有,那都是不善名。從這個地方我們體會到,那個地方的樂就像孔夫子在《論語》裡面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他這個樂是學而時習,大乘經裡面所說的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那是沒有須臾之間離開法,這是佛法,沒有須臾離開道。我們這個世間,雖然有法、有道,一天二十四小時當中它不能夠相續不斷。又何況法性土裡面的眾生,法性土是實報莊嚴土,個個都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之人,在我們這個世界講都成佛了,哪裡會有過失!四聖法界裡面已經沒有惡念,何況實報土;又何況極樂世界的同居方便土,得彌陀四十八願威神加持,個個都是阿惟越致菩薩。雖然自己沒有證得,但是佛力加持,阿惟越致菩薩的智慧、神通、道力,往生的人個個具足,連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也不例外。我們明白了,我們體會到了,這是名符其實,真正叫極樂世界,這個極樂是法喜充滿,跟我們這個世界完全不一樣。
這四願裡面,首先給我們講,這個世界聽不到不善的名字,然後再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人都是「住正定聚」,這個正定就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他們的樂,「樂如漏盡」,這個漏盡不是阿羅漢,阿羅漢是小乘漏盡。大乘阿羅漢是誰?法雲地的菩薩,十地菩薩是大乘阿羅漢。那個快樂都像十地菩薩的享受,這是我們無法體會的。末後這是勉勵我們,這一願「不貪計身」。我們這個地方六道凡夫,最難破的這一關就是身見,起心動念都是為這個身來著想,這就叫造業。極樂世界的人把這個身忘得乾乾淨淨,這一點我們很清楚。在我們這個世界,小乘身見就破了,開始破,小乘初果;究竟破,再不會生這個念頭、有「我」這個念頭,阿羅漢。如果我們用《金剛經》的境界來說,《金剛經》的前半部,「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初破,須陀洹的境界;《金剛經》的後半部,破四見,「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阿羅漢以上的境界。這也告訴我們,真正修行從哪裡修?從破身見。這一願是提醒我們,極樂世界不可能有一個人有身見,所以它永遠沒有不善名,道理在此地。在極樂世界找不到一個自私自利的人,沒有這種人,他們的心就跟經題上所講的,都是清淨平等覺,圓滿具足,法雲地的境界。
我們看底下這段註解,第二十八,我們接著看,「龍樹大士曰,彼尊佛剎」,彼尊佛剎就是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無惡名」,你聽不到惡名,「亦無女人」,你在那裡面所看到,每一個人身相跟佛完全相同,經上所說的皆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祖師在註解裡告訴我們,這是世尊當年在世,在印度,隨順世諦所說。這個話講得很有道理。為什麼?如果是十地菩薩的境界,那當然是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報身如來,一般大乘經上講得很多。沒有惡道,惡道聽不到,像是畜生道、修羅、羅剎,這些名詞在那裡都沒有,聽不到,餓鬼、地獄更聽不到。「乃至無有諸趣惡知識」,惡知識是不善的人,六道裡頭,每一道裡面都有不善的人,在西方極樂世界沒聽說過。「蓋表極樂無有不善也」,名尚且沒有,當然沒有事實,這是一個純善純淨的世界。純淨純善,諸位想想,這是多大的福報!人不但沒有病痛,輕微的煩惱都沒有,人離苦了。國土,山河大地,我們這個世間常聽到有水災、旱災、風災、地震、海嘯,極樂世界沒有,這些名字你永遠聽不到。我們要知道,我們要不修福,怎麼能到這麼大的福地去?這是大福報的人,才能生到這個地方。中國古老的諺語告訴我們,「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這是世出世間第一等福報。第一等福報是什麼人?對阿彌陀佛、對極樂世界真信、真願、真念佛,這種人就是世出世間第一等福報的人,就是純淨純善的人。
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在理上講佛佛道同,在事上講還有小小的差別,真正到一絲毫缺陷都找不到的,只有極樂世界。所以,諸佛對阿彌陀佛的讚歎,這經上有,讚歎阿彌陀佛是「佛中之王,光中極尊」,這不是假的。擺在我們眼前,這樣的一個生活環境,我們想不想去?想去,要真幹!在總的原理原則上說,《華嚴經》佛講得好,遍法界虛空界,包括極樂世界,也包括我們這個世界,從哪來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是給我們講理,理上講得通,事上我們就相信。所以,極樂世界是自己清淨心變現出來的,阿彌陀佛的清淨心變出來的,也是我們自己的清淨心變出來的。我們迷失自性久了,現在知道這樁事情,但是怎樣恢復清淨,自己沒辦法。阿彌陀佛給我們做增上緣,幫助我們恢復清淨,他用什麼方法幫助我們?就是四十八願,具體的方法。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所以這個願文裡頭每一個我,「我作佛時」,那個「我」是阿彌陀佛自稱,不是別人。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轉述,我們才知道。理明白,我們信心就建立,我們真的有信心能往生極樂世界,能回到自己的法性土,自他不二,生佛不二,這都是給我們講原理。
「又《往生論》云,淨土果報,離二種譏嫌過」,過是過失,「應知。一者體,二者名。體有三種,一者二乘人,二者女人,三者諸根不具人。無此三過故,名離體譏嫌。名亦有三種,非但無三體,乃至不聞二乘、女人、諸根不具三種名故,名離名譏嫌」。「上論中」,就是《往生論》中所說的「譏嫌名」,就是這個願文裡面講的「不善名」,不善名沒有。我們在這邊講二乘,講三乘、五乘佛法,到西方極樂世界只有一乘,就像《法華經》上所說的,「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講二乘、講三乘,方便說。也就是說我們這個世間有,極樂世界沒有,只有一乘法,一乘法就是一佛乘,各個人都成佛。這逐漸逐漸讓我們對極樂世界認識、熟悉了。「又《疏鈔》曰,由耳之所聞,唯是諸佛如來萬德洪名,菩薩、聲聞及諸天善人種種嘉號,曾無三惡名字歷耳根故。耳中不聞惡名,故曰無不善名也。」在西方極樂世界得耳根清淨,你每天所聽到的都是你歡喜的,都是清淨平等覺,與清淨平等覺相違背的,你想聽都聽不到,都沒有,這個世界多好。
下面又說,「又如《阿彌陀經》曰: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這句話是講的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也沒有羅剎,也沒有阿修羅,這些不善的名統統聽不到,何況有實。但是極樂世界有眾鳥說法,眾鳥從哪來的?「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這些眾鳥是阿彌陀佛變化的玩具,不是真的。阿彌陀佛是誰?眾鳥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變個鳥來給你說法,你喜歡鳥,逗著玩,他就變這個來給你說法,他不是真的畜生道,他是佛。這裡面,蕅益大師說得好!「靈峰大師」,就是蕅益大師,「於此更有妙解」,這個妙解我也體會到。「《彌陀要解》曰,問」,用問答的方式,「白鶴等,非惡道名耶?」這是問,「答,既非罪報,則一一名字,皆詮如來功德。所謂究竟白鶴等,無非性德美稱,豈惡名哉!」這個地方講善名、惡名,它從什麼地方看?這個我們可以一轉過來,對於六道一切眾生的看法。眾生跟佛的差別在迷悟,覺悟之後他就是佛,迷了是眾生。這個白鶴,迷的時候牠是白鶴,畜生道的,牠覺悟了,牠成佛了,牠成佛跟十方諸佛無二無別。佛怎麼現個白鶴身呢?佛沒有身相,永遠是像《楞嚴經》上所說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眾生喜歡白鶴,他就現白鶴相給你說法;喜歡人天相,就現人天相給你說法。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身,沒有一定的身相,所以能現無量相。我們不能現無量相,問題在哪裡?我們執著這個身是我,如果你不執著身是我,你也能現無量相。你一定這個樣子是我,變個樣子就不是我了,那你就沒有辦法現,道理在此地。你從這個地方要是能體會,契入進去,然後你就曉得,花草樹木、山河大地哪一個不是究竟法身相,這一點都不奇怪。
我們往下面看,上面引用的這是《要解》的文字,蕅益大師的著作,下面是念老為我們解釋。「其意如下,經云: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這是《彌陀經》上的,舉了這幾個例子,有「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故或問曰」,真的有一些人初學的,沒有契入境界,他會問,極樂世界既然有這些鳥,這些鳥不都是惡報、不都是畜生道嗎?會起這個疑惑,會以為這是畜生道。「《要解》答曰,經云: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牠不是畜生道,牠不是罪報所生的。「白鶴等」,等就是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這是經上所舉的這幾種,包括所有的畜生道,牠不是罪報所生的,那牠是假名,牠就不是惡名。「是諸鳥等皆如來性德所顯」,所以牠的名字「乃表如來性德」,那就變成「美號,焉可視為惡名」。都是在當人一念,一念迷,你有分別、有執著;一念覺,分別執著沒有了。
我們今天在這個世界上,讀的佛經疑惑很多,到極樂世界這些疑惑全沒有了,為什麼?因為你到極樂世界,你的妄想分別執著也沒有了。並沒有斷,它不起作用,為什麼不起作用?你得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本願威德的加持。一加持你,你就變成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如果你還會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你不是在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不可能有這種現象。阿惟越致,在我們這個世間講,禪宗裡面所說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個佛是天台大師所講的分證即佛,《華嚴經》上說的圓教初住菩薩。從初住到等覺這四十一個位次,這四十一個位次在哪裡修行?在實報土,他們證得的身是法性身,他們居住的土是法性土。如來性德所顯,這個要知道。所以你六根接觸到的全是自性,這叫見性。
由此可知,我們真正離開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就是起心動念,我們六根在現前境界裡頭,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就成佛了。佛家有一句話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屠刀是什麼?屠刀就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為什麼叫屠刀?屠刀是造惡業的工具,屠殺眾生,吃眾生肉,這是屠刀。廚房裡面切肉的刀,那就是屠刀,用這個來做比喻,那是犯罪的工具。我們在六道裡犯罪,什麼犯罪?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就這個在犯罪,這個東西一放下,不就成佛了嗎?再不吃眾生肉了,不但不吃眾生肉,連吃眾生肉的念頭都沒有,這是我們學佛人能做到。如果你吃素食吃四、五十年,你不會再想了,聞到這個味道都覺得噁心,都趕快離開,不會起這個念頭,這就慢慢養成習慣了。
西方極樂世界人,你想想看,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所以這些疑問都是我們現在這些凡夫,初學佛、初學淨土,免不了有這種妄念、妄想。但是這個妄念要解釋清楚,不解釋清楚障礙他,障礙他的信心,障礙他的智慧,障礙他往生。所以經教的作用是幫助我們斷疑生信,這是我們現前境界;功夫成就的時候,經教為我們做證明,我們證得這個境界是真的還是假的,經教做證明。你見到西方極樂世界,你見到阿彌陀佛,如果跟《無量壽經》上講的是一樣的,真的,一點不假;如果見到阿彌陀佛、見到極樂世界,跟經上講的不一樣,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早年我在香港講經,大概總有三十年前,暢懷法師拿一本書給我看,《極樂世界遊記》,是個出家人寫的,他到極樂世界去參觀、去遊玩,他說極樂世界有女人。暢懷法師拿這個書問我,他說這個不對,極樂世界沒有女人,他怎麼會看到有女人?他來問我。我說他去的不是真的極樂世界,是假的。為什麼?經是證明,經典兩種作用,沒開悟的人是幫助我們破迷起悟,已經開悟的時候幫助你證果,你所證入的境界跟經講的相應就是真的,那就是正確的,不是錯誤的。如果你入的那個境界,到西方極樂世界,不對,極樂世界有女人,你走錯了地方,那不是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這不可以不知道的。
在極樂世界,六根接觸外面境界統統叫見性,離一切相就見一切性,性相不二,性相一如。不是說相沒有了才見性,不是這個意思。相是緣生緣滅,因緣生法,性是不生不滅,不生不滅就在生滅當中,你要在生滅當中見不生不滅,就對了;離開生滅去找個不生不滅,找不到,沒有這個道理,所以你要會。我們這麼多年講經,因為用網路、用電視,所以我們常常用電視屏幕來做比喻,用電視的屏幕比喻法性,屏幕當中現的現象,音聲、色相,這就是自性所變的萬法,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你要知道,屏幕裡面的人物跟屏幕是一不是二,你如何能夠在這個人物裡面見到屏幕?見到屏幕就是見到自性。如果迷在人物這些畫面上、音聲上,你把屏幕忘掉了,那就是迷。所以這同一個境界。電視不是壞東西,如果真會看的話,懂得這個道理,會看的話,他明心見性,他成佛,看電視也能成佛;迷在電視裡面,那你就要墮三途。你真正覺悟,不迷,性相一如,性相不二,懂了。
你從這個地方覺悟,然後在現實生活當中,現實生活就是色相,就是法相,生滅的法相。屏幕在哪裡?屏幕沒有離開,屏幕是永恆不滅,它不叫虛空,虛空也是形相,也是從自性變的。你一下在這個地方悟到,恭喜你,你見性,你成佛了。電視屏幕這是個引子,引導你入境界,引導你入佛境界。這不是二乘、不是菩薩,是一佛乘,知道什麼?知道屏幕裡面的色相是假的。我們把頻道一關,它就沒有了,屏幕在;頻道打開,它就有了。現在有很多電視有一百多個頻道,你可以隨便去換,那就像我們講的十法界一樣,講的六道輪迴一樣,上面二十八層天,下面餓鬼、畜生、地獄,那不曉得有多少道,那都是生滅法。但是自性永遠不生不滅,它是能現,妄想分別執著能變,如果我們把妄想分別執著都放下,這個現相就不變,實報莊嚴土裡頭不變。他雖然不變,他同時能恆順眾生,能隨喜功德,能以三十二種應身,不同的應身,同時同處、同時異處、異時同處能現無量無邊色相,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
如果我們把現實生活都看成是電視裡面的畫面,這是一種很好的修行方法。電視畫面我們知道,可以欣賞,不能得到,你沒有辦法得到它。同樣一個道理,我們現實的生活可以受用,可以受用、可以欣賞,不可以控制、不可以佔有,它得不到。剎那生滅,你怎麼能得到?所以,要把人生在世看成電視裡的畫面,假的,不是真的。什麼都好,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只要你不執著,不分別、不執著,沒有一個不是好人,沒有一個不是好事。他在那裡表演、演戲,演正面的,好戲,演得好,演反面的,演阿鼻地獄,也演得好,演得很像。你就跳出它的範圍作壁上觀,你做個看戲的,你不是演戲的。迷了怎麼?迷了跑到裡頭去演戲,那就很苦;覺悟了,覺悟就變成看戲的,不是演戲的。所以,諸佛菩薩是在旁邊看戲的,六道眾生是在舞台上表演的。天天看電視,要懂得這樣看,那你就會了!祖師大德常講,會麼!你看電視你會麼?會,會就開悟,不會就迷了。做人也是這個道理,同樣的道理,你會麼!會做人的成佛,不會做人的搞輪迴,搞六道輪迴,這就錯了。關鍵就在覺迷,不在別的。
我們看下面老居士所引用的,「又《觀經》曰:如意珠王,湧出金色微妙光明,其光化為百寶色鳥。」這是《觀無量壽佛經》上一段話,西方極樂世界有。「可見極樂依正」,依報是環境,正報是菩薩,是佛菩薩,「悉是如來果覺之所莊嚴」,阿彌陀佛變化所作。「是諸眾鳥,皆是彌陀變化所作,彼土一色一香,一塵一名,無非中道」,這個中道是自性,「皆是不可思議法界之全體大用」。這個要知道。阿彌陀佛為什麼要作這些變化?因為極樂世界的菩薩是來自十方世界,來自六道輪迴,六道裡頭每一道都有,天道有、人道有、修羅道有、羅剎道有、畜生道有、餓鬼道有、地獄道有,哪一道都有。這些人到極樂世界習氣沒斷,煩惱為什麼不能生起?因為極樂世界沒有惡緣,他阿賴耶裡面惡心所、惡的種子不能起現行。我們知道,種子必須要有緣才能現行,它沒有緣,所以它不起作用。但是習氣,怎樣幫助他把習氣化解?所以就有這許許多多變化所作。這些種種變化,每個人接觸到之後感觸不一樣,就像我們這個世界一樣,我們遊覽山水,十個人同在一處觀光旅遊,每個人的感受不相同。在佛法說,他根性不一樣,煩惱習氣不相同;在我們人間,也說他素質不一樣,文化程度不一樣,每個人愛好不一樣,感受不相同,這就所謂是靈感。特別是藝術家,可是藝術家的靈感,十個藝術家他們每個人靈感也都不一樣。在極樂世界也很自然的顯示出來,就這麼個道理。
所以我們要知道的,是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都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我們去了,也接受阿彌陀佛變化所作。阿彌陀佛怎麼變?就是四十八願在變。四十八願雖然只說了四十八條,照我們這個經,實在講二十四願,可是二十四願一展開,無量無邊!像佛法裡面常說的,聲聞三千威儀,從哪來的?十善業道來的,十善業道十條,一展開,三千條。菩薩更多,大乘菩薩八萬四千細行,從哪裡來的?也是十善,大乘菩薩把十善展開為八萬四千細行。我們就曉得,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也好、二十四願也好,在極樂世界展開是無量無邊的細行,這就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這就是阿彌陀佛加持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我們從這個地方去體會,疑惑就斷除了,它有道理在!這個話不是隨便說的,用現在話,它有科學根據,它符合邏輯的概念,一點都不亂。所以是不可思議法界之全體大用,這個法界就是自性,自性性德全體德用。
「是故彼國一一名字,皆顯如來性德」,如來性德跟自己的性德是一不是二,「如來證窮法界,照徹心源,功德究竟」,表現在「以一真一切真故,一究竟一切究竟」。「又以假名詮顯實法,故彼土一一名字悉皆究竟」,究竟就是自性變現的,自性所變現的那就是性德的起用。古大德有比喻,譬如「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們用黃金塑一尊佛像,金佛,你看它是佛,我再用這個黃金塑一個白鶴,佛變成白鶴了。體沒有變,相變了,體沒有變,體還是黃金。黃金代表究竟,塑佛像,究竟佛像、究竟佛;塑白鶴,究竟白鶴;我給它塑個寶塔,究竟寶塔;我給它塑一棵樹,究竟樹,這一棵樹。山河大地、樹木花草,一切萬法,沒有一樣不究竟,能大師所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個萬法是十法界依正莊嚴;還不止,應該說遍法界虛空界,一法不漏,全是自性變現的。「共命之鳥是究竟共命之鳥,是諸眾鳥皆如來性德之所顯,故其假名亦皆是性德之美稱,而非惡名矣」,不是惡名。這個意思好!
我們明瞭了,是不是到西方極樂世界才見到?不一定,我們在現前見到,就見到西方極樂世界,只要把我們的心念調整過來就行。中峰禪師在《三時繫念》裡面說得好,「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此方即淨土,淨土即此方」。我們心態一調整,要調整到怎樣我們就到極樂世界去了?到哪一天,我們看到的,六根所看到所有一切景觀全是阿彌陀佛,恭喜你,你就到極樂世界了。你看到一切人,阿彌陀佛變化的,是真的不是假的;看到一切動物、樹木花草、山河大地,所有一切現象全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我們恭敬禮拜、稱讚感恩,你真見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在眼前。所以,離妄想分別執著,就是!有了妄想分別執著,剛才講了,這個東西是造業的,有這個東西你怎麼不造業?起心動念造業,分別是造業,執著是造業,全都在造業,造什麼業?造六道輪迴業。不執著了,不造輪迴業,你造四聖法界的業,還有四聖法界,不造輪迴業,還是造業。不分別了,功夫高了,菩薩,不分別了,住在十法界上面兩層,十法界裡面的佛跟菩薩,見不了性,出不了十法界。雖然是佛,天台大師叫你相似即佛,雖然是菩薩,大乘教裡面說你是權教菩薩,為什麼?你還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放下,你是真佛,你不是假的了。這個時候實報莊嚴土現前,你在現前就見到極樂世界,你在現前就見到阿彌陀佛。
大勢至菩薩說得好,「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他用這個方法,就是我們所說的,憶佛,心裡只有阿彌陀佛,口裡只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最善,純淨純善;心、口純淨純善,你的身之所行當然是純淨純善。這樁事情沒人能障礙,這諸位同修要知道,只有自己障礙自己,妖魔鬼怪障礙不了,冤親債主也障礙不了。妖魔鬼怪、冤親債主能障礙誰?障礙有妄想分別執著的人,他障礙他,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他對你沒法子障礙。所有一切障礙,你仔細想想全是世緣,六道裡頭的,把這個東西放下之後,你自己沒有罣礙了,一切障礙、業障自然就消除。為什麼?自性裡頭沒有,你見性了,自性裡頭沒有。所以那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可是你要是認假為真,它就真有,它就真惹麻煩,就像作惡夢一樣,就真有;真的覺悟、醒悟過來,沒有了。「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覺了之後就是實報土,覺了之後就是諸佛境界。這第二十八「國無不善願」。
我們再看下面,第二十九「住正定聚願」。在現前給我最深刻所感的,是現代人心浮氣躁,不定!學佛的同學常常寫東西給我看,寫問題來問我,字都很潦草,這是在我們這一代年輕時候沒有看到的。換句話說,不說時間久,五十年前,四十年、五十年前,我們在社會上跟人家往來,寫幾個字都很規矩,通常我們看到行楷,叫行書,不是完全草字。現在我們看到人寫字的時候潦草,這說明什麼?他心不定,他妄念多,他煩惱重,就從這裡看到。說話多,妄念多,心不定,這是很大障礙。有這種障礙的人,書念不好,書沒有念進去。所以現在的學生在學校念書,目的是在什麼地方?目的在考試,應付考試,只要考試及格,畢業文憑拿到就行了。文憑拿到了,沒有學到東西。老師教什麼樣的學生?老師不教學生了,為什麼?你要教學生,跟學生結冤仇,說不定學生把你殺了,不敢得罪學生,學生不聽話。老師要的是什麼?老師要的是薪水,要過日子。各取所好,學生混文憑,老師混鐘點費,各有所需,所以大家都不負責任。
我在出家之後也教了幾年書,我在學校教過五年,真是這樣子。但是那個時候比現在還好多了,那時候學生做作業的話,寫的字還都規矩。你真寫得潦草,像現在這樣,老師可以不改你的作業,退回去重寫,寫得不規矩,不看。現在變成這麼普遍,這個社會怎麼能不亂!我跟方老師學哲學的時候,六十年前,那個時候方老師告訴我,他說現在學校,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我那個時候給他寫信,寫一篇文章送給他老人家看,目的是想到學校旁聽他的課程。他把學校的狀況告訴我,他說你要到學校去聽課,你會大失所望。這個話什麼意思?難道方老師在學校上課,我去聽也會很失望嗎?很可能。現在那更不必說了。我現在還是澳洲昆士蘭大學的教授,榮譽教授,偶爾有一次到學校去的時候,學校給我安排一堂課程,給同學講一堂課。安排這個老教授告訴我,他說法師,你要知道現在學生上課,耐心只有十五分鐘,十五分鐘之後就沒有耐心了,心不在焉。可以講講故事、說說笑話,大家在一塊同樂,現在是這麼個情形。到課堂一看果然沒錯,十分鐘以後,你看學生心不在焉,眼睛不看老師,看窗外面,耳朵聽外面聲音。我們就曉得世風日下,教學的水平一落千丈,這怎麼教?這才真正是憂慮。
我們這一代社會亂,下一代會更亂,怎麼個挽救法?想不出方法。想來想去,唯有宗教教育可以救社會。這麼多年來我講得很多,到處都在宣揚,真正聽懂的人不多。有,不是沒有,真有聽懂的人很少數。所以,任何一個國家、一個地區,要想這個地區恢復正常的安定、和諧、繁榮、幸福,不依賴宗教是肯定做不到的。所以今天團結宗教重要,鼓勵宗教要回歸到教育,要知道宗教本來都是從事於社會教育工作的,它不是迷信;宗教要忽略了教育,完全做宗教儀式,那就被人認為是迷信。所以宗教要回歸教育。特別是佛教,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那時候沒有宗教儀式,只是拜老師的時候行個三皈依的儀式,非常簡單,幾分鐘,簡單隆重。我們看所有宗教經典裡面,非常重視倫理、道德、因果,再向上提升那就是哲學跟科學,這五個科目實在講都講到盡善盡美。如果每個宗教都能大力提倡,社會可以回歸安定和諧、繁榮興旺,這是我們所期望的。那我們想想,看到這個經本上講的極樂世界,這是我們所嚮往的,這個世界多好!嚮往就要發心去。怎麼個去法?依教修行。關鍵全在能放得下,真正放得下,你的問題就解決了。去的條件就很簡單,真信,一絲毫懷疑沒有,知道什麼?心現識變的,這不是假的。真正發願,一心念佛,沒有一個不成功。善導大師說得好,「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漏的,問題你想不想去,是真的是假的?真想去他就去成了。
我們看二十九願,『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皆同一心,住於定聚』,這是經文。注意這第一句話,「所有眾生,生我國者」,這意思是不管他從哪一道,從人道往生的、天道往生的、畜生道往生的、餓鬼道往生的、地獄道往生的,修羅、羅剎往生的,不管哪一類人到極樂世界。沒到極樂世界不是一心,一個人一條心。所以六道很複雜,心不同,念頭不同,行為不一樣。可是到極樂世界「皆同一心」,這一心是真心,妄心沒有了。為什麼?執著心沒有了,分別心沒有了,起心動念沒有了,不就一心了嗎?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在這個世間,有貪瞋痴慢疑,到極樂世界,貪瞋痴慢疑完全沒有了,那是見思煩惱,統統都斷掉了。這個斷,是伏斷,不是滅斷,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西方極樂世界再沒有惡緣,所以你有惡習氣、惡種子決定不現行,就是它不起作用。現前的是什麼?現前的是一心現前,真心現前,他不是妄心,他用真心,真心就是沒執著、沒有分別。我們經題上講的,沒有執著,清淨心現前,清淨是真心,惠能大師明心見性第一句話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就是清淨心現前。分別放下了,平等心現前,比清淨高一層了。阿羅漢、辟支佛證得的是清淨心,他見思煩惱斷了;菩薩證得的是平等心,他分別心沒有了,就是塵沙煩惱斷了,不再分別,他得平等心;最後能把妄想斷掉,妄想是起心動念,就成佛了,你才能脫離十法界。到西方極樂世界人全都脫離十法界了,他不但是沒有分別執著,起心動念都沒有。
「由於第五無差別願」,前面我們念過的,「生彼國者」,所有眾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形是身體,身體沒有差別,一樣的,貌是相貌,也沒有差別,「悉同一類」,跟阿彌陀佛的相完全一樣。我們今天看到很多人畫極樂世界變相圖,畫得不像,為什麼?阿彌陀佛的像畫得特別大,菩薩小一點,往生的人更小一點,不像,跟經上都不一樣。所以我們供西方三聖,是怎麼供法?諸位在這裡看到我們的佛堂供西方三聖,一個相,觀音、勢至跟阿彌陀佛一樣,分不出來。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也是一個相,也分不出來。凡夫分不出來,他們分別得出來,決定不會把人認錯。他們有智慧,他沒有煩惱,心地清淨,他心靈有感應、有感通,不會認錯人。「形既相類,心亦同然。心皆同一,住於定聚」,他怎麼能不定?這叫極樂。極樂世界從哪來?就從這兒來的。這個道理我們不但要懂,要真懂,要深深的體會得,為什麼?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能得受用。
我們漸漸把這個世界看清楚了,看清楚以後怎樣?看清楚不要再計較,不要把它放在心上,我們就真的會在二六時中,一天到晚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這能辦事嗎?什麼都不想,什麼也不學了,能辦事嗎?能,什麼事都能辦。為什麼?阿彌陀佛智慧、神通、德能就加持你了,你就不會把事情做壞。你得相信,你不相信不行。這個相信是有理論依據,不是隨便相信的,這個經上對這些道理講得很清楚。你能夠與性德相應,你還會做錯事情嗎?與自性不相應,再聰明都會做錯事情,為什麼?那是妄心,那是八識五十一心所,很複雜,真心不複雜,一心。所以我們把心歸到阿彌陀佛也是一心,雖不是真的真心,跟真心很貼近,往生就能證得。
「定聚者,指正定聚,乃三聚之一」,就是佛法裡面講的,三聚就是三類。我們看底下註解,「三聚包括一切眾生,聚是聚類之義」,也就是一切眾生分為三類,佛經上叫三聚。「三聚之說通於大小乘,其義不一」,第一種說法,「一、正定聚,必定證悟者」。這一類的人心地清淨,一定會開悟,一定會證果,他能夠把妄想執著能放下,他學佛進步就非常快。學習,我們中國古人教學很重視這一點,「教之道,貴以專」,從小孩教起。中國古時候,扎根的教育是母親負責,母親恩德大,不但有生育之恩,你的根是她幫你紮的。就是三歲之前,母親是兒女的榜樣,她要做出好樣子給小孩看,這不是言教,是身教。做母親的人,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要如理如法,小孩將來長大就好教。七歲上學,老師給他做榜樣。學的東西,一樣一樣學,不可以同時學兩樣,這就是「教之道,貴以專」。為什麼?教一樣,他心是定的,他就想那一樣,他學得很輕鬆、很快樂,沒有壓力。你說同時叫他學幾門課,他就分心了,他的精神意志不能集中,那就不是一心,他就很善於分別執著,搞這些了。這東西不是好東西,要把它放棄的,現在不但不放棄,還要增強,希望你多分別、多執著,你說這不麻煩事情大了!所以現在教學跟古時候相反。
現在人批評古人,說古時候封建制度,剝削人民。他沒有念過古書,念古書你就曉得,曉得什麼?制度是死的,它不是活的,制度是法律,法令規章。如果人是好人,什麼樣的制度他都做好事;人不是好人,再好的制度他一樣幹壞事。所以中國古人他是先把人教好,人只要教好了,什麼制度都是好制度。人心要壞了,貪瞋痴慢、損人利己,再好的制度到他手上,他就用那個制度幹自私自利。中國古人講,法是治之本也,管理大眾的事情,法是個根本;人是法之源也,人是法的源頭,源頭要不好,那個本也沒用處。所以,中國人重視人,有人才有法,沒有人,法都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教育就太重要了。現在教育跟古時候是完全相違背,現在人說得很好,「以人為本」,但是教育沒有以人為本,教育以人為本那才好。人要自私自利,那也是他為本,諺語所謂的「人不自私,天誅地滅」。
我是早年在香港,何守信來訪問我,他是亞視電視台的主持人,給我提出這個話。我當時就告訴他,我說這句話是錯的,不是正的。他說怎麼是錯的?我說孔老夫子沒有自私,天也沒誅他,地也沒滅他;釋迦牟尼佛沒有自私,念念都是為別人,老天沒有誅他,地也不滅他。我再說,我的一生也沒有自私,天也沒有誅我,地也沒有滅我,還給我添福添壽。這個觀念是錯誤的!聖賢的教育,起心動念要教我們替別人想,不要替自己想,這樣的心就是世界和諧、家庭和睦的中心理念。人都為了自私、為了自己,你的家就不和。每個人都為自己,家庭怎麼能和合?現在問題真嚴重,夫妻兩個都有隱私權,先生有多少錢妻子不知道,妻子有多少錢先生都不知道,這家庭還能和嗎?利害當前,兩個人就分手了,不和!夫妻還有私心,你說有什麼法子?這個問題很嚴重,都是出在教育上。現在能講一點真話、做一點好事,還都是在宗教裡頭,你看世間人認為宗教是迷信。所以這個社會怎麼能不動亂,要化解這個動亂是多麼困難!動亂就是人心不定,人心定了,這動亂自然化解。
第二種,「邪定聚,畢竟不證悟者」。他也有定,但是他的目標、方向是為自私自利,他不是為大眾,他怎麼有定?他是為一個利益的集團,那就是邪定聚。古時候這些帝王,如果他是正定聚,他的國家一定興旺、一定強大。為什麼?國王天天為人民著想,天天想到幫助人民解除痛苦,幫助他離苦得樂,這種君王一定得人民的愛戴,所以他的國家一定強盛。末代的帝王,完全講個人的享受,不顧人民的死活,人民一定起義把他推翻掉,他就國破家亡,叫邪定聚。這個例子很明顯,很容易體會。第三種,「不定聚」,有緣就證悟,無緣他就不證悟,這是不定聚者,不定聚佔多數。他遇到善緣他就是善人,他遇到惡緣他就變成惡人,所謂是「近朱則赤,近墨則黑」。如果這個社會教化的風氣好,有聖賢教育,這些不定聚全都變成好人;如果教化不當,這個社會全都變成壞人。現在的社會教育誰在做?媒體在做。所以你要了解這個社會,你看看電視演的是什麼,網路播的是什麼,報章雜誌所報導的是什麼,你就全都了解了。
台灣早年提倡復興中國傳統文化,有人請教方老師從哪裡做起?方老師告訴這些人,首先要把電視跟無線電的廣播統統停掉,報紙要關門,雜誌要封閉。人家說這不行,這做不到。方老師笑笑說,這些東西天天在破壞中國傳統文化,只要有這些東西在,傳統文化不可能復興。他說得真好!我們學傳統文化還能得到一點利益,什麼原因?他們有權開放,我們有權不接受。你電視天天播,我不看,我幾十年不看電視、不聽廣播,也幾十年不看報紙、不看雜誌,我有權不看。你天天看這個東西,你能不受影響嗎?古人講一句話講得好,「知事多時煩惱多」,你天天看這個,你怎麼會不生煩惱?你怎麼能得正定聚?統統拒絕不看,我天天看佛經,除了佛經之外不看別的,這心才能定下來,沒有受感染。如果天天去看這個、接觸這個,那早就亂掉,不但不能往生,連經典教義都不懂,看都看不懂。為什麼?人心一亂,恭敬心沒有了,沒有恭敬心,雖然聽講、雖然讀經,都很難得利益,他心不在焉,他不能吸收。縱然是念佛,這一串念珠一百零八聲佛號他都念不下去,他念了幾聲忘掉了,又想別的東西去了;一串都念不成,一天怎麼能念幾萬聲?黃念祖老居士往生的時候,那個半年,他告訴我,他每天念佛號十四萬聲,那是什麼?正定聚,追頂念佛,把那些雜念都念掉。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這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