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每日論語  悟道法師主講  (第四五二集)  2020/2/17  台灣  檔名:WD20-037-0452

  諸位同學,大家早上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論語講記》,〈季氏篇〉第二章。

  【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朝聞道,夕死可矣,道是什麼?讀儒家書,經史子集必須全看。」雪廬老人在這章書開頭給大家講,讀儒家的書,經史子集,就是《四庫全書》四大類必須都看,全部要看,才知道儒家在講什麼。

  「這章經文說的是周朝時代,今日之下沒有天子,講禮樂、征伐有什用?」這個是雪廬老人講這句是一個問詞,今天沒有天子了,再講這個有什麼用?接著下面再給我們講:

  「周朝是封建制度,古代推舉一位能人出來當領袖,三皇時代父子相繼,到了堯禪讓給舜,天下為公,正是《禮運大同篇》的境界。後儒說《禮運篇》不是孔子說的,是老子之言,這是門戶之見,器量太小,不足以讀書。堯讓舜,舜讓禹,退位讓國,有唐虞二代。唐虞之後,除了湯、武真正為救民外,其餘的都是在享受,天道好還,所以沒有一個好結果。若拼命得來算是好的話,大概多是篡位,當賊盜得來的,都是以下犯上,如何能好?」這個篡位得來的,後面結果一定都不好,好像當盜賊搶來的,以下犯上,不是如理如法得到天下。

  『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這是講天下有道,禮樂、征伐自天子那裡出來的。

  「周武王伐紂,革命得來,封建諸侯,政治則有中央政府。平時以禮樂教百姓,上學校,因為是人都有情思,喜怒都有聲音,不得其平則鳴,恐怕人不懂音樂,所以配上詞。所以鄉下農人唱歌,鳥也唱歌。在外頭必須有禮,樂有節奏,禮有節度,發而皆中節,天下就太平。先感化自己國內的人,對外國人要柔遠人,夷狄也要去感化」,對外國人也要去感化他們。「先以身作則,做樣子給人看,再不聽,才去征伐,他如果改就算事情辦完了。」主要先以教化,教化,自己要先做好給外國人看,給他看他不聽,後面才去征伐。

  「什麼人來辦禮樂征伐?有道德的君主。怎麼稱作天子?天子要替天行道,天派來的,所以天子難當。若不替天行道,便是賊寇了。天子要有道德,再來又要有爵位,才能制定禮樂,有德無位、有位無德都不可以作禮樂。孔子雖然能治禮樂,但是後人稱為素王,所以孔子作《春秋》,孔子說,知我者,罪我者,都在《春秋》。」

  「今日之下哪一個人是天子?今日都以錢競選,是買來的。今日有征伐嗎?伐是伐無道,今人都是征伐老實、征伐有道,分裂人的國家,兩個德國、兩個韓國、兩個中國、兩個越南等,這都不是人家願意的。今日也沒有禮樂,唱熱門、黃色音樂,誨淫誨盜,中央機關的報紙也登裸女,外國允許如此,中國不允許如此。禮是事該如何辦、非禮勿動等等,不只是打恭作揖而已。」

  『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這是講天下無道,禮樂不是從天子出,從諸侯那裡出來了。從諸侯那裡出來,可以保持十世不喪失。

  「從前都能辦禮樂征伐,百姓過得好。若天子失權,禮樂征伐出自諸侯,各自為政,各國隨便出主意,都不一樣,也無所謂書同文、車同輪了。從前有方言,內地最糟的是江蘇省,三五里語言便不通,但是一寫字大家都懂,今日改成白話,吾也看不懂,今天是有道還是無道?」這是雪廬老人質疑今天這個情況。

  「天下無道,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這諸侯縱使辦得好,不過十世就完了,自己不能支持下去。孔子說這話是周朝那時候,以魯國諸侯為主體,原來是周天子做主,平王東遷後,諸侯便統制不住了」,天子就做不了主,各地諸侯都各自為政,管不了了。

  『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

  「諸侯以下還有大夫,諸侯不聽天子,大夫也不聽諸侯,最多五輩子」,五世,「便失去封地」。「這時的大夫指三家。大夫如今日的局長,今世不就是局長為政嗎?如今有這一個市的局長和那一個市的局長結為姊妹者,這是大無道。兩市局長撇開市長而聯絡,已經不對了,又結為姊妹,而不是兄弟﹔名不正,言不順,天下大亂。」

  「大夫也必須用人,那是陪臣,不能說禮樂征伐,陪臣執國家的命令,最多三輩子。這是指陽虎,這就是《論語》所說的,其為人孝悌,則不好犯上,不好犯上,則不好作亂。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以孝治天下,關係很大。」

  「這個說法是那時候的實在事情。」

  「孔子說這個有什麼用?佛、孔子都說因果,後儒只因門戶之見而不肯說因果,只說天道好還,其實就是因果,二五便是一十。儒者對於天道好還半信半疑,其實就是對於孔子之學不曾懂過」,讀儒書的人對孔子的學問都沒有真正懂。「吾講中國歷史,一直到中華民國,千篇一律就是因果二字。現今中華民國若要辦什麼事,到機關去找首長,也是枉然!」

  『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庶人處士橫議,橫議,老百姓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該議者而議。《擊壤歌》說:帝力何有於我哉!堯舜對我有何功德,其實那時才是真的天下太平。天生萬物,天何言哉?天生萬物,何嘗有動作、聲音?所以比堯如天。這些言語必須自己悟,大文豪能懂這個嗎?」這也是雪廬老人講,這些大文豪沒有真正懂這個道理、沒有悟這個道理。

  「周武王革命後,成王還小,周公接著辦,就是大夫掌政,所以管叔、蔡叔不服。周公將成王教好後,還政給他,到周幽王寵愛褒姒,而亡了西周。平王若不遷都,就另當別論,平王東遷時,鄭莊公立了大功勞,但是鄭也有大罪,《左傳》說:鄭伯克段於鄢。鄭莊公對自己家人兄弟尚且如此。一般人看不出來。」

  「王東遷時,魯君是魯惠公。東周為平王開始,起初諸侯還擁護周天子。魯國有惠公時,娶了賈夫人,帶有媵」,媵是賠嫁的,「是賈夫人的姊妹」。「賈夫人無子」,她妹妹賠嫁,跟她一起嫁給惠公,「她妹妹生了兒子,便是隱公,春秋從此開始。後來隱公的生母死了,國君的正夫人若沒有生子嗣,必須再與他國訂娶,不可由妾代替,但是魯國為什麼能夠這麼做呢?妾上來後,賈夫人又生一位兒子。魯惠公死後,隱公不肯幹,只是勉強代理,等他的弟弟長大」,準備他弟弟長大,把這個位子就還給他,讓給他弟弟。「孔子著《春秋》,就從隱公開頭,這是春秋筆法,因為隱公退位讓國,是一位賢君」,他依照規定讓給他弟弟了,是一位賢君。「所以孔子說:吾其為東周乎?到了孟子時,諸侯都稱王,就不行這套了。」

  「諸位在此求學辦事,處處為公,必有好處,否則唯有害自己而已。有人想在魯國抓權,於是勸隱公除去弟弟,正式當魯君」,有人想在魯國抓權利,所以勸隱公把他弟弟殺了、除掉他,他自己正式當魯君,不要把位子讓給他弟弟。「隱公不以為然」,隱公不聽,「認為弟弟已長大,準備讓位給弟弟,自己遷居外面」。「這個人一聽,果真如此,自己將來不利,反過來勸桓公殺隱公。果然把隱公刺殺了。」

  「因果報應來了,魯桓公的夫人齊姜是齊君的女兒,齊姜在家就和兄長襄公通奸。回娘家時,桓公也一起去齊國,有人勸諫,桓公不聽,被彭生勒死,這是因果報應。後來彭生被殺,變成豬,又是因果報應。」

  「後來的三家孟仲季,就是桓公的後代,稱為三桓,僭越周天子的禮樂。三家中的季氏後來又被陽虎把權,一代一代倒霉下去,糟不可言。」

  「一部《二十四史》,直到今日,都是因果報應。如今高大鵬寫經是中國人的身分證文章,所寫的是民國初年發生的事情,吾親眼所見,絲毫不假。」

  好,這章書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