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每日論語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九七集)  2019/9/15  寧波  檔名:WD20-037-0297

  諸位同學,大家早上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論語講記》,〈先進篇〉第十九章。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這一章書,學生問孔子同一個問題,孔子回答不一樣。

  「上論與下論不同,古人編書有他的規則,絕不隨便。上論,自求學開始,一步步教,有次序,問題少。下論,自〈先進篇〉開始,問題多。經文不是全指一件事,但也略加分類。《論語》難講的都在下論,先引入門,再講難的部分。因為上來領路,若難的講在前,後頭就麻煩了。所以說話辦事,都有次序。學時不可呆板只依一條學,而且必須看他的環境。」

  「注解佛經的人注重科判、文字、意義等,或體或用等都不會雷同。」都不一樣,這是注解佛經。「《論語》就不是如此,同一章若干人講,若干說法,鬧意見,我們不知所從,能知道要聽哪一家的講法,學問就不小了。」《論語》同樣一章書,不同的人講,那就很多不同的說法,彼此就鬧意見,我們也不知道依哪一個,如果要能夠知道聽哪一家的講法,這個學問就不小了。「吾講佛經與講《論語》,不依一路子講,我沒有他們的學問,都是參考注子而已。」雪廬老人講,他講《論語》他怎麼講,不是依一路子這樣講,沒有他們的學問,都是參考注解。「你們往後讀書、做事,必須有見識。」這個提示非常重要,沒見識這就不行。「從前注經都是大儒,有門戶之見,這是讀書困難的地方。你們求學難,做事就難,所以吾教你們佛經,教你們了生死。人有生就有死,死後入三途,未死前這一段人生,必須辦事。辦事就有印象,必須致意,了生死還有軌道,辦事卻沒有軌道,最為困難,所以辦事難。大家必須讀歷史,有經驗閱歷,才能辦事。公教人員,不用讀書人不行,學司法、財政是藝術,不讀書一辦事就害人。學校所讀的只是會技能,不會辦事也沒用,今日學校有錢就教,台灣怎能強得起來?心理建設不起來,不能辦事。今日的教育是害人害己,將來必墮三途,其苦無窮。讀書明理,更要會用。」

  「這一章,本文中有問有答,可以不用注解。但是就可講下去了嗎?我提出問題,就麻煩了。這是吾看書與諸位不同的地方。例如《彌陀經》,一者阿彌陀佛造極樂,一者釋尊宣傳,佛佛道同,佛的境界,迦葉以下諸位祖師沒有敢加一句的,今有陳某某者竟能說幾句,如說夢話,當了十方佛的老師,卻有許多人相信他,真千古怪談。福至心靈,無福的人就會被物欲蒙住耳朵。吾只是空著急,也莫可奈何。」這個也是再一次提出,當時在美國有一個陳某某,主要是講消業才能往生,帶業不能往生,鬧得風雨滿城。迦葉尊者以下這些祖師沒有人敢加一句,這個陳某某竟能說上幾句,還有很多人相信他,這是很奇怪。沒有福的人就會聽他的,有福的人就知道這個不正確,不聽他的。雪廬老人在這裡特別給我們再提示,我們從這個地方,去舉一反三領悟。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這是問同樣的問題,「聞斯行諸,子路問,聽到這個事情馬上就去辦嗎?子曰:有父兄在。有長輩在,如之何,其聞之行諸,其指來問的,有父兄在,怎麼可以聽到就去行?」子路問的問題,聽到事情馬上那就去辦,問這個問題。孔子回答,有父親還有兄長在,有長輩在,怎麼可以聽到就去辦?要去向父兄報告、報告才能去做。所以其是來問的,有父兄在,怎麼可以聽到就去行?「再來是冉有問,聽了就去辦嗎?孔子說,聽了就去辦。」那問同樣一個問題,怎麼回答不一樣?子路問,有父兄在那怎麼可以聽了就去辦?要先去請問一下父兄,跟父兄商量、商量,子路得到的回答是這樣。冉有問同樣問題,孔子說那趕快去辦,聽了就去辦,同樣的問題不同的回答。「佛家也是如此,有人問趙州和尚,狗有佛性否?二人同問異答。」有人去問禪宗的趙州和尚,狗有沒有佛性?兩個人同樣去問這個問題,趙州和尚不同的回答。

  『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公西華說:子路問聞斯行諸,老師說有父兄在,不許他行」,要先去向父兄報告。「冉求來問」,一問有這個事情來了,怎麼辦?老師回答你馬上就去幹。「公西華迷惑,應該聽哪一個?」到底要先跟父兄講,還是聽到這個事情,不用跟父兄講馬上就去做?

  『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下頭是孔子答」,回答,「冉求、季路都辦政事,冉有事故深,大小事都斟酌,不斟酌好,沒把握就不做」。這是冉有他非常慎重,大小事沒有斟酌好,沒有把握,他不做。「但是時不可失,機不再來」,有時候時機,時間、機會不可錯過,如果你每樁事情都是仔細斟酌,錯過這個時機就不會再回來,就很可惜了。「孔子故進之」,孔子是針對冉求遇到事情,大小事都是很斟酌,有時候很多事情時機都流失掉,沒有抓住機會,故進之。「所以孔子提倡要他有點勇敢」,聽了馬上就去辦。「子路辦事,一辦就辦二人的事,兼差不兼薪」,多做一份工作,但是沒有多拿一份薪水。「一人辦二事,太超過了,孔子故退之」,孔子說這個太超過了,「所以教他退一退」,先跟父兄商量商量,子路他很積極,所以孔子針對他,你退一下。跟冉求不一樣,問同樣問題,不同的回答。

  「聞什事?如聞小孩掉水的事,若回去問父兄,小孩已經溺死了。」這是舉出一個例子,如果你聽到有小孩掉到水裡面,馬上要去救。不能聽到,先回去問問父親、兄長然後再來救,這樣時間就耽誤了,再回來小孩已經溺死了。舉出一個例子,像這個事情你就不能去問,不能等你去問再來處理,要馬上處理。「但是也有小事問父兄,大事不問父兄的,一樣可以辦的。」這就看情況,所以這個都要自己去領悟。

  「中國有投諸四裔的說法,四裔進入版圖必須接受中國教化,不受則摒諸四裔。」進入中國版圖,就要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不受就摒除四裔了。「例如:結婚是大事,父母之喪也是大事。婚是大事者,一男一女本來沒有關係,卻說是天倫。《易經》八卦都有定位。古代結婚有三原則」,三個原則,「一者、身是父母給的,自己不做主,必須由父母做主。二者、媒妁之言,必須門戶相當,要所學相當。《左傳》鄭太子忽云:齊大非耦,不論如何不與齊家結婚,因門戶不相當,不可只看眼前一時」,所以傳統這個婚姻是門當戶對。「三者、本人的意見。如唐高祖擇妻,《左傳》也多有。」這是舉出自己本人的意見,舉出唐高祖他選擇這個妻子,在《左傳》也都有這個事情,本人他自己的意見。「又,結婚必須六禮促成,最後才親迎。因為結婚如此不容易,又麻煩,而且禮部會給證書。生孩子後,孩子有父一半母一半的血源,所以夫婦是天倫。但舜是聖人卻沒有告訴父母,就自己結婚,《孟子.萬章篇》云:帝使其子九男二女.百官牛羊倉廩備,以事舜於畎畝之中。」

  「所聞是什麼事,這些注解多是一偏之思,半身不遂。」這個所聞是什麼事,注解都是有偏的,不完整。「不然,那只好去問冉有、子路、孔子,其他人若不知道,要以孔子為主,其餘都不可靠。」這個最終還是要折中於孔子,如果其他的說法有疑惑,要以孔子為主。

  「凡事有實有權,沒有方便不可以。這章的聞,我也不能拿定主意」,聞斯行諸這個聞,雪廬老人說我也不能拿定主意。「諸位視事情狀況而定,以各人的學問去斟酌斟酌。」這就看個人了,這個聞,要看看這個事情的狀況來定,怎麼定就依個人的學問自己去斟酌。

  好,這章書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