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九六六卷)  2003/03/12 澳洲淨宗學會  檔名:12-017-0966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大威光太子「讚德勸詣」,偈頌第八首看起,這一首是讚佛的意業:

  【佛神通力無有邊,一切剎中皆出現,善逝如是智無礙,為利眾生成正覺。】

  第一句說『佛神通力無有邊』,這首偈講意業。前面七首,第一首是總說,從第二首到第七首這有六首偈,前面一半是讚身業,後面一半是讚語業,身、語,這個地方有一首偈是讚意業。我們從這個地方能夠看到、能夠體會到,佛身語意三業無不是利益眾生。利益眾生最殊勝的,是幫助眾生覺悟,幫助眾生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這是世尊、諸佛如來無盡的慈悲,真實的教誨。

  在這首偈裡面我們看到,『佛』、『善逝』,這是佛十種通號裡面的兩種,都是表示佛的應化身。應化在九法界,顯示出無量無邊的『神通力』,這從事上講的。『一切剎中皆出現』,「一切剎」當然是指的九法界,在哪裡出現?《華嚴經》上講得好,「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換句話說,在六塵境界裡面。我們凡夫說六塵境界裡面,其實哪一法裡面,不是佛在那裡示現神通?實實在在可惜,我們肉眼凡夫業障深重,不認識。不知道一切境界是佛神通在那裡示現,提醒我們,覺悟我們,我們沒看出來,沒有能體會得。什麼人看出來,什麼人體會得?在《華嚴經》裡面,代表的人物是善財童子,他明白了,覺悟了,所以一生圓滿證得究竟的佛果。我們如果要問一句,他憑什麼?他所憑藉的就是認識、明白,除自己一身之外,無有一法不是佛在那裡展現神通力。就憑這個,一生圓成佛道,圓成究竟的佛果。

  從這個地方,我們也能夠體會到,佛法教學,教的是些什麼?九法界的眾生是學生,學生學的是什麼?總得要清楚,要明瞭。佛教導的,真實智慧!學生所學的,應當要開智慧,破迷開悟。你就明白了,明瞭宇宙之間萬事萬物,皆是佛示現的。佛是什麼?是我們的真心,靈明覺知。靈明覺知的心,就是圓滿智慧。《大乘經》上講的,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一切眾生平等的,不但是有情眾生平等,無情眾生也平等。我們聽科學家報告的,水,我們說它是無情眾生,礦物。植物還有生住異滅,礦物看不出來,水屬於礦物,泥沙屬於礦物,石頭是礦物,微塵也是礦物。現在證明了,它能聽、能看、有感應。隨著有情眾生起心動念,有情眾生起心動念是感,無情的眾生它有應!感應道交,是這麼一回事情,我們現在總算是搞清楚,搞明白了。

  逐漸逐漸我們認識了,「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這句話懂了!情與無情,一個真性,同一個真性。真如本性裡面,不但有圓滿的智慧,有圓滿的德能,還有圓滿的相好。相好從哪裡來的?相好是圓滿的慈悲,圓滿的愛心。圓滿的愛心是從哪裡生的?是從智慧、德能裡面生的。我們今天聽了,感到很希奇,很不可思議。宇宙之間怎麼會有這樣奇奇怪怪的事情,我們覺得奇怪,佛菩薩心目當中正常。佛菩薩看我們才奇怪,一天到晚胡思亂想,起心動念違背了真常;違背了真常就是反常。所以凡夫才真的叫奇奇怪怪,覺悟的人是正常的,永遠他生活在正常環境裡面;正常,有真誠、清淨、平等的愛心,大慈大悲。

  前面我們讀過,慈悲心、愛心遍虛空法界,遍虛空法界裡面所有的眾生。真誠的愛心,清淨的愛心,平等的愛心,我們可以想像,我們見不到。真正覺悟的人,大乘經上常講的法身菩薩,法身菩薩起心動念就跟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相應,念念相應。我們今天起一個善心,就能感得這個礦物現一個美好的結晶。凡夫,凡夫的善心。覺悟的人,法身菩薩的善心,我們跟他不能比!他是百分之百的善,我們是百分之一的善,相差百分之九十九,怎麼能比?我們這百分之一的善,就看到這樣美好的結晶,百分之百的善,那現出來的結晶我們沒法子想像。這就是「往生經」裡面講的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華嚴經》上所講的華藏世界的依正莊嚴。科學家給我們找出這一點證據,使我們對於這樁事情一絲毫的疑惑都沒有了。

  從今而後,我要怎樣修行?修慈悲心。慈悲心從哪裡來的?從真誠、清淨、平等、正覺裡頭來的。你要不具足這四條,你的慈悲心不是法身菩薩的慈悲心,你是六道凡夫的慈悲心,跟法身菩薩不能比!法身菩薩的慈悲心,他的體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所以他的依正莊嚴我們凡夫沒有法子想像。所以佛用「不可思議」來形容,你想不到,佛怎麼說,你也無法體會。《華嚴經》上所講的,《彌陀經》、《觀經》、《無量壽經》所講的,你聽了,只能體會一個彷佛,不清楚、不真實。為什麼?不是我們的境界!我們根本沒有接觸到。為什麼沒有接觸到?因為我們沒有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所以那個愛心從哪裡生的?從感情上生的,這個要知道。法身菩薩的愛心,大愛,是從真性裡面生的。我們的愛心的根,當然是真性,但是它通過八識五十一心所,產生了變化!不純,帶了許許多多骯髒、污穢的東西,不乾淨。所以那個愛心不純,那個愛心善變,千變萬化,一會兒愛你,一會兒恨你,這是眾生界的現象。

  法身菩薩境界裡面的現象,他那個美好是永恆不變的。為什麼他永恆不變,因為他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四相沒有了。不但四相沒有,四見也沒有了。自私自利沒有了,是非人我沒有了,貪瞋痴慢沒有了,分別執著沒有了。所以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縱然有變化,變化非常的微薄。我們凡夫幾乎看不出來,他太微細,看不出他的變化,實際上呢?實際上他還是有變化。到什麼時候完全沒有變化?證到究竟極果,所以經上常講「佛佛道同」,成佛沒有變化了。等覺菩薩還有變化,那是非常非常微細了,如來曉得,十地菩薩都不知道,都看不出來。於是修行,我們就知道,我這些年來在大乘法裡面抓的綱領,沒抓錯!不是修別的,一個就是修正我們的心,純淨、純善的心。另外一個,就是修正我們的行為,純淨、純善的行為。這是佛法裡修行的總綱領,教學的總原則。佛經裡面稱為大陀羅尼門,陀羅尼就是總綱領、總原則。

  在哪個地方下手?就在日常生活當中,在處事待人接物之中。一切時一切處,對一切眾生,對一切萬物,我們要學,在這個地方鍊,這真正鍊功。鍊用一片真誠,決定遠離虛妄,妄心生暗鬼,真心生菩提。我們要想證得大菩提道,心地要正大光明。正大光明這句話也是九法界凡夫不容易體會到的。凡夫心目當中體會的正大光明,與法身菩薩所講的,有很大的距離。法身菩薩所說的,猶如真金,凡夫體會的,那是金色的紙,顏色跟金有一點像,實質上完全不相同。這些道理,在今天我們跟同學們在一起研究討論,我相信大家都能夠體會得到。《華嚴經》我們這第一分快要講完了,我們用的時間有一千九百多個小時。我們相信,大家要是常常聽,常常在一起學習,應該能夠體會得到。

  威光菩薩福報是真大!不但他的福報大,跟他在一起的,在一個世界,他的這些眷屬、同參道友,福報都大。壽命長,一生當中遇到四尊佛。我們現在講的這一段,是遇第二尊佛。我們在這裡看到,『一切剎中皆出現』,這一句實在講,才有那麼一點點體會,就是體會到經上所說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有那麼一點明瞭。 早年對這句經文打很多問號,不知道佛說的是什麼意思。現在懂得了,情與無情都是真如自性、諸佛菩薩神通變現。它所起的作用,套一句佛經上的話,覺悟根熟眾生,或者是度脫有緣眾生,這兩句話說的不一樣,意思完全相同。什麼叫根熟?他會了!他眼也會看,耳也會聽,鼻也會嗅,舌也會嘗,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哪一法不是「大方廣佛華嚴」!「大方廣佛華嚴」在哪裡?活的,活活潑潑的,不是在這個經本裡頭,你要在經本裡找「大方廣佛華嚴」,那你就錯了,你就變成書呆子。

  這個經裡頭告訴我們,經是說明書,真正的「大方廣佛華嚴」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就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剎土眾生。所以龍樹菩薩看到圓滿的《大方廣佛華嚴經》,他告訴我們,「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一四天下微塵品」,我們懂得他的意思了。他這個話是方便說、比喻說,讓我們在這個方便、比喻裡面恍然大悟。「十」不是數字,如果是數字,十個大千世界微塵偈,算不了什麼。大千世界,我們在經上讀到的,無量無邊,十個太少了,十是表法的,表圓滿,一個都不漏。十個大千世界,那是大圓滿,究竟圓滿,表這個意思。你以為經在哪裡!

  這個境界覺悟的人不是沒有,在中國也出現了不少。禪宗語錄裡面,我們聽說過。開悟的人,悟了之後,老師要考考學生,看學生見地如何。你看五祖要考考學生,看學生當中有沒有開悟的,吩咐學生做一首偈,拿來看看。神秀做了一首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這個偈子傳到五祖那裡去,五祖叫神秀過來:是不是你做的?神秀說是的,五祖說:「沒悟!好好再用功,再做一首拿來給我看。」神秀還沒有做出來,這個事情寺院裡頭各個人都知道了,對神秀大師這首偈沒有不讚歎的。

  碓房裡面惠能聽到了,也讚歎、也歡喜,稱讚。他告訴別人,他也有一首偈,但他不會寫字,找個人幫他寫一寫。當時有一位張先生,住在這個寺廟裡頭,他是個作官的人,別駕是作官的人。聽說惠能(一般人都瞧不起他)他也有一首偈,他說:行!你念我替你寫。能大師把神秀那個偈子改了一改,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個偈子寫出來之後,大家一看都吃了一驚,沒有想到南方來的獦獠,是人家稱,不是一個好的稱呼,就像是野蠻人,沒有受過文化的,大家輕視他,沒想到他能做出這麼一首偈子來。五祖聽到了,來看看牆壁上別駕寫的這首偈,叫人拿水:擦掉,沒開悟!大家心平了。五祖這個作法是保護惠能,怕嫉妒障礙,有人害他。他這首偈真的是開悟了,是悟入的境界,不好正面說。過了兩天,五祖在道場各地方去巡視,走到碓房看到惠能大師在舂米,他拿個拐杖在他舂米的石碓上,敲了三下就走了。這什麼意思,沒人知道,惠能知道。這什麼意思?叫他半夜三更去找他,你看看,這心通了。所以能大師半夜三更去見五祖,五祖對他說,你那個偈子可以用,給他證明他開悟了。

  在房間裡面,給他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徹底悟入了,後頭就不講了,通了,全都通了。徹底覺悟,悟個什麼?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圓滿的現前,就是這個境界。五祖把衣缽傳給他,囑咐他,你就是第六代祖。那個時候他二十四歲,你看,很年輕。跟他講:你趕快走,你不能住在這裡。怕人家害他。嫉妒障礙,自古以來就非常嚴重。所以惠能大師半夜走了,逃到獵人隊裡面,替獵人燒飯,做義工,在獵人隊裡住了十五年,沒有人找到他。十五年之後,這個事情大家漸漸淡了,他才出現。這個故事,《壇經》裡面講得很清楚、很明白。所以他悟,悟什麼?就是悟遍法界虛空界,一切依正莊嚴,情與無情,無一不是如來變化的神通作用。我們也可以說,他的悟入,就是悟入「大方廣佛華嚴」。一悟一切悟,一通一切通。然後觀察這個世間時節因緣,應該藏起來,趕快就藏起來,隱居。應該出來,那你就得出來,應機說法,隨緣示現。

  第三句『善逝如是智無礙』。神通示現是無礙智,無礙智就是靈知;靈知就是真心,真心本具的般若智慧,般若智慧就是本具的真心,是一不是二。再跟諸位說,靈知、德能(神通妙用是德能)、相好;佛在經上也說,法身、般若、解脫;又講法身、報身、應化身,說得再多,跟諸位說是一樁事情。記住,佛在經上常講的,在《華嚴經》上多次的說出,「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你能入這個境界,就叫做入不二法門。不二法門沒有門,不要以為是有個門,沒有門。要有個門就有二了,有門裡門外,哪裡是不二!不二沒有門。所以宗門裡頭有《無門關》。

  你知道整個宇宙,虛空、法界是一。是什麼?自己!自己的真身,自己的本性,自己的靈知。「善逝」是對佛應化身的一種讚歎,「逝」是什麼?逝是滅的意思,是去的意思。在佛法裡面講,是放下的意思,逝是放下的意思。善逝,那真的是善不可言了,這很難懂。善逝,他是不是真放下?真放下了,確確實實放下。釋迦牟尼佛出現在這個世間,徹底放下了。他還示現八相成道,還示現講經教學,四十九年不休息,那是善!他的八相成道,是不是放下?放下了。放下為什麼還有八相成道的示現?那個示現是感應,眾生有感,自自然然就有應。釋迦沒有絲毫意思在裡頭,那就是「善逝」。如果有絲毫意思在裡面,雖然是放下了,不善。我這個說法你能夠聽得懂嗎?你能夠體會嗎?如果你真懂了,真能體會了,十法界依正莊嚴在面前,自己隨類現身,隨緣說法,無不是徹底放下。放下與現相、說法,一絲毫障礙都沒有,它是一不是二。

  這是真正覺悟人的境界,凡夫你怎麼給他講,都講不清楚,沒有法子體會。對什麼人講?他漸漸接觸到邊緣了,要悟還沒悟,在這個時候跟他一講,恍然大悟。他能夠知道,他能信、他能解,他能夠悟入。如果平常沒有這個功夫,難!一般人為什麼聽不懂?為什麼信了還疑,不能契入?這就是我平常常常講的,他有自私自利,他有名聞利養,他有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他有貪瞋痴慢疑。所以,別說悟入了,聽都聽不懂。如果我們聽了,覺得有幾分懂了,你在佛法上修學,你就很有進步,你能懂我在這裡說什麼。

  『為利眾生成正覺』,這是把諸佛如來、菩薩、羅漢到世間來應化,到世間來示現,目的說出來了。他成正覺,他早就成正覺,哪裡是今天成正覺。他修行,他修行早就圓滿了。今天還來做這個樣子,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世間示現成正覺,這一次是第八千次,《梵網經》上講的。為什麼?「為利眾生」,就這一句話,就這四個字。為令眾生得真實利益,而到這個世間來示現的。

  我們學佛,我們是不是跟佛陀有一個共同的目的?不是為自己,為利眾生;為利眾生是真正利自己,為利自己是真正害自己。這四句偈,你去體會大威光菩薩對於佛陀意業的讚歎。我們要理解、要懂得,你才能學到。這裡最重要的一句,「為利眾生」,念念為利眾生,行行為利眾生。除了為利眾生之外,什麼都沒有。為利眾生不著利眾生相,成正覺沒有成正覺相。心裡頭沒有成正覺的相,這叫「善逝」。

  請接著看偈頌第九首,這第九、第十兩首,是勸導大眾皈依佛陀,這是威光太子對佛既然是備加讚歎之後,希望大家都能夠皈依,都能夠向佛學習,請看經文:

  【汝等應生歡喜心,踴躍愛樂極尊重,我當與汝同詣彼,若見如來眾苦滅。】

  這首偈很簡單,只有四句,但是把做學生的本分都說出來,非常非常難得。證明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面講,這是有人寫信向他老人家請教。佛法好,這個人已經知道了,但是不曉得怎樣能夠契入,向大師提出這麼一個問題:學佛有沒有捷徑?可見得學的人很著急,希望很快能夠入佛境界。大師在回答他信件裡面說:有!捷徑是什麼?「誠敬」。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誠敬得二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這首偈裡頭具足了誠敬。印祖開導的。我初學佛的時候,也有這個問題。我第一次見章嘉大師,我就向他老人家說:佛法的好處我知道了,有沒有一個方法,教我能夠很快的契入?他老人家給我講了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善知識確實應機說法。你看印祖對那個人,那個人問的問題跟我完全一樣,印祖對他講的是「誠敬」,章嘉大師對我講的是「看破,放下」,根機不一樣,我們統統得利益了。

  所以親近善知識,第一樁事情『應生歡喜心』。為什麼?「百千萬劫難遭遇」。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天,這一天被你撞上了,怎麼不歡喜!今天,許許多多學生親近老師,為什麼得不到利益?輕慢心!對老師沒瞧得起,你怎麼會得到利益?我們再看釋迦牟尼佛當年給我們示現的,佛是真正好老師,跟大威光菩薩讚歎的一樣,但是提婆達多天天造謠生事。提婆達多是釋迦牟尼佛的堂弟,你看看,這樣的關係,在大眾當中說佛的壞話,破壞佛的形象,造謠生事。跟佛學習的這些學生,如果沒有善根、沒有道眼,聽到那個能言善道的提婆達多的話,對釋迦牟尼佛尊敬心就沒有了。這些人到哪裡去了,跟著提婆達多去了。一直到提婆達多惡貫滿盈,墮地獄,才有一些眾生覺悟,回頭再來皈依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慈悲,既往不究。

  回頭,很好,只要你肯回頭,你還算不錯。這是什麼?這是示現給我們看。再好的老師,再有德行的老師,都有人造謠生事。世尊如是示現,我們想到古佛亦復如是。為什麼會有這種事情?跟諸位說,不是佛的德行不圓滿,而是什麼?眾生業障太重。所以才有這些事情發生,與佛菩薩、與善友毫不相干。善知識所示現的,八風吹不動,你讚歎我,我還是這樣的;你毀謗我,我還是這樣的。天天受持讀誦、為人演說,一絲毫沒有改變。毀譽不動心,不生煩惱。台灣那邊有很多毀謗,刊登在報紙、雜誌上,悟道法師把這些資料寄給我,寫了封信給我,他們在台灣想組織一個小組來辯駁。我打電話告訴他,沒有必要。怎麼樣對待這些毀謗?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示現了榜樣,默擯!默擯就是一句話不說,我們仔細聽聽他的毀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不要去辯駁,不要去計較,要緊的是提升自己的德行,認真努力修學,這個重要。他說,不重要,他說累了,他自然就不說了。他在報紙雜誌上寫,寫累了自然就不寫了。辯駁他幹什麼?我們的事實擺在此地。說話的人,寫文章的人,跟我都不認識。他沒有跟我相處過,他不了解我,他要認識我,跟我相處過,我相信他不會寫,他也不會說這些話,諸位一定要明瞭。

  提婆達多對釋迦牟尼佛這種造謠生事,我們曉得,提婆達多是菩薩再來的,就像唱一台戲一樣,他是唱反面角色的。唱的什麼?顯示釋迦牟尼佛的德行,你看看,一般平常人遭受毀謗,他是什麼態度?你看看釋迦牟尼佛遭受這個毀謗是什麼態度?教我們的,我們要懂得。釋迦牟尼佛有沒有反駁?有沒有生瞋恚心?有沒有起報復的念頭?沒有!所以我們遇到這些事情,真的碰到了,合掌「阿彌陀佛」,令歡喜。你就是當我面指責,我也一句話不說。等你說累了,不想再說了,我跟你說一聲阿彌陀佛!謝謝你的指教。不會有第二句話。

  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離開經教。你說這個經教有錯誤,不行,你不是標準。真正有修、有證的人,那個人是標準。你的煩惱、習氣常常起現行,心不清淨,不平等,你不是標準。真正證得真誠、清淨、平等、覺的人,那個人說話我們可以考慮。嚴格的來說,善導大師在《觀經.上品上生章》裡面教給我們,絕對的標準就是佛說的。菩薩說的,我們還要看看,佛有沒有說過,與佛說的相應,我們能接受,如果與佛說的相違背,我們信佛不信菩薩。如果再來一個佛說,你要曉得佛佛道同,佛的說法,即使不一樣,意思完全一樣,佛佛道同。如果來了一尊佛,說的這些法跟過去佛說的不一樣,這個佛有問題,假佛不是真佛,真佛所說的一定跟一切佛相同。善導大師提醒我們!我們要找到一個標準,這才能真的有依靠。所以遇善知識最重要的,生歡喜心。

  『踴躍愛樂極尊重』,你看尊重加個「極」,尊師重道。不是一般的尊重,「極尊重」。極尊重怎麼樣表現?不是說見到老師就磕頭三拜九拜,不是的。見到老師就畢恭畢敬,也不是的,不是在形象上,在實質上。實質上是百分之百的順從,依教奉行。自己要有疑問、有疑惑,一定要請教老師,不能請教別人!你是釋迦牟尼佛的學生,提婆達多也是釋迦牟尼佛的學生,而且是釋迦牟尼佛的堂弟,他為什麼造謠生事?嫉妒。看到佛法緣那麼殊勝,徒眾那麼多,國王大臣都皈依他,他受不了!他的心目當中,總是希望取而代之,想盡方法毀謗,讓大家對於釋迦牟尼佛起了疑惑,背叛釋迦牟尼佛,皈依提婆達多。確實有不少人,真的背棄釋迦牟尼佛,就皈依提婆達多,跟提婆達多去學去了。

  提婆達多又串通阿闍世王,跟阿闍世王講:你把你父親害死,你就是王位,你做王了。他把釋迦牟尼佛害死,他作佛。「你做新國王,我做新佛」。阿闍世王上了當,聽他的話,真的是害他的父親,害他的母親。《觀無量壽佛經》發起因緣如是,諸位細細看看,就曉得了,這背師叛道!示現因果給我們看,背師叛道、毀謗三寶、破和合僧,果報在阿鼻地獄。什麼人會跟著這些人走?智慧鮮少,沒有智慧的人,聽信謠言,這個虧吃大了。

  我跟韓館長三十年,三十年當中,造謠生事的人不少!韓館長有一個很大的長處,這是一般人所沒有的。什麼長處?她會追蹤謠言。你在她面前說,說是什麼人造謠生事,來毀謗法師。她就說:哪個人?你把他說出來,你聽哪個人講的?她去找那個人。問那個人:你聽哪個人講的?她把它追根到底,把頭抓出來,然後問他:你目的何在,你造謠是什麼意思?所以,以後沒有人敢在她面前造謠言,謠言可以在門外,不會到她那裡。不是說你講了我就相信,我要追根究底,你用意在哪裡?

  謠言起於外面,這個事情很多,謠言是在自己的裡面,這個例子也不少!你要是追究根本的原因,沒有別的,從嫉妒心起來的,從爭名奪利這個念頭起來的。如果是心地清淨,嚮往道德,就不會有這個念頭。真正能做到孝養父母,尊師重道。凡是造謠生事的人,你仔細觀察,他不是孝子,不是好學生,他不會孝順父母,不知道尊重師長,他不可能有成就。真正有成就,你看看大威光童子,他所教導的這些人,對老師要生極尊重的心,自己有任何困難、任何疑惑,不要去找別人,找老師。這是極尊重。

  我過去修學,實在講是一個老師。跟章嘉大師,那個時候,我每一個星期跟他見一次面,星期天,平常要上班,沒有時間,星期天去看老師。時間至少是一個半小時到兩個小時,所有一切問題,包括我個人生活上的問題,工作上的問題,處事待人接物,我都向老師請教,我不找別人。章嘉大師圓寂之後,我跟李炳南老師,我跟他十年。十年之後離開老師,在國內外到處講經弘法,每一次回到台灣,我要把我這一段生活狀況,弘法的狀況,向他老人家報告。我遇到一些疑難雜症,我向他老人家請教,我不問別人。聽一個老師教誨,我們有一個方向,一條路,一個目標,路好走。兩個老師教,就是兩條路,到底依哪一個老師教的好?三個老師就三岔路口,麻煩可大了。

  從這些地方你就曉得,佛學院裡面為什麼很難出人才。我不教佛學院,為什麼?因為我懂這個道理。佛學院老師太多,每一個老師對於經教有他個人的看法。我們不能說他錯,但是對於初學的人非常不利,初學的人無所適從,很難得利益。利益是什麼?利益是清淨心,戒定慧,他得不到。所以佛學院畢業了,三年四年畢業出來,學了一點什麼?佛學常識,與戒定慧三學毫不相干。不但煩惱沒有輕,煩惱天天在增長。佛法真實利益是煩惱輕,智慧長,學佛之後煩惱還更重,智慧完全沒有了,這不叫學佛。

  所以古時候學佛,真的是從戒律上下手。我跟章嘉大師三年,那時候在家身分,還有工作。大師苦口婆心,常常提到戒律重要。我跟他三年,他往生了,我在他的火化場,搭了一個茅蓬,住了三天三夜。那時候還有個大帳篷,大帳篷是甘珠活佛。我們總共有十幾個人,圍繞在火葬場,他的火葬場是特別建的,火化爐是個小塔。不是在一般場所。甘珠活佛他們在那裡住了七天,我是因為有工作,住了三天。我在那裡反省,在那裡思考,我跟他老人家三年,我學些什麼?我得到些什麼?感念老師教誨的恩德,奠定我修學的基礎,對老師極尊重。你看這兩句話多重要,學生具足這樣的態度,沒有不成就的。

  『我當與汝同詣彼,若見如來眾苦滅』。勸別人皈依,自己帶頭。我勸你們去皈依,我自己不皈依,那不可靠,那不是真心話。真心話是我去皈依,你們跟我一道去,這樣一個好老師,希有難逢。見到如來眾苦就滅了,大威光童子說這句話是有根據的。你看我們前面看到,他見第一尊佛,他所得的利益。我們前面讀過「睹相獲益」,無量無邊的利益,經上略舉十門。這就是會的人,我們在此地能夠想像得到,威光童子是一個有智慧的人,會學。他的這些眷屬,跟他的這些人,我們相信也不差!所以見相,聽佛講經說法,開悟了,轉迷為悟,轉惡為善,眾苦滅了。這一句話不是神話,是你見到、聽到了,確實覺悟,確實明白了,回頭是岸。從惡因回頭,向善因;惡因感得的是苦報,善因感得的是樂報,離苦得樂。再看末後這一首:

  【發心迴向趣菩提,慈念一切諸眾生,悉住普賢廣大願,當如法王得自在。】

  這一首把那個大利益說出來了,這是無邊際的大利益。『發心迴向趣菩提』,「菩提」是覺悟,這是梵語,中國意思是覺、是智;智是體,覺是用。我們跟佛學什麼?學菩提,學大智、大覺。我們要發這個心。「迴」是回轉,「向」是向著這個方向。過去我們的心是散亂的,一切眾生心都是這樣的。眾生心在哪裡?在五欲六塵上,在名聞利養,在財色名食睡。這個東西在外面誘惑,我們的煩惱習氣跟它起感應,得到了就歡喜,得不到就瞋恨。所以一天到晚這個心裡頭,趣向在什麼地方?趣向在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都往這上跑。現在見到一個好老師,老師教我們把心收回來。儒家亦復如是,孟老夫子講的「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把你放在外面的心收回來而已,這就是學問。把這個心收回來,集中在一個方向,向菩提,求智慧、求覺悟。

  『慈念一切諸眾生』,我智慧開了,覺悟了,智開覺悟之後,你要幫助一切苦難眾生,大慈大悲。幫助一切眾生覺悟,怎麼個幫助法?就像前面八首偈裡面所說的,身、語、意三業,念念為利眾生,行行為利眾生。身示現是為這個;口,言語是為這個,言語是說法;心裡頭念念還是為這個。除這個之外,沒事!

  第三句舉出一個榜樣,『悉住普賢廣大願』。普賢菩薩是我們修學的最好的榜樣、最佳的模範。我們要向普賢學習,你先看看菩薩的名號,「普賢」,普是平等、清淨;不清淨、不平等,「普」做不到。就是以清淨心、平等心、真誠心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這叫普賢。教化眾生,感化眾生,誘導眾生,這是講方法。佛家講方便,方便為門。應當教,你就好好教他;應當感,你就好好的去感化他;應當誘,你就去誘導他。方法、手段雖然不一樣,目標相同,目標都是幫助他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為聖。所以總的目標,離苦得樂。這是佛法,這是究竟圓滿的大法。

  在《華嚴經》裡面,普賢的方便無量無邊。利益眾生,菩薩又給我們提了十個綱領,我們也可以看作大綱,教化眾生,協助眾生十大綱領。第一個禮敬,就是前一首偈子裡面講的,「應生歡喜心,愛樂極尊重」。把對於佛陀、對於老師、對善知識那一種敬愛的心,無分別、無條件的去尊重、愛護一切眾生。這是普賢教導的第一個綱領,「禮敬諸佛」。這個「諸佛」,我講了幾十年!所有一切有情眾生,包括畜生、餓鬼、地獄,都是未來佛。佛經上跟我們講的,「一切眾生皆是我過去父母、未來諸佛」。佛這個話講得多了,我們有沒有放在心上?有沒有落實?沒有。沒放在心上,根本就不能落實。所以聽是聽了,不信,不懂,做不到。今天威光菩薩教導我們,我們在《華嚴》學習了將近兩千個小時,有了這樣好的基礎,這個話我們聽了之後,放光了。我們會記住,我們會落實了,落實雖然不圓滿,真的落實。那個不圓滿是什麼?不圓滿是無始劫來的煩惱習氣,常常有形無形的來產生障礙,讓我們失念,或者是境界現前,還煩惱起現行,這個不要緊,慢慢來。只要你心裡面有了,真正有普賢菩薩教學的綱領,你心裡頭真有,有了你就會學。

  「稱讚如來」,一切眾生即使五逆十惡的眾生,他也有善。善少惡多,惡不提,那一點點少分的善,讚揚他,這樣就是對他教育。讓他自己慢慢體會、覺悟到,你看我做那麼多的惡事,人家原諒我,我做那麼點小小的好事,他就讚歎。他會良心發現,他會改過自新。這是感化的手段、方法。菩薩行,所依之體,是究竟圓滿的智慧,方便是智慧的起作用。我們在前面看,如來智慧起作用,那就是示現十法界依正莊嚴。

  《楞嚴經》上講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我們才真正懂得一點這個意思,不是只現一個身相,山河大地,草木叢林,一切萬物,情與無情,都是諸佛菩薩示現的。他在哪裡?無處不在,無處不現身,小,毛孔、微塵;大,我們今天講的星系、星球,不讀《華嚴》,很難體會到,我們所體會的,那個範圍很小,真的跟心量有關係。《華嚴經》讀久了,心量逐漸拓開了,你體會到的境界不一樣。

  「供養」,沒有條件的,隨分隨力沒有煩惱,隨緣不攀緣,我有多少力量,我盡多少力量,圓滿功德。不是一定要多少,沒有那個道理的,隨分隨力,天天要做,時時刻刻要做,念念要做,非常歡喜做。決定沒有迷惑,迷惑的人是什麼?我現在能力很少,等我哪一天發了財,我再來做。我現在收入很微薄,我慢慢儲蓄,將來儲蓄多的時候,我再來做,這都是愚痴,沒智慧。我今天賺一塊錢,我做一塊錢的事,我今天賺兩塊錢,我做兩塊錢的事,念念圓滿功德。這布施裡面,這供養,普賢菩薩講供養,不是講布施,為什麼?愛樂極尊重!愛樂極尊重是供養,不是布施。

  所以,我們要尊重一切人,不能說這個人造惡,不值得我們尊重。不值得我們尊重,他值得佛菩薩尊重。我們為什麼不尊重他?我們有煩惱,有妄想分別執著。佛菩薩為什麼尊重他?佛菩薩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佛菩薩對一切眾生平等的,所以是供養,不是布施。盡心盡力在這裡修供養,所以佛菩薩的福報沒有邊際。這個在經裡面我們讀得太多了,布施供養是真正修福。財布施得財富,愈施愈多。為什麼世間有擁有億萬財富這樣的富貴人,沒有別的,前生修的布施多。我們看到很多大企業家,他並不想賺錢,他錢源源不斷而來。他不想做事情,許許多多人幫他做事情。前世修的福,前世是歡喜心,一絲毫計較的念頭都沒有;一計較,你所修的福就打折扣了,他沒有計較。換句話說,他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只知道這樣做,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所以他感來的福報不得了。

  普賢的綱目這十條,十條是包括無量無邊一切善法。果然能照普賢菩薩這十個綱領去學習,『當如法王得自在』,你就會如同佛陀一樣,得自在的智慧,自在的福德,自在的相好,沒有一樣不圓滿,自在的圓滿!末後我們看總結這一段長行:

  【諸佛子,大威光童子說此頌時,以佛神力,其聲無礙,一切世界皆悉得聞,無量眾生發菩提心。】

  這個功德利益不可思議。何以能夠感得?這裡頭的理、事,我們都要清楚。大威光童子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所以,他說的話得到佛的威神加持,周遍虛空法界,一切世間都聽到他的說法。我們今天是用網路來傳播,是用無線電來加持,這是很有限的。得佛力加持是無限的,九法界眾生能聞法,不止九法界,九法界是一個大千世界裡頭的。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眾生統統都聞到,統統都得到,不可思議。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