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四六集)  2013/1/2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146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三百九十一頁,第二行:

  『堅固不動』,「其心如金剛,能破一切,而不為一切所破,故云堅固。」這是經文,都是介紹法藏比丘。文句不多,都是學習非常緊要的開示。殊勝的行願,我們缺乏念力、智慧、五根、五力,我們沒有辦法提升自己的境界,這個增上就是提升,都是缺乏這些基礎。阿彌陀佛成就為什麼那麼快?為什麼那麼殊勝?讀到這段經文就明白了。而且他的行願、念慧力,樣樣都堅固不動,修行精進,才有這麼大的成就。從這個地方,我們能體會到他的根柢有多深。這個當然不是一生一世修來的,生生世世累劫功德之所成就,才能這麼殊勝。我們明白了要效法,要急起直追,他精進,我要勇猛精進,要追上去。能不能追上去?能。為什麼能?阿彌陀佛加持你,你就能。

  如何能獲得阿彌陀佛的加持?心中只有這一念,除這一念之外沒有雜念,就得到阿彌陀佛加持。阿彌陀佛真的有能力,把他自己無量劫修行功德、五劫成就的大願,加持給我們,我們得到他的加持跟他一樣,這是決定沒有疑惑的。現在量子力學家給我們作證,問題就是我們肯不肯,這才是真正關鍵之所在。我們是不是真幹,我們是不是真的能把自己這顆心裡面一切煩惱習氣、以及不善的這些業習,把它打掃清除乾淨?讓自己的心恢復到清淨平等,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就現前,那就叫覺。覺就是智慧德相現前。因為你本來是佛,跟阿彌陀佛沒有兩樣,阿彌陀佛威神大願加持給你是輕而易舉之事,對他沒有一分一毫的損失;對你,帶給你無量無邊的利益,他多生多劫的成就,你一念之間就得到。理上講得通,事上就沒有疑惑,問題在我們自己是不是真正把事情認識清楚,發心真幹。

  度眾生這個大事業,是一切諸佛的本願。為什麼要修行?為什麼要證果?統統都是為了幫助苦難眾生。我們現在是苦難眾生之一,覺悟了,醒過來了,想走這條路。沒有覺悟的人,不知道這條道路的人,不知道有多少,這就是我們的使命,我們要幫助他們的。所以堅固不動,其心像金剛一樣,金剛是地球上物質裡頭最堅固的,能破一切,不為一切所破。所以人用金剛做工具,這個世間一切堅固的東西,它都能夠把它破解,因為它最堅硬,沒有任何東西能破壞它。用金剛來比喻堅固,世出世間一切法裡頭都不動搖。這個法就是《大乘無量壽》,就是一句六字洪名,諸佛如來大乘教中第一珍寶,沒人認識,還有許多人毀謗,不相信。原因呢?它太簡單,太容易,造成許許多多人的誤會。只有少數人,真的像《彌陀經》上所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根、福報不夠的人,他不相信,在他面前,他也不要。佛這句話是真話,不是假話。

  大乘教裡頭告訴我們,每個往生的人,無論這個人貧富貴賤,賢愚不肖,或是老修,或者是臨終時候才遇到善友,告訴他西方有極樂世界,勸他萬緣放下,一心念佛求生淨土,佛也接引。甚至於造五逆十惡、毀謗佛法,臨終懺悔,承認自己錯了,後不再造,發心念佛求生淨土,佛也來接引。這個法門不可思議,這個法門超越一切法門。這不是釋迦牟尼佛說的,不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這麼說法。目的何在?用意何在?無非是勸導一切眾生要真正相信這個法門。夏蓮老、黃念老所以出世在世間,沒有別的,世尊末後這九千年,只有這部經,只有這個法門能普度一切眾生。換句話說,其他法門根性沒有了,不是法門不好,契機的人沒有了。唯獨這一法契機,真信真願,一生決定成就。可是你的心要堅固不動,決定不能夠見異思遷,樣樣都想學,這就把你的精力、時間分散了,縱然能往生,品位也不高。

  「其心如如,《金剛經》曰:如如不動」。「不動,不是沈空滯寂,而是心心契於真如法一」。這句話很重要,這個不動不是什麼都沒有,這個不動只有一句佛號,這一句佛號就是契於真如法一。心心就是念念,每一個念頭都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真如,阿彌陀佛就是法一,一切法歸一,歸到阿彌陀佛。我們看大經,古大德他們研究的結論,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教不出《華嚴》,所以公認《華嚴》是釋迦牟尼佛根本法輪。就是佛所說一切法根據,大根大本,一切法都從這一部經裡頭流出來的,這是根本法,好像國家的憲法。《華嚴經》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那我們就曉得,《無量壽經》是《華嚴》的核心,根本法的核心就是《無量壽》,《無量壽》的核心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樣才能體會到。所以阿彌陀佛就是一切法,一定要把心定在這個地方,堅固不動。

  「念念流入如來覺海」。是!無量壽佛四個字什麼意思?這要用梵文,梵文是阿彌陀佛,翻成中國意思,直翻,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就是無量覺,無量覺就是如來覺海。我們念這句名號,每個念頭都跟如來覺海相應。這樁事情能疏忽嗎?世出世間大事,還有比這個更大的嗎?還有比這個更殊勝的嗎?沒有了。佛勸我們不要去想東想西,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就對了。諸佛如來苦口婆心在那裡提示,我們六道凡夫念念不覺,不知道佛的意思,不知道佛的用心,當然你更不知道佛的恩德、佛的慈悲。佛菩薩一切大智、大德、大能都在一句佛號當中,而諸佛那些大智、大德、大能就是我們自己的本性,不是別的。這一句佛號能幫助我們回歸自性,能開發我們自性裡面的智慧、德相,有憑有據,還不相信那就沒法子。你迷於眼前的人天福報,不想回歸自性。回歸自性是成佛。佛教你三皈、五戒、十善,你真正如法修行,你能得人天福報。那你又不相信。這就叫做眾生難度,煩惱習染太深,於此可見。

  接著,真正能堅固不動,當然『修行精進,無能踰者』,後頭這句是讚歎的話。「修行」,這是通用之辭,晉朝以後變成佛教裡面的術語。「如理而行戒定慧」,這叫修行。「即佛教中,教理行果四法中之行法。」教理行,這叫修行。行是行動、行為。行動、行為很多,無量無邊,佛把它分為三大類,就全都包括了。這三大類,身、口、意,不出這三種。起心動念是心的行為,言語是口的行為,舉止動作是身的行為,行為再多,不出這三大類。世尊四十九年的教誨,教什麼東西?就教這個,希望你身口意三業造作不犯過失。凡夫三業造作都是過失、都是罪業,為什麼?它跟煩惱相應,它跟性德不相應。

  我們細心觀察,用佛法說,今天我們三業造作與煩惱相應。你看,身的造作,殺生。吃肉,不能不殺生。這一生當中,在飲食裡頭殺多少眾生!自己殺,叫人殺,責任都要自己承擔。廚房的廚師聽命於你,你叫他殺,他是奉命執行,主犯是你,你下達命令。一生殺多少!就這一樁,三業都有。你看,念頭,起心動念要吃肉;吩咐廚房裡面,就殺生,口業,意業、口業;甚至於還有親自動手,那就有身業,身語意三業都殺生。盜,統統是煩惱。起心動念佔別人便宜,這是盜心;奪取別人的名聞利養,據為己有,這是盜的行為。這裡頭也是身語意三業都造。殺、盜、淫業,也是三業都造,身造的三業。口妄語,說話不誠實,口是心非。這個言語不是從真實心中流出來的,是從煩惱裡頭生的。人沒有真誠心,善惡的念頭在自己心中千變萬化,時而善、時而惡,惡多善少,惡的力量強大,善的力量微弱,善敵不過惡,這是真的。學過《百法明門》就知道,善心所只有十一個,惡心所有二十六個,在數量上就差一半都不止。十一個,二十六,而且十一個力量薄弱,那二十六個力量強大。這就是人為什麼善念少、惡念多,善念的力量敵不過惡念,知道是錯了還是要幹。為什麼?惡念支持他的欲望,欲望是貪瞋痴慢,支持你。善念很不容易堅持長久,善念要堅固不動,才能敵得過惡念。這二十六個惡,堅固不動才行,稍稍動搖就失敗了。這叫功夫,功夫淺深是說這樁事情。

  這些事情都在日常生活當中,早晨起來到晚上休息,不就是幹這個事情嗎?有些人還不止,睡覺作夢也幹,換句話說,日夜都不停。這是菩提道上最大的障礙。佛教我們修行,把這個修正過來,起心動念修正。從哪裡下手?從斷惡修善下手,只許有善念,不許有惡念。佛教初學,給你定上標準。佛教沒傳到中國來,之前中國這些老祖宗有智慧、有大德,他們的智慧、大德跟佛法相通的。祖宗給我們定的標準,父子有親,親愛。父母對兒女有親愛,真的。兒女對父母有沒有親愛?小時候有,長大了,愈大距離就愈遠,到自己結婚成家,沒有了,真的沒有了。有了妻子,就不要父母,這是今天社會的常情。從哪裡見?結婚不願意跟父母住在一起,跟父母住在一起,父母干預太多,麻煩、討厭,最好距離遠遠的,愈遠愈好。這叫缺德,缺大德,根本德缺掉了。這個缺掉之後,其他什麼都是假的,全沒有了,整個崩潰了。因為像樹一樣,這根之根。怎麼救?不從這兒救,是假的,枝葉照顧得再好,根爛掉了。

  今天社會的病就在這裡,孝道沒有了。孝道是主的根,還有一個副根,輔助孝道的,那是師道。孝道沒有了,師道自然就沒有了,因為師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淨業三福,第一句孝養父母,尊師重道是在第二句,奉事師長。一個是生命的根,一個是智慧的根,老師是智慧的根,父母是身命的根,兩個根都沒有了。今天這個世界出事了,出在哪裡?就出在這裡。古人說人心壞了,不孝不敬,人心壞了。不孝不敬上加個大字,大不孝,大不敬。對於後人不教,這根就會斷掉,這才可怕!我自己不孝父母,我教我的兒孫都不孝父母。他們學得快,變本加厲,他比我對父母更不孝。我們今天遇到是這樣一個局面,怎麼辦?

  佛教我們只有一條自救的道路,就是念佛求生淨土,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你作了佛你才有辦法來教化眾生。你沒有作佛,你是凡夫,你的德行薄,敵不過煩惱;你的智慧淺,伏不住那些邪思邪念。所以真的只有念佛,做樣子、做好樣子,那個功德無量無邊。好樣子,放下萬緣,一門深入。這個救世之道還是古人說的,不是我們自己發明的,我們自己沒有這個智慧、沒有這個能力。現在人忘本,我們把本找出來,孝養父母,奉事師長,真要做到。這是什麼?這是教人。孝親、孝祖宗,教人尊師重道,這叫從根本救。這不是從枝葉,從根本救。唯有從根本救,枝葉才能活得過來;不從根本,枝葉決定活不下去。你天天去灌溉它,幾天枯死了,它沒根。面對世出世間一切法,一定要如如不動,心是清淨心、是平等心,這個重要。清淨、平等是真心,染污、動搖是妄心,我用真心不用妄心。真心用得最好的,諦閑老法師鍋漏匠的徒弟用得最好,所以他三年就成就,告訴大家,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真去了。我們不做樣子不行。

  「教理行果四法」,參考資料裡頭有簡單的說明。「法寶中有四種」,第一個是「教法」。教法就是教科書,就指的經典,世間人尊重它,稱它為經典,現在一般稱為教科書,這是教科書裡頭最值得尊敬的。這些書本裡說的是真話,是從自性流出來的真實智慧,教給我們怎麼樣做人、怎樣持家、怎樣處事待人接物、怎樣提升自己的境界,超越輪迴十法界,達到究竟的果位,大般涅槃。這教科書講的這個。「三世諸佛所說」,就是一切諸佛所說,「破無明煩惱之聲名句文」。聲是教學的言語,名是佛說的這些專有的名詞,叫名相。這都是為了教學方便起見,有它專門的術語。句,每一句話;文,我們講文章。把句合起來,一段、一篇,這叫文章。諸佛當年所說的,聲名句文統統有,沒有把它寫成文字。這是原原本本的經典,寫成文字留傳給後世,這是佛弟子們所做的,這個功德很大。如果不把它用文字寫下來,利益只有當代,往後承傳時間不會長久,而且容易變質,愈傳愈訛,假東西都進去了,都摻雜進去了。

  由此可知,結集經典是有必要的,經典能保持佛菩薩所說的原汁原味。結集經藏、學習經藏、傳播經藏的功德不可思議,而且這是世間頭等的大事。為什麼?它能救一切眾生,它能幫助眾生破無明、破煩惱。無明是根本煩惱,還有枝末,塵沙煩惱是枝,見思煩惱是末,煩惱分為這三大類,每一類都無量無邊。人不是真正下決心,死盡偷心,這煩惱洗不乾淨的。說起來容易,幾個人把煩惱斷掉?能斷煩惱的人,世間人稱為大修行人,藏傳稱大成就者。他成就什麼?煩惱習氣放下了。章嘉大師教我教什麼?就是教我放下。放下,你就能看破,看破就能幫助放下。要不斷的看破,要不斷的放下。看破就放下,這叫精進;看破沒放下,這是懈怠。那叫解悟,你明白了,沒錯,你沒做到。

  是可以做得到的,但是他做不到,那就是他的習氣煩惱,他喜歡,他放不下,貪瞋痴慢疑放不下。貪財,放不下財物;貪色,放不下七情。貪名、貪利,多了!只要他有貪心,他就放不下。所以佛說能把貪心放下,你一切都放下了。一切都要放下,得修苦行。苦行受不了,所以放不下。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表演的,他之所以偉大,能成佛,沒有別的,就是能放下。地位國王,到頂頭了,他能放下,不要了;國土,那是他的財產,貴為天子,富有四海,不要了,放下;他結婚了,有兩個妃子還是三個妃子,我記不清楚,放下了;生了一個小孩,羅睺羅,羅睺羅還沒出世,他就放下,就出家了。榮華富貴不要了,名聞利養從內心裡掃得乾乾淨淨,去做一個苦行僧,過這個日子。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印度是熱天,一年只有一季,夏季,沒有春秋冬,所以三件衣就夠了,白天搭在身上,晚上鋪在地上當作鋪蓋,什麼都沒有。

  釋迦牟尼佛為什麼幹這個傻事?是為做一個了生死出三界、出十法界的好榜樣,做給你看看。修行的時間不長,他為我們示現的八十年。時間不長,八十年就成佛,得大自在,智慧、神通、道力不可思議,真正做到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個話很多人不相信,不可能做到的。佛說,這樁事情就是你自己不是別人,是你自己的本能,你確實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你本來是佛。現在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你迷了,迷失了自性,變成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不能為,你說可憐不可憐!怎麼迷的?煩惱,你有無明煩惱。無明煩惱是什麼?什麼都不知道。本來是什麼都明瞭,現在是什麼都不明瞭。智慧有,不起作用;德能有,也不起作用;相好也有,都不起作用,這冤枉!佛教給我們,你只要把這些障礙放下,你就見到了。放下見思煩惱,見思煩惱是執著,不再執著了,你就成阿羅漢,你的智慧、德能恢復少分,局部恢復了;再不斷的放,還得要放,塵沙煩惱放下,你就是菩薩;無明煩惱放下,你就成佛。一切法,三世諸佛所說一切法,都是自性裡頭本自具足,你沒少一樣,你統統放下,全恢復了,做個放下的樣子。但是這個要真正發心,不是兒戲,開開玩笑,口裡說放下,心裡一樣也沒放下,這不管用。心裡真放下,事上還有,沒關係,你真成佛。為什麼?你心裡真不執著、不分別,不起心、不動念。如果是在家,就是維摩居士。維摩居士是在家佛,他的境界跟釋迦牟尼佛沒有兩樣,他尊重世尊,世尊尊重他,平等平等。

  第二是「理法」,教是言教,教裡頭一定有道理,「教法所詮之義理」。佛講經教學,字字句句裡面含有甚深的義趣、義理,這個東西要能體會到。聽經要會聽,不會聽的聽不懂。真會聽的聽門道,不會聽的搞熱鬧。義理,意在言外,你要懂得弦外之音,這就是話裡頭有話。簡單一、二句話,那一、二句話裡頭包含了千言萬語。這個誰知道?佛法說上上根人。甚至於佛用個表示,佛在大眾當中拈一朵花,底下看到不知道什麼意思,摩訶迦葉懂得。佛也沒說摩訶迦葉懂什麼?佛把這朵花給摩訶迦葉,叫拈花微笑。佛說我有涅槃妙心,傳給摩訶迦葉,摩訶迦葉成為第一代的祖師,這是禪宗。禪宗以心傳心,沒有言語,沒有文字。誰懂得?摩訶迦葉懂。真正懂得,那就成佛。禪宗不立文字,沒有言說。可是中國現在八個宗,大乘八個宗,禪宗的文字最多。不立文字,文字最多,哪一宗都比不上禪宗。妙在不言,那個不言你要是說,千言萬語說不盡,真妙!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迦葉尊者,佛拈花他看到了,他明白了,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花就給他了。

  像六祖惠能,在五祖方丈室裡頭,他是聽經,聽五祖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大徹大悟。五祖把衣缽給他了,他是第六代祖。不認識字,沒念過書,在黃梅做了八個月的義工,名符其實的義工。什麼工作?粗重的工作,破柴、舂米。破柴、舂米,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見過,我們在抗戰期間還幹過這個事情。那個時候我們十六、七歲,踏碓舂米,跟惠能大師是同樣的。破柴,每天都得要幹,廚房裡燒灶,燒柴火。近距離的,如果住在鄉村裡面,上山砍柴;住在城裡面的,是人家把柴劈好,一擔一擔挑到城裡來賣。自己可以不必去劈柴火,他都給你劈好。舂米,那個時候有碓房,集中在一起,你家裡的米,糙米,拿到那邊去舂。那邊有這些工具,可是得自己去動手,沒有別人幫助你。所以舂米,我們自己得幹。

  惠能大師怎麼開悟的?沒有別的,放下。世尊菩提樹下開悟,把兩種障礙放下,煩惱障、所知障。十九歲離開家庭,煩惱障放下;三十歲,不再去學了,十二年的參學,畫了一個句點,不學了,所知障放下。知識是障礙,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要回歸到大自然,你靈性就開了。說實在話,我們人比不上一棵樹,樹知道的東西比我們多,這樹木花草。為什麼?它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它能看、能聽、能嗅、能嘗、能懂得我們起心動念,懂得我們意思。我們心地真誠、善良,樹木花草歡喜,它有感應,樹特別茂盛,花特別香,果特別甜,它的反應。如果我們心行不善,它的反應就是醜陋的,就是叫人厭惡的,叫人感到很不舒服,今天講磁場不一樣。

  所以一定要懂得它的義理,義理明白之後要行,「依理而行」。理是性德,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明白之後,我們要依教奉行。那個教是什麼?就是「戒定慧」。戒是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善可以做,惡不能做,你知道斷惡修善、知道積功累德。進一步,斷惡不著斷惡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就能得定。如果著相不能得定,不著相就能得定。得定到一定的程度,就會開悟,開悟叫果,叫「果法,行滿所得有為無為之證果」。有為的果證是三善道,叫小果,人天小果;無為的果證是三乘,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他們是無為的;究竟的果證是成佛。沒有行,哪來的果?沒有行,有教有理,佛門稱為解悟,你是明白了,你沒做到。解悟帶給你的是聰明智慧,在世間名聞利養,你會得到這個,但是了生死、出三界不相干,得的是世間果報。如果真有行,行不離開戒定慧,真有行,有行得到是無為的果證,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佛陀,得這個果。「心地觀經曰:於法寶中,有其四種」,這法寶有四種,有教法、理法、行法、果法,叫教理行果。修就是修教理行果,教理行果落實,就是戒定慧三學。

  「精進者,勤也」。「慈恩」是窺基大師,「上生經」,《彌勒菩薩上生經》,彌勒菩薩有《下生經》,上生是上生兜率天,下生,將來到地球上來示現成佛。《上生經》上說:「精謂精純,無惡雜故。」它不是惡法,它裡頭沒有雜念,精純。這個惡,包括我們現在講的善,我們說的清淨。為什麼?自性裡頭沒有染淨,沒有善惡,自性裡頭一法不立。如果心裡還有一法,就錯了。我們今天有一法,有阿彌陀佛,這是不是錯的?告訴你是錯的。錯的為什麼要學?我們沒有能力直通心性,沒有能力,所以我們用一法止一切法,用這個方法,這個方法能生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再把這一法放下,證得究竟圓滿。淨土成佛是這麼成的,不像其他法門,其他法門不必經過極樂世界,直接就成就。我們直接成就成不了,沒有這個本事,所以必須借重阿彌陀佛,先到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去培訓。到極樂世界還是要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才能成得了佛,這個道理要懂!

  但是到極樂世界最大的好處就是無量壽,一生可以把這個事情辦妥。在這個地方要輪迴,一生做不到。做不到,生生世世不知道輪迴多少次,這個太苦,時間太長。到極樂世界時間短,而且壽命長,這是極樂世界第一德;換句話說,你往生極樂世界就等於成佛。為什麼?你決定成佛。成佛時間早晚那完全在你自己,你自己精進不懈就快,自己懈怠一點就慢。但是慢不會退轉,它保證你三不退。我們這個世界會退轉,人死了再一投胎,前世的事情都忘光了,接不上;縱然遇到佛法再修行,還是從頭來起。從頭來起,不過你是聰明一點,你學得快一點,為什麼?前世有底子。換句話說,一生未必能成就。我們今天看到現前的世界,看到這個緣分,很可怕,這些緣全都是障道的,都是很難躲避的。幾個人能夠不受干擾?幾乎做不到,所以要曉得這很可怕的一樁事情。我們得感激阿彌陀佛、感激釋迦牟尼佛,感激阿彌陀佛建立這個道場,專門為我們這些人建立的;感謝釋迦牟尼佛把這個道場介紹給我們,說得這麼詳細,說得這麼圓滿,讓我們生起信心、願心,決定求生。這個地方稍稍有一點放不下,這一次往生的機會就會錯過,所以得真幹,決定不能馬虎,決定不能懈怠。

  慈恩大師說,「精純,無惡雜故」。這個精純就是清淨心、平等心。清淨心裡頭沒有任何染污,平等心裡面決定沒有高下,我們處事待人接物真誠、慈悲、謙卑就會露出來。為什麼對人不能謙下?那是傲慢。為什麼有傲慢?不了解事實真相。這個傲慢是俱生煩惱,末那四大煩惱常相隨,貪瞋痴是俱生,與生俱來的,而且生生世世受這個影響,貪瞋痴的薰習力量非常強大。「進謂升進」,提升進步,「不懈怠故」。「又踰者,越也,過也,勝也」。超越、超過、超勝,有這個意思。

  「此二句總結上文。修行總括以上種種妙行,如是諸行悉皆精勤升進,故云修行精進,法藏比丘之德行,無人能及,故云無能踰者。」發心勇猛常見,但是能堅持到最後少見。所以古人有句諺語說,「初發心時,成佛有餘」。這話是真的,初發心那一念非常可貴,問題怎麼樣?幾個人能堅持下去。能堅持的他就成就,不能堅持的全淘汰掉,一萬人當中一個都找不到,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一萬個修行人當中能不能找一個?找不到。十萬人當中找到一個,未必。中國人口有十三億多人,能不能找到十三個?找到十三個,是一億人當中有一個。或許有,我們孤陋寡聞沒聽說過,沒有見到過。難!是億萬人當中難得有一個。像阿彌陀佛這個真正是稀有,百千萬劫才會出現一個,無量無邊的修行人當中才有一個,值得我們敬仰,值得我們讚歎,值得我們學習。

  請看下面這一科,「丁二、讚佛發願」,這裡頭分四小段。第一段,這是禮貌。

  【往詣佛所。頂禮長跪。向佛合掌。即以伽他讚佛。發廣大願。頌曰。】

  這個是「具儀」,見佛的禮貌,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往詣』,詣跟往意思相同,就是到佛的住所,佛所在的地方。「所者,處所」,這是去見佛。到佛處所見到佛了,當然一定要頂禮。「頂禮,梵音那謨」,他用的這兩個字,跟我們現在用的兩個字,音完全相同,南無。我們現在用的是東南西北的「南」,有無的「無」,這兩個字的古音念那謨,跟我們現在用的南無阿彌陀佛那個南無是一個意思,是一樣的音。翻成中國有歸命的意思,歸命也是皈依,「稽首、頂禮,或直曰禮」,也可以。禮佛,就是去拜佛。「常云:頂禮佛足」,這個禮叫接足禮。「我所貴者頂」,我們的頭頂是最尊貴的;「彼所卑者足」,頭最高,腳是最低。「以我之所尊,恭敬彼之所卑,表禮敬之極。」這個就是對他尊敬到極處,行這個大禮。這個動作,這種形相,是從內心流出來的,真誠、恭敬自自然然表現在動作裡頭,這叫最敬禮。

  『伽他』,「舊作偈,此翻為頌。頌者,讚也,歌也」。這是讚佛,禮敬、讚歎,普賢菩薩十願前面的兩願,禮敬諸佛、讚歎如來,普賢行的基礎。如果沒有這個基礎,普賢行是假的,那個後面全做不到。《華嚴經》上佛說,「菩薩不修普賢行,不能圓成佛道」。為什麼?普賢所表的圓滿的性德,圓見自性,一絲毫欠缺沒有,那是無上正等正覺。佛在大乘裡面告訴我們,全宇宙,佛經的術語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萬法是我自性變現之物,是我自性變現的。我的自性在哪裡?隨拈一法,無有不是,法法皆是。對一切法的不敬,就是對自己的不敬,對自己的性德不敬,這就迷了。真正覺悟的人他一定禮敬,真誠的禮敬萬事萬物。對人要恭敬,對事要恭敬,事是認真把事情做好。對物要恭敬,對桌椅板凳要恭敬;不是天天給它磕頭,那就錯了,把桌椅板凳擦得乾乾淨淨,擺得整整齊齊,這是對它的恭敬。對花草樹木、對山河大地毋不敬,這是普賢菩薩。諸佛,實際上那個佛字代表宇宙之間一切法。不但一切有情眾生是佛,還包括無情。無情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植物、礦物,還包括我們今天所說的空間。《華嚴經》上,佛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圓是圓滿,情與無情,今天講動物、植物、礦物,包括虛空,共同圓滿成佛。種智是一切種智,圓滿的一切種智是究竟果佛所證得的。那就是說明,一切萬事萬物到最後一起成佛。這個話深,沒人懂。

  早年我在佛光山教學,那個時候年齡四十出頭,四十一、二歲。佛光山六個老師,三個出家,三個在家。在家有唐一玄老居士,我們這些人裡頭他年歲最大,那個時候他八十歲,我們大家對他很尊敬。方倫居士,六十多歲。出家的,我們年齡都差不多,星雲法師跟我同年,會性法師,年齡都差不多。我們六個人教這個佛學院。有一天我們這六個人聚在一起,星雲法師就提出這一句,《華嚴經》上「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這話怎麼講法?沒有一個能講得清楚。有情眾生修行成佛能想像,花草樹木怎麼成佛?這桌椅板凳怎麼成佛?我們真的一片模糊。唐一玄老居士他八十多歲,年歲最大的。我們只照著古人註解講,依樣畫葫蘆,古人註解怎麼講,我們就照那個講,真的不懂,這個問題在我們心裡幾十年。直到最近這幾年,我們看到量子力學家的報告,才完全明瞭。這問題解決了。

  桌椅板凳能成佛嗎?能。為什麼能成佛?它本來是佛。它怎麼變得出來?法性變出來的,法性就是佛,它沒離開法性。科學家告訴我們,任何物質現象,一根汗毛端,一粒微塵,這是物質現象,統統都有見聞覺知,有見聞覺知就是佛。我們看到江本博士水實驗,完全明白了。水是礦物,一滴水,很小的一滴,用針尖在茶杯裡面蘸一點,針尖蘸一點,放在玻璃板上,那一小滴水,它能看、能聽、能懂得我們意思。做這個實驗的時候,把這個字貼在水瓶裡頭,實驗室的水瓶是管子,長長的管子,玻璃管子,水裝在裡頭。你貼個愛字,貼一個小時,用針尖把那個水蘸一點放在玻璃片上,玻璃片放在顯微鏡裡面。它先冷凍,放在冰箱,攝氏零下五度。一個小時拿出來,它結冰了,把這個水結晶放在顯微鏡裡面去看,圖案非常之美。如果是負面的,那個圖案就非常難看。實驗十幾萬次,絲毫不爽,證明水能看、認識字,比我們厲害。很多國家文字我們不認識,它全認識,一點障礙都沒有。我們說話它會聽,不同的言語說,它都能聽,它都懂,這是自性,我們起心動念它知道。所以我跟江本博士說,我說這個實驗證明了佛經上所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整個宇宙是活的、是有機體,你找不到一樣東西是死的、是不起作用的,找不到,全是活的,它怎麼不能成佛?它有見聞覺知就能成佛。迷的時候叫受想行識,覺悟的時候叫見聞覺知,這是自性的本能。自性變成任何物質現象,變成萬物,它的體是見聞覺知。所以一切萬物統統有見聞覺知,全是活的,它跟動物沒有兩樣。換句話說,它跟人、跟天、跟佛菩薩沒有兩樣。我們完全看錯了,完全想錯了。所以對於山河大地要尊敬,對於樹木花草要尊敬,要像對佛那樣的尊敬,尊敬它們,這就是普賢菩薩的禮敬諸佛,不容易。誰能做得到?普賢菩薩做到了。修普賢菩薩行的人,他們都做到了,我們沒做到。沒有做到,不是修普賢行。所以普賢行難修。

  禮敬諸佛,佛是從相上看的。一切眾生都有現象,八識五十一心所個個都有相分、有見分、有自證分、有證自證分。佛在經上講得清楚、講得明白,我們要學,要認真努力去學。學不到,還是要學,學總比不學好,努力的去學。先從父母、尊長,從這兒入門,學著對父母、長輩尊敬,然後慢慢再學對一切眾生的尊敬。能夠真正學到對樹木花草、山河大地、一切萬物恭敬,就有一點像普賢菩薩了。如果沒有那點恭敬心,天天念《普賢行願品》,也不是修普賢行。經典不是念的,教理行果著重在行,著重在證果。如果沒有行跟果,它跟世間法沒有兩樣。把佛法變成世間學術,這就錯了。把佛變質了,把佛變質這個罪很深,這個不能不知道。因為變質,就是把它消滅,形式還在,實質上滅掉了。滅佛法的罪可不得了!我們無知,不知道,那情有可原;知道了,就不能做滅佛法的事情。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