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三三集)  2013/12/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53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三皈是我們學佛最高的指導原則。皈依佛的意思,在前節簡略的報告。下面,皈依達摩,達摩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就是法,佛所說的一切法,一定要依靠。佛在世,我們有疑難向佛請教;佛不在世,我們依誰為師?佛在圓寂之前,阿難提出來疑問,佛滅度之後,我們依誰為老師,聽誰的?佛告訴大家,以戒為師,以苦為師。依照佛的戒律,就跟佛在世沒有兩樣。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佛的法運,用現在的話來說,佛陀四十九年講經教學,他的影響,在空間,影響整個世界;在時間是一萬二千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末法時期淨土成就。那什麼叫做正法?大乘經上佛告訴我們,有講經的人、有聽經的人、有修行的人、有證果的人,即使證到初果須陀洹、阿那含、阿羅漢,都是正法時期。像法時期根性就不如正法,有講經的、有聽經的、有修行的,沒有證果的,這叫像法。末法時期這是講我們現代,有講經的、有聽經的,沒有認真修行的,當然沒有證果的。如果講經、聽經都沒有了,這叫滅法。佛這些教導非常之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在四依法裡面,佛教給我們依法不依人,法是經典。《觀無量壽經.上品上生章》講得最為透徹,信心堅定,一門深入,決定有成就。如果今天佛來了,不要說是阿羅漢、菩薩,佛來了,告訴我們,他還有更好的方法幫助我成就,讓我改變我現在所學的法門,我們都不能接受。那阿彌陀佛來了,釋迦牟尼佛來了怎麼樣?學人的態度應該向佛頂禮,告訴佛,我就守你這個法門就行了,我不再改換了,這就是正確的。佛親自來勸我改變,我都不改變,對於經教有這樣堅定的信心。決定不可改變的願力。

  信願持名,必定往生,這是佛在經教上說的。如果不能往生,那佛就打妄語,佛怎麼可能打妄語?《金剛經》上說佛的言語,「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妄語者」。那佛給我們的示現,出廣長舌相,這佛說了,三十二相。我們一般人,舌頭伸出來能舔到鼻尖,三世不妄語。佛的舌頭伸出來可以把臉蓋起來,給我們做證明,這是生生世世不妄語的果報,我們再要不相信,那就沒法子了。所以一定要記住,「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智是理智,學佛人要用理智,不要感情用事,感情用事就會出麻煩,會被魔王外道欺騙你,要有智慧、理智,這個很重要。

  現在我們從八百八十九頁倒數第三行,從當中『禮義都合』,我們從這念下去:

  「禮義者,仁義禮智信,世間道德也」。這個世間道德通佛法,出世間法建立在世法的基礎上,世間法都做不好,怎麼能學佛!我們今天走遍全世界,所看到的,看得很難過,佛法變質了,不是世尊當年所傳的佛法。只有說的,有講的,沒有人依教奉行,這佛教為什麼會衰,就在此地。在家學佛,十善業道做不到;出家學佛,《沙彌律儀》沒做到,這佛教怎麼能不衰?為什麼做不到?我們把學佛的根本疏忽了。

  佛法的根本是什麼?淨宗《觀無量壽佛經》上所說到的淨業三福,這是根本,三條。第一,「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我們沒從這裡做,沒有從孝親尊師做。孝親尊師,最近這十年我們大力提倡,落實在《弟子規》。我們是遵守釋迦牟尼佛的遺教,孝親怎麼做,尊師怎麼做,把《弟子規》做到了,孝親尊師真的落實了。慈心不殺落實在《感應篇》,道家的。有這兩個基礎再修十善業,十善業輕而易舉,很容易做到。

  第一福能做到,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也是很輕鬆就做到了,一點都不困難。像蓋房子,第一層蓋好了,蓋第二層很方便、很容易。第二這才是佛教的小乘,這三句,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佛在經典裡面教導我們,佛說,「佛子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佛教人是要循規蹈矩,好像念書一樣,得先念小學,再念中學,再念大學,不能躐等。小學、中學都不念就念大學,哪有這回事情?辦不到。如果真能辦到,那國家辦研究所就行了,小學、中學、大學都不要辦,省多少錢,省多少力,個個三年畢業就拿到博士學位,這不是很好嗎?那個博士是假博士,不是真的。佛法的修學亦如是,你看先做人,把人做好,第一福是做人,人天福報。用這個做基礎,然後再小乘,小乘學成之後再提升到大乘。佛法的小乘,聲聞、緣覺,提升上去,菩薩,三乘佛法。十住、十行、十迴向,再提升到十地,十地好比是研究所,等覺好比是博士班,它有次第的,《華嚴經》上講得很清楚、很明瞭。

  禮義是戒律,基本的戒律。這兩個字,念老在此地告訴我們,「不但代表當時古印度之社會道德」,實實在在,它「泛指後世種種社會」,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背景,都要能適合,沒有不適應的。「各個時代」,歷史家把我們人類,自古以來,游牧的時代、農耕的時代、現在工商的時代、科學技術的時代,不管在什麼時代裡面,這種社會道德與規律是不能改變的,仁義禮智信超越時間、超越空間。

  今天社會亂了,亂在哪裡?這五個字大家都不要了,就亂了。這五個字一直到滿清時代還遵守,滿清亡國了,民國初年還行,中日戰爭之前還說得過去,這五個字大家還很重視。二戰之後不信了,人心變了,變得自私自利,這五個字不講了。仁是愛人,實在講今天的社會,他不知道自愛,他怎麼會愛人!義沒有了,義是循理,思想、言行合情合理合法,這叫義。現在人違法犯規,所謂走法律的漏洞,這叫不義。沒有禮,沒有智,不講信用,到處都是欺騙人。連賣藥的都賣假藥,這是古時候聞所未聞,什麼都可以作假,藥是救人的,怎麼可以作假的?現在連醫藥都不可靠,這就是社會動亂的根源。這五個字在佛法裡就是五戒:仁,不殺生;義,不偷盜,不佔別人便宜;禮,不淫欲,不邪淫;智,理智,反面是感情用事,佛教我們要理智,不要用感情;末後是信用。人在世間一定要講信,信就是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包括在這個字裡頭。所以它是修行的大根大本。

  正法時期,持戒就能證阿羅漢果;像法時期得要修禪定,禪定成就,單靠戒律不行了,要因戒得定,戒律不能廢掉,沒有戒就沒有定。正法時期戒律能證果,像法時期戒律不能證果,能幫助你得定,定了之後才能開悟。所以像法時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人不少。在中國歷史上,我們看《五燈會元》、《景德傳燈錄》,這是禪宗的。像六祖那是頓悟,那個很少;漸悟的人可多了,二、三年開悟的,七、八年開悟的,十幾年開悟的,二十幾年開悟的,三十幾年開悟的,多!這叫漸悟。但是悟入的境界是相同,頓悟跟漸悟沒有差別。這就是頓悟的是上上根,利根,上中根可以漸悟,中下根就不行了,修禪可以得定,不能開悟。

  教下亦如是,教下上上根大開圓解。大開圓解跟大徹大悟是相同的境界,是平等的,只是用的方法不一樣,一個用參究,一個是深入經藏,方法不一樣,效果相同的。在念佛法門裡面叫理一心不亂,理一心就是大徹大悟。所以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一句佛號可以念到理一心,看你怎麼念法,如果真的是真信切願,一句佛號念到底,沒有雜念、沒有妄想,那就可以得理一心;念佛裡頭還有雜念、還有妄想,那就達不到這個功夫。他可以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有淺有深,我們常講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最淺的念佛三昧,它的要求就是心裡頭只有一個佛號,除一個佛號之外什麼都沒有,這叫成片。有這樣的功夫就決定得生,就有把握往生。上等的功夫,功夫成片裡面好的、上等的,可以自在往生,想什麼時候去,阿彌陀佛就來接引你,想再住幾年也不妨礙,決定得生,叫生死自在,這是我們可以做得到的。像大悟、徹悟我們未必能做到,這些小悟,功夫成片我們真可以做到。

  所以淨宗修學,明白之後,理事通達之後,你就有把握往生。這個法門適合於末法一萬年。夏蓮居為我們做出末法淨宗最偉大的貢獻,就是會集《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在中國學習的人不多,自古至今,註解的人只有兩個,不算念老的註解。我們在這個經裡面所看到的,《淨影疏》,隋朝小慧遠法師作的。但是它在日本很流行,日本的註解可能有二、三十種,全都是用的康僧鎧的譯本。那是什麼?隋唐時代,日本的出家人到中國來留學,大概都是皈依善導大師的,他們這些是善導大師的學生。我蒐集他們的註疏有十幾種,在日本也是很著名的。念老看到了四種,引用的不少,引用很多,來解釋這部大經。

  後面這句話重要,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道德與規律。「所發之願,必須與之相契」,一定要跟當今相結合,如果不結合,現在人他不願意接受,弘傳就會有障礙,一定要符合現代的禮節。像我們現在講的禮節,最敬禮是三鞠躬。中國古代的禮節,我們都依循前清,清朝的禮節,清朝最敬禮是三跪九叩首,這是最敬禮。佛門的最敬禮是頂禮三拜,所以在寺院裡面,我們拜佛,我們誦經、講經,都先在釋迦牟尼佛尊像的面前頂禮三拜,再升座講經。但是在一般應酬,三鞠躬就是最敬禮,這樣就好。特別公共場所,在火車站、在飛機場,你要趴在地上磕三個頭,人家覺得你怪怪的。不但沒有好處,把很多學佛的緣嚇到了,「學佛要跪下去拜的,這我不學了」,你看把人家學佛的緣斷掉了。如果見面恭恭敬敬一鞠躬,這個可以,這個我也能做到。契機很重要,隨順大家的禮節重要,在某一種場合用某一種禮節,最恰當的,大家都能接受,大家都歡喜,對佛法就會產生很好的印象。這個在佛法裡不叫破戒,叫開戒。每一條戒律裡都有開緣,開戒不是為自己,是為了接引眾生,讓沒有接受佛教的,不相信佛教的人,對佛法有個好感,這個很重要。所以他底下說得好,必須與之相契,「始能為當時社會之所容,方能宏揚教義,普利眾生」,這說得好!

  一九九八年、一九九九年,我住在新加坡,把新加坡九個宗教團結起來。當時我們只做實驗,真做成功了,九個宗教在一起像兄弟姐妹一樣,政府歡喜,能化解很多衝突,帶給社會的和諧。當時新加坡政府有一位高級部長,曾士生,他來訪問我的時候問我,你用什麼方法把這些宗教團結起來?政府是很希望做,成立一個宗教理事會,五十年了,不是剛成立的,成立五十年了,都沒有把宗教團結起來。這個理事會只是一年過年的時候,宗教領導人大家在一起吃一餐飯,然後就沒事了。一年吃一餐飯、見一次面,沒有辦法團結起來。我能把這些宗教搞成一家人,每一個宗教的活動,大家都來參加。我們佛教的佛誕節,所有宗教都來參加,都來祝福。基督教的平安夜,聖誕節前一天平安夜,我們佛教去了五十個出家人,穿袍搭衣,進到教堂裡面做彌撒,連老百姓看到都歡喜。問我怎麼做的?我說這釋迦牟尼佛教的。他很驚訝,釋迦牟尼佛怎麼教的?我說佛教給我們四攝法。他說什麼叫四攝法?簡單的來說,就是公共關係法,四攝法就是交際法,人與人之間關係。用在家庭,你家和萬事興;用在你公司,你公司上下團結,你這個公司興旺;用在國家,你的政府能夠團結起來,確實可以達到治國平天下。那個平天下的意思,平是公平,是這個意思。天下就是國家與國家、族群跟族群、黨派跟黨派,和睦相處,平等對待,這是整個世界的盛世,沒有戰爭。他說佛教裡有這些東西?我說有,我們就從這學來的,所以能夠很容易把宗教團結在一起。

  這個四攝,四種方法,第一個是布施,第二個是愛語,第三個是同事,第四個是利行。這個布施跟六度的布施意思完全不一樣,六度裡面布施是度自己的,是斷慳吝,斷貪心,布施的目的在此地,四攝法的布施就是現在講的多送禮、多請客,人與人關係就好了。一定要往來,人與人不往來,麻煩可大了,互相猜疑,愈猜愈訛,那麻煩就大了。人與人之間一定要常常往來,什麼問題都化解了,都解決了。所以先要用這個方法,我們到每個宗教去拜訪、去參觀,一定要帶禮物去。所有的宗教,我們知道都辦著有慈善事業,有人辦醫院,辦養老院的,辦育幼院的,還有辦學校的。學校裡頭特別是職業學校,幫助人在現前社會容易謀生。這些都需要錢的,我們要去贊助他,每一個宗教送十萬塊錢新幣,新幣跟美金差不了多少,我一共用了一百萬,把九個宗教團結起來,這一百萬值得!

  有些信徒告訴我,他說法師,我們信徒錢來之不易,供養法師,你沒有在佛法做事,你去搞別的宗教去。我說那是度眾生,別的宗教也是眾生,我們能不顧嗎?我就問他,他們辦醫院救人,我們要不要辦?他辦養老院,我們要不要辦?要,好事。我說他辦,我去投資可不可以?你看不要我管理,我投資,我參加股東,他裡頭好事有我一分。應該要把心量拓開,應該要包容他們。宗教、宗教團結起來,就能夠帶給社會安定,世界和平,不會再有宗教糾紛、宗教矛盾。這些怎麼來的?都是大家不往來,不研究教義,總覺得自己高高在上,別人不如我們,這個觀念錯誤,要互相學習,我們帶頭幹。

  我在那一段時期,我講過《古蘭經》,我講過《玫瑰經》,天主教的,我講過《聖經》。我們穿著出家人的衣服,和尚,講他們的經典,他們的信徒聽得很高興,聽了之後,不比他們的神父、牧師差。《玫瑰經》是天主教的早晚課誦本,早晚課非常重要的一部經典,我講的(好像光碟)現在南洋一帶還很流通,很多人聽。要互相學習,我們學他的,他就得學我們的,要不然他吃虧了。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我知道你的,你不知道我的,你就吃虧了。所以他要學佛經,他要來聽講經,要來學,何況佛教是智慧,應當學。

  下面一句,『苞羅表裡』,「苞」跟底下這個包是一個意思,「同包」。「羅」,《嘉祥疏》說,「羅之言攝。故知苞羅即包容含攝之義」,羅這個字就是攝受的意思。苞羅,包容含攝,心量就拓開了,我能夠包容別人。佛的心量最大,量大福大,你看佛的心量,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你問問這些不同的族群,佛有沒有包容?所有不同的宗教,佛有沒有包容?沒有說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某個宗教除外,某個族群在外,沒有說,沒有說就全包容了。大乘教裡常說,哪一法不是佛法,這個味道深!哪一法不是佛法?法法皆是佛法。天主、基督、穆斯林是不是佛法?是。佛是什麼意思?佛是智慧、覺悟的意思,每個宗教經典打開都有智慧,都講覺悟,叫會。不會的,不會哪一法是佛法?連《無量壽經》、《華嚴經》都不是,為什麼?你搞錯了。經本沒有問題,你展開經本你念錯了,你解錯了,那就不是佛法了。宗門「會麼」這兩個字意味深長,深廣無際,一定要會。又何況大乘教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這一切法是整個宇宙,宇宙從哪裡來的?從心想來的。佛的這句話被近代的科學家,量子力學家承認了。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科學再發展、再進步,二、三十年之後,大乘佛教會被科學家肯定、承認,那是世界上高等科學,佛教變成科學,變成最高的科學。所以我們曉得應當要學。

  「表」是外表,「指事相」。「裡」是裡面的道理,事相含的道理。苞羅表裡,表,今天科學把整個宇宙現象分作三大類,這三大類都是表,心理現象、物理現象(就是物質現象)、自然現象,這是表。裡是什麼?裡是現象的本體。《華嚴經》上佛說心現識變,心,真心,就是自性,也叫法性,能生能變。惠能大師開悟,最後一句話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那個能生的自性就是裡。能變,把萬法變成十法界依正莊嚴是阿賴耶,阿賴耶也算是裡。裡之裡是自性、是法性,全都包容,全都通達、都明瞭。就是「事理雙圓」,事理圓滿了,「真俗並照」,真是對理講的,俗是對事相講的,照是明瞭。沒有一樣不明瞭,這個人在佛法裡稱他作佛陀,稱他為法身菩薩。「眾妙齊收,萬類普攝」,眾妙是整個宇宙,宇宙的奧妙他沒有一樣不知道,沒有一樣不清楚。萬類普攝,一法不漏,法法包羅,這是佛與法身菩薩。「上智下愚,悉得度脫」,他有智慧,他有能力,這些世間上智之人、下愚之人,說上下,當中全包括了,一切眾生,十法界一切眾生,他都能幫助他得度。度脫,脫是什麼?脫離生死,脫離苦惱。

  佛陀的教育,內容是什麼?教的是什麼?我們再問我們需不需要這個教育?佛陀的教育只有一個目的,幫助眾生離苦得樂,你看你要不要?你不學這個東西,你這一生很辛苦,真苦;你要學了之後,你會真快樂。只有佛搞清楚、搞明白,苦從哪裡來的?苦從迷來的。你對於整個宇宙,一切萬事萬法你迷惑,你不了解它,換句話說,你就想錯了、看錯了、說錯了、做錯了,這個錯誤的結果就是六道輪迴。六道輪迴苦!三苦八苦。佛能夠告訴你、教導你,六道是你自己造的,自性裡頭沒有,根本沒有這個東西,是你的妄想,錯誤的思想、見解、言語、行為造成的,你能夠破迷開悟,你都覺悟、都明瞭了,六道就沒有了。離究竟苦,得究竟樂,這是佛法,這東西能不要嗎?我們看到佛說的這兩句,佩服得五體投地。佛知道這個道理,苦樂是果,迷悟是因,破迷就是離苦,開悟就是得樂。

  落實在哪裡?落實在教學、教育,只要把人教好了,個個人都破迷開悟,人人都離苦得樂,這是佛陀教育。所以釋迦牟尼佛不做國王,他是太子,王位捨棄,從事於教育,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幹這樁好事,這真正叫積功累德。最聰明的人、最有智慧的人、最有福報的人,幹第一等有福報的事情,第一等有福報的事情是什麼?是教學。所以他老人家教學四十九年。三十歲開悟,菩提樹下開悟,就開始教學,鹿野苑開始教學,七十九歲圓寂,一生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最好的老師,負責盡職,而且不接受供養,不要繳學費的,來者不拒,去者不留,你只要肯跟他學。經典裡我們看到,《地藏經》大家念得很熟,你看有婆羅門女,那是什麼?那是宗教信徒,婆羅門教的。婆羅門教比佛教早,大概在釋迦牟尼佛之前一萬多年,就是現在的興都教。

  新加坡前一任的總統納丹是印度教徒,他是印度教,我跟他很熟。第一次見面的時候,我們坐在一起吃飯,他就告訴我,他心目當中最佩服的就是佛教,他說佛教重實質不重形式。我很佩服他。這句話我第一次聽是章嘉大師告訴我的,那一年我剛剛學佛,二十六歲,大師告訴我,佛教重實質不重形式,沒有想到納丹能說出這句話,內行,不外行。佛法的形式是度眾生的,好像舞台表演,是接引觀眾的。最重要的是在你生活上,你要把佛陀的教育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活學活用,真正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所以我感謝老師,如果不是老師的接引、老師的教導,我們哪有這麼快樂的一生!快樂,最高的享受並不是財富、不是地位,是什麼?是快樂,法喜充滿,天天歡喜。歡喜從哪裡來的?從我們把佛陀教誨做出來,它就來了。

  佛究竟教的什麼?我們用一句話來說明,看破放下。我學佛,年輕的時候,第一次跟出家人見面就是章嘉大師,在這之前我沒有遇到過出家人,也不願意跟出家人接觸,沒有想到第一次跟他見面。我就向他老人家請教,我說方老師跟我講了一門課,「佛經哲學」,我對佛教有了一些認識,這是大學問、大智慧。我向他老人家請教,佛教裡頭有沒有方法讓我們很快契入佛境界?我這個見面第一次,第一個問題提這個問題。老人看著我,我也看著他,看了多久?看了半個多小時,一句話都沒有。到很多年之後,我才豁然想起來,他為什麼當時不答覆我,要等半個小時,應該是因為我年輕,心浮氣躁。心浮氣躁別跟他說,說了沒用,這個耳朵進去,那個耳朵出去了。一定要等他心浮氣躁的這個態度完全定下來,所以那半個小時是入定,他定,我跟著他定。

  半個小時之後跟我說一個字,有,我精神就提起來,有,高興了,他又不說了。只要你一浮動,他就不說話了;一定等到你心平氣和,沒有絲毫浮動的態度,他才願意跟你講話。他的話不多,所以說了一個有,大概等了五、六分鐘,跟我說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簡單說就是看破放下,佛法就是教人看破放下。看破是什麼意思?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明白、了解了,這叫看破,真了解了。放下是什麼?放下妄想、放下分別、放下執著。大乘教裡常說的,放下執著是阿羅漢,放下分別是菩薩,放下妄想,妄想就是無明,就成佛了,就這麼簡單。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是你現在沒放下,放下就是!你什麼時候放下,什麼時候成就。

  佛法真平等,真的是沒有差別。它跟別的宗教不一樣,別的宗教信徒,你不能成為上帝,但是佛法裡面一切眾生,放下起心動念就成佛了,為什麼?你本來是佛。你現在為什麼做凡夫?你迷失了自性。自性裡面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你放下就是。為什麼不能放下?你不了解事實真相,所以你不肯放下,你不願意放下。事實真相全是假的,《金剛經》說得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是佛教給我們的,你要這樣看法就對了,它像閃電一樣、像露水一樣,存在的時間很短暫,一會就沒有了。

  向上一著,高等佛法裡頭,根本不承認有這些現象存在,全是假的,是幻相。不能說它沒有相,就像作夢一樣,在夢中不能說沒有,醒過來才知道完全沒有,醒了的時候痕跡都找不到。換句話說,你要真正覺悟,證得阿羅漢果,六道不見了。六道是一場夢,醒過來了,也是痕跡找不到。可是四聖法界也是一個夢,六道的夢是惡夢,四聖法界是美夢,環境清淨自在,但它還是假的,不是真的。它從哪裡來的?無始無明變現出來的。無明一破,這境界沒有了,醒過來見到什麼境界?見到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我們也稱它作一真法界。這個裡面的形相,有形相,但是這個裡面的形相不生不滅。人身沒有生老病死,是法性身。這個身一塵不染,沒有染污,所以每天也不要洗臉,也不要洗澡,衣服也不必換,一粒灰塵都不會染的。惠能大師開悟頭一句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省多少事,不需要飲食,不需要喝水,你看,不需要睡眠。一真法界是光明世界,裡面不需要日月,一切物質現象全放光,身體放光,樹木花草、山河大地統統放光,光明世界,沒有黑暗。所以它沒有夜晚,也沒有四季。要是像我們常講的四季常春,它只有春季,其他的都沒有,夏季、冬季都沒有,這個生活環境多理想。修學的環境,老師是阿彌陀佛,教授是十方諸佛如來,釋迦牟尼佛也不例外,也常常到極樂世界去講課。成就快,老師高明,這事我們得認識清楚、得搞明白。

  所以上智下愚統統度脫。「世出世間,融通無礙」。在極樂世界,世間跟出世間沒有差別,是一不是二。為什麼?他沒有分別了,他沒有執著,所以有能力,這都是念力的能量。現代的科學研究念力,念力的能量把世間法轉變成出世間法,讓世間法跟出世間法沒有兩樣。也就是從理上講,轉八識成四智,世間法就變成出世間法,十法界依正莊嚴就變成一真法界。無法想像。這麼好的地方,我們人人都能去得了,為什麼不去?這不能不知道。

  下面,過度,經文最後一句,『過度解脫』。「過度」,本經,《無量壽經》有五種原譯本,吳譯本這個經題叫《過度人道經》。過度什麼意思?「表自出生死,亦令人出生死之義」。過度就是了生死,自己能出離生死,把生死超越了、超過了,也能幫助別人出離生死,脫離六道輪迴。「解脫者,解惑業之縛,脫三業之苦」。解是解開,解開什麼?解開迷惑顛倒,把這個結給解開。迷惑顛倒像繩索一樣,把你捆綁起來,你不得自在,這是煩惱的代名詞。所以解是把煩惱解開,把迷惑解開,你不再迷惑了,你沒有煩惱了。脫呢?脫是從果報上講的,脫三業之苦。我們參考資料裡頭有,「三時業、三報業。就現、次、後等三生之報,分業為順現法受業、順次生受業、順後次受業。又作現報業、生報業、後報業」。這什麼意思,後頭有說明。

  第一個,「順現法受業」,我們叫現世報,你現在所造的,現在就受到果報。你造罪業,現在受到國家法律的刑罰,這是現世報;你造善業,你會得到社會大眾的讚歎,這是現報。我們看袁了凡先生的四訓,家庭四訓。了凡先生聽了雲谷禪師的開示,知道命運是自己造的,命運自己可以改,怎麼改?斷一切惡,修一切善。這樁事情,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我,他教我看破放下。我向他老人家請教,從哪裡下手,從什麼地方入門?他教我修布施,三種布施,布施就是放下。財布施,果報得財富;法布施,果報得智慧;無畏布施,果報得健康長壽,教我修這三樣,這三種布施是因,得三種果報。

  了凡先生修財布施、修法布施、修無畏布施,發了心之後真幹,命運真改了。第二年參加考試,孔先生算他第三名,他考了第一名,提升了,這是果報。命中沒有兒子,他也是積功累德,求兒子,果然得到一個好兒子。他只有一個兒子,可是這個兒子給他生了六個孫子,所以家庭就旺起來了,第二代就興旺起來了。一直到現在,這一家人都很好。過去我住在跑馬地的時候,我跟他們有聯絡,跟了凡的家人(後代)有聯絡。難得!後世子孫還是依教奉行,這一家好人。

  命裡面沒有進士、沒有舉人,這叫功名,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學位。古時候最高的學位是進士,第二個學位是舉人,第三個學位是秀才。他只有秀才的命,命裡頭沒有舉人、沒有進士,結果也是發願,斷惡修善求功名,他去參加考試考中了,舉人也考中了,進士也考中了。做官,他命裡頭有官運,小官,四川一個很小縣分的縣長,這叫縣令、知縣。結果命運改了,他考取進士之後,發表他到寶坻當縣令。寶坻縣是直屬於中央的,像現在的直轄市,不是歸省管的,這個身分地位就高了。壽命只有五十三歲,他沒有求長壽,他是七十四歲過世的,延壽二十一年。可以改,命運能改,不是不能改。我的壽命很短,只有四十五歲,四十五歲那一年害一場病,四十五歲以後,我沒有求長壽,是延壽延出來的。再過兩年九十歲就加一倍了,四十五又延了四十五。所以什麼都能改,個人能改、家庭能改,國家也能改,連全世界的世運都可以改。怎麼改法?教學,把人教好了,人的心好了,惡的念頭沒有了,都是好念頭,都是好的言論行為,整個世界世運就變好了。

  所以我在馬來西亞,第一次跟現任的首相見面,見面很早了,好像二00五年我們第一次見面,那個時候他沒有做首相,他是副首相。做了首相第一次跟我見面,第一句話問我,他說法師,我很想把馬來西亞治好,問我有什麼方法?我告訴他,這個話難得。可見這是個好首相,他沒有問個人的功名富貴,他問的是把國家治好。人民有福報,關心人民,很難得。我告訴他,只要把教育辦好,什麼問題都解決了。人心好了,人人是好人,好人做的事情都是好事,你不就做了太平天子?教育比什麼都重要!他聽懂了。

  我們在馬來西亞想辦一個漢學院。馬來西亞這個地方很難得,華僑有七百多萬人,佔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點幾的樣子,是一個大家族,華僑很團結。華僑辦了一千多個小學,華校,六十二個中學,沒有大學,我們現在在那裡搞一個漢學院就是大學,華僑歡喜,我們畢竟有一個最高的學府了。首相問我,馬來人能不能進漢學院?歡迎。我說漢學院前面冠上「馬來西亞漢學院」,是屬於馬來西亞的,馬來西亞人當然可以到這裡學漢學。我說我們不分種族,我們希望為全世界漢學培養師資,培養好的老師,目的在此地。他很支持,沒有他的支持就很不容易做好,他這一支持,這學校就可以辦起來。現在在建校,已經開始動工了,預定十五個月建好,後年的上半年,這個學校就可以啟用了。

  漢學,儒釋道,教學的內容是這三家,也能夠團結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是一家。三教九流是一家這個概念不是我們現在才有的,早在唐朝肅宗的時代,唐肅宗是唐明皇的兒子,唐明皇名氣很大,說起來大家都知道,唐明皇的兒子。少林寺有一塊碑,是那個年代刻的,上面刻的是三教九流混元圖,說明三教九流是一家,這就是今天外國人所講的多元文化。多元文化最早的,中國人說的,中國人在最近這兩百年忘掉了,外國人聽到,我們看到好像很稀奇,看到這塊碑,樣樣是中國人領先。

  中國人的思想,這是遠古以來就說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那個平天下,平就是平等對待,和睦相處。整個世界,國家與國家、族群跟族群、宗教跟宗教,平等對待,和睦相處,平天下是這個意思。所以英國湯恩比才說,一九七0年代,他訪問日本的時候談話講到,「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社會動亂,就現在,「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這兩樣東西都在中國。我們最近這十年在國際上的活動,我常常引用這兩句話。我們為什麼會想到這樁事情?聽到這句話我們感觸很深。在國際上,遇到今天社會問題不能解決,這是事實。外國人解決問題的方法,用鎮壓、用報復,用這種手段,結果在九一一事件發生,二00一年,把這種鬥爭升級到戰爭,恐怖戰爭。這些搞和平,維護和平的這些人士才真正意識到,西方這個方法不是最好的方法。

  我們也因為這個因緣,昆士蘭大學的校長,我那時候住在澳洲,格里菲斯大學,這兩個校長來找我。他們知道我過去在新加坡做團結宗教做得很成功,就希望我在學校跟他們的一些教授,和平學院的教授,舉行一次座談會,來討論這個問題。首先我聽他們的報告,五十分鐘報告,然後要求我提出建議,我就用中國傳統的方法,和平的方法來化解問題,決定不能用武力,他們聽了很受用。

  第二個星期又邀請我,第二次座談會,學校就聘請我做他們和平學院的教授,送給我博士學位。博士學位的考試就一句話,兩個校長請我吃飯,問我,那個時候我講經教學四十三年,今年五十五年。問我,他說法師,你這四十三年當中,有沒有人向你提問題,你不能解答的?我說好像沒有。他對我讚歎說,你是個真正的好校長。博士學位送給我了,就一句話。我是感謝、推辭,我說出家人這個東西沒用處,要這個幹什麼!他一定要我要。我說為什麼?他說你的報告,這個理念,確實可以能幫助聯合國化解衝突,促進和平,有用處,希望你代表學校、代表澳洲,參加聯合國的和平會議。聯合國不邀請法師,它所邀請的對象是博士、是教授,所以學校要給我博士學位,給我教授的身分,代表學校參加國際會議,我是這樣接受的。

  參加會議這也是大開眼界,對於當前世界局勢就了解比較多,也多一點關心,以前是毫不關心,根本就沒有這個概念。第一次參加會議,二00三年,這個會議是在曼谷大學開的,泰國,也是我第一次到泰國。住了一個多星期,跟泰國的查瓦利將軍認識了,他跟中國關係非常好,當時是副總理。他本來是總理,被金融風暴整下來了。他很聰明,他把副總理提升為總理,他自己做副總理,他還是三軍總司令。我跟泰國有了關係,就從他跟皇室建了關係。這關係很好,到二00六年就起了作用,二00六年我們在聯合國辦了個大型活動,辦得非常成功,這個主要的力量就是泰國,聯合國跟我們不認識。

  這個活動,我深深感觸到三寶加持。聯合國從來沒有碰過宗教,這一次可真的,無緣無故搞一個宗教活動,紀念釋迦牟尼佛二千五百五十週年,主題是「佛教徒對世界的貢獻」,這麼一個題目。我們那一年剛剛好做湯池的實驗做成功了,做成功,我們的目的是給聯合國看的。因為我多次參加聯合國的會議,把中國倫理道德注重教育的方法介紹給大家,大家聽了歡喜,不相信。會後跟我聊天,在一起吃飯告訴我:法師,你講得很好,那是理想,不能落實。這對我是非常嚴重的打擊,換句話說,我在聯合國所有報告都白說的,逼著我必須要把傳統文化做出來給他看。

  那個時候我們的想法,總得要二年、三年才能做出來。我們開始啟動是二00五年十一月,中心開始上課,到二、三月的時候成效卓著,湯池小鎮的居民,人心完全改正過來了,知道禮義廉恥,而且都能夠落實,真正做到了。我們看到非常感動、非常歡喜,這是中國的禮義之邦,在湯池出現了。出現,當時我就想,怎麼樣進到聯合國去跟大家做報告。聯合國也不是好進去的,聯合國邀請的是會員國,我們哪有這個緣分?

  沒有想到泰國,聯合國找泰國,泰國推薦我,讓我們澳洲淨宗學院也參加這次的主辦。主辦就有權,協辦沒有權,主辦就有權利安排議程,那我就能把湯池的成就做詳細報告,這報告八個小時,不是主辦單位做不到。聯合國的報告最長的時間,沒有超過兩小時的,現在我們要求八小時,他們不能接受。談到第三天,我說既然不給我們這麼長的時間報告,我說那你們倡導和平是假的,不是真的。我現在這個和平已經做出樣子出來了,你不接受,算了,我不參加了,我退出。這樣一來他才認真考慮,第二天通知我四個小時,他說實在沒辦法,八個小時不行,四個小時。我沒有辦法,想想也是為難他了。我讓蔡禮旭做四個小時報告,另外找兩個老師,一個老師兩個小時,還是八個小時,三個人,三個人上台做報告,用這個方法。湯池圖畫、照片、文字,聯合國給我一個展覽廳,我們做了三天展覽,用文字、圖片來說明。這個活動,把當時駐聯合國一百九十二個國家代表感動了,都希望到湯池去考察、去參觀。中國傳統這些東西管用,非常管用。湯池實驗,我們得到兩個結論:第一個結論,證明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是真的,不是假的;第二個證明,人民是很好教的,只要你懂得教學方法。

  我們的方法是學佛、學孔子。那個時候招收三十七位老師,我給老師要求他們有使命感,我們這次做的實驗關係我們傳統文化的興衰,我們失敗了,就是告訴全世界,中國傳統文化過時了,沒用了;如果做成功了,也告訴全世界,中國傳統文化像湯恩比所說,能救全世界。我們有這個使命感,所以犧牲身命也在所不惜,一定要把它做好。

  先要求老師做,國家允許的《弟子規》。佛跟道認為是宗教,不許可,怎麼辦?我們把《感應篇》、《十善業道》融在《弟子規》裡頭。老師先要做到,老師不做到不能教人。我說在歷史上教學最成功的,釋迦牟尼、孔子。他為什麼教育成功?他是身行言教,他做到了。他沒有做到的他不說,他說到的全已經做到了,大家相信了。我說我們向釋迦牟尼佛學、向孔子學,我們要身行言教。我給老師四個月,希望四個月的時間你們做到,然後再教人。

  老師我很尊敬,真正是了不起,菩薩再來,兩個月就做到了。做到之後通知我,我們做到了,下面怎麼辦?我說下鄉入戶,表演,做給大家看。老師都很年輕,他們是幼兒園的老師、小學老師,最高的初中老師,能夠真幹,教授他做不到。到人家農民家裡,看到老人,就像自己的爸爸媽媽一樣,你怎樣去孝順他,把孝道做出來。我們用了三個星期的時間,家家戶戶去拜訪、去表演。人民看到了,馬上就受了感動,他說這一批年輕人比我家的兒女好,懂得孝順;他家裡的兒女看到了生慚愧心,覺得自己對不起父母,沒盡到孝心,感動了。然後再通知大家中心開課,希望大家一起來學習,就帶動了。教了三個月,人民的良心統統喚醒了,不好意思做壞事,不好意思欺騙人,整個民風改變。

  這個信息傳給我的時候,我就想到怎樣進入聯合國。沒想到兩個月之後,聯合國就通知我,寄個文件給我通知,邀請我做十月份辦的這個活動,就是紀念釋迦牟尼佛二千五百五十週年這個活動,我都不敢相信。主辦,誰出的主意?我就派三個人到巴黎教科文總部,去查一查看有沒有這回事情,是真的是假的?結果去了三個人,到那裡去一看、一接洽,是真的,不是假的,才曉得泰國大使推薦的,就是二00五年我們在泰國結的緣,這我們就有信心了。我們聽到真歡喜,趕緊準備,還有五個月的時間。

  做這一次的活動,最重要的,重點的報告做得非常成功,一直到現在,聯合國還有一些大使們對我們的活動念念不忘。我今年三月參加泰國的一個活動,也是多元文化活動,巴黎這些大使知道我在泰國,他們來了十七個代表,十七個國家大使到泰國來看我,一同參加這個活動。五月、六月,我參加斯里蘭卡衛塞節,這些大使們跟著我到斯里蘭卡,有二十五個人,就是二十五個國家的代表。去很有意思,把這次衛塞節的活動加上聯合國的名義,算是聯合國的一個活動,他們有這麼多大使出席,希望我再去辦活動。

  化解衝突,促進社會安定和諧,每個人都希望,不是少數人,多數人,找不到方法。方法,我們的想法就是團結宗教,希望宗教都回歸教育,宗教與宗教之間互相學習,化解宗教之間的一切矛盾衝突,促進社會安定和諧,帶動全世界的和平。我們在聯合國幹這個事情。我都沒有想到,二00六年我在聯合國辦的活動,一直到今天他們還念念不忘,還想著,我很感動。這是一樁好事情,我年歲大了,體力衰了,希望年輕人接棒。這個局面打開了,大家認真努力去做,我相信會比我做得更好。至少現在在聯合國支持我的,泰國跟斯里蘭卡,這兩個國家都是會員國,它們有資格申請借用場地辦活動。所以我們利用聯合國的場地來做這種宣傳,對全世界,不是難事,現在可以做得到。

  這個地方,註解裡頭,解脫講到脫三業之苦,講三種果報。第一個,順現法受業,「即此生所造,於此生成熟之業」,我舉的了凡先生的例子。第二「順次生」,就是來生,今生所造的業,來生受果報。第三叫後生,就是第三世以後,第三生以後,不定什麼時候成熟,決定有果報的,有因必有果。這些事實,佛經典裡面說得很多,《法苑珠林》、《經律異相》裡面,古大德把這些業因果報抄下來編成一本,我們在這一本書裡頭,就能看到許多經論上所說的。《太上感應篇彙編》是中國道家的,記載的全是中國自古以來善惡果報,三世統統有。

  《唯識述記》裡頭說,「解謂離縛,脫謂自在」。解是解除煩惱,脫離苦難就得自在。「又曰:言解脫者,體即圓寂。由煩惱障縛諸有情,恆處生死。證圓寂已,能離彼縛,立解脫名」,這是《唯識述記》裡面所說的。解脫,解脫的理,為什麼能夠解脫?道理是自性。自性就是真心,真心就是圓寂,圓是圓滿,寂是清淨寂滅。就是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前面兩句話,一個是本自清淨,一個是不生不滅,這兩句話就是圓寂的意思。由煩惱障,障礙了有情眾生,不得自在,讓這些有情眾生在搞六道輪迴。證圓寂已,這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就脫離煩惱,轉煩惱為菩提,這叫解脫。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