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無量壽經  (第二十九集)  1992/6  美國聖荷西迪安那大學  檔名:02-012-0029

  請掀開經本第二十八面,經文第十九段:

  【我作佛時。國中萬物。嚴淨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其諸眾生。雖具天眼。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數。及總宣說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三十九「莊嚴無盡願」。在這一段經文裡面,是給我們介紹西方世界物質環境。經文雖然不多,並不是詳細的敘說,只是說一個概要;從這個概要也能夠體會西方世界資源的豐富,確實不是其他地區能夠相比的。

  「萬物」,是指一切的物質。「嚴」是莊嚴,「淨」是潔淨、清淨,在從前我們念這兩個字,實在講沒有現在感觸來的深刻。因為從前這個莊嚴清淨,好像我們時常能夠接觸的到,也不足以為奇;現在我們這個地球被污染,染污得非常嚴重,所以看到「嚴淨」兩個字,感觸就比從前要深得多。「光」是光明,「麗」是華麗。單單這四個字,可以說將極樂世界之美、極樂世界之善,已經形容盡了。

  「形色殊特」,殊是非常的殊勝,特是奇特,我們這個世界所沒有的;無論哪一種物質,只可以說,我們這個世界與西方極樂世界有相似的。譬如七寶,講到金銀,我們這個世界有金銀,但是金銀的質與光色,跟西方極樂世界簡直不能比;其他的物質也是如此。

  「窮微極妙」。這些全是阿彌陀佛無量劫修學功德成就,以及十方世界往生到西方世界那些人淨業所感。因此,這個世界比其他一切世界最為殊勝,因果都不相同。

  下面這是說即使有天眼通的人,天眼通像什麼樣的人?像這一些法身大士、這些大菩薩們,他們雖然有高度的天眼,也沒有辦法把極樂世界種種莊嚴,詳詳細細、圓圓滿滿的說出,他們沒有這個能力。此地所說的,包括等覺菩薩,都沒有辦法完全瞭解。原因在哪裡?因為這是諸佛如來果地上的境界,所以「唯佛與佛方能究竟」,等覺以下這個天眼都沒辦法都沒有能力把它說得清清楚楚。由此可知,這個世界莊嚴到了極處。

  學佛,真正幸運的是把這一些事實認清楚了,這個在一生當中,非常非常希有而難得。因為你認識清楚之後,自己才有一個決斷,才有一個選擇。我們到這個世間來,不管是業力來,還是什麼來,總是已經來了,這個世界我們已經看到了。年歲大的人,看多了,看厭了,看煩了,不想在這個世間再住了。不想住,我們到哪裡去?這是一個大問題。

  在世間福報大,地位高,即使像古代的帝王、大臣、豪富人家,愈富貴,造的業愈多;小百姓造業沒有這個機緣,造的少;愈是大福報,造的罪業愈重。將來往哪裡去?自己作不了主,被業力牽引著你走。

  業力是自己造的,我們平常人講「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白天妄想打多了,晚上就亂作夢,那個亂作夢就看出業力,夢境是業力,就看出了。你每一天晚上作夢,是作甜蜜的美夢?還是作惡夢?這個關係很大。要是常常作惡夢,換句話說,我們惡業的力量超過善業;常常作好夢,不作惡夢,表示你的心地善超過惡,那個善的力量大,常常起現行。所以夢中可以考驗一個人的境界,也可以提醒我們自己警覺,常作惡夢絕對不是好事。

  念佛的人常常夢見佛菩薩,夢見自己拜佛誦經,或者聽經,作這些夢,好!表示我們心裡真的有。心裡沒有,晚上你不會作這個夢。心有貪瞋痴,晚上作惡夢也是搞貪瞋痴,也是在那裡作惡,這是說明業力確確實實是有。

  既然真的有了,我們如何來改變我們的業力?改變唯一的方法,加強自己的願力。我們有個好的願,今天我們在佛門裡面真正找到一條生路。這條生路,不但是許多善知識苦口婆心的勸導我們,我們在一切經論裡面看到,諸佛菩薩異口同聲的勸勉,確確實實這是一條生路。尤其在末法時期,除這一條路之外,沒有第二條路。

  雖然說法門無量,那是從理上說的,事上不然。事上,不要說別的,小乘初果這個位子最低了,低得不能再低了,像小學一年級最低的這個程度,也要斷三界八十八品見惑。你有沒有能力斷得掉?

  八十八品見惑分成五大類,這五大類就是:「身見」,執著這個身是我;「邊見」,邊見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相對論,我們活在相對的空間裡面;「見取見」、「戒取見」,這兩種叫成見,我們常說某人成見很深。見取見是果地的成見,成見很深,執著很深;戒取見是因地,修因,成見很深,執著很深。這四種錯誤的見解之外,其他所有一切錯誤的見解,歸納成一類叫「邪見」,就是你的見解錯誤。這五大類,總共有八十八品,統統斷盡,才能證小乘須陀洹。

  不要往上說了,就這一個起碼的本事,你能不能做到?無論修學哪個法門,你說你真有能力做到,好,很難得,那你就去試驗。證得小乘須陀洹果,還不能出三界,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人間壽命短,天上壽命長,七個往返證阿羅漢果;斷八十一品思惑,證阿羅漢果,這才有能力超越六道輪迴。不容易,實實在在不容易!

  我們今天問問自己,有能力斷見惑嗎?沒有能力,那就修這個法門,老老實實學這個法門,能帶業往生。所以不簡單,不把法門這些事實都搞清楚,我們一個錯誤的決定,往往就造成錯誤的結果,這個結果對自己損害太大太大了。一個正確的決定,那非常幸運,你在這一生就可以作佛,就永遠脫離輪迴了,不再在三界裡搞這些事情。三界裡面所有一切事情,都不是真實的,都是假的,人與人之間的恩恩怨怨,沒完沒了。所以聰明人、真正覺悟人,要超越,要解脫。

  這個地方說明如來果地境界,菩薩都不能完全瞭解,何況我們凡夫!凡夫讀這個經文,最要緊的是真誠的接受,真誠的仰信仰慕,深信不疑,這就對了。往後經裡面還有詳細說明,釋迦牟尼佛給我們介紹。

  【我作佛時。國中無量色樹。高或百千由旬。道場樹高。四百萬里。諸菩薩中。雖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

  我們先看這一段文,這是第四十「無量色樹願」。樹木,大概十方所有眾生都歡喜,所以介紹西方極樂世界,其他的沒有特別介紹,對西方世界的樹木作了一個很特殊的介紹,大家所喜愛的。這個樹的種類多,品種多,而且非常的高大。我們一看經上講的這個數字,也許都很難相信,「百千由旬」,這一由旬到底是多少?由旬是印度長度的單位,它也分大、中、小,合我們中國古代里程,一大由旬是八十里,中由旬是六十里,小由旬是四十里。經上所講的,不可能講小由旬、中由旬,決定是講大由旬。像本經裡面講的劫數,那個劫決定都是大劫,不是中劫,不是小劫。那麼一百由旬、一千由旬,這個高度恐怕從我們地球上量,可能會量到月亮,太高太高了。這麼高的樹,叫人難以相信。

  道場樹是阿彌陀佛講經講堂周圍的這些大樹,四百萬里。這個數量都很大。但是諸位要知道,西方世界的人有多高?你要想到他們那個人相之高,看到此地所講的樹木,就不算太高,我們就可以接受了。我們在讚佛偈裡面念阿彌陀佛的身相,「阿彌陀佛身金色,白毫婉轉五須彌」,佛的兩眉當中,有根白毫旋轉在一起,像珠子一樣。一根白毫有多大?五座須彌山那麼大。你說阿彌陀佛的身相多大?「紺目澄清四大海」,阿彌陀佛的眼睛比太平洋還大,你就知道身相多大。

  我們在這個經裡面讀過了,凡是往生到西方世界的人跟阿彌陀佛身量一樣大,要沒有這麼高的樹,像我們現在這個樹到西方極樂世界變成小草了。所以你想到這個,你就覺得不希奇了。你才曉得那個地方的大樹,大概就像我們現在看地球上的原始森林,幾百年、幾千年那個大樹那麼樣的壯觀一樣。所以樹跟人的身高一比,就知道這是應當的。我們這個樹是幾十公尺,在人家那邊是小草,那不叫樹,這個一定要知道。

  像西方世界樹之美,這是單單指一種。如果指所有的萬物,那這些菩薩沒有辦法、沒有能力知道。單單講一、兩種,菩薩都曉得。菩薩善根劣者,亦能了知。善根劣者是指誰?我們去往生,生到西方世界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這是善根劣的。換句話說,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都知道。

  【欲見諸佛淨國莊嚴。悉於寶樹間見。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四十一「樹現佛剎願」。西方世界這個樹之功德,不可思議。說實在話,那個世界依正莊嚴,就是人事環境、物質環境全是阿彌陀佛稱性功德之所流露。所以樹的作用太大了,樹也在那裡弘法,也在那裡教學,這很不可思議。如果我們想看十方世界的狀況,那個樹就像我們現在的電視一樣,電視的畫面就在這個樹間顯現出來,想看哪一個世界,這個世界的境況、影像都在樹裡看到了;這就是不必到那個世界去,也天天看到,而且隨心所欲。

  我們必須要體認我們有過去生,如果沒有過去生,我們今天在這個世間所受種種果報,那就講不通;沒有因緣,那怎麼會講的通?在這個世間,每一個人所受的果報不相同,這是過去世造的因不相同。自己造的因,自己來受果報,自作自受!

  明白這個事實,我們決定不怨天不尤人,心平氣和來接受;知道事實的真相,接受眼前的果報,我好好的來修極樂世界的因緣,我要把全部的精神來修這個法門,來修這個因、修這個緣。希望這一生之後,我就可以結西方極樂世界的果實,我們到極樂世界去接受果報,不要再搞六道輪迴了,這是最幸運的、最難得的,真是第一殊勝。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好處,就從四十八願已經能夠體會一個大概。

  這個世間因為受業力的支配,想做一樁好事不容易,好事多磨,折磨很多!這些折磨從哪裡來的?無始劫以來,我們造作的惡業所感,總有人折磨。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一些罪障都沒有了,磨難也沒有了,得佛威神本願的加持,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一帆風順,自行化他;乃至於救度我們歷劫生生世世的家親眷屬,你統統都能做到,這才真正解決問題,徹底解決問題。唯此一法。再看下面一段:

  【我作佛時。所居佛剎。廣博嚴淨。光瑩如鏡。徹照十方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睹者。生希有心。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四十二「徹照十方願」,介紹居住的環境。阿彌陀佛雖然敘說他自己居住環境,也就是告訴我們,大家到那裡去,正報就是身體容貌跟佛一樣,所居的生活環境也跟佛一樣,前面一再說明那是平等世界。居住的環境廣大,「廣博」是廣大,莊嚴清淨。「光」是光明,「瑩」也是潔淨的意思,就是一塵不染。「鏡」是比喻,也就是世界,無論是人的身體,或者是一切萬物,都是透明的,七寶也是透明的。跟我們這個世間的寶不一樣,我們這個世間的寶,有些寶不透明,有些寶是半透明;完全透明的,在我們這個世間只有水晶是完全透明的。像西方極樂世界連地也是透明的,所以一切萬物像鏡子一樣。「徹照十方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前面是講樹裡面能夠顯現一切諸佛世界,居住的環境所有的這些物質,統統能夠顯示十方世界;換句話說,你想看十方世界現在的事情、過去的事情、未來的事情,真的是隨心隨念,心裡面想念什麼,你統統都能看見。

  「眾生睹者,生希有心」。到那個地方去往生的人,見到這些狀況之後,對於無量劫來的因緣果報徹底明瞭了;不要佛說,也不要自己去問,全部都看見了。自己生生世世的這些因緣果報,諸佛菩薩、一切眾生統統都見到了;不但看到自己,也看到別人的,也看到諸佛菩薩;這才曉得人家作菩薩為什麼作菩薩的,人家成佛為什麼成佛的,這個人要墮三惡道,為什麼墮三惡道的,不必說,統統都明瞭。西方極樂世界殊勝地方在此地,確確實實是生希有之心,自己的心願能夠完全實現。我們再看底下一段:

  【我作佛時。下從地際。上至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寶香合成。其香普熏十方世界。眾生聞者。皆修佛行。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在《楞嚴經》上,我們在「大勢至圓通章」裡面,看到香光莊嚴這麼一句,現在在此地才真正見到香光莊嚴的真相。前面兩段都是講光明,這一段是講寶香。我們這個世間的寶,有光彩,沒有香味,像金銀琉璃,都有光明,沒有香味;西方世界這個七寶有香味,換句話說,那個世界是寶香合成的世界,有香味的。因此,極樂世界是香光莊嚴的世界。

  我們初學佛的人,對於寶香這樣的感應最容易感得,心地稍微清淨虔誠,或是念佛,或是誦經,都可以有這個感應。我不知道同修當中,有沒有遇到?有時候幾個人在一起統統遇到。我們三、四年前,在達拉斯陳大川居士家裡,他是自己在那裡蓋一棟房子,蓋得很大,外面的院子也很大,同修們常常在院子裡面乘涼。有一天他告訴我,我是在D.C.,還是在那個地方講經,他打電話告訴我,他們有五、六個人在一塊討論佛法,忽然聞到這個香氣,時間很長,每個人都聞到。而這個香氣,不是我們燒的香,也不是我們通常聞的花香,是一種異香。把這個事情打電話告訴我,這是感應。像這個感應很殊勝,因為是很多人同時聞到。一個人聞到,在旁邊的人聞不到,這種情形比較多;許多人統統聞到,這個情形比較少。好在他們五、六個人全都在討論佛法,所以有這個感應。就證實佛的光明周遍法界,西方極樂世界的寶香也是周遍法界。我們今天聞不到香,見不到光,是自己有業障,業障稍微輕一點就接觸到了,就感觸到了。

  這個地方講「十方世界,眾生聞者」,香與光都是遍十方,十方世界的眾生有緣見到佛光,有緣聞到寶香,都會發心學佛,所以此地講「皆修佛行」。

  這樣的經文,一再顯示出西方世界的境界,跟《華嚴》所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的法界完全相同。眾生能夠接觸到佛光寶香,與佛的緣深;要沒有深的因緣,你遇不到。因此這一些瑞應,祥瑞的感應,決定能夠啟發眾生的信心。眾生有這個感應之後,他對佛法相信了,是不是保證他在這一生修行有成就?這要看他遇緣殊不殊勝。遇緣殊勝,這個最殊勝的緣,就是遇到執持名號,求生淨土,那他決定成就。如果遇到其他的緣,也很好,不一定這一生能成就。這就是剛才講的,你的見思煩惱有沒有能力把它斷掉?這是非常現實擺在我們面前,沒有能力斷煩惱的,唯一的方法求帶業往生。

  四十八願前面四十三願,都是佛發願普度一切眾生,接引十方世界一切眾生往生淨土,目的都在此地。從四十四到四十八,這五願是阿彌陀佛的別願,對什麼人發的?是對十方世界那些菩薩們發的,不是講一切眾生,是對菩薩們講的。

  菩薩非常難得,都是捨己為人,犧牲自己成就別人。可是我們曉得,七地以下的菩薩,在六道裡面度化眾生都有隔陰之迷。什麼叫隔陰之迷?到人間一投胎,前一生的事情忘掉了,都有這個情形;八地以上才不會,就是前生的事情,他記得很清楚。七地以下都不行,都有隔陰之迷,這對他自己的修學、度化都有障礙。

  好在這些障礙有佛菩薩來幫助他,像《金剛經》上所說的,諸佛如來或者大菩薩都要護念諸菩薩。這些乘願再來的人,點化他容易,到時節因緣成熟的時候,一點他就醒了,他就回頭了。所以這些大菩薩常常照顧這些小菩薩,大菩薩是講八地以上的,常常照顧這些小菩薩們,小菩薩們有隔陰之迷。

  如果這些菩薩要是修淨土法門,仰慕阿彌陀佛,求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那他就自在了,他就像八地一樣,不會有隔陰之迷了,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這些菩薩們,所以底下這五願是為他們發的。

  【我作佛時。十方佛剎諸菩薩眾。】

  這裡講的,就不是前面說的一切眾生了,一切眾生是包括六道的;這裡不包括了,完全是菩薩,十方世界的諸菩薩眾。「諸菩薩眾」,要是以圓教來講,從初信位到等覺,五十一個位次的菩薩統統包括在其中。

  【聞我名已。】

  菩薩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或者聽到這一部《無量壽經》;他們有緣能夠聽到。

  【皆悉逮得清淨。解脫。普等三昧。諸深總持。住三摩地。至於成佛。】

  這是第四十四「普等三昧願」。菩薩也是多生多劫發願教化眾生,在自覺覺他都有殊勝的功德,跟我們凡夫確確實實不一樣。凡夫修學這個法門,能夠真正發心接受,發願往生,一心持名,這就很難得,相當不容易。菩薩聽這個法門之後,他所得到的功德利益超過凡夫太多了,他能得到清淨、解脫。清淨,離一切染著,染著有程度淺深不等。解脫,離一切煩惱繫縛,我們常講牽掛;只要有牽掛,你就有煩惱,就好像有繩索把你綁起來一樣,不得自在。接受了這個法門,你就能夠得大自在,這些微細的煩惱都能夠斷盡。你得的是什麼?「普等三昧」。普是普遍,等是平等。這個普等三昧,那就高了!普遍平等,這是如來果地上所證得的。在本宗裡面講,就是「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就是普等三昧,他得到了。但是這個念佛三昧,實在說,普等是講念佛三昧最深的、最高的。

  「諸深總持」,簡單的說,一切的善法決定不失,能夠保住,不會失掉,一切惡念決定不生,這就是諸深總持,善惡境界也是深廣無盡。

  「住三摩地,至於成佛」,這是安住在念佛三昧之中,一直到他們成佛。就是說這些菩薩雖然沒有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他曾經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曾經聽到這一部《無量壽經》,他就能夠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但是菩薩對阿彌陀佛一定要生仰慕之心、恭敬之心,這才能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加持。如果對這個經法、名號排斥誹謗,那就得不到加持;不但得不到加持,也同樣有罪過,這個一定要知道的,這有很重的罪過。原因在什麼地方?障礙了一切眾生的信心。你自己不信沒有關係,過失小;你妨礙了別人,障礙別人修學這個法門,這個罪過就重了。

  【定中常供無量無邊一切諸佛。不失定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四十五「定中供佛願」,意思是說不動本處。菩薩在這個地方修行,不必動身,在這裡入定,起一個念,我要去供養一切諸佛,都能達到。阿彌陀佛以神力加持他,滿他的願,他可以達到。最難得的,他能「不失定意」,這真正是普賢菩薩的境界了。我們一般人,往往自己一個人在道場修持,心很清淨了。假如有善知識到這邊來,我們去參訪他,去禮拜供養的時候,我們的心就亂掉了,定都失掉了;換句話說,這還是定力不夠深,會受外面境界的影響。得到彌陀威神加持,就是供養諸佛,自己的心也不動。禮不禮拜?禮拜供養,自己心還是定的,沒有一絲毫動搖。這個難得,這是真實成就了,這也是我們應當要知道,應當要學習。

  說實在話,我們念佛的人,為什麼阿彌陀佛不現個相給我們看看?觀音菩薩為什麼不來給我們摩頂?說實在話,不來好,一來就壞了。為什麼?心動了,我好幸運,今天遇到佛了,明天又遇到菩薩。這就完了,心都亂了。甚至於自己覺得很了不起,貢高我慢,瞧不起別的修行人,把你的清淨心、平等心破壞了。

  因此,我們即使將來見到佛菩薩,或者見到西方極樂世界,要像祖師大德一樣,見如不見,決定不把它當作一回事,心裡面清清楚楚、明明瞭瞭,決定不執著。像慧遠大師當年在世的時候,他在世時,三次見到極樂世界,但是從來沒有跟任何一個人講過,他是到往生的時候說出來的。往生的時候,這個境界又現前,他告訴大家:我今天要走了,西方極樂世界我已經見到了,這個境界過去曾經見過三次。這個時候大家才知道,從來不跟人說,這就對了。絕對不受影響,不失定意。

  諸佛菩薩境界,我們不失定意,心是定的,不生歡喜心;同樣的,一切魔境現前,我們也要不失定意,不生瞋恚心。換句話說,順逆境界現前,我們的心是清淨的,心是定的,不會受它影響,這就對了。依然一句阿彌陀佛老老實實念下去,不受環境的動搖,不被環境影響。這也是蒙佛威神加持,才能夠順利的得到。再看末後這一段:

  【我作佛時。他方世界諸菩薩眾。】

  這兩段一開端都是對十方世界諸菩薩所發的大願。

  【聞我名者。證離生法。獲陀羅尼。】

  到這個地方,這是一願。因為這一段裡,總共有三願,這是「獲陀羅尼願」。「證離生法」,生是指六道輪迴,三界六道有生有死,離生就是永遠脫離三界六道了。菩薩縱然到三界六道來示現,剛才講了,如果得不到佛的加持,他有隔陰之迷;換句話說,還有生死法。他不像我們這麼嚴重就是了,但是他還有,這是苦惱的事情。得到佛力加持,沒有生死了,來示現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獲陀羅尼」,陀羅尼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叫總持。一般講陀羅尼有四種,第一種是法,第二是意,第三是咒,第四是忍,有四個意思。「法」就是教學、教法;「意」是講道理、理論;「咒」,佛門裡許許多多的神咒;「忍」,忍辱的忍。這四種都叫做陀羅尼。所以陀羅尼是總一切法,持一切意;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綱領;一切法的綱領,他統統抓到了。抓到一切法的綱領,一切法都沒有障礙了,是這個意思。這樣他教化眾生,才真正有能力,真正不會有錯誤。

  【清淨歡喜。得平等住。修菩薩行。具足德本。應時不獲一二三忍。】

  這是第四十七「聞名得忍願」。首先我們要注意到這一願裡面所講的「清淨歡喜,得平等住」。這個平等非常重要,平等是諸法的體相;一切萬法,體平等,相也平等。我們現在為什麼看到不平等?我們的不平等是著相,是迷在假相上。舉一個最淺顯的例子來說,像我們出去看到很多建築物,我們一般人看到房屋,這個房子很漂亮,還不錯,那個房子不如這個。我們看的是相,外表外相,那不平等。如果是一個建築師、蓋房子的人來看,這些房子統統是平等的。他看什麼?他跟我們看得不一樣,他計算這個用多少鋼筋、多少水泥,他沒有看到房子,他看到這些東西,這些都一樣的,大房子、小房子,好房子、壞房子,都是這些;多少磚頭,多少瓦塊,多少木材,多少工作天;他看這個,不是全平等了。所有一切法,沒有一樣不平等的。我們迷在假相上;你要看到實相、真相了,都是平等。

  像今天一些大科學家們,他們看到一切人也好,物質也好,他看到什麼?這裡面的組織,多少電子,多少原子,多少個基本粒子,他看這個統統平等了,沒有一樣不平等。黃金跟土石平等的,只是這些東西排列方程式不一樣,就把迷惑顛倒的眾生騙了!其實,萬法體相確確實實是平等的。

  菩薩覺悟了,所以他再也不會被這些假相欺騙了,心境朗然,萬法平等,萬法一如,他這個時候心地所有疑慮、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了,得真正清淨,也得真的歡喜。「清淨歡喜,得平等住,修菩薩行,具足德本」,這個時候他必定證得三忍。這個三忍,我們等到經文後面,再跟諸位細說,此地簡單跟大家作一個報告。

  本經後面世尊給我們講出三忍,第一個是音響忍,第二個是柔順忍,第三個是無生法忍,這是本經上講的。在《仁王經》裡面,他也是用忍來說明菩薩的果證。他把它分作五種,這個五種,《仁王經》上第一個是「伏忍」,降伏,就是能夠把我們的妄想執著控制住,並沒有斷,有能力把它伏住。在我們念佛法門也講求這個,我們講伏煩惱,沒有斷。用什麼伏?用這一句佛號把我們的妄念伏住,能夠伏住,這叫功夫成片,這是帶業往生基本的條件。

  這一句佛號如果念的得力,得力就是能把煩惱控制住,不讓它發作,這個就有能力了。如果佛號雖然念,還是控制不住,喜怒哀樂都控制不住,這個雖念,沒有功夫。能不能往生?靠不住。所以要真正靠得住的,喜怒哀樂這一句佛號能控制,確確實實心地是平靜的。

  但是諸位要曉得,是心地平靜,不是說面孔平靜。你在家裡念佛,一天到晚笑容都沒有了,你的家人看到你這個面孔,都奇奇怪怪的,這一家就不和了。那要怎麼辦?恆順眾生。家人歡喜,你也歡喜;你也歡喜,心清淨。不要說面孔歡喜,裡面也歡喜;面孔憂愁,裡頭也憂愁,那就壞了,那就不行。這個要知道,面孔是唱戲的,表演的,沒關係,怎麼變化都沒關係;裡面不能動,裡面一動就壞了。

  所以諸佛菩薩喜怒哀樂都是教學,都是教化眾生。釋迦牟尼佛有的時候笑,一樣快樂;有的時候板起面孔也會罵人,但是內心裡頭確確實實是清淨平等的,絕對沒有被外境影響,這些地方我們要學。佛法是活活潑潑,不是死呆板的;死呆板的,那就學成佛呆子了。念書叫書呆子,學佛學成佛呆子,這個不會受歡迎的。這個要知道,伏忍是內心清淨,決不動搖,這是真的。

  再往上面提昇一級,叫「信忍」。信心成就了,決定信心,也就是《觀經》裡面講的深心,深信不疑。這個境界比前面伏煩惱要深一層。到第三就是「順忍」。本經上有柔順忍,把《仁王經》的五忍跟本經一配,這個境界大致上我們能夠理解,就是通常講圓教登地的菩薩,就是初地以上的菩薩,這個果位就高了。

  這個「一二三忍」,第一種「音響忍」裡面,包括初地、二地、三地,能夠得這麼高的境界。「柔順忍」裡面,就是四地、五地、六地菩薩了。「無生法忍」是七地以上,七地、八地、九地是無生忍。在《仁王經》裡面講下品無生法忍是七地,中品是八地,上品是九地;再往上去十地,就不叫無生忍,叫寂滅忍,那跟如來果地上完全相同。十地是下品的寂滅忍,清淨寂滅忍,等覺是中品,佛是上品。所以這個頂上面的三個位次,跟如來果地上完全相同。這是說這一些菩薩們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功德的加持,從地前菩薩往上一提昇就登地了,就入了大菩薩的境界。

  【於諸佛法。不能現證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這是最後一願,「現證不退」。現是現前,證就是果證,就是你證得了。不退轉是圓證三不退,現前就圓滿證得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這是阿彌陀佛最後的幾願,統統是幫助十方菩薩眾的,幫助他們,為他們而發的;這些菩薩不必到西方極樂世界,只要對阿彌陀佛稱名讚歎、恭敬供養。這個供養,前面跟諸位說了,依教修行供養,依照《無量壽經》上所講的理論、方法、境界去修行,就是供養阿彌陀佛。再將這個法門為人演說,這也是供養阿彌陀佛,必定得阿彌陀佛這幾願的加持,就是最後幾願的加持。我們再看底下一品:

  【必成正覺第七】

  【佛告阿難。爾時法藏比丘說此願已。以偈頌曰。】

  這幾句話是釋迦牟尼佛講的,前面第六品的經文,就是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向下這個偈頌,一共有十首偈頌;十首偈頌裡面,有阿彌陀佛自己說的,有本師釋迦牟尼佛說的。阿彌陀佛說得多。我們到底下就可以看到,哪些是阿彌陀佛說的,哪些是釋迦牟尼佛說的。一開頭,這都是阿彌陀佛說的。

  【我建超世志。】

  這個「我」是阿彌陀佛自稱,這都是阿彌陀佛向世間自在王佛提出報告,後面是總結。前面四十八願說完了,後面是總結,這就是報告的結論。

  【必至無上道。斯願不滿足。誓不成等覺。】

  這是總結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必定是願願都兌現了,願願都圓滿了,他才示現成佛;如果有一願還做不到,他決定不成佛。現在他已經成佛,不但成佛,已經成佛十劫了,可見得他的願望完全圓滿的達到了,願願都實現了。

  【復為大施主。普濟諸窮苦。令彼諸群生。長夜無憂惱。出生眾善根,成就菩提果。】

  自己建立西方極樂世界的這個願望統統圓滿了,在圓滿之後,就要幫助法界一切苦難的眾生。在這個地方我們又得到一個證明,四十八願是為度六道眾生,不是為度菩薩的。若度菩薩,只有後面的五願是度菩薩的;前面四十三願都是度眾生的,都是度這些六道眾生的。由此可知,他老人家悲心特別重,是以苦難眾生為主,我們在這裡又得到一個證明。

  「復為大施主」。這是他的大布施,財施法施,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讓我們去享受,無憂無慮,這是託他老人家的福,這是財布施,使我們衣食住行不要再去操這些心。法布施,到那個地方阿彌陀佛、諸菩薩為我們講經說法,幫助我們破迷開悟,幫助我們圓成佛道,這是法布施。復為大施主,財法兩種圓滿的布施。

  「普濟諸窮苦」。普是普遍,濟是救濟,諸窮苦是指一切眾生,一切眾生裡面特別指六道眾生。也許諸位要問,這個六道眾生裡面,也有很多很富有的,也有很多很有地位的,他們也窮也苦嗎?一樣窮。世間人有聰明智慧,心不清淨,煩惱沒斷掉,還有惡業牽纏,這是他的苦。智慧不開,對於六道的真相,法界的真相,不能明瞭,這是窮。怎麼不窮!怎麼不苦!即使是菩薩,像末後五願所說的,菩薩度眾生還有隔陰之迷,這是他的苦;菩薩智慧能力沒有到究竟圓滿,是菩薩之窮,還是窮苦。這是他成佛之後,發願要幫助這一些窮苦的眾生,無論是在智慧、是在財富上統統幫忙。

  「令彼諸群生」。諸群生是一切眾生。

  「長夜無憂惱」。長夜是比喻什麼?比喻無明。無明沒有破,等於你是在長夜裡頭。我們無明沒破;無明沒有破,就有憂,就有惱。惱是煩惱,憂是憂慮,也就是有妄想,有執著。妄想是憂慮,很少人能知道這個真相。貪瞋痴慢是煩惱,換句話說,我們今天講見解思想是煩惱,妄念是憂慮,妄想是憂慮。這些東西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有無明,才有它;沒有無明,這些東西都沒有了。

  什麼叫無明?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不知道,這叫無明。無明破了,是什麼樣子?宇宙人生真相徹底明白了,統統見到了,這叫明,這個心性叫大放光明,照見一切萬事萬法的真相。得佛的神力加持,教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那就長夜無憂惱了。

  「出生眾善根」,智慧現前了,本性裡面的智慧透露出來。「成就菩提果」,一切布施當中,這是最為殊勝的,最為第一了。成就菩提果就是圓滿成佛,這個才叫照顧人,照顧到究竟圓滿。他不是把我們照顧到脫離三界,不是照顧到成菩薩,他一直幫助我們成佛,這個是阿彌陀佛對一切眾生的大布施。

  下面這四句,確確實實是四十八願的中心,是四十八願的總結,我們要特別留意。

  【我若成正覺。立名無量壽。眾生聞此號。俱來我剎中。】

  「我」是法藏比丘自稱,他現在已經成佛了,成正覺就是成佛。成佛之後,他的名號叫無量壽,梵語稱為阿彌陀,我們把它翻成無量壽,立這個名號。

  「眾生聞此號」。用名號作為普度眾生的手段,普度眾生的方法,這是非常非常奇妙!名號很簡單,什麼人都會念,什麼人都能念;只要你肯念、能念就成功了,就能得到佛的加持,就能得佛接引。所以名號不但是脫離三界的法寶,也是往生不退成佛的無上寶筏。

  「俱來我剎中」,只要到達阿彌陀佛的道場,西方極樂世界,你就圓證三不退,你就一生當中決定圓滿成佛。

  【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圓滿。】

  到達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的身相,這第一句金色身是講身的體質,妙相是講色相,體相跟阿彌陀佛都一樣,都相同的。

  【亦以大悲心。利益諸群品。】

  這兩句是說心願也跟阿彌陀佛相同。身相相同,心願也相同,這是一定的道理。實在講,我們煩惱習氣這樣深重,怎麼可能跟佛一樣?真的是難信,所以一切諸佛都說這個法門是難信之法。但是你一定要相信,釋迦牟尼佛跟阿彌陀佛的言語真實,絕對沒有一句話是妄語,絕對不欺騙眾生。只是這個道理太深了,我們沒法子瞭解,他的話是真實的。

  【離欲深正念。淨慧修梵行。】

  這兩句是到達西方極樂世界去做什麼?到那裡修行。修的什麼行?還是戒定慧三學。「離欲」是戒律,「正念」是定,「淨慧」是慧,修戒定慧三學。到西方極樂世界,三學六度,連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也是在極樂世界才圓滿。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你學三學、學六度、學十大願王,都沒有辦法做得圓滿;唯有到達西方極樂世界,菩薩所修學的統統得到究竟圓滿。這是顯示出道場殊勝,法緣殊勝,確確實實能夠幫助我們在一生當中成就。所以這個機會決定不能錯過,錯過實在太可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