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無量壽經  (第五十八集)  1992/6  美國聖荷西迪安那大學  檔名:02-012-0058

  請掀開經本第八十七面,倒數第四行,從當中看起。我們把經文念一遍對對地方:

  【若有眾生。於此經典。書寫。供養。受持。讀誦。於須臾頃為他演說。勸令聽聞。不生憂惱。乃至晝夜思惟彼剎。及佛功德。於無上道。終不退轉。】

  這一段經文勸我們對於這一部經典能夠信受奉行,決定能夠得到不退的利益。佛對我們像這一類的開示,我們在本經已經看到了很多,這也是佛陀對我們慈悲到了極處,所以苦口婆心再再的勸勉。

  這個地方略略的給我們提出四樁事情,第一個是『書寫』,「書寫」就是流通的意思。諸佛如來的願望是希望一切眾生都有機緣遇到這部經、遇到這個法門,這是佛的本願。在古時候,經典的流通靠書寫,因為那個時候沒有印刷術。中國印刷術的發明,用木刻版是在宋朝。唐以前,我們所看到的經卷全都是手寫的,我們稱它叫「手卷」,就像字畫一樣,一卷一卷捲出來的,都是手寫的。宋朝雖然發明了印刷,但是印刷並不普遍,一直到宋朝晚年,印刷術才逐漸逐漸的普遍。但是它是用木刻,木版雕的,印刷的時候也相當的不便利,所以流通的數量很少。不像現在科技發達,印刷術非常的方便,甚至於自己家裡有影印機的話,都可以小本的、單張的流通,都很容易,因此我們就不必要書寫了。

  流通的方法在現代有許許多多種,當然裡面最普遍的還是印經,其次的就是流通錄音帶跟錄影帶,這都是在書寫這個範圍之內。同時,經典裡面有好的句子,重要的教訓,我們不妨把它摘錄出來,印成單張流通。單張流通,如果對於一般修行有很重要的開導,我們就可以大量的印單張,用通訊的方法來流通。譬如你的親戚朋友,當然你的親戚朋友認識的人有限,可以送到一般道場,一般道場都有信徒,可以按照信徒名冊來給你寄送,這是一個好方法。

  如果平常自己讀經、修持有心得,自己可以影印流通。像我們這個道場陸居士,你看他讀這些心得的時候,我看他這兩天印成單張放在外面,這個就是真正做到了書寫流通。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個心,都肯這樣做,佛法宣傳的效果會很快,也會很大,能夠幫助世間轉移風俗,幫助世人覺悟,幫助世人有能力揀別,就是分別是非善惡,幫他斷惡修善,才能真正達到離苦得樂的目標,所以「書寫」非常重要。

  平時我們跟親戚朋友通信,有的時候覺得沒什麼話好說,沒什麼東西好寫,佛經擺在面前隨便抄幾段寄給他就很好,這個方法比什麼都好,何必要自己寫那些不相干的東西、沒有意義的東西。所以應當鼓勵大家,經典裡好的句子摘錄下來寄給親戚朋友,非常好。

  第二就是『供養』。我們把經典送給人家,這就是「供養」。你送一本經書是供養,剛才講了,你摘錄一段用通信的方法寄給他,也是對他的供養。所以此地供養不是講其他的,「一切供養當中,法供養為最」。法供養要常常不間斷,為什麼?一般人,譬如我們給他寫信,一次、兩次,他或者不在意,常常給他寄,每個月都給他寄,這一點郵票錢就是我們的財供養,我們也不要求他回信,反正知道他的地址就給他寄,我通常是每半個月寄一次。你們在此地的同修,因為常常見面、常常聽經,就沒有了。其他各州的同修,我是每半個月寄一份給他,全部都是影印的,都是經文裡頭摘錄的。經常不斷的寄,他就會看,他就會留意,而且摘錄的東西比經典容易看,因為經典分量太多,他有的時候沒有時間看,摘錄幾句,一張信紙,這個他很樂意看、很喜歡看,真正能得到效果、能得到利益。這是說「供養」。

  『受持』,這是屬於我們自己本身的事情。「受」是接受,「持」是保持而不喪失,這個就是「如說修行」。我們接受是接受佛在經典裡面所講的道理、所講的方法、所說的因果、所說的教訓,我們都能夠接受,依教奉行,這叫做「受持」。『讀誦』是自利利他,這在修學過程當中佔了非常重要的分量。一般的凡夫,煩惱習氣很重,這是我們自己能夠體會得到的,三天不讀佛經,也就是三天沒有跟佛菩薩接觸,那就古人所講「面目可憎」,那個煩惱習氣統統都現前了,都控制不住了。讀佛經是降伏煩惱習氣最好的方法。

  念佛,這一句佛號雖然好,那實在講要真正善根、福德現前才有效果。善根、福德非常深厚的人,那一句佛號很有效果。對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講,這一句佛號效果不大,不如讀經,為什麼?我們妄念太多,我們想懂道理、想知道事實真相,那一句佛號裡頭不能告訴我們這些,佛號只能教我們修定。因此讀經,要用現代話來講,對於現代知識分子來說,讀經的效果比念佛要殊勝,因為你讀經可以明理、可以了解事實真相。同時讀經也能夠利益許多眾生,這個話怎麼說?有許許多多眾生是我們肉眼看不見的,像鬼神一類的,我們眼睛看不見,但是我們讀經他也能聽得見。禪宗六祖大師,我們看他在《壇經》裡面所記載的,他學佛的因緣,他是去賣柴,送柴到顧客家裡去。柴賣了之後,出來的時候是偶爾聽到,他從門外走過,聽到有一個人在念《金剛經》。他聽到人家念經,他就站在那裡不動,去聽聽,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開悟了。那個讀經的人,這個在旁邊聽的開悟了,所以讀經是自利利他。

  所以你們要問,讀經是出聲好,還是不出聲好?當然出聲好。但是出聲念的時候,念久了會累,默念也非常好,默念鬼神能聽見。這是出聲、不出聲念都有好處,所以讀誦是自利利他。如果我們要去影響別人,人多的場合當中,出聲讀確實有好處,有緣的人遇到這一個機會,甚至於就能夠引導他入佛門,就能夠啟發他的善根,所以這是自利利他的修法。佛在這裡只給我們講了這四樁事情,除此之外,凡是自行化他,總得要時時留意,認真努力去做。

  『於須臾頃為他演說』,這就是勸人學佛。勸人學佛,時間長短隨緣,如果對於還沒有接觸佛法的人,跟他介紹佛法,言詞要簡潔、要肯定、要清晰明瞭,時間要短,他會很歡喜來接受。如果他聽了有興趣,要繼續發問,那就可以看時節因緣給他多說說;他要不問,就適可而止。佛在此地教給我們的原則也是如此。「於須臾頃」,這就是時間很短,短時間為他演說。像剛才我提供給諸位,我們讀經遇到經上的好句子,對我們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有利益的,像格言一樣的,好的教訓,我們把它抄寫出來分送給朋友,這也是簡短的勸他學佛。

  『勸令聽聞,不生憂惱』,這一句話要記住,我們勸人,如果他要生煩惱,這就錯了。佛教學的原則有所謂「四悉檀」,「悉檀」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叫「遍施」,就是普遍的布施、平等的布施。第一條的意思就是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眾生不能生歡喜心,反而生煩惱,那我們的方法就有了錯誤。總要叫眾生接觸佛法生歡喜心,這個必須要智慧,要懂得方法,佛法裡面講的善巧方便。

  『乃至晝夜思惟彼剎』,我們自己要這樣做,也要勸人這樣做法,這就是大經上常說的「憶佛念佛」。憶是想,西方極樂世界我們沒去過,憑什麼想像?一定要依靠經典。我們雖然沒去過,佛在本經、在《阿彌陀經》、在《觀無量壽佛經》把西方極樂世界的狀況給我們介紹了不少,我們依照經典所講的去思惟、去想念就對了,這個就是憶佛。念佛是稱名,就是專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個地方教給我們想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這是「彼剎」。『及佛功德』,這個「佛」是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我們經讀得很熟,我們常常想阿彌陀佛在因地發心修行,在果地上接引無量無邊的眾生,提供修學最殊勝、最圓滿的環境:西方極樂世界,幫助這些眾生在一生當中圓滿成佛,這是阿彌陀佛的功德。

  能像上面所說精進不懈的修學,『於無上道,終不退轉』,那當然不退。這個不退也有花報與果報,花報是什麼?我現在就不退。現在天天在精進,功夫天天都在提升,正是不夾雜、不間斷,這就是不退轉。將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圓證三不退,那是果上的不退。現在我們做到不夾雜、不間斷,這是現在因上的不退,這在修學是非常非常重要。末後總結勸勉我們信受流通:

  【彼人臨終。】

  這是說依照上面佛所教給我們的方法、原則真正修行的人,這個人『臨終』:

  【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滿中大火。亦能超過。生彼國土。】

  『三千大千世界滿中大火』,這當然是個比喻,實在說這就是大的災難降臨對你往生沒有妨礙。從前看這一句講法很難,現在我們讀這一句覺得它是事實,什麼事實?如果三次世界大戰爆發,那是核子戰爭,那個原子彈落在面前,那就是「三千大千世界滿中大火」。在這種情形之下能不能往生?本經上說了,亦能超越,決定得生淨土。換句話說,什麼樣的大災大難擺在面前,自己還是清涼自在,決定不受影響,原因在哪裡?你平常的功夫得力了,成就了。這個功夫的做法就要像前面所說的,心裡頭真正有流通的意願,有供養、受持、讀誦、為人演說的這個意念。所以經文我們在今天念,在這個時代裡面可能發生的事情,真的經典上給我們講得非常的清楚。

  【是人已曾值過去佛。受菩提記。一切如來。同所稱讚。】

  如說修行的這個人,佛在此地又一次給我們授記,這個經上給我們授記的句子太多太多了,又看到一次。佛告訴我們,這個人不是普通人,過去生中他曾經遇到佛,遇到佛不是普通遇到佛,是遇到佛給他授記過的,這是授什麼記?授你往生成佛之記。必定是給你講,你將來在釋迦牟尼佛末法之中遇到這個因緣,你一定得生淨土不退成佛,一定是這樣的授記。所以『一切如來,同所稱讚』。

  我們世間人常常打妄想,希望諸佛菩薩能保佑自己。你讀了這段經文,你才曉得一切諸佛菩薩保佑誰,依照這一部經典修行的人就得「一切如來,同所稱讚」,「稱讚」就是保佑你。一切諸佛如來都稱讚你,那些妖魔鬼怪還敢接近你嗎?當然不敢。為什麼?所有一切護法善神都保護你。因為他在前面有諸佛護念,所以護法神必定擁護,妖魔鬼怪邊都沾不上,菩提道就非常平穩了,沒有障礙。

  【是故應當專心信受。持誦。說行。】

  佛在這一品經末後又一次的勸勉我們,像前面所講的真實的利益、殊勝功德,所以我們應當要『專心信受,持誦」,『說』是為人演說,『行』是依教奉行,我們要真正把它做到。家裡面日常生活可以節儉一點,可以節省一點,現在小的影印機很便宜,那一台影印機也只是幾百塊錢,我買了一個小的,擺在桌上的,平常看到好句子,寫一張,你哪些朋友有地址的,就可以印幾張,一個星期、兩個星期給他寄一次,這就是供養。「法供養為最」,所以自己要常常會修供養。好的經本,我們自己有力量可以印;沒有力量,集合大家的力量,我們大家發心來流通,這都是應當要想到,應當要認真去做。再看底下一品:

  【獨留此經第四十五。】

  流通分裡面,前面兩品都是勸信,這一品是留經。請看經文:

  【吾今為諸眾生說此經法。令見無量壽佛。及其國土一切所有。所當為者。皆可求之。無得以我滅度之後。復生疑惑。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

  這一段的開示也非常重要,在其他經典裡面很少看到。『吾』是釋迦牟尼佛自稱,佛今天『為諸眾生說此經法』,「諸眾生」是指九法界眾生,上自等覺菩薩,下至惡道眾生,全部都包括在內。由此可知,佛心是平等普度,希望九法界眾生都能在一生圓成佛道,這才是佛度眾生的本願。那麼要用什麼方法才能達到這個願望?就是這一個法門,「說此經法」,這是真正暢佛本懷。

  『令見無量壽佛』,這是把佛說這個經的目的完全顯露出來了。佛為什麼講這個經?就是希望我們能夠見到阿彌陀佛,「無量壽佛」就是阿彌陀佛。希望我們得生極樂世界,『及其國土』,這是極樂世界。『一切所有』是指西方極樂世界種種的莊嚴,像佛在這一部經前面給我們說明的。

  『所當為者』,「為」是你的願求、是你的造作,就是你所作為的。『皆可求之』,這一句話要用通俗的話來講就是有求必應,有求必應是在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一樁不是稱心如願。這些話說得我們聽了真正生歡喜心、生嚮往羨慕之心,我們是不是真的能得到?要是得不到,那是一場空歡喜,是真正能得到。你要問到底幾時才能得到?時間的早晚不在佛,在我們自己,自己真正努力精進,時間就很短,就可以得到,如果稍微懈怠懶散,這個時間就長。所以你要問什麼時候能得到?不要問別人,還是問自己可靠。

  可是諸位必須要知道,許多眾生往往心裡嚮往的是一樁事情,實際上所做的又是一樁事情,它不相應,這就是雖念佛,到結果還是不能往生。那麼我們要問,到底是什麼障礙在那裡作祟?這裡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貪生怕死,死是個魔。你看《八大人覺經》,佛給我們講魔有四大類:五陰魔、煩惱魔、死魔、天魔。死怎麼是魔?你恐懼,你害怕,這就變成障礙了。如何能夠破除這個關口?佛在經上常常教給我們,第一個我們要真正有「欣厭之心」,「欣」是欣喜、慶幸,我們能生極樂世界,要有這個心。第二要有「厭離」,這個娑婆世界住這麼久,厭煩了,我不再想住這個地方,愈早離開愈好,要有這個心,你這個障礙就能夠突破了。

  還有一樁事情我們必須肯定,深信不疑,這個法門是不死的法門,那你就不害怕了。一般人聽到往生,這要死,他怕死。你要真正了解這個不是死,而是在往生之前你見到阿彌陀佛了,見到觀音勢至,見到諸上善人來接引你,你跟他去了,這哪裡是死?是活著去的。你這個人沒斷氣,活著去,去了以後,這個臭皮囊不要了,丟掉了,這麼去的,決定不是死。所以死了就真正不得了,那個問題就沒法子解決了,死了不能往生,往生的人統統是活著去的,沒有一個是死了去的。他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個身體不要了,這個身體骯髒污穢,西方是清淨世界,怎麼能要這個身?到西方極樂世界是化生,他不是胎生的,是化生。那個身相跟阿彌陀佛的相好一模一樣,這是我們在四十八願裡面念到的,這個是阿彌陀佛本願功德的成就。

  實在講我們凡夫怎麼可能有那麼好的相?這個相好是福報修的,我們沒那麼大的福報,是阿彌陀佛的福報分給我們享受,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是享阿彌陀佛的福。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實在講那個世界一切都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神通無量,所有一切受用無量。受用,今天我們講享受,統統是無量的,這個就是說「所當為者,皆可求之」。

  實在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了,求什麼?絕對不會像我們這個世間的人要求財富、要求生活,那一邊人絕對不求這個,為什麼?太多太多了。在我們這個世間與我們生存關係最密切的是什麼?一時一刻不能離開的是什麼?大家曉得,空氣。哪一個人貪圖空氣,有沒有人把空氣拿回家去儲存?其他東西暫時斷幾個小時、斷幾天不在乎,人死不了。空氣不行,十分鐘沒有的時候,這個人就不能存在了,這樣重要的東西,哪一個人去貪它?哪個人去儲藏它?為什麼不貪?太多了,無需要貪。西方極樂世界所有一切受用就像我們的空氣一樣,無量無邊,你還貪什麼?所以貪瞋痴到西方極樂世界不斷,自然就沒有,為什麼?不要貪了。

  佛在此地給我們講的「所當為者」是什麼?在那邊所當為者大概只有求無上菩提,只有這一樁事情是所當為者,其他的一切豐足,不需要求。這個就是「無上道」。無上正等正覺都可以得到,何況其餘!沒有一樣不成就的,而且都是究竟圓滿的成就,這是說西方極樂世界的好處,真實的利益。

  下面佛告訴我們,『無得以我滅度之後,復生疑惑』。佛在世,這樣的經典、法門是佛時時宣揚的,這個經是佛多次宣講,所以大家對這個法門不懷疑,沒有迷惑,這個修學容易成就。佛滅度之後,尤其在今天,今天照中國的算法,佛滅度之後三千多年,時間距離遠了,正知正見的人逐漸凋零了,妖魔鬼怪趁這個機會在世間擾亂佛法,就是《楞嚴經》上所說的「邪師說法如恒河沙」,邪師是什麼人?魔子魔孫,魔王的子孫。魔王為什麼要擾亂佛法?因為他有貪瞋痴慢,他希望這個世間所有一切眾生都歸他統治,都歸他來管理。只要你出不了三界,他就喜歡,你跑不掉。唯獨佛法能教人脫離三界,這個他很不高興,不願意他所統轄的人民一個個都跑掉了,好像出國都跑掉了。為這個原因,佛當年在世,魔就以種種方法來阻撓,到實在阻撓不住了,魔也就改變觀念來護持佛法,作護法神了。但是佛不在世,他就又不護持了,這就又變了心了,要來破壞佛法。

  這是世尊在世的時候,魔王波旬就跟釋迦牟尼佛講,說明他的心願,他將來要破壞佛法。佛笑笑,佛所說的是正法,沒有任何人能夠破壞。魔王就說,等到你末法時候,我叫我的魔子魔孫統統出家,披上袈裟來破壞你的佛法。釋迦牟尼佛聽了這個話,一句話也不說,流眼淚,說了一個比喻,「譬如獅子蟲,還食獅子肉」,寄生蟲。魔王外道統統都到佛門裡面來,都披上袈裟來主持道場、來弘法利生,用的是經典沒錯,說的是邪法,他不正說,邪說,這是現代學佛最困難的一關,很難突破。所以我們常常聽說這個人講的,那個人講的,這個書上寫的,那問題多了。

  特別在這個時代,法弱魔強,《楞嚴經》實在講是讓我們辨別佛魔方法的一部重要經典。所以在《法滅盡經》裡面告訴我們,佛法將來消滅,第一部是《楞嚴經》,這個經是最後。所以我們常常想為什麼《楞嚴》先滅掉?《楞嚴》要不滅,眾生就有能力辨別邪魔,有能力辨別,那是個標準。《楞嚴經》沒有了,標準沒有了,到底哪個是佛、哪個是魔,分不清楚。

  我們現在曉得這一部經典是純正的經典,一直要到佛法滅盡,它還存在世間一百年,可見得它的純正,如果我們依照這一部經典,那就決定不會錯,不會有差錯,你儘管放心。這一段經文主要的意義在此地。『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佛法整個消滅了,這一部經還會留在世間一百年,可見這個經是純中之純,正中之正,我們能夠依照修行,決定不會錯誤。

  『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這一句話是講那個最後的一百年,佛法滅盡。釋迦牟尼佛的法運總共一萬兩千年,滅盡,最後這個經還能夠留一百年。那個時候的眾生遇到這一部經還能夠有求必應,「隨意所願,皆可得度」是有求必應。那就看他求什麼,他要求往生,決定得生;他要求人天福報,一定可以得人天福報,求什麼都能得到,在那個時候都有這樣的效果,何況現在?現在我們距離佛法滅盡的時候還有九千年,換句話說,現在的效果必然比那個時候更要殊勝才對。

  凡夫疑慮這個煩惱很重,我們懷疑、我們憂慮,佛在經上講得這麼多,真的可靠嗎?總會有這個心、有這個意念,這個心念就是自己的煩惱、就是自己的障礙。我們看到許多人依照這個方法修學,好像沒有得到像經上講的這個效果,看到這個現象,這個心裡就更懷疑、更憂慮,這都是愚痴,你沒有去做詳細的調查。他依照這個經典修行,究竟如法不如法?如理不如理?理是理論,理論上有沒有錯誤?方法上有沒有錯誤?行持上有沒有偏差?這都是很重要的因素。如果如理如法的修行,一定會得到經上所說的這些利益。怕的是他的心行與經典真正不相應,那所得的果報當然就不如願了。我們能夠從這些地方細心的去觀察,自然疑慮就可以消失了,我們才能夠深信不疑,建立堅定的信心、往生的切願,然後這一句佛號才能夠做到不夾雜、不間斷。再看下面經文:

  【如來興世。難值難見。諸佛經道。難得難聞。遇善知識。聞法能行。此亦為難。若聞斯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

  這個法門、經典我們常常聽說叫「難信之法」。此地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說的,是真難。這個地方提出了好幾個層次,第一個,如來出現在世間,『興世』就是出現在世間。『難值難見』,「值」是遇到,佛出現在這個世間,剛剛好我們在六道輪迴也輪到人身,跟佛遇到了,這個機會不多。佛是很長的時間才出現一次,哪有那麼巧遇到?縱然遇到跟佛同一個時代,佛也是這個時代降生在世間,我們也在這個時代得人身,這是「值」。你有沒有見到佛?不見得能見到。像經典裡面所說,當年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大城講經說法,舍衛大城那個時候是一個大城市,人口有十萬人,在那個時候是個大都會,曾經見到釋迦牟尼佛的人只有三分之一,三分之二跟佛沒見過面,雖值沒見。另外有三分之一知道釋迦牟尼佛這個人,雖然沒見面,聽說有這麼一個人,沒見面。還有三分之一是連名字也不曉得。可見得真難。

  『諸佛經道』,佛所講的經,佛所教給我們修行的方法,這是「道」。這個「道」就是修行的方法。『難得難聞』,很不容易得到,很不容易聽到。尤其是在過去,經典流通數量非常希少,遇到實實在在不容易。即使在前清,我們想一想,乾隆皇帝對於中國固有文化整理、流傳於後世,他的功勞,自古以來的帝王都不能跟他相比,但是數量上還是有限制。他整理的佛經就是把大藏經重新做一次整理、校勘,這就是有名的《龍藏》,數量是多一些,還不能夠遍及全國。說每一個縣一部,不可能,沒有,大概一個省裡面有個幾套,一個省才有幾套,大的寺廟才能夠得到一部。至於中國固有的典籍,這是諸位曉得的《四庫全書》。《四庫全書》一共有幾套?七套,分藏在全國七個地方。大家要想去看這個書,要去抄,到藏經閣裡去借來抄寫,你就曉得多困難、多不容易。

  現在雖然印刷術發達,台灣將《龍藏》印出來了,數量也不多;《四庫全書》印出來了,只印了三百套。我們要問,你為什麼不多印一點?成本太高,沒有人買。三百套當中,大概恐怕有兩百五十套是銷到外國,你就知道相當不容易。在美國,差不多大的學校圖書館,我見到,都還有這個書,它總共只印了三百套。

  我們達拉斯道場建成之後,我那個時候就想買一套,這是三寶加持,我買到的是最後的一套,真正是三寶加持。我這一套實在講是給日本人買去了,他還沒有付錢,他只付了定金,還沒付錢。那個日本人是個有心人,他買了五套,四套已經運到日本去了,這一套還留在台灣,錢沒付清楚。所以我們去的時候就跟他交涉,能不能讓給我們,他就同意了,但是他要權利金,要台幣十二萬,我們也恭恭敬敬送十二萬給他,這個書才讓給我們,這個日本人很可惡。

  所以知道從前這個經書流通數量少,很不容易得到、很不容易聽到,因此我們做佛弟子就有責任要全心全力來流通。當然我們要流通大藏經不容易,但是流通這一本那就不難了。專門流通這一本,全心全力來流通,希望「難得難聞」,今天人也很容易得到、也容易聽到。容易得到,這要靠經本大量流通;容易聽到,我們今天只好用錄音帶跟錄影帶,這是我們應當全心全力去做的。

  這一部經我們從八二年開始全力來提倡,到今天我們所印的數量大概有兩百萬冊以上。兩、三百萬冊,我們聽說這個數量是不少了,中國大陸有十億人口,到那裡就看不見了,沒有了。到什麼時候才能夠供應到人手一冊?這要靠我們大家來努力,我們發這個大願,相信這個願能夠成就,這是必然得到十方諸佛如來的稱讚,諸佛如來的加持,我們好好的來做這一樁事情。

  『遇善知識』,這也難。這個「善知識」是正知正見、如法修行的人,他給我們介紹這一部經典絕對不會介紹錯,給我們講解決定不會有偏差,這個也不容易。難在哪裡?難在一定要如法修行,他才能說得出來。他要不能如法修行,依文解義,縱然是依靠古今人註解來說,還是免不了有過失;不是他自己親證的境界,他是聽說的,不是他自己親證的境界,這就是儒家所說的「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也」。所以一定要依教修行,自己有悟處,自己有真正的體會,這樣才能夠有幾分相應,這很難。

  『聞法能行』,這第四難。縱然前面這幾重難關我們都突破了,最後一道,我們聽了之後,自己肯不肯做?肯不肯真正依照這個方法來修學?這個難。果然真信、真願、真行,那就恭喜你了,你所有的難關都突破了,你在這一生當中決定往生不退成佛。

  末後,佛說『若聞斯經,信樂受持』。真正能信,「樂」是歡喜,接受,依照這一部經典修行,『難中之難,無過此難』。我們知道這一個事實的真相,雖然時時刻刻我們有心有願把這個法門普遍的介紹給別人,別人能信能願,我們很歡喜;別人不能接受,不願意依照這個方法去修行,我們也不會難過,為什麼?「難中之難」,難信之法。我一介紹,他就相信了,這個法還有什麼難信?所以我們介紹給別人,他不相信,這是正常的現象,這是應該有的。我們介紹給他,他相信了,那是很奇怪的現象,他怎麼會相信?這是難信之法,他怎麼會相信?這是我們普遍宣揚應當有的態度,就不會怕許許多多人我們給他介紹,他不相信、不能接受,於是這個弘揚的心就退轉了,那就錯誤,決定不退轉。

  知道各個人善根、福德不相同,對於這一部經典這一生當中能夠接受,依教奉行,這就是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所說的,是什麼人?這個人這一生成佛的機緣成熟了,你說這個多難!這不是普通人。他這一生要成佛了,當然難。成個羅漢、成個菩薩都不容易,這是成佛。一信就是成佛。學佛的人多,看看有幾個人這一生像成佛的樣子?當然難。這是成佛的法門、成佛的方法,依照這個方法修學,這一生決定成佛。所以這個真實的狀況我們要明瞭,這個事實總得要清楚。回過頭來再問問自己,我們這一生當中能不能成佛?這個比關心別人恐怕要更關心一些。自己能不能成佛就看自己對這個經典有沒有信心,能不能專修專弘。弘揚,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只要盡心盡力,功德就是圓滿的,不在乎你這一生當中一定要做多少,不在乎這個,是你真正盡心盡力去做了,這叫圓滿功德。

  【若有眾生得聞佛聲。慈心清淨。踊躍歡喜。衣毛為起或淚出者。皆由前世曾作佛道。故非凡人。】

  這一段開示實在講就講得更明白了、更清楚了。這個我們有些時候也見到,有些人聽經念佛的時候流眼淚,非常的傷感,這是感動。什麼原因?佛在這裡給我們說出來了,是這一個場面觸動他的善根,他自自然然就會有這個現象,證明他過去生中是學佛的,而且學得很不錯。為什麼今天流淚?又遇到這個法門,前一生在修持功夫還差了一點,沒去得了,這一生很幸運又遇到了,他才會有這個感動。『得聞佛聲』,「佛聲」是說法的音聲,這是佛聲,念佛的音聲也是佛聲。所以有人在念佛,參加念佛的時候,參加佛七的時候會哭,聽經的時候也會流淚。『慈心清淨,踊躍歡喜』。

  『衣毛為起』,我們常講震驚,這是寒毛直豎,這個情形有,有的時候在大眾之中,有的時候自己個人。一個人在佛前面讀經念佛有這個情形,我們自己如果遇到這個情形,不要害怕,這是觸動善根。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他寫《無量壽經》的註解,這種情形就有很多次,不是一次,寒毛直豎。真正用功,次數多寡各人不同,會有這個情形,會遇到的。突然之間心開意解,這個經文不明瞭,忽然明白了,明白的時候就有這個「衣毛為起」,或者感動得流淚。這種情形是『前世曾作佛道』,你過去生中曾經是修行人,曾經修學過這個法門。『故非凡人』,這個「凡人」就是普通的人,普通人過去生中沒有學過,所以他沒有善根;有善根的人,會觸動。

  【若聞佛號。心中狐疑。於佛經語。都無所信。皆從惡道中來。宿殃未盡。未當度脫。故心狐疑。不信向耳。】

  這一段經文我們記得就好,不要在外頭批評別人,你要批評別人,會招來無謂的煩惱。所以我們相信,對於這個法門不能接受、不能相信,佛說的,他前生是三惡道來的,還帶著三惡道的煩惱習氣。你給他說假的,一說他就高興,他就聽進去了;你給他講正法,他不能接受。尤其這個法是正中之正,專中之專,他聽了當然不能接受,不但不能接受,他還毀謗這個法門是假的,這個法門是不可靠的,還勸你不要去學它。這些人是『從惡道中來,宿殃未盡』,他現在雖然得人身,得人身又造業,死了以後又入惡道,就跟《地藏經》上講得完全一樣。所以他不能相信,他不能依照這個方法來修學。好,我們今天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