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無量壽經  (第七集)  1992/6  美國聖荷西迪安那大學  檔名:02-012-0007

  請掀開講義,第十面倒數第四行,看第二個大段:

  【本經體性】

  這一段裡面,說明這一部經理論的依據。佛所說的一切經,如果沒有正確理論的依據,我們對它就很不容易產生信心。如果所說的確確實實有真實的依據,當然我們就能夠相信他了。世間人著書立說,多半都是從意識心裡面流出來,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思想、推理,從這上面產生的。這種理論確不確實?在現代這個世間,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肯定的講那是真理。因為事實上的證明,前面人發現的真理,往往被後面人所推翻,這個在世間,東方、西方,我們看到就太多太多了。為什麼這個理論當時發現是很了不起的權威理論,到後來被推翻了?那就是他所見的、所理解的、所推斷的是片面的,而不是整體的,所以才有這些事情發生。

  至於佛所說的一切經會不會也是這個情形?佛所講的這些理論會不會被後來人推翻?假如他講的不是真的,也會被後來的人推翻。譬如,後來有人成菩薩、成佛,後面這一尊佛會不會把前面那一尊佛所講的東西推翻?像我們世間的科學家,前面一個科學家所發現的很多定律,後面一個科學家往往把它推翻了。

  佛在經上講,佛所說的不會。為什麼不會?因為佛所見的這個事實,它是周圓的,它不是片面的。整體他完全見到了,所以他不是推想,他不是思惟,不是想像,是實實在在的這個事實他看到了。後面的佛要成佛也看到了,佛佛道同!一切諸佛所說的,決定是一樣的,不可能有兩樣的;有兩樣的,那裡面決定有一個不是佛。如果有一個是佛的話,佛佛決定是道同。

  我們要問,剛才講的佛所見到的,用什麼見?《楞嚴經》上講得很好,佛接觸外面境界跟我們不一樣。我們見是用眼識見,我們聽是用耳識聽,六根、六塵、六識,我們是用六識;佛與大菩薩不用這個。為什麼?六識是虛妄的。佛在經上常講真心、妄心,識是妄心。不但六識是妄心,連末那、阿賴耶還是妄心。妄心所見的就不太可靠,所以會被別人推翻。如果用的是真心,那就正確了,那就見到事實的真相了。

  在佛法裡面講諸法實相,就是一切法的真實相你就見到了。真實相不會變,所以任何一個人見到真實相,他的說法必定是相同的。縱然言語不相同,意思必定是相同的,不會有太大的差別。差別,充其量就是言語上的差別,說的詳細,或者說的簡略。這個經上講廣、略的差別,有的說的多一點,有的說的少一點,決定說的是一樁事情。所以,佛是圓滿的覺悟者,他不是局部的覺悟,他是圓滿的大覺。因此,他見到的、他所說的都是從真心本性裡面流露出來的,這我們就可以相信了。

  所有一切大乘經統統是真性裡面流露出來的。前面也曾經跟諸位提過,雖然是真性流露,有的經佛講的是圓滿,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講的圓滿;有的經是講的局部。這是什麼原因?是眾生根性不相同。前面說過,佛說經契理契機。契理,決定是真實;契機,看眾生的需要,看眾生的程度,你能夠接受多少,佛就給你說多少。必須對根性成熟、圓頓根性的人,佛就給你說圓滿的真相。本經是圓中之圓,頓中之頓,真中之真,這個意思在前面都曾經跟諸位提到過了。我們看底下這個文:

  【一切大乘經典,皆以實相為體。實相者,真實相也,又平等一相也。】

  這些句子多半都是黃念祖老居士在《無量壽經》註解裡面所說的。說的沒有錯,但是依照這個文字來看,對我們初學的人還是相當難懂,不容易體會。什麼是實相?實相是佛學的名詞,要用現代話來說,就是事實的真相。佛所說一切經,依據什麼?體就是依據,是說的本體,是說的性質,性質就是體的意思。要用現代話來講,佛說這個話、說這一部經,根據什麼說的?這個根據就是這個經的本體,他所依靠的。佛所依的是事實真相,這個沒話說了,字字句句都是講的事實真相;真相是平等一相。

  事實的真相就擺在我們面前,佛能看到,為什麼我們看不到?這就是底下這一句了。佛的心平等,我們凡夫心不平等。平等的是真心,不平等的是妄心。說實在話,佛菩薩跟我們到底有什麼差別?差別在哪裡?用心不一樣。他用真心接觸萬事萬物,我們用妄心接觸萬事萬物。所以對於宇宙人生的看法就不相同了,當然我們想法、作法也就大大的不一樣。

  為什麼說真心是平等的?大乘經上常說真心離念。什麼念頭?妄念。真心裡面沒有妄念,換句話說,妄想;只要有念頭,這個心就不是真心,這就是妄心了。諸位想想,到心裡頭一個妄念都沒有,這個心是平等的。一切諸佛如來都沒有妄念,心都是清淨,都是平等的,所以他看到外面的境界是相同的。

  我們凡夫,諸位如果冷靜的去觀察、去體會,我們對人對事對物、對宇宙,我們每一個人的看法都不一樣,不可能有兩個人看法完全相同的,絕對不可能。我說這個人是好人,你看未必是好人,這就不一樣了。我看這一樁事情是好事,你看這個事不見得好。為什麼看法有這麼多差別?我們的心不一樣。我們的心雖然都不清淨,都不平等,像水起波浪一樣;水起波浪,那個波度、幅度不相同。我們統統有妄想,妄想多少不相同,妄想淺深不相同,所以對於一切事物看法就不一樣了。

  到什麼時候才相同?成佛就相同了。為什麼說成佛就相同?因為成佛那個妄念統統沒有了。就像這個水,佛法常常用水來比喻心,佛的心像水,一點波浪都沒有,平靜的,一塵不染,平靜沒有一絲毫波浪。水像一面鏡子一樣,照外面的境界,當然照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這個水混濁了,這個水有波浪,也能照,照在外面境界就不是清楚的了,照的不清楚。凡夫的心濁,凡夫的心是動的,像波浪一樣是動的;佛心是清淨的,佛心是定的,所以他能看到真相,我們看不到真相。

  佛所有一切經跟我們說的宇宙人生的真相,前面跟大家報告過,宇宙是我們生活環境,人生就是自己本人。佛所說的一切經,說什麼?就是說我們自己本人與我們自己生活環境的真相。諸位知道這個事實,才曉得佛法與自己關係太大了。如果明瞭這些事實真相,我們就快樂了。為什麼?我們在這個世間,面對的環境,不外乎三大類:對人、對事、對物,總不外乎這三大類,每一天要跟這三大類的人事接觸。我們覺悟了、明白了,我們的思惟、我們的造作,就不會有一點錯誤;換句話說,會做到恰到好處。這個多快樂!多圓滿!

  假如我們不明白、不清楚,我們迷在這個境界裡,我們的想法錯誤了、看法錯誤了、作法錯誤了,這必然遭致一個錯誤的結果。錯誤的結果是什麼?佛在經上講的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是錯誤的結果。我們今天在六道裡受輪迴之苦,這個六道輪迴從哪裡來的?自己造作的,這是自作自受。不是佛菩薩造的,也不是閻羅王作的,也不是上帝作的,自作自受。

  佛在這個經上告訴我們,假如我們真正發願求生淨土,這個想法、看法、作法絕對正確,能夠在很短的時間把無量劫以來不能解決的問題。

  我們要問,不能解決的是什麼問題?心定下來的問題,心的染污恢復清淨這個問題,統統都解決了,徹底圓滿的解決了,這個叫從根本解決。這個問題一解決,從此以後不再受輪迴之苦了,所謂永超三界,永脫輪迴。

  所以在此地要記住,我們跟佛在根本上不一樣的就是心,這個經的經題「清淨平等覺」,最重要的是清淨平等。清淨平等,當然就覺了。不覺,就是不清淨、不平等。學佛的人修學的關鍵,就在這兩個字。

  底下是根據大乘經上給我們解釋的實相,所以在大乘經裡面解釋的,乍看是愈看愈搞不清楚,愈看愈搞不明白。這是佛法在現代,也許將來也是如此,流通上的一種障礙。因此,我們對這些法相名詞,儘量把它避免;把它所含真實的義趣,用淺近的言語,我們能夠理解的,這樣說法就容易懂了。

  【實相無相,離一切虛妄相。】

  《金剛經》上講: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實相無不相,非頑空與斷滅。】

  《金剛經》上又說: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這一樁事情,最重要的是教給我們去領悟、去體會,言語能不能說的出來?說不出來。為什麼說不出來?怕你執著言語。文字能不能寫出來?寫不出來,怕你執著文字。如果你有能力不執著言語、文字,這個事情一樣說的出來,也能寫的出來。這個佛法妙就妙在此地,難就難在這裡。一會兒又說能,一會兒又說不能,到底能不能?你要懂得佛說法的意思。佛說能、佛說不能是一個意思,不是兩個意思;能與不能不是對立的,這是佛法最難懂的地方。

  佛為什麼有的時候說能,有的時候說不能?怕你執著。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教給我們,聽佛說法,讀佛的經典,教給我們三個原則。第一個離言說相,就是教給我們不要執著言語;言語不能執著,文字是言語的符號,當然也不能執著,不可以執著言語文字,這是第一條。第二不可以執著名相,就是名詞術語,不要去執著它,執著就錯了。它是一個工具,從這個工具體會到它真正的意思就對了,不可以執著。第三離心緣相,心緣相是什麼?你去思考,看到這個,想一想這是什麼意思?一想,就錯了,不能想的。為什麼不能想?你們想想看,我們這個思想是第六意識,佛所給我們說的這個事實真相,不是從第六意識流出來的,他從真如本性流出來的,你用意識來體會,哪裡能夠得到真相?愈想就愈錯了,不能想的。

  所以他只教你悟,不能教你思惟。怎麼樣才開悟?你的心跟佛心一樣就開悟了。所以佛法無論哪一個宗派、無論哪一個法門,我們常講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方法門徑雖多,統統修一樁事。什麼事?修定,統統是修定,就是本經裡面所講的修清淨心、修平等心。無量方法手段儘管不一樣,他一定修的是清淨心、平等心。

  我們今天淨土宗採取的是念阿彌陀佛這個方法,一句佛號念到底,把一切妄想、分別、執著統統念掉,用這個方法恢復到清淨平等覺。參禪,無論是參話頭,無論是觀心,也是達到這個目標。密宗裡面持咒,三密相應,還是達到這個目標。所以才告訴你,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有一切法門,達到的目標完全相同,就是本經的經題上講的「清淨平等覺」,都是達到這個目標。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裡面有兩層意思。第一個意思是告訴我們,對於所有一切的現相統統不要執著;你執著就錯了。所有一切現相裡頭,不能當真,不能認真;你要認真,認真就是執著,執著就是病,就錯了,這叫著相。佛這一句話的意思是破你著相,用意在此地。

  好,那就不著相了。不執著相,又是病。所以底下講「實相無不相」,無不相是破你執著空的病。你說「我一切不執著了」,不執著還是執著,執著一切不執著,還是病。所以空有兩邊都不執著,不執著也不執著,這才對,你這個心才真正能恢復到清淨,恢復到平等。

  所以在一般講凡夫執著有,二乘執著空,阿羅漢、辟支佛執著空,萬法皆空,都有執著;菩薩行中道,兩邊都不執著,所以菩薩能成佛。凡夫跟聲聞、緣覺成不了佛,為什麼成不了佛?他有執著;菩薩沒有執著,意思在此地。

  在修學上,另外一個意思,「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特別是說你心裡面的妄想。這個涉及到相當深的心理學,在佛法裡面稱為法相唯識;法相唯識是佛法的心理學。這個我們很難體會,如果不是佛給我們說出來,我們要了解這個事實真相,可真不容易!我們修定,修到阿羅漢,有能力超越三界,但是這個真相是不是明瞭?不明瞭。境界更高的是辟支佛,辟支佛也不能明瞭。菩薩要修到七地以上才見到諸法實相,七地菩薩之前也沒有辦法見到。

  這一樁事,我們還要從比喻上來說。佛說法,比喻說得很多,譬如《金剛經》上講的「夢幻泡影」,這都是從比喻上說的。我們說眼見,我們睜開眼睛,見到這個教室,見到有這麼多同修,是眼見的嗎?眼沒有分別,這個眼球就像照相機一樣,只把外面的境界相照進去,照相機裡面有一個底片,有一個螢幕,這個現相印在螢幕裡。什麼人去分別?什麼人去認識?第六意識。第六意識見不到現場,只見到螢幕;它在螢幕裡面就是眼識的相分。每一個識都有四分,在唯識裡面講的見分、相分、自證分、證自證分,這是講它的功能,它都有四分。第六意識的見分,是不是緣眼識的相分?不是的,而是眼識的相分傳送給第六識的相分;就好像電台轉播一樣,間接的間接。第六意識的見分,緣自己的相分,這才對外面情形完全瞭解了。所以總不是現場,總不是事實。

  佛才給我們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虛妄相是什麼?前五識、第六識、第七識,這前七轉識的相分是虛妄的。我們現場這個相分是什麼?是阿賴耶的相分。七地以上的大菩薩,轉識成智,轉阿賴耶成大圓鏡智,他見到現場了,才能見到現場;七地以前的菩薩都沒有這個能力。就像我們看電視一樣,我們看的是螢幕,而螢幕還是一個電台、一個電台轉播過來的,不是直接的。像我們在德州看台灣的新聞,台灣新聞是衛星傳播到加州,加州再轉播到德州才看到,是轉播的。加州還直接一點,這個又間接了。

  我們這個六根起作用,那是轉來再轉去,不曉得轉了多少次。諸位要研究法相唯識,你就瞭解這個也很有趣味,比世間學校裡講的心理學透徹太多了。你讀讀法相宗的經論,你再看世間這個心理學,那就覺得它很幼稚,不值得一提,才知道佛法心理學講得精微。

  這是講心心所的相分是虛妄的。如果真正見到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個如來就是自性,禪家講的明心見性。「即見如來」,就是你見到自性了,你見到自己真心了。「若見諸相非相」,怎麼個見諸相非相?這個非相,就是不再執著這一切相;換句話說,就是離開分別執著妄想,就是這個意思,我這樣講大家就很好懂了。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妄想,就是見諸法非相,你不執著了。外面的相不執著,裡面觀念上那個相也不執著;雖然不執著,內外的景觀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是說外面境界相都沒有了,不是的;也不是說你八識五十一心所的相分沒有了,不是的;不執著而已,離開一切分別執著就對了。這個時候是你真心現前,本性用事,那就跟佛沒有兩樣了。佛用真心,我們也用真心,不再用妄心了,這在法相裡面講轉識成智,在一般大乘佛法裡講超凡入聖,跟諸佛如來同一見地,相同。

  【實相離言說,南嶽云:說似一物即不中。】

  這一句話出在《六祖壇經》。南嶽是懷讓禪師,六祖問他,他答覆「說似一物即不中」,沒有辦法,說不出來。

  【故云,凡有言說,皆無實義。】

  「言說」,不能執著,也不能不要,它有用處。古人講言語文字,就是佛所講的一切經,像一個指路牌一樣。或者講我們今天在美國,運用最普遍的是地圖,這個經典就是地圖。地圖有沒有用?有用;不會用,那就沒用了。不會用的時候,問你一個地名,你指著裡頭,這個地名就在此地,你把這個圖上當作真實的地點,這迷了,那就錯了。這個圖是教你按照這個方向去找,你要把你的目的地找到了,它就有用處了。

  佛所說的一切經典就是地圖,我們要會用它。佛法在哪裡?佛法不在經本上,經本上沒有,經本是一個指路牌,你按照經本這個線索去找,你一定會找到。佛法不在經本裡面。像般若,不是在《般若經》裡頭;法相,也不是在唯識論裡頭。那裡頭找不到的,這一點諸位要曉得。

  所以言語(包括文字)皆無實義,沒有真實義。真實義在哪裡?在語言之外,在文字之外,這也是佛法很難懂的地方。你要能體會到弦外之音,你不能執著。你讀經,你要能體會到文字以外那個真實義,真實義絕對不在文字裡面,文字裡面沒有。所以要「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

  【圓覺云。】

  這是《圓覺經》。

  【諸幻盡滅,覺心不動。幻滅滅故,非幻不滅。】

  「諸幻盡滅」,還是前面跟諸位講的,這個幻,就是前面《金剛經》上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佛法裡面講虛實,它的定義非常的明確。這一個現相永遠不變,永遠存在,佛說這是真的;如果它會變化,它會消失,佛說這個現相是虛妄的。用這個標準,我們來看看這世間法,所有一切萬法,哪一樣東西是不變的?我們這個身體有生老病死,在變,會變,佛法就說這是虛妄的。這一張桌子擺在此地,你不要去動它,擺個三百年,擺個三千年,它變了,可能變成化石了,可能變成粉末了。可見得它會變,會變就不是真的,就是虛妄的。我們居住的大地,大地也會變。我們讀歷史,這個地形、地貌從古以來到今天改變就很大,它也會變。不但會變,將來這個星球也會消失,世界有成住壞空,動物有生老病死,沒有一樣是不變的。

  所以,佛看得很清楚、很明白,跟我們講這統統是虛妄的,統統不是真實的。什麼東西自古以來到今天沒有變過?佛給我們說,虛空沒有變過。虛空是不是真的?虛空也不是真的,佛說虛空相似真,它並不是真的真,有一點像真。為什麼?它沒有改變過,永遠不會變的。佛到今天三千年了,三千年前的虛空跟三千年後今天這個虛空,沒有改變。我們推想三千年以後,三萬年以後,三億年以後,這個虛空還是不會變的。會變的是假的,不會變的是真的。

  佛告訴我們,還有一個真正不會變的,那是什麼?真心。我們的心不會變。真心是什麼?真心是覺性。「覺心不動」,諸位要記住這一句話;迷心是動的。我們這個心會動,會動那是迷心,不是真心,真心不動。由此可知,諸幻盡滅,不是外面的幻境,不是外面的境,是我們的妄心,是我們的生滅心,一天到晚想東想西的這個心。這個妄心、妄念滅盡了,你的覺心就現前了,你的真心就現前了。在淨土宗裡面講「一心不亂」,覺心不動就是一心不亂。

  「幻滅滅故,非幻不滅」。非幻是什麼?非幻是真心,真心不滅。我們妄念、妄想會滅,我們這個身體也會滅,唯獨你的真心不生不滅。因為每一個人都有真心,只要你以真心來修學,所以每一個人都應當成佛。成佛就是真心現前,不是別的。

  真心具足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才藝,現在人羨慕的無量的神通,這都是自己本來有的。現在怎麼了?現在心動了,這個動是妄心動;妄心動,把真心蓋住了,所以真心雖有,不起作用。我們的虧吃在這個地方。佛教給我們,沒有別的,就是恢復自己的真心,恢復自己的智慧,恢復自己的本能而已。

  佛有沒有東西教給我們?沒有。佛說老實話,佛說「我要說有法給你們,那是妄語,那是欺騙你們」。佛沒有,佛只是對我們說明這些事實的真相。如何恢復自性?這個事情是我們自己的事情,不是佛的事情。

  自己如果沒有能力,阿彌陀佛建立西方極樂世界是幫助我們,給我們幫一個忙。幫個什麼忙?在這一個世界因為環境不好,你在這個地方修學非常困難;阿彌陀佛提供一個非常理想修行的環境,那個環境裡面最理想的是壽命長。我們在此地壽命短促,修學的時間不夠用,這是最大最大的困難。縱然來生再得人身,接著再作人,這一投胎、一出生,至少要耽誤十幾年;這十幾年耽誤,前面學的都忘記光了,這是很大的困難。第二個,沒有好的老師、好的同學。所以,西方極樂世界第一個最大的長處是無量壽,你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你這一樁大事;有最好的老師,十方世界一切諸佛如來,經常到極樂世界去授課。最好的老師,「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最好的同學,都是法身大士、等覺菩薩。這麼好的一個環境,這是講人事環境圓滿到極處了。

  物質環境更不用提了。我們在這個地方生活很辛苦,日子不好過,每一天勤奮的工作,為什麼?為衣食,為了生活。西方極樂世界人人都不需要做工,一切受用是自然的,隨心所欲變化而成的。那個世界在物質的享受,就跟我們這個世界他化自在天一樣。他化自在天是第六層天,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那個天他們所有的受用,不必要自己操一點心,是第五層天(化樂天)他們變化來供養他;連自己都不需要變化,有人變好來供養,你說這個多自在!西方極樂世界的物質受用就跟他們一樣,但是所受用的這些物質,決不是他化天所能夠相比的,比他殊勝太多了。這是《無量壽經》給我們講得非常非常清楚,非幻不滅。

  【故云,不用求真,唯須息見。】

  這個「見」,就是見解,就是妄想,這是提出一個修行的原理原則。真正修行人,不要求真;有求真這個念頭,就是妄想。只要把妄念打掉就行了;妄念打掉,剩下來就是純真。再一求真,這又加上個妄念了。所以念佛人,經上常講,你要求「一心不亂」,這個一心不亂能不能求?不能求。為什麼?有一個「一心不亂」這個念頭,你的心已經亂掉了;要想真正求一心不亂,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念到功夫熟的時候,自然就得一心不亂。

  一心不亂,不是天天想能想得到的,愈想就愈糟糕,這個事情不能想。這也是佛在一切經裡常常教給我們,我們要發願,要有願,但是不能求。發願是真心,有求是妄心,真妄不相應。所以,發願而不求,自自然然這個願就滿了,這才能滿願。

  【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離故無相,即故無不相,不得已強名實相。】

  這就是佛為什麼教我們離名字相,這個名字相就是名詞術語。「實相」這兩個字是佛學的名詞術語,知道它的意思,不能執著。所有名詞術語都是為了說法方便起見而用的,要曉得佛說法的真實義。「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這裡頭有離有即。「離」是不執著,不執著這是無相。「即」是這一切現相擺在你的面前,樣樣清楚,樣樣明瞭。所以,這個無不是空無,不是什麼都沒有。由此可知,佛說離說即是一樁事情,不是兩樁事情。

  佛說空,佛說有,空有還是一樁事情。我們對於佛法最難解的是什麼,因為執著空,空是什麼都沒有,有就絕不空,空跟有兩個是對立的,哪裡曉得佛說空有是一樁事情,這是我們不容易理解的地方。佛說空,是心裡頭不執著;佛說有,一切萬相統統有,這是事實。教你用不執著的心來對一切境界,那你就得大自在了,你的心清淨了,你的心平等了。心不平等,這個人我喜歡,那個人我討厭,你這就有執著,你心裡頭有。如果心裡頭沒有好惡,對人就完全平等了,這多麼快樂!

  哪有煩惱?哪裡會造業?凡是煩惱造業,從哪裡來的?都是不平等的心來的,都是執著來的。所以,離一切分別、執著,離一切憂慮、牽掛,把這個東西離掉;萬法平等,萬法一如,那就是真實的境界了。換句話說,教我們無心,無分別心,無執著心,面對著我們生活環境這就對了;有分別,有執著,就錯了。

  【論云:莊嚴佛土功德成就,莊嚴佛、菩薩功德成就,此三種成就願心莊嚴應知。略說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謂清淨句。清淨句者,謂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故。】

  這個論是《往生論》,《往生論》上有這一段話。

  【此論直顯事理無礙之一真法界。】

  一真法界,就是我們剛才講的事實真相。

  【即事而真,當相即道,極樂世界種種依正莊嚴,一一皆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一一即是實相,故云本經以實相為體也。】

  這是用《往生論》上這一段話來作證明。《往生論》是天親菩薩造的,根據淨土三經的理論來造這一部論,為我們解釋西方世界依正莊嚴。前面「莊嚴佛土功德成就」,這是講環境,西方極樂世界的物質環境。「莊嚴佛、菩薩功德成就」,這是人事環境,佛跟菩薩都是人。「莊嚴」兩個字,我們今天講美好、圓滿,找不到一絲毫的缺陷,這叫莊嚴;如果還有一絲毫缺陷,那就不叫莊嚴。所以,莊嚴是究竟圓滿的美好。西方世界無論是人事環境、物質環境,找不到一點缺點。

  你要問為什麼找不到?等我們講到經文的時候,再給大家介紹。因為阿彌陀佛建造西方極樂世界,可以說是集十方一切諸佛剎土美好之大成,所以他那裡一絲毫缺陷找不到。凡是十方世界有缺陷、不好的地方,西方世界統統沒有,這是提供我們修學的環境,我們應當要知道,這是阿彌陀佛對我們最大的幫助。他雖然提供環境,修行還要靠自己,這個要知道。修行,諸佛菩薩幫不上忙;提供修學的環境,他幫得上忙。

  這一段文字的重點,就是「一法句」。一法句是什麼?它解釋的很清楚叫清淨句。什麼叫清淨句?真實智慧無為法身。這兩句我們還是搞不懂。真實的智慧,大乘經上常講的般若智慧。般若智慧在哪裡?絕對不是在《大般若經》裡面。在什麼地方?在清淨心裡面。所以,你的心清淨了,智慧就生了;換句話說,清淨心起作用,就是真實的智慧。

  我們今天麻煩就是自己心不清淨,一天到晚胡思亂想,連晚上睡覺都不老實。睡覺會作夢,夢是胡思亂想來的;不胡思亂想,就不會作夢,所以連睡覺都不老實。這個妄念、妄想心沒有法子控制,自己沒有能力控制它,這是大麻煩,這是心極端的不清淨。

  古大德常常教給我們,學佛環境很重要,對初學人來講,一定要找到一個清淨的環境。所以從前寺院道場都建立在深山裡面,與都市與村莊距離很遠,在那個地方修行,容易得清淨心,道理在此地。現在不行了,現在交通太發達,深山那個地方風景一定很好,早就築成好的馬路,變成遊覽觀光地區了,那還修什麼行?沒有法子。

  縱然沒有這個遊覽觀光,再加上電視廣播,這個心也亂了。現在電視、廣播、雜誌、報紙、電影,這些東西在修行人來講是魔王,天天來擾亂你,干擾你,搞的你心情不寧。

  所以,我常常勸勉同修,真修行不要這些東西,不看電視,不聽廣播,不看報紙雜誌,統統不要。認識的人愈少愈好;認識人多了,張家長,李家短,是非多;知道事情多,你的煩惱就多。不必要知道的事情,統統不要知道,儘可能保持你心地清淨,儘可能減少污染。

  清淨句,就是真實智慧。真實智慧所流露的就是無為法身。無為是自然的,自自然然就相應,就與法身相應。法是什麼?法是萬法。一切萬法就是自己,這個話很難懂,非常非常難懂。一切萬法,我跟萬法,我不是他,他也不是我,為什麼是一體?真的是一體。實在不得已,我們拿作夢來作個比喻。你作夢的時候,在夢中當然有自己;不可能作一個夢,夢裡頭沒有自己,那決定不可能的。為什麼?夢境是依報,夢裡面的身是正報,依報隨著正報轉;到你夢境自己沒有了,整個夢境就沒有了。它是同時變現出來的,沒有先後次第。世界也是如此,夢中有山河大地,夢中有許許多多的人物。夢醒之後,好好想一想,夢裡面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物,從哪來的?統統是自心變現出來的。既然是自心變現出來的,整個夢境你說哪一樣不是自己?夢境的時間短,夢醒之後想一想,不難體會到。所以,夢中的山河大地、所有人物,全是自己變現的。

  我們要問,整個夢境是不是自己?是的,這叫法身。你要明白了佛給我們說的,今天我們擺在眼前這個宇宙人生,從哪兒來的?我們真心變現的。所以,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一個自己,不僅這個身是自己,所有一切眾生統統是自己,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一個自己。如果你肯定了承認了,一點都不懷疑了,那就恭喜你,你證得無為法身了。

  入了這個境界,你跟一切人、一切物、一切事,還有沒有分別?還會不會有好惡,這個喜歡、那個討厭,會不會?不會了。為什麼?一體。我一個手伸著五個指頭,不能說我喜歡這個指頭,討厭這個指頭;不可能。為什麼不可能?一體。所以,你在萬事萬物上心自然就平了,平等性就現前了,清淨心現前了。換句話說,我們今天對人對事對物不平等,心不清淨,不知道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是所有一切萬法是自己變現出來的,這個是事實真相。這個理非常非常的深廣,所以佛在許許多多的大乘經,用了許多的時間,委曲婉轉給我們分析,給我們說明,統統是說明這一個事實的真相。

  所以,凡夫跟佛菩薩對於宇宙人生的看法、想法不相同。凡夫迷失了自己,就好像作夢一樣,把那個夢境當真,錯了。諸佛菩薩他們知道那是作夢,夢中境界他不會那麼認真,他曉得整個夢境是自心變現出來的,於是他對人對事對物的用心叫大慈大悲。慈悲,用我們現代的話來講,就是愛心。愛心為什麼要說成慈悲?因為凡夫講的愛裡頭有感情,有執著;佛講慈悲,慈悲就是愛,沒有感情,沒有執著。沒有感情、沒有執著的那個愛是真愛,它不會變。有感情、有執著那個愛是假的,不是真的,那個愛會變的,靠不住!虛情假意,不是真的,所以這個要知道。佛菩薩慈悲是真愛。世間人講這個愛是靠不住的,虛情假意,千萬不要當真,當真將來就要上當,以後就煩惱太多了,煩惱重重,不可以當真。

  【要解云:實相無二,亦無不二。是故舉體作依作正,作法作報,作自作他,乃至能說所說,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願所願,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讚所讚,無非實相正印之所印也。】

  這一段話是蕅益大師說的,在《彌陀要解》裡面講的,講得非常之好,他老人家所講的比前面要容易懂。可是這一個理與事,確實是非常之深。

  「實相無二,亦無不二」。「二」與「不二」,跟前面講「空」、「有」的意思是一樣,它是一,不是二,我們要從這個地方去體會。「無二」,就是前面講的一。「一」講的是什麼?一是講的真心,無二是真心,就是所有一切萬事萬物是從一個真理生出來的;這一個真理,就是自性,就是真心。所以,一是講真心,無二是講真心,是講能變的是一。那個「不二」是多,不二是所變的,一切萬事萬法都是從這一個真心變現出來的。好像我們作夢一樣,能作夢的那個心是一,每一天作的夢都不一樣,那就是二,那就是多了。雖然那個夢境許許多多,能作夢的心是一個。所以說是二而不二,不二而二,它是一樁事情。一個從能上說,一個所上說;一個從體上說,一個從相上說。在哲學裡面講宇宙萬有的本體,本體是什麼?本體是自己的真心,是自己的本性,整個宇宙都是自心本性變現出來的。西方極樂世界也不例外,這是本經主要所講的,講西方極樂世界。

  「舉體」,這個體就是真心,就是自性。

  「作依作正」。作依報,依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環境;正報,正報是我們自己將來往生到西方世界。

  「作法作報」。法是法身,報是報身。

  「作自作他」。自是自己;除自己之外,西方世界有阿彌陀佛、有無量的菩薩,是他。

  「乃至能說所說」。能說這一部經的是阿彌陀佛,這一部經第六章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說的,其他的是釋迦牟尼佛說的,能說的;所說的是說西方世界依正莊嚴。

  「能度所度」。能度是這一個法門、這一個方法;所度的是我們六道濁惡的眾生,是他所度的。

  「能信所信」。能信是我們自己的信心;所信的是諸佛的教誨,西方世界的事實真相。

  「能願所願」。能願是我們自己發願求生;所願是我們希望到達極樂世界,希望見到阿彌陀佛,希望參與諸上善人的法會。

  「能持所持」。持是受持,我們信願持名;所持的一句阿彌陀佛,這是修行的關鍵。

  「能生所生」,是講極樂世界。

  「能讚所讚」,是講一切諸佛如來。

  換句話說,盡虛空遍法界森羅萬象,哪裡來的?統統是真心自性變現出來的。所以說「無非實相正印之所印也」,沒有離開自性,沒有離開真心。佛給我們說這個經,跟我們講這些事實,統統是自性當中本來具足的,不是外面來的,這個可信的程度就大了。我們明白這一個事實,懷疑的這個心完全消失了,這個堅定的信心、清淨的信心才真正能生的起來。

  【本經云:開化顯示真實之際;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住真實慧,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

  這三句是本經裡面非常重要的經文。佛在許許多多經典當中,說一個真實,我們常見;說三個真實,不常見;而在本經裡面給我們說出三個真實。第一個是「開化顯示真實之際」,開是給我們開示,開化顯示。真實之際,佛在這個經上說的是什麼?就是把宇宙人生的真相說明白、說清楚,告訴我們,這一句話就是這個意思。第二個是「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欲」是佛的願望、釋迦牟尼佛的願望是幫助一切眾生。「萌」是迷惑顛倒的眾生,幫助這些眾生。「惠」是給予他們最真實的利益。最真實的利益是什麼?就是給我們講《無量壽經》,佛給我們講《無量壽經》是給我們最真實的利益。這一句是勸我們,我們既然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事實真相了解了,佛的願望我們也明白了,這是最真實的利益。底下是我們自己的事情,我們如果真正能相信,真正能發願,接受佛的教訓,依照佛的教訓去修行、去做,這就是「住真實慧」。為什麼?沒有真實的智慧,你不可能信受奉行。你肯信受奉行,證明你跟一切往生的那些大菩薩們沒有兩樣,你是住真實的智慧。從此之後,「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妙土是西方淨土,用什麼莊嚴?念阿彌陀佛,就是三輩往生裡面教給我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就是這個意思。

  【此即本經之所開示者。】

  本經所說的三個真實。

  【彌陀世尊,宣此妙法,欲惠予眾生以真實之利也。此三真實,即一即三,方便究竟,不可思議。依正法門,舉體皆是真實之際。】

  這個結語把前面這三種真實總結起來,讓我們知道「一即是三,三即是一;一而三,三而一」,我們真正明瞭,世尊說這個法門是從三種真實、從真如本性裡面給我們宣示事實的真相。所以這一部經自始至終都是給我們講宇宙人生的真相,修行證果的真相,離苦得樂的真相,沒有一樣不真實。

  在這一大段裡面,它主要的目的是建立我們的信心。常說這個法門難信易行,它為什麼難信?理太深太深了。我們的時間不多,在此地只有這樣簡略的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