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十九集)  2011/6/2  台灣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5-003-0029

  請大家合掌,我們來念開經偈:「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請放掌。《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學,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請大家翻開經本第三十六頁第二行,從長行經文看起:

  【爾時。觀世音菩薩告梵天言。誦此咒五遍。取五色線作索。咒二十一遍。結作二十一結繫項】。

  這一段開始講『爾時』,是觀世音菩薩在前面所講的這些功德利益,我們在生活上遇到所有的一些問題,舉出幾樁事情來給我們講,誦持大悲咒,這些問題都能解決,所有的願望也都能滿願。至心誦持大悲咒,能夠得到觀世音菩薩的加持,幫助我們解決在生活當中所有的困難、障礙,滿足我們所有的願望。觀音菩薩講完之後,「爾時」就是前面講完之後,接著觀世音菩薩又告訴大梵天王,也是告訴我們大家。『誦此咒五遍』,這是講誦咒的遍數,所以每一天持大悲咒,根據這個經文可以念五遍,有的人專門持大悲咒,一天念五遍。這個五遍也是取一個圓滿的意思,東西南北中,我們一般講五方,五方佛,五遍它也是取圓滿的意思。『取五色線作索』,這五種顏色「作索」,像繩索一樣。『咒二十一遍』,二十一也是一個圓滿數,三七二十一。『結作二十一結繫項』,這個就是作索然後再打結,結也結成二十一個結,掛在脖子上。這個做法比較屬於密教的,密教的這些儀規比較多,屬於密教的部分。下面給我們講陀羅尼,我們看經文:

  【此陀羅尼是過去九十九億恆河沙諸佛所說。彼等諸佛為諸行人修行六度未滿足者。速令滿足故。未發菩提心者,速令發心故。】

  大悲心陀羅尼咒是『過去九十九億恆河沙諸佛』他們共同所說的,有這麼多的佛說了這個咒。『彼等諸佛為諸行人修行六度』,「彼等諸佛」就是「九十九億恆河沙諸佛」,過去有九十九億恆河沙諸佛為諸行人,諸行人是說所有修行的人,這個也是指學佛修行的人,特別修大乘佛法的。像我們中國是大乘佛教國家,所以我們學佛大多數是修大乘。但是現在也有很多人修小乘,是學南傳佛教,中國、日本、韓國包括越南都是屬於北傳的,北傳是大乘,南傳是小乘,現在有很多人修小乘。此地講「修行六度」是指修大乘菩薩法。六度,第一度布施,第二持戒,第三忍辱,第四精進,第五禪定,第六般若,這是大乘菩薩修的六度萬行。

  我們發心學大乘不能不修六度,我們現在大家也都在修,說修布施,大家也有在修,持戒也有在持,修忍辱也在修,也很精進,也在修定,聽經聞法也在修般若,都有在修。但修了怎麼樣?有沒有及格?現在這裡跟我們講的,我們現在是修了,但是還不及格。每一個人修的程度也不一樣,但總是『未滿足』,「未滿足」就是還不及格,還不圓滿,還不足夠,修的還不到位。譬如說修布施,第一度布施度,布施我們有在修,修得圓滿不圓滿?我們想一想還不圓滿,為什麼?我們心裡還有所放不下的,這一度就沒圓滿。所以蕅益祖師在一篇念佛開示裡面講,他把念佛配六度,他說真念佛人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這個身心世界,身就是這個身體,心就是心裡的妄想、煩惱、憂慮,這些統統放下,不再執著,不再放在心上,這就是大布施,也就是說布施度修及格了,圓滿了。真念佛人不計是非人我,這是大持戒;真念佛人不起貪瞋痴慢,就是大忍辱;真念佛人沒有間斷夾雜,就是大精進;真念佛人不會被妄想所干擾,就是大禪定;真念佛人不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大智慧就是般若,他歧就是各種言論、各種說法,不會被迷惑了,就是大智慧。

  所以蕅益祖師講,如果我們念佛身心世界猶未放下,我們念佛還有是非人我,我們念佛貪瞋痴慢煩惱還常常起現形,念佛還常常間斷夾雜懷疑,念佛的時候心還是散亂,妄想還是很多,種種言論,世間出世間的種種言論,我們還會受影響,一聽了我們疑問就很多,這樣念佛,祖師講這個不能叫真念佛人,只能說是一個念佛人。他加上一個「真」就是這個標準,這個標準他把念佛配六度。我們現在想一想,我們念佛現在有沒有達到祖師講的這個標準?我們身心世界是不是放下了?還有沒有是非人我?還會不會起貪瞋痴慢這些煩惱?還會不會間斷夾雜?還有沒有妄想?世間各種言論還會不會受到迷惑、影響?我們自己想一想。我自己想自己,祖師這個標準我沒達到,諸位不曉得有沒有達到我不知道,但是我是沒有達到這個標準。真達到這個標準,那是真念佛人,真的他念佛一天、七天就一心不亂,就成就了。我們為什麼念佛還沒有成就?就是六度還沒有修到滿足,就是修得還不圓滿,還不足夠、還不夠,還要繼續修。

  我們長期聽淨公老和尚講經,這些道理也聽得不少,懂得也不少,我們知道了,但是未必就能做到,心裡知道,但是實際上未必能做得到。這是要做得到才算數,光知道是解悟,做到是證悟,你沒有做到,這個就不算,不能算滿足。我們也很想做到,但是就是做不到,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就有必要求諸佛菩薩來幫忙,來加持我們。我們有這個心,但是煩惱習氣太重,放不下,所以求佛力加持,幫助我們一把。最重要還是我們自己要發這個心,有這個願望,知道要修六度;如果自己都不知道要修,那佛菩薩他也幫不上忙。所以我們六度還不圓滿,念大悲咒有幫助,幫助我們六度能夠快速的圓滿具足。所以『速令滿足故』,這個「滿足」就是很快的讓我們六度還沒有修圓滿具足很快就能圓滿具足。

  『未發菩提心者,速令發心故』。我們學大乘法,大家都知道要發菩提心,在《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淨業三福,第三福就是「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淨業三福第一福是人天福,世間的福報,「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人天世間的善法。第二福是「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是出世間聲聞、緣覺二乘的善法。第三福發菩提心,一直到勸進行者,這是大乘菩薩的善法。大乘菩薩第一個就要發菩提心。這個菩提心,我們現在實在講,我們到底有沒有發菩提心?對菩提心的意思,恐怕連懂都不懂,那怎麼發?到底有沒有發,我們也不知道。雖然聽經,也未必能夠明瞭,總是一知半解。為什麼一知半解?因為我們還沒有發,還沒有真正發菩提心。

  菩提心的解釋在經上也有幾種不同的說法,《觀經》講的、《無量壽經》講的,在《彌陀經要解》,蕅益祖師他的註解,我們修淨土的人是比較容易體會、理解。蕅益祖師他講,你真正發願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無上菩提心。他這個話講的也有根據,他根據《彌陀經》講的,因為他註解的是《彌陀經》,他沒有用其他經典來做解釋,就根據《彌陀經》經文來解釋,這個也符合《彌陀經》的宗旨。《彌陀經》講真信發願,念佛求生淨土,就是無上菩提心,這個也沒錯。為什麼?因為真正信願具足,念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一生就圓滿成佛了,就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無上正等正覺,就是無上菩提心,一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就成佛了,就具足無上菩提心。所以祖師根據《彌陀經》來註解,的確符合經義,根據《彌陀經》的經義。菩提心說法有不同,道理是相同的。菩提是印度話,翻成中文是覺悟的意思,禪宗講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你發這個心是向著無上菩提,這個心沒有錯誤,你這個心到最終能夠成就無上菩提,這個就是菩提心。

  我們現在對菩提心道理不是很清楚,不明白,也不曉得該怎麼發,很想發菩提心,到底我現在有發菩提心了嗎?我發的這個心是不是菩提心?那個問題很多。如果我們有這些疑問,先放下,不要管它,你去念大悲咒,念到心清淨,那你就知道什麼叫菩提心,現在愈想可能就愈麻煩。所以「未發菩提心者,速令發心」,你只要念觀音菩薩聖號、念大悲咒,菩薩會加持,讓你發菩提心。你就不要擔心我這個菩提心到底有沒有發、發不起來,就不用擔心這個問題。為什麼?因為念這個咒就是諸佛菩薩圓滿的菩提心,我們用這個咒語來薰習我們這個凡夫心,我們這個凡夫心薰久了,不知不覺就發無上菩提心了,這個跟念佛的道理是一樣的。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若聲聞人未證果者。速令證故。】

  這是講小乘的,現在南傳佛教修小乘,修小乘他們最終目標就是證阿羅漢果,或者證辟支佛果,緣覺修十二因緣證辟支佛果,一般講聲聞、緣覺,這二乘是屬於小乘。修小乘也要證果,他最高的目標求證阿羅漢果,緣覺最高求證辟支佛果。為什麼要證果?因為證得阿羅漢、辟支佛這個果位,他才了脫六道生死輪迴,就是出離六道生死輪迴。如果還沒有證果,還沒有證到這個果位,六道還是出不去。在聲聞人來講,四果是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這是聲聞人所求的,他要證得的果位,這是他的願望。修小乘還沒有證果,『速令證故』,你念大悲咒,菩薩也會滿你的願,你喜歡修小乘,菩薩也滿足你的願;你要修大乘,菩薩也滿你的願。下面我們接著看:

  【若三千大千世界內諸神仙人。未發無上菩提心者。令速發心故。】

  『若』這個字是假若,也是一個假設言詞,假若『三千大千世界內』,就是三千大千世界裡面,所有『諸神仙人』,「諸神仙」這是講修行的人。在古印度他們修行的人都稱仙人,就像中國道家講修仙的,在古印度他們也是講這些都是修仙的,在我們中國道家修仙,印度這些瑜伽也都是修仙。修仙就是求長生不老,但是還是不能脫離六道生死輪迴,壽命比較長,但是還是不究竟,還是不能得無量壽,所以菩薩也會加持。這些人還沒有發菩提心,『未發菩提心』就是他還沒有發菩提心。還沒有發菩提心,也就是說他還沒有想要明心見性、要作佛,還沒有發這個心,但是他修仙。修仙一般來講他有善根,菩薩再幫助他,他就能夠提升發無上菩提心。如果不想修行的人,這個就暫時沒有辦法。你要修行的人修外道,修外道只是他不明道理,修的方向有偏差、錯誤,但是他有這個心要修,菩薩也能幫得上忙。如果沒有心要修的,菩薩還是幫不上忙,要等待機緣,等到哪一天他有這個想法、有這個願望了,菩薩就會來幫忙。

  我們看在中國古時候修道的仙人,學佛的也很多,你看最具體的一個代表就是道家的呂洞賓,現在汐止拱北殿就是供奉呂洞賓。呂洞賓在中國道教八仙,他是最出名的,最具代表的。呂洞賓他也學佛,他雖然修道、修仙,但他學佛,所以他也有《金剛經》的註解。所以在中國傳統儒釋道,的的確確佛教從漢朝傳到中國,已經跟中國本土的儒教、道教融為一體。學儒的人,讀書人,他也學道也學佛;學道的人,他也學儒學佛;學佛的人,也學道學儒,儒釋道三教。我們到汐止拱北殿看它供奉的,很典型的一個傳統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具體表現。所以神仙,菩薩也會幫助他發無上菩提心,他還沒有發菩提心,菩薩也會幫助他。所以還沒有發無上菩提心,念大悲咒菩薩會讓他很快速的發無上菩提心。

  【若諸眾生未得大乘信根者。以此陀羅尼威神力故。令其大乘種子法芽增長。】

  『若諸眾生』,這是假若諸眾生,有一些眾生,『未得大乘信根者』,「信根」這個根就像植物的根一樣,我們知道植物沒有根活不了,用這個來形容比喻信心要有根。眾生有一些他對大乘佛法有信心,有一些他沒有信心。我們舉出現前這些實際的例子,從我出家以來,二十幾年前,二十七年前,我剛出家的時候,在佛教界,特別在我們台灣,在海外都有,海內外都有。現在很多人他去學南傳佛教,小乘法,學原始佛教,像現在泰國、斯里蘭卡,這些南傳小乘佛教國家。小乘佛教國家他不承認大乘經典是佛講的,他認為這些大乘經典是後來祖師大德他們編的,不是釋迦牟尼佛講的,釋迦牟尼佛講的是原始佛教,小乘經典。他們為什麼會有這些看法?因為大乘經典講的境界,都不是我們一般人常識能夠理解的,所講的都是不可思議的境界。譬如說這個經典如果在人間講的,大家就比較不會有懷疑。如果不是在人間講的,譬如說《十善業道經》、《地藏菩薩本願經》,《地藏菩薩本願經》在忉利天宮講的,忉利天宮講的我們一般凡夫也沒看到,他就不相信。如果說現在印度哪個地方講的,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這個大家就比較會相信,現在去找還能找到這個地方。如果你說在龍宮講的,那龍宮,潛水艇潛到海底去也沒看到一間宮殿在那邊,他潛水潛下去又冒出來,他沒看到,他不相信,所以他就不承認,說這個不是佛講的。

  所以現在很多人他不相信大乘佛法,他去學小乘。要學小乘也很好,非常好,學小乘最終可以證阿羅漢果,也能了生死,等到他證果的時候,很多事情他看到了,那個時候他會再提升;他現在還沒有證果,他還是不知道。因此有很多人聽到這些言論,對大乘經典就沒信心,他就懷疑到底是不是真的佛講的,甚至有人研究佛教研究到對釋迦牟尼佛都有懷疑了。我在十幾年前第一次到日本去,十三年前,有一個女眾大概二十幾歲,去日本讀佛教大學。然後我去她就跟我講,她說她不想讀了。我說為什麼?既然來讀了,為什麼不讀到畢業?她說她讀不下去了,她想到中國去找一些名山古剎去修行。我說為什麼?她說她們學校的教授給她們考古、考據,考到最後到底有沒有釋迦牟尼佛這個人都打一個問號。她說我學到這樣,我真的是學不下去了。我說這樣的話,我也同意妳去找一個道場修行。讀佛教大學讀到最後,對釋迦牟尼佛有沒有這個人都有懷疑,那還讀什麼?那其他都不用談了,什麼經典都不用談了。連這個人有沒有都成問題,那還講那些經,那些經還靠得住嗎?所以現在很多人,特別是一些學者研究考據,考了半天問題疑問一大堆,拿個什麼佛學博士。我說這個佛學博士不拿也罷,為什麼?對佛都有懷疑,你拿什麼佛學博士?沒有必要。所以現在很多人對大乘他沒信心,沒有信心他去學小乘也很好,你勸他來學大乘,他也不會接受,你勸他來念大悲咒,我看他也不肯念。

  此地講的『未得大乘信根者』,就是說他也相信,但是有懷疑,聽到人家這麼一講,他心裡就搖搖晃晃的,到底要不要相信大乘經典?他這個根不紮實,根不深,所以容易動搖,人家一講,他就搖搖晃晃。如果有這樣的情況就念大悲咒,求觀音菩薩來加持,這個是指半信半疑的。念大悲咒,『以此陀羅尼威神力故』,陀羅尼冥冥當中給你加持,它的威神力,『令其大乘種子法芽增長』,因為他也有大乘的種子在,讓他大乘佛法的種子萌芽增長,不斷的增加成長。下面這句講:

  【以我方便慈悲力故。令其所須皆得成辦。】

  這是觀世音菩薩他有方便慈悲加持力。加持力有他的道理,加持力在密教講的比較詳細,講的比較多,密教裡面講的比較多。因為加持有三方面,我們眾生也加持佛菩薩,我們現在知道佛菩薩加持我們,其實我們眾生跟佛是互相加持的,佛菩薩也是因為眾生他才成佛的,所以這是雙方面互相都有加持。譬如說我們念佛的道場,大家在一起這裡念佛,有佛力加持,這個大家都能相信。我們每個人在一起共修也互相加持,跟諸佛互相加持,我們彼此也互相加持,這個就是方便慈悲加持力。加持有明顯、有不明顯的,這個就是感應,有顯感顯應、顯感冥應、冥感顯應、冥感冥應,這些不同,總是有加持。這是觀音菩薩他有善巧方便,有慈悲加持力,所以『令其所須皆得成辦』,就是令一切眾生他所需要的都能夠成就。我們再看下面這段經文:

  【又三千大千世界幽隱闇處三塗眾生。聞我此咒。皆得離苦。】

  這個『又』就是又再給我們講大悲心陀羅尼咒它的功德利益。『三千大千世界』,這是一尊佛的一個教化區域。世界無量,諸佛無量,世界無量舉出一個「三千大千世界」,這個含蓋了所有的三千大千世界。在三千大千世界除了西方極樂世界以外,所有諸佛的世界都有六道三途,因為每一尊佛的三千大千世界都有四土: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這四土每一尊佛都是一樣的。但是一切諸佛的凡聖同居土,是凡夫跟聖人共同居住的一個世界,所有諸佛的凡聖同居土都有六道。六道有天道、人道、阿修羅、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這六道都有。畜生、餓鬼、地獄是三途,三惡道的眾生。只有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凡聖同居土,它只有人、天兩道,它沒有三惡道。除了西方極樂世界之外,所有諸佛的凡聖同居土都有六道,有六道就有三惡道。在六道裡面三途眾生是最苦的,地獄最苦,再來是餓鬼,再來是畜生。

  『幽隱』,「幽」我們一般講幽冥,「隱」就是隱暗處,我們看不到的。『三途』,我們現在能看到畜生道,「途」就是道路,好像一道一道的,畜生道我們有一部分看到了,有一部分的畜生道我們肉眼也看不到。譬如說龍,我們就聽說,我們沒看過,但是經典上記載是有;餓鬼道我們也沒看到,一些有緣的人,有少數人他碰到了,他相信;地獄道我們也沒看到。我們人間不容易看到的,看不到的稱為「幽隱闇處」,除非你自己有業力看到了,或者你有定功、你有神通看到了,我們一般凡人看不到,所以稱為幽隱暗處。幽隱暗處當然很苦,大家想一想,如果我們看到了,看到三惡道眾生那麼苦,地獄、餓鬼那麼苦,我們看到了,我們大家一定會發心,就像地藏菩薩一樣,幫助這些眾生趕快離開惡道。我們沒有看到,體會不到他的苦,你感受不到他的苦,所以我們也就沒有辦法發心去幫助他,所以稱為幽隱暗處,這在《地藏菩薩本願經》講的比較多。

  所以《地藏經》裡面講,有時候我們自己作惡夢,或恐、或怖、或愁、或嘆、或悲、或啼,做這樣的惡夢,這個都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過去夫妻、父子、兄弟、姊妹,家親眷屬墮在三惡道,希望宿世的骨肉,在人間的骨肉為他們修福超度。特別學佛的人這方面的夢境會比較多,不學佛的人就比較少。我們會問為什麼不學佛的人比較少,反而學佛都做這些惡夢?我們用一個常理來推論也能夠理解,你學了佛對他真正能幫得上忙,你相信;不學佛的,給他夢也沒有用。好像你要找人幫忙,這個人他都幫不上忙,你會去找他嗎?我看你也不會找他。那個人會幫得上忙,你一定會去找他,這是很自然的道理。所以學佛的人這些夢境就會比較多。

  我們淨公老和尚在講經也常常提到,過去他在台中蓮社求學的時候,台中蓮社有個蓮友,他們隔壁有個老太太往生了,往生就去託夢給台中蓮社這個蓮友,要向他借錢。往生沒多久,大概還在七七之內,要向他借錢,連續做了二、三次的夢境,都一樣,都要來向他借錢。這個蓮友很納悶,你要錢為什麼不回去家裡給你的兒女託夢?你又不是沒有家親眷屬,為什麼不回家給你兒女託夢,叫這些兒女給你錢?為什麼來找我?這個蓮友就不能理解。後來去請教李老師,他怎麼夢到他們隔壁的那個老太太?晚上來託夢,都是要向他借錢。為什麼不回去?他家就在我們隔壁,為什麼不回到他家去向他兒女要?為什麼來找我要?這不是很奇怪嗎?後來老師就問他,「你們隔壁他們信什麼教的?」他才忽然想到,對了,他們信基督教的。基督教也不燒香,也不供飯菜,也不燒紙錢,什麼都沒有,當然她回家找他們沒有用,她只有找你,你是學佛的。他說你就發發心,給他燒個紙錢,送給他,跟她結結緣。

  所以燒紙錢這樁事情是中國道教的,如果一個人墮到鬼道去,真的他用得上;如果不是墮到鬼道,鬼道以外的五道,那些就用不上。所以有一些親人他往生了,有一些人他的兒孫燒紙錢,不一定他這個親人用到,因為他這個親人不一定墮鬼道。譬如說墮地獄道用不上,墮畜生道用不上,到人道來,到天道去,那就更用不上,只有鬼道用得上。但是他們燒也可以給他的家屬,譬如說他的父母沒有墮在鬼道,他還有其他的家屬,過去累世的家屬有的墮在鬼道,燒一燒,對他們有幫助。所以印光祖師對這樁事情,他的態度是既不鼓勵,也不禁止,他也不鼓勵人家去燒,但是有人燒,他也不禁止,因為他如果墮到鬼道的確對他有幫助。所以李老師就跟這個蓮友講,你就發發慈悲心,燒一些紙錢給她。因為他家人都不相信,你去講這個夢給他兒女聽,他反過來說你迷信,你們學佛的都迷信,我們怎麼都沒夢到,只有你夢到?那他還會燒嗎?他不可能燒。這個老太太也知道,她託夢也沒用,所以這個就很難了。

  所以在幽隱暗處三途眾生很可憐,他們有苦,我們人間都不知道,不知道他的需要,不知道他現在的情況,如果沒有佛在大乘經典給我們說明,我們也不知道怎麼去幫助這些三途眾生。因為你看不到,你也接觸不到,你也不知道要怎麼去幫助他。這是佛大慈大悲給我們說出這些事實真相,教我們這些理論方法,我們真的對這些三途眾生就會有很大的幫助。『三途眾生聞我此咒皆得離苦』,這是你念這個咒,三惡道的眾生聽聞到這個咒都能夠離苦得樂。這個「離苦」,每一個眾生的情況也不一樣,有的善根比較深厚的,馬上就脫離惡道了,生到善道,甚至生到極樂世界去了。有的眾生苦有減輕了,這個也是離苦,有減輕了;或者在惡道的時間縮短了,他提早離開惡道了,這個都是有幫忙的。所以眾生善根福德因緣各有不同,所以離苦的情況也不一樣,這些道理我們也一定要明白。但是總而言之,終究就是幫助這些眾生得到究竟樂,得究竟樂就是成佛,現前這個階段慢慢減輕他的痛苦。這些我們一定要明白,明白之後,對經文上講的我們才會有信心。不然你說我們念了大悲咒,看到那個眾生肚子在痛,我們念念,他還在痛,這個沒效。如果一念他就不痛了,這個我們就有信心了;如果念了他還繼續痛,我們這個信心就會,縱然沒完全沒有,但是也大幅度的降低了。

  但是,我們根據印光祖師講的,過去有人去問印光祖師,印光祖師就根據經典佛給大家講的,你生病痛得受不了的時候,就趕快念觀音菩薩。有居士寫信去問師父,他說念還是痛,還是一樣痛,也沒有感覺不痛。印光祖師就回信,印祖講,你念觀音菩薩,你感覺沒有感應,其實就已經有感應了,有一些感應是冥應,不明顯的。他說,其實你那個痛也有減輕了,或者痛苦的時間縮短了,不是馬上就止痛,但是那個痛慢慢減輕了,這個效果一定有。有的人他念這個咒,的確很快的苦都沒有了,各人善根福德因緣不一樣,有的人他信根深厚,就是善根深厚,他不懷疑,他這個效果就很明顯、很快、很大。有的人總是有懷疑,真的嗎?先打個問號,我來試試看,這個信心就不夠,試試看信心就有打折扣了。打折扣總是還有信心,你有一分的信心,就有一分的效果;兩分的信心,兩分的效果;十分的信心,就十分的效果。各人信心不同,效果都不一樣,但是總是你有信心,你有一分的信心,總有那一分的效果。這個我們也一定要知道。

  所以我們看到離苦,你現在去念大悲咒,念了一百零八遍,那個眾生還是看到那麼苦,那你就會起懷疑,所以這些道理、事實我們也要明白。就像印光祖師講的,你感覺沒有感應,其實就有感應了,只是你自己不知道。這方面我們同修如果你冷靜去觀察,你也會體會到,比如說冥應,當時你沒有感覺,但是事後想一想,的確是有應。這個我自己也常常有這種經驗,我想大家都會有這種經驗。這是講離苦,念咒語。

  【有諸菩薩未階初住者。速令得故。乃至令得十住地故。又令得到佛地故。自然成就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

  這一段菩薩還沒有證到初住,此地講的『初住』,在天台宗判教,藏通別圓,一般講圓教,圓教初住就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就是我們一般講的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有一些菩薩他修行快要明心見性了,快破無明了,但是在這個當中還沒有達到這個層次,念大悲咒求觀音菩薩加持,讓他很快的破無明。不但初住,『乃至令得十住地故』,這是經文翻譯他用簡省的文字來涵蓋了。一般我們都知道,大乘還沒有證初住之前,根據《華嚴經》來分,還沒有證初住前面是十信位,從初信到十信,這個還沒明心見性。初信斷三界八十八品見惑,到七信斷三界八十一品思惑,八、九、十信斷三界塵沙惑,十信心滿,還沒有破無明,他再提升一級就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上去從初住,就是初住到十住十個位次;十住再上去十行,從初行到十行;十行再上去是十迴向,初迴向到十迴向;十迴向再上去,從初地到十地,這一共四十個位次,包括前面十信位,五十個位次。到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上去就等覺,等覺再上去就妙覺,就圓滿成佛了。所以大悲咒不但能夠幫助菩薩還沒有破無明的破無明,乃至幫助菩薩很快的成佛。

  『自然成就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我們看到這個經文,是不是這樣?如果不是這樣,佛不會講。如果不是這個事實,佛講這個對我們來講就毫無意義了。佛不會說沒有意義的話,對眾生沒有利益的話,佛一句也不會講,講了變廢話。佛能夠講的,在經典上給我們講的,都是我們這個世間的人都能做得到的,他講了才有意義。講了半天,我們也做不到,好像在吊胃口一樣,那佛就沒有慈悲心了,所以講了就是說我們真能做到。關鍵在哪裡?其實關鍵就在信心,淨土講信願行,關鍵就在信心。你有沒有信心?沒有信心,那什麼都不能成就,關鍵在這裡。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若聲聞人聞此陀羅尼一經耳者。修行書寫此陀羅尼者。以質直心如法而住者。四沙門果不求自得。】

  這個是講聲聞人,聲聞就是修小乘的,他有緣聽聞到大悲心陀羅尼,聽到這個咒語,『一經耳者』,「一經耳」就是聽到耳根去了。聽了之後他就能修行,關鍵他能真正起修。聲聞人持戒精嚴,持比丘戒這是修行,持比丘戒就能證四沙門果,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羅漢,這叫四沙門果。『修行』,他持戒修行。『書寫』,在過去用毛筆來寫,現在用電腦打字,印經。古時候的書寫,現在有很多人寫經,抄經、寫經,寫經它也是一種修行的方法,也是修定。但是寫經要很恭敬的,字要恭整,不能隨便亂寫,而且這個經寫好了要妥善保存。現在有很多人寫《心經》、寫《金剛經》,也有寫《無量壽經》的,抄經。《心經》寫的人比較普遍,現在印出來去描,用描的,描一描,我聽到很多人都是寫好了就去燒。

  有一些同修問我,他說這個經寫一寫拿去燒,到底如法不如法?曾經有人問我這個問題。實在講,當初他問我這個問題,我也不知道如法不如法,因為很多人都在寫,都在燒,都說有功德,抄經、書寫。但是書寫有功德要恭敬,這個我知道,但是燒,到底如法不如法?這個我也不知道。燒經這個是出在哪一部經典,我也沒看過。後來我看了一本《觀音菩薩感應錄》,有一條公案,古時候有個出家人他寫《心經》,寫一寫就燒了。結果這個出家人死了之後被閻羅王找去了,閻羅王要判他的罪,判什麼罪?他說這個經典燒了灰亂飛,飛得到處都是,這個對經不恭敬,閻羅王要治他的罪。出家人不服,他說我看到很多高僧,他們寫的經都燒,他們怎麼沒有罪,我有罪?閻羅王給他講,他說那些得道的高僧,他們燒就沒有罪過,你還沒有得道不行。

  後來我看到這個公案,人家再來問我這個問題,我就問他:你得道了沒有?他說還沒有。我說還沒有,你不能燒,你還沒有資格燒,等到你證果了,你再去燒,現在你還沒有證果,還是不要燒,不然以後你被閻羅王抓去就怪悟道法師沒給你講,那這個就很冤枉了。這個是書寫。古時候的人寫經他也有感應,在印光祖師《文鈔》講,古人抄經他真誠恭敬心到極處,他的筆尖都會出舍利的,這個筆下去舍利子就出來,有這個感應。他很恭敬、很專注,心無雜念,放下萬緣,專心的抄。這個跟讀經、念佛、念咒同樣的一個道理,要放下萬緣,放下身心世界,一心一意這樣恭敬的來寫。書寫包括讀誦修行。修行是我們平常生活行為上一些錯誤的把它修正過來。《了凡四訓》雲谷禪師教了凡先生念準提咒那個原理原則,如果我們會了,你念什麼咒、念什麼佛,都有感應的,都有很大的效果。如果這些原理原則我們沒有做到,當然沒有辦法達到經典上講的這個效果。這個不能怪佛菩薩,怪我們自己沒有達到這個條件、這個標準。所以《了凡四訓.立命之學》,雲谷禪師教了凡念咒那個原理原則是共同的原則,不管顯宗、密教,你修哪個法門都一樣,原理原則是一樣的,這個我們一定要知道。

  下面講,『以質直心如法而住者』,「質直心」就是心沒有妄念,你一有妄念,這個心就不質直了,妄想紛飛,心就亂七八糟,就不質直了。所以質直心就是恭敬心,如理如法。「住」就是你用這樣的心就叫做住。所以這個住我們也不要想要住在什麼樣、住在什麼地方,這個心在哪裡你都不知道,你要住在哪裡?這個《金剛經》講得最詳細,「應如所教住」、「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要明瞭《金剛經》這個意思,這裡講的住跟《金剛經》講的意思是一樣的。所以我們要明白,不能依文解義,什麼這個心要住在哪裡,要住在什麼地方。所以佛講經說法,他是二邊不著的,他教你住,住而無住,無住而住,你可不能執著。所以你以質直心如法,那就是住了,你不要再想這個要住在什麼地方,又是打妄想,心又不質直了。所以這一句你要詳細的解釋,《金剛經》那段經文,「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應如所教住」,那個一定要搞懂,不能誤會這個意思。

  如果能夠這樣來修,『四沙門果不求自得』,當然!不但四沙門果,實在講成佛都不難。成佛難不難?實在講不難。難在哪裡?難在你要知道這個道理難,道理要真搞通了,你信心才生得起來,你信心生不起來那就很難。為什麼生不起來?對這個道理不了解,或者了解不夠透徹,你信心就很難生。所以要生信心第一個階段要先明理。佛一生四十九年天天講經說法,為了什麼?教我們明白事實真相,了解道理,道理了解之後,你信心自然就生了。信心生不起來,就是對這個道理不明白,或者一知半解,明白得不夠,半信半疑。所以夏老居士在《淨語》講,「理明信深,行專願切,業淨真顯」,這六個階段,一定是這樣的順序。所以理明,道理明白,信心就生了,信心生起來,你的行就專,行專願就切,願切業就淨,業障就清淨了,業障清淨你真心就顯露了,所謂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若三千大千世界內。山河石壁四大海水能令涌沸。須彌山及鐵圍山能令搖動。又令碎如微塵。其中眾生悉令發無上菩提心。】

  這段經文菩薩用這個形容比喻,『若三千大千世界內,山河石壁四大海水能令涌沸』,這講水。『須彌山及鐵圍山能令搖動,又令碎如微塵』,這是講這所有的眾生『其中眾生悉令發無上菩提心』,這就是《華嚴經》上講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所以這個沒有大經來做一個解釋,我們也很難理解,怎麼山河、大地、水都能令它發無上菩提心?有情眾生發無上菩提心我們沒有懷疑,無情眾生也發無上菩提心?我們聽過《華嚴經》對這個就不疑惑了,有情、無情同一個根源出來的,所以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這個道理明白,對這句經文我們就沒有疑惑了。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若諸眾生現世求願者。於三七日淨持齋戒。誦此陀羅尼必果所願。從生死際至生死際。一切惡業並皆滅盡。】

  『若諸眾生』,假若諸眾生,這個眾生含蓋的範圍就無量無邊了,它沒有指定哪一道的眾生,就是所有的眾生都包括在裡面。我們眾生可以說在現前這個世間,每一個眾生都有他心裡要求的願望,每一個都有。縱然他沒有講出來,他心裡也有那個念頭、有那個願望。每一個眾生個人要求的願望那就太多了,這個就無量無邊。我們現在在人道,我們先講人道。我們在這個世間你有沒有願望?有一些人說他什麼都沒有,也有人給我講他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沒有,實在講也不能代表他真的就沒有願望,有時候他心裡有願望,他自己沒有明顯感覺,這個就像感應一樣,冥感。冥感就是自己去求菩薩這個意願不明顯,他自己都沒有感覺,但是菩薩都很清楚。有的比較明顯,譬如說我們世間一般人求升官發財,這個就是願望。你說這個世間人哪一個不求?身體不好的人總是想求身體健康,像我身體不好,我總想求身體比較好一點,從小體弱多病,總是不好,都不如人,這個也是願望。學生考試想順利,做事業的也想得到發達,有兒女的人哪一個人不想兒女成龍成鳳?哪一個做父母的人想兒女去當壞人?這些統統是願望。

  這裡講『現世求願』,它沒有舉出來,但是就是你所有的願望。我想大家都有願望,沒有一個沒有的,他說沒有,只是他還沒有想到,不是沒有,他還沒想到。所以大家都有願望。你要求願,這裡告訴我們這個方法,『於三七日淨持齋戒』,這句也是非常重要,「三七日」就是二十一天,「淨持」,淨就是清淨,持是保持,持什麼?齋戒。齋戒我們前面講過八關齋戒,八關齋戒弘一大師在《演講錄》給我們講,通在家出家。特別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持八關齋戒也非常需要,他的時間就是一天一夜二十四小時,不但在家人可以持,出家人也可以持。出家人再持八關齋戒等於是增益戒,增加的。實在講,現在出家人比丘戒、沙彌戒都得不到戒,現在只有八關齋戒還有可能得戒,這是弘一大師給我們講的。所以現在不但是在家人,連出家人這個齋戒都很需要,特別在現前這個末法時期。

  在這個多災多難的時代,你持一天一夜的八關齋戒,對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或者你不求往生西方,也幫助你不墮三惡道,得人天善道。所以經典上講,有一個皇后她得了重病,快死了,後來佛就勸她發心受持八關齋戒一天一夜,命終她生天了。我們現在災難很多,不曉得明天會有什麼災難,也不知道,你事先持個一天一夜的八關齋戒,那你就預備好了,你有這個功德,你不管遇到什麼災難都能往生淨土。在《觀無量壽佛經》講中品上生,就是持八關齋戒可以達到中品上生,你把一日一夜的齋戒功德迴向發願求生西方淨土,你就可以中品上生,這個功德也不可思議。我們也不要小看中品上生,我們能往生西方,蕅益祖師說下下品往生,他就很滿足了。我們道場盧居士他給我講,他說他往生到邊地疑城,他都很滿意了,因為邊地疑城也超越三界了。所以的確往生下下品都已經超過六道的天堂,何況中品上生!僅次於上品。

  持這個齋戒,如果你發大乘心,其實齋戒也變成大乘,關鍵在發心。所以淨持齋戒,八關齋戒,我們這個經講圓滿,也有必要跟大家來學習,這一條一條怎麼來受持才叫淨持,這個很重要。現在很多人也受持八關齋戒,但是如法不如法,有沒有得這個戒?其實我們也不知道,因此我們還是要學習。一般講你要得到這個戒,你過去有造比如殺盜淫妄這個嚴重的業障,要先懺除業障,業障懺除之後,你再去受戒,你才能納受這個戒體。你這個惡業重罪沒有消除,受了戒還是得不到戒。戒就像甘露一樣,現在我們要去裝一些甘露來喝,我們這個杯子如果乾淨,去裝來喝,這個沒問題;如果這個杯子裡面有毒,有骯髒的東西,你不先把它清洗掉,洗乾淨,你裝下去那個甘露也變毒藥了,喝了還是一樣死。所以先懺除業障,懺除業障就是把這個杯子洗乾淨,把骯髒的洗乾淨,然後你裝甘露就能得到了。這個戒體就是甘露。

  你持戒就能得定,得定就能開智慧,所謂戒定慧三學,這是佛法教學的大原則。所以三七日淨持齋戒,你二十一天持八關齋戒,再『誦此陀羅尼』,誦大悲咒,『必果所願』,這個地方講「必」就是必定,很肯定的,絲毫都不懷疑的,必定滿你的願望。如果我們三七日誦大悲咒,我們求的願好像還沒有滿我們的願,這個當中可能我們齋戒持得不清淨,或者誦咒誠心不夠、恭敬心不夠。誦咒一定要根據《了凡四訓》雲谷禪師教了凡先生那個原理原則,就是要放下身心世界,不起一念,你這個咒一遍下來那就靈了,那就有效果,這個功德利益非常殊勝。所以現在大家,我想每一個人,有句俗話講「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每一個人都有他的需求,有他的願望,每一個人都有。你要滿你的願,必定要這樣來修,二十一天淨持齋戒,誦「大悲心陀羅尼咒」,必定能夠滿你的願,這個也很重要。你看了凡先生他命中沒有兒子,他就是想求到兒子,後來生兩個很好的兒子,他不是生兩個冤親債主,他生兩個兒子都是來報恩的。他壽命只有五十三歲,後來延長到七十四歲,他壽命延長二十一年,他沒有求長壽,但是他壽命自動延長。他原來做官是在四川做一大尹,四川是比較偏僻的一個縣,後來改造命運變成在北京做縣長,就好像現在直轄市屬中央直屬的,這個地位就不一樣了,命運就改變了。我們一切眾生在現世生活當中要求的願是非常之多,這裡講所有的願都能滿你的願,只要「於三七日淨持齋戒,誦此陀羅尼必果所願」。

  『從生死際至生死際,一切惡業並皆滅盡』。不但滿你的願,我們在六道輪迴生死裡面造的惡業太多了,不但我們所有的願望都能夠滿願,而且我們所有一切的惡業都滅盡了,這個功德利益是太殊勝了。惡業滅盡,我們修行證果往生西方就沒有障礙了。現在我們為什麼有障礙,往生西方也沒把握,要求願,現在要求的願也有障礙?就是惡業、業障在作祟。惡業業障都排除了,沒有你求不到的。所以過去我們淨公老和尚講經也常講,以前章嘉大師給他講,他說你發願求佛菩薩,求的沒感應,不能滿你的願,不是佛菩薩沒有加持你,是你自己有惡業、業障障礙住,你要懺除業障,你那個業障懺除了,你感應馬上就現前,你自己有障礙。怎麼懺除?誠心誠意的念佛、念咒,或者念菩薩聖號。還沒有懺除,我們要認真努力再念,惡業消盡了,這些善果就現前。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先學習到這一段,下面的功德利益就更為殊勝了,我們下星期一再繼續來學習。請大家合掌,我們來念迴向偈:「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阿彌陀佛!謝謝各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