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十二集)  2011/6/8  台灣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5-003-0032

  請大家合掌,我們來念開經偈:「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請放掌。《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學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我們昨天學習到誦持大悲咒的人,對於超度眾生的功德利益。誦持大悲咒,不管什麼樣的人念,念的口音好聽不好聽,或者標不標準,只要念大悲心陀羅尼咒,一切天魔外道、天龍鬼神他們聽到有人在念大悲咒,他們聽起來,不管念得好不好都是清淨法音,對這個持咒的人生起恭敬心,尊重如佛,尊重這個人就跟尊重佛一樣。這是給我們說明誦持大悲心陀羅尼咒,他的功德利益這麼殊勝,可以說是自利利他。今天我們接著看下面的經文,經文在第三十九頁倒數第三行,我將這段經文念一遍:

  【誦持此陀羅尼者。當知其人即是佛身藏。九十九億恆河沙諸佛所愛惜故。當知其人即是光明身。一切如來光明照故。當知其人是慈悲藏。恆以陀羅尼救眾生故。】

  我們先看這一段,這一段經文再給我們講『誦持此陀羅尼者』,「誦」就是讀誦、背誦或者是念誦,「持」是受持,受持陀羅尼。怎麼樣才是受持大悲心陀羅尼?我們前面經文學習過了,前面經文如果我們還記得,這就是我們受持大悲心陀羅尼的一個標準。大悲心陀羅尼總的來講就是大慈悲心,但是大慈悲心也是建立在智慧的基礎上,如果沒有智慧,這樣的慈悲不能算是大慈大悲,這一點我們必須要明白。這裡的大慈大悲是指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個大慈大悲的心,必定要跟我們自性般若智慧相應,才能生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個心。我們的心如果有分別執著妄想,一般我們講妄想分別執著,有慈悲心,但不是經上講的大慈大悲,這一點我們也必須要明瞭。

  這裡講『當知其人即是佛身藏』,「佛身」,我們常常看到經典,大乘經典講佛有三身:法身、報身、應化身。這是我們在佛門的課誦本也常常念,法身就是毘盧遮那如來,這是法身佛,報身佛是盧舍那佛,應身佛是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這是我們在經典上常看到的,佛的三身,佛有三身。佛有這個三身,我們每一個眾生也都有這個三身跟佛一樣,我們也有法身、也有報身、也有應化身。不過我們現在這個報身跟佛的報身是不能相比的,我們這個報身是業報身,我們現在這個身體是業報身,六道生死輪迴的業報身。佛菩薩是明心見性的大菩薩,諸佛如來他們是實報莊嚴土的報身佛,就是盧舍那佛。法身佛無始無終,他沒有開始也沒有終了,他本來就有,本來就存在的,這是法身。法身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佛有,我們每一個眾生都有。報身是有始無終,他是永恆的,像西方極樂世界、華藏世界,這些報身的佛菩薩,他們這個身體一開始,但是他不會死,無量壽,有始無終,你成佛了,你現這個身,開始現的這個身,那個身一直現,他永遠不會滅的。

  應化身佛就有生有滅了,我們看釋迦牟尼佛當年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我們看到跟我們一般人一樣,有父母、有家庭、有妻子兒女、有生老病死,這個過程跟我們一般人沒有兩樣,那是應化身佛。應化身這個當中還要再進一步說明,像釋迦牟尼佛叫應化身,簡單講叫應身,應就是感應,眾生感應,眾生有感,佛菩薩有應,他來應化在我們這個世間。應化身,他這個身體就跟我們一般人一樣,也有父母、有家庭、有生老病死,跟我們一般人沒有兩樣,這個叫應化身。另外一種叫化身,化身是無中生有,他突然出現的,變化出來的化身,等一下他不見了,你也不知道他去哪裡,你找也找不到。像我們淨公老和尚講經常講的,他的校長周邦道老居士,以前是國大代表,在大陸抗戰時期他在貴州銅仁中學是當校長,他的夫人周楊慧卿居士,後來他們都皈依佛門,都是佛門的居士。在他還沒有學佛的時候,就在他們大陸上的家裡,她看到一個出家人到她家去化緣,要化五斤香油,當時沒有給他,當時她怕被人家騙。

  在以前大陸上大戶人家好幾進的,現在還有,你去觀光旅遊,現在還有很多這種大宅院,它一落一落的,要進入到中堂要走二、三道的門才進入到中堂。那天那個出家人去到她的中堂裡面跟她化緣,她外面的門也沒開,二、三道門沒開,化緣她沒給他,沒給他沒多久這個出家人就走了,不見了。走了之後,她忽然想到這個人從哪裡進來的?我也沒有出去外面開門,出去外面一看那個門都還鎖著,後來她對這個事情就很納悶,也想不透。後來,一直到台灣來,她皈依了,問李老師,問白聖老法師,她在大陸上遇到這個出家人,問他從哪裡來,他說從九華山來的,要跟她化五斤香油,她沒有給他。後來我們白老、李老師,他們都跟她講,你遇到那個是地藏菩薩化身,他從九華山來到妳家給妳化緣。她聽了之後非常後悔,後悔當時沒給他,後來她就趕快補,補送這個油。後來《地藏經》誦得很勤。這是化身,他是無中生有,突然出現的,走了,你也找不到他的人去哪裡。

  另外還有宋朝時代彌勒菩薩傅大士,根據傳記的記載,他這個人的身世也不詳細。另外布袋和尚也是彌勒菩薩的化身,布袋和尚他就拿個布袋,他從哪裡來,人家也不知道,後來他去了哪裡,也不知道。像這類是屬於佛菩薩、阿羅漢他有化身來的,化身他隨時可以化,化一個人坐在我們旁邊,我們也不知道,他變化的人跟我們一般的人沒有兩樣,你也看不出來,他也沒有特別。他變化的人,他不會引起你注意的,一般人,甚至你看了就不想看的人,瞧不起的人,這個在歷史上、傳記上記載非常多。特別到農曆七月齋僧的時候,這個賓頭盧頗羅墮尊者來應供,都要擺一雙筷子、一組碗筷,一個位子給他。所以有一些人說那個筷子動了一下,他說可能是尊者來應供了,那個碗筷有動。我們知道,他肯定不會去動那副筷子的,他動那副筷子不就被發現了嗎?

  你辦齋僧要怎麼樣才能感應到賓頭盧頗羅墮來應供?要平等心。出家人不管持戒的、破戒的,只要他是出家人,你心沒有分別,都平等供養,一律平等,那是供養出家人吃飯,一律平等,恭敬供養。如果你平等心的供養,不要分這個是我師父,那個不是我師父,不要分別這個。請出家人吃飯,不要分別,他破戒了,你請他吃飯,你也有福報,這個不要分別。破戒不破戒是他的事情,他個人的因果,我們一律都尊重,你用這樣恭敬三寶的心來供齋,就會感應到聖賢來應供。聖賢來應供他也不會很特別,你也看不出來,他已經混在跟大家一起,在一起吃,吃完他就走了,福報你就種到了。他一定是不會讓你看出來的,會讓你看出來,那個保證是假的,假的他就會特別表現一下,讓大家對他引起注意。假的是為什麼?為了人家對他恭敬供養,騙取一些供養,那不是真的。

  所以佛身就是有這三身:法身、報身、應化身。這個佛身藏,佛身我們一般講是如來藏,佛身藏,我們眾生都有。講這個藏是什麼?像寶物放在倉庫藏起來,藏就是藏的意思,你藏起來,我們不知道去受用。你家裡地下室有很多寶藏,有無盡的寶藏,你不知道,在外面去要飯、去打工,不知道家裡這麼富有。這是佛在《妙法蓮華經》給我們用譬喻來形容,我們六道生死輪迴的眾生就像這樣。在六道裡面生死輪迴,在六道裡面流浪、要飯,受盡痛苦,不知道自己有佛性,不知道自己佛性有無盡的寶藏,不知道,不知道去開發,冤枉在六道裡面受生死輪迴,受這些窮苦、災難。所以佛看眾生可憐憫者,就是很冤枉,眾生不知道。所以佛大慈大悲出現在世間,就是告訴我們這一樁事實,讓我們眾生覺悟。覺悟什麼?覺悟自己自性裡面有無盡的寶藏,你本來是佛,現在變成這個樣子,變成這麼悽慘,這個原因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造成的,你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我們本有的佛性它自然就會現前了,我們就得到無盡的受用。

  誦持陀羅尼咒,就是開發我們自性的佛身藏,每一個眾生本來是佛。天台宗智者大師,創始人就是智者大師,智者大師把佛分為六種,第一個是「理即佛」,理就是道理的理,即就是即是的即,從理論上講,一切眾生它本來是佛,一切眾生都有佛性。《華嚴經》佛跟我們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眾生都有佛性,現在為什麼跟佛不一樣?佛有智慧德相,萬德萬能,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我們現在好像什麼都不能,受生死輪迴,得不到自在,這個原因就是有妄想執著障礙了。本來大家都是佛,從理論上講,一切眾生都是佛,第一個。這是所有眾生都一樣的,都有佛性的,五逆十惡他還是有佛性。

  第二個是「名字即佛」,這個名字即佛是指什麼?已經學佛的人。不學佛的人只有理即佛,理,從道理上講、理論上講都是佛。名字即就是有名無實,我們聽聞佛法、學習佛法,但是還沒有功夫,還沒有得到佛法真實的利益,但是已經開始在學習了,聽經、聞法修行了,但是還沒有功夫,這是名字即。第三個是「觀行即佛」,觀是觀照,行是修行,他觀照修行的功夫得力了,在我們淨宗念佛來講,他起碼得功夫成片了,修其他法門來講,他得禪定,得定,但是還沒有斷煩惱。在我們淨土法門來講,如果有這樣的功夫,這一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決定有把握,可以帶業往生,沒問題。如果在名字即的位置還沒有把握,觀行即是一定有把握往生了。但是其他法門,你修到觀行即還不及格,你得定,但是你沒斷煩惱,還在三界裡面,出不了六道。

  第四「相似即佛」,相似即佛就是很接近佛,很像佛,但是還不是真的,因為他用心還是用八識五十一心所,用妄心在修行,但是他修的跟佛很像,他還是用妄心在修,修到斷見思惑、斷塵沙惑,他還沒有破無明。在四聖法界從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佛,就是十法界的佛。我們六道法界上去就是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個稱為十法界。十法界的佛菩薩,跟聲聞、緣覺一樣還沒有見性,但是他們修行功夫,斷煩惱功夫比聲聞、緣覺高,他們斷塵沙惑了。聲聞、緣覺只斷見思惑,十法界的佛菩薩斷見思惑也斷塵沙惑,但是無明惑還沒斷。如果無明惑斷了一品,他就不在十法界,他就到一真法界,就證入圓教初住位的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個叫「分證即佛」。分證即佛從圓教初住位到等覺有四十一個位次,這每一個位次都叫分證即佛。

  第六個是「究竟即佛」,就到妙覺位,圓滿成佛了,他是究竟即。所以智者大師給我們講六即佛。我們現在學佛的同修大部分都是在名字即佛這個位子,沒有學佛的人,他是理即佛,名字即已經聽說,知道我們自己是佛,那些沒有學佛的人,他還不知道,他是佛。我們誦大悲心陀羅尼咒,實際上就是開發我們的自性佛身藏,開發自己的佛身藏,佛的三身我們都有,我們藏在裡面。藏在哪裡?藏在無明裡面,無明殼,經典上講,把無明當作好像一個殼包起來,包在裡面,你沒有開發,沒有開啟。你誦這個咒得到佛菩薩威神的加持,幫助我們開啟自己的佛身藏。所以誦持大悲心陀羅尼咒的人,有『九十九億恆河沙諸佛所愛惜故』。「九十九億恆河沙諸佛」為什麼愛惜?因為這九十九億恆河沙諸佛,他們以前成佛就是念大悲咒成佛的。所以現在看到眾生念大悲咒,他當然就愛惜來幫助。修任何法門原理原則都一樣,只是方法不一樣,這是用念咒的方法。念佛的方法,念菩薩的方法,原理原則也是一樣的,甚至你修止觀、參禪、參話頭,無量法門都一樣,你只要修到明心見性那都一樣,目標都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下面這句講:『當知其人即是光明身,一切如來光明照故』。這個就是我們一般講的佛光注照,持誦大悲心陀羅尼咒的人,他當下即是光明身,一切如來光明都給他注照。我們念佛也是一樣,你念佛的時候就是佛光給你注照。不念佛了,佛光還是在照,但是我們這邊接收的就暫停下來,你念其他的事情,我們這邊接收台、接收器暫停,暫停接收,收不到訊號。念佛的時候就是你繼續接收,繼續打開。所以念咒也好,念佛也好,最好的就是不間斷,不間斷就是佛光給你注照,他都不間斷。這是講持咒。

  『當知其人是慈悲藏,恆以陀羅尼救眾生故』。「慈悲藏」,我們每一個眾生都跟諸佛菩薩一樣,都有大慈大悲,都是一樣的,只是我們現在迷了,大慈大悲沒有了,現在變成愛緣慈、眾生緣慈、法緣慈。法緣慈是阿羅漢以上到菩薩,佛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我們一般凡夫,一般人只有愛緣慈。愛緣慈就是說夫妻、父子、母子,這個家屬,或者跟自己有緣的人,會對他慈悲,會對他照顧,會對他關懷,這是我們一般人的愛緣慈。如果他不喜歡的人,他對他就不慈悲,跟他沒有關係的人,他也不會去關懷他,對自己的兒女他會特別關懷、特別愛護,所以母愛它是天性。你看動物都不例外,今天東林照相館的林居士,在我們雙溪山上,他去拍藍鵲,藍鵲孵卵,卵破了,母鳥把它咬破,下雨翅膀把牠遮著,保護牠的兒女。公鳥去外面找食物,去咬蟲回來接給母鳥,再給牠的孩子吃,這個過程他拍下來,今天照片拿給我看,這個可以擺出來給大家看看。

  這個說明一切動物,包括畜生道的,牠都有母愛,父母親對兒女一種無條件的奉獻,所謂天下父母心。因此佛菩薩聖賢都是教眾生要孝養父母,奉事師長,要孝順父母,這是合乎性德。你的慈悲藏要從孝順父母生起,才能開發我們自性大慈大悲這個心。所以聖賢教這個孝,教孝就是把這個孝養父母這個心,擴充到孝養一切眾生,那就是大慈大悲,你對父母的孝擴展到孝順一切眾生,把一切眾生都看作父母,那就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所以要從孝來開啟。因此我們看《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淨業三福第一福第一句,一開頭就講「孝養父母」,三福第一句可以說是大根大本,從孝開始。如果對父母都不能有孝心,你說對其他眾生,跟你沒有關係的人,你會對他慈悲嗎?那也不可能。對他很好,那不是真正的慈悲,那是互相利用,有利用價值,有目的、有企圖的,那個利用價值一旦沒有了,對他也就不再有慈悲心了。所以孝親是性德,它是沒條件的。但是現在也不行,現在沒有接受這種倫理道德傳統的因果教育,大家也不懂得要孝,都是不孝父母,現在我們普遍看到的都是不孝父母,不知道要孝順父母。為什麼?因為沒人教,沒人講,大家不知道,不懂。

  現在做父母的也不懂得教,做老師的也不知道教,家庭沒有,學校也沒有,社會也沒有,國家也沒有,整個世界都沒有。這個人如果能夠孝順,那肯定是來報恩的,來報恩的沒有人教他,他還是很孝順父母。如果不是來報恩的,來報怨、討債的,他怎麼可能會孝順父母?所以過去有聖賢的教育,來報恩的,他更加孝順;來報怨、來討債的,他就會轉過來,轉過來孝順父母,他的命運就改了,這是要得力於後天的教育。所以慈悲要從孝開始。所以在儒家《論語》也講,「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儒家它是講仁愛、仁慈,我們世界上的宗教也都講愛心,要有愛心,佛家講博愛,就是慈悲。愛就是仁愛,仁愛這個心從哪裡生的?它的根是從孝,孝親尊師這個根生起的,從孝生起的。所以《論語》講,「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孝順父母就是仁慈心的根本。如果不能孝順父母,那個仁慈也是假的,那不是真的,對人很好,總是一個利害關係,它這個當中沒有仁義道德,只有利害。一旦利益沒有了,利害有衝突,他就翻臉,他也就不再對你慈悲了。如果是仁義道德,他就不會這樣了。這是儒家講的。

  我們佛家也是這麼講,我們看《地藏菩薩本願經》,《地藏菩薩本願經》是佛門的孝經。我們都知道,我們中國儒家有《孝經》,這個是世間法的孝,我們佛門《地藏菩薩本願經》就是佛門的孝經,你看地藏菩薩怎麼成為地藏菩薩的,《地藏菩薩本願經》舉出幾個例子。第一個是大長者子,看到佛的相好,請問佛怎麼修,才能得這麼圓滿的好相。佛跟他講,要度盡無量無邊苦難的眾生就會得這個好相。他就發願,十方世界所有地獄的眾生都要度盡,他才成佛。第二個例子是婆羅門女,婆羅門女是一個孝女,對母親非常孝順,她母親惡業造得很重,喜歡殺生又惡口,口業也不好,死了之後墮到地獄去了。婆羅門女為她的母親發願,為母親發願,十方世界地獄眾生度盡,她才成佛。發了這個大願,把她的母親從地獄超度到忉利天,她成為地藏菩薩。

  第三個例子是光目女,跟婆羅門女也是一樣,也是她母親造惡業,死了也是墮到地獄,也是求佛給她指點,到地獄看到她母親,也是發願度盡十方地獄眾生,她才成佛。光目女也是地藏菩薩。第四個例子是兩個國王,這兩個國王看到隔壁鄰國的人民都造十惡業,一個國王發願趕快成佛來度這些眾生,另外一個國王他發願要先把這些造惡業的眾生度盡,都度成佛,他才成佛。發願度眾生成佛他自己才成佛,這個國王就是地藏菩薩。他舉出這四個例子,婆羅門女跟光目女最明顯的就是代表孝,大長者子跟這兩個國王也是孝。你看婆羅門女、光目女是因為母親造惡業,墮地獄,為母親發願,發什麼願?發度盡無量無邊地獄眾生。這個眾生不是說從地獄把他度到人天善道,那就沒事了,不是這樣,要把這些眾生都度到,這些眾生都成佛了,他自己才要成佛,發這樣的願。所以他就成為地藏菩薩。他這個心是什麼心?就是慈悲,大慈大悲,救苦救難。

  所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他是一個代表。其實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每一尊佛菩薩也都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不是說只有觀音菩薩才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其他佛菩薩就不慈悲,也不救苦救難,那他怎麼能稱佛菩薩?是所有的佛菩薩都是一樣,跟觀音菩薩一樣,都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不過舉觀音菩薩來做一個代表,代表所有諸佛菩薩。地藏菩薩也是一樣,你說地藏菩薩代表孝,哪一尊佛菩薩不孝父母的?我們在《千佛名經》、《萬佛名經》也沒有看到一尊不孝佛,沒有,說明佛菩薩他都是孝養父母的。所以佛菩薩的名號都是我們自性裡面的性德,你不要只給他限定他是哪一個人。其實講真的,就是自己,就是自己本人。外面所有的佛菩薩都是我們自己自性變現的,離開自己,那還有佛菩薩嗎?佛菩薩從哪裡來?沒有了,你去參這個,參透了你就明心見性,你就成佛了。沒有你自己,那會有所有這一切嗎?有沒有?沒有。所以都是自性,佛經講的都是講自己。所以地藏菩薩,你照這個法門去修就是地藏菩薩,他是一個代表。

  所以每一尊佛菩薩他的名號是修學法門的一個代表。修學的人那就太多了,不只一個、兩個,舉出一個、兩個,它是一個代表性的,不是只有一個人、兩個人,這個我們一定要知道。它是一個法門,一個科目,好像在學校念書,你念哪個科系的,它是科系的名稱。你念國學這個科系的,念國學念到博士了,那國學博士不止一個人,很多,他只要念到這個標準,他就是了。這個佛菩薩的法門、名號也是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知道。所以觀音菩薩也是地藏菩薩,地藏菩薩也是觀音菩薩,一尊佛就代表一切佛。我們現在當知其人,我們現在來念大悲咒,誦持大悲咒,你就是觀音菩薩了。「恆以陀羅尼救眾生故」,如果你現在發心念大悲咒,去幫助眾生,你發心來念,來幫助眾生,你就是觀音菩薩,你發這個心。發這個心就是要把眾生看作父母一樣,看作自己的父母,這樣來孝養,你這個慈悲心才生的起來。所以恆以陀羅尼救眾生故,現在有很多人他發心念大悲咒跟人家結緣,這個非常好,這個就是在學習觀音菩薩,看到別人有痛苦、有災難、有困難,我們生起慈悲心,希望我們這個慈悲心,從愛緣慈一直擴充到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當知其人是妙法藏。普攝一切諸陀羅尼門故。】

  『妙法藏』,「妙」就是無上甚深微妙法。妙法藏它『普攝一切諸陀羅尼門故』,「陀羅尼」是印度話,翻作中文意思是總持,總一切法,持一切義,用我們一般的話來講,它是一個總綱領、總原則。你抓到這個總綱領、總原則,所有一切都含攝在裡面,好像魚的網,魚的網那個綱抓起來,那個目就跟著起來了,你抓住主要的綱。所以大悲心陀羅尼咒普遍含攝一切諸陀羅尼門,所有一切咒語、所有一切法門都沒有超出這個範圍。這個也是你這一門通了,那你所有的法門都通了。通到哪裡?通到自性,通到自性,你所有的都通了,都涵蓋在裡面,所以它是普攝。我們一定要知道《華嚴經》這個道理,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任何一個法門它都通一切法門,因為它的真理是一個。

  【當知其人是禪定藏。百千三昧常現前故。】

  持咒也會得定,持到功夫成片,持到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這個都是禪定,都得定,禪定的層次也很多。『百千三昧』,「三昧」也是印度話,翻成中文意思是正定正受。正定就是這個禪定不是邪定,是正確的,你在這個禪定當中,你的享受是正常的享受,所以翻為正受,在禪定當中沒有喜怒哀樂愛惡欲,他的心清淨平等。這個三昧用百千,百千就是說你在任何的環境都在定中,譬如說你在山上打坐是在定當中,你去逛百貨公司還是在定當中,你接觸五欲六塵,心都在三昧,你接觸任何一樣事物,你都如如不動,就是得定了。這個百千是形容很多,譬如說你眼睛看到色,你不為色所動,在色入定了;聽到音聲,不為聲所動,在聲入定了;舌嘗到味,不會被味塵所動,你在味塵入定了;鼻嗅到香,不為香塵所動,你就在香裡面入定了。所以我們整個生活當中,你接觸方方面面都如如不動,這個就是禪定。所以不一定盤腿打坐才是定,行住坐臥都在定中,所謂「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這是大乘的禪定。你持陀羅尼是大乘的禪定,跟世間一般小定不一樣,小定它有出有入,它靜的時候、定的時候心清淨,一出定再接觸,心又受到干擾,那個不是大定是小定。大定是所有的處所都在定中。

  【當知其人是虛空藏。常以空慧觀眾生故。】

  我們應當知道這個人是虛空藏。在經典上有一位虛空藏菩薩,虛空藏他也有一個咒,虛空藏咒。在《地藏經》有虛空藏菩薩,他也是當機者其中的一個。所謂『虛空藏』,它也是表法的,這個名稱都是表法的,代表他修學法門的一個代表。為什麼叫「虛空」?『常以空慧觀眾生故』。我們佛門講「空」,「慧」就是智慧,佛門講空慧,空不是說什麼都沒有,不是那個空,那個空就變成頑空了。那個空大概三歲小孩子都知道,沒有就是空,有就是有,不是指那個空。它這個空就是《心經》上講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亦空,空不亦色」。你見到的色,它當下那個色當體就是空的,空能顯色,色的體又是空,空有不二那是真空。空空亦空,如果要講這個空,有十八空,佛學名詞搬出來,有十八空。上根利智的人一聽到,他馬上就懂了,如果下根的,愈講他就愈糊塗,你空講得太多,他就愈不空。

  其實,空,不空,你不能用我們這種意識心去想,你去想,你怎麼想都不對。這個空慧你要放下意識心,所以禪宗參話頭,我們念佛法門要念佛,你不懂得什麼空,反正你就念佛就對了,你念到一心不亂,你就知道什麼叫空了。現在你去想,你想來想去都是打妄想,都不是智慧。《金剛經》講空是講得最具代表的。其實六百卷《大般若經》就是在講一個空,你看六百卷《大般若》佛講了二十二年。佛門講這個空不好懂,不好講,講錯了要背因果,聽錯了,他就修錯了,修到旁門左道去了。但是又不能不講,因為般若這個空慧是佛門的中心,如果沒有般若就不是佛法,就變世間法。所以《金剛經》江味農老居士講,自古以來,從宋朝以後很少人講,因為不好講,怕人家聽了誤會,說空,空什麼都沒有,他著空了。所以古大德講,「寧願執有如須彌山,也不可執空如芥菜子」。芥菜子,芥菜那個子一點點都執著不得,執著空,他誤會那個意思,撥無因果,認為這些六道生死輪迴都沒有,也沒有因果,都空了,他殺人放火也沒有果報,空了,那就問題嚴重了,那叫撥無因果。

  其實佛講空不是那個意思,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他是告訴你在因果這個現象當中,它的當體是空的,它不是真實的。但是不是真實的,它有那個現象,你不能說它沒有現象,好像電視螢幕空,那個電視螢幕哪有東西?空。但是電視螢幕它能顯相,這個什麼花樣都有,什麼鏡頭都有,無量無邊它都可以現出來,你不能說它沒有,它有那個相,但是那個相當體它是空的,所以空有不二。我們從電視機這個螢幕去體會,你會體會到一個彷彿,當然不能用這個比喻,比喻到恰到好處,但是我們用這個比喻,透過這個比喻去體會一個彷彿,我們還要再進一步去證入。所以你持陀羅尼的人,他就有空慧,用空慧觀眾生故。這個《金剛經講義》也要學習,《金剛經講義》你不學習,空慧你觀不起來。

  【當知其人是無畏藏。龍天善神常護持故。】

  應當知道『其人』,就是這個人,他是『無畏藏』,「無畏」就是他沒有畏懼,他走到哪裡,他遠離恐怖顛倒妄想,常常有龍天善神來護持他,所以他沒有任何的危險,災難他遇不到。

  【當知其人是妙語藏。口中陀羅尼音無斷絕故。】

  我們應當知道這個人是『妙語藏』。什麼叫「妙語」?就是他的口當中陀羅尼、念大悲咒的音聲沒有斷絕,就是妙語。所以我們能夠持這個咒,持得不間斷,這個口業也就變成妙語藏了。因為你念咒不講是非人我,不造口的惡業,四種惡業,口有四種惡業不造了,就念咒了,也不去罵人了。所以我們現在要來練習罵人的時候改念咒,這樣我們就會變妙語藏了,這個我們要學習。我們想要罵人的時候就要想到這句,趕快來念大悲咒。看到那個人,看了很生氣,趕快念大悲咒給他迴向,這樣我們要造惡口的業就變成妙語藏了。如果破口大罵,那就造口業。這個辦法也是很好!咒想不起來,你念觀音菩薩也可以,念阿彌陀佛也可以。我們再看下面:

  【當知其人是常住藏。三災惡劫不能壞故。】

  這個人是『常住』,「常住」是永恆,永恆不滅的。為什麼永恆不滅?因為你明心見性,那就是常住了,你證得常住真心,你見到自己的本性,本性是不生不滅的,所有的災難它都不能去破壞的。下面講『三災惡劫不能壞故』,「三災」我們在佛經上看到有大三災,有小三災,這個三災就是火災、水災、風災。有小三災,小三災現前我們這個地球上會有七天七夜見不到日夜,七年七個月沒有糧食吃,發生災難是七天七夜,有七年七個月就會鬧飢荒,這是小三災。小三災有火災、有水災、有風災。我們現在看看這個地球,這個小三災一直一直在形成,你看火災,火山爆發,去年歐洲冰島火山爆發,印尼也火山爆發,現在聽說美國黃石公園地底一直在冒泡,很多科學家觀測也很擔心地下最大的活火山爆發,如果這個火山一爆發,美國國土三分之二就沒有了。火山爆發就是火災,這是大的。

  水災,你看海嘯,今年三一一日本海嘯,那是水災,地震引發海嘯、水災,水災把財物都淹沒了,那個海水打上來,沿海住家都被水漂流淹沒掉了,地震。風災,最近美國龍捲風特別多,前一陣子我看到台灣新店也有一個龍捲風,好像以前沒有,現在有了,現在大概從美國進口,我們現在也有龍捲風了,以前只有颱風,現在又加個龍捲風。所以這個小三災在我們現前不斷的形成。災難都是眾生造惡業感應的,大三災,我們地球就不見了,不要說地球不見,連天上它風吹到三禪天。大三災,火災可以燒到初禪,欲界天整個都沒有了,燒到初禪天,連初禪天也沒有了;水災可以淹到二禪,二禪天也都被淹沒了;風災達到三禪,連三禪天的天人都被吹掉了,只有四禪以上的他不受影響,四禪天以上的天人不受影響,那是大三災。大三災,我們現在還沒有到那個時候,但是現在小三災看起來好像愈來愈接近了。

  念大悲心陀羅尼咒的人他是常住藏,三災惡劫不能去破壞他,也就是說他不會遭到傷害、損壞。我們念佛人、修行的人,災難來也不能壞,縱然災難來跟大家一起往生了,那去的地方是好的地方,跟沒有念佛的人去的地方是不一樣的。這是說明大悲咒它能夠消災免難。特別現在這個災難這麼多的時代,大家都很擔心這個災難,不知道怎麼去化解,科學家能夠跟我們報告有災難,而且報告得相當準確,但是他不能告訴我們怎麼化解災難,只有佛法、我們古聖先賢他們知道怎麼化解。因為災難是人心感應來的,你人心斷惡修善調整過來,災難它就沒有了。如果你不懂這個道理,不知道這個事實真相,那真的是無法化解,沒辦法。知道了,那都很容易化解的。

  【當知其人是解脫藏。天魔外道不能稽留故。】

  『解脫』就是解脫六道生死輪迴了。這個『稽留』是什麼?給你扣留起來,誰扣留?『天魔外道』給你扣留起來。他怎麼扣留你?是不是拿手鐐腳銬把你扣住?那個他扣不住你,你證果了,他怎麼扣也扣不住。他怎麼扣?你跟他學,學錯了,你就不能超越三界,你就被他扣留在三界六道。你學的理論方法不對,錯誤了,那你就永遠得不到解脫。你去學外道,心外求法,它永遠不能解決問題。所以超越六道生死輪迴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你遇到真正的佛法,修行要超越都不容易!一定要正確的,遇到正確的理論方法能夠超越六道生死輪迴的佛法修行都很困難,何況你遇錯了,那怎麼可能?你怎麼用功,怎麼修,都不能夠得到解脫。你看印度很多外道修到非想非非想天,他就是一個關鍵錯了,就不能超越三界,還是在六道,還是要再掉下來,你看他修行要修多久,耽誤多少時間,都在六道裡面出不去。但是你持大悲咒,得到觀音菩薩加持,這些天魔外道他就沒有辦法來障礙你,你會得到菩薩加持正知正見,你可以順利的得到解脫,超越三界六道生死輪迴。

  【當知其人是藥王藏。常以陀羅尼療眾生病故。】

  大悲心陀羅尼咒也是『藥王藏』,我們一般大家都知道有一部《藥師經》,《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簡稱《藥師經》。「藥王」在《妙法蓮華經》也有藥王菩薩,佛法用「藥」來表法,形容比喻我們眾生的煩惱就是病,病態,貪瞋痴慢這些煩惱,病態,佛法就是對治這個病的,所以把佛法稱為法藥,對治煩惱病的。煩惱你吃世間這個藥,它沒辦法幫你斷煩惱,世間的藥只能幫助你治身體的病,但是不能治心理的煩惱病,沒辦法。心裡的煩惱病一定要佛法才能治。身病是以心病為主,身體有病,它的根源還是發生在心,所謂病由業生,業由心生。病是從哪裡生的?業障生的,業生的。這個業從哪裡生?業是什麼?我們一般講造業,業從心生的。你心如果正確了,你造的業就正,當然就不得病;如果心有偏有邪了,造的業造惡業,這個身就有病了。所以身體的病,歸根究柢還是從不善的念頭所感召來的。

  所以《太上感應篇》講,「禍福無門,惟人自召」。所以起心動念,起一個善心,吉神就馬上來了,起一個惡念,凶神馬上來了。了解這個道理,我們持大悲咒,以觀音菩薩大慈大悲的心來幫助眾生,那你就是藥王菩薩了。所以現在有很多人持大悲咒來跟大眾結緣,這個也非常好。但是我們要記住,要有大悲心才會有感應,不然我們念那個咒,人家念了有效,我們念了都沒效果,關鍵在用心。這個大家如果要念,看看念的效果怎麼樣,可以做實驗,現在高雄那個劉醫師,他們也買了一部機器,大概比江本勝博士要先進,那天他們到雙溪來,他跟我講他們現在有兩個人在做實驗,就是水結晶這個實驗,他們現在也做實驗。如果有人發心要念大悲咒跟人家結緣,也可以先做個實驗,拿去給他化驗一下,看看這個結晶好不好,如果很好,肯定拿給人家喝效果一定很好,重要在一個慈悲心。

  【當知其人是神通藏。遊諸佛國得自在故。】

  『神通』也是我們大家都很嚮往的,我們有神通多好!我們要去哪裡玩都不要坐車、坐飛機那麼辛苦,你動個念頭要到哪個國家地區,你現在就在那個地方了,不用辦簽證,人家也抓不到你,他也沒辦法抓,多自在!實在太自在了。所以『遊諸佛國得自在故』,你要遊哪一尊佛的世界國土都得到大自在,這是講神通藏,有神通,他在定當中就可以遊諸佛國。上面這是講這些持大悲心陀羅尼咒的功德利益,舉出這些例子,舉出這些代表。實在講,這功德利益不只這些,下面這兩句經文就跟我們講出來:

  【其人功德。讚不可盡。】

  這個人他的功德,你讚歎也讚歎不盡的,無窮無盡的,上面講的只是大海一滴,其實無量無邊的功德利益,我們都想像不到的。我們再看下面的經文:

  【善男子。若復有人厭世間苦。求長生樂者。在閑淨處清淨結界。咒衣著。若水若食若香若藥。皆咒一百八遍服。必得長命。】

  我們先看這一段,觀世音菩薩接著又跟我們講,『善男子』,對大家講的,「善男子」這三個字就很重要了,這裡加個善,必定是修十善的,這是最起碼的一個標準,有善根的,修十善的。所以我們看淨業三福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第一福做到,這個是世間的善男子、善女人,這個世間的善根有了。如果能夠做到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是出世間的善男子、善女人。能夠修到第三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那是大乘菩薩入世的善男子、善女人。最起碼也要第一個最低這樣的一個標準,才是經上講的善男子、善女人。這個地方雖然沒有講善女人,但是都包括在裡面了,這是經文的省略。所以善男子這個善字非常重要,我們不能疏忽看過去了。

  所以經典上凡是講善男子、善女人,它就有個標準在,有個善的標準在。如果只有講男子女人,那就沒有這個善,像我們看《地藏菩薩本願經》,《地藏菩薩本願經》有講善男子、善女人,也有講男子女人,男子女人他沒有加一個善,就是造惡業的,造十惡業的,這些是男子女人,他就不能稱善。此地講善男子、善女人,這個善男子、善女人就是我們現在淨公老和尚講的能夠修《弟子規》,儒家的《弟子規》,道家的《太上感應篇》,佛家的《十善業道》,那就是經典講的善男子、善女人,有了這個標準,你再修這個法,那就能成就,有這個條件就能修了。這一段是修什麼?修長生的,長生是什麼?長生不老。我們聽到長生不老,第一個就想到我們中國道家,它就是修長生不老,修仙的,他也看到人間有生老病死,壽命短促,很快就死了,很苦,他想要修長生,長生比較快樂。道家有道家的修法,但是我們不能疏忽掉善男子,這個經文我們看只有三個字,如果不說明,大家恐怕都會疏掉了。

  我們再看看《太上感應篇》,《太上感應篇》是道家的,道家修仙的基礎就在《感應篇》。你看《感應篇》給我們講,「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你要修天仙,仙就是長生不老,他可以達到天人的這個標準,這種仙叫天仙,他要立一千三百件善事,依照道家修天仙的法術,那些方法去修,他才能成就。「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地仙就是住在山上蓬萊仙島,那個是地仙,那個層次比較低,但是也要立三百件善事,你要累積三百件善事,要記功過格累積三百件善事,你再去依照修地仙的理論方法去修,你才能成就,才能成為地仙。我們用《感應篇》這個標準來講,你要求長生,起碼你要修個三百件善事,再來念這個咒,那就會成就,就符合善男子的標準。現在有很多人他就疏忽掉善男子那三個字,所以他就去念,念了半天還是一樣,沒效果,於是乎他對經文就產生懷疑了,這個問題就是他疏忽了。這是求長生,求長生對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學佛修行的人來講,特別是根器比較鈍的人來講,當然也很有需要,因為時間比較長,修學比較不中斷,你可以修學達到一定的目標,當然有這個好處。

  當然往生到極樂世界是最好,極樂世界是無量壽,我們這個世間長生不能跟無量壽比,那無法相比。這個地方指有一些人,他只是想在這個世間得到長生,佛菩薩永遠都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你要長生,滿你的願,教你方法,他絕對不勉強你,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些菩薩都能滿願。這段我們明天晚上再繼續來學習,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先學習到這裡。請大家合掌,我們來念迴向偈:「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阿彌陀佛!謝謝各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