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悟道法師主講  (第六集)  2011/2/23  台灣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5-003-0006

  請大家合掌,我們來念開經偈:「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請放掌。《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學大家好,阿彌陀佛!請大家翻開經本第十二頁,從第三行經文看起。我們上一次已經把本經的發起序講完了,我們今天接著要進入正宗分的經文,請看經文:

  【佛告總持王菩薩言。善男子。汝等當知。今此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曰觀世音自在。從無量劫來。成就大慈大悲。善能修習無量陀羅尼門。為欲安樂諸眾生故。密放如是大神通力。】

  到這一段是正宗分的開頭,釋迦牟尼佛這段話是回答總持王菩薩在前面所問的問題。在前面發起序的經文我們看到,觀世音菩薩密放神通,十方世界大地震動,所有的光明都不見了,只有見到金色的佛光。這個瑞相非常稀有,總持王菩薩代表與會的大眾來請問本師釋迦牟尼佛,這個光明到底是誰放的?怎麼有這麼大的神通威力?問了這個問題。總持王菩薩也是代表我們大家來問的。總持王菩薩當然他自己知道這是誰放的光明,誰現的神通,他是代表我們一切眾生來發問的。因為眾生不知道,大眾還有很多很多人不知道這是什麼原因,心裡有疑惑,心裡有疑惑難免就不安,所以總持王菩薩代表大眾來請問佛這個問題。

  佛回答總持王菩薩,『佛告總持王菩薩言』,「告」這個字是上對下用的言詞。下對上用白,我們現在看到經文,白色的白那個字,那是破音字,應該是念「伯」,白佛言,就是弟子、學生對老師講話,對長輩、對地位高的人講話,我們稱白,表示尊重。長輩對晚輩、老師對學生講話叫告,告訴。總持王菩薩是學生,釋迦牟尼佛是老師,所以用告。「佛告總持王菩薩言」,佛就對總持王菩薩說了,也是對我們大家說的。『善男子,汝等當知』,「善男子」指總持王菩薩,「汝等」包括與會的大眾,包括我們一切眾生有緣遇到這部經典的,有緣聽聞佛法的,這個都包含在裡面,所以等這個字它是含蓋性的。「汝等當知」,就是告訴我們大家應當要知道。

  『今此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曰觀世音自在』,佛就把這位放光現神通的菩薩,他的名號給我們說出來了,給我們講「今此會中」,今就是現在,此就是此地,今就是時間指現在,此就是指這個地點,此時此地,在現前這個時候、這個地方,就是這個法會當中有一位菩薩摩訶薩。菩薩再加上摩訶薩,摩訶是印度話,翻成中文是大的意思,也是給我們說明菩薩有大菩薩、有小菩薩,有初發心的菩薩、也有等覺菩薩,菩薩的階級也非常多。我們學佛的四眾弟子,在家二眾、出家二眾,有很多都去受過菩薩戒,如果你去受了菩薩戒,就可以稱你為菩薩了。所以菩薩在我們佛門裡面,對同修之間的稱呼也常常聽到某某老菩薩,你受了菩薩戒就可以稱你菩薩。但是這個菩薩不一定是等覺菩薩,如果還沒有斷煩惱,還沒有破無明,那還是凡夫。不過凡夫的菩薩,他個人修行的功夫層次也是很多不相同的。

  此地這位菩薩是菩薩摩訶薩,是菩薩中的大菩薩,菩薩位子最高就是等覺菩薩,等覺菩薩就是接近成佛了,等覺再上去就是妙覺就成佛了,在菩薩眾當中地位是最高的。這位菩薩,我們大家都很熟悉,就是觀世音菩薩,此地又加個「自在」兩個字。我們大家念《普門品》,念《楞嚴經.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我們看到經文都是稱觀世音。我們看《大方廣佛華嚴經.觀自在章》,那就看到觀自在了。我們念《心經》,《心經》我們也常常念,很多同修都很熟悉,《心經》講「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講觀自在。觀世音跟觀自在他是同一個人,稱觀自在就是對自己來講的,自己得大自在、得大解脫,得到大解脫就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到了等覺菩薩就快成佛了,當然他得大自在,對自己來講得自在。稱觀世音是對眾生來講的,觀察世間眾生的音聲,菩薩去幫助一切眾生解決問題,對他就稱為觀世音,觀察世間眾生的音聲。所以觀自在是對自己,觀世音是對眾生,對別人的,幫助別人的。

  這裡有個意思也很重要,就是我們自己必定要先得到自在,你才能夠去幫助別人。如果自己得不到自在,你想幫助別人,實在講也無能為力,幫不上忙。就像別人缺錢用,需要我們幫助,第一個條件我們自己一定要有錢,你才能幫助他,如果我們也沒有錢,你拿什麼去幫助他?你也沒辦法。可能自己都常常向人家借錢,缺錢用,還指望別人來幫忙,那你怎麼去幫助別人?你自己都很不自在了,那你哪有辦法去幫助別人?我們舉出這個淺顯的例子,我們以此類推就可以理解。菩薩要幫助六道法界、四聖法界的這些十法界一切眾生,那他自己要超越十法界,他得大自在,那他才能來幫助十法界的眾生。所以高層次的他可以幫助低層次的眾生,高階位的菩薩可以幫助低階位的菩薩。像《金剛經》講的善護念諸菩薩,意思就是佛告訴這些大菩薩要照顧那些小菩薩,因為大菩薩比小菩薩自在,比他自在了,所以他可以幫他們的忙。觀世音菩薩是等覺菩薩,當然他得大自在,所以他可以觀察世間的音聲去幫助一切眾生。

  下面講,『從無量劫來成就大慈大悲,善能修習無量陀羅尼門』。從無量劫來觀世音菩薩,或者講觀自在菩薩,也都一樣。這位菩薩從無量劫以來,「無量劫」這個時間無法計算的,很長很長的時間,不是短時間,是無量劫了,這個是天文數字,數不清了,用個無量來給我們說明他時間的長遠。觀世音菩薩從無量劫以來就成就大慈大悲,「成就大慈大悲」這句經文就是我們這部經它的宗旨,也是所有一切經的宗旨。每一尊佛菩薩都是大慈大悲的,慈能與樂,悲能拔苦,慈就是能夠給與眾生安樂,悲能拔除眾生的痛苦,慈悲再加上大就是指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是明心見性的菩薩,法身大士,他們才做得到。一般我們沒有辦法達到大慈大悲,我們凡夫也有慈悲是愛緣慈,我的親人、我喜歡的人,我愛他我就對他慈悲;我不喜歡的人,我一看就討厭,我對他就不慈悲,他需要幫助,我也不去幫助他,這個叫愛緣慈。有的人他心量比較大,眾生緣慈,他為大眾,譬如說歷朝歷代這些忠臣,為了國家,為了民族,他可以犧牲自己,來為這個國家民族來奉獻,他的慈悲就是他的愛心遍及全國,他不是只有愛少數,有的人他愛整個地球,心量就更大了,有的甚至連其他星球他也愛,他也慈悲,這是眾生緣慈。

  法緣慈是菩薩,但是這個菩薩還沒有明心見性,四聖法界的菩薩,我們經上一般講權教菩薩,不是實教菩薩,實教菩薩就明心見性,權教菩薩。他對一切法,他通達了,知道對一切眾生都要慈悲,但是不能加一個大。因為還沒有明心見性,雖然他很相似、很接近了,很接近大慈大悲,但是還不純。因為還沒有破無明,還沒有明心見性,這個在天台宗六即佛來講叫相似即佛,相似他還不是真的。必定最少要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入一真法界,這個時候才能稱為大慈大悲。為什麼?他見到事實真相了,見到原來眾生就是自己現的,跟自己是一體的,他這種慈悲是毫無條件的,所以叫做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個對眾生的慈悲是普遍的,不分種族,不分族群,不管哪一個族類的眾生都平等普遍的去度化,只要眾生能接受,菩薩一定去度化。菩薩沒有選擇,不會選擇哪一類眾生我比較喜歡度,哪一類我比較不喜歡度,那就跟我們凡夫是一樣的,就變成愛緣慈了。明心見性的大菩薩他們絕對沒有這種分別心,所以稱為大慈大悲。所有的佛菩薩,明心見性的佛菩薩,都是大慈大悲。因此所有的經典講什麼?就是講大慈大悲!這是宗旨也是重點。我們眾生需要什麼?需要慈悲,需要得到安樂,需要拔除痛苦。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句,「善能修習無量陀羅尼門」,這一句經文給我們說出大慈大悲具體怎麼去做,就是善能修習無量陀羅尼門。這句經文,我們看到善這個字,善這個字是一個關鍵性的字眼,我們要留意。如果經文只是講「能修習無量陀羅尼門」,跟加上「善能修習無量陀羅尼門」,這個意思就不一樣了。能夠修習就是你能夠來修,但是修,有的善修,有的不善修。所以善是什麼?我們一般講善巧方便,我們自行化他離不開善巧方便。善也有會修的意思。禪宗大德常常問學人,你會麼?就是你會不會?我們套在教下經典來講,修習無量陀羅尼門你會修嗎?你懂得怎麼修嗎?就這個意思。善能修習就是你不但會修,而且你還能夠很善巧方便的去修,達到最好的效果,就這個意思。這個是我們要留意,也要細心來學習的。往往我們修了很久,修了很長的時間,似乎沒什麼效果,感受不到什麼效果。說不用功是很用功,一天經讀了好幾部,但是效果並不明顯。待人處事接物還是煩惱當家做主,我們自己還是絲毫做不了主,這就說明我們不善修習,人家大菩薩善能修習,這個是很重要的。

  怎樣才能善能修習?講來講去還是要明理,你要明白道理,理論方法境界要透徹的明白,你才有辦法下手,才能修。釋迦牟尼佛出現在世間,他做給我們看的就是天天講經說法,都沒有放假的,四十九年天天講經說法,他也沒有去辦一場法會,也沒有帶人家打個佛七、打個禪七,這些都沒有,但是講經說法是天天都有。他這種示現告訴我們,佛法的修學知難行易,你要知道比較困難,一旦你明白、你知道了,那修行很容易。修行就在你現前生活當中,沒有離開你現實生活,就是現實生活當中穿衣吃飯、待人接物做事,在這個當中去修。你懂了,你會了,你真明白了,沒有一個地方不是道場。如果不會,到寺廟裡面來也不是道場,還是一樣生煩惱。這個就是不明理,理論方法不清楚、不明白,所以就不能善能修習無量陀羅尼門。

  這個陀羅尼前面跟大家報告過,是總持的意思,總一切法,持一切意。我們簡單來講就是總綱領,你修學,你能抓住那個總綱領,魚網那個綱你一抓起來,那個目整個就拉起來;你衣服的領子,你抓到了,整個衣服就順了。如果你抓不到,一下抓袖子,一下抓衣角,抓來抓去都弄不好。但是綱領你抓到了,那就一切都很順利了。所以總持法門是什麼?修學的總綱領、總原則,你掌握住了,你抓住了,那你修很快就成就。要怎麼知道這個總原則、總綱領?你要聽經聞法,你不聽經聞法、不上課,這個就沒辦法。學校都要上課,我們佛門就是學校,佛陀教育的學校,你不想來上課,你不聽課,你對這個道理、方法、境界不明瞭,你就沒辦法修。有的甚至修偏差、修錯了,這個在現前社會上大有人在。修顯、修密,特別是修禪、修密的,很多人修到走火入魔。為什麼觀世音菩薩修成佛了,他修到走火入魔,變魔王?就是修錯了。為什麼修錯?因為理論方法他不明白、不清楚,修得偏差、錯誤了。如果理論方法正確,那修怎麼會著魔?肯定不會,一定是成佛、成菩薩,這個才是善能修習。

  此地講無量陀羅尼門,就是我們一般講的「法門無量誓願學」。這個法門無量誓願學那麼多,我們現在不要說無量法門你去學,兩個法門我看我們都學不來。因此我們淨公老和尚在講席當中常常給我們提醒,你還沒有斷煩惱,還沒有破無明之前,你下手一定是一部經一個法門,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這樣才會成功。如果一開始修很多部經、修很多法門,第一個你時間不夠,第二個你消化不了,這部經都還沒有搞懂,另外一部經又要從頭開始,這部經又還沒搞懂,又換另外一部,似乎學很多、懂得很多,但是懂的是什麼?都是皮毛,都是常識、知識,不是智慧,解決不了問題,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這個問題解決不了。要怎麼辦?就是古來祖師大德,包括經典上佛也是這麼教我們,就是我們還沒有成就三昧之前先一門深入,你比較容易得定,你的時間、精力集中在一個焦點,制心一處,無事不辦,你抓住這個綱領,無量陀羅尼門你就能通了,這個就叫做善能修習無量陀羅尼門。如果一下子修得很多、很雜,那我們就知道,肯定他是不善修習無量陀羅尼門,他這一生很難有所成就,只是在佛法裡面結結法緣,來生來世再繼續修,這點我們不能不知道。

  在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個當中也要補充再說明。我們選擇一個主修的法門,一部主修的經典,其他的經典都是這部經的補充說明,它是補助的,幫助你深入這部經的。需要多少部經來幫助?這個因人而異,每一個人根器不一樣,煩惱習氣不一樣。但是不能賓主顛倒,你修淨土的,不能搞來搞去搞到最後不曉得修哪一個法門了。又修禪、又修密、又修教,到最後禪、教、密、淨不曉得修哪一個,如果講好聽的,禪教密淨四修,三修還不夠,再來一個四修,修到最後自己也一塌糊塗。所以這個是什麼問題?就是不善修習。善於修習是怎麼樣修?你以一個法門為主,一部經為主,其他經可不可以參考來補充?可以,以經解經,其他經幫助你深入這部經。譬如說我們以《無量壽經》為主,所有的經都是陪伴的,它來幫助你深入《無量壽經》。你以觀音三經為主,所有的經也是陪伴的,它來幫助你深入觀音三經的,《無量壽經》也是來幫助你深入這個經的。所以要賓主分清楚,包括世間善書典籍,像現在老和尚提倡的《弟子規》、《感應篇》,那是不是幫助我們深入《無量壽經》?也是,它是來補充說明《無量壽經》的,哪一段經文、哪一句經文的,大家想是不是這樣。

  我們今天講這部《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羅尼經》,也是幫助深入《無量壽經》,《無量壽經》不是也有介紹觀音菩薩,「大士神光第二十八」。經文很短,有幾個人看那幾行經文,他就認識觀世音菩薩?所以我們要找很多資料來補充說明。有沒有離開《無量壽經》?沒有,我們還是在講《無量壽經》,大家要明白這個道理。這個就是《華嚴經》上講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主伴圓融,你以哪一個為主其他都是伴,就平等了,就不會打架。沒有入華嚴,那肯定要打架的,我這部比你那一部好,你那一部比我這一部好,兩個就打起來了,不平等才會打,平等了還打什麼?沒得好打。善能修習這個很重要,這一句經文就是告訴我們學習的一個訣竅、一個竅門,我們要留意。

  下面講,你學了這麼多法門幹什麼?是不是自己需要這麼多法門?法門無量誓願學,實在講一個法門修成就就成佛了,一部經你修到底就成佛了,甚至不用一部經,一部經裡面有四句偈,那四句你真懂了,那你就成佛有餘了,你還要那麼多幹什麼?對自己來講真的不需要。念佛人一句佛號就夠了,你還要這個還要那個幹什麼?沒有必要。一句佛號成佛都有餘了,都有剩下的了,你還缺什麼?還要那麼多幹什麼?就不需要了。經典上教我們無量法門誓願學,為的是什麼?為眾生的。因為眾生根器無量無邊,每一個人的興趣不一樣,你用一種法門沒有辦法普度眾生,你只能度一小部分眾生,沒有辦法普度。你要普度眾生,那眾生是什麼根器,你要適應他的根器,適應他的程度,適應他的興趣、他的嗜好,那他才會接受,所以你才要去學那麼多法門。學這個無量法門是為度眾生的,不是為自己,這個我們要明白。所以佛法的修學,學無量法門為的就是度眾生。

  所以下面這個經文講,善能修習無量陀羅尼門,為的是什麼?『為欲安樂諸眾生故』,「欲」就是為了、希望要讓眾生得安樂故。諸眾生得安樂故,這個「諸」就是所有的眾生。眾生有有情眾生、有無情眾生,這些統統包括在裡面。講一個諸眾生就是有情世間的眾生跟器世間的眾生統統包括在裡面了。為了要讓這些眾生得到安樂的緣故,所以菩薩才要修習無量陀羅尼門。因為眾生無量無邊,眾生的根器也無量無邊,每一個人的程度不一樣。這個就是佛法教學的一個總原則,叫應機施教。什麼樣的根器,我就用什麼方法、用什麼法門去教他。這個跟我們現在學校不一樣,我們現在學校,學生的根器都不一樣,但是教科書是一樣的。所以有一些學生學得很痛苦去跳樓自殺了,就是這個原因。因為學的就不是他喜歡學的,當然他會學得很痛苦,不適合他。但是現在學校這種制度,不適合他硬塞的,填鴨式的硬教你要學,所以學得很苦、不快樂。古人講,「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讀書是最快樂的事情。現在大概讀書是很痛苦的事情,所以大家聽到上課都害怕。這個就是跟西洋人學,學機械式的,把活人當作機器這樣來教。這個跟佛法就不一樣,佛法它是應機施教。眾生得到他需要的,學到他自己喜歡學的,他就安心,他就快樂。如果他不需要你硬塞給他,他需要的你偏不給他,他會安樂嗎?肯定不會安樂的。

  所以為什麼叫觀世音?觀世音就是你要觀察世間這些眾生他的需要在哪一方面,你要觀察清楚,然後應機施教,他就得安樂了。所以修習無量陀羅尼門裡面,為的就是要安樂諸眾生故。安樂的反面就是不安樂,不安樂就痛苦,這也是我們俗話常講,「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哪一個家庭沒有他們一些苦衷?沒有他憂慮操心的事情?你幫我找看看,看有沒有?多多少少都有,所以才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又說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這世間人講的。佛經上講的是最徹底,《法華經》佛給我們講三界統苦,三界如火宅,沒有安樂的,沒有一個地方是安樂的,沒有一個地方你會覺得很安穩、很快樂的,沒有。你看我們人這個身體,包括一切動物有生老病死,生理的苦,心理有憂悲苦惱,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都屬於心裡的苦,身心都苦,再加上外面這個環境又有天災人禍,就苦上加苦。所以這個苦,佛給我們歸納起來講三苦、八苦,生老病死四種苦,身體的,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僧會苦、五陰熾盛苦。

  生老病死,我們每一個人大家都要去受這個苦。你看生老病死會很快樂嗎?我們生的時候很快樂嗎?如果快樂出來應該都笑嘻嘻的,每一個出來都哈哈大笑,都不會哭了,哭就說明很苦。老了,有老苦。你不想老苦,那就要短命,那也不好。但是你要長壽,長命百歲,你就要受這個老苦。年紀大,如果身體不健康,也是苦,也是折磨。不想老,短命夭折,那也苦。死像生龜脫殼。這個我們身體上要去承受的苦。心理上要承受的苦,求不得苦,就是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每一個人都有他的願望、他的需求就偏求不到,不想要的偏來。怨僧會苦,討厭的人偏偏碰在一起。親愛的人偏偏遠離,愛別離苦。我們也常常碰到有幾位同修兒女比父母早死,父母哭兒女,哭了幾年還在哭。

  今天下午一個同修來,抱了一條小狗,說她女兒的,她女兒已經往生好像兩、三年了,她現在心心念念惦著她女兒。之前又有一個同修,那個比較早的,也來過我們道場,哭!那還是個大男人,一把眼淚、一把鼻涕,那是什麼?愛別離苦。再更早幾年前,有一對老夫妻,他的一個小兒子四十歲,沒有結婚當醫生,有一天在美國坐電車,突然死在電車,兩夫妻哭得眼睛快瞎了,他是看到我在佛教衛星講台語的,講經,聽到找到道場來。他來就問我說,觀音菩薩怎麼沒有保佑他兒子?那是什麼苦?愛別離苦,哭兩年,苦不苦?苦!五陰熾盛苦就是我們整個身心世界就是這個五陰構成的,這是所有一切苦的根源,就這麼來的。五陰它是一個幻象、是一個假象,但是我們看不破。為什麼看不破?我們沒有觀照功夫。所以《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如果你照見五蘊皆空了,那你這些苦都沒有了。為什麼沒有了?因為你看到事實真相了。事實真相是什麼?不生不滅。人本來就沒有生死,是我們的錯覺,我們虛妄的錯覺,虛妄的分別執著,現出這種六道輪迴生死的現象。我們自性本來就不生不滅的,我們現在只看到幻相,把這個幻相執著當作真的,我們吃虧吃在這裡。如果你知道它是幻相,它是假的,你當下就解脫、就自在了,你還會哭得那麼傷心嗎?不會了。還會哭得那麼傷心,就是你沒有看到事實真相,因為人根本就沒死,你看到假相沒有看到真相,所以很冤枉的。

  所以講安樂,我們就可以體會到反面的意思,因為我們這個世界很苦,無量苦,說也說不盡,講也講不完,無量無邊。這個三苦八苦一展開,苦苦、壞苦、行苦這三苦。這個苦苦是苦它不會變成快樂,苦是會加苦,好像我們被人打了一下,再打一下不會變成很快樂、變成很舒服,是更痛,苦苦。壞苦是我們在人生當中也有快樂的時候,但是那個快樂一過去,苦又跟著來了,那會變的,那個叫壞苦,那個樂就不是真的快樂。真的快樂是什麼?永恆不變的,那才是真的。行苦就是遷流不息,你沒有辦法停止的,好像流水一直流行,剎那剎那一直在變化,這是行苦。所以我們眾生有這麼多的苦,菩薩為了要幫助一切眾生得到解脫、得到安樂、得到自在,所以才修習無量陀羅尼門,最重要教我們要善能修習無量陀羅尼門。上下這兩句經文,我們合起來看,就是說你要得到安樂,你要善能修習無量陀羅尼門,那你就得到安樂了,就是告訴我們這個意思。這個是很關鍵的。

  下面一句經文,『密放如是大神通力』,這是給我們說明,為什麼觀世音菩薩祕密的放光,放如是大神通力,它的原因。為什麼他放光現瑞,這是為了什麼?就是為了要告訴我們,善能修習無量陀羅尼門,目的就是為了要讓一切眾生得到安樂的緣故。所以菩薩放光現瑞來啟發我們,讓我們沉迷在六道、十法界的眾生能夠覺悟過來,就是這個用意,「密放如是大神通力」就是這個用意。這個地方放光現大神通,加一個「密」,這個密,它是深密的意思。深密就是它這個道理很深,到底有多深?如果你愈想它就愈深。為什麼?你想想不到的,想不出來的,那深不深?太深了。你的意識心想像不到的,你第六意識想像不到,就是說這個精神你緣不到的,你精神體會不到,我們的五根眼耳鼻舌身,你接觸不到的,就是說物質你也接觸不到,因為它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質,它密就在這個地方。

  所以大乘經典我們常常看到「不可思議」這四個字,就是說你要見到事實真相,你就不可以用你的思惟想像,也不可以用言語去議論,就是禪宗講的,「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開口即錯,動念即乖」,你動個念頭要去講,那就錯了,你落到意識去了,你張開嘴巴要講,也錯了。所以達摩祖師傳來這個禪,叫你參的,不是叫你研究的。研究是用第六意識,第六意識你研究了,你得到的是知識,不是智慧。參,你才能顯露自性的般若智慧,般若智慧才能解決問題,知識不能解決問題。所以過去參禪的學人去找一個禪師要參禪,禪師問他一個問題,他開口要回答,那個香板就下去了,就不准他開口。他想反正開口都錯,乾脆我就不要開口。不開口也打,打到最後他不曉得該怎麼辦,就逼他頓悟,用這個方法。就是你開口,你想像,你起心動念了;你不想,落在無想,也是落在意識,都不對。所以開口、不開口都打,那在打的當中就是幫助他提起疑情。疑情跟懷疑不一樣,懷疑是你意識心去想像,疑情是突然感覺到哪個地方,但又說不上來,這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這個不能講的。像參話頭,密宗跟禪宗最高的境界是一樣的。密就好像軍隊的口令,以前我當兵都有口令,那不可以洩露出來,一洩露出來就沒有用了,不能洩露的,所以他用這個方法要你去參。

  我們教下其實也是一樣,教下你會聽經就開悟了。講經的沒開悟,在上面講經的法師沒開悟,像我這樣沒開悟,但是會聽的他開悟了,我講了半天,我還迷惑顛倒,你們個個都開悟了,到後來你要來度我。有沒有這回事?真有這回事。所以古大德也有一句話講,會講不如會聽。怎麼聽?就是馬鳴菩薩講的,離文字相、離言說相、離心緣相,那就是禪宗的禪。我們聽教,我們很習慣,這無始劫來的習氣,很容易就隨著語言文字在轉,你就落到語言文字當中,就是在意識心裡面團團轉,轉不出來。所以你離言說相、離文字相、離心緣相,這樣聽經就是跟禪宗的參禪道理是一樣的,這個就密了。因為說不出來所以叫密,說得出來就不叫密。因為它沒辦法說,不可思議,只好用個密來形容,讓我們從語言文字去悟入那個境界。

  所以在禪宗裡面有一部書叫《指月錄》,語言文字就像手指,手指指月,你的目的是看天上的月亮,你不要停留在這個手指,你要順著手指的方向往上看,目的是要讓你看到那個月亮,不是叫你看這個手指。所有的經典語言文字就像手指一樣,像個指路牌,它不是目標方向,它是給你指示方向的,你不要執著在語言文字上面。你要藉用這個語言文字的工具,來悟入它的真實義,我們開經偈講「願解如來真實義」,這個就是善能修習無量陀羅尼門。所以密放如是大神通的這個密不是什麼祕密。有一些人他誤會了,以為佛法裡面有什麼祕密、有什麼神奇的,是不是偷偷躲在什麼地方,什麼法寶、法門特別傳授給他,那都不是真的,那都是假的、騙人的。或者他誤會經典意思,他誤解了。我們接著看下面這句經文:

  【佛說是語已。】

  佛講出上面這段話,就是把放光現瑞、現大神通力這個因緣給我們說明了。佛話說完了,就把這個交給觀世音菩薩,佛把這個事情說出來了,在座都已經指名道姓,在座觀世音菩薩就站起來了。我們再看下面這段經文,下面也是進入正宗分主要的部分:

  【爾時。觀世音菩薩從座而起。整理衣服。向佛合掌。白佛言。世尊。我有大悲心陀羅尼咒。今當欲說。為諸眾生得安樂故。除一切病故。得壽命故。得富饒故。滅除一切惡業重罪故。離障難故。增長一切白法諸功德故。成就一切諸善根故。遠離一切諸怖畏故。速能滿足一切諸希求故。惟願世尊慈哀聽許。】

  到這裡是一段。這一大段的經文是觀世音菩薩聽到佛講出他放光、放大神通力的因緣說出來之後,就在這個時候觀世音菩薩從他的座位就站起來,『整理衣服』。佛跟學生講經大家都是打坐的,所以站起來的時候衣服會有些凌亂,好像我們拜佛、坐著站起來衣服整理一下,這也是表示一個禮節。『向佛合掌』,「合掌」就是對佛講話用合掌表恭敬,合掌表一心,一心表恭敬。平常我們十個手指是散開的,就是沒有合在一起,沒有收起來,所以合掌它表平常散亂的心現在收在一個地方,表這個意思。『白佛言』就是向佛報告。『世尊,我有大悲心陀羅尼咒,今當欲說』,這向世尊報告了,「我」是指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說「我有大悲心陀羅尼咒」,這個咒叫大悲心陀羅尼,就是給予眾生最大的安樂,拔除眾生最大的痛苦。這個總持神咒,「今當欲說」。這個就是利益眾生的,幫助眾生、利益眾生,說這個咒就是要幫助眾生的。今當欲說,所以我現在要說這個咒。前面那個放光、現神通,就是菩薩他看到時節因緣成熟了,他要說這個咒,所以才放這個光,現神通。

  說這個咒幹什麼?『為諸眾生得安樂故』,這前面我們講過,前面經文看到「為欲安樂諸眾生故」,這裡菩薩又重覆的說一遍。說這個咒,前面沒有說咒的名稱,這段經文觀音菩薩把這個咒的名稱說出來了,要為大家來說大悲心陀羅尼咒,目的就是為了要讓眾生得到安樂故。安是安穩,樂是快樂。這個眾生是指六道法界,包括四聖法界的眾生都包括在裡面。我們六道在三界裡面,《法華經》講,「三界無安,猶如火宅」,沒有安樂的地方。因此在六道裡面的眾生,他就很迫切的需要得到安樂。

  講到這個地方,也是我們現代這個時代的人類,包括一切眾生大家所最需求的。為什麼?現在的人富而不樂,貴而不安。有錢不快樂,有錢也痛苦,沒有錢也痛苦。《無量壽經》佛跟我們講,有宅憂宅,無宅也憂宅,有房子的他也煩惱,沒有房子他也煩惱。有房子的煩惱房子怎麼處理,租給人家收租金,賣了會不會虧本,患得患失,一天到晚那個腦筋也不停,晚上睡覺都睡不好,快樂嗎?不快樂。沒有房子給人家租房子,房租費付不出來,房東要錢,不給錢人家就轟出去了,他也苦。所以《無量壽經》佛講,有錢也苦,沒錢也苦,大家統統苦,所以不快樂,富而不樂。不是說沒有錢的人不快樂,有錢的他也不快樂。貴而不安,有地位他沒有安全感,現在我們整個世界在流行恐怖分子,那個就是說明什麼?我們現在整個世界都陷入在一個不安的狀態。以前我們到美國去坐美國國內的飛機,就像坐巴士一樣,也不用看什麼身分證,買個票就跳上去了。現在全身摸透透的,所以有一些小姐被摸得生煩惱、生氣了。這個就說明什麼?沒安全感,全世界的人沒有安全感,不安穩。

  這個世間的學問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哪一個不苦?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哪一個不苦?遇到這個苦怎麼辦?我們要找觀音菩薩。觀音菩薩他就跟釋迦牟尼佛講,他就要幫助我們解決這些苦。所以你有什麼苦不要找我訴苦,你去找觀音菩薩。你在觀音菩薩面前你要怎麼哭也好,要怎麼樣都可以,把你心裡不能對人家講的話,統統可以對觀音菩薩講,觀音菩薩不會怪你的。不好意思對人講的,你也可以對觀音菩薩講。恐怕你來找我,有一些話你不好意思對我講,我建議你去對觀音菩薩講,觀音菩薩不會怪你的。因為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我還是凡夫,有一些話聽了會生煩惱,觀音菩薩不會。所以我建議大家去跟觀音菩薩講,盡量向觀音菩薩傾訴,多念觀音菩薩。觀音菩薩他就會密放神通去幫助你,這最好的管道,在這裡跟大家透露。所以觀音菩薩有大悲心陀羅尼咒,就是為了要讓眾生得到安樂。

  安樂它是講一個總代表的,下面是舉出幾個例子,我們生活當中幾個例子,具體的一個代表。『除一切病故,得壽命故』,這兩句經文有相關的。大家應該沒有人很喜歡說自己生病,生病那是不得己的,不小心起居作息飲食不當,身體有了病痛。這個病有生理的病、有冤業病、有業障病。業障病是造惡業造多了,身體不好,吃什麼藥都沒用,看什麼醫生也沒用,包括去拿仙丹來吃都沒用,這個你要懺除業障,你要改過向善,病就好了。冤業病是冤親債主來找麻煩,這個要調解、要化解,你不化解,你吃什麼藥、找什麼醫生,也沒用。生理的病可以找醫生,風寒、暑濕這些邪氣,生理的,這個可以找世間醫生,可以治。

  菩薩講「除一切病故」,那就包括這三種,菩薩都能除一切病,他這裡沒有講,我只能除生理的病,其他的病我不行,沒有這麼講。一切就包括所有身心等病,業障病、冤業病、身體的病都能治,菩薩都能用大悲心陀羅尼,都能幫助解除你的病痛。所以生病多念觀音菩薩,這也是我個人的經驗,特別病很緊急的時候,也不要病急亂投醫,你只要一心一意念觀音菩薩,自然觀音菩薩他會用各種方式幫助你度過這個難關。但是要有信心,你對菩薩沒信心,他也幫不上忙,要有信心。最重要有信心,不能懷疑,不能半信半疑,菩薩到底會不會來?菩薩會不會剛好沒空?你的胡思亂想,想來想去那就不相信了,自己造成障礙,不是菩薩不幫助,是你自己造成障礙。除一切病故,你有病痛求觀音,這個在《觀音菩薩感應錄》,過去我印很多,大乘精舍有蒐集古代、現代的《觀音菩薩感應錄》,除病的這一部分也很多,一本就這麼厚,我想可以發心再印一點來流通。特別在醫院裡面有病痛的人,我們可以送去跟他們結緣,叫他們多念觀音,能夠幫助他早日恢復健康。

  「得壽命故」,得壽命就是說你本來壽命不長,也可以延年益壽,念觀音菩薩也會延年益壽,除病痛得壽命。這個安樂,我看全世界不管哪一個國家的人都需要,不管是中國人、外國人,你問他,你要不要除一切病,他當然要。如果不需要,那大概就不需要醫院了,生病大家不要除這個病,那醫院都不用開了,沒人去。醫院那麼多就表示什麼?表示大家有病都要除掉,沒有人不願意不除這個病的,所以這個大家都需要。得壽命故,你要延年益壽,身體健康又長壽,我看只要是正常的人都需要,除非那個人頭腦有問題。身沒有病,壽命長遠,這是安樂第一個條件。如果說你其他的都得到了,你也很有錢、很有地位,但是常常生病,壽命又不長,那你一切享受也都落空了,談安樂就失去它的意義了。所以這個第一條非常重要的。你看《無量壽經》第一個就講無量壽,無量壽,你所有的無量才能去享受。如果所有的物質各方面環境都是無量無邊的美好,沒壽命,你怎麼有辦法去享受?講無量就沒有意義了。所以第一個條件要壽命,這個地方也是同樣的道理,除一切病得壽命故,這是得安樂第一個條件。有了這個條件,下面就『得富饒故』。有壽命再有錢那才有用,你錢很多但是早死,錢也都不是你的,你也用不到,你也享受不到,那些錢對你來講就沒有用。

  我們再看下面:『滅除一切惡業重罪故,離障難故』,這兩句經文也很重要。「滅除一切惡業重罪故」,我們在六道裡面生死的凡夫,哪一個人業障不重?這裡講一切惡業重罪,就說明我們閻浮提眾生、六道輪迴生死裡面的眾生造惡業的多而且重,造十惡業。這個惡業指十惡業,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瞋、痴,哪一個眾生沒有?都有,不但有而且很嚴重,造十惡業。造十惡業造了這麼重的罪業,當然就會產生障難,障就是障礙,難就是遇到困難了,你有障礙了。在生活當中會遭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災難、痛苦,不如意的事情,這是我們現實生活。最大的障難,障礙我們往生淨土,障礙我們明心見性,障礙我們了生死,這是最大的障難。現在有很多人學佛,甚至出家了,他不想了生死,那就是他很嚴重的障難了。他學的善知識跟的不對,跟到惡知識,給他教錯了,給他灌輸錯誤的觀念,錯解佛的經義,造成他這一生沒有辦法了脫生死,往生淨土,這個障難是最嚴重的。這個障難怎麼來的?還是造惡業,這個惡業在《十善業道經》講就是邪見,第十個愚痴就是邪見,沒智慧,是非善惡、真妄邪正他沒能力分辨,錯的當作對的,對的當作錯的,邪的當作正的,正的當作邪的,顛倒了,這是嚴重的障難。我們至心來持誦大悲心陀羅尼咒,或者念無南觀世音菩薩聖號,也可以排除惡業重罪,遠離這些障難。障難要講也是很多,講也講不完,我們一般總的來講業障,業障深重,不開智慧。

  下面講,『增長一切白法諸功德故』。滅除一切惡業重罪,遠離障難,當然一切白法諸功德自然就增長,所謂煩惱輕、智慧長,煩惱減輕,智慧相對的就增長。這個「功德」是指定慧,定慧是功德。我們一般講戒定慧,只有持戒沒有得到定慧,那個戒就變成福德,還是屬於福德的;如果持戒得定,得定開慧了,就叫功德。「白法」,古代印度跟中國習慣用的不一樣,它好的就用白的顏色來代表,白就是代表好的、善的,就是白的;不好的、惡的就是黑的。所以白法我們就知道它是善法,黑法就是惡法,黑色的就表示污染。大悲心陀羅尼咒能夠幫助我們增長一切白法諸功德故,『成就一切諸善根故』。這個「善根」,世間善根是無貪、無瞋、無痴,世間的三善根;出世間,菩薩唯一的善根是精進。菩薩只有精進,菩薩沒有貪瞋痴,但是菩薩要精進,不然會退轉。我們凡夫在六道裡面不貪、不瞋、不痴是世間的三善根,這個世間善根、出世間善根也都能成就。這個善根也很多方面的,你修哪一個法門,就是你有那個法門的善根,這是善根。

  善根,我們世間的善根不貪、不瞋、不痴,我們現前要學習的。現在我們有很多同修聽到淨公老和尚勸大家學習《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我們從《弟子規》來下手,但是我們要修《弟子規》也要有善根,不然你也沒辦法修。有的人他有善根,這個善根怎麼看?他也很想學,他並不是不想學。如果一聽到這個,他就排斥的,那個就沒善根,他沒有善根。有的人你拿《弟子規》給他,這個我用不到,他連看都不看,就給你轟出去,他這是沒善根。有的人他會接受,但是他也有心要學,但是業障比較重,他就學不來。不是他不要學,他自己控制不了自己,但是他還有微薄的善根。有這個微薄的善根,我們就要幫助他成長,幫助他的善根,幫助他培養成長成長。所以我們遇到這些人,我們總是有耐心的來幫助他,勸他求佛力加持,求佛力加持幫助他這個善根成就,善根成就他來學習聖賢的教育,他就沒有障礙了。這個也可以求得到的,可以求觀音菩薩。如果大家學《弟子規》學不來,建議你去拜觀音菩薩拜三千拜,求菩薩加持。這個會有感應的,你真誠心去拜,會有感應的。

  下面講,『遠離一切諸怖畏故,速能滿足一切諸希求故』。「遠離一切諸怖畏」,怖是恐怖,畏是畏懼,我們實在講,在六道生死輪迴,哪一個不恐怖、哪一個不畏懼?我們時時刻刻是生活在恐怖畏懼的環境裡面,我們是生活在這樣的一個環境,生理的、心理的,都有恐懼,都有怖畏,都沒有安全感。我們持大悲心陀羅尼咒,也會遠離,幫助我們得到身心安樂。「速能滿足一切諸希求故」,速就是很快的,能夠滿足你一切的諸希求,諸就是你所有的希望,你要求的。因為菩薩知道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求不得苦,就幫助你排除這個求不得苦,你求到就不苦了,你求不到很失望那才苦,求到你就不苦了。所以菩薩能夠滿足你,你要求什麼都可以滿你的願,依照這部經的理論方法來修學,都能滿大家的願,不管你哪一方面的願,菩薩都能夠幫助你、滿足你、成就你。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先講到這一段,下面還有一小段文,我們明天晚上再繼續來學習,我們今天就學習到此地。請大家合掌,我們來念迴向偈:「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阿彌陀佛,謝謝各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