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四帖疏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五十九集) 2007/5/11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WD03-003-0059
諸位觀眾,大家好,阿彌陀佛。這一集我們繼續看下品中生的經文,請掀開經本二百六十七頁第六行的經文,請看經文:
經【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下品中生者。】
上一集我們講到下品中生。剛才我們念這段經文,佛先把往生的品位講出來,佛對著阿難以及韋提希尊者說,就是對我們大家說。下面是揀別這一類往生的人所造的行為,就是他是什麼樣條件往生的,在世的時候是做什麼行為。在善導大師註解裡面小標題是「簡機造業」,簡就是揀別,讓我們知道這一類眾生往生的根機是什麼。這段經文說的非常重要,是我們在生活當中很容易觸犯的,這是特別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很容易犯到的。請看經文:
經【或有眾生。毀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
這段經文頭一個字就是『或』,「或有」的或是一個不定之詞,不是一定的,不是說所有的眾生都一定會犯戒,是說或者有這樣的人。這種人『毀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這句是總說,總說造了破戒之惡的人。受了戒不能持戒,破戒,這個情形在我們現代尤其是普遍。我們自己不管在家、出家,如果受戒不能持戒就犯戒,就屬於這段經文所說的。戒律,這裡說的有「五戒」,「八戒」就是八關齋戒,「具足戒」就是出家比丘二百五十條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條,有的地方說五百條,還有沙彌戒,沙彌十戒、二十四門威儀。現在我們看在家、出家四眾弟子很多人受戒,我們自己也去受戒。但是我們去受了戒,我們自己一定要時常反省,我們受的這些戒,我們是否有做到?如果沒有做到,違犯,這就破戒了。
五戒裡面前面四條叫性罪,性是本性的性。性罪,不論你受戒還是沒受戒,犯了都有罪。如果受了戒再犯就罪加一等,加一層破戒罪,就加重這一條;如果沒有受戒,所犯的就是性罪,不能說他沒有罪。殺、盜、淫、妄前面都說過,這四條屬於性罪。第五條,飲酒,酒這一條它不是性罪,不能說它是性罪,因為飲酒不構成犯罪,就是說喝酒本身不是罪過,所以它不是叫做性罪,它叫做什麼?遮罪。遮就是遮止的意思,用現代話來說是防範、預防,因為喝酒怕你喝多了,喝醉了,怕酒後亂性失去理智去造作前面四種罪,去造殺盜淫妄這四種罪。這在現代社會上我們也看得很多,一個人他還沒有喝酒的時候,頭腦還很清醒,精神很清楚,他不會去造殺盜淫妄這個罪,但是喝醉了就不一定。有人酒品好,喝醉了就想趕快去睡覺,這個也沒有什麼大問題,他去睡覺就不會造殺盜淫妄的罪業。但是有人喝酒,不喝酒的時候看起來很老實,酒一喝變了一個人,跟人家打架,殺人,亂講話,殺盜淫妄,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在現實社會上,中國、外國都一樣,因為酒所造成不好的事情非常多,最普遍的就是開車。開車,不管哪一個國家都禁止司機喝酒,酒喝多了會發生事情,發生危險。所以這一條戒叫做遮罪,因為喝酒會去造殺盜淫妄這四重戒,因為喝酒亂性發生重大的事故,因此佛才把這一條也列入重戒裡面,列在五戒最後一條,這是我們應當要知道。
戒律是學佛人共同的科目,不管你修學哪個宗派。在佛法當中,有三個科目是共同的,無論修學哪個宗派,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都必須要遵守的。第一個是戒律,戒律是生活行為的規範,它最重要的意義是防止我們造罪業,所謂是防非止過。戒律就是防非止過,防是防止,防非就是怕你做錯,過就是過失,把錯誤的過失止住、停止,這就是戒律真正的精神與意思。無論是古人或者是現代人,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是懂得佛法或者是不懂佛法,乃至受過教育或者是沒有受過教育,對於四重戒:殺、盜、淫、妄,都認為是不好的事情。可見得這是一切大眾所公認的,大家公認殺盜淫妄不是好事。不但娑婆世界的人認為這是罪業,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剎土不管哪個世界,只要有眾生之類,對於這四樁事情都認為是惡事,不是好事。因此這四重戒是一切諸佛所制定,不是釋迦牟尼佛一個人發明的,佛佛道同,都是這個定律。因此我們想要在佛法裡面得到真實的利益,一定要嚴格的去受持五戒。
持戒是因,能持戒是大善。三福裡面第一條是世間的善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世間的善業。戒律的功德比世間的善福還大!戒律是聖教,聖人的教誨,所以戒善比世間善高很多。世間善只能得人天福報,出世間的善幫助我們得定,所以世間的善是福德,出世間的善叫功德。功德幫助我們得禪定,能幫助我們了生死、出三界,所以不是世間善所能比的。何況佛常講,修因一定得果報,五戒的果報非常殊勝。不殺生得健康長壽的果報,不殺生是無畏布施。不偷盜得大富,《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裡面就講得很清楚,不盜得大富。不僅是教我們修財布施。這是教我們不盜,你可以修不偷盜,我們不會去佔人家便宜,不會去偷別人的,也不會去盜別人的財物,去侵佔別人的財物,這是不偷盜,再能進一步修財布施,你的福報會更快速現前。持戒是種真實之因,將來一定得真實的果報,現在能再修財布施,那是緣,因再加上緣,果報立刻就現前。
盜,偷盜在戒律裡面涵蓋的範圍非常廣大,我們不能只把它侷限在竊盜。當然偷竊、竊盜是盜,偷拿人家的,扒手去偷錢,或者用武力硬搶的,這是盜。當然這些是偷盜沒有錯,這是大家較明顯知道的,那個範圍很小。凡是我們居心,我們起心動念存心要把別人的財物,別人所有的,佔為己有,不管用什麼手段都是盜。譬如我們看到現在這個世界上,許多國家政府做大官的貪污。貪污,他有勢力,老百姓想要拜託他幫忙,求他辦一點事情,要送賄賂,要送紅包,要拿錢去巴結他。人家送賄賂去,是不是他心甘情願送給他?不是,是被逼不得已,不送不行,這就叫做盜,這屬於偷盜。所以盜的範圍非常之廣泛。只要對方不是心甘情願送給你,你用你的威勢、權力逼他不得不奉獻,不管黑道、白道,要是這樣做法,這是屬於盜。另外一種,還有一種是心甘情願送來,還是屬於盜。哪一類心甘情願?出家做法師的,信徒來供養,他是甘心情願的。假如這個出家人不是真正修行,打著佛法的招牌欺騙大眾,求信徒恭敬供養,這就叫偷盜佛法,拿著佛法欺騙眾生,這個果報在阿鼻地獄,非常可怕。所以它的範圍確確實實非常之廣泛。
盜在《戒經》裡面有個很簡單的定義,這個定義非常好,這個定義叫不與取。就是說這個財物是有主人的,你沒有經過主人同意,你就把它取過來,這樣就造成了盜的罪業,這是有主。《戒經》也有講,譬如說有人將我們的財物偷去或者是搶去,他拿去了,他雖然用偷用盜拿去就變他的,變他是主人,我們是不是能再用這個手段去偷回來、去搶回來?佛在《戒經》告訴我們不可以。除非他心甘情願來送還你,不然你如果又去偷去搶回來,我們也是犯了偷盜業,這點我們也要明瞭。
偷盜,這是什麼罪業?我們剛才說的,不盜得大富,你如果不造偷盜業,你的財富會很多,你的財富就沒有人能侵佔,五家搶不去。五家第一家是國王、政府,我們的財物,政府一份。第二,盜賊、小偷、強盜,小偷強盜不一定來我們家偷拿,或者扒手扒我們的錢,或者是拿刀拿槍來壓逼我們,搶財物,包括以上講的,凡是不正當、舞弊的手段將別人的財物拿到我們手上,都是屬於偷盜。像現在偷盜更大了,像經濟犯罪,這世界上金融風暴就是有一些人在操作,想盡辦法將別人辛辛苦苦賺的錢財拿到他手上,使人一天之內破產,這個偷盜很大,罪業也很重。不盜得大富,偷盜反過來得貧窮的果報。你會偷盜別人,別人也會偷盜你的,這是因果報應。所以《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跟我們說不盜得大富,這是指財物方面來說的。
不邪淫能夠得到相貌端正莊嚴,家庭美滿幸福。不妄語得的果報是威信,他說的話別人相信,而且他的言詞美妙,音聲洪亮,說話人家會信服,都是從不妄語得來的果報。像釋迦牟尼佛能夠以一音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那是無量劫以來佛從來沒有妄語過,所以音聲這樣好,大家都能夠相信,都能夠聽他的。不飲酒的果報是智慧,使你的頭腦清楚、保持冷靜。所以五戒得五種殊勝的果報。
五戒配儒家五常,仁、義、禮、智、信。不殺生是仁,仁慈。要有仁慈的心,你如果不殺生,連螞蟻都不敢故意傷害牠,何況其他的眾生?這就是啟發我們自性仁慈之心,不殺是仁。不盜是義,不義之財不取,所以古人有修養的君子,他就不會做偷盜的事情。所以,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義之財,君子不會貪取,不盜是義。不邪淫是禮,有禮節,守禮、守規矩屬於禮,像中國儒家古代的《禮記.曲禮》,這是屬於禮的部分。不妄語是信,信就是說話有信用,不會欺騙人。不飲酒是智,你如果不喝酒,頭腦能夠保持理智,酒醉就亂性。所以五戒配合儒家的五常。
以上講的不殺生得健康長壽的果報,你能夠再放生,這個果報會更快現前,培養我們的慈悲心,仁慈之心。不偷盜得大富,能夠再修財布施,果報更快速現前。不邪淫能夠得如意的眷屬,相貌端正莊嚴,家庭幸福美滿,如果能再勸人不邪淫,得的果報更加殊勝。不妄語,講話有信用,能夠再做給別人看,使別人也來效法,也來向你學習,能夠再勸別人來受持,你的威德、威勢,這個果報會更加快速現前。不飲酒能夠頭腦清楚有理智,不會亂性,不會做錯事,能夠再勸人不飲酒,你的智慧更加快速增長。我們想想這五種果報,相信不管哪個地區的人,中國人、外國人大家都想要得到。光想得到不行,一定要修因。不認真修行,縱然天天給佛菩薩燒香、供養、禮拜、禱告,在寺廟給佛菩薩神明燒香禮拜、禱告,到教堂裡面去祈禱,你如果不修因都不能得到果報,都沒有用處的。所以一定要依照佛所教我們的認真去修學,果報自然會現前。
八戒是出家的根本戒,是出家沙彌所修的。沙彌十戒,這個地方為什麼只說八戒?特別是為在家同修說的。因為淨土三經往生法門,在家人來修是最方便,在家的同修畢竟還是佔絕大多數,出家眾畢竟是少數,所以特別為在家的同修來說。因為在家學佛的人畢竟比較多,出家還是很有限,所以佛講經都會顧慮到在家同修,一切都要便利於在家學佛的同修。畢竟在家的人比較多,所以佛大慈大悲,特別為在家人講方便法,使大家修學會覺得很方便,沒有困難。
八戒就是八關齋戒,這是佛為在家人制定,使在家人因為無法每天過出家人的生活,但是如果有時間也能修一天,一日一夜來過出家人的生活。八關齋戒就是在家居士受持出家戒,時間只有一日一夜。八關齋戒不但在家同修修學,出家眾也可以修。現在出家眾,說實在話,要做到沙彌十戒也不簡單,也很難做得到,能夠依照八關齋戒修學就算不錯了,這我們確實比較能夠做到,前面都跟大家詳細介紹過。善導大師給我們開示得很清楚,這是在家人受出家戒,戒期是一天一夜,也可以連續每天受持。但是每天受持,你要每天受,每天都要受一遍,因為它是一晝夜,一日一夜,它的期限二十四小時。比如說你早上六點受八關齋戒,到明天早上六點,超過六點零一分,這個齋戒就自動解除;你還要持,要重新受一遍。這是八關齋戒的期限,一日一夜,這個很方便。
具足戒是出家人受的,就是比丘戒跟比丘尼戒。在我們現代要做到比丘戒、比丘尼戒,現在可以說是做不到。在過去受戒是非常隆重的一樁事情,不是說我想要受戒就去受,沒有那麼容易;以前寺院開戒,也是佛門一樁大事情,非常隆重。受比丘戒之前一定受過沙彌戒,如果曾經在家學過佛的,在家的時候一定受過在家五戒、在家菩薩戒。不像在台灣現在受戒非常方便,想去受戒,道場開戒,馬上報名,出家人今天剃頭,明天就可以去受戒,三壇大戒手續做得很快,趕上現在這個時代。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工商業的時代,大家做什麼事情都要快,現在戒場也跟上這個時代,樣樣都很快,但是這太過馬虎,實際上受戒也得不到戒的利益,只是一個形式而已,這我們要知道。在以前的時代就不行,不是那麼簡單就讓你受戒,出家人在寺院裡面也要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訓練,住道場裡面觀察,看這個人確確實實可以受戒,然後才能夠受戒。這在過去的寺院道場要經過嚴格的審查與觀察,不是說你報名要受就讓你受,不是那麼簡單。以前嚴格很有道理,因為嚴格要求,出家人素質就很整齊,有相當的水準,不像現在這樣隨便。現在隨隨便便,出家大家都能夠去受戒,以前沒有那麼簡單。我們看古大德對這樁事情也非常的感嘆,歷代祖師大德對受戒不如法非常的感嘆。因為戒律如果沒有持好,佛門裡面可以說佛種就斷了,出不了大德,出不了人才。戒律是根本!就好像儒家如果沒有禮,就沒有真正的儒。佛家如果沒有戒就沒有佛,這是古德非常感嘆的一件事情。所以戒律如果做不到,這是佛門的衰相。不是說看人很多,很熱鬧,這是興旺,不是,要看這個道場是不是有真正持戒的人。
下面舉個例子,破戒的事情很多,如果一條一條說,說不完,太麻煩,太繁瑣,因為生活中的事情很多,這裡舉出一條做代表,舉出一條盜戒。殺盜淫妄單單舉這一條,這是代表,舉個代表,當然包括其他的戒。要知道,這不過是舉一個例子來說,在殺盜淫妄舉盜這條來講,當然包括殺淫妄。
經【如此愚人。】
犯戒一定愚痴,他要不愚痴絕對不會破戒,為什麼?破戒的罪非常重,將來的果報不可思議,一個有智慧的人決定不肯做,這決定是『愚人』。什麼是愚痴?在此地我們說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大家很容易體會,不相信有因果報應就是愚痴。諸位想想,相信因果報應,他就不敢做壞事,他不敢起一個惡念,因為怕有惡報。不敢起惡念,當然更加不敢做惡事,因為怕有惡的果報。敢做惡事,敢動惡念,是不相信因果報應,他才敢做。說得更深廣一點,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經上所講的「諸法實相」,他完全不了解,所以才會做錯事情。我們再看經文:
經【偷僧祇物。盜現前僧物。】
這是兩樁事情。『僧祇物』,就是寺院的現在的話講不動產,寺院裡面的房地產,這些不動產叫「僧祇物」。佛在此地對於盜特別舉出三寶物,為什麼?盜三寶物結罪太重,我們同修不能不知道。如果我們偷盜一個人的,不管用什麼手段把他的財物據為己有,你去偷盜一個人的就欠一個人的。實在如果把三世因果了解清楚,我們在這個世間做人心安理得,為什麼?他今天把我的東西騙去了、偷盜去了、強佔去了,將來他還得要還我,不但要還,還得要加一些利息;就是吃肉,吃牠半斤,將來也得要還牠八兩,原來果報是這樣,這才真正公平。知道真相之後,決定不敢做傻事情。才曉得人在世間想要佔人的便宜,沒這個事情,表面上看是佔到了,你將來是不是要還債?要酬償的,要還人,一絲毫便宜佔不到。我們被人侵佔去了,我們有沒有吃虧?也沒吃虧,來生來世因緣遇到的時候,他還是要還我們,要補償我們。明白事實真相,我們的心就平了,縱然吃虧上當受騙了,也很歡喜,等於我們放利息,將來他要還我的。但是真正學佛的人是不是要他還?不用他還,為什麼?我要等他還我的錢,我還得要在六道等他來還;不要了,都不要了,趕緊到西方極樂世界成佛。所以我們自己決定不騙人,決定不佔人的便宜,別人佔我們的便宜,我們一筆勾消,這個心永遠是清淨的。
所以偷盜一個人的,跟一個人結罪,你要還這一個人。如果偷盜一個團體就麻煩了,這個物再輕再小,罪都很重。譬如公共設施,像我們在外面常常看到的公用電話,公用電話是台北市政府安置的,用整個城市居民的納稅錢來設置的,東西雖然很少,你要是把它偷拿去,偷拿這個公物,你將來還債跟這整個市民結罪,大概兩百多萬的市民都是你的債主,這就有得還,這個麻煩就大,雖然偷盜得少,他的罪重。假如這個設施是國家設立的,那就更麻煩,你的債主是全國的人。這個事情許多人不知道,真的是疏忽大意,所以佛講「如此愚人」,真正是一點都沒錯。因此公共設施要格外愛護,偷盜是罪過,你把它損壞也是罪過。
這集的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這裡。謝謝大家收看,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