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慧比福更重要 (第一O六八集) 檔名:29-519-1068
因為世出世間的大聖大賢都教導我們要修福、要修慧。中國是重視倫理道德的傳統,對於修福也沒有疏忽,看古時候,我們常講的古聖先王他們治國的理念,其中也有三寶,這三寶用現在話就是福報,他講大農,農業,重視農業;大工,重視工業;大商,重視商業,這大農、大工、大商是國之三寶,所以他沒有疏忽物質,沒有疏忽財富。諸佛如來經裡面都稱之為二足尊,足就是圓滿具足,二是什麼?第一個就是福報,第二個就是智慧,智慧跟福報都是圓滿具足,這是佛。
那我們看看現前的社會,大家只重視福,慧不重視,這就出了問題。其實慧比福更重要,有福沒有慧,他就造惡業。惡業所感召的,在自己是災難,這個災難就是病苦、憂慮、操心;對居住的環境,那就所謂是天災人禍,現在我們說這句話,我相信每個同學感觸都非常深。我們看看新聞,看看傳媒報導,全世界各地每天不知道發生多少起的災難,頻率不斷在上升,災害每天都在加重,所以居住在地球上的人可以說每個人沒有安全感,憂心忡忡,苦不堪言。這是什麼?沒智慧。沒有智慧,那個福報就不是真的福報,有智慧的福報,這福報是真實受用。沒有智慧,福報小的,還不造重業,雖然這一生苦,來生可能不墮三途。如果沒有智慧,福報大的,來生不墮三途,那很少很少,為什麼?他很容易造重業。業報裡頭,最可怕的是對一切眾生無故的傷害他,這個罪就重。古今中外文獻記載的非常之多,問題是我們看到了要相信,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提高高度的警覺心,斷惡修善,改邪歸正,端正心態,這比什麼都重要。
講到供養,供養是以最恭敬心來供給,一般菩薩講的是布施,布施跟供養是一樁事情,用心不一樣,至誠恭敬心去布施就叫供養,差別就在此地。佛告訴我們,財供養得財富,法供養得聰明智慧,無畏供養得健康長壽。哪些是無畏供養?財跟法前面說過了,無畏供養是幫助眾生遠離恐怖不安,這是屬於無畏。人生病了,病苦,我們能照顧他,或者用財力,或者是用物力,都可以,幫助他,讓他得到安慰,病痛能夠早一天復原,恢復健康。他有憂慮,他有畏懼,我們幫助他在苦難當中能夠獲得身心安穩。能做得到嗎?能。怎麼做?道理明白、因果通達了,他的憂慮畏懼就可以放下,自己知道如何應對。所以智慧能解決一切問題,我們講的三種果報,財富、智慧、無畏,佛門常講的法身、般若、解脫,那講到究竟圓滿,都要從智慧當中才能真正得到。
所以佛法的教學教什麼?是以智慧為主要的。你看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他一生所教的,最初十二年扎根教育,基礎教育,一切眾生必須學習。在佛法裡面稱《阿含經》,講了十二年,我們把它比喻做小學。十二年之後再提升,佛講方等八年,方等是大乘初級,方等八年過了,諸位就想,已經學了二十年,阿含十二年、方等八年,二十年,有這二十年的基礎,可以學智慧,叫般若。《般若經》講了多久?講了二十二年。你就知道世尊一生講經四十九年,般若用了二十二年,豈不是般若是主修的課程。那我們就可以總結來說,佛教什麼?佛教我們開智慧。我們一般人開不了智慧,是因為業障太重,前面二十年消業障、培福慧,打這個根基,《般若經》上你才能大徹大悟、明心見性。
節錄自:02-039-0240淨土大經解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