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眾生見者,即得慈心三昧  (第五六O集)  檔名:29-519-0560

  下面他舉例來說,「彌陀疏鈔云」。《疏鈔》是蓮池大師作的,《疏鈔》裡有這麼一段,這一段所說的都是經典裡面所講的,「以在母胎中,即有慈心,故以名族」。母親懷孕的時候,慈悲心就非常的明顯,所以他這一族就用彌勒。彌勒是他的姓,姓氏是一族,在古代印度如是,中國亦如是。中國古代都是以姓氏為族群的名稱。「又過去生中,遇大慈如來,願同此號,即得慈心三昧」。菩薩久遠劫前就遇到佛聞法,他遇到這尊佛叫大慈如來,他是大慈如來的弟子,發願生生世世希望跟老師同一個名號。名實一定相符,名號相同,智慧、德能、行持一定跟老師也沒有兩樣,這是師資道合,是老師的傳人。發這個願就得到慈心三昧。三昧是印度話,翻成中國的意思叫正受,正常的受用,也翻作正定,心就定下來了,定在大慈大悲之中。

  「又昔為婆羅門,號一切智,於八千歲,修習慈行」。這一段裡面講了很多的時代,也就是彌勒菩薩過去生中修行的事蹟,這又是一個時代,他曾經現身為婆羅門。古印度婆羅門教是非常古老的宗教,歷史悠久,它們的後身就是現在的興都教,我們中國人稱印度教。據說它有一萬多年的歷史,這個話我們可以信得過,印度人不太重視歷史,他們著重修定、開悟。這也有道理,修定開悟是真的,除這個之外,就像佛在經上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些都是事實。現在世界上承認他們的歷史至少有八千五百年,他們說佛教的歷史只有二千五百多年,這樣說起來,印度教至少要超過佛教五千年,真正是古老的宗教。婆羅門教重視修定,佛在經典上常常講的四禪八定,這是古印度婆羅門教提倡的,在當時的印度,所有的宗教,包括學派,也都重視修禪定。定中能夠突破空間維次,可以看到過去,也可以看到未來。他們有能力看到整個六道的狀況,六道輪迴的學說是他們提出來的,定中親證的境界。這也屬於現在所說的哲學與科學,不過他們沒有用科技的儀器,他們用禪定功夫完全見到,完全通達了解。這是婆羅門教簡單在此地做個介紹。

  他在婆羅門裡面修行很有成就,應當是大師級的,所以他的號叫一切智。於八千歲,常修慈行。八千歲是時間,此地講的年代是我們地球上的年代,修大慈大悲。下面「又」,這又是一個時代,這是不同的時代,敘說菩薩修慈悲不是一生一世,生生世世,永續不斷。所以我們今天還是以彌勒菩薩代表大乘佛法的慈悲。底下說「弗沙佛時」,這是古佛的名號,「與釋迦如來同發菩提心,常習慈定」。這一生當中,他跟我們的世尊釋迦牟尼佛是同學,都是弗沙佛的學生,修學都有成就,彌勒跟釋迦都是菩薩的身分。下面又舉,「《思益經》云:眾生見者,即得慈心三昧」。一切眾生見到菩薩,慈悲心就能夠生起。所以在中國,祖師大德們把彌勒菩薩的像供在山門口。正規寺廟的建築,進去首先是山門,就是天王殿,四大天王是佛門的護法神,四大天王排在兩邊,當中供的是彌勒菩薩。而彌勒菩薩的造像跟印度不一樣,印度的彌勒菩薩那個像跟觀世音、大勢至很相似,在中國是供養的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歷史上確實有這個人,《高僧傳》裡面有他的傳記,出現在五代後梁的時代,出現在浙江奉化。傳記上雖然記載得很詳細,但是不知道他的姓氏,不知道他的來歷。他到底是哪個地方人,不曉得,姓什麼也不知道,乃至於出家他的法名也不知道,都沒有人曉得。人家稱他為布袋和尚,他每天拿著一個大布袋到處化緣,人家供養他的東西都放到布袋裡面。每天見到人確實歡歡喜喜,滿面笑容,人也很胖,所以彌勒菩薩造像統統用他。傳說他往生的時候告訴別人,他是彌勒菩薩來示現的,說了之後就走了,沒有生病,說出他的身分,盤腿打坐就往生了。這種現象在古代是許可的,是真的。佛菩薩在我們人間示現,身分暴露了就得要走,不可以再留著;如果身分暴露他還沒有走,還在人間,那就是假的,不是真的。這個我們學佛同學要知道,你就不會受人欺騙了。他說他是什麼菩薩再來的、什麼活佛再來的,說了又不走,那他的目的何在可想而知,還是貪圖名聞利養。說了就走,這是真的,那一點都不假。所以我們中國人從此之後,就把他老人家的像擺在山門口,讓一切眾生一進山門,第一個看到的就是他。為什麼?這經上講的,「眾生見者,即得慈心三昧」,就表這個法。讓一切眾生進入佛門,首先看到他,慈悲心生起來了。你看菩薩那麼歡喜,滿面笑容,肚皮很大,代表什麼?能包容。不要跟任何人計較,能夠包容、能夠寬恕,能夠以大慈大悲處事待人接物,表這個意思。所以這是教育、這是上課。

  

  節錄自:02-039-0092淨土大經解演義

  

  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  (第五六O集)  檔名:29-519-05604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  (第五六O集)  檔名:29-519-056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