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菩薩心平氣和,像水一樣乾淨  (第七三六集)  檔名:29-519-0736

  現在學佛的同學很多人產生誤會,以為我去受了菩薩戒,我就是菩薩了。錯了,你是什麼菩薩?泥菩薩,遇到水就完了,這真的。菩薩談何容易!菩薩第一個就是真誠,你還欺騙自己,欺騙別人,那哪能叫菩薩?凡夫裡面一個善人你都沒有資格,你怎麼能稱菩薩?你要稱菩薩,那叫大妄語。諸位要曉得,佛經上大妄語,果報在阿鼻地獄。你敢冒充佛菩薩嗎?冒充的目的都是為了名利,如果你真正懂得因果,你不敢這樣做法。從真誠心,才有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清淨平等覺是自受用,真誠心的自受用,大慈大悲是真誠心的他受用,就是待人,待人接物是大慈大悲。這種心發起來,這叫菩提心。用這種心一向專念,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念到底,一生不改變,這叫一向專念,這個人決定得生極樂世界。在念佛能不能往生,關鍵在此地。

  你不可以說佛經不靈,那你自己錯了,佛沒有說錯,經典沒有講錯。你要把它看清楚、要把它看明白,你自己心行跟它相不相應?心行相應,你是正修、真修;如果心行不相應,沒有誠意,心裡面有染污,就不清淨了。什麼東西染污?煩惱是染污,自私自利是染污,名聞利養是染污,貪瞋痴慢是染污。染污,你的心不清淨;分別,你的心不平等;爭強、好勝,這心不平等。佛在經裡面講得很多,好勝的心、逞能的心、競爭的心都是屬於阿修羅,羅剎、阿修羅是這樣的心態。菩薩心平氣和,像水一樣乾淨,不起波浪,水平如鏡,像一面鏡子一樣。照外面的境界照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那叫智慧現前,叫照見,它不是分別見,是照見。照見意思就是說它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分別是平的,水是平等的,沒有執著,它是乾淨的、清淨的。你說這個多重要,這真修,真幹!在日常生活當中,保持你的清淨平等,你叫真學佛,工作上保持清淨平等,待人接物都要保持清淨平等。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把這樁事情做出來給我們看。五十三參是佛善巧方便,把我們的人事環境分為五十三類,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善財童子都去接觸,跟他們都去交往,他保持著清淨平等正覺,成就了真誠跟慈悲,待人接物真誠的慈悲,這叫學佛,這叫成佛,我們學佛不能不知道。如果把這些重要的綱領都疏忽了,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都不相應了,那我們不是在學佛,而是在造業,造業是六道凡夫。你造的善業,你將來到三善道去受報,那個善業也得消掉,因為自性裡頭,善與不善都沒有;造作不善業,三惡道去消業,統統是消業。業消掉之後,再回到人間來。回到人間來,實在講,真的是佛說的遇緣不同,因緣!這是中國人講教學,「性相近,習相遠」,這是遇緣。你要是遇到聖賢、遇到佛菩薩,恭喜你,你就成聖、成賢、成佛、成菩薩去了。如果遇到惡緣的話,去搞貪瞋痴慢、去搞吃喝嫖賭,那你就到餓鬼、地獄去。這叫遇緣不同,古人說的兩句話說得很好,叫「近朱則赤,近墨則黑」,這是遇緣。

  

  節錄自:02-039-0127淨土大經解演義

  

  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  (第七三六集)  檔名:29-519-07361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  (第七三六集)  檔名:29-519-073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