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地藏經  (第十七集)  1985/10  美國達拉斯  檔名:14-009-0017

  請掀開經本一百五十六面。經文念一段:

  【若能志心歸敬。及瞻禮讚歎。香華衣服。種種珍寶。或復飲食。如是奉事者。未來百千萬億劫中。常在諸天。受勝妙樂。若天福盡。下生人間。猶百千劫。常為帝王。能憶宿命因果本末。】

  到這裡是一段。前面講到未來世間有一些人作惡不行善的,經裡面舉出幾個例子。第一個是不信因果,第二就是造作十惡業,毀謗佛法,這種罪非常非常的重。從表面上看,毀謗大乘,造十惡業,這是諸位都能夠覺察得到的,這是阿鼻地獄的罪報。能令我們懷疑的就是第一句,為什麼不信因果也會有這麼重的罪?諸位要知道,不信因果是作惡的根本。如果相信因果,他就不會造惡業。而且因果的範圍包括得非常的廣大,乃至於世出世間。譬如說我們要真正相信念佛的因果,我敢說沒有一個人不發心念佛。為什麼?念佛就能成佛,而且比修任何一個法門都來得快速,誰不願意修學?為什麼不肯取淨土?為什麼我們行之不力?總而言之,都是不信因果,所以一生不能成佛。再講到惡道,為什麼人會造十惡業?為什麼人家會毀謗佛法?也是不信因果。他要信了因果,決定不做十惡業,不但不做,換句話說,他起心動念都不會落在惡業裡頭。可見得不信因果是造作一切重罪的根源。

  所以學佛要從信仰奠定基礎,就是這個道理。《華嚴經》、《大智度論》都明白的告訴我們,「信為道元功德母」,道就是菩提大道,是菩提大道的根源,是一切功德之母,母是能生的意思;換句話說,一切功德都從信心裡面出生的,所以信心比什麼都重要。我們建立信心,實在說絕不是一樁容易的事情,尤其是現代人,滿腦袋的科學。其實他真的懂不懂科學?未必,也是迷信科學。因果觀念要不能夠正確的了解,真實的建立,我們在佛法修學上就有障礙,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所以千經萬論都是以相信因果為入門。我們學佛的人講修行,也從相信因果入門。所以在近代,可以說五百年以來,這是我們講近代,五百年就是明朝末年以後到今天,祖師大德多半以《感應篇》、以《了凡四訓》,以這些東西來做基礎。所以末世還能夠有那麼多成就的人決定不是偶然的。

  造作這些惡業了,你要相信因果,可以能夠轉業,經上告訴我們,只要你真正相信因果,然後你能夠皈依地藏菩薩。這個皈依不是形式的皈依,形式的皈依沒用處,要從內心裡面皈依,這個皈依叫什麼?反邪皈依。反,反邪歸正,反惡歸善,改過自新。改過自新的人十方諸佛都敬重他,因為人都有過,所謂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真正來講,聖賢與凡夫有什麼不一樣?就是聖賢人勇於改過。凡夫不但不能改過,還用種種方法來掩飾自己的過失,這就是凡夫,所以他的罪業就累積起來愈積愈多;聖賢人能懺悔,能改過,所以他的過失就一天一天的減少,諸佛菩薩都尊重。這樣才能解脫三惡道的果報,超越三惡道。

  今天這個經文就非常明白的告訴我們,一開端說『若能志心歸敬』,這個經文裡頭最重要的就是「志心」,可見得絕非形式的皈依,是從真心,真正有懺悔、改過的心,真心皈依。『瞻禮讚歎,香華衣服,種種珍寶,或復飲食,如是奉事者』,這跟《華嚴經》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的修法沒有兩樣。十大願王裡面,第一個「禮敬諸佛」,你看瞻禮;「稱讚如來」,你看讚歎;「廣修供養」,看到了吧?這廣修供養。十條此地只說了三條,為什麼後面沒有了?諸位要曉得,說了這個三條,後面都包括在其中。不要認為他沒說,沒說大概這三條就可以了,那你就錯了。明明白白的開示你這是十大願王,十大願王就是一乘圓證修行的綱領,所以他一生成就。能依十大願王修行的叫做修普賢行。一生,就是我們肉身,因為在華嚴會上,善財童子是肉身成佛,就是這一生,分段之身,一生圓滿菩提。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講的一切經,唯獨《華嚴經》裡面示現的肉身成佛,我們不可以不知道。所以『如是奉事』,這裡面就包括後面的七條。「奉」就是遵照,遵照佛的開導;「事」就是要照做,依照佛的教訓來做,完全把它做到。換句話說,要將十大願王變成我們自己實際的生活。

  學佛,這個三條非常重要,因為它是修行人的根本,我們佛門裡常講善根,某人善根深厚、某人沒有善根。善根從哪裡看?給諸位說,不是聰明智慧,善根就看看他在生活裡面他做了多少,從禮敬、讚歎一直到普皆迴向,他做了多少,這是善根。有些善根深厚的,一教,他就做到。不必人教,生下來他就會這麼做,他就曉得對別人恭敬,他就曉得自己謙虛,當然那是少數;多數的一教,他就肯學;還有教了,他不肯學,那就善根比較薄的,雖然教了他還不肯學。所以諸位要知道,你要想這一生成就,一定先修禮敬。佛法如是,世間法也如是。諸位曉得,孔子、老子出世的年代跟釋迦牟尼佛相去不遠,他們彼此沒有見過面,沒有在一塊做過學術的討論,可是他們的見地許許多多地方相同。譬如《禮記》我們一打開第一句話,《禮記》一掀開第一句話,「曲禮曰:毋不敬」,就是禮敬諸佛。儒家教人,第一句也是教禮敬;佛法教人,第一句還是教禮敬。由此可知,禮敬是世出世間法的大根大本。

  我們對誰禮敬?對一切人、一切物、一切事都要禮敬。諸位必須要知道,我們自己無始劫以來,每一個人都有大煩惱,《唯識論》裡面講第七識四大煩惱常相隨。這個四大煩惱裡面就有我慢,慢的煩惱相當之大,你看看貪瞋痴下面就是傲慢。禮敬諸佛就是破傲慢的。所以首先要學敬、要學謙,要謙虛、要恭敬,首先要從這個地方學,這是破這個煩惱的。儒家的標準只到人天,他沒有講出三界,所以他不講斷煩惱,他講伏煩惱。譬如講到我慢,傲慢,他講傲不可長,不增加,他只說到此地。可是在佛法則就不然,佛法的目標是要超越三世,要超越輪迴,要見到本性,明心見性。性就是禪家所說「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換句話說,找回真正的自己,找回真我,佛法目標在此地。所以它要求的標準要比儒家高,它要斷煩惱。十大願王跟六波羅蜜,以及《華嚴經》上講的十波羅蜜,都是幫助我們斷煩惱,找回自己本來面目的方法,所以不能不學。你要是不肯認真的學,換句話說,你就是不肯認真的找回自己的真性。

  修行修的什麼?就是修的這個,修是修正,有錯,錯的把它修正過來,這就叫修行。原來我們對人都是傲慢的,現在我們修禮敬,禮敬就是對治傲慢。愈是聰明人,愈是能力強的人,愈瞧不起人,古今中外幾乎統統都一樣。佛是世間智慧第一,你看看經典上記載佛的行誼,佛是謙虛到了極處,對一個童子、對一個老太婆、對一個貧賤之人,佛都非常的謙虛。所以他老人家不但是以言語來教導我們,他在世的時候,自己以身作則,他都做到了。如果論世間地位,他是個國王的身分,他是皇太子,繼承王位的,出世間是無上正等正覺,世出世間沒有能夠比的,他還這麼謙虛,對人、對事、對物還是這麼恭敬。正因為如此他才能成佛。這是我們應當要記住的,應當要學習的,不可以輕慢任何人。

  第二就是「讚歎」,為什麼要讚歎別人,讚歎如來?諸位要曉得,《華嚴經》裡面所講的諸佛如來,除了自己本身之外,統統都是諸佛如來。《華嚴》、《圓覺》裡面經文明白的開示,「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所以你要問,禮敬諸佛是哪些佛?經文就給你很好的答案,「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換句話說,除自己之外,統統是諸佛、統統是如來。所以教你一切恭敬,一個都不能漏,一切恭敬,平等的恭敬。為什麼?這樣才能見性,因為真性是平等的。佛教給我們這些方法是有道理的,不是無理的。你不是要想見性嗎?要見性就得這個修法。如果你覺得這個世間,哪些人值得我尊敬,哪些人我還瞧不起他,你修得再好,你這一生不能成佛。要是你問我,我到什麼時候才能成佛?那我就可以回答你,你幾時真正做到對一切眾生都跟對佛一樣的禮敬,那一天你就成佛了,就這麼簡單。你做不到,做不到才說三大阿僧祇劫,才說無量劫。你要做到了,做到了一剎那就成佛了。佛心裡面沒有界限,就是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妄想,所以佛心是清淨的,佛心是平等的。我們的心不清淨、不平等,為什麼?有分別、有執著,念念都在打妄想。這個就是錯誤的,要把這個錯誤修正過來。

  所以念佛是一種很好的修行法,因為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它的意思就是皈依無量覺。覺心是清淨的、是平等的、是無念的。有了一念就不覺了。所以經論裡常說,「不覺念起,而有無明」,可見得念頭起來,極微細的一念,那都是無明。這種修行法就要從根本修,心地清淨,一塵不染。在哪裡修?在一切諸佛面前修。你要去問,我這一生福薄,一尊佛也沒有遇到,我到哪裡去修?剛才給諸位說過,一切眾生本來成佛,你要明白這個意思,從人事環境裡面修,從物質環境裡面去修,去修你的清淨心。修什麼?在人事環境、物質環境裡面除去你的分別心,除去你的執著心,除去你的妄想心,這就叫修行。果然肯這麼修,你的業障一天一天減少,你的智慧一天一天增長,智慧是從清淨心裡面流露出來的,不必去想福報,福報自然在其中,清淨心裡面有無量無邊稱性的福報。

  三毒裡面最嚴重的就是貪,我們曉得,如果貪到了你就不會瞋恨。為什麼有瞋心?我貪不到才有瞋心。那個三毒如果再歸納就是一個貪,貪是根本的根本,根本煩惱。所以佛教給我們要廣修供養,廣修供養能除貪、能除瞋、能除痴,能夠幫助你斷三毒煩惱。下面舉出這幾個例子,叫你修廣修供養。「如是奉事」,這裡頭文章就多了,包括了懺除業障、請佛住世、請轉法輪、隨喜功德,都含攝在其中。諸位要深入細細的去研究可以讀《華嚴經》。

  下面的經文,這講果報,你能夠這樣修因,後來一定有果報,這果報就是『未來百千萬億劫中,常在諸天,受勝妙樂』,這個果報的時劫很長。所以很多人讀經讀的時候懷疑,好像依這個修行沒修什麼,怎麼會有這麼大的果報?說一次生天,這果報就不得了,「百千萬億劫中」,這是真的還是假的?給諸位說,真的,一點都不假。諸位要細想一想我剛才所講的,那不容易做到,不是一個普通人能做得到的。再說回來,這也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問題在乎你自己,你肯不肯做?你能不能克服你自己?換句話說,能不能克服你的煩惱、克服你的習氣、克服你的貢高我慢貪瞋痴?果然能,你這個果報就像經中所說的沒錯,這是享天福。

  『若天福盡』,這一點諸位要記住,所以佛不勸我們生天,為什麼?生到天上去之後,修行的事情忘掉了,這個事情很麻煩,不容易繼續再修。為什麼?天人樂多苦少,他的樂太多,苦太少。我們在經典裡面所看到的,譬如欲界天,欲界天人之苦,只是在他臨命終之前的七天,五衰相現前,他覺得苦;換句話說,他的壽命極長,受苦的日子不過七天而已。七天想修行,不見得能遇到機會,哪裡好像這七天當中剛剛好遇到有佛菩薩、有善知識講經說法?不見得能遇到。平常享福當中他太樂,縱然遇到佛菩薩他也不知道恭敬,他也懶得來聽。這個就正如同《四十二章經》上所說的,「富貴學道難」,天人太富貴,不容易發心學道。所以天福會享盡。如果天人要繼續不斷的修福,那他這個天福就享不盡。可是天福享盡,他還有餘福,這個餘福到人間來享。

  『下生人間,猶百千劫,常為帝王,能憶宿命因果本末』。這個地方又有問題,那就是他下生到人間來還要做很長很長時間的國王,人間的壽命短,他的福報大,生生世世做國王。他為什麼?因為他不迷,這就是他「能憶宿命因果本末」,他記得前生。假如他一迷了,他就會墮落。他不迷。這是果報的殊勝。做為國王,乃至於做一個縣市長,現在的縣市長等於從前的諸侯,他要能行仁政,為老百姓謀幸福,為大家造福,他這個福德是無量無邊,我們任何人修福沒有他修得大。你們念《了凡四訓》就曉得了,《了凡四訓》在最初,袁了凡先生發願要行三千樁善事,十年才完成,不容易;到他做了官的時候,他發願做一萬條善事,他一念就圓滿。為什麼?他做縣長,這個縣他看老百姓負擔太重,他把田租減少一點,他減租令一下去,全縣的老百姓都得到他的福報,所以一萬條善事一念之間全都圓滿了。如果他要想修億萬條的好事,那只有做國王才能做得到。做國王,國家有這麼多人口,他只行個仁政,全國老百姓都得到好處,福報之大不可思議。但是你要曉得,如果他要錯了一個念頭,用苛政,那可不得了,他造的罪業也是無量無邊。諸位要明白這個道理你就曉得,我們中國過去社會的地位為什麼把讀書人、做官的人列在第一,你就明瞭了。他能夠修大福,他能夠積大德,絕對不是其他階裡頭的人士可以能夠相比的。再看下面經文,佛這又叫著定自在王說:

  【定自在王。如是地藏菩薩。有如此不可思議大威神力。廣利眾生。汝等諸菩薩。當記是經。廣宣流布。】

  這一段佛有兩句話囑咐菩薩們,非常重要的,就是『當記是經,廣宣流布』,這個兩句話非常非常重要。尤其是今天末法時期,諸位要記住,我們不管修哪一個法門,不管你專攻哪一部經典,你不能不懂《地藏經》。為什麼?經上講得清清楚楚,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彌勒還沒有出生之前,教化眾生的責任由地藏菩薩來代理。換句話說,有佛住世的時候,佛住世教化眾生;佛不住世的時候,誰來代佛教化眾生?地藏菩薩。你就曉得地藏菩薩與我們有什麼關係。明白這個道理了,所以我們建立一個新的道場,或者我們創辦一個新的道場、新的法會,我們要長期不斷的講經,要是偶然講一次、二次那無所謂,長期講經第一部講什麼?一定講《地藏經》,這是諸位千萬要記住。第一部講的是講本師,現在的本師是地藏菩薩,地藏菩薩代表佛,代理佛,所以我們第一個先講它。換句話說,我們要學佛,要取得學佛的資格,先要建設心地,拿現在話講是心理建設。這一部經就是完完全全講的是心理建設,你看這多重要!可以說沒有比這個更重要。

  這部經能有時間全講,固然是很好;沒有時間,講一品、講兩品也很好,它總共有十三品。特別是在末法時期,一定要普遍的宣揚,它是學佛的大根大本。換句話說,不管你學哪個法門,連我們修念佛法門都不例外,一定要以這個為基礎,要以本經為基礎。所以世尊才囑咐這些菩薩們,「當記是經」,你應當要把這部經記住,要「廣宣流布」。這個廣宣就是隨時隨地要講給別人聽。剛才說過,能講全部,講全部;不能講全部,講一品;不能講一品,那就像佛在《金剛經》上所說的,能為眾生講四句偈。這個四句偈並不是說裡頭的偈子,不是指裡面的偈子,諸位要記住這個。四句就叫一首偈,你看我們念的經文,隨便哪四句,只要是四句,就叫一首偈;換句話說,你隨時隨地看到這個機會,能跟人家講四句,也是廣宣流布。人家能聽得進去,他的機緣成熟,聽了之後歡喜,他能夠接受;聽了的時候他不歡喜,不能接受,我們要不要講?要講。「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他機緣沒成熟,沒有成熟的人給他種善根,根性成熟的人幫助他成就,這是每一位菩薩要盡的責任。

  也許你們看到經,「這是佛、這是菩薩的,與我不相干,我不是菩薩」,那你就錯了。你不是菩薩誰是菩薩?自己有肩膀一定要有擔當。當你受菩薩戒的時候,那個傳戒師問你,「汝是菩薩乎?」「是」,是菩薩。你有沒有受過菩薩戒?是菩薩,怎麼不是菩薩?這個地方囑咐的時候,汝等菩薩說誰?就說你們大家,每個人都有分的。這個要記住,真的要記住。再看下面經文:

  【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願不有慮。我等千萬億菩薩摩訶薩。必能承佛威神。廣演是經。於閻浮提。利益眾生。】

  這個『定自在王』他做我們大家的代表,起來回答佛,請世尊不必掛心,不必憂慮。我們這些菩薩,大大小小的菩薩,『摩訶薩』是大菩薩,菩薩裡也有初發心,像我們現在做初發心的,小菩薩,大大小小的菩薩統統包括在裡面。『必能承佛威神』,這句話很重要,不能夠輕易看過去。你初發心,你能夠講經說法,能夠動人心,能夠感動人心,憑什麼能力?我們這初發心的人何德何能?憑佛的德能,三寶力量加持,這樣才行。所以在講經的時候,我們在佛前面禮佛三拜,三拜幹什麼?求佛神力加持。不為自己,希望這些聽的人真正能聽懂經義,真正能夠悟入,是這個意思。經講得好,能感動人,是自己能力嗎?不是,佛菩薩神力加持的。如果我們自己有私心,神力就不會加持了。神力所加的那個人是至心恭敬的人、代佛說法的人。「我來講經,我講得很好」,好了,佛菩薩說,你講得好,佛菩薩不來了,就不會有感應道交。唯有至誠恭敬,為佛法、為眾生,把自己忘掉了,這樣才能夠感格鬼神,感動諸佛菩薩,才能『廣演是經,於閻浮提』,閻浮提就是指我們這個地球。

  我們想這世界能真正和平,全世界老百姓都能夠過到幸福的日子,用什麼方法?科技發達不能解決問題,你看今天科技發達,每個地方人心惶惶,不曉得哪一天核子戰爭爆發,這都是事實。唯一的辦法就是弘揚佛法,每一個人都覺悟,每一個人都能夠改過自新。佛法之殊勝處、佛法之妙絕處,也是佛法真正值得我們佩服之處,佛法是不管別人的,只管自己。譬如講改過自新,並不求別人改過自新,求自己。每一個人都能夠向內求,求自己改過自新,天下就太平了。所以戒律是律自己的,不是律別人。戒律要是律自己,無量無邊的功德;要拿著戒律去律別人,那就造無量無邊罪業。佛法裡面講經,講給誰聽的?我一個人聽的,不關別人事情。它這個殊勝跟世間法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此地,這實實在在了不起。我們學佛一定要懂得這個意思。隨時隨地要將佛法介紹給一切眾生。

  這裡還有一個字也要特別注意,就是廣「演」,不是「說」。釋迦牟尼佛前面說「廣宣流布」,那個宣是宣揚,範圍很大。說也是宣揚,演也是宣揚。菩薩不說是「廣講是經」,不是去到處講、到處說。演,什麼叫演?自己做到。演跟演戲一樣,表演一樣,我自己統統做到,做到才能說到,那沒話說。光會說,做不到,人家要罵你的,那不行。你在這個地方講布施波羅蜜,你是一毛都不拔,看到有苦難的眾生,你根本就不理會他,身上有錢也不肯布施一點,你下了台,人家就罵你;你講忍辱波羅蜜,人家說幾句不好聽的話你要氣幾天,你下次別講了。這演字重要,演是你要做到,你要表演給別人看。所以諸位讀經要注意,一個字都不能夠輕易放過。這個字含著是身教、言教、意教,是三業廣宣流布,這才真正對得起佛。定自在王這麼說,釋迦牟尼佛聽到當然高興。

  【定自在王菩薩白世尊已。合掌恭敬。作禮而退。】

  這一段經是定自在王啟請的,話講完之後,『合掌恭敬』,這是敬禮,這是禮節。這一番問對完了之後,下面有四大天王,他們也有問題。

  【爾時四方天王。俱從座起。合掌恭敬。】

  四天王我們在講堂裡面也常常說到,他是我們佛門的護法神,他的福報、他的智慧都在我們人之上。不但他在佛門是護法,他也教給我們自己如何來護法,來護持自己,一定要懂得這個意思。我們自己不能護自己,他教給我們的方法,你們依照他的方法,自己就護自己了。你能夠自己護自己,這些天龍善神他才能幫得上忙;你自己要不自愛,那個天龍善神想幫你忙幫不上。

  他教我們什麼?東方持國天王教我們負責盡職,也就是儒家所講的「敦倫盡分」。世出世間法裡面,這也是大根大本,每一個人能把自己本分的工作做好,天下太平。能在本位上盡職,就是日新又新。不是自己本位的事情,知道也可以,不知道也可以。世出世間法都講專,每一個人都能夠專於你自己本分,你的本學、你的本業,只要你能夠盡其專,你的學能出人頭地,你的事業也能出人頭地,就是一個專。持國天王教給我們這個。你才能護你自己,你才能護你的家,護你的所學,護持你的事業,護你的家、護你的國。並不是說我們塑幾個天王相在那,他就替我們看門,就守住了,沒這個道理的。所以你要懂得他的意思,他教給我們什麼。南方天王叫增長,增長就是精進,日新又新。唯有專才能精進,才能日新又新。西方叫廣目,北方叫多聞,廣目教給我們多看,多聞教給我們多聽。這個地方的翻譯,一百五十九面第六行,西方天王名字叫「毘樓博叉」,毘樓博叉翻作雜語,這是一個翻法。但在一般經論裡面多半都翻作廣目,這個諸位要記一記。廣大,目就是眼睛,廣目,所以翻廣目是有道理的,翻得好。那就是要增廣見聞,你要多看、多聽,這樣才能護法。如果做不到,那就沒法子護法;你要真正做到了,那就護了法。

  我民國五十八年在佛光山,他那時候開山大概才三年,星雲法師辦了個佛學院,東方佛教學院,有一百多個同學。我那時曾經有個建議,我希望學生,每一個學生選一部經,專攻。可惜以後沒能照辦,沒能做。假如真正要做下來,今天不得了,那今天佛光山真是佛光普照全球。諸位曉得,在一部經上,五十八年到今年七十四年差不多是十六、七年,十六、七年專攻一部經,專家了。專攻《阿彌陀經》的話,那個人就是阿彌陀佛;專攻《普門品》的,那個人就是觀音菩薩;專攻《地藏》的,那個人就是地藏菩薩,這才叫真正護法。假如你這二十年學二十部經,你樣樣通是樣樣鬆,沒有一樣東西出色。你一部經就用一年時間,許多人都用過一年時間,你跟他的程度是平平的。你在一部經上用二十年時間,沒有一個人敢跟你相比。所以何必要多?中文翻譯的經典也不過三千部,我們找三千個志同道合的,一個人搞一部,搞上十年、二十年,這一批人就是活《大藏經》,你想想看,那叫真正護法。持國天王、增長天王、廣目天王、多聞天王,實際上就是教我們這個,就教這個。

  所以我講經講了二十六年,什麼經論都講,講了幾十種,所以到今天什麼都不是。如果我一開端就講《彌陀經》,講到現在,今年講了二十六年,哪一個人見到我不合掌,「阿彌陀佛,你來了」?真的。我今天《楞嚴經》要是一直講下來,大家見到我,「南無首楞嚴王,你來了」,首楞嚴王。清涼大師一生專講一部《華嚴經》,所以當代、後世沒有人不稱他為「華嚴菩薩」,他也真能承當,名符其實。這是我在此地奉勸諸位,你們要學東西,真正要能講到護法,學一部。你認為是,你叫我學一部,你學那麼多?我已經吃虧上當了,你們要像我這樣,恐怕你搞了二十六年你還不如我,這是真的,你不如我。你要專攻一門的時候,你搞上五年你就超過我,這是真的,你一部經下上五年工夫,至少那一部經我比不上你。你要是五年搞五部經,我可以斷然的相信,你不如我。我勸大家的話都是真實話,我自己是過來人,我自己的錯誤,希望你們不要再走這錯路,這就叫教育。教育是什麼?前人所走的錯路,後人能修正,不要再錯誤下去,這是教育。所以四天王護法是這麼個護法的。

  目前我們這講經班大家在講經,這是在練習,沒有上軌道,先開端,有信心、有興趣了,明年我們就正式的選經。諸位自己也要慎重,選一部,一生專攻這一部,一生專講這一部。十年之後,不得了,在佛法裡面講,你們是這個世間第一流的專業人才。絕對不要貪多,要把那個貪心斷掉,一樣就好。有人說,他學了《彌陀經》,我也想學《彌陀經》,怎麼辦?沒有關係,你也可以學,大家都可以學。不是說別人學了我就不能學,人人都可以學,他願意做阿彌陀佛,我也願意做阿彌陀佛。再給諸位說,阿彌陀佛愈多愈好,為什麼?要不然講《阿彌陀經》只有你一個人,達拉斯請你講,洛杉磯就沒有人講,那個地方人苦,多幾個阿彌陀佛就不怕了,阿彌陀佛有分身。哪個地方想聽《阿彌陀經》的,我們這裡有的是人,有許多專家都可以出去。《阿彌陀經》的註解我們是以《彌陀經疏鈔演義》為主,這是主要的註解本子,蓮池大師的。再以蕅益大師的《要解》為幫助。將來在外面講的機會,講《要解》的機會多,講《疏鈔演義》的機會少,《疏鈔演義》自己自修。因為《疏鈔演義》講一遍下來不簡單,要相當長的時間。所以我們自己道場講《疏鈔演義》沒有問題,不受時間限制。到外面去講,頂多人家跟你安排十幾、二十個鐘點,《要解》可以講,《疏鈔》講不下來。好,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薩。於久遠劫來。發如是大願。云何至今。猶度未絕。更發廣大誓言。唯願世尊。為我等說。】

  這個問題我相信也是我們每一位同修都願意知道的。地藏菩薩於無量劫以前就發願了,生生世世累劫都在教化眾生,為什麼到今天這些眾生還沒有度盡,還要他生生世世都發這個廣大的誓言,這是什麼緣故?其實如果我們稍微留意一下,這問題前面有,前面早有答案。好,我們看,世尊如何來為我們開導。

  【佛告四天王。善哉善哉。】

  這個『善哉』是讚歎,讚歎他問得好。為什麼?這個疑問是許許多多人的疑問。因為他一問,佛一解答,許多人的疑難都破除,所以實實在在問得好。

  【吾今為汝。及未來現在天人眾等。廣利益故。說地藏菩薩。於娑婆世界。閻浮提內。生死道中。慈哀救拔。度脫一切罪苦眾生方便之事。】

  這釋迦牟尼佛先是答應,稱讚他,答應、允許給他說。特別是指的在我們『娑婆世界』,在我們『閻浮提內』,換句話說,就是現在我們居住的地球。地藏菩薩是怎樣在這個地方幫助我們這些眾生,救拔這些眾生,他用些什麼方法?我們在此地讀了要學,不是念念就完了,要學。要能夠做到,才是地藏菩薩救拔了我。如果我做不到,那我聽了也是白聽,雖然聽了,地藏菩薩不能救我。不是不能救我,而是我不願意接受,不接受就沒有法子。

  【四天王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世尊一答應要說,天王應得很快,答言我很喜歡聽。

  【佛告四天王。地藏菩薩。久遠劫來。迄至於今。度脫眾生。猶未畢願。】

  這先說他,他的願沒滿,為什麼?他所發的願是「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現在地獄沒空,不但沒空,現在地獄人數天天增加,地藏菩薩一定是忙得不亦樂乎,他很難成佛。

  【慈愍此世罪苦眾生。復觀未來無量劫中。因蔓不斷。以是之故。又發重願。】

  原因在此地。這個造罪的眾生,地藏菩薩遇到了,勸告他,他要是接受了,他就離開惡道,得到人天的小果。可是做人之後,把從前遇到地藏菩薩的教化又忘掉了,於是到了人道又造業,這一造業,死了之後又墮到惡道,就這麼回事情。所以地藏菩薩看了,都很可憐,你看他剛才出去,外頭轉一轉,他又回來了,有什麼法子?就因為這樣,所以地藏菩薩不能成佛。地藏菩薩生生世世要發『重願』,就是要再發願。我們看經文,底下的經文很重要:

  【如是菩薩。於娑婆世界。閻浮提中。百千萬億方便。而為教化。】

  先說個綱領,佛無有定法可說,菩薩教化眾生也無有定法可說,所以你們要學,要學活的佛法,要學活菩薩,不能學死了,不能學呆了,這一點很重要。怎麼叫活佛法、活菩薩?下面這講的你就曉得了,你看經文說:

  【四天王。地藏菩薩若遇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

  這一句裡面所包括的就無量無邊。你要碰到那個殺生的人,他是個明理的人,你跟他講理論;他相信因果報應的人,你給他講因果報應;他要相信科學的人,你就跟他講科學,這是活的。總而言之,這是惡業,勸他改過自新,勸他發慈悲心,捨離惡業,這就是講經、就是說法。古大德對於戒殺放生的文字寫過很多,《安士全書》的第二部分,「萬善先資」裡頭完全都是勸不殺生的,都是勸人不要造這個惡業。《龍舒淨土文》裡面也有很長的一篇專講這個問題。晚近弘一大師提倡,跟豐子愷兩個人合作,做的這個《護生畫集》,從正篇到續篇一共出了五冊。一定要勸人戒殺放生。方法要用得善巧,叫人聽了他能聽得進去,聽了很歡喜,能夠感動他,他就不作惡了。所以這個底下要緊處在此地,教給諸位學活的。

  【若遇竊盜者。說貧窮苦楚報。若遇邪淫者。說雀鴿鴛鴦報。】

  這個一段講貪瞋痴,要是在戒律裡面,這是根本戒,殺盜淫。說法要依兩個原則,第一個是智慧,第二個是方便,智慧是根本,方便就是手段、方法,都是活的。譬如有些人,你看到他殺生吃肉,你立刻就說他,這個有罪過,你吃牠半斤,將來來世你要還牠八兩。他聽了氣死了,他倒過頭來說你迷信,他還多吃點,他聽不進去,他不相信。所以前面經上講「演」這個字好,你自己表演給人看,你自己要真正做到,你學佛的人一天到晚心開意解、逍遙自在,他一看到你就跟別人不一樣,那就好辦了。譬如他看到你,你很健康,你不衰老,他說你,尤其是中年人以上的,你的身體怎麼保養的?怎麼那麼好?「我吃長素」,這就能打動他的心。中年以上的人他漸漸感覺到身體重要,有了病真不方便,真苦!年輕人有點病他不在乎,他能夠扛得起,年歲大的人不行,最怕的是病苦。尤其現在科學發達,證實肉食對人沒有好處,尤其對中年以上的人,可以說根本就沒有好處。

  所以我過去在大專講座裡面,勸人家吃長素我是絕對不提果報,不提這個。為什麼?這些年輕人、學生他不會接受的,我們那麼說,他說我是迷信。所以說完全從衛生、從養生之道談起,這個他們很關心。說明素食的好處,素食確確實實有益於身心,從這一方面勸解。還有一類的,他很相信鬼神,他迷信鬼神、相信鬼神、相信因果報應,那你碰到就可以跟他說,你吃這個你不怕果報?他一聽說將來有果報,他害怕了。所以不管什麼方法、不管什麼手段,我們達到目的就好了,這個就是佛法。殺生是性罪,不受戒殺生也是有罪,不是說受了戒這是破戒犯罪,不受戒也有罪,罪都是很重的。

  三寶物決定不能夠竊盜的,為什麼?因為三寶物的結罪很麻煩,他要向十方世界無量無邊佛國土的三寶去結罪。所以盜三寶物、盜常住物,前面都講過,果報都在阿鼻地獄,這是我們千萬要記住。我們竊盜一個人的東西,竊盜就是負債,我偷竊了他的,我就欠他的。我偷某一個人的,我欠他個人的,你的債主只有一個人,將來跟你討債只有一個人。假如這個設施是國家的,那個事情就麻煩了。譬如說這個設施是國家的、政府的,政府機關的,你要把它偷去了,誰是你的債主?全國老百姓是你債主。為什麼?國家這個建設錢從哪來的?老百姓稅捐。換句話說,你偷了誰的東西?你偷了全國人的東西,每個人都偷了,這事情麻煩。所以你偷了國家的設施,你結罪是一國。三寶物不能偷,三寶物比這個範圍還大,因為三寶是十方常住,除了我們地球之外,還有其他的世界。十方世界無量無邊,無量無邊的世界裡面都有佛、都有法、都有僧,佛法僧都有,這個三寶物偷了之後,要向盡虛空遍法界那個三寶去結罪,所以他那個罪很重,他那個罪是一定墮阿鼻地獄,道理在此地。這一條看起來往往我們都疏忽掉了,一定要懂得這個道理。我們自己再有所缺乏,我們也不肯竊盜,曉得這個罪很重,將來果報貧窮。生生世世的貧窮,你有無量無邊的債主常常來找你的麻煩,我們何必,何必造這個罪業?『邪淫』,就是在家除正式夫妻之外的,果報在畜生道。『雀鴿鴛鴦』都是淫鳥,鳥裡面好淫的,所以墮畜生道。

  【若遇惡口者。說眷屬鬥諍報。】

  這是妄語、兩舌、綺語,這是口業。

  【若遇毀謗者。說無舌瘡口報。】

  『毀謗』,尤其是謗法,毀謗佛法罪業極大。你曉得毀謗佛法的罪業極大,那反過來稱揚佛法福報也就是最大。因為你毀謗,所以別人就不相信;換句話說,斷一切眾生的法身慧命,這個罪過在此地。尤其是在社會上有身分、有地位的人,換句話說,有影響力的人,他說一句話大家都相信,大家都聽。他說佛法好,大家都來學;他要說佛法不好,大家都把它摒棄,都不能夠接受,都摒棄了佛法,這個罪過很重。影響力愈大的,他要是謗法,果報不只是『無舌瘡口』,不只這個,地獄裡面有一種叫耕犁地獄、拔舌地獄,他要受這地獄苦報。這些在經上說的全都是事實,佛把事實真相說出來,我們如果遇到有這些造惡業的眾生,我們要如何善巧來勸阻他?換句話說,你勸阻他,你就是幫助他從惡道裡頭跳出來,跳出火坑。他造這個惡業,他將來一定墮惡道,你做他的善知識,你能夠勸導他,他能夠改過自新;換句話說,他已經落在三惡道的火坑口了,你從那個地方把他拉回來,這就是救度眾生。他不曉得事實真相,要知道事實真相,對你不知道要怎樣的感激。所以只有明眼人才能將事實真相看清楚,迷惑顛倒的眾生他不知道。再看下面經文:

  【若遇瞋恚者。說醜陋癃殘報。】

  這都是在人道裡瞋恚心重的。

  【若遇慳吝者。說所求違願報。若遇飲食無度者。說飢渴咽病報。】

  前面他給你都是講的原則,我們說了一條以後,像這後面都可以能夠推想,就曉得這個意思。瞋恚的人要勸他修慈悲心,他的業報就改過來了。易怒的人要勸他修忍辱,幫助他改過自新,救度他。慳吝的人要幫助他修布施。換句話說,你要教別人,你自己都要做到。我們自己不肯布施,怎麼能夠勸別人修布施?我們自己不能夠慈悲忍辱,就不能勸別人慈悲忍辱。你勸人,人家也不相信。所以要想度別人先要度自己,道理就在此地。先要本身做到,只要你肯做,肯依照這個方法來修學,不但福在其中,慧也在其中,受用決定是真實的。下面經文說:

  【若遇畋獵恣情者。說驚狂喪命報。】

  『畋獵』是打獵,『恣情』就是任性,心狠,心狠毒,要把這些野獸一網打盡,一個也不讓牠跑掉,這就是「恣情」,果報也不可思議。我過去學佛初讀《地藏經》,我自己得很大的啟示,有極重的警悟,那就是念到這個地方。我的父親過去在世的時候就喜歡打獵,跟經裡講的一樣,「畋獵恣情者」。他得什麼果報?就是『驚狂喪命報』,他就是得這個果報,這是我親眼看到的。那現在來講就叫神經病,瘋人院裡人發瘋。得這個病是突然的,在夜晚的時候他出門,不知道看見了什麼東西,一驚一恐怖,得了這個病。見到山,就往山上跑;見到水,往水裡頭鑽。人瘦的是皮包骨頭,力氣之大,幾個人都控制不住,得這麼一個病。病了半年多才過世,跟佛經裡面講的完全一樣。所以我自己想,我小的時候跟著我父親打獵,也是如此,天天打獵,所以看到這是心驚肉跳。因緣果報,絲毫不爽。

  所以造惡業,我過去造的惡業,我相信比你們每一位同修都重,因為你們沒有機會。我父親是個軍人,抗戰期間家裡面槍支就很多,彈藥沒有限制的。我打了三年獵,平均一天打二十發子彈,槍法練的是百發百中,想想看不曉得造多少業!小時候。所以學佛之後才知道,才曉得這罪業重,果報不可思議。也許我父親那個等於現身說法,完全看到了「驚狂喪命報」。所以打獵,真的我們中國人不如美國,美國政府法律上它有規定,一年期間有某些時間、期間可以打獵,某些不能打獵,這是有道理的。我們中國古禮裡面,也不是隨便打獵的,打獵有打獵的時候。春天決定不能打獵,春天小動物生長的時候,你殺害牠,太殘忍。所以一般打獵在什麼時候?春生夏長,春生不能打,夏長也不能打,秋天,打獵在秋天。恣情就是不管什麼時候。我們過去實在不懂這個道理,所以我學佛之後就拼命放生。你看我做的都是印經、放生,為什麼?我這罪業造得很重。

  【若遇悖逆父母者。說天地災殺報。】

  這就是不孝父母的。

  【若遇燒山林木者。說狂迷取死報。】

  這個慘,比打獵還要慘。諸位想想,你打獵殺傷的生命還是有限的,放火燒山可不得了,大小動物統統都死了,這個罪是最重最重的罪。有心去做,阿鼻地獄的罪業;縱然是無心,也脫不了三惡道的長劫苦報。所以我們走在山野裡面,對於火種要特別小心。因為你是無意,如果惹得火燒山,自己要負責任;有意,決定是阿鼻地獄,因為殺害的眾生太多了。無意的都不得了,果報都不得了。

  【若遇前後父母惡毒者。說返生鞭撻現受報。】

  這就是我們一般講後母或是後父,虐待前面子女,他將來也要受果報。

  【若遇網捕生雛者。說骨肉分離報。】

  『生雛』是小鳥一類的,你要去捕捉牠,你叫牠骨肉分離,將來你得的果報當然也是骨肉分離。我自己的一生就有好多果報,這上都是的,活生生的,我今天也是骨肉分離。我讀了經,骨肉分離沒有話說,從前我叫好多好多眾生都是骨肉分離,今天我得這果報,應該受的。所以學佛之後,我們自己要想到怎樣圓滿,你要能夠叫一切眾生得圓滿。如果傷害別人,其實就是傷害自己;利益眾生,實在就是利益自己。真正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因果報應,絲毫不爽。我們佛門裡常說,冤家宜解不宜結。所以學佛的人首先立定主意,不與任何人結冤仇。別人跟我們結冤仇,他的事情。他仇視我,我絕不仇視他;他恨我,我絕對不恨他;他處處找我麻煩,我要處處幫助他,這才是個學佛的人。連我們儒家都說「仁者無敵」,仁是個仁慈的人,心地既然仁慈,他這心裡面沒有怨恨的人,沒有敵人,仁者無敵。佛沒有敵人,佛是一片慈悲。世出世間的聖人都是這麼教導我們的,菩提心裡面特別側重於大悲心,大慈大悲。

  再看下面經文,這底下都是一樣的句子,曉得這個原則了,諸位就會運用,在日常生活當中,碰到這樣的人,碰到這樣的事,你就給他開導,那就叫講經,就叫做說法,就叫做宣揚《地藏經》。

  【若遇毀謗三寶者。說盲聾瘖啞報。若遇輕法慢教者。說永處惡道報。若遇破用常住者。說億劫輪迴地獄報。若遇污梵誣僧者。說永在畜生報。】

  這些地方是完全講到三寶門中的事情。剛才說過了,對三寶的結罪往往比一般結罪要重很多,因為三寶是人天眼目,是一切眾生的法身慧命。所以讚歎、護持,功德不可思議。連這些天魔都擁護,鬼神都尊敬,那還有什麼話說?因此,毀謗三寶,佛菩薩大慈大悲絕對不會怪你,誰來找你麻煩?護法神要找你麻煩,因為他是凡夫。四大天王、忉利天,甚至於到色界、無色界天,他都是凡夫,六道凡夫,他看不順眼,他要來找你麻煩。佛菩薩大慈大悲,你得罪他、毀謗他,他不會怪你。所以找你麻煩的是護法神,他不會饒你的。這是『毀謗三寶』,『盲聾瘖啞』。像這些地方,真正遇到實際的狀況說法,你自己,剛才講了,一定要有智慧,要有善巧方便。說他的過失,還要顧他的面子,還要顧他的自尊心,這很麻煩。你要是不顧人情,你說了,不但不能產生效果,得的是個反效果,他更怨恨,更不能接受,所以一定要有智慧、要有善巧、要有方便。這經上講的完全是事實,事實你了解,他不了解,他如果了解他就不會做了,他迷惑顛倒。所以要有智慧、善巧。

  『輕法慢教』,「教」是教化,側重在教學;「法」在此地特別是指的經典,這是個狹義的,經典。教的意思比較廣泛,我們講經是教,剛才講了,你遇到一個人,譬如毀謗三寶的,你用善巧方法勸他能回過頭來,他覺悟了,那也是教。所以教的範圍廣大,都不可以輕慢。因為教化用意純善,誘導眾生改邪歸正,這是大善,決定不可以輕慢。『破用常住』,「破」是破壞,「用」也是恣情的濫用,「常住」就是三寶物,寺院裡面東西。我們住在那裡當然可以用,但是不能破壞,用的時候也要有分寸,要愛惜、要尊重。這些地方多半是指惡意的。

  『若遇污梵誣僧者』,這個「污」就是毀謗,沒有的事情要給它加一個莫須有的罪名來毀謗他。譬如說這個出家人犯戒,你看到他犯戒了嗎?你沒有看到。沒有看到,那為什麼說他?「大概是犯戒」,這個不可以,這是誣衊別人,這個過失很重,諸如此類的。「梵」是修清淨行的,「僧」是出家人。對於出家人縱然是破戒,是犯戒了,不是一個好的出家人,你要去毀謗他,說他這個不是、那個不是,那再問問你,你為什麼不出家?你看他什麼都不是,那你出家,這多好!你又不肯。你既然不肯,你就不要說他。為什麼?他再不好,他還有一個好處,什麼好處?出家人僧寶的樣子還在。如果不出家,佛法僧這僧的樣子都沒有了。再不好,他還有個樣子在,他那個樣子就能夠叫很多眾生種善根。你們要不相信,你們跟我在一塊,你特別注意一下,我們上街走一走,看到我的人都種了善根。有的人跟我作禮,還有的人跟我合個掌,那些外國人,他就種了善根。看到我的時候,特別的善意,跟我打個招呼。我今天中午在一品軒吃飯,旁邊就是一個外國人在那邊,我們離開起來的時候,他特別跟我打個招呼,他為什麼不跟你們打個招呼?所以這個樣子就叫人種善根。說話是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個是一看到你,一落在眼根裡,也是永為道種,它這個三寶的種子落在阿賴耶識裡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