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地藏經  (第二十五集)  1985/10  美國達拉斯  檔名:14-009-0025

  卷下第十面經文:

  【復次地藏。若未來世。有諸國王。至婆羅門等。遇先佛塔廟。或至經像。毀壞破落。乃能發心修補。】

  這一段是給我們開示修補舊佛像、舊經書這一種的功德。舊的,此地是連寺廟都包括在其中。在今天,一般的教育水準都提高,對於這樁事情可以說一般人都有相當的認識,那就是說它有歷史的價值,是一個國家民族文化的古蹟,這是應當要把它保存下來。在許多國家裡面,我所看到的,對於保存古蹟、整理古蹟、修補古蹟要算日本是第一。所以日本,第二次大戰,幾乎瀕臨到滅亡的邊緣,它今天能夠復興,能夠在世界上有這樣特殊的地位,不能不說是三寶加持。可以說它在三寶裡面做的最大的功德就是保存佛法的遺產。我們曉得,日本的佛教大多數都是從隋唐時候傳過去的,那時候日本派了許多留學生,留學生多半都是出家人,到中國來學佛法。學回去之後,不但他們能將佛教發揚光大,而且建立了許許多多的寺院,建築的形式都是漢唐時候的建築。所以要看中國古蹟,真的,在我們自己的國家反而見不到,到日本全都見到。在過去我讀《禮記》有許多地方不懂,不曉得是些什麼意思,到日本去一看,明瞭了,完全了解,因為日本的建築、生活方式都保存著中國漢唐時代的遺風,所以一到那邊全都看到了。今天這一段是講如何來修補舊寺院、舊佛像、舊經典的功德。

  舊的佛像,不但有它歷史的價值存在,同時我們會想到,這尊佛像經過多少人的供養,多少人的禮敬,這個意義就不相同了。我們中國人所謂的這個像是受過香火的,受過香火那就特別靈,受過香火的佛像不一樣。經書也是如此,像我在此地還帶著有一套《五燈會元》,我這個地方房間裡有一套《五燈會元》,禪宗的。這一套書是明朝憨山大師他經手募化來刻的,所以這一部書到現在有五百多年。看起來是很破,它這個價值比我們新書要高得太多太多,它有它歷史的價值。五百年當中,多少人看過!甚至於有許多人在這裡已經開悟過的,這個書籍流傳到後代。這是破損的,我們要曉得把它修補。同時這個經書,我們現在讀書都喜歡在上面寫字做記號,做一點筆記,新印的可以,諸位要記住,舊書、線裝書決定不可以。古書到手上來之後,你自己心裡要明瞭,上一代傳給我的,我還要傳到下一代去。現在新印的印刷術發達,這不要緊,這是我用的,不打算傳到下一代去的,這書我怎麼寫寫做做記號沒有關係。傳下來幾百年的書,如果我們在這裡亂塗,把書塗壞了,這對不起古人。所以讀古書一定要非常的愛惜,不能在上面寫字,不能在上面做記號,甚至於看到哪個地方,還有很多人有習慣把它疊一個角,這不可以的,書會損壞,不可以的。

  我自己保存的古書也還不少,我在台北,木頭箱子大概有三、四箱,都是清朝以前的,很好的版本。現在的確非常的方便,有影印機。我們要想在書上做記號,把這書拿去影印,印了之後我們自己可以寫,可以做記號,原書保存在那裡不動。現代才有這種科技,我們得到許許多多的方便。將來這些書,我會想方法把它運到此地來。這是講補救書的功德比印新書的功德還要大,原因在哪裡?你說我們印新書,這一次我們發心將《華嚴經》印兩千部,這很大的功德。如果有一部破爛的《華嚴經》你把它修補,這個功德超過我們印新經的功德。假如我們沒有這個舊本子,我們憑什麼印?沒有底版,所以這個底版珍貴。舊書就是將來再翻印的底版,尤其現在的照相影印,在從前是留著木刻版。

  我今年春天在香港講經,去拜訪大嶼山的聖一法師。聖一法師現在在港九跟大陸一般人都稱他作聖人,當代的祖師,實實在在有他的長處。他是潮州人,自己一分錢都不要,所有的供養全部拿到大陸上修廟、修補佛像,就做這個事情,《地藏經》上講的這段事情。還有幫助出家人,出家人沒有衣服穿、沒有飯吃,他來救濟他們、幫助他們。他告訴我,他說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我們佛教受的傷害太嚴重,中國有史以來的大劫難,寺廟破壞,佛像毀掉,經書都燒掉。他說很幸運,他說木頭板在、木刻版在,這東西沒有被它毀掉。最近大陸上又有線裝書對國外流通,我們在香港也看到,印刷的,裝訂非常之精美,木刻版本,原版沒有毀掉。他告訴我,金陵刻經處的原版完全存在,這真正是三寶加持,這是無價之寶,這個版還在。我們在外面現在影印的統統是用過去線裝書,拿這書做底版來照相影印。

  我們這一次發起印的《華嚴經》,也是原書照相做成的版,但是我們這已經不是第一版,算是第二個版本。我們現在用的這個本子是從線裝書上影印過來的。這個底版,在過去是向大藏經會借出來的,借他們的版來用。現在就是用我們影印底版再影印,再影印還是會很清楚,因為我們這是第一個版本。多印幾次,逐漸逐漸字就模糊了。所以好版本的書我們要知道珍惜,要好好的保存,做為將來影印流通的底本。尤其是線裝書,在現在這個時代,我們可以把它完全看作爾後翻印的原版,所以不能把它當作一本書來看,當作原版來看,你就曉得它價值之珍貴。

  還有就是年代久遠,譬如說像我們現在用的紙張,這個紙張大概恐怕不能超過一百年,所以西洋的紙張看起來是很漂亮、很好看,它不耐久,它不能耐久,它會風化,年代久了,它變成灰,它會風化。我們中國的紙張看起來沒有外國的好,能耐久。中國的宣紙,那不必說,宣紙保存二、三千年沒有問題,所以它有它的價值。它怕蛀蟲,中國紙張怕蛀蟲,所以要懂得保存的方法。大陸上還有一種很薄的叫連史紙,你們年輕人恐怕不知道,連史紙很白、很薄的,很薄很薄,拿在手上軟得不得了,印書,連史紙能保存一千年。我們現在都看的這叫善本書,最普通的就是毛邊紙,大陸上有毛邊紙,我們看到最普通的,一般你們看到書多半是毛邊紙的,我的憨山大師這一套書也是毛邊紙。毛邊紙的壽命最低限度能保存五百年。所以中國的東西耐久,比西洋東西耐久。這也是我們觀念上不同,我們中國人過去建一棟房子,這個房子至少要能住三百年。做一張桌子,這個桌子至少可以用一、二百年,紅漆家具,不像外國人,外國人講究消費,中國人講究耐久、堅固,這是民族性不相同。

  像幾百年的書,當然剛才講了,毛邊紙大概可以能保存五百年。憨山大師刻的書到現在是五百多年,所以我們拿在手上很容易紙就折斷,像這一疊它就一條印子,很容易折斷。這個時候要保存,怎麼個保存法?諸位曉得裱畫,如果再用一層棉紙托起來,把它整個裱起來,它的壽命至少又延長一千年。修補,要做這個工作。我手上有兩部書完全重新是裱了一套。一個就是你們諸位現在拿到手的《梵網經直解》,我那個原本非常破舊,沒有辦法,拿到裱畫店,整個書給我重新裱褙過一次,那是裱過一次的。還有一部是《法華經大成》,現在也印出來精裝兩冊,那個原本是十本,紙也是很差很差,所以我也是統統拿去裱,裱好之後,拿去照相做版,這樣我的原書才不會損壞。一定要曉得這個方法,你裱過一次,這個書壽命至少可以再傳一千年,沒有問題,書能夠保存下去。

  補救的功德不可思議。註子裡面引佛經上兩句話,在第十一面第二行,這當中我念給諸位聽聽。「像法決疑經云」,這是佛經,佛說的,「造新不如修故,作福不如避禍」,這兩句是經文,佛教給我們的。所以這修補故舊的寺院、佛菩薩形像、經書功德不可思議,絕對不在新造的功德之下,往往它有特別殊勝的感應。其餘這個註解諸位自己可以去看。再看下面這一段經文:

  【是國王等。或自營辦。或勸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結緣。是國王等。百千生中。常為轉輪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為小國王身。更能於塔廟前。發迴向心。如是國王。乃及諸人。盡成佛道。以此果報。無量無邊。】

  這段經文意思非常的明顯。經上常常提到國王、大臣,這是有原因的。佛法,在前面跟諸位說過,它是屬於教化,也就是教育。教育權一定是屬於國家,在過去來講就是屬於國王。我過去聽說,日本人統治台灣的時候,中國人從事任何行業都許可,他只有兩種行業不准中國人學,好像一個是主持教育的,主持教育就是學校的校長、教務主任、訓導主任,這是學校裡面的三大綱領,他決定不用中國人。另外就是警察,不用中國人。你想想這裡頭有很深的意義在。他懂得,他接受過中國的文化,中國自古以來,「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建立國家,領導老百姓,領導群眾,現在的話講統治,用什麼方法?用教學,所以教學為先。這教育權是屬於國王的,因此佛法的護持,護法的工作都是國王、大臣。國王、大臣能夠信奉、能夠護持,佛法才能夠發揚光大,能叫一切眾生都能夠得到佛教教學的殊勝利益,這是經上常常提到國王來護法。

  這種情形,在整個佛教史上來看,也非常的明顯,在我們中國從漢以來,凡是國力最強盛的時候,一定是佛教也是最盛的時候,佛教衰微必然是亂世,這在中國近代兩千年歷史當中可以能夠看得出來,佛教的興衰與國運昌隆有密切關係。佛教是化導人心,人心趨向於正教,國力一定強盛。佛教衰的時候,眾生邪知邪見增長,國家怎麼會不亂?所以護法功德不可思議。這段是說明國王或者是自己來經營、來辦理這個事情,或者是勸、託人去營辦,乃至於許多人大家共同來辦,布施結緣。

  底下這講果報,這些國王與他同時來修布施供養的,倡導的人,國王,是『百千生中,常為轉輪王身』,不失王位,長時期的享受人天福報;『同』,與他在一起同時結緣的這些人,也能得到人間的福報,『常為小國王身』。這個「小國王」在從前講就是諸侯,拿現在來說,從前的諸侯就是相當於現代的縣市長,一個縣市在從前就是一個小的國家。所以說百里侯,他的國家從南到北有一百里,一百里相當於我們現在一個縣一樣,在從前百里侯那是大的諸侯。如果他能懂得迴向,這個功德就更殊勝。迴向是什麼意思?這一點《華嚴經》裡面講得特別詳細,是把自己所修的這些功德能夠迴向一切眾生;換句話說,我自己修的這個福、修的這個善,我自己不要受用,讓大家去受用,這個心量大。我造福、我修福,讓別人來享福,讓大眾來享福,讓現代的人享福,讓千年萬世後代的人享福,這個福報大。能這樣迴向,『如是國王乃及諸人,盡成佛道,以此果報無量無邊』。

  在這段小註裡頭,就是十三面這個註解,諸位看倒數第四行下面,「如達摩大師」,這是講禪宗在我們中國算是第一代祖師。如果從印度來算,他是第二十八代。「初到大梁,武帝問曰,朕即位已來」,就是他做了皇帝以來,「造寺度僧,有何功德?」梁武帝曾經拿這個話去問達摩大師。他度生真是度了不少人,造寺造了四百八十多座,規模都非常之大,南朝有名的,歷史上有名的。他造那麼多寺,度了幾十萬出家人,勸人出家,他見了人出家他就歡喜,他肯幫助。他說我有什麼功德?「摩曰,實無功德」,達摩祖師給他澆了一盆冷水,說實在沒有功德,所以達摩祖師跟他談話不投機。他是一個佛教大護法,竟然不護持達摩祖師。達摩祖師結果沒有辦法,跑到少林寺去面壁九年,才碰到慧可,傳法給慧可。說話不投機。梁武帝他修的是福報,人天福報。如果他要問,我這個福報大不大?那這達摩祖師一定說,甚大甚大,梁武帝聽了歡喜了。他問的功德,功德這實在是沒有,功德沒有。

  我們再往底下看,「此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帝曰,如何是真功德?磨曰,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於世求」。這是把什麼叫功德、什麼叫福報給我們辨別得清清楚楚。功德是指的定慧,定慧是向內求的,不是向外求。淨智,淨是清淨,智是智慧,從清淨心裡面生出來的智慧,這才叫妙、才叫圓,就是無分別智。體自空寂,空是戒,寂是定,能夠到萬法皆空,戒就圓滿;清淨寂滅,定圓滿;淨智妙圓,是智慧圓滿,所以戒、定、慧三學圓滿。如是功德,不於世求,這是從內心裡面去修。迴向就是與功德相應,不迴向是著相。著相修,統統是福德;離相修,就是功德。功德跟福德,簡單的說,一個是著相,著相是有漏的福報,不著相是無漏的功德。同樣做善事,梁武帝著相,他問他的功德大不大?這就著相。達摩祖師點他一點,可惜沒把他點醒,他聽了他不覺悟。他如果一覺悟,一回頭,那就把他的福德變成了無漏的功德,那果報就不可思議。再看底下經文:

  【復次地藏。未來世中。有諸國王。及婆羅門等。見諸老病。及生產婦女。若一念間。具大慈心。布施醫藥飲食臥具。使令安樂。】

  前面所講的是這三種福田裡面的敬田,此地所說的是悲田,特別是老病產婦,他們最需要人幫助。所以能夠盡心布施他們,這是大福報。我們自己要常常想到,自己現在雖然年輕,有老的時候;自己雖然很健康,有病的時候。如果我們自己老了、病了,我們很希望年輕人來幫助我們,我們現在年輕力壯的時候就應當要幫助那些老年人,這有因果的。你現在不肯幫助這些老人、病人,將來你自己老了、病了沒人照顧你,這是因果報應一定的道理。我們能夠孝順父母,將來你自己老了,你的兒女會孝順你。你自己不孝順父母,要想兒女孝順你,沒有這個道理。所以我們想得到什麼樣的果報,應當如何去修因,要懂得修因。果報不是憑空得來的,一定有因。現在我們造的因,將來一定有果報。在修因裡面必須要具備大慈悲心,底下也就是四事供養,『醫藥、飲食、臥具』,使他能夠心安,身心得到安樂,這是講的修因。後面是講果報。果報非常殊勝,從哪裡來的?就從大慈悲心來的。

  【如是福利。最不思議。】

  所以佛門裡面修福非常重視悲田,對於這些病苦之人一定要幫助他,這有不可思議的果報。

  【一百劫中。常為淨居天主。】

  『淨居』是四禪天。

  【二百劫中。常為六欲天主。】

  是欲界天。

  【畢竟成佛。永不墮惡道。乃至百千生中。耳不聞苦聲。】

  我們讀了這個經往往會產生疑惑,疑惑在哪裡?果報太殊勝,我修的這個因不太大,為什麼得這麼大的果報?這是我們常常會疑惑的地方。其實經上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具大慈心」,就關鍵在因中,大慈。為什麼?大慈與真性相應,所以他果報享天福。同時在這個享福裡面,他這個大慈悲心又逐漸逐漸在擴大。我們曉得,六道之中都有佛菩薩說法。在一般經論裡面是不同意地獄有佛菩薩說法的,但是在《華嚴》裡面那都說到,真正是圓融無礙。地藏菩薩本身就是救度地獄裡面苦難眾生,他用什麼方法救度?給諸位說,還是說法。地獄眾生聽了法之後,如果覺悟了,一覺悟、一悔改,回頭,他就能夠脫離地獄。所以諸佛菩薩無處不現身,無處不說法。這些人既然有這樣大的善根,或在人間、或在天上,或在淨居天、或在欲界天,一遇到佛說法,他就能認真的修行,所以『畢竟成佛,永不墮惡道』。

  聞佛法這個福報非常非常之大。過去武則天題《華嚴經》的開經偈,我們現在用的開經偈是武則天題的。新《華嚴經》翻譯成了之後,她那時候做皇帝,先送給皇帝看,她沒有看經的時候,封面上題了四句,就是開經偈。題得好,到以後多少佛門的法師、長者、居士,乃至於學者,都沒有辦法作一首比她更好的,做不出來,這首偈作絕了。「百千萬劫難遭遇」,聞法不容易。不聞法就不會覺悟。聞法這個緣,幫助他覺悟,覺悟這才能成佛,覺悟當然不墮惡道。『乃至百千生中,耳不聞苦聲』。既然不聞苦聲,當然就見不到苦事,這是一定的道理,說明果報的殊勝不可思議,真正是經上所講的最不可思議。

  【復次地藏。若未來世中。有諸國王。及婆羅門等。能作如是布施。獲福無量。更能迴向。不問多少。畢竟成佛。何況釋梵轉輪之報。是故地藏。普勸眾生。當如是學。】

  這是這一段,總結到後面,『畢竟成佛』。這說到成佛,成佛有許多種,佛不是一種。近代江味農居士,你看他註的《金剛經講義》,就給我們說得很明白,圓教初住以上都叫做成佛。因為初住菩薩他就有能力以佛的身分示現教化眾生,示現八相成道,應以佛身而得度者,他就能現佛身去度他,這叫分證佛,天台六即裡面,分證即佛,這是真的,決定不是假的。從初住到等覺有四十一個位次,所以《金剛經》經上講的「諸佛」,江味農居士解釋這個「諸佛」就是這四十一位諸佛,四十一個。加上究竟佛,那就四十二位。他這解釋諸佛是這樣的說法,這個說的意思非常之好。明白這個意思,這「畢竟成佛」我們就沒有懷疑了。如果說成究竟位佛,的確我們會懷疑。如果成分證即佛,那我們不會懷疑,確確實實有可能。既然是佛在經上這麼講,那就是決定成佛。既然成佛都能做得到,何況帝釋天、大梵天、轉輪聖王這些果報?諸位要曉得,福報最大的是佛。古人常講,「不讀華嚴,不知道佛家的富貴」,我們讀了《華嚴經》,才曉得佛的富貴超過帝釋、梵王、轉輪聖王。這就是勸我們要常常行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修學布施,只要我們自己盡心盡力,不論多少,功德都是圓滿的。

  在第十八面,這註解的第一行,他引用的《五道罪福經》上兩首偈,這個兩首偈子非常非常之好。「賢者好布施,天神自扶將,施一得萬倍,安樂壽命長。今日大布施,其福不可量,皆當得佛道,度脫於十方」,就這個八句,這是佛在《五道罪福經》裡面所說的,勸我們要修布施。我們今天所得的福報,就是過去世修布施所感之果。我們的果報不太殊勝,是過去布施沒有盡心盡力;假如過去生中盡心盡力的布施,那我們今天在人間是大富大貴。所以看到富貴人家不要羨慕,曉得什麼?他過去世布施得多,我布施得少。我今生布施得多,我來生的福報就超過他。也許你會懷疑,他有那麼多財產,他可以布施,我一個月只拿幾百塊的薪水,我怎麼能比得上他?你把你幾百塊錢薪水都布施掉,你是百分之百的布施;他億萬財產,布施個幾百萬,九牛之一毛,比不上你。所以盡心盡力就是圓滿功德。末後這個幾句是佛囑咐地藏菩薩要勸我們大家來學習。再看下面經文:

  【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種少善根。毛髮沙塵等許。所受福利。不可為喻。】

  這幾句話比前面的施報更要殊勝,愈來愈叫人難以相信。其實佛還是說得很清楚,這裡面有幾個關鍵的字,第一個就是『善男子善女人』那個「善」字。可見得他不是一個普通的人,他是善人。這個布施的田,福田,是在佛法當中,即使是種極少的善根,果報都不可思議。可見得那個善是我們的大根大本。譬如說我們兩個人,你完全能夠遵照《了凡四訓》的教訓去做,百分之百都做到,你是善人,我沒有去做到,我們兩個人雖然同樣修一個善事,我的果報就不相同。為什麼?你是個純善之心,我是雜善之心,不一樣,純雜不相同。你是個圓善之心,我這是半善之心,用心不一樣。《了凡四訓》是善的最起碼的標準,一定要遵照這個四訓去做,我們才能真正稱之為善人。佛法中,這個佛法在現在有真的、有假的,佛在《楞嚴經》上說得很好,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如果要是找到假佛法那裡,就是種很多的善根,也不會有果報。所以你哪有那麼巧的機緣讓你碰到真的佛法?就如同我們在活動中心講的「佛學概要」,這個裡頭有大小、有偏圓、有純雜,種種不同,所以果報千差萬別。此地是講純善,是講真正的佛法。

  真正佛法,所謂人天眼目,實實在在是救度一切眾生的法寶,救度一切眾生的設施。我在此地也跟這有幾位同修談到,我們今天到美國來,學佛的使命我們自己要認識清楚,我們有兩大使命。就世間來說,如何能夠融合世間許許多多的宗教當中的歧見,能夠融合全世界各種不同的哲學思想?如果不能把它圓融,這世界就沒有太平的一天。這個事情只有佛法才能做得到,佛法能夠包容。所以天主教到我們這來訪問,我們很歡迎。我們打算明年來的時候,我們要主動去訪問他,要去跟他們交談。這是救世界,救度一切眾生,這是講現實的。所以一定要將大乘佛法發揚光大,這個工作我們要去做。我們依靠什麼?一定得依靠《華嚴經》。特別是《華嚴經》最後的一品,《四十華嚴》,「普賢菩薩行願品」,他那個五十三參就是大冶爐,一切邪正、是非、善惡到那裡去統統都成佛法了,無有一法不是佛法。消弭瞋恨、鬥爭,這樣才能叫每一個宗教,每一個學派,每一個國家民族,都能在這個地球上和平共存。另外一個目標,就是勸勉一些已經相信佛法的人往生淨土。兩大使命。人生在世,他有目標、有方向,人生是有意義的,不是盲目的,決定是快樂的。所以大經《八十華嚴》我們要精讀,我們第一個印這部經,其次我們要深入的,那就是《四十華嚴》,《四十華嚴》我們現在有這個本子,我們這個本子大概此地恐怕還有一、二百本的樣子,我們夠用,那是我們要深入的。真正提出來研究討論,才能夠把所有的宗教思想統統能夠融會貫通,能夠融成一片。

  所以正法難得,這個『於佛法』,於正法,在正法裡面做一點點小的善事,功德都無與倫比。譬如我們現在提倡印《華嚴經疏論纂要》,這是正法,你在這裡出一塊錢的功德都不可思議。如果說不是佛法,好像也是善書,看起來也不錯,像現在有很多外道他們也出了不少善書,看起來都很好,你拿十萬塊錢、一百萬塊錢你印上幾萬本、幾十萬本,那個功德不大,為什麼?不是正法。它那個法裡面有弊病,不純,雖善而不純,不像佛法這個善是純善,在這個裡面一絲毫瑕疵你都找不到。所以種極少的善根,所獲的福利不可思議,『不可為喻』,沒有法子比喻,這是我們要懂得的。再看底下一段經文:

  【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形像。菩薩形像。辟支佛形像。轉輪王形像。布施供養。得無量福。常在人天。受勝妙樂。】

  佛菩薩形像之所以有功德,這裡頭有兩重意思,一重就是現前的利益,一重是以後的利益。如果是一個通達佛法的人,他得的利益是現前的;如果是不信佛法的人,他得的利益是後世的。由此可知,佛菩薩形像對一切眾生統統都有利益。明瞭佛法的人見到佛像他起恭敬心,如果更能夠明瞭通達教義的人,佛菩薩形像對他的影響就更大,他見到佛像,他就能夠返迷歸悟。譬如說見到本師釋迦牟尼佛,他立刻就想到仁慈、清淨。釋迦是仁慈的意思,牟尼翻作寂默,寂默就是清淨的意思,心要清淨,對別人要仁慈。見到這個佛像就會想到它代表的是什麼,立刻自己就得受用。見到阿彌陀佛,他立刻就想到無量覺,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樣樣覺而不迷,這是阿彌陀佛的意思。見到觀音菩薩,他就想到自己要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見到地藏菩薩,他就曉得我要孝順父母,尊敬師長。這個佛像是念念提醒你自己覺悟的,所以佛像的功德無量無邊。

  同時在今天,在佛教宣揚上也是一種機會教育。西方有很多人他不懂,他也不知道尊重,他把這些佛像,你看中國自古以來,舊佛像,敦煌石室裡面那些造像,千百年的歷史價值,他們到那裡去把它弄出來,現在在家裡擺在客廳裡頭當藝術品欣賞。許許多多都是不完整的,整個佛像他拿不來,他把那佛像頭拿來。我們看到很多地方,供著一個菩薩頭、一個佛的頭,身體沒有了,這在前面講,這是出佛身血,果報不得了。可是他不是惡意的,他是善意,他不是惡意的,他把它當作藝術品欣賞,把它當作古董來欣賞,而且價錢還很高。遇到這一些我們就要給他機會教育,譬如看到觀音菩薩像,觀音菩薩那個頭像,你就告訴他觀世音菩薩代表什麼,他以後得覺悟,他一看到這個,就想我要慈悲,我對待人要大慈大悲,我應當要救苦救難,機會教育。

  有很多同修,我最近在洛杉磯講經的時候,有幾個同修來問我,他家裡有佛像很多,又不能夠隨便把它拋棄,佛堂裡面也不太大,佛堂裡像都供滿了,他說還有好多,我可不可以掛在客廳?可以。因為你是學佛的,你的朋友不見得學佛,他不會到你佛堂去拜佛,他到你家來,會到你客廳坐坐,你客廳坐位就供著佛,掛幾張佛像,他一坐在那裡就會看到,給他阿賴耶識裡頭種佛的種子。如果他問,你就跟他講解,講解佛,機會教育。他要是不問的話,他話題扯不到佛法上;他一問的時候,你就扯上,你就告訴他什麼叫佛法,這是什麼佛,他代表什麼意義。供養這個佛像目的是常常提醒自己,這個功德就無量無邊。所以一定要曉得它表法的義趣,而不是盲目崇拜一個偶像。

  盲目崇拜一個人,沒有意義,那個意義太淺了。譬如我們一般政府機關裡面供奉孫中山先生遺像,國父遺像,甚至於做成銅像。你一見到這個像,就要曉得我們要實行三民主義,這個功德就無量無邊,它就代表這個精神。真正愛國家、愛民族,救國家、救民族,一定要實行三民主義。這就是底下講的,『轉輪聖王形像』。轉輪聖王代表什麼?轉輪聖王是以十善教化老百姓的。所以我們見到轉輪聖王的像你就會想到十善,想到十善業,他代表的十善業,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瞋、不痴,他代表這個。所以叫你天天見,常常提醒「我應該這麼做法」,這是供養像得無量福。布施供養得無量福,你的善心念念增長,你的惡心念念消除。一個人在內心裡面,善能增長,惡能夠消除,這個人怎麼會沒有福?當然得無量福,果報必定在人天,受勝妙之樂。這佛不說,我們要曉得,這是一定的道理。

  【若能迴向法界。是人福利。不可為喻。】

  這是說迴向的功德不可思議。大經裡面講三種迴向,迴向實際,就是迴向本性,本性是清淨的,本性裡頭具足萬德萬能;第二是迴向菩提;第三是迴向眾生。菩提是智慧,有智慧的人他一定主動修善,他不要人勸勉。他修善決定不著相,他利益眾生絕不為自己,這種迴向功德就不可思議。學菩薩道的人如果不修迴向就不能登地。你看菩薩有三賢十聖,十住、十行、十迴向,必須修迴向之後這才能登地,就是地上菩薩。為什麼?因為三賢菩薩修的是菩提心,我們講的發菩提心,發了得要修,換句話說,發了之後你要把它做到。十住菩薩修「直心」,也就是我們常講的至誠心,儒家講的誠意,十住菩薩修誠意,待人接物都要誠意,不管對待什麼人,不管在什麼境界,都真誠,這是菩薩道的基礎。十行菩薩修「深心」,換句話說,就是修善根。十迴向菩薩修「大悲心」,就是學大慈大悲,佛門常說,「慈悲為本,方便為門」。菩提心裡面三心特別著重在大悲心。前面兩種都是大悲心的基礎,前兩種基礎修成了,大悲心才能夠發揚光大,普度一切眾生。三心圓滿了,這登地,地上菩薩,摩訶薩。由此可知,迴向功德之大。迴向能夠破除我們的執著,能夠破除我們慳貪煩惱,這是煩惱裡面最重的煩惱,貪心、慳吝心。迴向把這都破除,我不貪功德,我也不吝嗇,我所修的功德、我所修的福報統統貢獻讓大家去享受,破自己的慳貪煩惱。所以這個人的佛力『不可為喻』。下面講「施供大乘」的福報。

  【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大乘經典。或聽聞一偈一句。發殷重心。讚歎恭敬。布施供養。是人獲大果報。無量無邊。若能迴向法界。其福不可為喻。】

  經典裡面特別指出的是大乘,為什麼?佛在四依法裡面告訴我們,教我們依了義不依不了義。大乘經是了義經,小乘經是不了義經。小乘只講到六識,斷煩惱裡面講只講到斷見思,可見得它真的是不了義。見思煩惱之外還有塵沙、無明,可見得它確確實實不是了義的。大乘講八識,所以圓滿的佛法在大乘經典裡面。這就是教給我們,遇到大乘經典要『讚歎恭敬,布施供養』。「讚歎恭敬」實在講也不容易做到。尤其是前面所講的『發殷重心』,這一句我們決定不能夠疏忽,關鍵之所在。我們平常講,我們對於大乘經典也讚歎恭敬、布施供養,可是我們的心跟這個標準來比較比較,我們發的這個心不及格,不是殷重心。這註解裡面諸位自己去看,他註得很好,對於大乘的意思也說得非常的明白,我在此地就不要再說了。

  以殷重之心,什麼叫讚歎?給諸位說,讚歎就是宣揚,為人演說,這是讚歎。能說『一偈一句』,這個功德都不可思議。「一偈」,並不是經裡面的偈頌,一偈就是四句。印度人計算一部書分量的大小,他跟我們中國人的習慣不一樣,我們中國人算字數,這部書大小是論字數。譬如我們常講老子《道德經》五千言,它這一部書是五千字,是以這個來算的。印度人不是以字為單位,是以偈為單位。所謂偈,就是四句叫一偈,只要是四句它就叫一偈,不一定是偈頌,長行也一樣,任何四句就叫一偈。所以講《華嚴經》有十萬偈,換句話說,《華嚴經》有多少分量?四十萬句。但是現在我們的《華嚴經》不是完整的,我們《華嚴經》稱為略本,在中國翻譯的《八十華嚴》一共是四萬五千偈,差不多是原文一半的樣子。《華嚴經》分量太大,從前在沒有印刷術的時候,那個時候佛經寫在貝多羅樹葉上,又厚又笨重,所以分量太大,很容易散失。傳到中國來,《華嚴經》是一種殘缺、不完整的本子,但是我們也統統把它翻譯出來了。在今天全世界,可以說《華嚴經》保存分量最多的還是我們中文的翻譯。這就是一偈,就是四句,任何地方你聽到四句,甚至於你只聽一句,你聽一句,你就可以為人講這一句;你聽四句,你就可以為別人講四句,這個叫讚歎布施供養。

  我把這一句經、四句經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講給別人聽,就是供養別人。而不是叫你把這經書放在家裡當神像去供著,那就糟了,供了之後結果就餵蛀蟲去了,那就錯了。所以有很多人供養錯了,供養佛經功德好大,他就請一部《大藏經》,在家裡買幾個櫃子,把經書放在那裡,他自己鎖在那個地方,人家要借看都不肯。結果放了兩年,一打開,裡面都被蟲吃了,供養那些蛀蟲了,很可惜。所以你要曉得,什麼叫做供養?供養是要把這個道理講得清清楚楚,叫別人聽明白,叫別人聽了覺悟,聽了歡喜,這是供養,這是布施,這個布施叫法布施。自己讀誦是供養,為人演說是布施供養。自己讀誦是恭敬讚歎,讀誦也是恭敬讚歎,布施供養一定是為人演說。這個獲的果報真正是無量無邊。這一樁事情,就是修法,要隨時隨地去做,不一定說是一定要有個講堂、要定個時間,一個禮拜講多少次。能這樣當然很好,沒有這個因緣,隨時隨地你要懂得如何去修福,隨時隨地給人家講解佛法、介紹佛法。如果自己有疑惑的,那我們就不說;我們自己真正清楚,沒有疑惑,應該隨時隨地為人演說。當然自己也要常常讀誦大乘,剛才說過,讀誦是恭敬讚歎,為人演說是布施供養。

  要想佛法興隆,佛法能夠普遍的弘揚利益眾生,要講的人多才行。你們今天曉得,基督教、天主教為什麼這樣興盛?講的人多,傳教士多。佛法為什麼沒落?沒有人講。這麼好的東西放在那裡沒有人講,真正可惜。我們中國人的命運是中國人自己造成的,今天國家為什麼這樣的衰微?我們的老百姓為什麼受這麼多苦難?走遍全世界,我們中華民族不比任何一個國家民族來得差,我們老百姓個個都非常勤奮,為什麼受這麼大的苦難?要把原因找到。我們的聰明智慧不比人差,在人家之上。我到美國來一看,你看任何商店裡面去買個東西,他算帳都要用計算機,如果沒有計算機,你給他三十塊錢,他數好多遍數不清楚,真糟糕,我們在台灣沒有這個現象。所以他的頭腦比我們差很遠,他要靠電腦,哪一天電腦一失靈,他就不行了。

  為什麼我們受這麼大苦難?給諸位說,只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喪失了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不相信自己,這個不得了。這個是我們從立國以來,五千多年來,給諸位說第一次,喪失自信心。我們中國人被蒙古人統治,沒有被蒙古人滅亡,是因為我們有自信心;被滿清人統治,而沒有被滅亡,反而同化了他們,因為我們有自信心。今天我們喪失了自信心,這不得了,認為什麼?我們沒有一樣東西能比得上別人。連對於佛教傳來將近兩千年,在我們中國不知道成就多少人,現在我們對它也喪失了信心,「還是錫蘭的佛教好,還是西藏的佛教好」,你看看糟糕不糟糕!真正叫亡國滅種,太可怕。真正展開整個佛教史上來看,佛教發揚光大在中國,比西藏殊勝多了,你打開地圖,西藏跟中國版圖,它才不過十分之一還不到。

  所以我們一定要恢復自信心,恢復自尊心,我們自己才能夠頂天立地,這是大根大本。我們今天徹底失敗,受這麼多痛苦,根源就在此地。所以這些年來提倡復興文化,從根救起。根在哪裡?不知道,這怎麼得了?根就是要恢復自信,恢復自尊。在形式上來講,那個根就是祠堂,非常重要。我在很多年以前,洗塵法師最初到台灣來訪問的時候,想在台灣建叢林,我就勸他建祠堂,建個總祠堂,「中華民族百姓宗祠」,建總祠堂。建好了之後奉獻給國家,由國家派奉祀官,春秋祭祀,這叫從根救起。這個並不是說我們是中國人,好像特別自己誇張自己,絕不是這樣的。我們從非常客觀的態度上來看,我們的文化在全世界確確實實有它的地位,有它悠久的歷史淵源,確確實實能夠給世界人帶來和平幸福,應當發揚光大。

  說實在話,西方人非常熱心於這個工作,他沒有發現。沒有發現,第一個就是因為看到你們中國人連自己都不相信,大概沒價值。這是給人一個很大的迷惑,如果你們好,你們應當很愛護,你們自己都不重視,大概這一文不值,所以構成外國人一個錯誤觀念。第二個隔閡是文字,語言文字的隔閡。如果一旦哪一天被外國人發現,他就會罵你中國人沒出息,你們國家這樣的寶藏不知道,不識貨,讓他們來發揚光大。到那個時候我們真是無地自容,所以自己一定要覺悟。當年玄奘大師到印度,印度人尊稱他為「大乘天」,這個時代並不很遠,距離我們才一千多年。如果說我們中國佛法要是不如外國,不如西藏,玄奘大師怎麼能被人家稱之為大乘天?一定要覺悟。如果不覺悟,這個苦難的日子永遠沒有辦法擺脫。好,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復次地藏。若未來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塔寺。大乘經典。新者。布施供養。瞻禮讚歎。恭敬合掌。若遇故者。或毀壞者。修補營理。或獨發心。或勸多人同共發心。如是等輩。三十生中常為諸小國王。檀越之人。常為輪王。還以善法教化諸小國王。】

  這一段是講布施、修護經典的福報,專門著重在經典。三寶當中實在說是以法寶為主,是以法為主,法寶是以經典為代表。經典不但要保存舊的,更重要還要把它翻印流通,使它能夠普遍。在現在講,要能夠普及到全世界;對將來講,要它能夠流傳後世,我們要做這個功德。修福固然有許許多多種,有很多的方式,譬如前面講救濟病苦,這都是好事情,那些事情做的人很多。像在台灣許多寺院,他們慈善福利的事業做得都非常多,辦醫院、辦育幼院、辦養老所,很多很多。許多人樂意在這邊做,在這修這個福報。而我這些年來,把所有的力量統統都用在印經上,其餘的事情我做得很少很少。為什麼?有很多人在做了,所以我用在印經這方面。

  台灣最近印經也非常非常的普遍,最初只有我一個人在印,現在大家統統都印,也是好事情。可是現在我繼續不斷還在印,我印的跟他們不一樣,我有我的選擇,我印的東西不雜不亂,所以我提出正法久住。而且我印的註疏都是古人註疏,我不印今人的註疏。為什麼?不得罪人。我印今人,印這個人的,好,「你沒有印我的」,那你來找我麻煩,總得要罵我幾聲。我印古人的。他要叫我印的話,你現在還在世,你不在世的時候我就印你的。印古人的,不印今人的。這個裡面有個很簡單的道理,古人的東西他能夠流傳到今天,諸位要曉得,當中經過多少人的眼目,如果沒有價值,流傳不下來。從前就算是刻版印刷也不簡單,成本非常之高。不像現在,印刷術發達,成本降低。我們現代的人,普通中等收入,就可以買一部《大藏經》供養在家裡。這一樁事情在過去的人連作夢都不敢想,不敢想,家裡有一部經就不得了了,怎麼可能有一部《大藏經》?

  我們安徽,我那個家鄉有一個寺廟叫冶父寺,最盛的時候住過一千多人,民國初年的時候還住了差不多將近有四百個出家人,那裡頭只有半部《大藏經》,還沒有一部。從前《大藏經》買不到,向誰要?向皇帝要。你這裡有寺院,住多少出家人,等於說向皇帝請求,由國家頒發《大藏經》,不容易。二十五史、十三經,哪個家裡要能擺一套,那是書香門第,不得了。現在連《四部備要》在台灣也不過是十二萬塊錢,此地三千塊錢,你看看哪一個人買不起?所以古人的東西,刻版,我念小學的時候,看過人家刻木刻版的,我就看過,怎麼樣印刷我都曉得,成本之貴,縱然是鉛字排版,那已經是進步太多。民國初年,民國十幾年,那個時候商務印書館的《辭源》,你看後頭的訂價,大洋五元。五元是多少錢?給諸位說,差不多是八口之家一個月的生活費用,八口之家一個月不要吃飯,這才能買一部書。所以從前書價值之高,不像現在,現在這書實在太便宜了。

  舊的,它有價值,如果不是真正好的東西,流傳不下來。即使像韓愈、柳宗元,他們一生不曉得作了多少文章,好的才有人把它翻刻,流傳下來;看到你這文章馬馬虎虎,算了,不要了,我沒有那麼多錢來刻版,就丟了,能夠流傳下來都是他一生寫的文章的精華。你從這個地方來看,你就曉得古人的東西有它的價值,能夠流傳下來一定是有價值的。遇到舊的經典毀壞的我們一定要發心把它修補,這意思剛才我說過了。如果真正需要裱的,這個工很大,花的錢也很多,幾乎有的時候花的錢不亞於印一千部,因為到裱畫店裡用棉紙一張一張給你裱起來,這成本相當之高。可是有沒有價值?非常有價值。剛才講了,這樣裱一次,至少它的壽命又延長一千年。我們好好的把這一部書流傳下去,在一千年當中,它可以做為底本來翻印,決定不能夠把它損壞。一個人有力量,一個人做;一個人沒有力量,可以能號召大家共同來做,出錢,來修補舊的經書。

  保存舊經書也要謹慎,書怕潮濕。所以在大陸,六月常常曬書,尤其中國紙張容易生蟲,所以擺在書架上面,這是決定免不了的。那個書要常常去翻,縱然不看,要翻。我過去在慈光圖書館,那時候李老師剛創辦的時候,我在他圖書館工作做了一年多,這書架裡的線裝書,我每個月要去翻一次,有蛀蟲,要把牠清理掉。自己的書就好辦,自己書是線裝書,不要擺書架,裝那個樟木箱子,或者檜木箱子是最好的,裡面放樟腦,這樣書放在裡面一年都不會生蟲,常常添新的樟腦。我自己的書都用箱子,不用書架,因為書架的毛病我知道,我在圖書館工作過,書架的毛病我曉得,書架是一定會生蟲的。書櫃都不行,最好是箱子,箱子封得很密,樟腦在裡面透不出來,所以那個書可以不必曬,只要放在乾燥,不要放在潮濕的地方。像台灣放樓房就沒有關係,如果放在靠地上,它會潮濕,它有濕氣,放在樓上,三樓、四樓以上非常的安全,箱子也關得很嚴。這樣書才能夠保持得好,這也都要經驗。否則的話,一套好書到你手上沒有幾年就糟蹋掉,太可惜了。像現在我們新印的書,這沒有什麼關係,這是我們大量印來流通的,這個損壞沒有什麼重大的過失。

  底下一段,這是講果報。『如是等輩,三十生中常為諸小國王』,這是講隨喜跟你在一塊做這功德的人。『檀越之人』,這就是指那個提倡的人、發起的人,『常為輪王』,這是講果報。輪王『還以善法教化諸小國王』,那就是他們在過去世中有這個很深的因緣,現在大家在一起修福,到後來大家還在一塊享福,現在一同發心,到後來還在一起。像我們現在在此地聚會的,前生前世都有因緣。要沒有因緣不會到這來大家一起坐在這裡討論佛法,不可能的。多生多世都有很好的緣分在,結的緣分。希望這個善緣能夠增長,能夠發揚光大,普遍的能利益一切眾生。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這一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