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集  悟道法師主講  (第十一集)  2014/10/16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三重別院  檔名:WD20-018-0011

  《淨土集.觀無量壽佛經疏菁華》。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請大家翻開經本第四十二頁,《淨土集.觀無量壽佛經疏菁華》第四十二頁,倒數第二行,從八十九段看起:

  【佛告阿難。觀觀世音菩薩者。不遇諸禍。淨除業障。除無數劫生死之罪。】

  昨天我們學習到這一段。這一段佛在《觀經》告訴阿難尊者,也是告訴我們大家,這是講觀想觀世音菩薩,『不遇諸禍』,就是我們能夠觀想觀世音菩薩,我們就不會遭遇到一切的災禍,現在我們所講的天災人禍,各種災禍不會遭遇到,就是可以避免。『淨除業障』,不但諸禍不會遭遇,而且我們業障能夠消除,心回復到清淨。『除無數劫生死之罪』,「無數劫」是形容這個時間很長,沒有辦法去算出來。「生死之罪」,什麼叫生死之罪?我們現在看到的,我們人從生到死一個階段,這樣的生死叫分段生死,分一個階段、一個階段,我們這一生從出生到老死一個階段,來生再去投胎又生,生又再死,又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生死,就叫分段生死。我們生死有兩種,第一個是分段生死,第二個是變易生死。變就是變化,易就是不一樣,生滅變異,變易它有生滅。變易生死是什麼?我們念念這個念頭,起心動念,一念生一念滅。

  我們淨老和尚最近在《大經科註》,在講席當中常常引用《菩薩處胎經》釋迦牟尼佛問彌勒菩薩,我們這一個念頭有幾個生滅?有幾個相?以前我們老和尚講,就是一彈指,這樣一彈指,如果一般彈一秒鐘可以彈四下,如果身體好一點的、年輕一點的可以彈五、六次,就是一秒鐘可以彈六次,這樣彈彈六次。一彈指這樣有幾個生滅?我們看到《菩薩處胎經》彌勒菩薩給釋迦牟尼佛報告,就是一彈指就有三百二十億個生滅,就是剎那剎那生滅。如果三百二十億乘以四,一秒鐘四次,彈四次,就一千二百多兆。現在老和尚又講到,現在有人說一秒鐘可以彈六次、七次,那又增加了,增加到一千六百兆,有的說可以彈到七次,那就二千一百兆。我們也不要去計算,光一個概念我們就知道,那不要說太多,一千二百兆一秒鐘,就有這麼多次的生滅,我們是感覺不到的。

  一個生滅就是一個生死,這裡講「無數劫生死」,你從階段性來看,分段生死,當然無始劫以來,不曉得經歷多少次的生死,也可以說是無數劫。實際上是講我們念頭的生滅太快了。念頭當中有一念我們給它停下來,那你就明心見性了,你看到現在這個世界就不一樣了。看到什麼不一樣?不生不滅,你看到不生不滅了,你看到真相了,真相就是不生不滅。你現在為什麼看到生滅?是不是外面有生滅?佛在《楞嚴經》、《圓覺經》都跟我們講,其實外面沒有生滅。是你自己那個心在動,看到外面好像有生滅,看到生滅是因為我們心起心動念,你在這麼快速的跳動,這樣產生出來的一個幻相。現在量子力學家他也發現,物質從哪裡來?一直追求追到最後,現在發現原來是我們眾生的念頭快速波動產生的幻相,實際上沒有物質,現在先進的科學已經發現到這一層。這個講法跟我們大乘經典講的就相應了,因為大乘經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一切法怎麼來的?你的心想變現出來的,跟這就相應了。但是,不是我們現在能夠感覺的心想,是很微細的波動,這個速度很快。

  我們這樣講也不好體會,所以我們淨老和尚他都是用以前老式的電影,就是一秒鐘打二十四張的幻燈片,快速的轉動,一秒鐘轉二十四張,然後打在銀幕上,那個人就在銀幕上就在動,就有這些現象出來了。如果那個機器停下來,那就不動了,每一張都是靜態的、靜止的。還有我們大家也都聽說過卡通影片,卡通影片它怎麼來?它是一張一張的,就像電影轉動的道理是一樣的,一個動作接一個動作,然後快速的轉動,你畫的那個靜態的變成會動了。所以有一次,在電腦我也看到有一個人就拿一疊像我們那個便條紙,它四四方方的,大家都看那個便條紙,他畫一個人就畫了一疊,然後他就這樣好像數鈔票,這樣很快的,然後你看到那個一張一張快速的過去,靜態的人那個相就在跑,一直在動。我看到那個我們就體會到佛經上講的,我們起心動念產生現在這個現象,就是我們微細的念頭快速的動現出來的幻相。那個叫起心動念,也叫做無始無明,一念不覺生三細,動,動了現出來的相它是幻相,實際上沒有。

  《金剛經》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但六道法界是虛妄,六道法界是虛妄中的虛妄,四聖法界還是虛妄,就連一真法界也是虛妄的。只是一真法界它沒有變化,它不會有變化,它真的永遠都是這樣。像極樂世界就是一真法界,它無衰無變,人、花草、樹木永遠都是這樣,不會有變化,不會有變化還是虛妄。真的是什麼?常寂光大光明藏,那是我們的本體,真相。《金剛經》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它沒有說實報莊嚴土那個相例外,它沒有講,沒有講就全部都是虛妄,只是實報莊嚴土那個相它不會有變化。我們十法界有變化,四聖法界變化幅度小,六道法界變化幅度大,像大風大浪一樣。

  「無數生死之罪」,我們一個念頭的生滅就是一個生死。所以你觀觀世音菩薩,觀成就其實你就會開悟了,大徹大悟。那什麼叫開悟?你起心動念那個無明一下子停下來,生死就沒有了,不但分段生死沒有了,變易生死也沒有了。所以《心經》我們常常念,「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照見五蘊皆空是看到事實真相,見到事實真相,原來都是虛妄相,都不是真的。真相是什麼?不生不滅,本來常住,沒有變化。見到真相了,那一切苦厄也都消失了。這個作觀,觀想或者觀照、觀察,觀照功夫就比較深了,真正能照見,就離心意識你才能照見,就像禪宗參禪一樣。我們觀想還有用心意識。觀想我們觀不起來,觀像也可以,阿彌陀佛像可以觀想,也可以觀像,當然觀音、勢至也可以觀想,也可以觀像。我們想,想像不出來,那就看佛像,看這個莊嚴的像。

  觀音像也很多,每個人可以找自己喜歡的一種像來觀。但是這個觀,最好能夠跟《觀經》講的,不管是彩繪的,或者是雕塑的,泥塑木雕,銅鑄的,符合經上講的標準,這是比較正規的佛像。像現在我們看觀音菩薩的造像,如果根據《觀經》造像,《觀經》就西方三聖,西方三聖在《觀無量壽佛經》跟我們講得很清楚,觀音菩薩他的帽子(頭冠)有一尊化佛,那就是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他那個帽子是一個寶瓶。因為觀音、勢至如果塑起來那一樣,分不出來,但是你看他那個帽子上是畫佛像還是寶瓶,或者是雕刻的。我們從這個地方去分辨,哪一尊是觀音菩薩,哪一尊是大勢至菩薩。像我們這個佛堂是西方三聖,所以西方三聖是根據《無量壽經》,還有《觀無量壽佛經》來的,《無量壽經》跟《觀無量壽佛經》都有提到觀音、勢至。

  所以你要觀像,我們就依《觀經》做一個標準,頭上帽子有一尊化佛,這個比較標準。所以有一些做觀音像的可能不是內行的,做的它沒有化佛,那就不是依照《觀經》這個規格來做。如果我們要觀像、要觀想,還是依照《觀經》佛給我們講的做為一個標準。觀音像很多種形相,像密宗裡面就更多了,有四面觀音,《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羅尼經》那個相又不同,千手千眼,這個都可以觀,看你喜歡觀哪一種,選一種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去觀想,都能得到觀音菩薩威神加持,能夠淨除業障。業障淨除就能除無數生死之罪,最高的能夠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就像《楞嚴經》講的,觀音菩薩修耳根圓通,圓通就是明心見性,大勢至菩薩修念佛圓通,耳根圓通跟念佛圓通它是相關的,它是有相關的。像我們現在用持名念佛,這是念佛圓通,我們耳朵聽念佛的聲音就是耳根圓通。所以我們念佛法門實際上我們是同時修兩種圓通,這個也是很特別的一個地方。

  好,我們接著再看下面這一段:

  【如此菩薩。但聞其名。獲無量福。何況諦觀。】

  這是講聞名,聞有聽聞、有見聞,見聞就是我們眼根,我們眼根看到,看到觀世音菩薩的聖像,這眼根見聞;耳朵聽到念南無觀世音菩薩這個名號,這是耳聞。其實六根,你心裡念,意根在聞,六根都叫聞。我們見聞,見相聞聲,看到觀音菩薩的相,聽到觀音菩薩的名號。或者,現在應該還有,過去早年有很多佛門的弟子很發心,都是把佛菩薩聖號,用鐵片把佛菩薩的聖號寫在上面,綁在電線桿,旁邊就用個小字,「請常念,消業障增福慧」,寫上這個小字,勸大家念佛菩薩的聖號。早年我們常常看到,現在應該還有,後來做這種貼紙的,用鐵片用鐵線去綁的那就少了。早期都用鐵線去綁,後來都用貼紙直接把它黏在那個電線桿,或者黏在門口,現在還有貼在車上玻璃的,或者車後面貼橫的,現在就很多種可以看到。特別在外國不能隨便貼,一般人貼在自己的車上,或者貼在自己家門口。我們見聞、聽聞菩薩的名號,就『獲無量福』,就獲得無量的福報,這個真正是不可思議。我們聽到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我們就獲無量福,我們一般人有一點不敢相信,真的有這麼大的福報嗎?就聽到觀音菩薩就獲得無量福報了,這是什麼道理?佛在經上這麼講當然有他的道理,如果沒有道理,佛肯定不會這麼講,佛講出來的都是事實真相。這在《普門品》佛也有一個比較,你念六十二億恆河沙法王子的名號,不如念一聲南無觀世音菩薩的聖號,那個福報跟它是相等的,同樣的。

  聞名能夠獲得這麼大的福報,就是佛法講的果地教。佛法講修行,從凡夫修行到成佛,這叫因地教,修因證果,過程就是這樣。一般的法門,一般通途法門,是修因證果,從因地開始修,修到斷見思惑,斷塵沙惑,破無明惑,無明斷盡了,這樣成佛,成究竟圓滿佛。從因到果這個過程,修行的時間就很長,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修行,這叫因地教,修因證果,一般的法門都是修因證果。佛法這十個宗派,在中國大乘八個宗,小乘兩個宗,不管大乘、小乘都是修因證果,叫因地教。只有密宗跟淨土這兩個宗派叫果地教,從果修因,以佛的果地覺,佛菩薩的果地覺,拿來做我們凡夫修因,把他的果拿來做為我們的修因,這叫果地教。佛菩薩這是圓滿,他修行證得圓滿的果位,觀音菩薩他實在已經早就成佛了。佛在經上,在《大悲心陀羅尼經》,也給我們講,他過去是正法明如來,他是倒駕慈航,再示現菩薩身分來幫助佛度眾生,其實他自己早就成佛了。

  果地教,過去黃念祖老居士他有一個比喻,因為講這個我們一般人聽也聽不懂,什麼叫果地教、什麼叫因地教。所以用個比喻。佛在經上也常常用比喻,透過這個比喻讓我們去體會他講的道理。他比喻什麼?比喻我們吃饅頭,吃饅頭也是我們平常生活當中大家都有經驗的。吃饅頭,我們要吃一個饅頭,如果你從因開始,你要吃一個饅頭,你怎麼樣才能吃到這個饅頭?如果從因開始那很繁瑣。饅頭怎麼來的?要麵粉,饅頭你要麵粉要去揉、要去做。我當兵的時候我也去廚房,去了好像一、二個月,到林口那邊,我被調去當狙擊手,狙擊手就是暗殺人的,練習槍法。那個時候學佛了,這個事情好像不太好,但是被選上了你也不能不去。去到那邊,剛好在宣布說有誰願意到廚房的?就不用去練槍法。我第一個就舉手,我去,我就到廚房去了。到廚房去,一大早就要起來,三、四點就要起來做饅頭,跟大陸那個老班長做饅頭。晚上要弄一塊,麵粉揉一塊,讓它第二天早上能夠發起來,第二天我們一大早起來,麵粉再加那一塊發粉,那是自然發酵的發粉,然後再揉、再揉,再切一塊一塊的去蒸。蒸起來都黃黃的,不是很漂亮,有大有小,那個饅頭不規則的。

  你需要麵粉,也需要這些人工,麵粉怎麼來?麵粉從麥,你要麥來磨成麵粉。麥怎麼來?你要去種,你要種才有,拿那個種子來種。怎麼種?你要找一塊地,地找到了你要去耕種,去除草、播種,然後要照顧,收成。你要找一塊地整理好了,然後種這個麥,還要照顧一段時間它才能成長,成長你收割下來然後要磨成麵粉,磨成麵粉還要人工去給它揉、去給它做,然後去蒸,蒸了蒸籠拿出來,你才有個饅頭吃。他就把這個比喻說我們修行,修因證果過程就必須是這樣的,你才有一個饅頭可以吃,這個叫因地教。那我們就明白,如果你要吃個饅頭,你要從因到果,那時間很長,也很繁瑣的,一道一道手續,你缺一道都不行,你才有個饅頭吃。用這個來比喻我們從凡夫修行到成佛,那過程時間要很長、很辛苦,這是因地教。

  果地教,你現在要吃個饅頭,人家有做現成的,人家已經做好了,你就花個五塊錢去買一個來吃就好了,這個很簡單。他把這個用作你要從凡夫修行到成佛,這個過程都是一定是這樣,沒有例外的。但是現在有很多人他已經修成佛了,他已經成佛,他成佛就是他已經證果,好像饅頭它是現成的。我們沒有從因地這樣修,能不能去享受那個成果?就像我們沒有去種地、種麥,這樣從麵粉去做饅頭,那我們能不能吃到饅頭?答案是可以的,你去買現成的,有現成的。買現成的就方便了,不然你要自己去種,你要種多久你才有饅頭可以吃?你去買現成的,很快你就能吃到饅頭了。我們密宗跟淨土它就是果地教,佛他修成就了,我現在把我果地上這個成果我就可以跟你們分享,我們現在講分享,可以跟你分享。怎麼分享?你念我的名號就可以分享到了。就好像你拿個五塊錢去買,你就可以吃到饅頭,你就不用那麼麻煩。現在你只要念我的名號就可以分享到。

  因為這句名號它就是代表佛果地全部所有的功德。所以名能召德,名號是召感他果地的德,把佛菩薩果地的德,我們透過持名念佛變成我們的,直接從佛果地的果位來薰我們凡夫的因地心,那薰薰薰我們不知不覺就跟他一樣,就變成佛,這是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就在這裡。念觀音菩薩也是同樣一個道理,任何一尊菩薩名號都是一個道理。黃老他還怕我們聽了不懂,還是不懂,這個名怎麼會有那麼大的功德?大家會有懷疑。我們凡夫其實要成佛,如果我們能接受佛菩薩指導,真的,我們很短的時間就能成就。問題我們有懷疑,不相信,自己產生一些障礙,把這個疑惑排除了,障礙沒有了,我們在短時間很快能成就。名怎麼去召德?我們想不通,後來黃老他用一個比喻,他用那個泥水匠,現在我很久沒看過了,以前在家常常看到,因為我父親做建築業的,常常會看到泥水工。泥水工的師傅,黃念祖老居士就講泥水工旁邊有一個小工,他要磚,他就跟他講磚,給我一塊磚,那磚就拿來了;給我那個水泥,水泥它就來了。他都跟他講什麼名字,它那個東西就來了,名就代表那個東西。他用這樣的一個我們生活當中常看到的來給我們比喻,我們就比較有概念了。

  佛菩薩他的功德是什麼?我們念《無量壽經》、念《彌陀經》,或者念《觀無量壽佛經》,西方極樂世界全體的依正莊嚴就是佛菩薩的果德,他果地上的功德。我們念佛的名號、念菩薩的名號,就是直接念他果地上全部所有的功德,讓我們直接去分享他果地上的功德。這個道理不但很多人不懂,連菩薩都不懂,所以修行要修很久。如果能夠接受佛這個法門,你很快會成佛,不用那麼長時間,也不會浪費那麼多的精神、體力各方面的。所以我們多念一聲佛號,就是把佛果地全部的功德,不但一尊佛,十方一切諸佛的功德,在我們阿賴耶識落一次印象,薰習一遍,你這樣薰薰薰,薰到一定的程度,那你氣分就跟他一樣。《楞嚴經》講「如染香人,身有香氣」,你這件衣服沒有香氣,給它放在檀香櫃,有香氣的檀香櫃,放個三個月、放個半年,再拿出來它就有香味,因為它薰染到那個香味。用這個來比喻佛光、佛香薰習我們眾生凡夫的業識心,慢慢把我們凡夫的業識心轉成佛菩薩果覺的心,這是成佛最快速、最簡單、最方便、最究竟、最圓滿的一個方法。因此知道這個事實真相的人,你說他會浪費一秒鐘嗎?大概不會,應該是分秒必爭,一秒鐘都不願意讓它空過,多念一句佛號,一句的功德。所以《淨語》裡面講,多念一句就是一句佛號的功德,念得愈多,我們累積的功德就愈深愈大。

  聽聞觀音菩薩的名號也跟聽聞阿彌陀佛一樣。你看『但聞其名』,「聞」就是聽聞,還沒有去念,就得無量福了。為什麼?這個名號是代表菩薩果地上所有的功德,你接觸到,落在你阿賴耶識,這是無量福,這個金剛種子已經種下去。縱然現前他業障重,他還不能接受,但是我們知道,他有這個種子,總有一天因緣成熟它就現前,他阿賴耶識佛菩薩名號的金剛種子它就起現行了。所以「獲無量福」是從這個地方來講。聞名都能獲無量福,見聞也好,聽聞也好,所以我們現在有念佛機很方便,放來聽,念念當中都得無量福,這個也很方便。『何況諦觀』,「諦」就是你很專心,心很定的,諦就是很仔細的,很仔細的你去觀想觀音菩薩。你要諦觀,心要很定,心很定你去觀想觀音菩薩的聖像,福報就更不可思議了。這個我們就可以理解,因為你聞名都是散亂心,所以散亂心稱佛名號也是種成佛的種子,何況你定心來稱佛名號、來觀想佛菩薩的聖像,這個福報當然就更不可思議了。

  這一段特別對我們現前這個時代真的非常需要,我們縱然不能做到諦觀,但是念觀音菩薩聖號大家都能做得到。佛在《無量壽經》也明白的跟我們講,在《無量壽經》會集本「大士神光第二十八」,佛也勸我們佛弟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四眾弟子,遇到有恐怖急難,「但自歸命觀世音菩薩,無不得解脫者」。佛在《無量壽經》、在《觀經》都特別提醒我們。在現在這個時代就更需要,現在這個時代地球上真的是天災人禍,整個磁場非常不好。如果年紀比較大的人你可以回想回想,像我這樣的年紀,想到十幾歲那個時候,台灣地區整個環境磁場,雖然那個時候經濟不好,但是人心很淳厚,人有人情味,真的磁場很好。你走到那裡有人情味,你到中南部那種熱情,讓我們感到非常的溫暖,走到哪裡都感到非常溫暖。現在不要說一般人,就是說自己的親戚,就像陌生人一樣,甚至父子都反目成仇。你說我們現在這個地球上的人類是什麼樣的心態?都是造十惡業。心地愈來愈刻薄,人與人之間只有講利害,也沒有親情,也沒有友情,什麼都沒有了。

  所以現在我們活在這個地球真的磁場是很不好,外國人講磁場,我們中國人講氣氛,這個氣氛不好,氛圍很不好。因此引起很多天災人禍,都是從人心不善感應的。生長在這樣的一個時代,我們佛弟子很自然想到這個時代的眾生真的很需要觀音菩薩救苦救難,真的是很需要。我們生長在這很痛苦多災多難的一個時代,全球的人類過的日子是富而不樂,貴而不安,有錢的人他日子過得不快樂,做大官有地位的人他沒有安全感,患得患失。窮的人也苦,富的人也苦,貧賤富貴大家都苦,《無量壽經》講得淋漓盡致,「有無同憂」,有也憂愁,沒有也憂愁,過這樣的日子。過去我們淨老和尚講,現在的人過的不是人的日子。現在想一想,的確是這樣。所以有智慧的人應該趕快發願念佛求往生極樂世界,不要再留戀這個世界,真的住在這個世界沒什麼意思,只有在這裡受苦受難,有什麼意思?為什麼不發願念佛求生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這麼好的世界為什麼不去,甘願在這個娑婆世界受苦受難?如果我們遇不到淨土法門也就沒辦法了,遇到了我們不接受佛的勸告,信願念佛求生淨土,這個我們自己要負責,不能怪佛菩薩,不能怪任何人,自己要負責。

  要求生淨土就是徹底要把這個世間一切統統放下。放下不是叫你什麼事都不要做,這不能誤會。過去有很多同修,特別是大陸的同修就更多,聽到老和尚說放下,他什麼工作也辭掉,銀行存款也不要了,什麼都不要了。然後過一個禮拜,跑去香港向老和尚要飯,他說現在沒工作了,要找老和尚。老和尚看到真是搖頭,都沒有把我的話的意思聽清楚,不是叫你什麼事都不要做,放下是叫你放下你內心的憂慮、牽掛、煩惱、執著。所以現在老和尚教我們,就是說不管這個房子是我們自己所有權還是不是我們自己所有權,就是這個房子我現在住在這裡,這個房子是我的,我現在在使用的;我離開這個房子,沒有住在這裡,這個房子就不屬於我的。錢放在我的口袋是我的錢,所以我現在要放一點在口袋,因為放在口袋才是我的錢,我要用才能用。他說放在銀行不是你的錢。講這個也很有道理,房子是我們的,所有權是我的,但我沒有住在這裡,我離開這裡,就不屬於我的了。如果要更進一步講,實在講我們晚上睡覺,睡著的時候作夢,我們白天這一切,包括自己這個身體,跟自己也沒關係了,睡過去就像死了一樣。所以我們也常常要做這樣的觀想,就自然能放得下了。

  兒孫自有兒孫福,有時候,我過去也是常常好像在關心別人,後來我出家,真的經歷過了,真的,你要怎麼想去幫助他,也要看他的因緣,他沒有那個因緣你也勉強不來。佛菩薩都不能勉強,那我們怎麼可能去勉強?後來我想通了就放下,想通了你就放下。像我大哥的大兒子,他還比我早出家,他還陪我去出家,他讀國中不讀就跑去剃頭。那個時候難得,這麼年輕就會剃頭,盡量想辦法留住他。但是當兵回來他就不想再出家了,他就回家了。因為當兵就要去還俗,當兵退伍他就不想再出家了。我就想盡辦法怎麼勸,沒用。後來這個因緣,就是要經過他自己一段的業緣,他要去經歷。退伍之後,我大哥大嫂買了,他說要開計程車,買一部新的計程車給他,開沒有一個禮拜,被一個人騎摩托車,他停在那裡,是那個摩托車來撞他,不是他去撞那個摩托車,那個摩托車騎車來撞他,撞得腳斷掉了。警察說道義上雖然他撞你,但是你看他那麼可憐,他腳都斷了,你也要賠他一點醫藥費。結果賠了一百多萬。後來我大嫂一氣之下,你就不要給我開了,去新加坡做義工。那個時候老和尚在新加坡淨宗學會講經,就叫他去做義工,你就不要賺錢你去做義工。所以到新加坡去學錄影、錄像,現在也在香港,老和尚回去香港都是他負責在錄影。

  所以我當時放下了,真的,當時放不下那種心情,你要怎麼樣、要怎麼樣,到時候我自己想通了,你又能怎麼樣?所以我就放下了。我三哥的大兒子,跟我大哥那個大兒子同年的,兩個人就國中不讀,一個跑到彌勒內院剃度,一個跑到高雄元亨寺剃度。我當時想,淨老和尚這麼好的善知識,你不來這裡剃度跑到那邊去。後來我也想通,各有因緣,勉強不來,各有因緣,這樣就放下了。不然你要怎麼樣?佛都沒辦法,你有什麼辦法?所以想通了就放下。現在你想你兒子、想你孫子要怎麼樣怎麼樣,那是你一廂情願的想法,你自己一廂情願的想法,你想了半天,到時候他不領情,你又能怎麼樣?放下!怎麼樣?要怎麼辦?放下。我們先去西方再說,因緣成熟了再幫助他。

  所以什麼事情你經歷過,不經一事不長一智,經歷過之後,我們就要知道去放下。特別很多事情,真的是計劃趕不上變化,當然我們做什麼事情總是要有一個計劃,但是我們也要知道,這個計劃不一定能按照我們計劃去做,這當中可能有變化,所以我們也隨時要去應變。有因緣我們隨緣做,多幫助人,因緣不具足也不要勉強,這樣我們就放下了。有因緣我們也不要去逃避,你刻意去逃避也是放不下,有因緣我們就替眾生做一點事情。有因緣你不做,要去逃避,那也是放不下,也是不隨緣;沒有這個因緣,勉強去怎麼弄、怎麼找,那是攀緣。所以隨緣它的意思就是有這個緣我們就做,沒有這個緣我們就不勉強。像老和尚提倡的彌陀村這麼多年,很多因緣不具足,不具足我們也不要去勉強,你勉強去做也不能成就;因緣到了我們隨緣去做,自然就能成就,所以一切隨緣就好。甚至我們現在提出來的一些好事,也不一定在我們手上去完成,我們可以再交接給後人去完成,交接給後人,以後的人他因緣成熟,到他那個時候他再去成就這樁事情,這些都是屬於放下。

  這一段我們在現前這個時代,念到這個經文特別有感觸,災難多,真的現在這個時代的眾生需要觀世音菩薩來幫助的非常多。因此我們淨宗十三祖印光祖師,他勸人兼念觀音菩薩,就是你一天念一萬聲佛號,加五千聲觀音;念一百聲佛號,加五十聲觀音菩薩。這在《淨土集》後面「印光大師菁華」裡面有講到。念觀音,可以迴向給世界苦難眾生。你說我不念觀音,我專念阿彌陀佛,可以不可以?可以,那更好。你要兼念觀音也可以,你不念,專念佛號迴向給眾生,也是可以。既然可以,為什麼佛又要提觀音、勢至?觀音、勢至是阿彌陀佛的助手,是他的助手。其實如果照黃念老註解講,他說觀音、勢至都是阿彌陀佛的化身,那的確也是。三聖是一不是二,兩位都是給阿彌陀佛做助手的,幫助阿彌陀佛接引十方世界念佛眾生往生淨土的,是助手。

  這個助手,特別是還沒有真正深信淨土的人,你先勸他念觀音,他比較容易接受,因為有些人對念阿彌陀佛求往生極樂世界他聽到就害怕。他聽到了,你叫我趕快去死,我現在還不想死,他聽了就有忌諱,他不敢聽。所以黃柏霖黃警官,我最近去佛陀教育基金會看簡豐文居士,帶安徽廬江佛教居士林徐林長去參觀基金會,簡居士接待。簡居士跟我講,他說黃柏霖黃警官有一次去給人家助念,說勸那個人趕快念佛求往生極樂世界,那個人嚇得都站起來,非常恐怖,嚇得都站起來了。如果像這樣的情況,他都不能接受念阿彌陀佛,你就可以勸他念觀音菩薩,或者有的要念地藏菩薩也可以,念觀音菩薩也可以。念觀音菩薩,大家都知道,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希望我這個病趕快好,能夠再多活幾年。他發的願不是願生西方,是願多活幾年,是發這個願。佛菩薩都能恆順眾生,你念觀音菩薩也滿你的願,一般人這樣他就比較容易接受了。

  觀音菩薩你念到最後,他還是帶你到西方去,我們學習《大悲心陀羅尼經》,經文講得非常清楚,觀音菩薩接你去哪裡?去西方極樂世界,因為他是西方三聖。你專念觀音求往生西方行不行?可以,因為他西方三聖,他本來就是接引你到西方的。你不接受念阿彌陀佛,那念觀音菩薩,觀音菩薩還是接引你到西方,到最後還是去同一個地方,甚至你念藥師佛,也是接你到西方極樂世界。因為《彌陀經》、《無量壽經》佛給我們講得很清楚,西方極樂世界是十方所有一切諸佛共同推薦、共同讚歎的,你念哪一尊佛,到最後那一尊佛統統把你送到西方去。所以《藥師經》裡面,黃念老也引用《藥師經》,《藥師經》我們知道,它也有淨土,東方淨琉璃世界也不比西方極樂世界差。但是有人念藥師佛,他先前先修西方淨土,現在修一修又修東方淨土,他修東方淨土,臨命終的時候,藥師佛派八大菩薩,其中就有觀世音、大勢至,八位大菩薩帶他去哪裡?帶他去西方,藥師佛說你先去西方,再來我東方,就比較方便,還是送到西方去。

  我們看到這些經,佛佛道同,一尊佛制定的就等於一切佛制定的,那是真佛。如果一尊佛他講的不一樣,那尊一定是假佛,假的。真佛一定是一樣的,佛佛道同,大家都共同讚歎西方,那是真的;如果跳出來一尊佛說,他不認同,那尊一定是假的。所以善導大師跟我們講的,一尊佛講的,一尊佛制定的,就代表一切諸佛都是同樣的。比如說這尊佛,釋迦牟尼佛教我們修十善,不可能有跑出一尊佛說,你們不要修十善,就造十惡,那一尊一定是假佛。如果是真佛,講的都是一樣的,佛佛道同,這個道理我們要懂。好,我們這一段學習到這裡,我們遇到這些災難,特別還沒有深信淨土的人,勸他多念觀音菩薩,這樣能夠消災免難,獲無量福。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九十,在第四十三頁第二行:

  【從下方金光佛剎。乃至上方光明王佛剎。於其中間。無量塵數。分身無量壽佛。分身觀世音大勢至。皆悉雲集極樂國土。畟塞空中。坐蓮華座。演說妙法。度苦眾生。彌陀觀音等分身雲集相。說法各應所宜。】

  這個一段跟我們講,『下方金光佛剎,乃至上方光明王佛剎』,這包括十方諸佛剎土。『於其中間,無量塵數』,「塵數」就無法去計算的,無量壽佛都分身,這麼多的佛剎都有『分身無量壽佛』,「無量壽佛」就是阿彌陀佛,分身到十方佛剎。同時也有分身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跟阿彌陀佛一樣都是無量無邊的,每一個佛剎都有他們的分身。『皆悉雲集極樂國土,畟塞空中』,這一段就是講,分身佛菩薩到處都有,空中、國土。從極樂世界到十方世界,『度苦眾生』,『坐蓮華座,演說妙法』,佛菩薩在極樂世界他本身沒動,他可以分身到十方世界去說法度眾生,這個就非常殊勝不可思議,能夠分身他就方便。我們有一句俗話講,事情忙不過來的時候就很感嘆,分身乏術,沒有辦法分身,所以很多事務不能同時去處理。

  但是到了極樂世界那分身就有術,你就能跟佛菩薩一樣化無量無邊身。而且我們到極樂世界還不要修到成佛,你只要去那邊跟阿彌陀佛打個招呼,說我現在要到十方世界去度眾生,你就有能力去分身,跟佛菩薩一樣,阿彌陀佛佛力加持,你也能分身,馬上能夠去度眾生。這一段是講西方極樂世界佛菩薩說法莊嚴的現象,特別「度苦眾生」。苦眾生在極樂世界沒有,極樂世界的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在極樂世界苦的聲音聽都聽不到,沒有苦,只有樂,所以叫極樂。度苦眾生,就是極樂世界以外的,十方世界那些眾生就是苦眾生,六道眾生是最苦。那四聖法界雖然脫離六道,還有苦,也是要度。所以十法界都要度,只是苦的輕重不一樣,都要度。一定度到圓滿成佛,才離究竟苦,得究竟樂。

  『彌陀觀音等分身雲集相,說法各應所宜』,這句非常重要,「說法各應所宜」,這句就叫應機說法。因為眾生的根器千差萬別,沒有辦法說一個法門、一個法就所有的眾生都適合,這是沒有辦法,眾生的根器千差萬別。佛菩薩他有慧眼、有法眼,他能觀察眾生的根器,說法都能契理契機,眾生只要遇到佛菩薩沒有不成就的。佛菩薩有神通,知道你過去生修什麼法門,你的習氣、你的興趣在哪一方面,他知道了,他給你指點,你照他指點的去修學,很快他就成就了。所以說法各應所宜。我們現在沒有佛菩薩的神通,實在講我們也無法去指導別人,可能自己修學都修得不適合自己的法門,在我們現前佛門也非常多,沒有遇到善知識,修的法門不一定對自己的機。這個要求佛力加持,求佛菩薩來指點,求感應,才能學習我們適合的一個法門。如果我們自己不能選擇法門,念佛這是有利無弊的,不管你怎麼修,念得怎麼樣,總是對你有好處。修其他法門就要看對不對你的機。所以我們沒有把握指導別人修哪個法門,就勸他念佛,這就絕對沒有問題的,這是統統適宜的。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

  【勢至威高。坐搖他國。能使分身雲集。演法利生。永絕胞胎。常遊法界。】

  這段是講大勢至菩薩,大勢這個大勢力所到的地方,那威德很高,威德。我們都知道,我們祖宗十三祖相傳是大勢至菩薩化身來的,我們看看他一生的行誼,他的《文鈔》,的確就如同這裡講的,『勢至威高』,看他的開示,他有威德很高。『坐搖他國』,他也在極樂世界,也能夠到十方諸佛國土,也能夠『分身雲集,演法利生』,「利生」,利益眾生。眾生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永絕胞胎,常遊法界』,往生極樂世界是蓮花化生。往生極樂世界,我們要去遊覽十方世界那就很方便了,蓮花就是我們交通工具。極樂世界的莊嚴我們用凡夫的心怎麼想也想不到,我們只能用念佛,念到一心你見到了,那你就知道。

  前天我接到桃園劉議員,他常常發一些世界的軼聞,還有一些比較特別的那些影片,發給我分享,常常收到。前天他發給我一個杜拜的,前天發給我杜拜這個國家,那邊的人都很富有,全世界最高級的旅館,那個車子有一個照片是金車,都是金子做的。講他們那邊人的那種享福,在中東地區那個國家是最富有,那也可能是全世界最富有的、最享福的、最享受的,金子做的車子。後來我給他回了幾句話,我就把《彌陀經》講,「極樂世界黃金為地」,你才一部車子,極樂世界滿地都是黃金。杜拜無法跟極樂世界相提並論,它才一部車,那一部車是金子而已,就那一部。極樂世界滿地都是黃金,黃金為地,樹都是金銀、琉璃、硨磲、瑪瑙,而且黃金的質量,我們這個世界的黃金是硬的,它那個黃金是軟的,你怎麼比?那個黃金有彈性的,你踩下去它凹下去,你腳一抬起來它又復原。我們沒看到,但是你用這樣去想,那個黃金,我們天上人間你去哪裡找?所以世間一般人看到那些富貴人家,我們修淨土的人拿極樂世界來比,那算什麼?不會去羨慕那個。所以現在最富貴的人是誰?念佛的人最富貴。而且你往生到極樂世界,這一切依正莊嚴都永遠不會喪失掉的,你在這個世間你壽命有限,你死了那個都是別人的,你也帶不走。怎麼跟極樂世界比?不能比。

  然後再前一天,他又發一個什麼黑洞吸什麼行星。我就又回應《金剛經》,我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那天去平鎮做法會跟他碰面,他說師父,你發給我,我明白了。所以他發這些來,我都給他回應佛經的這些,這樣來交流。所以這些我們回歸到佛法來,你看到這些你才會覺悟,不然你看了不明白,迷惑顛倒。好,今天我們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第九十段,下面九十一段觀想蓮花,我們明天晚上還有,明天晚上再來學習,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我們明天晚上同一時間再見,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