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集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五集)  2014/6/12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三重別院  檔名:WD20-018-0005

  《淨土集.行策大師警語菁華》。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請大家翻開經本第一百三十一頁倒數第二行,從十二段看起。我將這段文念一遍,我們對一對地方。

  【十二、一心念佛。以求速生安養。然後乘本願輪。運大慈悲。分身散影於十方剎土。尋聲救苦如觀世音。誓空地獄如地藏王。拔一切眾生苦。與一切眾生樂。攝一切眾生。同覲彌陀。究竟安穩。方是丈夫。望諸上善友。幸審擇之。】

  這一段的開示也是我們修學念佛法門的同修要知道的,我們念佛目標就是要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這裡給我們開示,『一心念佛』,為什麼一心念佛?目的是『以求速生安養』。「速生」就是希望早一天往生到安養世界,這個「安養」就是極樂世界。這是我們念佛人要發這個願,信願念佛,求生淨土。我們看到很多念佛人,也包括自己在內,現在雖然在念佛,但是對這個世間一些事情放不下,世間事放不下;在佛門裡面,佛門的事情也放不下,佛門的事情什麼事情?比如說弘法利生,我們要弘法利生。我們念佛求生淨土,弘法利生這樁事情要不要放下?還是要放下。如果不放下,我們當然也就往生不了安養。所以這裡講的「一心念佛」,一心一意的念佛,就是求早一天往生到極樂世界。這個願我們生不起來,主要放不下這個世間的事情,包括佛門弘法利生的事情。出家的法師是想我要弘法利生,續佛慧命,現在還不能去西方。世間一般的在家居士,總是有在家的事情牽掛著,自己的事業、家庭、眷屬種種,總是放不下。這是我們生不起願生西方主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放不下這個世間的,世出世法放不下。為什麼放不下?主要還是對生西方、對極樂世界認識得還是不夠,不知道往生西方淨土它的殊勝、它的功德利益,這方面認識不夠。

  一往生淨土,我們所有的願望真的能夠去落實,去滿我們的願了。為什麼?往生淨土我們才有能力,我們說得簡單一點,才有能力。比如說我們現在要弘法利生,問題我們想度眾生發這個願是很好,但是你自己都度不了自己,你要度別人,這個也是做不到的事情。往往度眾生都被眾生度走了,這個我們也看到很多。再想想自己,大概也跟別人差不多,要度眾生都是被眾生度了。為什麼?因為我們自己沒有能力,我們自己沒有能力斷煩惱,就沒有能力幫助別人斷煩惱。現在還活在這個世間,弘法利生,實在講,在目前來講是一個附帶的,主要還是要念佛求生淨土,這樣才符合我們修淨土法門的宗旨。所以修學淨土法門,念佛不能求人天福報,也不能求我來生來世做大法師,一聞千悟,弘法利生,也不能求,也不能發這個願,發這個願跟淨宗的宗旨就違背了。淨宗,佛是勸我們要發願去西方,你先去西方再回來,先去轉一圈再回來,那就不一樣。去跟阿彌陀佛打一聲招呼,你馬上就可以回來,那回來就不一樣了,佛力加持,你馬上有跟大菩薩一樣的神通道力,真的能滿我們的願了。如果你不先去一下,在我們這個世間修行,那你要修到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最起碼的,你才有能力度眾生。

  所以行策大師也勸大家,「一心念佛,以求速生安養」。速生安養,不是說我趕快想去西方極樂世界早一天去享福,是早一天去早一天回來度眾生,是這個意思。如果你沒有早一天去你就不能早一天回來度眾生,換句話說,我們就發了度眾生的願都不能實現的,不能實現,變成一個空願,不能實現。所以這裡講這個意思在這個地方。所以有一些同修,也常常人家問到我這個問題,有些學佛的人他對淨宗的理論方法、它的真實義不了解,所以會變成一種誤會,以為修淨土的人好像都很自私,逃避現實,自己要趕快去西方極樂世界去那邊享福,都不管這個世間在這裡受苦受難的眾生,你都不管了,一點慈悲心都沒有,自了漢。現在很多學佛的人對淨土不了解,產生這麼大的誤會。所以念佛求生淨土他不是自了漢,他是為了度眾生才求生淨土的。我們去跟阿彌陀佛學本事,學了本事才有辦法來度眾生。我們現在在這個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滅度了,彌勒佛又還沒有出世,你見不到佛,你要學就很困難。那你見到佛,你要修行成就很快。

  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見到佛那不是容易的事情,佛不是說你想見就能見,佛出現在這個世間他有一定的時節因緣。你看釋迦牟尼佛當年在印度,在王舍城這個城市裡面,有三分之一的人見過釋迦牟尼佛,跟他碰過面,有三分之一的人聽說有這麼一個人,另外還有三分之一的人連聽說都沒聽說過。你看同樣一個城市,跟佛生在同個時代,他都未必有因緣去見到佛。所以在這個娑婆世界見佛不是容易的事情,那個不曉得要修多久,善根福德因緣成熟,你才會出生在佛那個時代、在佛那個地區,又能見到佛,又能跟佛來學佛,這不是偶然的事情。所以在我們這個世界,佛前佛後都是一個障礙。極樂世界就不一樣,你天天見佛,時時刻刻見佛,不但見一尊佛,是十方諸佛你都可以見,當然你成佛就快了。一尊佛不要給你說多少法,講一句佛法,那十方佛我們聽多少法?很快速就成就。所以一切諸佛才勸勉眾生要求生西方淨土就是這個道理。

  往生安養就是為了下面講的,『然後乘本願輪,運大慈悲』,「本願輪」是什麼?這裡這個輪它是一個動的意思,輪子要去轉動,如果不轉動它就沒有作用,所以叫常轉法輪。本願就是我們常常念的四弘誓願,第一願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後面這三個願都是為了第一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發了這個願,我要度眾生,眾生無量無邊,我要度眾生。怎麼樣才能去落實眾生無邊誓願度這一願?接下來你自己要斷煩惱,「煩惱無盡誓願斷」,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你要斷乾淨。「法門無量誓願學」,眾生根器不一樣,所以你要學很多法門,不是為自己,自己一個法門就夠了,眾生根器不一樣,所以需要無量法門。「佛道無上誓願成」,你成佛了度眾生才能圓滿,沒有成佛度眾生總是不圓滿。比如說我只成一個等覺菩薩,你只能度等覺菩薩以下的眾生,你度不了等覺菩薩。你成了佛,那佛以下的、等覺菩薩以下眾生你都全部能度,這樣才圓滿。所以你自己成佛,為什麼成佛?就是為了要度眾生,度眾生圓滿,成佛度眾生才能圓滿,沒有成佛度眾生總是不圓滿。這是本願。

  「運大慈悲」,這可以分身,『分身散影於十方剎土』。我們現在要度眾生,真的,有時候是心有餘力不足。我們俗話常常講事情一多,我們沒有辦法同時去處理,所以常常有一句話感嘆,分身乏術。這麼多事情,這麼多地方需要,如果我能分身那就同時可以滿大家的願。分身乏術,只有一個身,那麼多地方同時需要,你只能去一個地方,其他地方你就去不了。比如說有人請我做法會,有時候時間衝突那就沒有辦法,答應這個地方就不能去那個地方了。如果我們能分身,同時你要幾百個地方、幾千個地方、幾萬個地方都可以,每個地方都有個分身過去,那不就圓滿了嗎?成佛菩薩他的確有這個分身的能力,這在《高僧傳》裡面就有。

  《高僧傳》這個公案我常常聽淨老和尚講,但是我沒有去查這則公案。是有一個印度的梵僧到中國來弘法,古時候,弘法他就一段時間回印度了。好像有五百個居士,他要回去,前一天大家都請他去供齋,前一天請他供齋,請吃飯。第二天,這五百人大家都去送行了,送行他就很感謝法師,「法師,你真慈悲,昨天接受我供齋」。這個居士也說你昨天到我家來供齋,那個也說,五百個人都說,法師,你很慈悲,昨天到我們家來接受我們供齋。大家覺得,昨天明明法師是到我家,怎麼會到你家去?那個人也說,明明是來我家,是到我家來沒錯。五百個人都是這麼說,都是到他家。後來大家才知道,這個法師他有神通,他同時分身,分五百個身,同時去應供。這個在《高僧傳》就有這個記載。

  這個我們經典上看的,一般阿羅漢就有這個神通,神足通。菩薩分的身當然就比阿羅漢要多,那佛是無量無邊。我們往生西方,就能「分身散影於十方剎土」,同時分身到十方世界。像觀世音菩薩一樣,三十二應身,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去度化眾生。所以佛菩薩分身、化身,他相不是完全一樣,看哪個眾生他現在需要什麼相、什麼身分去幫助他,他就示現那個相。所以能夠分身這就方便!我們現在說弘法利生,我們到底還是非常有限的。到極樂世界,這個弘法利生就很方便,因為可以分身。

  下面講,『尋聲救苦如觀世音』,「尋聲救苦」,像觀音菩薩一樣三十二應身,哪裡的眾生有苦難求觀世音,觀世音菩薩就能夠去幫助他。往生極樂世界的人,每個人都有跟觀世音菩薩同樣的這種神通能力,大家跟觀世音菩薩都一樣,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身,你也可以三十二應身,這個度眾生就真的能幫助眾生了,跟觀音菩薩一樣尋聲救苦。『誓空地獄如地藏王』,有的人發願要學地藏菩薩,你要學地藏菩薩也要先去極樂世界轉一圈,才能效法地藏菩薩;如果你不先去,雖然發這個願是很好,做不到。所以二十幾年前,我記得有一次,好像淨耀法師,韓館長好像請我們到一個餐館吃麵,我們老和尚也去,跟淨耀法師一起聚餐,我也去。我就聽淨耀法師,看到我們師父,他知道我們師父都是專弘淨土的,他說我是學地藏法門的,我將來要到地獄去度眾生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師父說很好很好,發這個願很好。他知道家師他是修淨土,弘揚淨土法門,他也說明他是學地藏菩薩的,要到地獄去度眾生的。

  發的這個願是很好,但是我們必須要知道,地藏菩薩他到地獄度眾生,他也要自己成就他才能去地獄度眾生,起碼你要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樣才有能力到地獄度眾生。你自己不著急成佛,先度眾生成佛,這個可以。如果你達不到明心見性這個境界,這個願也是落空。為什麼落空?《地藏經》佛給我們講得很清楚,我們大家如果讀過《地藏經》應該都知道。到地獄,婆羅門女到地獄去見到鬼王,鬼王說聖女,妳怎麼來這個地方?他說來這個地方只有兩種人,一種就是造地獄業的人他才能來地獄,你沒有造這個業,地獄在你的面前你也看不到。另外就是什麼?有功夫的人,他到地獄他可以來參觀地獄,那佛菩薩是來度眾生的。他說除了這兩種人,地獄他是到不了的,縱然地獄在你的面前,你沒有那個業力你見不到。那是造這個罪業,你就會見到地獄;沒有造那個罪業,地獄在面前你也見不到,造那個罪業的人他才見得到,這是一個。另外你要有神通的人他見得到,有禪定、神通的人他見得到。除這兩種人,一般人他是到不了地獄的。

  你有禪定、有神通就有功夫了,如果你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了,那你真的有能力,像地藏菩薩一樣分身去地獄度眾生。如果沒有達到這個境界,你去地獄,造罪業去地獄的,那你去受苦的,不是去度眾生的,去那邊是等著佛菩薩來度,不是去度眾生了。所以這個事實我們要了解。有人發這個願是很好,但是你也要有本事才行,自己要斷煩惱、要破無明,你才能到地獄去度眾生。像地藏王菩薩一樣,我成佛慢一點沒關係,先幫助眾生成佛,我最後一個成佛沒關係,也才能真正滿這個願。

  到西方極樂世界有個方便,在我們這個世界你要修到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才有這個能力,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帶業往生,煩惱一品沒斷,但是到極樂世界就能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加持,你給阿彌陀佛講一聲,我要學地藏菩薩先去度眾生,那佛就滿你的願,佛幫助你。這在四十八願我們都看到。幫助你,你跟大菩薩同樣的,跟明心見性的大菩薩一樣,同樣的這樣的神通道力,這不是自己修來的,那是佛力加持的。所以你想快一點去度眾生,還是到極樂世界去比較快,不然在這個世界,你要修到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才有辦法。那你什麼時候能修到這個程度?不知道。所以你沒有修到這個程度,你急著要度眾生也沒有用,急不來。所以到西方淨土就真的能像觀音、地藏,觀音菩薩救苦救難,地藏菩薩誓空地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真的能滿這個願。

  『拔一切眾生苦,與一切眾生樂』,慈能與樂,悲能拔苦,往生極樂世界是要拔一切眾生苦,與一切眾生樂。所以我們求生淨土不是自己求安樂,不是只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幫助一切苦難眾生。這一點我們修淨土的同修自己本身要認識清楚,為什麼?因為我們自己本身認識不清楚,聽別人給我們講個兩句,那你信心就動搖了。覺得他講得很有道理,你們怎麼這麼自私,自了漢,一點慈悲心都沒有,眾生這麼苦,你要去西方去享福。如果我們對這個認識不清楚,人家這麼一講,你也會覺得是,好像他講得也沒錯。實際上並不是他講的那樣,剛好是相反的。下面講,『攝一切眾生,同覲彌陀,究竟安穩,方是丈夫』。就是我們度眾生,十方諸佛都是勸眾生念佛求生淨土,成佛快,我們是依這個法門得到快速成就的,當然我們也是介紹這個法門,幫助一切眾生達到快速成就,這才是丈夫,才是真正的大慈大悲。總不能說我自己得到這個快速成就,然後介紹給一切眾生慢慢來那個法門,那這就沒慈悲心了。但是我們看到佛也講了很多經、很多法門,那不是佛的本意,因為眾生根器不一樣。有的眾生他現在還不能接受淨土法門,那只好跟他講其他的法門,讓他來修學。如果他能接受,當然這個最快速成就的法門要介紹給他。因為他還不能接受,才跟他介紹其他法門,這點我們要了解。

  後面兩句話,『望諸上善友,幸審擇之』。「望」是希望,「諸上善友」,大家在一起念佛求生淨土就是諸上善友。我們在《彌陀經》講,佛勸我們發願往生極樂世界,主要跟「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現在在一起念佛,發願求生淨土,這是諸上善友。「幸審擇之」,有幸跟大家講這個道理,讓大家去審慎選擇,審就是說你去思考,有這個意思,去想一想,選擇就選擇趕快求生淨土,度眾生才能圓滿,才有能力。好,這一段我們就學習到這裡。我們接著看下面第十三段:

  【華嚴末後處。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惟令生安養世界。惟願見阿彌陀佛。其專切勸發。反覆叮嚀。具在行願品中。】

  我們聽淨老和尚講經常常講到這一段,因為淨老他年輕的時候喜歡《華嚴》,我們師父上人他很喜歡《華嚴》。他喜歡《華嚴》是有因緣的,他學佛的因緣是跟台大方東美教授學哲學,方教授給他介紹佛法,說「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跟他講哲學,先跟他講西方哲學,講東方哲學,講印度的哲學,最後跟他講佛經哲學。他聽了,佛經,以前在學校老師都說佛教是迷信,怎麼會有哲學?方老師跟他講,你年輕不知道,他說佛經哲學是世界哲學的最高峰。方教授他是抗戰期間生病,到四川峨嵋山去養病,他在那裡也沒有報紙看,山上,峨嵋山山上有經典,他就拿佛經來看,看到《華嚴》,發現佛經真的裡面有內容。他是學哲學的,總是以哲學的角度來看佛經。淨老和尚年輕也就是要跟他學哲學,後來好像在輔仁大學他有講華嚴哲學。所以師父以前,在二十年前,拿了兩本方教授寫的《華嚴哲學》的書上下冊,他拿給我,我都束之高閣放在書架,也都還沒有去看。

  所以學了佛之後,他對《華嚴》就很有興趣,因緣也很好,到台中蓮社跟李炳南老居士學經教,李老師在台中他也講《華嚴經》,一個禮拜講一次。李老師講一次是兩個小時,這個當中有翻譯台語,講兩個小時實際上是一個小時。他到台中去學這個經,聽聽李老師怎麼講,他到台北來一個禮拜講好幾次,所以很快追上李老師的進度。李老師固定一個禮拜才一次,兩個小時還要翻譯台語,實際上是講一個小時,所以很快進度就趕上。他修彌陀淨土也是從《華嚴經》得到的啟示。早年還沒有出家,跟懺公在埔里住茅蓬,懺公請他看《印光大師文鈔》、《彌陀要解》、《彌陀疏鈔》,看這個對淨土有個概念,後來到台中蓮社去,李老師也是常常勸他修淨土。修淨土當時他基本上是不反對,但是實際上也沒接受。

  因為一個知識分子,在過去,現在還是有,對這個念佛法門總是覺得是老太婆教,在台中蓮社那個時候,有很多學佛的人總以為念佛法門是老太婆教。因為老太婆不認識字,就教她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或者念阿彌陀佛,那是給老太婆講的。他這麼有智慧的人怎麼可以修這個?應該要學大經大論才對,怎麼可以學老太婆教?當然不反對,但是也不會很樂意去學習。後來台中李炳南老居士常常勸他,老師當然也知道他的心態,知道他是表面上不反對,但實際上他也沒接受,常常勸。他說淨土古來祖師大德,他們都是通宗通教、著作等身,他說那些人晚年都修淨土,如果說我們被騙,那些人都被騙了,那我們跟這些祖師大德,我們能比得上他們嗎?他們都被騙了,那我們被騙一次又何妨!勸到這樣的程度。但是怎麼樣?還是沒接受,當然表面上對老師是很尊敬的。

  他自己講出來了,他說真正接受淨土是到台北來講《華嚴經》。他以前講《華嚴》我就去聽了。有一天他突然想到一個問題,講到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講了這麼長一段時間,突然想到這個問題,五十三參是五十三位善知識,每一個善知識代表一個法門,善財他主修的法門是哪一個法門?突然想到這個問題。想到這個問題,再去看五十三參,發現第一參是參德雲比丘,善財從文殊菩薩那裡明心見性、大徹大悟,離開老師了就去參學。第一參參德雲比丘,德雲比丘教他什麼?教他念佛,第一參。第五十三參參普賢菩薩,普賢菩薩教他什麼?『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一頭一尾就是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才發現原來善財童子從第一參開始到最後,他始終不離念佛法門。雖然這當中參了五十一位善知識,五十一個法門,他都去接觸、去了解,但是始終還是念佛。從第一參開始到最後一參,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個時候才恍然大悟,原來善財修的是念佛法門,從那個時候他自己才死心塌地修淨土。這也是我們學佛自己體悟到的才會去真幹。別人勸,老師勸,他自己沒有體悟到,他還是沒有辦法認真努力去修學。當然表面上應付應付這是有的,但實際心理上並沒有真正的修學淨土法門。所以他講他是從《華嚴經》入的,入這個法門。

  我修淨土跟師父的因緣是不一樣的。因為我十九歲在台北市龍江街蓮友念佛團,那個念佛團現在還在,是大陸來的一些退伍軍人,修念佛法門的,他們自己蓋的,組一個念佛團。我第一部經去那邊聽,是聽《楞嚴經》,聽《楞嚴》。那個念佛團現在還在,以前我感覺那一間很大,現在路過去看感覺很小,以前它周邊沒有什麼高樓大廈,四十五年前沒有什麼高樓大廈。我記得跟我弟弟,我十九歲,我弟弟十六歲,就去聽經。大陸來的一個老居士,看到我們,大概聽眾當中,我們兩個最年輕,我十九歲,我弟弟十六歲,其他都是老菩薩,我們兩個最年輕的。我看到那個老居士,一個男眾老居士,他七十幾歲了,面目很慈祥,就拿了《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一個人拿,送給我們一本,我就帶回去看,看了很歡喜。念佛團它就是念佛的,所以我這一生學佛修行,這個也是先入為主,第一個接觸到是《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所以修淨土,我這個因緣從那個地方開始。後來再聽我們師父上人不斷的講淨土經。李炳南老居士在大陸他也是跟印光祖師學淨土,淨土是跟印光祖師學的,他去印祖那邊皈依,還有皈依證,這些他在遺物裡面都還保存著,這個因緣也很深。所以印祖這個《文鈔》對我修行,修淨土,可以說是影響很深。這也是各人修學因緣不同,各人因緣不同。

  此地講,『華嚴末後處』,「末後」就是最後。你看五十三參最後一參,第五十三參,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我們平常去看戲,說那個壓軸好戲就是放在最後面,我們有句俗話講好戲在後頭,最精彩的就擺在最後面。佛法也是這樣的,最殊勝的放在最後面。你看《觀無量壽佛經》從第一觀,十六觀第一觀觀日落懸鼓,第二觀觀水觀,觀大海結冰,像琉璃地一樣,然後觀樹觀,觀寶樹、蓮花,觀佛身,觀菩薩身,觀白毫,這個十二觀觀想念佛,第一觀到第十二觀。第十三觀是觀像念佛,十四、十五、十六九品往生,持名念佛是擺在第十六觀下品下生,至心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消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十六觀觀想、觀像,九品往生,他修各種法門都包括在裡面。下品下生大開持名念佛,它也是擺在最後一個,擺在最後表示那是最殊勝的。十大願王也是同樣的道理,擺在第五十三參,你看參參參到最後,最後一參要去參誰?普賢菩薩說,跟我到極樂世界,我們去參阿彌陀佛。

  如果明白這個道理,真的,你會選擇趕快先去極樂世界,為什麼?就不用繞圈子。為什麼?你看我們現在在這個娑婆世界修行,你修行照一般的法門來修,斷見思煩惱證阿羅漢果,破塵沙惑證菩薩果位,破無明證得法身大士。斷見思惑生四聖法界,破無明你就生到一真法界實報莊嚴土,破見思惑生四聖法界是方便有餘土。你從凡夫修行,斷見思煩惱,破塵沙煩惱,再破一品無明煩惱,就生到一真法界實報莊嚴土。到實報莊嚴土你一定會碰到普賢菩薩,然後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引導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到極樂世界去。四十一位就四十一個位次,從圓教初住到等覺菩薩,不是四十一個,是四十一個位次的菩薩,每個位次的菩薩都無量無邊的。然後再到極樂世界去參那一參才圓滿。那你想想,你要修到實報莊嚴土要花多長時間?我們現在見惑還沒有斷,那是遙遙無期。起碼你要斷見惑,那個時間表才能定出來;見惑還沒有斷,那個時間表都沒辦法去定的。你修到那個程度你看要經過多長的時間,吃多少辛苦,但是最後還是要到極樂世界去。現在我們凡夫煩惱一品沒斷,就直接可以到極樂世界去,大概跟普賢菩薩去極樂世界那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看到你,他都會很讚歎,他說我們修這麼久,最後還是要來這裡,你怎麼現在就直接到了!他就很佩服。

  所以這個經它的奧義我們要能看得出來,你要修到明心見性,到最後要圓滿還是到極樂世界去,你想想看,我們要修到明心見性還要修多久?沒時間表,不知道還要多久。修到明心見性了還要到極樂世界去,我們現在不用到明心見性,也不用證阿羅漢,連初果須陀洹都不需要,煩惱一品沒斷沒關係,你只要真信、發願、念佛,想去極樂世界就可以去了。所以古大德講這個法門是徑中徑又徑,是有他的依據的,這不是隨便講的。這是《華嚴經》末後很有名的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個十大願王我們常常念,我們做三時繫念第一時也都會念到十大願王,「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迴向」。十大願王是普賢菩薩教我們修的。也有人專修這十大願王,像弘一大師他就是以《普賢行願品》做為他的每天的功課。菩薩不修十大願王就不能成佛,所以必定要修這個十大願王。修十大願王的目標是導歸極樂。我們到極樂世界,人人都是在修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可見得這個法門它的殊勝。

  『惟令生安養世界,惟願見阿彌陀佛』,「惟」就是唯一,就是要令一切眾生,這些法身大士,生到「安養世界」,生到安養世界就是唯一願意見到阿彌陀佛。這些法身大士,你說了生死,他們不但出離六道也出離十法界,生到一真法界了,無明最少也破了一品,這個生死之苦他已經解脫了,只是還沒有成究竟圓滿佛。我們凡夫求生淨土主要是先解決現前這個六道生死輪迴之苦。這些大菩薩不但出了六道,出了十法界,他們往生極樂世界去見阿彌陀佛唯一的一個理由就是成佛比較快,只有這個理由。如果不是這個理由,他們也沒有必要求生,普賢菩薩沒有必要引導大家到極樂世界去,就沒有必要,他在華藏世界也能成佛。但在華藏世界成究竟圓滿佛比較慢,到極樂世界去成究竟圓滿佛比較快,這是唯一的一個理由,不然他們沒有必要要去往生極樂世界。

  極樂世界,在《華嚴經》講,我們娑婆世界跟極樂世界同在華藏這二十層的華藏世界裡面,我們是第十三層,同樣在華藏世界裡面的。華藏世界,我們淨老和尚以前講經也常常用個比喻,他是以前在新加坡也有講《華嚴》,他把新加坡比喻作華藏世界,新加坡最精華的地方就烏節路,那最繁華、最熱鬧的,把那條路比作極樂世界,就是新加坡最精華的地帶。極樂世界就是華藏世界最精華的世界,他用這樣比喻形容,讓我們去體會極樂世界。華藏世界,極樂世界在華藏世界,娑婆世界也在華藏世界,同樣是第十三層。普賢菩薩當然也會帶這些法身大士去最精華的世界,去那裡參學。你看這裡講,惟願見阿彌陀佛,『其專切勸發,反覆叮嚀,具在行願品中』。可見得極樂世界如果不殊勝,普賢菩薩不會引導這些法身大士去極樂世界。所以對極樂世界認識得愈深入,我們那個願就會愈懇切。

  好,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

  【十四、善男子善女人。專念西方阿彌陀佛。以諸善根。回向發願。決定得生。永不退轉。親近彌陀。】

  『善男子、善女人』,這個善主要是講有淨土善根的男子、女人,就是相信接受念佛法門的男子、女人,這樣的男子、女人叫「善男子、善女人」,因為他有善根,有淨土這個善根。沒有淨土這個善根他不會接受,所以他善的標準是在這個地方,他不會接受淨土法門。比如說這個世間也有很多男子、女人他做善事,做善事的男子、女人他不一定能接受淨土。你勸他念佛求生淨土,他會勸你說,你不要去淨土,要趕快再來做人,再來做好事。那就沒有淨土的善根了,就不是經典上,在《彌陀經》、在淨土經,講的「善男子、善女人」,他就沒有具足這個善根了。他那是世間善,世間的善根,世間善根他不能出離六道,不能出離六道生死輪迴。你在世間做好事、做善事,你不念佛求生淨土,生死輪迴你就出不去。所以佛法八萬四千法門,大乘小乘、顯宗密教,主要是幫助我們脫離六道生死輪迴這個大苦,解脫這個生死的大苦。這是佛法出現在世間主要的目標,幫助眾生脫離生死的苦海。這就不是世間一般的善事可以來相提並論的,無法相提並論的。這出世間的善根。淨土的善根那就最殊勝的,不但出離六道,同時出離十法界,具足這個善根真的是不得了,不是偶然的。過去世如果沒有曾經供養無量諸佛,見到了你也不會相信,不會接受,他更不可能來念佛。所以能夠來念佛都不是凡人,在座各位都不是凡人,不要小看自己。《無量壽經》給我們講得很清楚,也是事實。

  善男子、善女人,就是他能『專念西方阿彌陀佛,以諸善根』,這個「諸善根」就是念佛的善根,你看《彌陀經》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根少、福德少、因緣少,你生不了西方極樂世界。這是說明世間的善根,或者是小乘的善根,生不了西方,這善根少不行,要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怎麼樣修才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你看《彌陀經》這句經文講完了,「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然後接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一心不亂」。執持、聞說,聞是聽聞、見聞、接觸到,說是聽人家解說、說明,或者自己看註解,聽說了,你就接受、就相信,就念阿彌陀佛了,念佛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念佛就是培養我們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的,所以多念佛!所以以諸善根,就是專念西方阿彌陀佛,這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你修其他的善根不夠條件往生西方,念佛這個善根福德因緣可以往生到西方。所以以這個念佛的功德,『回向發願,決定得生』。

  念佛,我們覺得好像這句佛號太簡單,真的有那麼大的功德嗎?真的我們乍聽之下也不敢相信,到底它功德在哪裡?這個功德就是阿彌陀佛這個佛號、這個名號,名以召德,阿彌陀佛這個名號召感阿彌陀佛果地上所有的功德。你就念這句名號,就把他修行成佛果地上所有的圓滿功德就把它全盤接收過來。這個我們聽了還是很難體會,過去黃念祖老居士也講到名以召德,他說那個名就有它一個實質的意義在,這個名就是代表他的果德,代表他實質上果德的意義。黃老過去在世的時候講到這裡怕大家體會不到,他說名以召德,這個名怎麼會召一個德來?我們感覺到名是一個虛妄的,那怎麼會召德?他就舉一個比喻,他說有人做泥水匠的那個師傅,做泥水匠的大家都有看過,那個師傅叫他的助手,他說拿一個磚給我,那磚是一個名,他就拿一個磚給他;水泥拿一些給我,水泥就來了。那個水泥也是個名稱,磚也是個名稱,但是那個名稱就是代表那實質的東西。

  另外他又用一個比喻,就是說吃饅頭這種比喻,他說淨土是果地教,淨土跟密宗是果地教,其他的法門叫因地教,修因證果。一般講修因證果,一般人比較容易理解,比較容易接受。比如說我們修因,修這個因慢慢修、慢慢修,然後證得果位,這一般人比較容易理解,比較容易接受。從果修因,這個一般人就搞不懂了,甚至他就不能相信,不能接受了,怎麼會從果修因?那怎麼修?這就比較深密了,這個道理比較深了。講修因證果一般人比較容易體會,從果修因一般人就很難體會,他也就很難接受。所以黃老還是用個比喻,他說吃饅頭,我們要吃一個饅頭,你如果修因證果那因是什麼?饅頭那個因是什麼?你從最原始的,那饅頭怎麼來的?大家都知道,麥。那麥怎麼來的?你要去種,拿那個種子去種。怎麼種?要找一塊地,然後拿這個種子來種,種了之後還要給它照顧,澆水、施肥照顧,經過一段時間麥成長了,然後再收割,再磨成麵粉,再去揉、再去做、再去蒸,那這樣我們才有一個饅頭可以吃。

  如果你要吃一個饅頭,從找一塊地開始種,然後等到這個麥成長了收割,然後磨成麵粉再來做、再來蒸,這個時間多長?花的時間很長,這修因證果。他說現在已經有人做現成的了,你花個五塊錢去買一個就可以吃了。那個果地教就是說人家已經做一個成果,已經好了,就等你去吃,你花個五塊錢去買來吃,就可以吃到饅頭了。那如果你不相信,不相信你就從修因證果慢慢來,到最後也能吃得到,但是花的時間很長很辛苦。如果你去買一個現成的,那你就很省事。用這個比喻果地教。淨土跟密宗是果地教,靠佛力的加持,然後佛這個果地覺來薰習我們凡夫的因地心,不斷的薰薰薰,不知不覺你就成佛了,這就很省事了,很快速。有這個善根的人他會接受,沒有這個善根,你給他打死他也不會接受,你給他打死他都不會接受。那不會接受,佛就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好,你要慢慢修的,你不相信坐快速電梯,那我們來爬樓梯,一個一個慢慢爬,時間爬久了也會到,但是辛苦一點。佛不會去勉強一個眾生,所以才會講那麼多法門。如果你能接受,那佛的確有很快速的方法,你不能接受,他也不能勉強。

  念佛成佛,這是最直捷、最快速的,這很容易,易行道,易就是容易。但容易它也有它的難處,難在哪裡?難信之法,難相信。你看《彌陀經》不是給我們講,這是難信之法。我們現在接受、相信,我們感覺好像不難信。如果我找幾個那個很不能接受的,你就知道這很難信,難信之法。佛陀教育基金會的大護法簡豐文居士,他就不相信,以前我碰到他,都要跟他爭得面紅耳赤,不歡而散。後來我不爭了,後來我想一想,佛不是明明跟我們講這是難信之法,他不相信是正常的。我們憑什麼相信?《無量壽經》講,你已在無量諸佛種諸善根。你看《無量壽經》講,阿闍王子在四百億佛那裡種善根,他都還沒有動一個念頭說要去念佛求生淨土,他只是想將來成佛希望跟阿彌陀佛一樣,他還沒有動一個念頭,四百億,那還不行。我們現在能接受,那比阿闍王子,肯定我們過去供養的佛比他多,起碼超過四百億,才能相信,不然不相信。真的,以前我們都碰到能接受的同修,好像大家接受不難;再去碰那些不相信的,我們才知道好難!我們要怎麼勸,他就是不接受,但是他也學佛,他修其他法門。所以真的是難信之法。

  往生就得到,決定得生,『永不退轉,親近彌陀』。我們修學淨土,如果不懷疑了,當然我們這句佛號一直念下去就成就。如果還有疑惑,我們還是要去讀誦《無量壽經》會集本,特別這個會集本。因為這一本經從做人講到作佛,講得圓滿,不管你是從事哪個行業,在家出家、男女老少,方方面面幾乎都講到。所以讀這部經能夠幫助我們排除所有一切的疑惑,幫助我們斷疑生信,這部經還是非常重要。所以我們淨老和尚常講,釋迦牟尼佛的法運過了三千年,後面還有九千年,九千年後,佛有預計,所有的經教都沒有了,唯獨《無量壽經》、《彌陀經》多留在世間一百年。這部經是後續九千年,要流傳到九千年後,最後一百年才消失的經典,這個也是有它的依據的。因為現在很多人讀到這部經非常歡喜,那我個人讀到這部經,每讀一遍,平常生活當中遇到的一些疑惑總是能夠得到理解。特別在我們現實生活,我們念佛人還沒有往生西方淨土,現在還生活在這個世間,世間現在的這個亂象,我們看到,難免產生很多疑慮的地方。讀了這個經我們就迎刃而解了,知道怎麼一回事了。佛早在三千年前就把今天這個世界的情況給我們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最近大家應該看過報紙,越南排華,台商兩百多家,我看報紙,被砸了、被毀了。有的辛辛苦苦經營好幾年的,甚至幾十年的事業一下子沒有了,有的廠房被火燒了,連台塑那個工廠也被毀得很厲害。所以上個月要到東南亞去,我看到這個報紙,就想到雲林六輕常常發生火災,真的,給那邊的居民也很沒有安全感。所以他們也弄得沒辦法,請我們去做法會,那總算這個事情緩和下來。又看到他們在越南的廠被砸掉了,當時我就想到那個事情,說它那個地方還是要消災的,越南還是要消災的。所以我心裡就動個念頭,可能他們那邊也要做法會。不然我看到《無量壽經》講,「怨家債主,焚漂劫奪,消散磨滅」,我看那不是《無量壽經》講得很明白嗎?被砸、被燒、被水飄、被火燒,怨家債主,剛剛好賺了一點錢,被砸掉了,那講得多具體。所以我想到經文再看那個,不是《無量壽經》佛早就講了嗎?所以上個月我動了這個念頭,這個念頭不能隨便動,一動又感應,那個感應有時候我們也招架不了。這次到新加坡,真的越南的居士兩團來,還有一個很有名的律師說要去辦一個,叫我去越南佛教大學做十萬人的大法會。我說等到沒有示威再去。我也沒有通知,他就跑去賭場參加法會,拿了一些文件給我。所以這也是跟佛經上講的都有相應。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這裡。明天晚上我們暫停一次,這個佛七我們就講到這裡。因為明天晚上耕心蓮苑他們那個小學,好像畢業的一個活動,晚上畢業的活動。前天晚上余老師跟陳老師來這裡請我去參加,因為他們有一些活動,平常請我去我都不在,這次聽說我在這裡打佛七,特別趕過來。剛好在台灣,也就可以跟他們隨喜功德。所以我們這次佛七我們晚上的講課就講到今天晚上。下面的,我們下個月佛七我們再繼續來學習。祝大家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