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集  悟道法師主講  (第十四集)  2014/11/14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三重別院  檔名:WD20-018-0014

  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我們今天晚上接著來與大家分享學習李炳南老居士佛學著述,在辛卯年,就是民國四十年,在台中靈山寺的佛七講話。它這個文字的記錄只有記錄三天,昨天跟大家分享第一天。這個講的時間已經六十四年,六十四年前。這個三天,剛好這次從澳洲回來,我們昨天晚上、今天晚上、明天晚上,一共三天,剛好三日。這個三天的講話,我這次在澳洲也利用時間,在網路交流網頁跟同修來分享。佛七是我們淨宗別院每個月固定的,這次回來,昨天晚上跟大家分享第一天,今天我們接著來學習第二天的講話。我還是照它這個原文念一念,把他開示的一些重點,精神意義,我們提出來跟大家報告。

  【第二日。諸位老師、諸位同修。我人為何要念佛?現在學佛的習尚多知為世間謀利益,偏重在人間佛教,佛法固然離不開現實,但僅如此便非佛法圓義!不能因著迎合時潮便不講出世法。】

  這是民國四十年台中靈山寺佛七講話,第二天講的。前面這一段也非常重要,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念佛?很多人對念佛這個法門他不認識、不了解,也沒有聽淨土的經論,就是沒有聽這個經教,沒有遇到善知識來開導。因此就發生很多誤解、錯解、曲解。有些人認為念佛就叫人趕快去死,叫人往生,就是趕快去死。最近大陸,我還聽說,因為有人聽了我們淨老和尚的淨土,特別現在講的《無量壽經大經科註》,有些同修發心剋期取證,剋期取證就是像我們打佛七,希望在佛七得到一心不亂。傳出去變成說叫人去自殺,就是七天就要死了,往生,把念佛給它說成說是叫人家趕快去死,好像去自殺一樣,這誤會就很大。往往有很多人這種偏差的誤解,一傳出去,有些人他也不知道,受到這些不正確言論的影響。現在傳播媒體很方便,電話、手機、網路信箱比過去方便太多了,這誤傳當然影響的面比過去大不曉得多少倍!因此我們也必須透過這些現代的網路來說明這樁事情,讓大家了解念佛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為什麼要念佛,這是非常重要的。

  特別我們已經在念佛的人更需要知道,不然人家問我們,你為什麼要念佛?人家講的一堆理由,恐怕會影響你念佛的信心。過去我也講過很多次,有一年在西雅圖淨宗學會,下飛機吃過晚餐就講開示,就有同修提出問題。他們每個禮拜天都念佛共修,有好心的做慈善救濟的居士來勸他們要去做好事,要去做救濟慈善的工作。他說你們就是坐在這裡念佛,自己要求往生,極樂世界很快樂,你們自己就沒有發心要幫助這個世界上這些苦難眾生,沒有慈悲心,這是小乘,沒有慈悲心,很消極的逃避現實,要往生極樂世界自己去享福,都不管這個世界的苦難眾生,你們一點慈悲心都沒有,應該跟我們去做這些慈善工作。這些同修被講得似乎好像這樣沒錯,我們一點慈悲心都沒有,人家都去做好事,對這個世間苦難的人都有幫助;我們坐在這邊念佛,對他們都沒有幫助。變成要念佛,那這個又是佛在《彌陀經》講的,勸我們念佛,這個人講的又有道理,念也不是,不念也不是。大家坐在那邊念佛,心裡這些疑問一直出現,這個信心大受影響,來問了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後來我跟他們講,做慈善救濟那是世間的好事,應該要做,救災,災難發生了趕快去救,救災就是處理善後。我說我們坐在這邊念佛是息災,息災就是有災難讓這災難止息下來,停止下來,大災難化小災難,小災難化沒有災難,我們做的是息災,他們做的是救災。佛在經上講有人念佛,佛光就注照,這個地方原來有災難,縱然不能完全消除,會減輕,這個效果一定有,那比較小的災難它就沒有了,有災難把那個災難發生程度降到最低,降低了。我說這個對社會、對大眾有沒有幫助?大家還在想,想了半天,後來想通了,真的有幫助。我說有災難,讓災難不要發生比較好,還是發生了我們去救比較好?大家又在想了半天,到底是讓它發生我們再去救比較好,還是不要讓它發生?後來總算他們還有聰明,應該不要發生比較好。我說你們現在想通了,不要發生比較好。怎麼讓它不要發生?念佛!你多勸一個人念佛就多一分消災的力量。難道你希望坐在那邊等災難來趕快去救,去做好事,那你這個存的心就不好。為了你做好事,然後讓災難發生,你存的是什麼心?你這個存心就不對了,應該要化解災難,止息災難。

  所以印光大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在《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講護國息災,他不是講護國救災,是息災。那可見得息災是更重要,要優先做,預防災難不要發生。這我們人身體一樣,治病,病發生了治病,叫救災;有這個病,預防它不要發生這個病,這個叫息災。那你要生病去治療比較好,還是讓他不要生病比較好?大家去想。所以中醫它最高的指導原則就是預防醫學,預防你這個疾病不要發生是最好的。災難也是一樣,災難不要發生最好。那你存一個心,一天到晚準備要救災,一天到晚準備要救災就是希望災難趕快發生,這個想法就不對了。這個想法,一般世間人他不懂,覺得很積極。其實這個想法是很消極的,準備一些錢來救災,放在那邊,等災難發生趕快來救。為什麼不拿這些錢去做好事,去化解災難?這才積極。因為現在的人他的思想見解錯了,顛倒了,他不知道,他還自己覺得自己是很對的。這個原因發生在哪裡?沒有遇到善知識指導,社會大眾思想、見解、言論偏差導致。

  所以你看這個事情,六十四年前就已經有了,現在更多,你看,『現在學佛的習尚多知為世間謀利益,偏重在人間佛教』,現在有很多寺院道場法師提倡人間佛教、人乘佛法,提倡這個。『佛法固然離不開現實』,佛法也不是叫我們離開現實生活不顧,也是叫我們要重視現實,我們在人間現前這個生活上的這些事情,不是不顧現實,也不是叫我們離開這個現實,叫我們去逃避,不是這樣的。如果這樣看就誤會了,對佛法誤會了。只提倡人間佛教,現在我們台灣有大道場都是提倡人間佛教、人乘佛法,提倡這個也很多人響應。佛教在人間,當然也是對人間有很大、很殊勝的利益,這個人間佛教,我們一般講,就是人天福報,叫我們修人天福報,怎麼樣修我們可以得到人天福報。你看佛光山出版了一個「人間福報」,我常常訂了人間福報來看,給它捧個場,人間福報。這個名稱也不錯,比其他什麼報的名稱要好,起碼我們得到人間福報,其他那個報連人間福報都沒有,它是人間福報。

  如果只是得到人間福報,『但僅如此便非佛法圓義』,如果僅僅得到人天福報,只有如此,這就不是佛法圓滿的意義了。這個人天福報的利益,在整個佛法功德利益來講,那是最小的利益,這個我們要知道。佛是教我們得到最殊勝、最究竟、最圓滿的真實功德利益,不是只教我們得到一個人天福報,人天福報在佛法講是最小的利益。嚴格講,以佛法的標準嚴格講,還不算,這個利益有利益,但不算真實,因為不究竟。『不能因著迎合時潮便不講出世法』,我們不能因為大家都迎合這個時代的潮流,大家都這樣,那麼多人你看都是學人間佛教的,我們也跟他們學,就不去講出世間法了。不講就是因為怕人家指責,你要脫離六道,消極,沒有慈悲心,逃避現實,這些指責都來,不敢講了。那這樣學佛對嗎?下面給我們講:

  【蓋佛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此大事即為生死大事。如將此事徹底解決之,則天下自然太平矣。】

  到這裡是一段。『蓋』是個語助詞,就是說佛是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這個世間的。佛為什麼要出現在這個世間?他出現在這世間是為什麼事情?這個事情不是小事是大事,哪一樁大事?『此大事即為生死大事』,為了我們人有生老病死這樁大事。人為什麼有生老病死?其他的動物也是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這到底怎麼一回事?怎麼會有這些現象?這些現象從哪裡來的?怎麼去解決這個問題?人生再大的事情,講一個生、講一個死都包括盡了,多大?大不過生死這樁事情。這樁事情很平等,貧富貴賤都一樣,大家都要經過生老病死這些苦,要經歷這些苦。這個事情很苦,怎麼解決?『如將此事徹底解決之』,如果大家真的為了生死這樁事情,來辦這樁事情,這樁事情徹底解決了,了生死了。大家來了生死,生死都能了,『則天下自然太平矣』,天下自然就太平了。為什麼太平?道理很簡單,大家為了生死就不會去爭名奪利了,不會去爭這些事情,當然就太平了。

  現在我們台灣的選舉又快到了,大家爭,不擇手段的爭,這個選舉無法改善的。所以我們希望想要當官的人要先來上課,先來聽課,不管你哪一黨都來聽課,接受佛陀教育,你才能真正把政治辦得好。不是選舉都是步數,選上了一點辦法都沒有,選舉全步數,選上沒半步,出一張嘴,就出那張嘴巴很會講。在自己家裡鬧、打,踏出去台灣一步,對人家一點辦法都沒有。自己關在家裡自己打、自己鬧,摔麥克風,你踏出去台灣一步,你到任何一個國家,看你敢不敢摔麥克風?太過分,太沒有水平。你說這些人他做官怎麼能做得好?真的不如一個不認識字的老百姓,那不認識字的老實人,他來辦還辦得好。所以如果大家都為了生死,他對這個世間他不會去爭,他都放下了,當然就太平了,世界就太平了,世界就永遠沒有戰爭,你說好不好?這個世界永遠沒有戰爭,那不就變成極樂世界了嗎?也不要有軍隊,不要有警察。但是一般人他就認識不到這一點,認識不到,不知道,反過來毀謗、批評、攻擊,就這樣,這造罪業。下面講:

  【尤其結七念佛,更是為的解決此事。】

  這段就是雪廬老人給我們講,『尤其結七念佛』,就是打佛七,打佛七念佛,為什麼?為了生死,更是為了解決這樁事情。因為生死是最大的苦,所有的苦都是從這發展出來的,這是根本的苦,生老病死。我們念佛就是為了解決生死這樁大事,了生死,了生死就是沒有生死,不再受生死輪迴之苦,就為了這個事情。所以念佛不是為別的,就是為這個事情。為這個事情,一般人他不理解,都認為消極,所以這個必定要講清楚、說明白,大家才不會有誤會。下面講:

  【生死有何大處?大即指受苦,一生一死,這便是苦中最大的。無論地位財產怎樣高貴,對死之一事,即毫無辦法。人人既是怕死,便要追究其來源,因為有生才有死,就是死由生來,人但知死苦,卻疏忽了生苦。】

  這一段就是給我們講生死大事,它大在哪裡?『有何大處』,就是到底為什麼說它是大事?『大即指受苦』,受這個大苦。『一生一死,這便是苦中最大的』,一個生、一個死,這是我們痛苦當中最大的痛苦。『無論地位、財產』,你地位多高,財產有多少,財富很多,地位很高。但是對死這樁事情,『即毫無辦法』,就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不是因為你很有錢就不會死,照樣死;不是因為你做總統就不會死,照樣死,做皇帝也一樣要死,一點辦法都沒有,就「毫無辦法」。大家現在說相信科學,科學家最厲害,他是萬能的,萬能的嗎?你給他講這個生死,會不會死?照樣死,死要去哪裡?不知道。他萬能在哪裡?大家現在太迷信科學家,學了幾天的物理學,眼睛長到後腦袋去了,不只長在頭頂上,長到後腦袋。如果提到這樁事情,他們就不知道,你說這是不是大事?所以一點辦法都沒有。

  『人人既是怕死』,但是講到死沒有人說不怕,都是怕。說不怕是還沒有死到臨頭,不怕,真的死到臨頭大概都會怕。除非那是修行人,他那個定功,或者古代那種讀聖賢書的人,他的修養到那個程度,那樣的人不怕,其他我看應該都會怕。說不怕死是平常身體很健康,那就拍胸脯說我不怕死,進醫院就知道了。如果不怕死也不用進醫院,就讓他死就好,你不是不怕嗎?那去醫院幹嘛?醫院還擠了那麼多人,還客滿。說不怕是騙人的,怕是真的。但是怕也沒用,怕還是要死,不是因為怕就不會死,還是死。所以我們要面對這個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既然怕死就要追究它的來源,為什麼人會死?因為有生,有生才要死,如果沒有生那就沒有死。『就是死由生來』,那個死就是從生來的。『人但知死苦,卻疏忽了生苦』,人只知道死很苦,但是疏忽掉那個生也是很苦的。

  【實在,一下生便帶來一切苦矣。】

  實在講,『一下生』,就是一生下來,就帶一切苦來了。

  【再要追求生從何來?這問題不是簡單可以講清楚的。好在大家正聽《大乘起信論》,曉得本性平等不動,因一念成迷,輾轉而有此身,身是苦本,越苦越迷,一念起迷,便越迷越起念,越念越迷。】

  這一段就是給我們講死苦,死是從生苦來的,那再去追求生是怎麼來的,怎麼會生?這個問題不是可以很簡單就能講得清楚。當時雪廬老人在台中講《大乘起信論》,以前我也聽過我們家師淨老和尚講過,大概三十幾年前,三、四十年有了。論裡面講,『本性平等不動』,因為『一念成迷』,發展出來才有這個身,《大乘起信論》,講得更詳細就是《唯識論》,唯識。這個身體是苦本,我們這個生老病死,因為我這個身體,有這個身體才有生老病死;如果沒有這個身體,那生老病死這個苦就沒有了。所以我們中國老子他也懂這個道理,他說「吾有大患,為吾有身」,他說我有一個很大憂患,正因為我有這個身體;我如果沒有這個身體,一切的憂患就不存在。所以『身是苦本』。我們人受苦的時候就愈迷惑,『一念起迷,便越迷越起念,越念越迷』,好像惡性循環一樣。迷是苦的因,苦因從迷來的,樂是從悟來的,所以佛法的教學一個目標就是教我們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個目標就是這樣。

  【我人自多劫以來,一直迷到現在。若問迷的什麼?就是內起貪瞋痴慢疑,外緣財色名食睡,迷即由這些東西將內外皆迷住矣。】

  這一段給我們講,我們人自從『多劫以來』,「多」就是無法計算,很長時間,無始劫了,一直迷迷到現在,現在還在迷。如果要問到底是迷什麼?下面給我們說明了,『就是內起貪瞋痴慢疑』,內心生起貪瞋痴慢疑這些煩惱,這些煩惱就是從迷來的。悟了,這個煩惱就消失了;迷,這個煩惱出現,這是內心。『外緣財色名食睡』,五欲,內有煩惱,外有誘惑,『迷即由這些東西將內外皆迷住矣』,被內心的煩惱、外面的誘惑互相結合起來,內外都被迷住了。這就是苦的原因,苦是果報,這是因,就是內有煩惱,外有誘惑,這是因,造作惑業苦,造業受苦,惡性循環。

  【假若念善,便是人天兩道,念惡則墮三途。但不問善惡,終不能跳出輪迴。要知善報盡時,縱在人天,亦仍需再墮三途受苦報的。】

  迷了之後,我們這個心有分別、有執著,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在六道裡面,我們『假若念善,便是人天兩道』,或者講三道,三道就加一個天阿修羅這一道,一般講三善道。經典有講五道、有講六道,五道就是把阿修羅看他在哪一道就歸納到哪一道,沒有另外立一道,人間、天上、畜生、鬼道都有阿修羅,只有地獄道沒有,沒有另外立一道。講六道就是另外把天道的阿修羅再立一道,這樣就講六道。所以五道、六道開合不同,意思是一樣。人天是比較好,在六道裡面比三惡道好。『念惡』,造惡業就墮三途,墮三惡道,畜生、餓鬼、地獄。但是以佛法的標準來講,『不問善惡,終不能跳出輪迴』,縱然你生到人天善道,『要知善報盡時,縱在人天,亦仍需再墮三途受苦報的』。因為我們在六道裡面有造善業,也有造惡業,比例來講,造惡業比造善業多,造惡業的力量比造善業大。造善業比較少,力量比較小,因此墮三惡道的機會很多,時間很長,到人天善道來這個機會少,這個時間不長。

  這個跟善惡道比例講,古大德有一個比喻說,「三途是家鄉,人天是客居」,我們在六道裡面生死輪迴,輪迴到人間來好像來做客的,很快又要回到三惡道那個家鄉去了。佛給我們講三惡道的業因,貪心墮餓鬼,瞋恨心墮地獄,愚痴心墮畜生道。我們起貪瞋痴的念頭比較多、比較強,還是不貪不瞋不痴這個念頭比較強、比較多?我們每天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去比較一下,這個答案也就出來,知道真的起貪瞋痴的念頭比較多、比較強,不貪不瞋不痴的念頭力量比較薄弱,起這個善心所時間比較少。因此生到人天善道的機會少,時間短;墮三惡道的機會多,時間長。所以雖然在六道修善,不究竟,得人天福報不究竟,因為你人天福報享盡了,你也有造惡業,善業的福報享完了,沒有繼續再修,那你過去世也有造惡業,這個福報享盡了,後面惡業果報成熟了,要去受報了。所以經典上給我們講,很多天人天福享盡直接墮地獄,很多,為什麼?因為他生天是修善,墮地獄是造惡,我們有造善、有造惡,所以才有六道輪迴。

  我們在六道輪迴我們沒有辦法保證我們生生世世都修善不造惡,這個不容易。我們不要講生生世世,我們就講這一生這一世,也不要講這一生這一世,講今天,今天你起貪瞋痴,有沒有發過脾氣?心裡有沒有不高興?檢查一下,有沒有起貪心?有沒有愚痴?貪瞋比較容易觀察到,愚痴比較不容易。什麼叫愚痴?不是你沒有讀書、不是老人痴呆症叫愚痴,不只那些。你書讀得很多,你是什麼教授、什麼博士,都愚痴,科學家都愚痴。愚痴是什麼?什麼叫愚痴?不是你沒有知識,愚痴是你沒有智慧,但是你知識很豐富。我們現在講知識分子,知識分子還是一樣愚痴,特別現在這個時代,知識分子愚痴的比古代要多。愚痴是什麼?是非善惡、真妄邪正、利害得失他分不清楚,往往把那個善他看作是惡,惡看作是善,顛倒。《了凡四訓.積善之方》給我們講這個善講了八對,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這個講了八對。你沒有學聖賢書,沒有學佛經,你怎麼會認識?往往把錯的認為是對的,這叫愚痴,叫做顛倒,迷惑顛倒,他沒有智慧,不是沒有知識,知識不代表智慧。所以科學家有知識,有這科技的知識,但是他沒智慧,沒有智慧,愚痴。

  為什麼我們說得這麼肯定?如果有智慧的人,他怎麼可能去製造那些破壞地球的這些科技,破壞地球自然生態?製造恐怖,現在恐怖分子,為什麼要恐怖?因為得力於科技的發展,所以就很恐怖了。如果沒有這些科學技術、這些武器,那再怎麼恐怖也是有限的。那現在科技發達真的很恐怖,現在很多人擔心,萬一核子武器落在恐怖分子手上,那怎麼辦?一天到晚在擔心這個事情。為什麼會這樣?這個誰造出來?科學家。科學家你還要給他獎金,他發明這個危害人類、地球的科技,還要獎金給他,還要頒個諾貝爾什麼獎給他,你說這是不是愚痴顛倒?但是洋人就是知識,他沒智慧的,沒有智慧他都幹錯事了。他有他的一些優點,但是沒智慧,沒智慧做錯事了他不知道。我們從這個地方我們去反省也就不難理解,愚痴,是非善惡,現代這個時代真的是是非善惡大家沒能力分清楚,不讀聖賢書。現在選舉這麼亂,老和尚講《群書治要》那是標準,那是照妖鏡,符合這個標準就對,不符合這個標準就不對。

  但是現在不相信,誰來做都沒辦法,為什麼?因為他是用他的愚痴心在辦政治,那怎麼會辦得好?他不是用智慧在辦,他用愚痴在辦,要搞清楚,很恐怖的。其實那些人都很恐怖,不是只有恐怖分子駕飛機去撞大樓才恐怖,那些思想的毒品一天到晚這些言論毒害人民的思想。那個賣毒品的馬上抓起來判刑,槍斃;這個思想的毒品不但沒有罪,還要讚歎,這個叫愚痴,愚痴果報是在畜生道。我們人臨命終,《彌陀經》講「心不顛倒」,那為什麼臨終會顛倒?不是說你平常不顛倒,臨終突然顛倒,沒那回事。你平常就顛倒,你自己不知道你顛倒,以為你自己不顛倒,其實平常自己就在迷惑顛倒,到臨命終比較明顯,大家看出來。不是說我平常,還沒有臨命終,我都不顛倒,其實你現在就顛倒了。臨命終才會顛倒嗎?你現在不顛倒,臨命終怎麼會顛倒?以前有人讀聖賢書的人,他臨終都可以心不顛倒。像《了凡四訓》講的趙閱道,你看正知正見,他不是學佛的,但是臨終他預知時至,齋戒沐浴,然後自在往生,一般讀書人他就能修到這樣。如果學佛那當然成就,念佛肯定往生西方。所以在三途裡面受苦,在六道墮三途的時間長,生人天善道時間短。

  【其他宗教並非不好,但只懂世間法不能徹究本性,佛教獨得之妙,即是此性字,講的無欠無餘。性者平等不動,起念即動即迷,即入輪迴矣。】

  這一段給我們講,其他的宗教也不是不好,我們大家都知道,一切宗教都是勸人斷惡修善的,也是做好事。但是只是懂世間的善法不能徹底明瞭自己的本性。『佛教獨得之妙』,就是在這個性,我們的自性、本性講得最圓滿,『無欠無餘』,就是講的最圓滿。那『性者』,性是什麼?『平等不動』,本性是如如不動。我們在如如不動的本性裡面起一個妄念,動了,動了就迷了,一念不覺就是起無明,最粗最細的那一念不覺,「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一直發展出來,就變成了六道輪迴。

  【假若不起念頭,即能成佛跳出輪迴。】

  所以一部《金剛經》,你會了一句、二句,你會觀了,你成佛就有餘。比如說《金剛經》的偈,「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這兩句你會了你就成佛了,成佛很簡單的。但你要會,不會就不行,禪宗的祖師測驗這個學人,「你會麼」,你會嗎?真會才行,不要不會裝會那個不行。

  【試問諸位誰能不起念頭?】

  哪一個不起念頭?

  【能一天不起念頭嗎?或一時一分或一秒間不起念頭嗎?】

  我們一秒都做不到。

  【況念頭有三細六粗。】

  「一念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

  【莫說細念,連粗念我們尚且不覺。】

  不要說那個微細的念頭我們不知道,很粗的念頭我們都還不知道,不覺就是迷。

  【縱然了覺自己起妄念,要去斷它大非易事。那麼怎麼辦呢?】

  知道、發現自己真的一直在起妄念,要叫它不起不是那麼容易,那怎麼辦?

  【因為斷念不易,所以叫諸位念阿彌陀佛。因為不能斷,所以不叫斷而叫念。這念不是念貪瞋痴,也不是念財色名食睡,而是念阿彌陀佛。因為除了念六字,以外均係污穢念頭,一概把它排去!此六字稱為萬德洪名,包括著三藏十二部的妙義,念念則具萬德。】

  這個我們斷不掉,斷妄念斷不掉,所以叫我們用念,念佛。念就是,這個念頭,把念貪瞋痴、財色名食睡這些不好的念頭,把它換成『阿彌陀佛』這一念,這叫念佛。所以念佛一定要知道這個原理,你念佛功夫才會得力;如果一面念佛一面發脾氣,那不是在念佛,是在念貪瞋痴。今天誰對我講一句話,聽了很不爽,不爽就是不高興,是瞋恨心。那個時候你就要發覺了,我現在在念瞋恚,瞋是表現出來,恚是氣在心裡沒有說,但是好,我給你記著,哪一天給我碰到了,再找你算帳,那叫恚,瞋就當場吵起來了。瞋,你看那個字,一個目、一個真,眼睛大大的,臉紅脖子粗。那恚,表面看不出來,兩個土,心埋在兩個土下面,氣在心裡。那在念貪瞋痴,要搞清楚。我們心裡貪瞋痴慢疑那個念頭你沒有轉過來,你是在念那個,你沒有在念佛,是口在念,心沒有念。這樣念,當然是喊破喉嚨也枉然。關鍵是在你心念。六字洪名包括三藏十二部,這句佛號全部包括,每一念都具足圓滿的萬德,念這句佛號什麼都有了,都圓滿了。

  【但在七中念佛不比平素,為的是剋期求證,所以要萬緣放下。如心亂不能放下,則僅得福報種善而已。】

  如果我們念佛心還是很亂,萬緣還是放不下,來念佛堂念佛也有好處,會得到人天福報,種善根,得人天福報,這個利益是有。所以有來念比沒有念還是要好,縱然坐在這裡心亂糟糟的,就嘴巴喊也好,反正這個意不善,口也善。那在外面可能身口意三業都不善,在裡面起碼身口,身我們都有拜佛,口念佛,心裡貪瞋痴,身口這兩個業比較善,那個意不善。現在念佛我們要知道怎麼念才得力。最近這幾天我在澳洲,沒事,所以就聽聽經、看書,事情少一點,心比較能夠靜下來去體會這些佛法的道理,修行的方法。過去我們聽、看,很多我們好像懂了,但是現在體會也不一樣,感受也不一樣,同樣一句話,真的會隨著你修行的境界不同,感受體會不一樣。

  【不叫斷,只叫念的意思,是把佛號來代替雜念。但如雜念不能去時則如何?當用心想清楚,口念清楚,耳聽清楚,三輪一體,周而復始,自然可以打掉雜念。雜念去時,不要放鬆,要追頂念去,則為淨念相繼,甚好境界也。這樣,則內心之貪瞋痴等被六字洪名壓住了,外面之財色名等亦被六字擋斷了。此時與三途、人、天等均不相應,既與六道不相應,即已跳出六道而超凡入聖矣。】

  我們念佛這個方法是非常殊勝的,『不叫斷』,叫我們斷我們沒辦法,就叫我們去念,念的意思要搞清楚,我在念佛!什麼樣叫念?『把佛號來代替雜念』。那我們有沒有把佛號代替雜念了?『但如雜念不能去時則如何』,我們也很想去掉雜念,但是一面念佛一面又起雜念,這是很正常的,這樣怎麼辦?應當『用心想清楚』,這句佛號每個字每一句想得清楚,口念得清楚,耳朵聽得清楚,這樣用心的去念。『三輪一體,周而復始,自然可以打掉雜念』。這裡原則就是想清楚、念清楚、聽清楚,所以這個佛號速度不能太快。

  二十幾年前,煮雲法師的女眾徒弟叫慧見法師,我們台灣慧律法師比較出名,她是慧見。她請我做《三時繫念》,都念台語的,我坐上去,他們敲法器念台語的,我坐在上面念國語,她說可以,說可以那就來。他們念這個佛號有夠快的,我們沒有辦法跟她比較,我們這個跟她比不算快。她那個快到怎麼樣?兩副地鐘,一副地鐘敲三分鐘,就是這個敲三分鐘,另外一個地鐘就接過去了。念到最後,我只聽到是陀陀陀陀這樣,阿彌佛那三個字聽不清楚,快馬加鞭,六百里加急,一直衝衝過去。說這是降伏妄念,她們念這樣念習慣了,兩副地鐘。那打佛七還有跑香,跑香應該不是打佛七,是禪七,禪七那個參禪的人他才有跑香,參禪跑香他不是穿海青的,他是穿短褂的,穿羅漢鞋的,全副武裝的,像少林寺那樣的,是那樣在跑的。那些老菩薩在跑香,我看都在笑,沒有一個在念佛,大家覺得滿好玩的。那我在主七跟著他後面,我也跟著跑,跑到最後當然很喘,大家一直笑。那是不適合,如果要跑可以,你要海青脫掉,大家穿運動褲來跑。

  用這樣念,念清楚就把雜念去掉。雜念去掉的時候就不要放鬆,還要『追頂念去』,「追頂」就是一句接著一句不間斷,『淨念相繼』,境界就很好。『這樣,則內心之貪瞋痴等』,「等」就是包括其他的煩惱妄念,都被六字洪名壓住了,外面的財色名食睡也被這六字擋斷了。這個時候你跟三惡道、人、天都不相應了,你的心跟六道不相應。你這個時候心跟六道不相應,跟哪裡相應?跟極樂世界相應,你這個時候你人還活著,還在這裡呼吸,你已經『跳出六道』,跳出是這個心跳出去了,你就『超凡入聖』。而不是說死了以後才跳出去的,不是這樣的;是你心那個轉變,佛光給你接上,你就超越了,是這樣的。

  【是成了羅漢嗎?】

  超凡入聖是成了羅漢嗎?羅漢是聖,小聖。

  【辟支佛、菩薩嗎?不是,比羅漢、辟支佛、菩薩等都高,這就是佛的境界。】

  我們凡夫一下子跳到佛的法界去了。

  【一念十法界,念地獄畜生即是地獄畜生,念佛當然即是佛。如在此打佛七,萬緣放下,淨念相繼的時候,心即是阿彌陀佛,心即作佛,自己還不是阿彌陀佛嗎?】

  你心在這裡念佛,萬緣統統放下,不念其他的,只有念阿彌陀佛,你現在就是阿彌陀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就是這麼作的。

  【此一段尚是自力。】

  我們自己念佛是靠自己念佛的力量。

  【更要知阿彌陀佛的法身,充滿虛空,我們的心量也充滿虛空,但能念佛,便能感應。】

  不管你在哪裡念,都會感應的。

  【所謂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也。況且彼佛曾發四十八願,其中的十八、十九、二十等願,大意就是:十方眾生聞我名字,至心發願繫念我名,乃至十念。以壽終時,即現其人之前,接引往生,此是他力。】

  我們自己念佛,我們自己的力量;阿彌陀佛來接引是『他力』,藉阿彌陀佛的佛力來接引,那我們自力、他力兩方面結合起來,這叫感應、相應,一念相應一念佛。下面講:

  【自力易解,他力難明。且說一喻:眾生心如地上的江河,彌陀如天上的明月。江河若起波浪,天上的月雖來照,也印不清楚,這波浪如眾生心起妄念,向外攀緣。佛雖慈悲,你自不求感,也無法來應矣。假如水不起波,天上的月自然印入水裡,這就是說心不外馳,一意念佛,如水澄清,佛自來應。更不可疑多人念佛,佛何能遍知。也有一喻:佛智如大海,盡虛空的森羅萬象,無不印在海內,這名海印三昧。】

  這個一段就是解釋前面這一段,前面我們自己念佛,我們自己念佛,用念佛這一念來代替我們內心貪瞋痴慢疑惡見這些雜念、煩惱、妄想,這是以我們自己念佛的力量。我們自己念佛的力量我們比較容易理解,比較容易體會,我現在念佛念到什麼程度,你念到相應了,你自己就馬上就感受到,你這個心境馬上感受到不一樣。這個我們比較容易理解,你自己會有感受的。有很多人講,念了很久還是沒有!以前我們三重一個老菩薩,臨命終人家助念,都一直念一直念,念了很久,怎麼都沒來?阿彌陀佛怎麼都沒來?都念無,都念沒有。其實她心裡不是在念佛,她念很多雜念她自己不知道。念佛真的是要放下萬緣。

  所以過去深坑觀自在念佛會周居士的岳母,九十幾歲了,臨命終,他們周居士,她女婿、她女兒找一些同修去助念。勸她,年紀這麼大了,身體不好,放下吧,念佛跟阿彌陀佛去極樂世界,蓮花化生多好!大家助念。念念念,他這個老岳母說,我見到阿彌陀佛了。她的女兒、她的女婿說趕快去,見到阿彌陀佛趕快跟他去。後來聽到叫她趕快去,她就哭了。見到佛要很高興,怎麼哭了?你們現在叫我跟佛趕快去,我現在突然想到我孫子,我捨不得離開他們。後來阿彌陀佛又走了,她也不想去,想到孫子捨不得了,放不下了。後來又經過了半年往生了,到底有沒有去西方也不知道。所以往生就必須要放下才去得了,真正願生西方你就必須把娑婆世界一切都放下。

  放下,不是說叫我們現在什麼事情都不幹,飯也不要煮了,事情都不做了,不是,應該作而無作,無作而作。我們該做的,現在有一句俗話講,「當一天和尚敲一天鐘」,諺語就是說你做什麼事情,你做什麼行業,你每天你本分該做的事情天天就要去做。像海賢老和尚往生前一天,他還幹到天黑,這個給我們表法,非常好。他還做,他做心裡有沒有?沒有,都放下了,他隨時可以走。如果放不下,你再做一百年他還是放不下,因為這個世間有永遠讓你做不完的事,那你要牽掛,你哪有辦法去往生?所以這個往生,我們就是現在是要把心放下,不是叫你事放下,要聽清楚。什麼叫心放下?有,我都放下。黃念祖老居士說,沒事的時候都放下了,事情一來一樣也放不下。但是不放也得要放,我們要學!

  現在老和尚講得比較具體,我覺得這個可以當作話頭來提起。錢在我們口袋是我的,在銀行不是我的。你要常常做這樣觀想,不要說我銀行還有多少錢。那不是你的。這老和尚給我們提起的話頭。房子我住在這裡是我的,我離開的時候就不是我的。那你以此類推,兒孫在我身邊是我的,那不在身邊不是我的。我們這個身體,白天我們在活動的時候,在使用,是我的;晚上躺下去睡覺,不能動了,躺在那裡,就不是我的了。這樣觀幫助我們放下,看破放下,不然放不下的,放下你平常這樣放,你到臨命終你就很自然,就毫無牽掛,這樣念佛跟佛光才相應,是我們的心光跟佛的心相應,他的光給我們一照,接走了,是這樣的。你在這邊牽腸掛肚的事情那麼多,他哪有辦法?你自己造成障礙,不是他有障礙,是我們自己障礙,見不到佛,佛時時刻刻在你眼前,你自己有這些障礙。你要把它排除掉,你就見佛了!老菩薩說念無,也不會來。就沒放下怎麼會來?沒放下,不是佛沒來,就在你面前你看不到。為什麼看不到?你沒放下,你自己產生障礙。

  『自力易解,他力難明』,這裡講了一個比喻,就是給我們講,一般念佛人的一些普通的疑問,這個疑問就是什麼?念佛的人這麼多,那阿彌陀佛只有一個,哪有辦法去接引那麼多同時在念佛的眾生?這個一般人就不能理解。但是經典上佛給我們講得很清楚,佛有應化身,法身是遍一切處,到處都有,法身是遍一切處。毘盧遮那就是遍一切處,毘盧遮那是印度話,翻成中文就是遍一切處,就是法身,法身沒有形相,它遍一切處。那法身它沒有形相,它能夠現相,隨眾生心應所知量,能現相,現的相叫應化身,那應化身是無量無邊的。你看我們念讚佛偈,「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那一尊佛又化很多佛,蓮花也會化佛出來,有情、無情都有化佛。那我們大家坐的拜墊都有化佛,你相信不相信?沒看到,沒有看到。都有,你業障排除你就看到了。

  這是一九九0年,二十四年前我去北京,師父叫我拿《華嚴念佛三昧論》的文字稿去給他老人家校對,黃老給我講,夏老在世主持一次佛七,他念得拜墊都有舍利。所以這個舍利不是人死了去燒才有,你有感應,什麼地方都會出現舍利。佛就像天上的明月,把江河比喻我們眾生的心,我們這個心如果很平靜、很清淨,就像江河的水風平浪靜,天上月亮的月光就很清楚的映在江河裡面,你就看得很清楚。這是比喻什麼?我們的心如果清淨了,你就見到佛。但現在為什麼見不到?你就像江河的水,你現在在做颱風,起巨浪,那怎麼照得清楚?就在上面,下面都看不到。

  所以,『這波浪如眾生心起妄念,向外攀緣』,我們起貪瞋痴,向外攀緣五欲六塵,這個波浪起來,好像江河的水起颱風了。這個水不平靜,起波浪,而且是巨浪,當然天上的月亮就看不到,在水看不到月亮。『佛雖慈悲,你自不求感,也無法來應矣』,我們要感,佛才有應;我們沒有感,佛他就不會應,所以叫感應。我們念佛就是感,佛他就有回應,我們每天念佛就是在感應。這應有顯應、有冥應,顯就是明顯你感受到,見到;冥應就是不明顯,但是有應。我們一般不明顯的多,你來念佛堂你自己細細去體會,在這裡念佛,念念念,跟你回家感覺一樣不一樣?現在外國人說磁場,一樣不一樣?你慢慢的發現好像不一樣,氣氛不一樣。為什麼不一樣?佛力加持,就不一樣了,這叫應。『假如水不起波,天上的月自然印入水裡,這就是說心不外馳,一意念佛,如水澄清,佛自來應』,你念到心清淨了佛他就來應。最後一段就是不要懷疑,很多人念佛,佛怎麼都會一一知道?這個也有一個比喻,『佛智如大海』,盡虛空遍法界森羅萬象都印在大海當中,佛的智慧像大海一樣無所不包,所以這叫『海印三昧』,用海來比喻。

  最後一句是:

  【放下萬緣,提起一句彌陀,一直念下去。】

  台中蓮社他們都是念這一句,現在還是這樣,『放下萬緣,提起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要真正去放下萬緣,要從內心去真修、真幹。什麼叫真幹?真的去放下,叫真幹。如果不是從內心真正去放下萬緣,一心來念佛,那念這一句等於是口號,那只有口號沒有實質的行動,這樣就不相應,關鍵在心的相應。所以我們心起煩惱,我們就知道,我們現在念煩惱不是在念佛,要搞清楚,不然念到最後不能往生,又起懷疑,怎麼佛講的都不靈了?不是不靈,你沒有聽清楚。現在用功要怎麼用大家就知道,起這個妄念要提起佛號把它代替過來,用功就在這裡面,大家可以練,試看看。等一下遇到一個人給你一個臉色,你要氣起來了,用功就要在這裡用,不要等到氣了半天才想到,我怎麼沒有想起來?這樣就太慢了。如果你知道這麼用功了,這些境界就變成善知識了;我們如果不會這樣用功,生煩惱了,這些境界就變成冤親債主。所以現在為什麼超度要寫冤親債主?冤親債主怎麼來的?就這麼來的。好,大家放下萬緣,大家共同勉勵,你放下,我也要放下,要學習放下,在心裡真正放下,你就很開心了。

  好,我們時間到了,我們就今天學習到此地。第三天,明天剛好,它這個只有記錄三天,我們剛好三個晚上來分享,明天晚上我們同一時間再繼續來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我們明天晚上見,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