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集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集)  2014/6/9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三重別院  檔名:WD20-018-0002

  《淨土集.行策大師警語菁華》。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我們今天是佛七第二天,我們這支香接著跟大家來學習《淨土集.行策大師警語菁華》。行策大師是我們淨宗第十祖,宜興人,江蘇宜興的人。在傳記裡面記載,他母親懷孕的時候,夢到憨山大師進入她的房間,後來就生了行策大師,所以小時候的名字叫夢憨。憨山大師是明末四大師之一。他的「警語」我們淨老和尚把它節錄出來,就是菁華的部分節錄出來。昨天晚上我們學習第一段,這段還沒有講完,我們今天接著講。因為這一段是非常重要,也是我們這一生遇到淨土法門能不能往生西方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昨天我們跟大家學習到第一段第一句:

  【苟無真信。雖念佛持齋。放生修福。祇是世間善人。報生善處受樂。當受樂時。即造業。既造業已必墮苦。】

  這個一段,我們看這裡提到的四樁事情,第一樁『念佛』;第二樁『持齋』,我們講吃素或者持八關齋,一般叫吃素;『放生』,就戒殺放生;『修福』,做好事,在三寶種福,在世間種福,修種種的善事,都屬於「修福」,修福種類項目也很多。一個念佛人他念佛又持齋、又放生、又修福做好事,這樣只是一個世間的善人,世間的好人。世間好人,『報生善處受樂』,報就是說這一生的果報盡了,命終了,來生他的果報可以往生到善處,這個善處是指三善道。一般講來生再往生到人天善道來,再來做人,或者福報修得更大的,他生到天道去。這一生修福,來生往生到好的地方受報,好的地方他就享受人天福報,享樂,享受人天福報這些快樂。

  但是問題就是下面講的,『當受樂時,即造業』,當一個人他在享受五欲六塵這些快樂的時候,又造惡業了,造惡業。我們現在看到很多做大官、大企業家,做大官地位很高,大企業家財富很多,這些社會的賢達,達官貴人、有錢的財主,他們生活當然比一般人那好太多了。富貴人家大多數都會迷在享樂當中。我們現在眼前看到社會上,真的有些富貴人家,我們不要說其他的惡業,我們就舉出十善業第一條不殺生這一條,不殺生,這些富貴人家都很少人能做得到。有的有錢人他講求好吃的,講求美食,沒有吃素、放生,就殺生吃肉了。過去生「念佛、持齋、放生、修福」,這一生享樂的時候,把過去生修的都忘記了,人一享受就迷惑顛倒。所以我們現在看到很多社會上這個富貴人家,他過去生就是這樣修的,他這一生才能得這個福報。這一生他沒有遇到善緣,或者遇到了他自己被富貴所迷了,不知道回頭。

  富貴人家造惡業比貧窮人家造得要重,這是一定的。貧窮人家他造惡業,他沒能力造那麼大的惡業。富貴人家他有錢有勢,造起惡業當然是很大、很嚴重的。反過來講要修善他也容易,他有能力,他有財力、有物力、有人力、有地位、有影響力。譬如在公門做官的,公門裡面好修行,他一個好的政策利益萬民,他舉手之勞就可以修很大的福報,一般人沒這個機會來修。但是反過來,他如果做錯了,一個政策錯了,遺害萬民,那這個罪過也就很重很重。你看有錢人要吃,殺生,再看我們台灣、大陸現在有錢的人,沒有學佛,不懂得吃素、念佛,造殺生的業就非常重。何況其他還有九條惡業,光第一條你去算一算就不得了!光一條就足以讓我們墮地獄,不要說十條。所以我們看看現在富貴人家這麼多,在我們眼前,在社會上有幾個人他真正能覺悟,這一生繼續來做好事?非常少。大多數迷在這富貴當中。

  這一生福報享盡,這一生沒有繼續修福,又造惡業,福報享盡了來生,『既造業已』,造惡業,『造業已必墮苦』,必定墮落三惡道去受苦。所以《華嚴經》講,如果沒有菩提心,修諸善業,是名魔業。我們一般講修善業,怎麼會變成魔業?這個魔的意思就是會折磨我們。《華嚴經》佛也這麼講過,這一生修福,來生享福,享福的時候就是這裡講的,又迷惑顛倒了,過去世修福的事情忘記了。現在人一享受這福報就很容易迷惑,迷惑他又造惡業,這一生福報享盡,惡業造多了,死了之後,那來生就墮三惡道。所以第一生修福,第二生享福,享福當中又造惡業,福報享盡第三生就墮三惡道。所以經上講這叫三世怨,你不發菩提心修這些善業都是這種情形。我們現在看看,現在社會上的有錢的人、達官貴人,有幾個人他知道修?幾乎沒有。我們想盡辦法要去勸他,他聽不進去,迷得很深,迷在眼前的這些名聞利養上面。

  所以現在你看來學佛的,你看有幾個大企業家?沒有。大企業家有,我們去看,他專門找有名的山頭,然後去亮亮相,捐一些錢,真正修行的沒有。真正修行的大部分都是小康人家,這些人也真正發心來修福。所以我們道場接觸到的大部分都是小康的,都沒有什麼大企業、大財主,沒有,他不會來我們這個道場。這些大企業、大財主他會去找大的寺廟,很莊嚴的寺廟,很有名氣的大法師,他們才會去。我們這個連一個小廟都談不上,他怎麼瞧得起?他根本不會來。所以來我們道場修的大部分是小康的,小康家庭,發心的也是小康家庭。但是現在發心來修,如果你沒有真信,沒有發菩提心,你來生你就會變成富貴人家,到時候又換自己迷惑顛倒了。這一生修福,來生你一定得福報,你不往生西方,一定有人天福報,享受人天福報,就是這裡講的三世怨。

  所以真正明白這個道理,修福、做好事不求人天福報,統統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樣才能徹底究竟解決我們生死的問題。如果你不求往生西方,你這個生死六道輪迴沒完沒了,永遠出不去。為什麼出不去?我們修一般的法門,八萬四千法門,大乘小乘、顯宗密教,你要出離六道,要把三界裡面見思惑,見惑八十八品、思惑八十一使,斷得乾乾淨淨,你才能超越。超越證阿羅漢果、辟支佛這個果位,超越六道了,往生到方便有餘土,釋迦牟尼佛的方便有餘土,我們娑婆世界的方便有餘土。在方便有餘土再把塵沙惑斷盡,那就提升到菩薩,四聖法界聲聞法界、緣覺法界、菩薩法界。再把塵沙惑的習氣斷盡,就是十法界的佛,還沒有明心見性的佛,天台宗六即佛講相似即佛,他很像佛,但還不是真的,他還用妄心。必定要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才能超越十法界,入一真法界,住在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還有四十一品無明要斷乾乾淨淨才能回歸到常寂光淨土究竟成佛。我們不要講成佛了,就是證個阿羅漢果,我們一生能做到嗎?沒辦法。不要說證阿羅漢,你證得初果須陀洹斷八十八品見惑,證得初果須陀洹還沒有出離六道,但是他在六道裡面他決定不再墮三惡道,人間天上七次往返他一定證阿羅漢。我們不要說一生能把見思惑斷掉,就一個見惑我們一品都斷不掉,斷不掉你出三界就沒分,你怎麼修還是在六道,你擺脫不掉。

  十方諸佛,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十方諸佛,真的是大慈大悲,共同推薦介紹一切眾生大家信願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國土。為什麼一切諸佛都讚歎、都介紹?因為佛他的本懷就是要度眾生,度就是幫助的意思。從三惡道,墮三惡道的眾生幫助他脫離三惡道,往生到人天善道;往生到人天善道的眾生再幫助他提升,讓他斷煩惱超越六道,到四聖法界;到四聖法界還要再幫助他破無明,到實報莊嚴土一真法界;到一真法界還要幫助他把四十一品無明都斷乾淨,回歸到常寂光淨土。每一尊佛都是一樣的,都是要把每一個眾生凡夫幫助他一直到成佛,他這個願才算圓滿,度眾生才算圓滿。但是用一般通途法門真的很難,修了無量劫還是凡夫一個,不要說生實報莊嚴土,方便有餘土都達不到。我們生生世世修行,從來沒有一次,不要說斷見思惑,就見惑斷掉都沒有。所以怎麼修還是凡夫,出離六道沒有時間表。如果證得須陀洹,他雖然還沒有出離六道,但是他出離六道他有時間表,最長人間天上七次往返,根性比較利的他時間還可以提前。我們見惑沒有斷掉就是遙遙無期,不管你修哪個法門,這個標準都一樣的,沒有例外的。

  淨土法門它的特色就是你一品煩惱都沒有斷沒關係,可以信願念佛,帶業往生到極樂世界,橫超三界。不但橫超三界,其實也橫超十法界,極樂世界是一真法界。因為它四土都合在一起,一切諸佛四土它沒有合在一起,它四土合在一起。能夠帶業往生,這個對我們每個眾生真的是人人有分,不用斷煩惱,這個方便多了,省事多了。斷煩惱多難,你看經上講,斷個見惑好像斷四十里那個瀑布一樣,四十里那麼長的瀑布這樣沖下來,你一下子要把它擋住,把它截斷,讓它不要沖下來,談何容易?真的難。如果不難,我們在座每個人早就起碼證個阿羅漢了,還會坐在這裡嗎?不會了。我們不是這一生才學佛,已經學了很久,生生世世學了無量劫,還是凡夫一個,就是沒能力斷煩惱。這個斷煩惱也不是說你說幾句大話就能夠斷,不是這樣的,要真功夫的。所以這個法門就方便,而且這個成就還究竟,你看《彌陀經》講,「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最低是圓教七地上以的菩薩,那不得了!一個凡夫一往生到極樂世界就跟阿鞞跋致一樣。

  所以有很多研究經教的法師看到這個經他不敢相信,怎麼有這個事情?跟一般佛在通途的經典講的都不一樣,怎麼可能?見思惑不斷你怎麼超越六道?無明沒破你怎麼超越十法界?看到這個經,一個凡夫,不但超越六道,還超越十法界。所以很多學習經教的法師他們不相信,哪有這回事情?哪有那麼便宜的事情?他不相信。但是佛說的都是真實的,你看《彌陀經》、《無量壽經》,一尊佛講的還不算,還要請十方佛來共同證明這樁事情,「出廣長舌相」。因為這個法門太深了,「唯佛與佛方能究竟」,唯有佛跟佛他才能徹底明瞭,等覺菩薩以下的,有的雖然明瞭,明瞭得不透徹,只有成佛你才能了解得透徹。也就是因為成佛了解透徹,他才會讚歎這個法門,讚歎西方極樂世界,普勸一切眾生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眾生去極樂世界交給阿彌陀佛教導,到那個環境去成佛快,不用三大阿僧祇劫、無量劫。有的去,一到極樂世界花開見佛了。在《觀無量壽佛經》講,造作五逆十惡,罪業最重的往生,他在蓮花也不過十二劫。如果他懺悔的力量比較強,他時間還可以提前,十二劫算是最長的時間。下品中生六劫。這個十二劫跟三大阿僧祇劫那怎麼能比?三大阿僧祇劫是天文數字。業障比較輕的,一天到七天證果,見佛悟無生忍,多得是,太殊勝了。

  為什麼有很多人遇到這個法門他不相信?因為他沒有深入,沒有遇到善知識給他指點,或者他自己善根不夠,遇到善知識給他指點他不接受,他就不相信。所以這裡講關鍵在「苟無真信」這四個字。如果沒有真信,雖然念佛、持齋、放生、修福,那只是世間善人,報生善處,報生善處去受樂,享受快樂,享受快樂又迷惑顛倒、又造業,第三生又墮落了,墮落到三惡道去了。這個法門是難信之法,這在《無量壽經》、在《彌陀經》,我們打佛七天天要念一部《彌陀經》,《彌陀經》大家念得很熟悉,佛在《彌陀經》給我們講,這是難信之法。信難,行容易,行我們用持名念佛這很方便、很容易,人人會念,大家都能念,這不難。但是信心難。

  過去有個很有名的法師,老法師,已經往生了,我們台灣很多佛學院都依他為導師,名氣也很大。曾經寫了一本書,有一個同修拿給我看,這本書寫的,就是說他寫的這個是,說淨土法門是難行道,跟佛在經上講的就不一樣。所以他拿那本書的書名給我看,《淨土是難行道》,我說這個跟佛在淨土經講的不一樣。我就舉出《彌陀經》給這個同修講,我說釋迦牟尼佛不是說這個法門難行,是難信。如果他這個書名叫難信道,那就跟經典上講的就相應、就一樣了。因為佛講得很清楚是難信之法,不是難行之法,經文要看清楚。可見得佛法不容易,遇到真正善知識,像《無量壽經》講的,「難中之難,無過此難」。你看這麼有名的大法師,經文這麼清楚,他還看錯,跟著他學的人當然就會被誤導,錯誤的引導。所以這是難信之法,行不難,持名念佛有什麼難,大家都會念,八十老翁、三歲小孩都能念,這個不難。難在信心難,所以佛在《彌陀經》才講這是難信之法。

  難信的方面很多,比如說不用斷煩惱都能超越六道,有很多法師他就不相信。明明佛在經上講,你一定要斷見思煩惱才能超越六道,破無明才能超越十法界。怎麼這個一品無明,不要說無明,一品煩惱都沒斷,帶業往生到西方馬上就變成阿惟越致菩薩?他不能夠相信。好像跟佛一般講的經不一樣,但是這個經又是佛講的,不但一尊佛講的,那是十方諸佛共同宣揚的。所以這個法門叫特別法門,帶業往生,橫超三界的法門。也因為有這樣的一個法門,一切眾生他才有得度的機會。如果沒有這個法門,真的不要說成佛,就一個超越六道證得阿羅漢果,都是少數人才能做到。大多數的眾生他沒辦法,斷煩惱對他來講很困難,沒辦法,做不到,只有少數人能做到,大多數的眾生就沒分。有了這個法門一切眾生統統有分,帶業往生。帶業往生,你只要遇到這個法門,跟阿彌陀佛結個緣,你就有因緣往生極樂世界。

  有的人他這一生接觸到了,他也看到阿彌陀佛,他也跟人家念,他還是不相信,不相信當然他不會發願,不會發願他當然不能往生西方。但是阿彌陀佛這個善根種子落在他的阿賴耶識裡面,來生來世,各人的時間長短不一樣,他這個善根種子慢慢會成長,等到他這個善根種子成熟了,那個時候他再遇到他就相信。但是這一生他肯定不相信,來生可能他還是不相信,後生還是不相信,有的人可能要等到無量劫之後,他那個時候善根才成熟,那個時候他就相信。這個法門它的殊勝就是在這個地方,好,你這一生不相信,先給你種個種子!就給你看個阿彌陀佛。你就是去罵阿彌陀佛那也沒關係,罵了你先墮地獄去受罪,但是阿彌陀佛佛號這個種子是清淨的,落在你的阿賴耶識。佛法講這個因果不能互相代替的,善的就是善的,惡的就是惡的,不能說用這個來代替這個,那不可以。他罵佛這是惡的,你這要受報,你現在這個惡的力量比較強,你這個先去受報。你那個報受完了,你這個清淨的種子它成長、成熟了,那個時候他這就受報了,他就能接受,就能往生到西方。所以早期我們淨老和尚在景美華藏圖書館講《彌陀疏鈔》,當年也常常提到這點。他說就怕他看不到,看到了被他罵都沒關係,他把佛像撕掉他也種了善根。但是當然你破壞佛像有罪過,因果不能互相代替的,你那個罪業要先報。佛像它是純淨純善的,落在你的阿賴耶識,它將來成長它的果報也是純淨純善。

  所以早年我們在圖書館,我們景美那棟大樓真的是,我們淨老和尚請移民到美國的一個夏景山老居士,看地理風水的,我們達拉斯那個佛教會的佛堂,我們老和尚就請他去看風水,也請他到景美來看圖書館。那個時候景美的民生大樓,是民間跟市政府合作的,結果虧本了,政府也跑了,民間投資的建設公司也倒閉。所以我們住十年的時間,在違章建築裡面,那個水電都是韓館長去接臨時的,用得有夠貴的,用了十年。後來我們圖書館搬進去,買的住戶紛紛搬進去了,買了沒辦法,水電費貴,大家也沒辦法。夏老居士去看,說這個大樓住的都是奇奇怪怪的人。後來我們看看真的三教九流都有,也有摩門教的、基督教的、一貫道的,還有天道的,四樓是天道的,我們五樓是佛道,我們佛堂,我們同一層隔幾家是基督教的。

  然後我們念佛,禮拜天念佛,去吵到他們,他們常常抗議。有信道教的。我們念佛吵到人家都常常被抗議,貼紙條貼在電梯旁邊。基督教的,他也不甘示弱,好,禮拜天你們念佛,我來唱聖歌。但是他們都唱沒多久,唱一個多小時就結束,我們念一整天的。好,你唱的你的,我唱我們的,互相聽,他聽到佛號他也種了善根。後來老和尚就叫我說,我們去電梯貼佛號。今天貼上去,明天被撕掉了。撕掉,師父就叫我再搬個椅子,我們兩個,師父站上去,我在那邊扶椅子,師父在貼,貼上去。第二天又被撕掉了,我說師父,又被撕掉了。我們再貼。師父那個時候還年輕,還不是很老的,二十幾年前,再貼。那個時候貼了,你來撕沒關係,我一天給你貼一張,給你貼,你要撕一次一定要看一次,就是看一次你就多落一次的印象,阿彌陀佛就落進去了,就給你種善根,就不怕他撕。

  有一次我到苗栗後龍,有個洪居士他岳母往生,去給她做佛事。送到火葬場,路邊的電線桿那時候大家都有貼佛號。早期是用鐵板,用鐵線去綁在電線桿,早期用那個。後來發明用貼紙的那就很多了,我們當時圖書館也印很多去流通。有一些居士他們就發心到處去貼,電線桿去貼,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地藏菩薩,請常念,增福慧,消業障,就是貼那個電線桿。基督教看到我們用佛號去貼,他也學了,他也去做貼紙,他做的貼紙,我看那支電線桿,我們的南無阿彌陀佛大概貼這個一半當中,這樣下來,貼個佛號。他大概拿樓梯爬上去要貼在我們上面,他就那一張說世界末日到了,《聖經》說世界末日到了,然後貼在南無阿彌陀佛的上面。我看到這個,他一定是要把我們壓在下面,好像他比較大,我們比較小。後來我就跟居士講,我看到這個,我說上面是世界末日到了,下面是南無阿彌陀佛,我說這樣也滿順的。世界末日到了,趕快念南無阿彌陀佛,這樣也很順,我說這樣很好。以後歡迎他多貼在我們上面,世界末日到了。

  不管他上面講什麼,我們下面都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統統處理掉。如果他上面寫一張,說你們都是魔鬼,南無阿彌陀佛,就沒事了,魔鬼都變成佛。所以不怕,就怕你沒機會接觸到。所以我們老和尚大慈大悲,盡量做要讓大家有緣去種善根的。我們知道他這一生肯定不相信。但是《彌陀經》講得很清楚,「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已經發願,已經往生了;今發願,現在發願,這一生往生;當發願,就是將來,將來有一天你會發願,那個時候就將來你就往生了。所以老和尚做T恤,他在美國看到一些年輕人穿那個衣服,後面畫的妖魔鬼怪張牙舞爪的,看了都很嚇人的,說那個給人家看了落了不好的種子。為什麼不把這好的給大家種善根?所以他才提倡印佛號,印這些聖賢的法語,穿在背後,就要給大家看。或者佛號貼在車上,貼在門口,在美國是不能貼電線桿的,貼在你自己車上可以貼,你家門口你自己可以貼。穿這衣服在街上走沒有人會去干涉你,讓他種善根。

  所以當時有很多居士他有疑問說,這個對佛不恭敬。如果我們已經信佛的人,我們當然不可以這樣對佛不恭敬。但是它那個是給不信佛的人種善根,那是為了度他們,不然他沒機會種善根。所以早期給大眾種善根的,我還沒有出家的時候,大概二十幾歲,那時候老和尚提倡,那時候也常常到電影院去看電影,現在電影院比較少,那時候電影院很多。電影院我們給他一百塊、一百五,我們打個幻燈片的佛號,他就給我們放一個月,讓我們去看電影的人都會看到那個,那比登報紙便宜一點。登報紙看的人多,有時候登登報紙。這些都是提供給大家種善根的。當然他不會說看到了馬上他就相信,他要去西方,不可能。但是這善根種子給他播種播下去,來生來世總有一天它會成長,會成熟,那個時候他再遇到他就接受了,他就會念佛往生。所以《彌陀經》講「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這一生還不相信的,那就是當生,來生來世,或者無量劫之後,總有一天他會去的。所以這個事情我們也不必著急,各人的善根福德因緣不一樣,已經成熟的幫助他往生,還沒有成熟的幫助他成熟。怎麼幫助?提供經教給他薰習,讓他提早善根成熟。還沒有善根的幫他種善根。這是三種對象。

  行策大師這一段話主要是對已經深入念佛法門的人在講的,就是對我們講的。他希望我們這一生就能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不要再等來生來世了。這世間太苦了,能早一天去愈早愈好。但是你要真信,真發菩提心。所以蕅益祖師他在念佛開示也講了,說真念佛人,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我們一般如果沒有放下身心世界,布施做得再多還不能算大布施;你身心世界全部放下,那是大布施。真念佛人,不起貪瞋痴,即大持戒;真念佛人,不計是非人我,即大忍辱;真念佛人,不稍間斷夾雜,即大精進;真念佛人,不復妄想執著,沒有妄想,心裡只有一句佛號,即大禪定;真念佛人,不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他歧就是其他種種的法門,其他各種不同的說法,你不會受他影響。人家怎麼講,我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底,我的目標就是往生極樂世界,這個人大智慧。像我們淨老和尚最近一直讚歎的,這位河南省南陽來佛禪寺海賢老和尚,一句佛號念九十二年。二十歲出家,他的師父就教他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他也不認識字,念了九十二年。這個人真的大智慧,沒有大智慧他做不到,大禪定,他一句佛號圓圓滿滿六度齊修。

  蕅益祖師又講,「試自簡點」,我們再反省反省,「若身心世界猶未放下,是非人我猶自掛懷」,貪瞋痴煩惱還是一樣起來,念佛常常間斷、夾雜,妄想還一大堆,其他種種的言論還會影響我們,蕅益祖師講那就不是真念佛人。只能說是念佛人,不能說是真念佛人。這個真念佛人就是這裡講的真信。所以真信,我們以蕅益祖師這一段念佛開示這個標準來對照。我們沒有達到這個標準,我們要不斷的往這個標準靠近,不斷的修正,不斷的靠近,完全符合這個標準了,我們這一生就決定把握往生西方。第一個就是要放下身心世界,我們為什麼不能往生?放不下。為什麼放不下?沒有真信。為什麼沒有真信?對這個娑婆世界認識得不夠,對極樂世界也認識不清楚,這個信心不堅定,這個信心搖擺不定,半信半疑,這樣是大多數,有懷疑。有懷疑,我們要斷疑生信必定要聽經聞法,講經說法、聽經聞法目的就是幫助我們斷疑生信。你為什麼信心生不起來?有疑惑,你有懷疑。為什麼懷疑?對這個經裡面講的道理沒有透徹搞明白、搞清楚,你就有懷疑。

  所以我們淨老和尚晚年這幾年一門深入,都是講《無量壽經大經科註》,一遍一遍重複的講,深入經藏,目的幫助大家斷疑生信。所以講經說法、聽經聞法沒有別的目的,就是幫助大家斷疑生信。如果你不懷疑了,你就能老實念佛,你就真信了。像海賢老和尚他一部經也沒聽過,一部經也沒念過,他的師父教他念這句佛號,他就老老實實的念,念了九十二年。他能老實念,當然他功夫成就就很快,可能他念了三年就功夫成片,再念三年就事一心,再念個三年就理一心,九年,頂多三十歲他就念到理一心不亂,就明心見性了。活到一百一十二歲,他理一心不亂那層次也相當之高。所以一百一十二歲還能爬樹,往生前三天還能爬樹,這真不可思議。佛門在家出家的大概那個身體沒有辦法跟他相比的,他真的是修行的功夫不可思議。但是他不露痕跡,這一點他的師父告訴他,他說他什麼都知道,他的師父就告訴他,你不能講。所以現在往生之後,平常他的弟子在生活當中給他錄一點錄像,根據現在這個錄像的光碟看,我們一般人也看不出來。但是我們淨老和尚他才看得出來,這個人不簡單,不是一般人。

  像他這樣的人就不用聽經,也不用讀經了,一句佛號就夠了,因為他真信了!真信,一句佛號就夠了。如果還做不到真信,你就要聽經聞法,幫助斷除你心中的疑惑,疑斷乾淨了,你這個真信才生得起來。真信,有真實的信心,那必定會發願;你說我真信不發願,那不可能,那個信還不是真的。真信他一定發願,發願他一定念佛,它是相關的,真信、真願、真念佛,這個人就一定往生西方。我們帶業往生,我們也不用念到像海賢老和尚那麼高的功夫,我們有一個比較淺的功夫成片我們就能帶業往生,品位比較低一點。你只要具足信願,你真願意去西方,什麼叫真願意去?你這個身心世界真的放下,你不留戀、不貪戀,那就真的願意去了。如果我們對這個世間還放不下,還有留戀,還有牽掛,還有捨不得,那就沒有真願。每天在佛前念的願生西方都是假的,嘴巴在講的,心裡並不是真正願意往生西方。心裡真正願意往生西方才會感應,有口無心不會感應。如果你心裡真想往生,嘴巴都不念,阿彌陀佛也很清楚,他也會來接你。如果我們不是真想去西方,喊得再大聲,古大德講,喊破喉嚨也枉然。關鍵在心,心要相應。

  真正發願要往生西方的人,他對這個世間就放下,雖然煩惱沒斷,但是這個煩惱它不會起現行,看不順的事情,看不慣的人,他不會生氣,不會生煩惱,這叫功夫成片,就是伏煩惱。這個功夫不是很深的功夫,很淺的一點功夫。但是在淨土宗有這麼一點點功夫,阿彌陀佛就錄取了。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大學這點功夫,在一般法門百分比來講,大概百分之二十,你考二十分就錄取,就及格了;其他的法門,你最少要百分之六十才及格。我們用這樣的比喻大家也比較容易體會,這個法門它的殊勝。所以這一段非常重要。我們還有懷疑,建議大家多聽聽淨老和尚的《大經科註》,你聽個幾遍,你疑就斷乾淨了。另外我們老和尚最近勸大家看海賢老和尚的光碟,說一天看三遍,他說這也是《無量壽經》的結論,你看個一年看一千遍也放下了,被你看出門道你也放下了。這個由大家各人根器不一樣,自己去選擇,你要選擇老和尚講的《無量壽經大經解》,還是老和尚推薦的海賢老和尚光碟。如果看海賢老和尚光碟看一千遍能夠放下身心世界,這樣的根器我覺得也是起碼比我強。

  因為他那個光碟大概五十幾分鐘,介紹他生平。老和尚有慧眼他看出門道,我們業障深重看不出門道,內行的看門道,外行的看熱鬧,大家可以嘗試。但是現在有很多法師年紀都很輕的,接受老和尚的推薦看海賢老和尚光碟的,有的人看了幾十遍他就有很深的感觸,聽個三十遍他就有很深感觸。在《無量壽經》學習班,我都有聽到他們的心得報告,他們就很深感觸。所以台南淨宗學會、台南極樂寺,他們三餐吃飯都放這個光碟。有人看,有人去看,看了也真有心得報告,台南極樂寺有一個同學他看了他有心得。我們台北是一個都沒有,現在我有播,但是不曉得有沒有人在看,在雙溪我也是三餐都播,但是那天我上山,好像都是桌椅板凳在聽,人好像沒有,沒有聽就等於沒有放。放給那些無形的眾生聽,這是有,但是人不聽,這也是很可惜的事情。所以能接受老和尚的這些指導來修,我們必定有好處;如果不接受,不聽老人言,當然吃虧還是自己,還是自己吃虧。

  好,這段我們就學習到這個地方,這一段也要常常提起,因為這一段有很多念佛人,的確都是屬於這一類的,可以說絕大多數。不是念佛人,那當然就更不用談,都是屬於世間善人,做好事。但是問題就是你不能脫離六道,不能脫離六道輪迴,這一生做好事修福,來生享受福報,享福的時候就迷惑顛倒,迷惑顛倒又造罪業,福報享盡惡業成熟了,第三生就墮三惡道,必定是這樣的一個結果,六道生死輪迴升升沉沉的,就是這個現象。如果我們這一生不想再繼續搞六道輪迴,要真信切願念佛求生西方。好,我們接著看第二段:

  【二、莫輕未悟。一念回光。便同本得。】

  這一段主要是講悟,佛法跟中國世間聖賢教學都著重在悟,悟性,不是著重在記性。你看儒家「學記」也講,「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他聽得多、記得多,不是自己體悟出來的,聽別人的,記別人的,記得很多,這樣還不足以做別人的老師,一定自己要有悟處。但是我們學佛學了這麼久,還沒有開悟,這個悟也有很多層次的,最高標準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我們一般古大德講學佛,聽經聞法總有一點小悟,小的悟處;小悟累積多了就成大悟,就有大的悟處;大悟再累積,最後就能夠大徹大悟。還沒有大徹大悟之前,這個悟都是很多層次的。此地講的這個悟的標準,它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我們真正悟入那是一念而已,就是一念,不管你修多久,前面有多少大悟、多少次的小悟,你真正悟入自性那只有一念,在佛法的教學這叫圓頓。其實你修到這個層次,你用漸修的,或者頓修的,方法不一樣,但是真正契入那個境界就是一念,契入境界就是一念。

  這一段『莫輕未悟』,「莫輕」就你不要看輕自己,我現在還沒有開悟,我是個凡夫。實在講佛法說難很難,說容易很容易。你說難,修了無量劫還是沒有成就;但是說容易,你『一念回光』,回頭,你就成佛了。成佛要多長時間?一念之間就成佛了,這個一念很快、很短暫、很容易。但是我們無量劫來就是這一念你轉不過來,你轉過來你就成佛了。成佛要多長時間?一念之間,跟你講真的是一念之間。佛在大乘經講這個一般人他不能體會,他就不相信。要給他講什麼?你要慢慢修,這個對對對,這個應該是這樣,他相信。所以佛的教學方法叫頓、漸、祕密、不定,他教學方法看你什麼根器,你的程度是什麼,你能接受哪種教學方法,他給你講哪一種。佛無定法可說,都是根據眾生的根器來講的,佛他沒有法,在《金剛經》講,佛沒有說法,一句也沒說。佛他本身他沒有,這個法是因為眾生的需要而有的,眾生還在迷他才要法,他悟了他還要什麼法!好像你生病了才要吃藥,那你病好了藥就不需要,佛法就是法藥,跟藥一樣。

  所以我們也不要看輕自己,大凡夫,我煩惱很重、業障很重、習氣很重,也不要把自己看得太輕,是很重沒錯,但是這些都是虛妄的,再重的業障也是假的。在十法界六道裡面好的、不好的,《金剛經》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知道這個事實真相,所有的相如夢幻泡影,「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我們現在看到眼前這些就像作夢一樣,跟作夢是一樣的,作夢大家都有經驗,夢醒過來夢境沒有了,虛妄的。那好夢、惡夢醒過來統統歸零了,等於零,都不存在了,那是假的。所以業障也是假的。但是你不悟,好像你還沒有睡醒,還在夢中,那就是不知道它是假的,那真受苦;那你一覺悟過來,一醒過來,這些現象就消失了。「一念回光」,一念,你二念就不行,關鍵在一念,但是我們起心動念很快,你感受不到那個一念。

  今天有個同修來問我,他聽老和尚講釋迦牟尼佛問彌勒菩薩,我們起心動念一剎那有幾念?一彈指有幾念?我們彈一下,這樣彈一下有幾念?彌勒菩薩回答,三十二億百千念,三十二億百千,一千乘以一百,那就三百二十兆。然後一秒鐘說彈得快可以彈四次,有的說可以彈到六次、七次,我們把它折衷一下,算五次吧,這一秒鐘彈五次。一彈指,這樣一彈指,我們那個念頭一念一念一念,已經三百二十兆個念頭,你怎麼知道?你怎麼感覺得到?完全沒感覺的。老和尚他常常用老式的電影底片,用這個來給我們講解,我們比較能夠去有一個概念。我們是發現不到那麼微細的念,那個概念。一卷電影膠帶,膠帶大家都知道一卷拉起來長長的,好像以前我們照相機的底片一樣,底片一張一張,就是幻燈片,然後老式的電影一秒鐘它轉動是二十四張,一秒鐘轉二十四張的底片,一秒鐘快速的轉動二十四張打在銀幕上,它靜態的底片,把它一秒鐘二十四張快速的轉動打在銀幕上,那人就在動了。

  如果機器停下來,我們一看,就是一張底片靜態的、靜止的。就像畫那個卡通影片也是一樣的,一張一張接下來的。所以它張張都是獨立的。我們現在發現我們這個起心動念,它是一念接一念、一念接一念,它不是一念這樣延續下來,它都是獨立的,每一念都是獨立的。就好像幻燈片它每一張是獨立的,畫卡通影片一張一張,它每一張是獨立的。但是前面這一張跟後面那一張很接近,這在經典上講叫相似相續相,相似就是後面這張跟前面那張很像,但是其實是不一樣的,是不同一張的。好像你站在那邊,用照相機給你照,照一張,再照一張,前面這張跟後面這張看起來差不多,但是不一樣,它是兩次照的,它是獨立的,它後面這張跟前那張是沒關係。也因為這樣,它是相似相續相,一念接著一念很快速的,一秒鐘我們就算彈四次吧,一千二百兆這樣快的速度,我們怎麼感覺?轉得那麼快,我們看到山河大地什麼都出現了。

  如果你當中有一念你把它停下來,那你再看這個,你就看到什麼?看到眼前這個世界怎麼跟以前不一樣了,以前看到有生滅,現在看到是什麼?不生不滅了,你看到實報莊嚴土,那你看到真相了,它沒有變化。現在為什麼我們看到變化?在沒有變化當中,給它念頭快速轉動,沒有變化變成有變化,而且那個變化是虛妄的不是真的。我們迷在這個虛妄當中,在那邊喜怒哀樂,弄得痛苦不堪。你看禪門都是講一念,你看《圓覺經》講一念,也沒有次第,你這一念能夠把它回光,把它截斷,從這個根一截斷,你馬上明心見性,見性就成佛。成佛多快!要三大阿僧祇劫?不用,一念就成佛了。這一念你要轉得過來,你這一念轉不過來,那你還是要修很長時間,甚至要修無量劫。

  所以這是告訴我們一個事實真相,就是你也不要輕視自己,自己還沒有開悟,還是凡夫,只要你一念能夠回光,回頭,光就是回光觀照。『便同本得』,本就是本來就有,像六祖開悟的時候,「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什麼都有,「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便同本得」。說難也不難,說很難也是很難,你轉不過來就難,轉過來就不難。我們現在怎麼轉都轉不過來。所以在《金剛經講義》,江味農老居士他就是提這個觀照,《金剛經》佛講這方法回光觀照,那個一念切斷。我們現在修起來好像也沒辦法修,也不是沒辦法,佛的辦法多得很,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現在我們用念佛這個法門也可以修一念,我們用念佛這個法門一念回光,什麼叫一念回光?就是阿彌陀佛,就是這一念就叫回光了。這個最方便了,你也不用去參,不用去觀,不要用禪門那樣去觀究,不用。禪門的觀究那還要會用參的人他才有用,不會參你參了半天還是不行,沒有幫助,也不會開悟;要會,要有善知識指導。念佛你修一念,這一念就是阿彌陀佛,或者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念我們用念佛,一念回光怎麼念?我現在心裡念阿彌陀佛就回光了。

  現在這個一念要怎麼修?你就不要夾雜其他念頭就對了。如果你一面念一面又夾雜這些妄念,功夫就不能提升。不要刻意去想,念的時候,很多同修妄念很多,不要怕,你念這句佛號,你就這句佛號我每個字每一句給它念得很清楚,妄念起來你不要理會它,這樣就好了,你看多方便。也不要叫你去斷那些妄念,不需要,不要理會就好,妄念起來就讓它起來,不管它起什麼念頭,你只要保持不理會,我就是專注念這句佛號,這樣就對了,你就不要去管那個妄念。現在我們念佛為什麼念了很久功夫還不能成片?就是要去管那個妄念,去擔心那個妄念,去回憶那個妄念,去害怕那個妄念。妄念起來還怕它忘記了,趕快再跑來跟我講一遍,不是妄念愈來愈多嗎?你就不要管它,妄念就讓它去就好了。你就我這句佛號,只要念得每個字每一句我念得清清楚楚、聽得清清楚楚,這樣就對了,這就叫一念。念念念,妄念起來你不要管它,這樣就對了,這就是一念回光。那多方便!比參禪方便多了,比觀想也方便多了,持名念佛它就是有這個特色,而且這個你念久了你通實相。

  夏老居士在《淨語》裡面也跟我們講「一念回光」,他說第一念,念佛人要第一念,第一念是什麼?就是剛才這樣講的,你就不要管就叫第一念。念佛人在生活當中,待人處事接物也是用第一念,第一念就是有事情來,我們直接的一個反應,就叫第一念。你不要去想這個、想那個,顧慮這個、顧慮那個,又看到這個不順,看到那個生煩惱,那就又落到第二念、第三念去了,那都感情用事了。第一念是理智的、是智慧,第二念就是妄事,妄事就有煩惱。你處理什麼事情都用第一念,什麼人來找你問你,什麼問題都用第一念,念佛也是第一念。用念佛這個法門修一念回光,那就比其他方法是方便太多!但是還是要知道這個原理原則,不知道你還是不會念。所以念佛也是要會念,會念的人他短時間內就有很好的效果。不會念的人,愈念他的妄念愈多、愈懷疑,我為什麼起那個妄念?我為什麼還這樣?我還要念多久才會見到阿彌陀佛?那你念了三個阿僧祇劫大概也跟現在差不多。你一直在管那個妄念,你不要管它就好,你只要管這句佛號給它念清楚、念明白,聽得清楚、聽得明白,這樣就好了,其他你就不要管。念這句佛號回光是最方便的,念佛就是佛光注照,念佛的時候,就是始覺合本覺,就成究竟覺了,多直接!所以不要輕視自己,自己本來都是佛,人人都有佛性,不要看輕自己,這段主要意思在這裡。

  好,今天時間到了,這一段學習到這裡,明天晚上我們這個時間繼續來學習。祝大家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