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集  悟道法師主講  (第十六集)  2015/1/11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三重別院  檔名:WD20-018-0016

  《淨土集.觀無量壽佛經疏菁華》。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請大家翻開經本第四十七頁,我們從第四行第四段看起。將這段經文念一遍,念一段,來對對地方:

  【四、至誠心。至者真。誠者實。】

  我們從這裡看起。今天是三重淨宗別院每個月例行性的佛七,今天是佛七第一天。現在在國曆也是二O一五年(公元二O一五年)一月十一號。我們接著上一次學習的「觀無量壽佛經疏菁華」,上次學到第三段,今天這是第四段。這段是給我們解釋經文裡面『至誠心』這三個字,這三個字我們在經典上常常看到,有的經典講得比較簡單,講「至心」;《觀經》講得詳細一點,講「至誠心」。在《無量壽經》我們看四十八願,四十八願第十八願,「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個十八願講到志心信樂。至心在《觀經》講叫至誠心,簡單講叫至心;至心就是至誠心,至誠心簡單講叫至心,這在經文上看到。

  善導大師給我們解釋什麼叫至誠心,讓我們對至誠心有個概念,這裡下面兩句也是解釋「至誠」這兩個字。『至者真』,解釋「至」這個字,什麼叫至?就是真,也就是我們平常講的真心。真心有它的一個層次的,如果講到究竟圓滿,明心見性你才見到真心。凡是沒有脫離阿賴耶識都叫妄心,但是這個妄當中也有真假,這是阿賴耶識來區分的真心、妄心。譬如說十法界,十法界我們現在是在六道法界的人法界,六道法界上面有四聖法界,合起來叫十法界,這十個法界的眾生都是用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就不是真心,是妄心。這個妄心用得正確,跟真心相似,不是完全真的,那就到四聖法界,我們現在講的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個佛是天台宗講「相似即佛」,就很像真佛,但還不是真的,因為他還用阿賴耶識。一定要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用真如自性。會用真心那就超越十法界,就入一真法界,在天台宗六即佛講,這叫「分證即佛」,雖然是分證,他是真的,他用真心。這個真妄,阿賴耶跟真如這個心,在《楞嚴經》、《圓覺經》,《楞嚴經》說得最詳細,為我們分析真妄,這個標準就高了。在入一真法界前還沒有能夠用真心,用阿賴耶識,阿賴耶識用得很正確,完全依照佛的指導,依教奉行,跟佛就很相似,叫相似即佛。相似的真心,不是用真心,還是妄心,但是它這個妄心用得正、用得對,所以他超越六道,在四聖法界。十法界,我們六道法界的心跟四聖法界這些佛菩薩、阿羅漢、辟支佛來比,他的心真,我們心妄;六道跟他同樣用阿賴耶識,他用得正,我們用偏了,在六道,用正了超越六道,但是統統還是用阿賴耶識這個妄心。我們六道裡面,三善道跟三惡道比,三善道的心比三惡道要真、要誠。我用這個,大概是一般經教講的真心。我們淨土這個真心,最高的當然是明心見性;但是沒有明心見性,四聖法界的也能往生淨土,六道法界也能往生淨土,乃至三惡道眾生他的善根成熟了,他也能往生淨土,這是講他的層次上有些差別。

  『誠者實』,實就是真實,實就是不欺,不是虛妄的,虛妄的叫做不實。合起來講,真誠兩個字它有很多層次,這是從一般經教來講。下面善導大師是就本經的一個教義,來給我們解釋至誠心。我們接著看下面的經文:

  【欲明一切眾生身口意業所修解行。必須真實心中作。】

  到這裡是一段,這兩句經文。這一段給我們講,『欲明』就是我們要明瞭,『一切眾生身口意』三業所修,他所修的,他所理解的,他所實行的,也就是他的行為,他心裡理解的跟他的行為。所修的解跟行『必須真實心中作』,這個真實就是至誠,真實心就是至誠心;必就是必須、必定,需要從真實心中來作。下面給我們解釋,如果不是從真實心中作,那就是虛妄的。什麼虛妄?下面給我們解釋:

  【不得外現賢善精進之相。內懷虛假。貪瞋邪偽。奸詐百端。惡性難侵。事同蛇蝎。】

  到這裡是一段。這一段給我們解釋什麼不是真實心中作,不是真實心中所做的這些行為都是屬於虛妄心中作。這裡第一句跟我們講,『不得外現賢善精進之相』,不得就是不可以,不可以在外表表現的是賢人的樣子、善人的樣子,而且表現得很精進,精進就是很用功。有人念佛很用功,念二十四小時都沒有睡覺,有的甚至念到兩天、三天的都有。外表他表現得賢善精進,我們一般人看到也都非常讚歎,會非常讚歎他,這也就是我們一般講在外表裝模作樣,就是表現這樣,很精進、很賢善這樣的一個樣子。但是內心跟外表完全是相反的,內心『內懷虛假』,虛就是虛妄的、假的,不是真的。為什麼內懷虛假?因為『貪瞋邪偽』。貪瞋邪偽就是我們一般講的內心還是貪瞋痴,邪偽就是痴,又叫邪見。『奸詐百端』,奸詐百端就是都是在欺騙人。『惡性難侵』,貪瞋痴慢這些煩惱並沒有降伏,用的心都是貪瞋痴、邪見。「奸詐百端」,這個心不正。「惡性難侵」,惡的習性很難改變。『事同蛇蝎』,這是形容心有三毒煩惱。蛇跟蝎我們都知道,都有毒的,這是形容我們內心貪瞋痴慢這些三毒煩惱沒有放下,沒有放下自私自利,沒有放下這些貪瞋邪偽,心裡還是充滿了貪瞋痴,常起惡念,三毒煩惱不斷的增長。這個心態雖然念佛,就不是真實心在念,是虛妄心在念。下面講:

  【雖起三業。名為雜毒之善。亦名虛假之行。不名真實業也。】

  『雖起三業』,三業就是身口意三業,雖然發起身口意三業在精進用功修行,外面表現的賢善之相,但是內懷虛假,裡面跟外面不相應。『名為雜毒之善』,他外表表現的是善,很用功,但是內心有夾雜三毒煩惱,夾雜貪瞋痴慢這些煩惱,這就叫「雜毒之善」,夾雜毒的善。『亦名虛假之行,不名真實業也』,也叫做虛假之行,就不是真的,因為心不是真實心,所以業就不是真實業。我們接著再看下面:

  【若作如此安心起行者。縱使苦勵身心。日夜十二時。急走急作。如炙頭燃者。眾名雜毒之善。】

  『若作如此安心起行者』,若作就是用這樣的心來發起修行,這樣的人。『縱使苦勵身心』,就是修苦行,勵是勉勵,勉勵身跟心一天到晚修苦行。『日夜十二時』,十二時是古代計算一日一夜的時間。我們中國古代就是分十二個時辰,一個時辰是現在的兩個小時,分子丑寅卯這樣的時辰。日夜十二時就是我們現在講日夜二十四小時,西洋用小時。『急走急作』,急就是很用功、很精進,形容很急,在做這些修行的功夫。『如炙頭燃者』,炙頭燃就是他用功,用功到什麼程度?像頭被火燒了。我們頭被火燒了,我們會趕快去滅火,那種緊急的狀態我們可以想像得到,你馬上要去滅,是形容非常急、刻不容緩那樣的用功。這叫『眾名雜毒之善』,他雖然這麼用功,但是他的心態不對,不是真實心,是虛妄心,心態不對,夾雜這些貪瞋痴,這叫「雜毒之善」。

  【欲迴此雜毒之行。求生彼佛淨土者。此心不可也。】

  這一段也是重點。就是我們希望這一生能往生到西方淨土,用這樣的心就不可以,跟阿彌陀佛的心就不相應。因此我們念佛,必定要有一個正確的心態。我們上次跟大家分享李師公雪廬老人打佛七的開示,就是我們要伏惑,念佛念到伏惑。伏惑就是貪瞋痴慢煩惱沒斷,但是我們用佛號,念佛的功夫把這個惑,煩惱惑業給它降伏住,給它控制住,它不會發作,這樣就有把握這一生帶業往生。如果這個惑伏不住,那就沒有把握;沒有把握,完全看臨命終最後一念,那一念是不是真的提得起來。如果臨命終四大分離,煩惱習氣比較強,提不起這句佛號,這一生就不能往生到西方,要等到來生來世,看哪一生哪一世能夠伏住煩惱,那個時候就能往生到西方。我們現在能夠有功夫把煩惱伏住就有把握,臨終就有把握;如果我們平常伏不住煩惱,臨終沒把握。要看臨終那個時候的運氣,那個時候自己的善根福德是不是會現前,有沒有因緣,得到好的同參道友來提醒、來助念,好的增上緣。如果遇到善根福德因緣在那個時候具足,也是可以往生,關鍵就是臨終各人的善根福德因緣不一樣。因此我們修行,當然也是平常有這個功夫,有把握,這是最好的。

  『欲迴此雜毒之行,求生彼佛淨土者,此心不可也』,夾雜這些三毒煩惱,用這樣的心來修行,要求生西方淨土,用這個心是不可以的,也就是說用這個心跟佛的心就不相應,不能起感應道交。所以我們必須功夫成片伏煩惱,去西方就有把握。我們再看下面這段:

  【何以故。】

  『何以故』就是說這是什麼緣故,把這個理由、原因給我們說明,為什麼用這樣的心要求生阿彌陀佛西方淨土不可以,是什麼原因不可以。

  【正由彼阿彌陀佛因中行菩薩行時。乃至一念一剎那三業所修。皆是真實心中作。凡所施為趣求。亦皆真實。】

  這一段就跟我們說明了,為什麼用這樣雜毒之善的心念佛求生西方淨土不可以。『正由彼』,彼就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因中行菩薩行』,他還沒有成佛是法藏比丘,發願修菩薩道、行菩薩行。在因地當中修菩薩行的時候,他是用什麼心來修?『乃至一念一剎那三業所修,皆是真實心中作』。一念一剎那,這形容極短暫的時間,身口意三業都是從真實心中所做的,所作所為都是從真實心中。『凡所施為趣求,亦皆真實』,不管做什麼都是真實的。這也就是我們淨老和尚在講席當中常常講的,一真一切真,一假就一切假。所以我們淨老和尚常講,我們用禮敬佛的心去禮敬一切眾生。禮敬一切眾生的心跟禮敬諸佛的心沒兩樣,對佛用真心,對一切人都是用真心;對善人用真心,對惡人還是用真心。不是說我對佛用真心,對眾生我就用妄心,那個對佛的真心也不是真的,那也是妄的,因為一真就一切真,一妄就一切都妄,是這樣的。所以你對佛真心,對所有的人、對所有的眾生都是一樣,一個心,這才是真正叫真實心。一念一剎那三業所修,都是從真實心中作的。

  現在淨老和尚一直勸我們看海賢老和尚的光碟,已經勸了一段時間。最近我也下定決心,因為我在台北都有放,在雙溪也播放,三餐播放。我們這個地方只有佛七來,佛七來,大家來參加佛七也沒有時間看,所以我就想利用吃飯的時間來看。老和尚要求是一天看三遍,大家來這裡參加佛七只能看兩遍,兩遍也好,比沒有看好。我們看海賢老和尚,老和尚講這個愈看,每一遍看的體會都會不一樣。他就舉出東北哈爾濱劉素雲居士她的心得,她已經看了一千多遍,她一天看七、八遍。她兩點多起來,去拜拜佛、運動運動,然後就聽,她一天聽七、八遍,已經聽了一千多遍。她給師父報告,就是現在每聽一遍都有新的感受、新的味道。

  我們根據我們老和尚觀察海賢老和尚這個光碟,這個老和尚他的所作所為就是跟這裡講的完全是相應的,一念一剎那三業所修,都是從真實心中作,他沒有一點虛假,他也沒有貪瞋邪偽。因為他都給人家欺負,他也不會去欺負人,都是被人欺負,修忍辱。收電費的去給他收電費,有一次他說這個月怎麼比上個月多那麼多錢出來?就被打了兩個耳光,他趕快錢拿出來給那個收電費的,不敢跟他辯論。旁邊的居士看了看不過去,說要找他理論,他說不要了,就給他算了。修忍辱,這樣的一個行為表示他沒有瞋恨心。換作我們一般人早就打起來了,但是他沒有,這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他行住坐臥,一句佛號沒有片刻丟失,就是這裡講的一念一剎那都沒有忘記那句佛號。在文化大革命的時候規定不可以念佛的,也不可以拜佛。不可以念他就不念出聲,在心中默默的念,人家沒聽到;不能拜佛,晚上他兩點多就起來了,大家還沒有起床,他就偷偷的拜,他還是拜、還是念。而且文化大革命的時候不可以吃素的,煮出來的菜都有肉,有肉他就跟六祖一樣吃肉邊菜,挑那個來吃。他在經歷那樣的大風大浪,從清朝,然後民國成立,然後軍閥割據,然後再日本入侵中國八年抗戰,八年抗戰完再來個國共內戰,國共內戰完之後再來文化大革命,你看他經歷多少,幾個朝代,經歷多少大風大浪,他一句佛號始終沒有丟失掉,這一點我們是無法跟他相比的。那種境界真正是大風大浪;應該說巨風巨浪,還不是大風大浪,是巨風巨浪,像海嘯一樣的,但是他這句佛號,他沒有退心,一直念到一百一十二歲往生。顯示他從他師父教他念這句佛號開始到他往生,他一開始就是從真實心中作,一直到往生,沒改變。如果不是從真實心中作那不可能,早就退心了。我們不要說巨風巨浪、大風大浪,小風小浪就不曉得我們吹到哪裡去了,這點我們是不如他的。所以我們多看他的光碟,對我們念佛會有幫助。下面,我們再看下面的解釋:

  【真實心中制捨自他諸惡及穢國等。行住坐臥。想同一切菩薩制捨諸惡。我亦如是。】

  『真實心中』,『制』就是控制,『捨』就是放下,自己跟別人造的惡業,就是給它控制不要去造,放下不善的惡業。『及穢國等』,穢國就是國土不清淨的。《彌陀經》講,我們這個世界是「五濁惡世」,五濁就是穢,穢就是污染。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五濁惡世,這五種就是污染非常嚴重的一個時代,佛勸我們要放下,求生淨土。這個也要真實心中作,也不能用虛假的心;真的它才起作用,虛假的心不起作用,不相應。『行住坐臥,想同一切菩薩制捨諸惡,我亦如是』,就是行住坐臥觀想,「同」就是相同,跟一切菩薩相同、一樣,菩薩怎麼修,怎麼來控制自己的惡業惡念,怎麼來捨棄這些諸惡,菩薩怎麼修,我也如是的修,也就是跟菩薩學習。像海賢老和尚,現在淨老和尚勸我們跟他學習,我們看了光碟,我們就跟他學習,在整個生活當中他怎麼修的,怎麼待人處事接物,這都是我們學習的地方。「我亦如是」,我也要學得跟他一樣。再看下面的經文:

  【真實心中勤修自他凡聖等善。】

  這一句是講從真實心中勤奮,『勤』就是認真努力來修學。『自他凡聖』,自是自己,他是別人,凡是凡夫,聖是聖賢,羅漢、菩薩『等善』,凡是善的我們都努力來修學、來效法。

  【真實心中口業讚歎彼阿彌陀佛及依正二報。讚歎一切眾生三業所為善。】

  『真實心中口業讚歎』,從真實心中生起口業讚歎彼阿彌陀佛,以及依正二報。這個讚歎,我們打佛七,念完《彌陀經》,包括做三時繫念都有念「讚佛偈」,那個讚佛偈就是讚歎『彼阿彌陀佛及依正二報』,那首讚佛偈就包括了。但是我們念了沒感應,因為我們不是從真實心中去念的,我們都是從虛妄心去念的,虛妄心念就沒有感應,古大德講「喊破喉嚨也枉然」。我們口業是在讚歎,但是心中就不是那麼一回事情。真實心中,因為跟前面講的相應,所以李師公雪廬老人給我們開示念佛是伏惑,這個煩惱控制住。這個標準在所有法門來講是最低的,我們淨土有了這麼一點功夫也就可以帶業往生,有把握往生。在其他法門是不及格的,在淨土法門就算及格了,這是這個法門它的一個特色。

  『讚歎一切眾生三業所為善』,也就是讚歎一切眾生,他三業所為的善業我們讚歎,如果他不善我們就不能讚歎。所以讚歎一定是善的方面,不善的就不讚歎;也不去批評,也不去攻擊,否則我們自己就造業。就是不說,我們也不要讚歎,不要去批評,但是善的方面我們就要讚歎,鼓勵大家做善,要這樣來修學。我們再看下面一段:

  【五、真實心中意業思想。觀察憶念。彼阿彌陀佛及依正二報。如現目前。若非善業者。敬而遠之。亦不隨喜也。】

  這個是從『真實心中意業思想,觀察憶念』,都要講真實,講真的。「真實心中意業思想,觀察憶念」,思是思惟,哪是善、哪是惡,去觀察哪是善、哪是惡。思想,自己內心的思惟,儒家講慎思、明辨就是思想,想這個是善還是惡。觀察,對外面的一個觀察,看自己、看別人所作所為哪些是善、哪些是惡。這裡是教我們思想、觀察、憶念『彼阿彌陀佛及依正二報,如現目前。若非善業者,敬而遠之,亦不隨喜也』。如果不是善的,敬而遠之,也不要去隨喜,因為他那個是不善的,不可以隨喜,也不要讚歎。你就敬而遠之,不要跟他學習,不要跟他湊在一起,他做不善的你去參加他的,這不對的。敬而遠之就好,也不要去隨喜他不善的。

  怎麼去思想、觀察、憶念彼阿彌陀佛及依正二報如現目前?現在我們淨老和尚在宣講《無量壽經》,夏老居士的會集本《大經科註》,這個科註是他的學生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我們老和尚給它分科來講《大經科註》。這部《無量壽經》是我們淨宗學會主修的一部經典,如果我們要落實這一段,建議大家讀《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把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講得非常清楚,歷史由來也交代得很清楚,還有我們娑婆世界的現狀也描繪得非常的詳細,你就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不善。讀個一千遍,你自己心裡思惟的、思想的,跟外面觀察的就一目了然。你讀的遍數多了,你深入了,你就知道怎麼去思想、觀察、憶念,你就會捨棄不善的,去求清淨的世界,自自然然你就放下。所以《無量壽經》會集本對我們現前這個時代,修學淨土法門的同修是幫助非常之大。現在很多人在排斥,不能接受,這就不是善業。因為這個反對排斥的人,他本身是為反對而反對,他也不是在弘揚《無量壽經》,他對《無量壽經》也沒有修學,也沒有深入的去研究學習,這樣對《無量壽經》的弘揚沒有幫助,反而有障礙,這就錯了。

  這個經我讀了幾百遍,感覺非常契合現代人的根機。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講得很詳細,雖然我們還沒有往生到極樂世界,但是極樂世界好像歷歷在目,講得很詳細;講到後面,三十二到三十七品,說我們娑婆世界的現狀也是非常清楚。整部經讀下來,每個人他怎麼樣,你一看就很清楚,對自己清楚,對別人也清楚,他對在哪裡、錯在哪裡,好像一個明鏡一樣,照得非常清楚。所以這部經對我們幫助很大,應該天天讀誦是最好。現在雙溪跟華藏,我規定每天都是要讀一遍,至少。在台北早上不能讀,在雙溪是四點半要讀的,四點半做早課要讀一遍,在台北就下午兩點到四點,天天要讀。十齋日除了讀《無量壽經》,再加一部《地藏經》,上午讀《無量壽經》,下午讀《地藏經》,十齋日,我們現在長年就是這樣。因為我自己讀了這個經很有感受,所以我就規定我們自己道場這樣來讀誦。讀了你會有很深的感受,就能夠修學這一段講的。我們再看第六段:

  【六、深心。即是深信之心。決定深信自身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

  這一段給我們解釋深心,前面是解釋至誠心,這一段解釋深心。因為《觀經》講了三種心,前面講發三種心就能往生到西方,第一個至誠心,第二個深心,第三迴向發願心,這是第二個。『深心,即是深信之心』,這講到「信」這個字。《彌陀經》講信願行,我們讀《彌陀經》,釋迦牟尼佛就是勸我們深信發願,行就是念佛。所以信願行,我們第一個是信。《彌陀經》跟《無量壽經》,佛都跟我們講,淨土這個法門是難信之法。淨土這個難信,應該說是難信中之難信。佛法對已經開始接觸佛教的人,還沒有正信的人,還算是難信之法,一般人難信。這個話為什麼這麼說?如果你是真正深信,你就會依教奉行;還不能依教奉行,表示這個信沒有深入。

  信這個字我也給它分四個層次。第一個是迷信,迷信就是你對這個理論、方法、境界還沒搞清楚你就相信、就接受了,對這個理論、方法不了解,這個時候的信屬於迷信。但是這個迷信,他如果是真實心中去念,往往這些阿公阿婆,他也沒有聽經,什麼道理他也不懂,像海賢老和尚,他也沒有聽過一部經,也沒有念過經,他只是會念一句佛號,他的師父就教他一句佛號,跟鍋漏匠一樣,就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他真老實念,他不了解,但是念到明心見性他就什麼都知道了。所以我們看到一些阿公阿婆不認識字的,迷信,迷信他也真能成就,迷信到最後他就不迷了。因為他迷的這樁事情它是正確的,他不是迷那個錯誤的,只是現在不了解。但是他念到明心見性,他什麼都懂了,大勢至菩薩講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他能做到這一點他就開悟了,大徹大悟,這個我們還不如他。

  第二個就是我們有聽經,明瞭,對經教有了解門的基礎,理解了,有正確的一個認識,這個時候的信心叫正信,正確沒有錯誤。聽淨老和尚講經,對這個理論、方法、境界有正確的認識。但是這個信還沒有深度,還沒有深入。要怎麼樣才能深入?必須要透過行。所以中峰國師在《三時繫念》第一時的開示,「信而無行,即不成其信」。信,你沒有透過行(行就是念佛),你這個信心就不能深入,也就是不能達到這裡講的深信之心,那個信心沒有深度。如果你透過行,你這個行有了功夫,譬如說伏煩惱,還有更高的斷煩惱,再高的破無明,信心就一層比一層深。我們現在如果你不要念到斷煩惱,伏煩惱,你馬上就有感應,你自己也很清楚,這時候你那個信心就深入了,不會動搖。等到臨終見到佛,那就真信了,永遠不會懷疑,因為你見到了。你現在為什麼懷疑?還沒看到。到底有沒有?我到底能不能去?我們總是有懷疑。疑,你沒有透過行,這個疑始終會存在的。所以蕅益祖師在《彌陀經要解》也給我們開示,這個行,念佛是證所信,就是透過這個行,念佛的功夫,來證實你所相信的這樁事情。用念佛這個功夫來滿你的願望,你的願望就是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要怎麼才能去?念佛。行的功夫得力了,我們這個信願它就堅固。所以信願行缺一不可,實在講是一而三、三而一,信當中有願行,願當中有信行,行當中有信願,這個是一而三、三而一,缺一不可。

  信我們大家都有了,現在我們缺乏的是中峰國師講的,「信而無行,即不成其信」。行則《楞嚴經》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阿彌陀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是名正行。這個行如果不得力,我們的信心就會搖擺,就會有懷疑。所以你懷疑,要在解跟行再下功夫,懷疑就是說在聽經、在念佛,解行下功夫;信解行證,解行就是幫助你的信心深入。我們還有疑惑,功夫還不得力,聽經就有需要了。如果你功夫得力,你現在也念到功夫成片了,不用聽經沒關係,你就學海賢老和尚,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

  我們再看下面這段善導大師的註解:『決定深信自身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決定」是毫無疑惑的,決定深信,深深的相信,「自身是罪惡生死凡夫」。這一點我們要承認,要深信我們自己本身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曠劫就是無量劫以來,「常沒常流轉」,常沒就是沉沒在六道,常就是長時間的,六道輪迴流轉,三善道、三惡道六道輪迴。從三惡道出來,好像掉在海裡面,頭伸出來呼吸一下新鮮空氣,沒多久又沉沒下去,不曉得要經過多久才會再浮上來。把六道生死輪迴比喻作苦海,常常沉沒在苦海當中,不能出頭,在這個苦海當中流轉生死,不得解脫。「無有出離之緣」,沒有出離六道生死輪迴這樣的因緣。這個是我們決定要深信自身就是這樣罪惡生死凡夫。

  二OO九年,我在山東海島金山寺,山東大學有幾個教授退休了,來皈依三寶。當時我跟他們講了很多,我也跟他們提到,我說你要皈依三寶,就是你要相信三寶;如果不相信三寶,你來皈依三寶就沒有意義,你那個皈依也得不到皈依的真實利益,得不到。另外還要深信自己是生死凡夫,這個我們要承認。而且要知道科學家他也是生死凡夫,這個你也要認同。不然這些人都是相信科學,你相信科學家,你就不相信佛菩薩。科學家他自己還是罪惡生死凡夫,跟我們一樣,你相信他,你怎麼能出離六道生死輪迴這個因緣?你一點辦法都沒有,你只能依三寶才能出離。如果你不想出離六道,那就另當別論,你要信誰的都可以,你也不需要來皈依三寶;但是你要出離六道,你沒有皈依三寶,那是辦不到的。天上人間沒有一個人有辦法,就佛有辦法,為什麼佛有辦法?因為他知道生死輪迴原因是什麼,他找到了。世間的科學家、哲學家,所有的宗教家都沒有找到,在古印度九十五種外道,我們講九十五個宗教都沒找到,釋迦牟尼佛找到,正確沒有錯誤,你不依靠他來指導,怎麼有可能脫離生死六道?這點我們要深信,要深信自己是凡夫,這樣我們這個信心才不會動搖。我們再看下面:

  【決定深信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

  這個是信阿彌陀佛。前面這段是相信自己,深信自己是罪惡生死凡夫,我們現在就是這個樣子,要認識清楚。『深信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無疑無慮」這四個字是關鍵的,無疑就是沒有懷疑,無慮就是不用再去考慮了,深信不疑。『乘彼願力,定得往生』,我們憑什麼往生到西方?憑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我們發願跟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相應,一定會往生到西方,一定要深信這個,佛的四十八願攝受眾生是決定真實,不能有懷疑。佛發願接引,我們發願要往生,必定感應道交。所以能不能往生,蕅益祖師在《彌陀要解》講,關鍵在信願之有無。如果你深信切願,念佛功夫差一點都能往生,乃至十念,念的不多,一念、十念你都能往生,關鍵你真願意去西方。我們這個信願還不堅固,一定要靠念佛來補充,你念佛的功夫愈加深,你的信心就愈增長,你的願就愈切,信願行三資糧它是相關的。我們現在也都有信、也都有願,但是還沒有達到真信切願這個標準,還沒有達到就要靠多念佛來補充。這個就是《彌陀經》講善根福德因緣,我們要多才能往生。我們現在是不多,不多要怎麼補充?念佛。所以《彌陀經》講信願之後,接著就是要念佛,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接著就是「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執持名號就是培養補充我們的善根福德因緣,多念佛就是補充這個。再看下面這一段:

  【深信釋迦佛說此經。十方恆沙諸佛證勸一切凡夫。決定得生。】

  這一段是深信本師釋迦牟尼佛說這部《觀無量壽佛經》,還有包括《無量壽經》、《阿彌陀經》,這是十方恆沙諸佛證明、勸導一切凡夫,決定要得生西方淨土的;不是一尊佛,是所有諸佛都在勸,都在證實這樁事情。這個地方針對的對象是凡夫,這個我們一定要看清楚,不是對聖人,是對凡夫。再看下面:

  【一心唯信佛語。不顧身命。決定依行。佛遣捨者即捨。佛遣行者即行。佛遣去處即去。是名隨順佛教。隨順佛意。是名隨順佛願。是名真佛弟子。】

  這一段就是勸我們聽佛的話。『佛遣捨者即捨』,遣就是差遣這個遣,就是佛勸我們放下,勸我們放下娑婆世界,我們就放下,就捨,就放下,放得乾乾淨淨,就這個意思。『佛遣行者即行』,佛差遣我們去實行的我們就去行,就是我們去做的,要去做的,你就去做。譬如說六度萬行,佛教我們修六度萬行這個行,我們就去修。像海賢老和尚他就修六度萬行,天天種菜種地,修橋鋪路做好事。他住在一個小廟,他的表現就是經上講的六度,因為他的工作都是奉獻給社會大眾的。有些老和尚他照顧,住寺廟的老和尚,照顧他們,身體病了、多病的老和尚,照顧他們一個一個往生,這些都是修六度。『佛遣去處即去』,佛叫我們去的地方就是西方,我們就去,就不要懷疑,叫我們去我們就去。『是名隨順佛教』,這是我們要學習的,『隨順佛意』,也叫做『隨順佛願』,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真佛弟子是這個標準。我們現在對照對照自己,不符合這個真佛弟子,佛叫我們捨,我們就是放不下;佛叫我們行,做不到;佛叫我們去,還不想去,這就沒有隨順佛的教導,但是這樣的念佛人是大多數。所以我們要深信,就是能夠深入的,你才會體會到,沒有深入就體會不到。

  我們對這個世間總是有情執,在情執當中,親情是最難割捨、最難放下的。聽到往生,要離開家人捨不得,怎麼捨?難割難捨。這個必定要有念佛的功夫。捨我們也是要學的,不能捨也要修漸捨,漸捨就是布施,反正放得下的就不斷的放,修布施。叫我們一下捨你做不到,但是漸漸的捨,應該大家都能做得到,這是漸修漸捨。捨得愈快是愈好,不要拖泥帶水當然最好,但是要求這個恐怕有困難。講是容易,但是真的要從心裡徹底放下不容易。所以我們先學漸捨,慢慢的捨,然後一方面聽經。一般人還是要有一些輔助的,如果不是那種善根深厚的人,像海賢老和尚這樣的,我們也很難看到,這個畢竟是少數,放不下的是佔大多數。因此弘一大師在一篇《演講錄》裡面,他就「普勸淨宗道侶兼持誦《地藏經》」。他這篇演講講得也很有道理,他引用佛經祖語,引經據典,都不是他講的,引經據典,淨宗的祖師大德,蓮池大師、蕅益大師。這就是一個輔助,因為你放不下,放不下親情。

  另外一個方法,我建議讀《無量壽經》會集本幫助我們放下,你真讀通了,就幫助我們放下。我們現在放不下,只是那個心念你轉不過來,你卡在那裡轉不過來。為什麼卡在那裡?我們對這個事實真相認識不夠,看的深度不夠,沒有深入去觀察,你就放不下。你有深入去觀察,你到一定的深度,自然它就可以放下,它是很自然的。對西方極樂世界認識不夠;對我們娑婆世界,實在講,我們現在都看到了,你還是認識不夠。《無量壽經》,佛三千年前就給我們講,三千年前這樣的人就很多,給他講六道生死輪迴他不相信,他說沒有那回事情,人死了什麼都沒有了,誰看到?他就不相信;不是現在的人才有,古時候的人就有很多人不相信。不相信,佛就講了,佛說為什麼不相信?因為沒看到,你講西方極樂世界誰看到了?他反問你。我們講沒看到,沒看到,你說是有還是沒有?他的問號很多。他講有地獄,你看到了嗎?也沒看到。佛在世的時候,這樣的人就很多。

  佛講經說法,他就用近的先跟你講,先講你看到的。六道生死輪迴你看不到,西方極樂世界你也不相信,你也說沒看到,但是現在你有沒有看到白頭髮送黑頭髮的?那個父親哭兒子,父母在哭兒女,兒子、兒女比他早死的,這個你有沒有看到?應該他不敢說沒看到,因為他看得到的。父母死了,兒女在哭,有沒有?兄弟、夫婦互相哭泣有沒有?一死一生,迭相顧戀,這個你有沒有看到?看到了,這個再說沒看到那就大概眼睛瞎了、耳朵聾了,什麼都看不到。這個看到了,你相信不相信?你相信這個,後續就有得探討了,那死了之後去哪裡?生,為什麼會生?你不相信,你要講個理由不相信。這個事實真相你知道嗎?你不知道,你不可以去否定,是不是這樣?不知道、不理解,你只能持保留態度,以後來證實,這個心態才是正確的。你不可以直接說沒有,沒有看到就沒有嗎?沒有,為什麼有這些現象?這些現象怎麼來的你知道嗎?你不知道就不可以這樣講,你沒有資格講這個話。

  孔老夫子,世間的聖人,世間的聖人跟凡夫他就是不一樣,人家問他死要去哪裡?他說生我都不知道從哪裡來,死我也不知道我去哪裡。他是不知道就說不知道,這個話跟你否定那是不一樣的,否定說沒有,死了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沒有表示你知道。你生不知道從哪裡來,死也不知道到哪裡去,這是現前凡夫的現象是這樣沒錯,你怎麼可以說它沒有?你說它沒有就表示你知道,實際上你是不知道,你怎麼可以說沒有?有沒有你都沒資格講。所以一般人,他那個知見都是有問題的。宇宙人生的事情如果那麼簡單,他一句話,死了就沒有了,問題就好解決了,大家統統去死不就都解脫了嗎?問題是死了後面還有,麻煩!四十九天又換一個新的環境、新的身體、新的生命。是你沒看到,你有障礙,你沒有障礙就看到了。所以我們皈依佛,三寶弟子要依佛講的為標準,不能依世間人講的,他沒看到,你依他的?佛看到了,我們要依佛的。

  《地藏經》也是輔助,這是弘一大師講的。弘一大師他也是求生西方的,他講的這個對我們沒放下的人,這部經就很重要。另外如果你真正念會集本念通了,我以前念四十八願我就很想往生,十九歲就很想往生,我說太好了,現在馬上去多好。我為什麼那個時候的願這麼切?去到那邊馬上就有神通了,你還怕看不到家人嗎?你在六道裡面輪迴,真的死了,各人走各人的路,他去哪裡、我們去哪裡,互相都不知道,來生來世再投胎轉世,再碰到也不認識,也忘記了。到極樂世界那不一樣,不但這一生的父母兄弟姐妹、夫妻眷屬,都看得清清楚楚;過去生生世世,無量劫的父母兄弟姐妹在哪一道,現在什麼情況,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四十八願念通了,九隻牛給你拉都拉不回來,你恨不得馬上去。一去馬上就有這個能力,這個便宜到哪裡找?靠自己修要修到哪一生哪一劫?這個願它就切。所以想到要看親人的就趕快去西方,你就隨時可以找得到他們。你沒有去西方,你就永遠找不到,死了你去哪裡找?你沒有神通、沒有道力,你有障礙。你要找,趕快去西方,最快速的一條道路。

  知道這個事實真相,恨不得現在就走,去那邊,去跟阿彌陀佛打個招呼再回來,我們什麼統統知道,多好!不了解這個事實真相就放不下,不想去。所以《無量壽經》,淨老和尚勸我們大家多讀就是這樣,不斷的讀,不斷的提醒,讓我們更深入的認識極樂世界、認識娑婆世界,你才能放下娑婆,願生極樂。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先學習到這段。第六段後面還有很長一段文,我們明天晚上再繼續來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