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三六六集)  2011/4/7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02-039-0366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四百三十四面,第三行後面的一段,從第四阿羅漢看起:

  「四、阿羅漢。譯為殺賊,應供,不生」,有這三個意思。「乃斷盡上至非想處一切思惑之聲聞乘極果」,非想處就是非想非非想處天,這是四空天裡面最高的一層。「以斷盡一切見思惑,故名殺賊。」這個殺賊是比喻。「既得小乘極果,應受人天供養,故曰應供。」這是小乘裡面福報最大的。佛陀慈悲常念著眾生,都希望眾生修福,修福最殊勝的福報是供養聖賢,阿羅漢在小乘裡面是聖人,所以供養他能得大福。「於一生中,盡諸果報,入無餘涅槃,不再來三界,故曰不生。」他永遠脫離六道輪迴,再不會回來了。回來那是幫助眾生的,我們一般講再來人,眾生有感他來應,所以他再來,這是應化身,不是業報身,六道裡面的業報他斷盡了。

  「上云得四種聲聞果者,從初果到四果,皆指斷惑而言。」是他在西方極樂世界還是要斷惑,不斷惑就沒辦法進步,無法提升境界。由此可知,彌陀本願威神加持,在現象上、形相上,智慧、神通、道力好像跟法身大士相彷彿,實際上煩惱沒斷盡,還是要在那邊斷煩惱,這才是合情合理。阿彌陀佛只是在環境上幫助你,功夫還是要你自己做,還是得自己放下。實實在在說,這些往生的人「悉發菩提心,均是一佛乘」,用小乘來做為斷煩惱的一個比喻。實際上,凡是生到極樂世界的條件,三輩往生講得很清楚,「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要沒有發菩提心,不能往生。我們知道,四果阿羅漢還是沒有發菩提心,他們要是發菩提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方便有餘土。為什麼?他們斷惑,見思煩惱斷了。不像我們這些凡夫,雖發菩提心,煩惱沒斷,到極樂世界還是要斷煩惱,還是要放下。不過到極樂世界放下就很容易,你對於為什麼要放下這個道理非常清楚、非常明瞭,天天聽阿彌陀佛講經說法,這些習氣都能夠斷盡。「所謂聲聞者,只是顯示其斷惑程度而作順俗之談而已。」這是交代得很清楚、很明白。

  下面講「阿惟越致」,解釋阿惟越致。「又作阿鞞跋致」,小本《彌陀經》就是用阿鞞跋致,一個意思。「乃不退轉於成佛道路之義」,這個解釋也很好,於成佛這個道路不退轉。「小本《慈恩疏》」,窺基大師的註解,《阿彌陀經》註解有說,「阿鞞跋致者,阿之言無」,翻成中國意思是無,「鞞跋致言退轉」,所以梵文翻成中文的意思是無退轉。「故《大品經》」,這是《般若經》,《大品般若經》說,「不退轉故,名阿鞞跋致。經一大阿僧祇劫修行之菩薩,方至此位。」通常經裡有比喻說,修行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這個菩薩已經修行一個阿僧祇劫,在成佛之道上決定不會退轉,這稱為阿惟越致,這是經論上講的。「但淨土法門大異於是」,淨土法門講的阿鞞跋致跟這個意思不一樣。「《小本》曰: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凡是往生的人,只要到極樂世界都是阿鞞跋致。「今曰:未得阿惟越致者,則得阿惟越致。兩本正同。」《無量壽經》跟小本《彌陀經》上講的是一樣。

  「又《彌陀要解》曰:阿鞞跋致,此云不退。」不退有三種,第一個是「位不退。入聖流,不墮凡地」。位不退什麼人證得?須陀洹就證得。小乘初果,不要看他位次很低,他是聖人,他不會退轉來做凡夫,雖然沒有出六道輪迴,他在六道裡往生只有兩個地方,天上、人間。前面我們讀過,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他決定成阿羅漢。換句話說,他就超越六道輪迴,證阿羅漢,永遠不會到六道來;他來那是幫助度化眾生,這倒駕慈航。這是第一個位不退。「二、行不退。恆度生,不墮二乘地。」這一條阿羅漢沒有,阿羅漢這四種果位都沒有行不退。度眾生難!眾生不好度,不聽話、違背你,甚至於還要傷害你,阿羅漢一發脾氣,算了,不度你了,他就退轉。菩薩不會,菩薩非常慈悲,菩薩能夠忍受叛逆的眾生而不責怪他,還是在等待機緣。所以菩薩有行不退,恆度生,他不會變成二乘。二乘就是聲聞跟緣覺,這個幫助眾生,跟他有緣眾生他幫忙,沒有緣的他就不幫忙。你找他,他幫助你,你不找他,他不主動找你;不像菩薩,菩薩主動去找這些苦難眾生,主動去幫忙。所以作眾生不請之友,他不邀請你來,菩薩來了。阿羅漢決定不會,一定是你找他,他歡喜,他教你,他不歡喜,他不理,這是阿羅漢、辟支佛。

  「三、念不退」,阿惟越致實在是講念不退,「心心流入薩婆若海」。什麼叫薩婆若海?薩婆若海是梵語,「此云一切種智海」。一切種智廣大無量無邊無盡,所以用海來做比喻,「即如來果海」,實在講就是自性,也稱為性海。別教初地菩薩證得,圓教像《華嚴經》初住菩薩證得。他證得的條件,「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方能雙捨二邊,全歸中道」。他真放下了,這個放下是什麼?不起心、不動念,這叫中道。二邊是空有二邊,就是對立的二邊,他完全沒有了,就是二邊不立,中道不存。如果還有中道的念頭,他沒有離開,他沒有證得這個境界。中道只是我們說說而已,他可絕對沒有中道這個念頭。你看,有中道,跟空有二邊又對立了,所以中道也沒有。這是不得已用一個中道,叫全歸中道,實在講就是全歸自性、全歸常寂光,「念念流入薩婆若海。足見念不退之難證。」

  我們現在念佛人,果然你真正能夠發心,一心稱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之外所有一切雜念統統都放下,給諸位說,這個等於是念念不退薩婆若海。所以淨宗殊勝,淨宗真正是大圓滿。薩婆若海,圓教要初住,別教要初地,才證得。我們今天念佛,一心稱念阿彌陀佛,等於念念流入薩婆若海,這是真的。因為你一心稱念,你決定往生,生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本願功德力的加持,你就等於阿鞞跋致菩薩。四十八願第二十願,凡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者,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成就。換句話說,修其他法門,也就是常講的通途,八萬四千法門,證得這個果位非常困難,確實要很長的時間,一生決定做不到。但是修淨土那就很容易,生到極樂世界就等於證得阿惟越致。那煩惱習氣呢?慢慢再斷,就像前面講的,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慢慢再斷。一到極樂世界,你的智慧、神通、道力就跟法身菩薩相等,這是佛力加持的,不是自己證得的。佛力加持管用,不是不管用。所以就有能力跟法身菩薩一樣,與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有緣眾生感應道交,也就是法界虛空界無量劫來與我們有緣的眾生,他起心動念你都知道,他有苦難需要幫忙,你自自然然去應,你去幫助他。這種殊勝的功德利益,其他經論裡沒有,其他法門裡沒有,一切諸佛如來報土裡沒有,只有極樂世界,實在是太殊勝,我們要認識它。

  「但淨土妙法」,妙在「五逆十惡」。這是造作地獄罪,這是墮無間地獄,也叫做阿鼻地獄。阿鼻是梵語,這個地獄裡受苦沒有間斷的,從進入地獄那一天到出來,這個裡頭受苦真正是一分一秒都不間斷,苦不堪言,無法形容。這樣的眾生,「十念成就,帶業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這個不可思議。五逆十惡,他能信,他能發願,這是講臨命終時遇到善友來勸導他,他真正能懺悔,這個很重要,真正能回頭,能信、能願,跟著念佛,一聲、十聲都能往生。這不可能的事情!我們曉得,這樣的惡人,臨命終時有人勸他念佛,他能接受,我們就相信這個人宿世的善根深厚,這一生迷惑,沒有人教他,他沒有緣分,沒有遇到善知識。如果有人勸他,他遇到善知識,肯定能接受,為什麼?他宿世善根深厚。這是說一生當中沒有遇到善緣,臨命終時遇到善緣,他還是能信,還是能接受。

  我們過去在美國,馬利蘭州的周廣大先生,他一生沒有宗教信仰,人非常好,倒不是五逆十惡,他是個善人、是個好人,沒有宗教信仰,在美國開個麵包店。他得癌症,醫院放棄治療,讓他回家去,告訴他的壽命只有幾天。家人這個時候,到處求神拜佛,希望有奇蹟出現。那個時候,我們淨宗同學在那邊成立個華府佛教會,沒多久,請我做會長。剛成立沒多久,不到一年,遇到周廣大這樁事情,家人來找到了。我們有幾位同學很熱心去幫他助念,看到他之後,看到病情確實沒有法子再恢復,就勸他求往生,跟他講極樂世界的好處。他聽了之後,真歡喜、真接受了,跟他家人講,「不要替我治療了,不要再找醫生、找藥,不需要了,你們統統念佛」,統統念佛幫助他往生。所以家人很合作,一家人跟著我們幾個佛友一起念佛三天,念了三天三夜佛,他真往生。證明《彌陀經》上所說的,「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那是真的不是假的。你看一生沒有接觸過佛法,也沒有聽到過,只是臨命終的時候三天,也不念經了,光念一句佛號,跟著念,他真的就往生,帶業往生。這個往生極樂世界是下下品,都得三不退。我們也很幸運,有這麼好的機緣,親自看到這個例子,相信經上講的一點都不錯。

  「是以靈峰大師讚曰」,靈峰是蕅益大師,他住在西天目山,他講經地方靈峰講堂。他老人家讚歎說,「十方佛土,無此名相」,沒有這個名稱,也沒有這個現象。「無此階位」,菩薩的階位,沒有這個階位。「無此法門」,八萬四千法門裡面沒這個法門,只有極樂世界有,十方佛土裡頭都沒有。「非心性之極致」,這是說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心性之極致成就。「持名之奇勛」,持名奇勛是講往生的人,真的是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彌陀之大願,何以有此!」哪有這樣殊勝莊嚴的成就?蕅益大師讚歎得好!眾生能遇到,這個緣多深,這個福報多大,開經偈所謂「百千萬劫難遭遇」,彭際清居士講的也都是讚歎這個,「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天」,你遇到了。我們今天遇到,絕定不能空過,空過那是太可惜了!那這個罪業是真的叫無量無邊,這樣殊勝的緣分你怎麼可以錯過?至少也要爭取一個同居土下下品的階位,你才能對得起阿彌陀佛。真正報佛恩,至少我們同居土上輩往生,這是我們能夠爭取得到的。

  我們對於淨宗典籍的修學,有十幾年,二、三十年,有這麼長的時間,我們的障礙就是沒放下,能信、能解,就是行缺了。現在在這個時候,我們遇到大災難了,不放也不行。我常講現在只有兩條路,你不放那就是阿鼻地獄,你放下就到極樂世界去,擺在我們面前兩條路,沒有辦法選擇。你能說五逆十惡罪你沒造嗎?你孝順父母了嗎?你尊敬師長了嗎?你真正信佛了嗎?你真的學佛了嗎?跟古大德一比差遠了。念佛、誦經、拜懺,不具足真誠恭敬之心,怎麼會有感應?在佛門裡面無論幹什麼事情,沒有把我的利益放下,自私自利。你為什麼拜佛?為什麼學佛?為升官、為發財、為求佛菩薩保平安,幹這些事情。佛很慈悲不怪你,求佛保佑你發財,能不能發財?不能,佛沒這個能力;求佛保佑你平安,佛有沒有這個能力?也不能。換句話說,你在佛面前許的願想求的,一樣都得不到,這經上講得很清楚,你要求什麼東西,你自己那個心要改。你心行不正,佛菩薩幫不上忙;心行正,幫得上忙。所以佛幫得上忙的時候,還是你心行正,你自己修行有功德,佛能幫上忙。

  現在這個世界這麼亂,在歷史上從來沒有看到過。清朝末年雖然很亂,人家稱之為「偽君子」,但還有一點良心,幹壞事還怕人批評,還想盡方法來掩飾,口裡還是仁義道德。現在人幹壞事不怕人批評。現在這個社會奇怪,幹壞事的大家讚歎你有本事;做好事的反而譏笑你,這老古董、落伍了,現在變成這樣子,所以才有大劫難發生。我們遇到了,學佛的人遇到了,好事。為什麼?讓我們有高度的覺悟,省悟過來,不幹不行,一定要認真,環境逼著我們非幹不可。真信、切願,一向專念,真信切願就是發菩提心,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其他的全都放下,我們就決定成功。

  「末後,諸往生者,因隨意修行,受用種種大乘法樂,並自在得果,故莫不歡喜。」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這是西方世界學習的環境。證果只是舉幾個例子,舉小乘四果,真正證果的狀況,《華嚴經》上講得清楚。五十一個階級,十信,初信等於須陀洹,三信等於二果,五信等於三果,七信等於阿羅漢四果,八信就是辟支佛,九信是十法界裡面的菩薩,十信是十法界的佛,這都沒見性,全都是位不退。再往上提升就是初住,初住才真正證得行不退跟念不退。在那個地方修行,果位,也就是學習的成績,不斷向上提升,法喜充滿。每天都有悟處,這是法喜的來源。為什麼這麼說?天天有悟處,天天有新的心得。我們再看下面第十七品:

  【泉池功德第十七】

  泉池是七寶池,功德是八功德水,這也是大環境,修學的大環境。我們看念老給我們介紹的,「本品明極樂泉池不可思議功德」,提出了三點。第一,「首明池德之總相,並列標池量」,這個七寶池的大小,七寶池的水,七寶池周邊岸上的樹,池裡面的蓮花,為我們介紹。第二,「池揚妙法,成熟善根」,寶池德水也說法。第三,「十方生者,蓮池化生」,蓮花化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統統是蓮花化生。請看經文:

  【又其講堂左右。泉池交流。縱廣深淺。皆各一等。】

  池大小不一樣。

  【或十由旬。二十由旬乃至百千由旬。湛然香潔。具八功德。】

  極樂世界這個池很多,小池十由旬、二十由旬,大池百千由旬,就像大海一樣。在我們這個世界,小池像湖泊,大池像大海。無論是大池、小池,湛然香潔,水都是具八功德。我們看念老的註解,「講堂左右,泉池交流,是總相。表寶樹蓮池,周遍其國。」在西方極樂世界你能看得到的。「《觀經》曰:一一池水,七寶所成。其摩尼水,流注華間」,這個華間,池裡面是蓮花,池的岸邊是寶樹,寶樹需要德水滋養,這個水自然流注樹間,「尋樹上下」。這水真妙,我們這邊水可以只往下流,不會往上,極樂世界的水可以往上流。「可見極樂莊嚴微妙,超逾一切」,一切世界裡沒有的,到極樂世界你全看到。「別相中,首為泉池之形量。縱者長度。廣者寬度。池之長寬深淺,應機化現,其量非一。」池大小、水淺深不一樣,它隨人的意思,我們喜歡深它就深,喜歡淺它就淺,它隨人意。佛在大乘教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到極樂世界完全兌現了,一切法隨念而生,所以池大小淺深亦如是。「稱其形體,各為一等。從十由旬,乃至百千由旬,皆隨應而現。」這個裡面尤其不可思議的,它能應每個人的心念,我想這個池小一點,你想那個池大一點,我們同在這個池裡頭,我的感觸就小,你那個感受就大;我想淺一點,我感受很淺,你要深一點,你的感受就深,不可思議。同一個池裡頭,沒有不如意的,在極樂世界。

  「次表水德,是諸泉池,即八功德池。池水湛潔,清芬芳馥,故曰湛然香潔。」這是水之德,水的好處,我們這個世界沒有。它有八種功德,下面都會提到。所以池水乾淨一塵不染,清潔透明的,從池上面看到池底,底即鋪的是金沙。清香,清芬芳馥,你聞到這個水的氣味清香悅體,你的身心在這個氣氛裡面,像我們講得到充分的養分,得到充分的能量,所以經文上用「湛然香潔」來讚歎它。「水具八德,故稱八功德水。《稱讚淨土經》曰:何等名為八功德水。一者澄淨。」澄是不動,止水;淨是乾淨,一絲毫染污都沒有,水平像一面鏡子一樣。「二者清冷」,我們一般人講的清涼,這個清冷就是清涼的意思,你接觸到非常舒適。這個澄淨清冷我們這個世界裡有,池水裡面可以能見到。現在少見了,現在因為空氣的染污、水源的染污,這種澄淨清涼不多見了,這些染污都是人為的。「三者甘美」,這個我們世間的水沒有,它水是甜的,這是講水的滋味,水是甜的。「四者輕軟」,這也是我們這個世間看不到的,我們這個世間的水很重,它那個地方的水是輕、軟的。「五者潤澤」,潤澤,我們這個地方水有,滋潤,對我們皮膚的潤澤,對樹木花草的潤澤。「六者安和」,這個我們水沒有,西方世界的水平安和睦,不會游泳的掉在池裡也不會淹死,為什麼?水隨你的意思,我要淺一點它就淺,要我腳底踏到岸它就踏上去,它能隨人意。「七者飲時除飢渴」,你喝這個水就能得到充分的養分,滋養你的身心,而且這個水好像甘露一樣,能治百病,「除飢渴等無量過患」。「八者飲已定能長養諸根四大」,你看你喝這個水的時候,它能長養,諸根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四大就是我們的身體。「增益」,這個了不起!「種種殊勝善根」,它能幫助你增長善根,這我們世界上沒有。「多福眾生常樂受用」,往生到極樂世界是多福的眾生。所以極樂世界不需要其他飲食,七寶池裡頭提供的八功德水,什麼問題都解決了。八功德水都是從自性當中流露出來的,德水。

  「極樂之水,能令飲者增長種種殊勝善根,可見極樂不可思議。」這是把寶池裡面的德水,不可思議的殊勝功德介紹給我們。極樂世界寶池無量無邊,德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像泉水一樣。不像我們這個世界,我們這個世界科學家已經提出警告,我們將來會有糧食危機、水資源的危機、能源的危機,危機太多了。極樂世界沒聽說有什麼危機,這麼好的地方我們確實能去得了,不是不能去,真可以去得了。阿彌陀佛、西方世界的大眾,沒有一個不歡迎你去,為什麼不去?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身體生活的這些必需品,一樣都不要操心。居住的宮殿樓觀前面學過了,全是變化,想什麼樣的宮殿,它就現什麼樣的宮殿,想大就大,想小就小,想在空中也行,想在地面也行,你看多自在。旅行的時候宮殿隨身,我們這個世間人做不到,西方世界樣樣現成。再看這岸邊的樹,岸樹香光。

  【岸邊無數旃檀香樹。吉祥果樹。華果恆芳。光明照耀。修條密葉。交覆於池。出種種香。世無能喻。隨風散馥。沿水流芬。】

  這是七寶蓮池岸邊的風景,花草樹木,無數旃檀香樹,這舉幾個例子。旃檀是寶香。吉祥果樹,有花有果。華果恆芳,不謝的,所以它叫一真法界。十法界裡面有花草樹木,它是無常的。十法界裡的眾生,人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山河大地、礦物有成住壞空,沒有一樣東西是永恆不變的,沒有,找不到。極樂世界樣樣都是永恆不變,這個妙!所以叫一真。為什麼它沒有變化?大乘經裡面佛告訴我們,宇宙萬物從哪裡來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十法界裡面的眾生,他有情識,那就是說他有變化。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生到極樂世界,人人都轉識成智,凡聖同居土裡面雖然有情識,這叫帶業,帶到那邊不起作用。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你身邊左右都是大菩薩,都是等覺菩薩,我們那個分別執著、起心動念生不起來。你看看周邊的榜樣,誰起心動念?誰有分別、誰有執著?沒有這個東西就沒有變化,所以人身體沒有變化。西方極樂世界往生,不是往生像小孩慢慢長大,沒有,他是化生。到達西方極樂世界,在七寶蓮池裡面現身,那個身就跟阿彌陀佛的身一模一樣。身的體,紫磨真金色身。身的相,《無量壽經》釋迦牟尼佛介紹,是以當時印度人的觀念,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認為這是好相、貴相。而實際上,《觀經》上給我們講的,阿彌陀佛身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有八萬四千隨形好,那就不止了。古來祖師大德裡面常講的,讚報身如來,「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那是真的。至少我們得相信《觀無量壽經》所講的話,《十六觀經》,報身如來身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有八萬四千隨形好,不變。為什麼不變?他沒有八識五十一心所,那是能變的,這個東西沒有了,皆作阿惟越致菩薩,超越十法界。所以西方極樂世界連凡聖同居土裡面東西都不變,一成不變,這個太稀有了。

  註解裡面說,「右顯池岸妙樹莊嚴之相」。「旃檀」前面說過,我們中國人講檀香。真正的旃檀現在沒有了,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有,古時候有。好像我們記得經書裡有記載,有一位印度法師帶來這個香,不多,分量很少,到中國來之後,做為禮物送給皇帝。送給皇帝的禮物,再名貴的東西,像這類東西至少要一斤,沒有一斤不能送。它不足,沒有那麼大的分量,所以就拒絕了。這個法師把這個香拈一丸,就是點一丸,這一丸香居然香氣能有四十里,四十里之內都能聞得到,皇上這真認識寶了,不管多少都要。旃檀香聞到的時候也能治病,治很多病,寶香。「吉祥果」,也是印度所產,這中國沒有。「狀似瓜蔞,黃赤色。今以此方之石榴擬充之」,大概跟中國的石榴差不多,樣子差不多,這吉祥果。「石榴一花多實,故以石榴擬吉祥果」。「今經云:池流花樹,皆以無量寶香合成。是故華果恆芳。」恆芳是常香,它的香氣不斷,花顏色不變,果實也都是成熟,不是從小慢慢長大,化生。我們能想像,這個果我們把它摘下來,你看看樹上它又有一顆,這才妙!千變萬化,花果恆芳,美不勝收。

  「光明照耀者」,就是前面講的「無量光炎,照耀無極。可見此諸華樹」,就是寶池周邊這些樹、這些花,「既吐芬香,復放妙光也。」我們這個世界沒有,我們世界的樹木是草本、木本。他們的樹木是珍寶,前面跟諸位說了,七寶,七是代表圓滿、代表無量,有一寶成的,有二寶成的,有眾寶合成的。寶有光,它自然放光。尤其難得的是西方極樂世界沒有變化,所以稱為一真法界,它是真的。有變化就是假的,十法界不是真的,因為它變化,沒有一樣不變化。西方極樂世界完全是自性所現的,裡面沒有識,所以它就沒有變化。十法界裡有心、有識,真妄和合,體是自性,是真的,相隨著人的心念起變化。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心都是經題上所說的「清淨平等覺」,他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沒有妄想,所以他覺,覺而不迷;沒有分別,他平等;沒有執著,他清淨。清淨平等覺對應的就是我們現在三大類煩惱,見思煩惱就是染污,塵沙煩惱就是分別,無明煩惱就是不覺。所以無明煩惱斷了,就覺而不迷;塵沙煩惱斷了,平等心現前;見思煩惱斷了,清淨心現前,這是真心,清淨平等覺,道理在此地。彌陀本願五劫修行功德的成就,我們往生得佛力加持,我們自性跟阿彌陀佛的自性是一不是二。所以可以把彌陀本願功德變成自己的本願功德,就是攝他為自,我們真正得到受用。不但在極樂世界,在此地也行,不能得到圓滿也能得到少分。只要我們真正能做到真信切願,一向專念,你就能享受到。

  下面給我們講「修條」,修是長的意思,這樹的長枝。「交者,相接。覆者,垂蓋」,像我們看到楊柳,楊柳那個枝條很長,楊柳枝也常常在池子的邊上,覆蓋著池水。「岸側寶林,枝長葉茂」,這個樹特別的美觀。「凌空相接」,樹高大,非常的茂盛。「垂覆池上。如是林樹出種種妙香,其香殊勝,非世間所有,故云世無能喻。」沒有法子比喻,它太好了。這個香氣也能夠像八功德水一樣,長養善根,也能夠化解百病。這個世界的人健康長壽,從來沒有聽說生病的,沒有短壽的,沒有,個個都是無量壽。我們只看到往生的,沒有聽到極樂世界有死亡,沒有,不但人沒有,花草樹木統統沒有,一真法界。到什麼時候沒有?到你無始無明習氣斷乾淨,你證得妙覺果位,你境界提升,提到常寂光去了,這個實報土就不見。所以實報土符合《金剛般若經》上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實報土也不是真的,回歸到常寂光去了。

  我們知道實報土從哪裡來的?無始無明習氣來的,無明斷了習氣還在,習氣沒有了,這個現象也不見了。但是習氣跟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不一樣,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那是情識,那是無常,那是識變,它能變,無始無明習氣雖在,它不會變,所以我們看到西方實報土是永恆的、常住的、不滅的,這裡講不生不滅。它最殊勝之處不是它的實報土,而是凡聖同居土。凡聖同居土也是不變,這個就非常非常難得。古大德、祖師大德為我們解釋,為什麼凡聖同居土也不變?那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成就,不是眾生業力的成就。所以我們這個業力,無量劫來在十方世界,絕對不止娑婆。我們每個人前生,有在地球上,有在其他星球上,別的星球到地球來投胎。離開身體,靈魂的活動空間太大了,它沒有拘束,它沒有物質現象就不受拘束,速度之快我們無法想像。所以我們有緣,跟十方世界有緣,十方世界都是我們托生活動的空間。迷失自性之後沒有不造業的,所以十方世界十法界裡面的眾生,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全是帶業。但是這些業習在西方極樂世界不起作用,你的貪瞋痴起不來。

  貪瞋痴從哪裡來的?物質,所謂珍寶,它稀有就變得非常名貴;太多了,太多大家都不要了。這個地方黃金大家喜歡,想盡方法收藏。人家那裡黃金是鋪馬路的,你還要它嗎?你不要它了,自然就不要了。我們這邊一粒珍寶、一個寶石,把它鑲成戒指、鑲成首飾,覺得很名貴。人家什麼?建築材料,就像我們這磚頭瓦塊一樣。所以到那邊去,自然這個貪心就斷掉。我們天天忙著飲食起居,到那個地方什麼都不操心,你想,它就變現出來,你不要,它就沒有了,收拾都不要。你想穿衣服,衣服在身上,不想,它就沒有了,也用不著收拾。每一個家庭裡面乾乾淨淨,什麼都沒有。有客人來了,個個都有寶座,那變化所作的,客人去了,都沒有了,真的是一塵不染。真正是我們理想,比理想,我們想不到的,無法想像的,在極樂世界你都看到,你都受用到。然後你才想這個世界生活多辛苦,所以那邊叫極樂世界!我們要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先要幫助自己離苦得樂。真正離苦得樂,除往生極樂世界之外,那是理想,決定不能落實,到了極樂世界真的是離苦得樂。你要是真的參透、明白了,恨不得我現在就去!我在這個世界多住一天就多受一天罪,我早一天到極樂世界就早一天享福,這是事實真相。還留戀這個世界嗎?不留戀了。這個世界還有很多親朋好友,我想幫助他們,行!到極樂世界回來再幫助他們,這是真的。回來,這個世界的人無論投生到哪個世界、哪一道,你在極樂世界全看見,你都認識,你才有能力幫助他。所以這部經真是學透了,那簡直非去不可。

  下面說,「隨風散馥,隨德風而散播其香馥。沿水流芬,順池水而流送其芬芳。此乃第四十三寶香普薰願之所攝」,也是寶香普薰願的成就。所以四十八願實際上就是描繪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世尊為我們講這部經介紹,實際上就是解釋四十八願。四十八願阿彌陀佛自己說的。我們再看底下這段經文:

  【又復池飾七寶。地布金沙。】

  這個「地」是池底。

  【優缽羅華。缽曇摩華。拘牟頭華。芬陀利華。雜色光茂。彌覆水上。】

  這是寫七寶池裡面的莊嚴,池裡面全是蓮花。經上只舉四個例子,就是《彌陀經》上所說的「青色青光」,青色蓮花、黃色蓮花、紅色蓮花、白色蓮花,說了四種,實際上無量雜色,無量色。這四種是四原色,一交配就變成無量色。這我們科學懂得,原色只有三種:紅的、青的、黃的,連白色也是這三種混合配出來的,三原色。這是佛經裡面所講的科學,它代表無量色。五味,酸甜苦辣鹹,代表無量味,它都是交配的。「右顯池中莊嚴之相。池飾七寶者,《吳譯》曰:皆復有自然流泉浴池,皆與自然七寶俱生。」經文意思很明顯,池裡面的流水,《吳譯》特別有浴池,就像我們現在講的游泳池一樣,是你自己用的。皆與自然七寶俱生,這就是說明,不需要設計,不需要建造,也不需要建築材料,你只想要,它就現前,這個浴池就現前,而且全都是珍寶。七是代表圓滿,你想要什麼它就現什麼,一切隨心所欲,就是佛常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到極樂世界這就完全兌現。隨自己的心想,不是隨別人的。你想,一切法隨心想生了,還有什麼貪心?貪心沒有了,瞋恚沒有了。貪不到才發脾氣,瞋恚,他一想就有了,發脾氣的機會沒有了。在那個世界,無論是見色、見光,或者聞香,統統長善根,統統生智慧,你就不會愚痴了。所以到極樂世界,貪瞋痴阿彌陀佛不管,你自己會斷掉,自然就斷掉,戒定慧自然就現前,所以修行道場再沒有比極樂世界這樣的圓滿。我們修行真的是好心,找不到一個理想的道場,所以貪瞋痴斷不了,煩惱習氣改不過來。你到極樂世界去,沒人管你,自然就沒有,煩惱習氣統統沒有了。戒定慧也是自然在增長,六根接觸外面的境界統統長智慧,統統生善根。

  「地布金沙,地指池底。《漢譯》曰:有純白銀池者,其底沙皆黃金也。中有純黃金池者,其水底沙皆白銀也。…中復有二寶共作一池者,其水底沙皆金銀也。乃至中復有七寶共作一池者,其池底沙皆金、銀、水精、琉璃、珊瑚、琥珀、硨磲、瑪瑙也。」這是舉個例子,實際上極樂世界許許多多這些珍寶,我們這個世界上沒有,佛就不舉了,舉出來、說出來我們不懂,沒印象。所舉的例子,都是我們這個世界有的,讓我們能夠稍稍體會到一些,沒有的都不說,等你到西方極樂世界,你才完全明瞭。西方極樂真實狀況,比釋迦牟尼佛在這個地方為我們介紹的,殊勝太多了!諸佛如來對西方極樂世界讚歎,萬分之一都不到,這個我們一定要懂得。所以到達極樂世界才知道感佛之恩,才想到要真正報佛恩。現在人什麼?他不知道恩德,沒有報恩這個念頭,這個概念沒有。一到西方極樂世界知道了,不是佛的恩德哪有這麼好的修學環境?在這個環境裡保證你一生成無上道,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

  「下明」,底下經文說,「池花有四種妙蓮。《會疏》曰:優缽羅」,梵語,翻成中國是青蓮花;「缽曇摩,此云紅蓮花」,這我們這個世界上都有的。「拘牟頭,此云黃蓮華。芬陀利,此云白蓮花。小本所謂四色華也。」小本《阿彌陀經》,鳩摩羅什翻譯的,給我們講的青色青光、紅色紅光、黃色黃光、白色白光,四色一交配,你就知道池裡面蓮花多美,無量色花。這些花大概在西方極樂世界,只有這個寶池的花有變化,其他的看不到。這個花不是極樂世界人栽的,不是的,從哪裡來的?十方世界念佛人,有人念佛想求生極樂世界,七寶池就長一朵花。這花上有你的名字,將來你往生,佛就拿這個花來接引你。花的顏色、花的光、花的大小跟你念佛功夫成正比例。所以這個花就有大有小,不一樣。有長得很好,有長得好慢慢就枯掉,那是什麼?那個人退心了,念了幾年佛不念了,修別的法門,這個花就枯萎。他不想到極樂世界來,這花就沒有了。只有這個有變化,其他的你全看不到變化。我們發心念佛求生,寶池裡就有花苞出來。花什麼時候開?我們往生那一天開,佛就拿這個花來接你。所以這個花是我們念佛功德之所成就。我們的心要清淨,心要善良,花的光色就美;不能懷疑,不能夾雜,懷疑夾雜這花就破壞了。於是我們真正體會到經典裡面教導我們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菩提心是真心。

  我這十幾年來,差不多也有二十多年,在美國的時候提出來的,跟大家講菩提心,我就用《無量壽經》的經題。菩提心的體,「真誠」,真誠心是菩提心的體。我們要用真心、要用誠意處事待人接物,不要怕別人欺騙我。別人用虛情假意對我,我用真誠心對他,為什麼?我要到極樂世界去。別人用虛情假意對我,我也用這個來應付他,我們極樂世界就去不了。用虛情假意怎麼?還是搞六道輪迴,不幹了,不能幹這個事情。不要怕人騙我,不要怕吃虧,不要怕上當,什麼都不怕,就是用真心待人,真誠心待人。真誠心對自己這是自受用,對別人是他受用,菩提心有體有用。對自己,清淨平等覺對自己,這個在經典裡面叫深心,深心是對自己的,清淨平等覺;對別人大慈大悲。所以我用的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就是菩提心。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是不是這個心?是這個心,你就真正住在菩提心上,你真發了。課誦裡面念的不算數,課做完了就忘掉,還是虛偽心對人,那你就錯了!這個課誦沒效。不但沒有效,你好好想一想,是不是在騙佛?早課騙他一次,晚課又騙他一次,你就想你的罪業多重!你怎麼可以騙佛?佛不在面前,供的一個牌位,供的一個佛像,你都欺騙他,你的心太不善了。所以一定要把菩提心落實在生活上。

  我現在勸同學,把心換成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清淨平等覺。我用清淨平等覺待人接物的時候,這就是阿彌陀佛的心,跟阿彌陀佛沒有兩樣。阿彌陀佛確確實實就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我也用這個心,包括惡意毀謗我的人、羞辱我的人、陷害我的人,統統用這個心對他,這就對了。我們沒有一點過失,我們知道他用輪迴心在造輪迴業,他要受苦,我們會到極樂世界。我們念念不忘這些人,有緣!善緣有緣,惡緣也是有緣,不論善惡統統是有緣人。有緣人跟我就會有感應道交,他有困難、有需要的話,我全知道,他有感,我就有應,這就對了。

  「又《箋註》曰」,丁福保居士的《無量壽經箋註》。「西方之蓮,有青黃赤白四種。又隨未敷、開、落之三時而異名」。第一個是花沒開,念佛的人還沒有往生,蓮花的花苞沒開;第二個,花開,花開就是往生的人,花開見佛;第三個,花落,應該沒有落的時候,花沒有落的時候。你在蓮花裡頭,你也住在蓮花裡頭,你的宮殿樓觀也在蓮花裡頭。蓮花怎麼落的?不是落,他飄到空中去了,你想到哪個地方,蓮花就在那個地方。你想住在地上,蓮花就落在地上;你想在七寶池裡頭,你的蓮花就在池中;你想在空中,你的蓮花就在空中。等於說蓮花是我們居住房舍的地基,它代表一塵不染,蓮花出污泥而不染。污泥代表六道,污泥上面是清水,清水代表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花開在水上,一真法界。所以泥跟水代表十法界,超越了。我們常常想著蓮花,不但六道不沾染,四聖法界也不沾染。四聖是淨土,六凡是穢土,淨穢都不沾,就一真法界去了。在十法界裡面四聖法界是淨土,六凡是穢土,四聖六凡都不沾,這真正超越。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