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二七八集) 2011/2/12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02-039-027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三百三十五面,第六行:
「超勝獨妙。妙者,《法華遊意》云:妙是精微深遠之稱。又《大日經疏一》云:妙名更無等比,更無過上義。是謂無比無上為妙。」前面為我們解釋的是「開廓廣大」,接著說「超勝獨妙」,都是讚歎極樂世界的依報殊勝莊嚴。妙這個字有很多意思,《法華遊意》裡面說,精微的意思。精,我們說是精華、精緻;微,我們通常把妙常常連在一起,微妙,微就是妙的意思。深遠,我們一般人不容易體會到,不容易用言辭想像觀察到的,這稱之為妙。《大日經疏》裡面,這個意思比較好懂,就是沒有能跟它相等,也沒有超過它的,這個叫妙,我們俗話說,達到頂尖。《淨影疏》說,「超勝獨妙,明土勝也」。《會疏》也說,「超勝獨妙者,明非特廣大,其中莊嚴之事」,「身」是正報,「土」是依報,「依正,皆悉第一無比」,莊嚴到極處!「超諸佛剎,最為精,故謂超勝。」《會疏》說得比較具體,下面又說,「唯此一土,最不思議,故言獨妙」,超勝獨妙。這些話不是讚歎的話,不是形容的話,它是事實真相,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
「此下復舉七事,以顯極樂之獨妙。」他還舉出事實,舉出七樁事情,七也是代表圓滿的意思,可見得字字句句含義也是非常的精妙。「疏曰」,這《會疏》上講的,「一、謂法報應化,所出本國故。」這句話的意思真的是深妙至極,這個意思就是說,佛的法身、報身、應身、化身,法身是體,是本體;報身、應身、化身是作用,報身是度法身大士的,應化身是度十法界有情眾生的,有體有用。底下這句話說得就妙極,真的不可思議,「所出本國故」,本國是極樂世界。這個意思就是講,十方一切諸佛剎土,實報土、方便土、同居土,這是依報;報身佛、應身佛、化身佛,這是正報,所出都是極樂世界。這個意思就是說,一切諸佛如來,一切諸佛的剎土,都是從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那裡流出來的。善導大師有一句話說,「諸佛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與這句話的意思很接近。我們要怎麼看這個問題?其實經上都有,祖師們曾經說過,極樂世界的依報是法性土,極樂世界的正報是法性身。我們可以說,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法,自性能生萬法,一切法不離自性,也就是一切法皆是法性,不離自性,皆是法性,說是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流出能講得通。
這底下講,「其中本國,即指極樂。謂極樂乃法身佛、報身佛、應化身佛,三身果佛之土,故超諸應佛之化土也。」這是一個說法。另外一個說法,這是阿彌陀佛因地他想建造一個世界,希望這個世界能夠超出一切諸佛世界之上。我們知道,在諸法實相裡面,佛佛平等,沒有誰超過誰的,因為同一個理體,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平等法界,和睦對眾生,這是事實真相。彌陀要建一個剎土,也就是我們講建個道場,在一切道場之上,世間自在王佛是他的老師,曾經帶著他參訪過一切諸佛的剎土。他很用心,我們用方便語來說,採取一切諸佛剎土的優點,捨棄一切佛土裡面的過失,所以他的世界就超勝獨妙。極樂世界,無論是依報正報,是集諸佛如來依正之大成,集大成!這經典前面有說,有根據的,超勝獨妙這麼來的。
「二、佛身光壽超過諸佛故。」還是集大成。這樁事我們應當學習,心量要拓開,取人之長,改己之過,這就超勝了。別人的優點我吸收它,我採取它;別人的缺點我捨棄它,不取它,彌補自己的過失,彌補自己的不及,這是諸佛菩薩求學的儀式,絕不是孤陋寡聞。我們平常非常重視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是什麼?這是教初學,要用這個方法。開悟之後,廣學多聞,沒有違背四弘誓願。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是煩惱無盡誓願斷,這個方法是對治煩惱的。煩惱統統斷盡了,大徹大悟之後,再廣學多聞。你看我們這一心一意,一部《無量壽經》,或者是一部《阿彌陀經》,一句佛號念到底,為什麼?為往生極樂世界,目標在此地。到了極樂世界,每天聽本師阿彌陀佛講經說法,沒有間斷。這是諸佛之中,光中極尊,佛中之王,聽他教導,做彌陀弟子。
這聽還不夠,佛還教我們十方去參學。那個能力可大了,能夠同時異處,同一個時間不同處所,能分無量無邊身。順從老師的教誨,到十方去參學,供佛聞法,供佛是修福,聞法是修慧。《彌陀經》上是方便說,每天都出去供養十萬億佛,那是方便說。實際上是無量無邊諸佛剎土,哪裡只止十萬億?不止。說十萬億是什麼意思?對娑婆世界閻浮提眾生一種特別的安慰,因為佛告訴我們,極樂世界距離我們這裡十萬億佛國土,你一聽這個話,這個好!到極樂世界去,我隨時都可以回來看看,我每天都可以回來看看,是這麼個用意。實際上你的神通、道力比這個要大得太多太多。佛知道閻浮提眾生情執很重,念念忘不了娑婆世界的親朋好友,所以就告訴你,你每天都可以回來看看,感釋迦牟尼佛之恩,每天都可以親近釋迦牟尼佛,每天都可以供養世尊,聞世尊說法,用意在此地。其實不然,你所供佛聞法的那是無量無數無盡無邊。
底下註的小註有,「因彌陀為佛中極尊、光中之王」,這是世尊在《無量壽經》上說出來的。世尊是代表一切諸佛所說的,這不是假的。我們現在一心一意想親近善知識,遍法界虛空界第一位大善知識,諸佛如來沒有不讚歎的,排名第一是阿彌陀佛;道場的殊勝莊嚴,也是十方諸佛剎土排名第一。我們今天是太有幸,遍法界虛空界多少聲聞、多少菩薩,心裡想求第一善知識,想求第一道場,而不可得。心裡有求,還沒聽說過。我們在這一生能遭遇到,十方世界聲聞、菩薩他們知道了多麼羨慕、多麼讚歎。我們這一生要是疏忽,沒去得成,那叫真可惜,那真正叫不通懺悔。我們務必得堅定信心,堅定大願,求生淨土。這是講正報「壽命無量」。正報無量無邊的德行,壽命是第一德,如果沒有壽命,萬德莊嚴也就落空,所以壽命是第一德。
「三、名號利益,獨出難思故。」這是阿彌陀佛度眾生的善巧方便,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都不能跟它相比,這個念佛往生的方法確實超勝獨妙。「謂彌陀聖號,名聞十方」,十方諸佛讚歎,十方諸佛勸導大家念佛求生淨土,所以阿彌陀佛的名號,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佛沒有不宣揚的,大家都知道。「若有聞者,至心信樂,十念必生。」這個裡頭最要緊的,至心信樂,就這一句。至是至誠,至誠到了極處,深信不疑。樂是喜歡、愛好,喜歡極樂世界,愛慕阿彌陀佛,嚮往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專念不失不退,一心一向專念,必定得生。十念必生是第十八願說的,這十念要至心信樂才行,必定往生。我們今天一天念一萬聲、念十萬聲都不能往生,什麼原因?我們在至心信樂這一句裡頭有了問題。我們是在念,信心、愛好沒有達到往生極樂世界的標準。這個問題在我們自己,不在彌陀,也不在釋迦,也不在經本,這個不能不知道。如何能夠到至心信樂?我們今天唯一的方法,學習經典。我們對經典學習得不夠,所以疑沒斷乾淨。你說我不疑了,疑的習氣在,是不疑了,疑的習氣障礙你。我是相信了,對世間還有很多貪戀的事情沒放下,這是你信出了問題。願,有,真想往生極樂世界,可是對於世法、佛法還是難分難捨,這願出了問題。行,念佛,還有夾雜、還有間斷,這你能怪誰?我們細心反省分析一下,問題就知道了。不細細分析不知道,以為自己還不錯;細心一分析才曉得,我們跟極樂世界有相當的距離。
「聞名信受,速至菩提。」真信,真的接受了,真信、真接受的樣子就是對世出世間一切法真放下,那就是聞名信受的樣子。沒能放下,信受都有問題。信心不夠,你所接受的也不夠,不夠標準。要是真夠了,那就很快。倓虛老法師跟我們介紹的修無法師念佛往生,鍋漏匠念佛往生,他們是聞名信受,速至菩提,念佛也不過是三、五年的時間,他就成就了。「諸佛同宣,十方共讚,故云獨出。」這個法門確確實實十方法界一切諸佛都像釋迦世尊一樣,廣為宣揚,共同讚歎,讚歎彌陀,光中極尊,佛中之王;讚歎淨土,超勝獨妙。他的目的在哪裡?目的是讓我們生起信心,目的是希望我們聽了之後,能發願也像根熟眾生一樣求生淨土,不再留戀這個世間,這就對了。
「復以聞名發心、聞名得福、聞名得忍」,得忍是證果。前面我們讀過,大願裡彌陀有說過,能得一二三忍,那個第三忍是無生法忍。「以聞名故,住三摩地,證不退轉,功德無量,是以難思。」聞名,聞即受持,你是真的聞。聞名之後,不能夠相當程度的認知,所以你得的好處就有限。善根非常深厚的人,他聞名,他就能理解,他理解,他就能發心,發心,他就能真幹。所以底下講住三摩地,這個三摩地是念佛三昧,心就安住在念佛三昧當中。我們常常念出來勉勵我們同學,希望我們能做到真正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我心上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你就住三摩地了。心要住在阿彌陀佛才行,心裡頭真有,這是念佛三昧。得念佛三昧的人就證不退轉。這裡頭就是印祖講的誠敬,十分誠敬,你得十分念佛三昧。就像十八願所講的,十念必生,你不必用多功夫,生到極樂世界你就證三種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那就是阿惟越致菩薩,功德無量。我們自己達不到這個程度,說老實話,我們連個位不退都達不到。位不退是決定不墮三惡道,我們有把握嗎?沒有,那就知道我們念佛這個誠敬心非常有限,誠敬心總是生不起來。
我相信每一個念佛的同學,我們在一起學習,誰不想:我有沒有圓滿的誠敬心?學了這麼多年,為什麼還不誠不敬、不仁不義、不忠不孝?我們自己要認真反省。這原因是什麼?原因是我們雖然在聽經,雖然在學教,但是沒落實,我沒做到。我是以誠心待人嗎?是以恭敬心接物嗎?是以仁義道德來處理問題嗎?如果這些都沒有,我們就依然是不誠不敬、不仁不義。所以這句佛號雖然天天念,念得不少,佛號裡面夾雜許許多多妄想雜念,這些東西把我們念佛的功夫全破壞了,我們講功夫不得力,為什麼不得力?被破壞了。懷疑,真有懷疑,清淨心沒有現前當然有懷疑,自己不曉得,自己以為沒有懷疑了。諸位要記住,真正沒有懷疑,你就依教奉行了。沒做到就是有懷疑、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起心動念還是造業。慈雲灌頂大師在《大勢至圓通章疏鈔》裡面告訴我們,念佛有一百種的果報,開頭第一句就是阿鼻地獄。念佛怎麼會念到阿鼻地獄?念佛裡頭夾雜著不善的妄念,念頭不善,言行不善,還求阿彌陀佛來保佑你,哪有這種好事?違背佛陀的教誨,冒充佛的弟子,這個罪過太重,所以他念佛得阿鼻地獄的果報。灌頂大師這篇開示不是很長,很值得我們警惕。他這個墮地獄的業因,他的原文是說,你的目的,念佛的目的,是為五欲六塵,貪戀五欲六塵,五欲是財色名食睡,六塵是色聲香味觸法,為貪戀五欲六塵而念佛,希望佛菩薩保佑他得到。不管他得到不得到,果報是阿鼻地獄,你說多可怕。
念佛為自己求生西方世界,生到西方世界離苦得樂,這能往生嗎?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真的好,經上講的一點都沒錯,超勝獨妙是讓你去享受去嗎?極樂世界太好了,我去了,再不離開了,錯了,完全搞錯了,這種人不能往生。什麼樣的人能往生?我到極樂世界是去學習的,是去成佛的,成佛之後像佛一樣普度眾生。佛所需要的條件是這個,這叫大菩提心。大菩提心,第一個「眾生無邊誓願度」,你要沒有度眾生這個願,西方極樂世界就沒分,這是大家不能不知道的。阿彌陀佛接引這些眾生到極樂世界去作佛,作佛幹什麼?作佛就是度眾生,沒有一尊佛不度眾生,沒有一尊菩薩不度眾生,而且主動的。佛是至尊,只聞來學,未聞往教。可是這個眾生不敬佛,對佛不認識、不尊敬,甚至於對佛還有誤會,批評它是宗教、它是迷信,佛要不要度他?要度他,佛氏門中不捨一人。怎麼度他?不用佛的身分,用平常人的身分,三十二應,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不用佛的身分,這叫善巧方便。
菩薩,男女老少各行各業,菩薩都應化在其中,菩薩做一切眾生不請之友,這都是這個經上說的,眾生不請,菩薩自己想盡方法要來接觸你、要來幫助你。你實在不願意,一定要排斥、要拒絕,那菩薩離你就遠一點,等待你回頭;你回心轉意,菩薩就來了,這是大菩提心的示現。我們有沒有?如果沒有,往生就靠不住。得真有,真幹,四十八願,願願都是為度眾生而發的。三種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這念是最難的,念念都是為眾生,念念為正法久住,念念為苦難眾生。三途眾生就在面前,他今天造貪瞋痴這樣的業,他的果報就在三途,貪心,餓鬼道;瞋恚,地獄道;愚痴,畜生道。每天都在搞貪瞋痴慢疑,現在他是個人的樣子,也可能是個富貴人,但是他每天造的是貪瞋痴慢疑,菩薩就曉得,他果報在三途,很快他就感受果報了。對這樣的人能怎麼辦?還是全心全力去救他,沒有辦法直接勸他,間接,講經教學是間接,講的人沒過失,聽的人有感受,只要他聽懂了,他回頭了,他就得救,回頭是岸。不回頭果報在三途,回頭就能往生,法門不可思議!所以難思獨妙,這功德無量。
「四、令五乘齊入報土故。」這五乘下面解釋,「五乘者」,第一個,人;第二個是天,二十八層天;第三個,聲聞、緣覺,小乘;第四個,菩薩,大乘;第五個,如來,一佛乘。這個如來是誰?法身大士,《華嚴經》圓教初住以上就是如來,他們也到極樂世界,《華嚴經》就是表這個法。修行人能生到華藏世界就是法身大士,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不修淨土的人都到華藏去了。到了華藏世界,遇到文殊、普賢菩薩,這兩位菩薩帶著大眾,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到極樂世界去向阿彌陀佛求法,這就是如來乘,沒有例外的。你看看毘盧遮那如來心量多大,文殊、普賢是毘盧遮那最得力的助手,就像阿彌陀佛身邊的觀音、勢至,釋迦牟尼佛身邊的迦葉、阿難。文殊、普賢居然把毘盧遮那這些弟子們,統統帶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皈依阿彌陀佛,毘盧遮那佛沒生氣,沒有把他們拿來訓一頓:我這麼多學生,跟我這很好,你為什麼把他帶走?沒說這個話。而且讚歎,兩位菩薩沒做錯事情,做得好,一點嫉妒心都沒有,一絲毫障礙都沒有。
我們想想這個表法的用意,實在是做給我們看的。我們這個道場的徒眾到別的道場去了,就受不了。諸佛如來不如是,你把他帶到別的地方去,他歡喜;你不去,他還勸你去。連阿彌陀佛也不例外,阿彌陀佛勸他的弟子到十方世界去參學,廣學多聞,你才能成就後得智。後得智是什麼?無所不知。般若無知,那是根本智,根本智是無知,般若無知;後得智,智慧起作用,起作用是無所不知。根本智要從「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裡頭得到;後得智,那是廣學多聞。但是這個順序不能顛倒,一定是先得根本智,然後才能成就後得智。如果根本智沒有得到,你就到處去參學,那就壞了,你本末倒置,你不但根本智沒有,後得智也沒有。你參學所得的是什麼?所得的是常識,現在世間人說,學識豐富,不是智慧,後得智是智慧,你得的是知識,不是智慧。有根本智,你去參學,你得的是智慧,後得智是智慧,不是知識,大不一樣。智慧能度眾生,知識不行,知識度不了眾生。
天人能往生到極樂世界,也是過去生中累積的善根,這個善根就是聞名。過去生中曾經聞名、曾經發願、曾經修行,沒去,沒到極樂世界去,什麼原因?臨終時放不下,這一生當中又遇到這個法門。諸佛如來在天上,天很多,娑婆世界有二十八層天,除了四空天沒佛法,為什麼?佛菩薩不去。為什麼不去?那些人不接受,自己以為證得大般涅槃,不聽別人的勸導,所以那個地方佛菩薩不去。佛菩薩跟天人有往來,最高的就到四禪天,色界;無色界不去。聲聞是阿羅漢,緣覺是辟支佛,這兩個人都是把見思煩惱斷了,《華嚴經》上講的執著,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阿羅漢做到了。阿羅漢雖然見思煩惱斷掉了,但是他有習氣。辟支佛連煩惱習氣也斷了,所以辟支佛的定力比阿羅漢就要高很多。但是他們有分別,就是他有塵沙煩惱,塵沙是比喻煩惱太多,我們今天講妄念,無量無邊,無止境的妄念,他胡思亂想,這屬於分別。
菩薩能把塵沙煩惱斷了,聲聞、緣覺得清淨心,沒有得平等,菩薩得到平等心。我們經題裡清淨平等覺,平等心現前是菩薩,他分別斷了;分別習氣斷了,他就是十法界裡面的佛。如果我們把這個五乘分配在四聖法界裡,聲聞法界、緣覺法界、菩薩法界、佛法界,第五個是佛法界,也講得通。菩薩把塵沙煩惱的習氣斷掉他就成佛。那佛呢?佛還有無始無明,無始無明就是起心動念,他還有這個,所以出不了十法界。如果把無始無明斷掉,他就超越了。超越,十法界沒有了,十法界是假的不是真的,好像作夢醒過來了。醒過來是什麼世界?是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現前,那就是極樂世界。如果如來把無明斷了,他還有無明習氣,生到諸佛的實報莊嚴土,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裡頭,到這個境界一般都是生華藏世界。如果他是念阿彌陀佛的,修淨宗法門的,他就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他不是在同居土,也不是在方便土,他是在實報莊嚴土。
「報土乃法身大士之所居」,不是普通人,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個就是法身大士。他居住的這個所在不是六道,也不是十法界,所以他住的是報土,這個報土是實報莊嚴土,真實的果報。「今令凡夫」,凡夫是人、天,人天都是凡夫,「二乘、地前菩薩,悉可圓登報土,故云獨妙。」這句話就是四十八願第二十願,阿彌陀佛說過,十方世界到極樂世界往生的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就是法身大士,他妙在哪裡?妙在同居土往生的、方便土往生的,全是阿惟越致。這個諸位要知道,不是他證得的,我們求往生,我們沒證得,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加持給我們的,四十八願一加持就等於實報土的菩薩。無論在智慧、神通、道力,一切的受用,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都跟實報土的菩薩平等,就是待遇完全平等,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這獨妙!這在十方一切諸佛剎土裡頭你找不到。每一尊佛都有四土,常寂光土、實報土、方便土,四聖法界是方便土,六道凡夫是同居土,一切諸佛如來統統有四土。我們在《華嚴》上看到的,也有清淨佛國,清淨佛國裡頭沒有六道輪迴、沒有十法界,大多數統統都有。《華嚴經》「華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講得很清楚。這個地前菩薩就是四聖法界裡面的菩薩跟佛,在別教登地才能夠生實報土,圓教是初住生實報土,所以地前是講的別教。
「五、二乘、根缺、女人類,頓轉一乘故。」這也是獨妙,這些人都能往生,只要肯念佛,只要肯發願求生,沒有不如人願的。二乘一往生,轉成一乘;根缺的往生,也轉成一乘;女人往生,還是轉成一乘法。頓是立刻就轉。「一登彼土,悉皆具足三十二種大丈夫相,永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同乘大白牛車,一如來乘,故曰頓轉一乘。」這個是超勝獨妙,一切諸佛剎土裡面沒有這種事情。我們在前面讀過,往生到極樂世界,依正莊嚴跟阿彌陀佛都平等,同樣的身體,紫磨真金色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是對我們這個世間人,古印度社會大眾認為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是人中最好的身相,只有佛才有,轉輪聖王才有,其他的沒有這麼大的福報,這是福相。
這樣的相都是修得的,佛在經上說得很清楚,菩薩要成佛,在這個世間成佛,也得示現去修相好,要用多少時間?一百劫,一百劫的福報成就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所以相好是修來的,生生世世修福,他有因有果。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都有因,你們查《佛學大辭典》,或者是看《金剛經》江味農居士的註解,他都註出來了,三十二相的業因,八十隨形好的業因。從這個地方證明什麼?證明諸佛菩薩無量劫來生生世世修福修慧,給我們做好榜樣,用意在此地。而實際上,阿彌陀佛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你往生之後,真的是出乎你意料之外,原先以為只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到那裡去,不是!這是生到西方世界給你一個驚喜。永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什麼?定慧。到了西方世界,你所得到的念佛三昧就是自性本定,《華嚴經》上所說的,「如來智慧德相」,你全都得到了,恢復了,障礙都沒有了,所以性德圓滿現前。實報土有相,跟寂光土不一樣,寂光土無相。
同乘大白牛車,這是《法華經》上的比喻,比喻這個家裡失火,小孩還不知道,還在那裡玩耍,大人來誘導小朋友。小朋友喜歡小車,小車有羊車、有鹿車,羊車大概坐一個人,鹿車可以坐兩個人。大白牛車是馬車,馬車大,可以坐很多人。用羊車比喻小乘,聲聞,用鹿車比喻緣覺,用大白牛車比喻菩薩,這三種不同根性的人。這個大人叫小孩,你們喜歡羊車、喜歡鹿車、喜歡馬車,統統都在外面,趕緊去,誘惑他們離開火宅。離開之後,到門口,沒有想到,羊車、鹿車沒有,全都是馬車,大喜過望,原來以為是小車,現在沒有想到都乘大車,這個大車是一如來乘。只要離開娑婆世界,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統統成佛,不是成阿羅漢、成辟支佛、成菩薩,不是,到極樂世界都成佛,前面念過,「一切皆成佛」,你說這還得了嗎?所以西方世界真的是一佛乘,雖有同居土、方便土,可是實際狀況跟實報土完全沒有兩樣,這個是無比的殊勝,超勝獨妙。
「六、往生正因,易修易獲故。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往生正因,無論男女老少智愚忙閒,人人能行;甚至五逆罪重,地獄相現,臨終苦迫,觀想難成,仍可稱名,而得往生,故云易修。」這個法門無比殊勝,它容易修,容易成就。我們因為有這個殊勝獨妙,我們才有希望。如果沒有這一條,說老實話,我們一生成就就太渺茫。不需問人,自己好好反省,完全明白了。我們造作的業障,過去的不談,這一生所造的業障能消得了嗎?消業障是講著好聽的,真難!不要說消業障,就是改習氣,自己曉得我要改,可是不知不覺它就犯了。妄語的習氣很重,要不要改?改,不知不覺還是騙人。傲慢的習氣很嚴重,這都是墮三途的,不知不覺還現出傲慢的樣子,你就曉得多難,自己不知道。真正改習氣、斷煩惱,幾個人能超越六道?真叫鳳毛麟角。淨宗開這個法門,易修易獲,這個獲是你得到。所以諸佛如來讚歎阿彌陀佛不是沒有緣故,阿彌陀佛想出這種度眾生的辦法,實在是太絕、太妙了。
往生的正因,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是往生正因。什麼叫發菩提心?蕅益大師講得好,你只真正真心誠意想往生極樂世界,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不必像經論上所說的,經論上所說的一般人聽不懂,只要想去,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我知道這個世界太苦了,不值得留戀,我一心一意就想到極樂世界去,這個念頭,蕅益大師說,就是無上菩提心,你真想去。方法,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專念阿彌陀佛。這一向太重要了!如果沒有這一向專念,不能往生。我這一生當中,就是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就是一個目標,去親近阿彌陀佛,我念佛就是為這個,你決定得生。你看無論男女老少,有智慧,或者是愚痴的人,或者你工作非常繁忙,或者你清閒,無論什麼人,人人能行。忙的人,用早晚十念就行了。古大德講的十念法,工作太繁忙,沒有閒暇的時間,早晨起來,洗臉漱口之後,面向西方,合掌,念阿彌陀佛,盡一口氣叫一念,這一口氣不管念多少,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盡一口氣叫一念,念十口氣,這時間不長,能做得到。晚上睡覺之前也念十念。這是你早晚課,一天不缺,也符合淨念相繼。念的時候,這個效果很殊勝,時間很短,為什麼?它與條件相應,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十口氣不間斷,每天不間斷,天天到時候就念,臨終管用。
我記得好像是在一九九九年,我在新加坡提出一個新的十念法,也很管用。我這個十念法就是十句佛號,不是一口氣,但是一天是九次。早晨起來的時候,念十句佛號,四個字、六個字都可以。早晨一次,晚上睡覺之前一次,比古人的十念法更簡單,他那是十口氣,我們是十句,早晚這二次。三餐飯,飯前一次,吃飯之前合掌,不必念供養咒,念十聲阿彌陀佛,就三次,加上早晚就五次了。你工作的時候,工作之前,念十句佛號;工作做完了,念十句佛號,這是上下班,上午上班下班,下午上班下班,總共九次,很管用。有很多人用這個方法,覺得很得力,寫信告訴我,打電話告訴我。這個是很簡單,次數多,你可不能忘記。一天九遍不間斷,也是符合淨念相繼。愈短愈不容易夾雜,太長了容易夾雜,會起妄念,這個十聲佛號一個雜念都進不去。修學的方法真的是太容易了,容易修,所以人人能行。
甚至於五逆罪重,一生造的罪業太重,五逆十惡,你聽到淨土了,真正能懺悔,能專修淨業,都能往生。同學在此地決定不能錯解了意思,五逆重罪,這是一句,你要是覺得那沒有關係,五逆十惡我儘管造,我到臨終的時候念十句佛號就往生了,那你把經的意思完全錯解了。五逆十惡,現在造的五逆十惡馬上就要停止。帶業是帶舊業,不帶新業。今天造的業,我現在停止了,那就算是舊業,我還能帶去。如果繼續再造,那你就是侮辱阿彌陀佛,你把阿彌陀佛的意思全錯會了,我天天幹壞事,天天造惡業,反正我臨終念十句佛號就往生。你把佛的意思全解錯了,全扭曲了,罪過在你,不在佛。你這樣幹的話,叫明知故犯,你墮阿鼻地獄,你不能往生。所以這個帶業,再重的罪業是五逆十惡,行,帶舊業不帶新業。你什麼時候聞到佛法,從這一天起,我真正改過自新。但是改過談何容易?不改是決定不能往生。一下改不過來,你要一天比一天輕。在臨終的那個時候,真的斷掉了,不能再造。天天懺悔,天天反省,天天改過,功夫得力,是你懺悔改過,功夫得力是一天比一天輕,臨命終時決定沒有過失了,你才能往生。
還有一種情形,底下說的這一句,「地獄相現」,這是什麼?一個人造一身罪業,臨命終時才聽到佛法,才知道有個阿彌陀佛,立刻就改,斬釘斷鐵,他真回頭了,可以往生。有沒有這種人?有,很少。這樣往生的人,也是過去生中多生多劫善根深厚,他是沒有遇到佛緣,不知道。臨命終時的時候,地獄相現前,他恍然大悟,真的放下了。《淨土聖賢錄》裡頭,《往生傳》裡面,宋朝瑩珂法師就是一個好樣子。這是個出家人,平常不守清規,不守戒律,造一身的罪業。但是他還真的有一個好處,他怕墮地獄,自己曉得,一生這種行為肯定墮地獄。煩惱習氣又重,自己真想改,改不了。真的怕墮地獄苦,向同學們請教,同學們給他一本《往生傳》,他看了之後痛哭流涕,感動!把寮房門關起來,三天三夜,不眠不休,不睡覺,也不吃東西,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底。真正是至誠感通,把阿彌陀佛念來了。佛告訴他,「你壽命還有十年,你好好的修,斷惡修善,十年之後我來接引你。」他跟阿彌陀佛說,「我不能等,我習氣太重,我禁不起誘惑,十年,我不知道又造多少罪業,我壽命不要了,我現在跟你去。」阿彌陀佛答應了,「好,三天之後,我來接你。」三天之後,他沒有生病,真走了。《淨土聖賢錄》裡頭記了這個公案,這是自己知道自己習氣改不掉,壽命不要了,真往生了。
「臨終苦迫,觀想難成」,這是講修十六觀的,臨命終時業障現前,非常痛苦,這個時候觀想觀不成,怎麼辦?改念佛,改念佛還是可以往生,這是專門對修十六觀的人說的。你說這個法門真正不可思議。我們要明白,要透徹的了解,決定我們自己的方向。今天這個社會災難頻繁,鍋漏匠是我們的榜樣,瑩珂法師是我們的榜樣,修無法師是我們的榜樣,我們真幹真學,對這個世間決定不能有絲毫留戀,別人留戀是他的事情,我不留戀,我才能肯定去得成。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