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禮舉要講記分享學習(一小時版) 悟道法師主講 (第十二集) 2020/7/26-8/3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20-056-0012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常禮舉要講記》,巳、「訪人」第十。
【十、戶開亦開,戶闔亦闔,有後入者,闔而勿遂。】
「你上人家家裡去,門要是掩著,有主人接迎你,就不用你做主。假如沒主人,也得看情形,門關你也得關。其次,你要坐在屋裡或者外頭還有事情,你要到外頭方便方便,上外頭去的功夫,你就不要多管閒事,門就讓它開著。要是人家的門是關著的,你出去時,門開著,還得將它關回來;回來你還是再開門,進門時還得關。」這一段就是雪廬老人講,到人家家裡去,他們那個門如果是開的,你進去了,你進去之後你也不要給人家關起來,不要多事;如果它原來是關著,你進去之後,開了進去之後再把它關上。如果你有事情出去,再打開門,回來再把門關上。就是原來他的門是開著,你就讓它開著;原來關著,你進來還是要把它關上,這就是戶開亦開,戶闔亦闔。不要人家原來是開著,你進來,你多事就把它關上,可能他後面還有人要進來。
「『有後來者』,你譬如公眾地處三兩個人來,你第一個人進來,後頭還有人,吾看過這個樣子的,有人沒人,他一進門便把門關著,一進來就坐下,什麼事情也不管,這是不對的。」這一段就是講有後面來的人,譬如說比較公眾的地方,三兩個人來,那你是第一個人進來,後頭還有人,不是只有我們一個人,雪廬老人他講看過這樣的,有的人他有人沒人,他一進門他就把門關著,一進來就坐下,什麼事情也不管,這是不對的。「人家門開著,你故意把它關起來,這都是多事。」人家原來那個門是開著,你進來,你就不要給人家關起來,給人家關起來這個都是多事了。「假若後頭還有人,不知後頭的人懂規矩不懂規矩,你可以進門在旁邊將門稍為掩一掩,留一點空子」,就留一點空隙,「後來的人看見你等他,這是禮貌」。讓後來的人,看見你是在等他的,這是禮貌。像現在我們有時候在公共廁所,我在外國也看到洋人,就是說他先進去了,門都是自動的,一推開,他如果手一放,它就彈回來。我也遇到過西洋人他進去,我走在他後面,進去廁所,他門一推開,他看到我在後面,他就先按著讓我進去,然後他再手放開。所以我也學了這一個,就是注意後面的人。所以這也都是禮節、禮貌,你讓人家感覺你對他一個尊重,人家心裡就很舒服,這是禮貌。
「你只要學會『戶闔亦闔』,若進門就把門關起來,後頭那一個人這下就不高興,是不要他進去的意思。」這就是我剛才講的,像上廁所一樣,你第一個進去,你不管後面有沒有人,手一放,他如果剛走到那邊碰到那個門了,這意思好像你就不讓他進去那種感覺。所以稍微按一下,讓他走進了,他自己手再一推,他就覺得你有尊重他了,這就是禮貌。這一點西洋人他們很多人還是都這樣的,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也應該要這麼做的,我們老祖宗本來就是這樣教我們的。「門若是關著的,後頭那一個不懂禮貌的話,你沒關門,後頭他也不管,認為:那我管這個幹什麼?那就不行了。」這就是說後面如果來了一個不懂禮貌的,你沒有關門,後頭那個也不管,這就不行。就是要等後頭的人進來,如果他最後一個進來,原來門關著,留一點是要讓你進來,進來還是要把門關上,原來它是關著的。如果後頭的不懂禮貌,他就不管那麼多了,這就不行,這就有失禮了。
「『闔而勿遂』,遂就是從前什麼樣子就還是什麼樣子。」就是它原來怎麼樣就還是怎麼樣。「如犯罪有既遂犯、有未遂犯。後來的人關了,那很好,若是不關呢?你等著他們進來,這就是你的禮貌。看著他們後頭的人,有沒有動手關門,若他們動手了,你也不要多事。人家懂得就會關門,他們不懂,你就過去關起來。你得先開頭。」這就是說進門後面還有人進來,門原來是關著,我們進來,第一個進來,門開進來,不馬上關起來,就是讓後面的人進來,後面最後一個人進來了,他如果懂禮貌,知道門原來是關著,他最後一個,他要把它關上;如果不懂禮貌,他就不把它關上,這個時候你再去把它關起來。如果最後頭進來的那一個人,他懂得禮貌,他就會把門關起來,因為原來這個門它是關著的。如果開著,那就讓它開著;原來關著,進來要把它關上。這都是常禮,我們這個地方都要學習。
好,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常禮舉要講記》,巳、「訪人」第十一。
【十一、主人欠伸,或看鐘錶,即須辭出。】
這一條「與主人談話,看見主人打哈欠,或者舒伸」,舒伸就是伸個懶腰,「這都不許對著人」。「或者看見主人談話時,看牆上的鐘。主人看鐘幹什麼?這個你還不明白嗎?人家看鐘幹什麼呢?有人會說:『他看鐘有事,跟我有什麼關係?』那就沒法講了,愈講愈不明白。」
「現在人都帶著手錶,主人談著談著,看一下錶,你還坐在著那裡,還談哪!也有客人問主人說:『你還有事嗎?』主人當然很客氣說:『我沒事』。客人若還有話要說,三兩句說完了就走了,這還可以。若還得一百句才說完,主人就說:『對不起!我還有事』,有些人會說:『啊,不要緊哪』,你不要緊,人家要緊。」
「世故人情不懂的人,這是最可怕的人,幹什麼也不行,上陣打戰也得打敗戰。」這一條也很重要,我們去拜訪人,看到主人他打哈欠或者是伸個腰,或者看鐘、看錶,這個我們就不能再久談,就不能再久坐。不能再坐太久,我們就必須告辭了,可能主人還有其他的事情。或者他累了,或者還有什麼事情,所以就必須要辭出,不能再留在那裡。不能看到主人已經打哈欠,又舒伸、又看鐘錶,還坐在那裡談個沒完沒了,這個就會給主人造成很大的不便,可能他還有其他事情,這些都是世故人情,要懂。雪廬老人講,現在最可怕的就是不懂世故人情,這是最可怕的人,這樣的人幹什麼也不行,上陣打戰也得打敗戰。所以世故人情一定要懂,學常禮就是要懂世故人情。這一條也非常重要,我們要記在心裡,去拜訪人,看到主人他有這些動作,我們就要趕快告辭。
好,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常禮舉要講記》,巳、「訪人」第十二。
【十二、飯及眠時不訪客。】
這一條說吃飯的時候以及睡眠的時候不去拜訪客人。
「大家聽明白,吃飯在什麼時候,大家不知道嗎?吃飯時,你去訪人,你去拜訪人,人家的飯還吃不吃?你來,人家一站起來招呼,招呼就無法吃飯,人家吃飯或許還要休息,還有什麼事,所以吃飯的工夫不去拜訪客人。」這一條非常重要,不要在吃飯這個時間,我們現在都是一般中飯十二點,晚餐大概是六點,早餐大概七點,這是一般了,這個時間你就不要去拜訪人,會給人家造成很大的不方便。
「人家一天辛苦,回去要休息,還得整理整理,吃飯及睡眠這兩個時候不拜訪客人。再者,早晨八點鐘以前也不拜訪客人,這個古時候沒說。因為公務員八點鐘得上班,八點鐘以前人家要吃早點!」八點上班現在還有,現在有很多是九點上班的,就是在八、九點之前這個時段,就不要去拜訪人,人家是吃飯、準備要上班的時間。「你說:我再早一點去!」那我六點就去、五點就去行不行?「好了」,你太早去,「人家還沒起床,你就去叫門了」,這個對人也是很失禮。「再說,我們有些人早晨起床要做早課。」這是學佛的人他自己有定一個早晚的功課,這個時間比較早,可能他要做早課,你說早一點去,是不是會影響他做早課?你一來他不招待不行,一招待,他早課沒辦法做了。
「吾跟你說,有人在吾做早課以前來找吾,怕吾出去。吾連早課都不能做,也妨著吾吃早飯。但吾不好意思說,吾若說,人家就有話。他沒念過書還罷了,他念過書,說這一句話,我就沒辦法了,哎!周公一飯三吐哺,你沒念過書嗎?你敢慢待我嗎?那吾有什麼話說呢?人家念過書,會說:你比周公的架子還大!吾敢說什麼呢?吾就得說:好,好,好!這個你懂得,你就注意吧!」這個是雪廬老人講過,他就曾經做早課的時間就有人來找他,怕他出去了找不到,一大早就去找雪廬老人。找他,雪廬老人早課也做不成,也妨礙他吃早餐,但是老人總不好意思說。如果雪廬老人講,你怎麼這麼早來啊?妨礙我做早課,妨礙我吃早餐。這個人如果他沒有念過書還好,如果他念過一些書,他就會拿這句話,拿周公那句話來講,說周公吃一餐飯三吐哺,吃一半,人家來找就吐出來,吃一餐飯人家來找三次。如果拿周公這個例子來講,雪廬老人說,那我還有什麼話說?他念過書會說,那你比周公架子還大。所以雪廬老人說,我還敢說什麼呢?只好說好,好,好!
所以我們自己一定要懂得這個常禮,不要去妨礙人。禮就是不給人家造成麻煩、造成妨礙,這個一定要注意。所以在人家吃飯的時間以及睡眠的時候,最好不要去拜訪。過去我們在台北景美華藏佛教圖書館,我也碰到過,特別是吃中飯的時候,有人突然他事先也沒有預約、沒講,就這個時間他就來找我們老和尚,剛好我們要去吃飯,老和尚看著他只好說請,請,請,大家一起來吃飯吧!這樣好了,我們那個時候,我跟悟本師兄也都要輪流煮飯,有時候來了幾個,又不是來一個、兩個,來了四、五個,煮的飯不夠,菜也不夠,所以就得臨時趕快跑去市場買飯、買菜,的確會給人家造成很大的麻煩。這樣的人,我們就知道他肯定沒有學過《常禮舉要》,如果學過《常禮舉要》,他就不會這個時間去拜訪人。除非就是你跟主人那方面有預約,他也請你去吃飯,他有事先預備,這個就沒有問題;如果沒有預約,在這個時候去拜訪,的確會造成人家很大的困擾,這個一定要避免。
好,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就是睡眠的時間、吃飯的時間不要去拜訪人。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常禮舉要講記》,巳、「訪人」第十三。
【十三、晉謁長官尊長,應先鞠躬敬禮,然後就座!及退,亦然。】
「你在機關做事,有長官與尊長」,長官他是領導,他是我們的上級,尊長就是長輩,「只要是『晉謁』,你去見他,不是他來見你」。「他的地位是長官或是長輩」,這個關係跟朋友不一樣,「朋友是同等」。
「不問他行不行禮,你要先行禮,然後才坐下。」雪廬老人講,我們去見長官、見領導,或者是見長輩,無論長官、長輩他有沒有跟我們行禮,我們必須要先向他行禮,先向他鞠躬,然後才坐下。「有事要辭退時」,也是要到他跟前,「行禮告辭」。就是我們去見長官、或者見長輩,去了先向他行個禮才坐下來;有事情要告辭退出的時候,也是要到他跟前,向他行個禮,跟他告辭。「現在各廟裡也是這個樣子的,來去明白!」在我們寺廟問訊禮,在佛門合掌問訊,對法師、出家眾問訊禮;在道教的廟抱拳作揖,也是屬於鞠躬、問訊這樣的一個禮節。所以來去明白,來了行禮,走了也是行個禮。
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常禮舉要講記》,巳、「訪人」第十四。
【十四、與長官尊長,及婦女行握手禮時,應俟其先行伸手,然後敬謹與握。】
這一條,是與長官、領導、尊長、長輩以及婦女行握手禮的時候,應該等到長官、尊長或者是婦女他們主動伸手要與我們握手,然後我們才很恭敬、謹慎的與他握手。就是對長官、尊長、婦女我們不要先主動去跟他握手,要長官、尊長、婦女他們主動跟我們握手,我們才跟他握手,我們不能先主動跟他握手。下面雪廬老人給我們講解這一條。「握手禮以前沒有」,在中國古時候,以前沒有握手禮,都是報揖、鞠躬。這是跟西方學的,「如今變通變通」,現在大家都有行這個禮,那就變通變通,也就隨俗了。「長官與尊長有在乎的,有不在乎的,不一樣。譬如通達的長官,他有恭敬心,不管你官小或是晚輩,他沒有架子。」就是說如果有一些長官跟長輩,有的他比較在乎這個,有的是不在乎的。如果比較通達、明理的長官,他對任何人都有恭敬心,不管你的官小還是晚輩,他不會擺個架子,你跟他握手,他也會跟你握手,他沒有架子。「有的長官,你去跟他握手,他不動。」你手伸出去要跟他握手,他不伸出來,他在那裡他不動。「鞠躬的禮大,握手的禮輕,你沒鞠躬,他就假裝不懂,你就難堪了吧,難堪是自找的,誰叫你不懂禮呢?」雪廬老人再說明,鞠躬的禮比握手禮要大,握手這個禮比較輕,鞠躬的禮是比較大。你對長官、尊長你沒有先向他鞠躬,你就伸手要去跟他握手,有的長官他架子比較大,他很在乎這個,他就假裝不懂,你手伸出去要跟他握手,他不動,你就很難堪。難堪是自找的,自己找的,誰叫我們不懂禮?所以這個也很重要,這就是你要能夠察言洞色。
「其次,你跟婦女握手,有的女人可以跟你握手,有的女子很拘束的。」這也是的確有這樣的情況。所以跟婦女握手,你主動先跟她伸手向她握手,有的女人她可以跟你握手,有的女子她很拘束,你伸手要跟她握手,她不敢跟你握手,這是有一類的女子她是這樣的。「再不然看你不順眼,或嫌你骯髒,也不願伸手」,這就是說,有的女子她看你不順眼,或者嫌你骯髒,你要跟她握手,她也不願意伸手,這個就自己找難堪了。「若不與握手,她會見怪,怎麼辦呢?」看到女子,有的女子你不主動跟她握手,她也會見怪;主動跟她握手,可能她很拘謹,或者看我們不順眼她不願意跟我們伸手,那也很難堪,這個怎麼辦?雪廬老人下面就講了,「這全在見機而作」,這個就是見機而行了,你要看當時的狀況,「你看她伸了手,她伸了手,你還不伸手,那就不必言了。」她主動伸手要你跟握手,你還不伸手跟她握手,那就不用講了,這是你要給人家下不了台,這個就不必講了,這個是我們對人失禮了。「要是她不伸手,你就鞠躬,行鞠躬禮還不是一樣!」如果她沒有主動伸手跟我們握手,就向她鞠個躬,這個鞠躬的禮更大,我們對她也是表示一個尊重,不失禮。所以沒有握手,我們用鞠躬禮是一樣的。看到婦女她沒有主動跟我們握手,我們也不曉得我們主動跟她握手她接不接受,在這樣的情況我們就向她行個鞠躬禮,這樣就可以了。
好,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常禮舉要講記》,巳、「訪人」第十五。
【十五、訪公教人員,必先問明其上班鐘點,不可久坐閒談。】
「這個現在用得上。」「你有事去拜訪人」,拜訪的對象是公教人員,在公家機關或者是在教書的公教人員,去拜訪,「進門先問主人幾點鐘上班」。「就算是星期日不上班,你也要問:你還有什麼事嗎?人家或許星期日預備有事情要做。若不是星期日,先問人家上班的鐘點。」
「『不可久坐閒談』,如人家公務員八點鐘上班,你還要說:現在是七點四十分,還不到鐘點嘛!雖不到鐘點,人家還要預備功課吧!人家吃了東西,還是沒吃東西呢?這個都是世故人情。」要去考慮到人家他有沒有其他事情,他幾點上班,雖然還不到上班的時間,可能他有事情要先準備,或者他吃過飯了嗎?還是還沒有吃過飯?所以這些都是屬於世故人情,要去考慮到人家的一個情況。所以去拜訪公教人員,這個是必須先問明白他幾點鐘上班,我們「不可久坐」。如果是上班,不是星期天,他要準備上班,不能坐太久。「要緊的事情趕緊說了,說了就快走。」不能在那邊逗留、耽誤時間,耽誤他們上班的時間,這個也非常重要。現在有的是九點,有的是八點,所以這個也都先問清楚「你幾點上班?」,問明白了,我們自己就能夠掌握時間,要緊的話說完,我們就趕快離開,不要去耽誤人家上班、吃飯,或者縱然是星期天放假,可能他有其他事情要做。
好,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常禮舉要講記》,巳、「訪人」第十六。
【十六、訪客不遇,或、留片,或寫字登留言牌。】
「訪客不遇,就留下片子。」留片就是現在留下名片。我們去拜訪客人,剛好他不在,我們就留個名片。以前有寫字留言牌,有個黑板讓人家留言的,現在這個比較少了,留名片的這個比較普遍。或者你去,人家剛好出去不在,他家裡如果有信箱,名片給它放在信箱,他打開信箱看到名片就知道有某某人來拜訪過,沒有遇到,他會再跟你聯絡。
「若你從遠路來拜訪他,他不在家,你還來拜訪第二次嗎?不能拜訪第二次啊!大家聽明白,遠方客來只拜訪一次,那怎麼辦呢?留下片子就行了。」就是如果你從比較遠的地方來拜訪他,他不在家,那你還來拜訪第二次嗎?不在,等一下再來,不能拜訪第二次。所以大家要聽明白,遠方客來只拜訪一次,不能去拜訪第二次,那在這樣的情況怎麼辦?留下名片就行了。
「若他那裡有掛有記事牌,你寫上你的地址也可,不寫你的地址也可,這裡頭就很難了。怎麼呢?譬如你與此人的交情淺,你寫地址分明是要他來回拜,對不對啊?你想想這個禮!」
「你不寫地址呢?就不必回拜。留名片,上面有住址,就無此嫌疑。」這是講他那邊掛有一個記事牌,你要留言,你寫上你的地址可以,不寫也可以,那要怎麼辦?到底寫不寫?這個裡頭就很難辦,怎麼說?比如說你跟這個人交情還很淺,還不是很深交,你寫上地址,這個意思分明就是要他知道了,他來回拜、他來拜訪你,是不是這樣?不然你留地址幹什麼?留地址就是要他來回拜,我拜訪你,你不在,那你來回拜我,你想想這個禮,雪廬老人教我們想想這個禮。如果你不寫地址,他就不必回拜了,知道某某人來訪,剛好不遇,留下名片,名片上面一般都有印住址,那就沒有這個嫌疑。跟那個留言牌,你把它寫上地址,跟名片上的地址這個讓人家感覺就不一樣。名片本來大家都是有印地址的,他看了也不會覺得特別的奇怪,他也不一定就是要去回拜。那如果有寫上地址,你寫上去好像比較刻意的,就是我住在哪裡,意思就是請你來我們家裡拜訪,就變成這樣的意思。所以這些都是屬於世故人情,所以這一條『訪客不遇,或留片,或寫字登留言牌』。這樣就可以了。
好,巳、「訪人」,雪廬老人列出十六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我們後面就是要學習午、「會客」,我們下一次再來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諸位同學,大家早!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常禮舉要講記》,午、「會客」第一。
【一、見先致敬,熟客道寒暄,生客請姓字住址。】
這個一條『見先致敬』,「不管客是生客、熟客,我們是主人,只要上我們家裡來的,都是客」。雪廬老人講,就是客人來到我們家,一見面先向客人致敬,不管這個客人是生客、熟客。生客就是第一次見面,或者第二次,不是很熟悉;熟客就是已經很熟悉了。不管生客、熟客,只要到我們家裡來了都是客人。「我們是主人,主人對人家得有禮貌,這個是應該的。我們上他那兒去,他沒禮貌,是他沒有受過教育。無論什麼事情,先責備自己,先別挑人家的毛病。」「這就是來了客人的工夫,我們先行禮」,先鞠躬行禮。
「熟客呢?見面就不必行禮。譬如你們同學們天天見面,若見了面還必得脫帽鞠躬,此屬不必。」天天見面,常常在見,就不必天天行禮。「這個有通權達變,可以怎麼呢?可以見了面,不必行禮。在街上走,見著了說:早啊!」就打個招呼,「這就叫禮貌。你先打招呼,這就行了。」在佛門也是一樣,我們有時候見淨老和尚,如果長時間沒有見面,再去看他老人家,頂個禮;如果在一起住了好幾天,就不必天天頂禮。他老人家天天見面,不用頂禮,就問個訊、請個安,這樣就可以。所以這個禮,熟悉的客就不必每天都行禮,生客(生疏的)就需要。
「這一個道寒暄是古時候的打招呼,寒是冷、暄是熱,見了面就問:今天好吧!雖然行禮,見面可不要呆板板,要自然!這些地處要日久天長的練習。教的人只可以介紹個大概,聽的人在乎自己用!大小事都是一樣。會用的人,自己用得自然;不會用的人呆板板的,弄得叫人不舒服。」這個是什麼事情都要自然,不要很呆板的,給人家感覺很不自在、很不舒服。這個禮貌要學習自然,教的人只可以講個大概,聽的人要自己去揣摩,自己要知道怎麼應用,不要呆板。
「生客呢?請姓字住址。客人來了不認識,一見面就問貴姓。字在現在不大興了。」這是來了客人不認識,第一次見面,我們就請問他:你貴姓?一般在以前都是請問他的字怎麼稱呼,現在人沒有字,現在只有名,只能請問他你貴姓、尊姓大名。「可是讀書人到二十歲,別人格外送一別號」,這個叫字,「就叫個字。譬如先總統姓蔣,有名,他還有個字,這不是有名有字嘛!」這個是有名字。我們現在講名字、名字,名是名,字是字,我們現在人也不懂這個禮了。古時候每一個人有名有字,這個人到二十歲他就有字了。二十歲以前還沒成年,只有名,沒有字;到了二十歲以後,同輩的送他一個字,以後大家都不稱他的名,他已經成年了,對他一個尊重,就稱他的字號。字號又叫做別號,他本名以外有一個別號、有一個字號。唐朝,就是「唐家郭子儀」,唐朝郭子儀,「名叫什麼,字叫什麼,就不知道了。他最好的朋友叫李白,李白是名,號叫太白,這不是有字嘛!」這就是他的字。但是我們現在都知道李白,太白我們也聽說了,是他的字號。「古人沒有不字的」,古人沒有說他沒有起個字號的,都有。「例如念《論語》,每個人都有個名。子路是姓仲名由」,他的姓名叫仲由,姓仲,名由,「字季路」。「現在這個時候,一切都是西洋化,不要這些了,講求簡單。」現在都是西洋化了,那就不按中國傳統這樣的一個習俗了,現在人只有一個名,他就沒有字。現在只有出家人還有,出家人這個法號有法名、有字號,字號叫外號,外號一般人稱呼的,法名是師長、戒場戒師阿闍黎稱呼的,一般人稱法號,不稱法名。這講有名有字,中國傳統文化,這個屬於禮,對成年人一個尊重。
這是第一條,見到客人先致敬,熟客道寒暄,熟悉的客人常常見面,打個招呼問好,生疏的客人請問他姓什麼,名字以及住址。「問了以後,再問住址,這預備幹什麼呢?預備後來通信。這是第一步,見生客。」現在就是互相送名片,名片上都有姓名、住址。見了生客,這個是需要的,見了熟客就寒暄、問好,這樣就可以了。
好,午、「會客」第一條,「見先致敬,熟客道寒暄,生客請姓字住址」,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常禮舉要講記》,午、「會客」第二。
【二、及門先趨,為客啟闔。】
「『及門先趨』,大家聽明白,及門,從前有大門、二門,現在不是了。現在吾的門就在街上,住的屋門就在街上。原來讓客在前走,走到看見前面是門,我們跑到前面去,幹什麼呢?給客開門,這叫『及門先趨』。已接近門了,先跑到頭裡去給客開門去!若讓客人在前走,到了門口說:『您先進去!』那就不行了。」這一條就是說會客,「及門先趨」就是我們請客人在前面走,走到快到門口了,我們要跑到客人前面去給客人開門、關門,不能叫客人自己先進去,我們是主人要給客人開門。
「上次所講,當差的,只能在主人後頭,不能在前頭。晚上點著燈去接客人,說:『我在後頭嘛!』書是講,聽是你啊!總而言之,禪家講究悟,大小事情一切都在悟!沒有一條不在悟的!」這一段雪廬老人也再提起前面有講過的,舉出例子,當差的,人家給他講,你走路不能走在主人的前面,要走在主人的後面。但是到了晚上點著燈去接主人,主人說:你拿著燈,你在前面走。當差說:不行,照規定我是要走後面,你是主人你走前面,我是當差的要走後面。怎麼講他都要走後面,把這個主人給氣得。這個就是說,平常如果沒有什麼事,走當然是在主人後面,有事情你就要走在前面,點燈你不走在前面,那主人怎麼看得到前面的路?這一段也是一樣,就是說有一些客人來了,我們去接客人,有的是第一次來,你要在前面帶路,不能說你是客人你走前面,客人他不曉得往哪裡走,這個事情我自己也常碰到過。所以這個禮就是要講究悟,就是說你走在後面,快到門,你要趕快跑到前面去開門,不能讓客人自己開門,自己進去。
「先趨幹什麼呢?怕你不懂,下頭註上一句,按文理說,這就算註解。先趨就完了嘛,還有什麼話好講呢?為什麼先趨呢?有個問號,『為客啟闔』,為客關門,或為客開門。」你要為客人關門,或者為客人開門,所以要先趨,你需要先到前面去。這個就是要悟。
「這個都得記在心裡,到時候都得照辦。為什麼呢?這叫世故,也是人情,連這個都不懂,《四庫全書》都念完了,也沒有用處。」這個就是說世故人情,世故、人情都不懂,雪廬老人講那你《四庫全書》都念完了也沒有用處,所以這個我們一定要悟。
好,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