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常禮舉要講記分享學習(一小時版)  悟道法師主講  (第四集)  2020/5/28-6/2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20-056-0004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常禮舉要講記》,寅、「處世」第二條。

  【二、家庭之事,不可向外人言。】

  「這是出自《禮記》上的,個人的家庭,好也罷,壞也罷,即使壞得不成樣子,也一概不和給別人說。從前鄰居搬家的事情,可以說是很少,也有幾十年的鄰居,能珍惜就很奇怪了,因為鄰居最難相處,而親戚朋友雖然住得遠,但見幾次面就熟了。」

  「總而言之,你別管人家閒事,少一些事是非,也不可把你家的底洩了,小心他上你家去搶東西,沒有那些話,他不能進去,他的心有底子才能上你家裡去,這是一點。你家裡不和,鄰居便欺負你,你是自找侮辱!你家裡頭團結得很好,古人的話:『打仗還是親兄弟』,這個仗是普通在街上打一打與人私鬥,親兄弟那當然是互助。上陣還是父子兵,到了前線拼命,自己的父子他們也不救我嗎?不到時候是顯不出來。」

  「譬如吾姓李,你姓李有什麼奇?是不足為奇。譬如這個屋子都姓張,只有兩個姓李」,姓張的在那裡罵姓李的,「不但吾不高興」,連另外那個姓李的也不高興,「這有什麼關係?因為我們同姓不同宗。罵的人說:『我是說姓李的,天下皆有,不是說你。』」,不是只有你一個人。「不是說吾是不錯,可是你說姓李的,吾也姓李,吾就是不高興,另外那一個姓李的也不高興,兩個姓李的同心,不與姓張的同心。連一個姓尚且如此,這是自然的心理,況且是一家人,這一想你便明白了。」雪廬老人引用這樣的一個例子,假設有很多人在罵姓李的,他跟另外一個同樣姓李,罵的人說:姓李的人很多,我也不是罵你。雖然不是針對自己在罵的,但是他罵的是姓李的,所有姓李的人聽了,他心裡就不舒服、不高興了。另外一個姓李的,聽了也會有同樣的一個反應,這就說明兩個姓李的他同心,不同宗。不是同一個祖宗,但是他同心;不是同一個父母,但是兩個人同心,不與姓張的同心,所以連一個姓尚且是如此。連一個姓就都是這樣的,自然的一個反應,況且是一家人,這一想就很容易明白。講到自己家人,當然心裡就不舒服了。

  「譬如台灣人在台灣,誰也不認識誰,那沒關係。見了面,你請他喝碗茶,他也未必領情,但是或許你到美國,你跟他素不認識,一說台灣話就感覺很親密,就談了去,這不是自然的道理嗎?」這裡又舉出一個例子,比如說我們住在台灣地區的人,很多人我們都不認識的,誰也不認識誰,那沒有關係,就是說互相不認識,沒有關係。不認識你見了面,請他喝茶,跟他見了面,請他喝茶,他也未必領情,他也覺得不一定接受你的邀請,這是在台灣地區。但是或許你到美國去了,你跟他素不相識,從來也沒見過,但是兩個人見到一說話,一說是台灣話就感覺很親密,就談了去,這不是很自然的道理嗎?這就是說你在外國,見到同樣住在台灣的人,那個感覺跟在台灣見到不一樣。在台灣見到,可能你請他喝茶,他都不領情、他都不要。到了美國、外國,見到就會感覺特別的親密,因為是在外國,看到的都是外國人,在很多外國人當中,聽到說台灣話的,我們當然很自然的感覺就特別的親切。這個情況我自己也曾經遇到過,有一次我們到美國去打佛七,到達拉斯,後來又到聖荷西。那個時候韓館長就安排我們到郊區去旅遊,開車也開了一、二個小時,到了一個小城市,去了一家餐廳。這家餐廳一聽到我們去講台灣話,那個老闆是台灣人,特別親切。那一餐飯算我們特別便宜,也跟我談得很親切。所以這個地方我自己也有曾經有這樣的一個經驗,所以李老師在這裡講,的確是這樣的一個情況。

  「至於家裡的事,萬萬不能和外人說」,家醜不外揚,家裡怎麼不好也不可以給外面的人說,外面不相干的人你給他說這些話,你不知道那個人是什麼情況,他知道你家裡的情況,可能家裡就會出奸盜之事,他就會乘虛而入,「都是你告訴別人,自己引的」。「《禮記》上說『內言不出於閫』」,就是屋子裡面、自己家裡的話不出門外,「房屋裡說的話都不許出這個門限。現在這個時候,專宣傳屋內的話。」這個問題就很多了,所以第二條『家庭之事,不可向外人言』。這個外人是指我們不熟悉的、外面的人。這些外面的人,你對他也不是很了解,你就跟他講自己家裡的一些事情,這是不可以的。這一條我們大家都要記住。

  好,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常禮舉要講記》,寅、「處世」第三條。

  【口為禍福之門,話要經一番考慮再說。】

  「這口最了不得」,就是我們嘴巴講話是最了不得的,「是禍福之門」。「譬如說,戰國時的六國成天鬧亂子」,戰國時期很亂,「都是蘇秦與張儀撥弄的。蘇秦與張儀什麼也沒有,東也撥弄,西也撥弄,各國互相打戰,他從中取利。現在國際上就這麼一套」。這一段,雪廬老人講,引用春秋戰國時期,那個時候就是兩個人在各國之間挑撥,就是撥弄,讓各國互相打戰,他在這個當中取得他們要的利益,現在所謂的政治利益,他們在這個地方取利。現在國際上就是這樣,現在我們看國際上,真的是愈來愈亂,這都是有人在當中互相撥弄。現在是古時候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擴大,古時候春秋戰國在中國地區,現在是整個世界,全球。現在這個世界的情形就如同我們中國古時候戰國時期一樣,國與國之間互相爭奪,這當中總是有人在那裡撥弄是非,有些人就在這個當中他要取得他的利益,造成這個世界的亂象。這個都是跟口業有關係,這就是造口的惡業,這屬於兩舌。在佛法講,口業有四種,我們要避免——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妄語,不說話騙人;不兩舌,不挑撥是非,破壞國與國之間的關係,破壞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不惡口,講話不粗魯、不粗暴;不綺語,不花言巧語,這是佛門要避免的四種口業。

  「大家現在要學孔子的謹言慎行,少說話。所謂『躁人之辭多』,見了面就說個不停,送到門外,到街上還說,哪有這麼多話?『躁人之辭多,吉人之辭寡』,這在《易經》上有」,《易經》上有這個記載。「一個好說話的人,一輩子沒有大發展,也辦不了好事情。」我們也看到有人話很多,見了面說不完的。在家裡面說,一直說,說到門外,走到街上還說,哪有那麼多話可以說?講話講了很多,一輩子就沒有什麼大的發展,也辦不了什麼好的事情。「未說話以前,《禮記》有說要『安定辭』,心裡先打好稿子,何者在前,何者在後,要有次序。」《禮記》也教我們說話要安定辭,就是心裡先擬定好,講話要怎麼講,什麼話要講在前面,什麼話講在後面,要有次序。「總之,說話要簡要詳明。」不要太囉嗦,講了一大堆,也沒有講到重點,讓人家也聽不明白。所以這是講話的原則,要簡要詳明,不要太多話。《論語》也講言多必失,話講太多了就會有失誤,所以話要少說。這也是養生之道,話講多的人耗氣,對衛生也不好,對身體也不好,耗元氣。所以口為禍福之門,話要經一番考慮再說,這個非常重要,因為口業我們最容易犯。《無量壽經》佛把身口意三業對調了一下,一般我們講身口意,佛在《無量壽經》給我們講口身意,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口業調到第一個,用意就是告訴我們口業很容易犯,不能不謹慎。

  好,今天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常禮舉要講記》,寅、「處世」第四條。

  【四、見失意人,不說得意話;見老年人,不說衰喪話。】

  「現在人沒念過書,這就難怪了,又認為『值得驕傲』就更不得了。洋洋得意的把今天在家吃了什麼,吃了什麼講出來。好!那裡有兩個窮人,這一天還沒吃飯,連個豆腐渣也沒得吃,你還說我吃當歸鴨,比豆腐渣還好。殊不知『一家飽暖千家怨』,這話得懂才行,你飽暖,他不飽暖,就是仇家。別說你恭敬他,他還不領情,你再炫耀,那就不得了。」

  「今日之下這個事情多了,你譬如一個街上兩個鄰居考大學,你是住東邊,他是住西邊,同時考試。西家那個沒考上」,你家裡這一個考上了,「父母很高興,不但高興的不得了,又放鞭炮慶賀,是很好」。可是西鄰那一個沒考上的就過不去,「他正在那裡喪氣得不得了,看見了人家那個得意,就是仇家,這都是世故人情」。「所以說看見失意的人不要說自己得意的話,要對失意的人表示同情。」

  「再者,見老年人不說衰喪話,這在台灣吾可見多了。一個五十歲的人見六十歲的人說『我老了』、『我不行了』,你說是老年人,那個老年人比你年紀大,是哪一個該死?那個六十歲的老人聽了是絕對不高興。」

  「現在還有一句是以前沒有的,中華民國發明的一句新話:『人生七十才開始』,這話不知其用意如何?總而言之是不合理。原來古書有『人生七十古來稀』,七十叫稀壽,為什麼叫稀壽?意思是能活到七十歲就很少了。人生七十古來稀,他說才是人生的開始,聽了不就很懊喪!你何必惹人厭,不高興?說話是很不容易的,還是以少說話為妙。」

  「其次談到做壽,吾最反對做壽,吾說句痛快話,做壽是放警報,你們大家明白吧!怎麼放警報?到時候了,要預備預備,還不是這個樣子!有一個人九十幾歲時做壽,開了一個宴會,有一位先生恭維他說:『你活了快一百年啦!』很好,這是多麼好的話,譬如現在說人:『你身體不要緊,沒點病,即使有點病,那是百年的關係。』這話令人聽了應該就很高興,可是對這位做九十六歲壽的老人說:『你老先生看樣子有百年的火候。』做壽的人,喝了酒正高興著,被這句話呆住了,還有四、五年可活!在座大家都不高興,你哪一條不好說?你會說:『你活著一百年,還有什麼不好?』。」你說他活一百年為什麼聽了不歡喜?你說其他的人活一百年,為什麼其他人會歡喜?「一樣的話,不一樣的說法」。「大家有疑惑可以問。」這是雪廬老人講這些人情世故。像這個舉出一個例子做壽,如果五六十歲的人做壽,你說長命百歲,這個他聽了很歡喜。如果對一個他已經九十六歲的老人,你說他長命百歲,他聽了那就不高興了,就被呆住了。為什麼?因為一百歲已經活到九十六,那剩多久,剩下四、五年了,那就告訴他你也差不多快了,不是這個意思嗎?所以一樣的話,你要看什麼對象,要不一樣的說法,看什麼人來說什麼話。所以講話還是要慎重、要謹慎,最好少說話,少說為妙,言多必失,這都是處世之道。這些事情,我們根據這一條的精神,以此類推,這樣我們在這個世間與人相處,才能和諧。

  好,今天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常禮舉要講記》,寅、「處世」第五。

  【五、交淺不可言深,絕交不出惡聲。】

  「人生的不如意十之八九,人之常情是思念過去,不滿現在,希望未來。一般人肚子裡有些話總要找人談談,希望別人想辦法給你解決,可是你那一肚子不高興的話,要夠到交情才可以談,夠不到交情不能談。你自己的事,那是你自己的事,若談別人的事或國家的事,不夠交情總不能談。因為談了,他也往外一談,就把話傳了出去,又出了毛病。譬如你看他有什麼不好,但是才相交三個月或五個月、半年什麼的,他有什麼不對的事,你要勸他,不錯,朋友是有規勸的義務,可是你有勸的資格嗎?你不要妄作聰明。」

  「你說我是好心好意,他聽了是你諷刺他。你勸他,話一說得重,他對你某人便恨著了。這個必得念書多,念書多你自會明白,你是好心好意的勸他,可是他以為你是謗他,口是禍福之門,這是『交淺不可言深』。」

  「再者『絕交不出惡聲』,譬如咱們相交,這個人看你怎麼也不滿意,怎麼也不行,好的、壞的猛造謠言,現在這種奇怪的人很多,這種猛造謠言的功夫我們沒有。某個人對我們沒有禮貌,我們或可有對不起人家的地方,我們省察、省察,我們哪裡不對,哪裡不對趕緊改,這是對的,要先改自己。我們改了,那人還是這個樣,自反而合禮,有了禮,自己反省也能對得起人。可是連番好幾回,那個人還是照常造謠,孟子說:『此亦妄人也已矣。』這是狂妄人,不理他算了。」

  「你不能一上來就絕交,或可有對不起人的地方,就是不行了要絕交,也要口不出惡言,為什麼呢?這個人是活的,說不定將來又會在哪裡碰上,所以要預備後路。往後或許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為了一件事,在路上碰到仇家,你拿著刀,你氣他不好把我打著,那可殺不可殺呢?若有『這種人』他在旁邊,不必再說別的,就『這種人』就行了。如果絕交時你當時沒有惡言,心裡不慌張,也就不倒霉。」這一段就是絕交不出惡言,雪廬老人舉出一個例子。因為將來可能還會再碰到,如果當時跟他絕交出惡言了,你碰到仇家,他就會幫助那個仇家,你就倒霉了。

  「說到這,我再說別的,這個不知說了多少次,咱們台中道場,你們將來能守得住,就十二萬分的萬幸了,你再開闢不是容易的,怎麼呢?你沒有仁心、耐性,你能開道場嗎?到一個生疏的地方去開道場,什麼人都要先試探試探你,跟你比比賽,唱戲的叫『打砲』(案:外來演員插班登台唱戲叫打炮),你連這個都不懂得。你若是聽戲的票友,想露一手,你上去唱戲,不論有錢、沒錢,也得穿著戲班子的衣服,有衣服在那擺著,你或許還不會穿,別說唱戲的衣服。現在你們都學佛,你連個海青還不會穿,還談什麼?給你一件袈裟,你也配不上。唱戲這就難了,你要有意,下去得練熟,再跟你說吧。一出台,鑼鼓打著,可是點子都不對!上台唱戲,連跑龍套這一切一切都先得花了錢,都買到了,這才行。別說你唱得好,若唱得不好,就連拿扇子也沒技術,一下子掉了,看你怎麼收拾?譬如唱戲的,朱洪武叫康茂才上台去打陳友諒,都是唱三句一停,哪有依什麼第四句?上台後,旁邊豎了一把椅子,就算高台,唱到那裡,一把袖子一上台,沒上去,倒退了下來,倒退了下來再上不行嗎?再上,就多一點鑼。台上少一點鑼都不行,這個東西都不懂,那就漏氣了,就得下來。如果能再唱四句:『康茂才是年老氣衰,血氣衰,這樣的高台上不來,二次再把高台上』,這就行了,因為這是老手。」雪廬老人引用這個唱戲的,我們沒有唱過,我們也不懂,所以這些都有它的門道,這個也都是要去練習,而且這個當中還是一些規矩、一些人情世故。每一行都有它的行規,唱戲的也有它的一個規矩,就是你要去插個班,也是要去練習練習。這是給我們講第五條,交情淺不可以跟他講太深入,講了他就恨你了。絕交不要出惡聲,要跟這個人絕交也不要惡言相向,不要結怨,將來或許還會再見面,見面的時候好見面,人總是要留個後路,不要太絕了,不要話講得太死。所以交淺不可言深,絕交不出惡聲,這我們要謹記在心裡。

  好,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常禮舉要講記》,寅、「處世」第六。

  【六、不侮辱人,不向人開玩笑。】

  「現在喜好侮辱人,跟我們的熟人開開玩笑,開開玩笑古人也有,要戲而不虐!孔子也開玩笑,有人說:怎麼孔子也開玩笑?子游為武城宰,聞弦歌之聲,孔子開玩笑說:『割雞焉用牛刀?』在你們聽這句時,也會疑惑:『孔子也沒殺雞,也沒殺牛啊?這是說殺雞用小刀就行了。』殺牛用小刀可不行,要用牛刀,得用大刀,所以孔子說割雞焉用牛刀!子游他懂,孔子才說,對不懂的人,孔子也不說。子游聽了說:『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夫子不是說,只要學了道,即使百里之地,不管怎麼樣都要好好幹,不管縣的大小。孔子說:『偃之言是也。』偃你說的對。於是孔子對同學們說:『前言戲之耳!』」說我前面講這個話,「我這是跟你開玩笑。孔子開這個玩笑沒有關係嗎?為什麼咱們開的玩笑那就不行?你看看,現在的人,叫人下不了場,對人別叫人下不了場。最好以不開玩笑為好,開玩笑會叫人下不了場」。

  這一條雪廬老人講,就是不要侮辱人,也不要隨便向人開開玩笑。因為怕開玩笑開得太過,叫人家下不了台,下不了場就是現在講下不了台,讓人家難堪,所以可能就會跟人家結怨。舉出孔子也開玩笑,就是你開玩笑也不是不可以,要戲而不虐。就是說你不要開那個玩笑讓人家下不了台,這個可能就不好。所以雪廬老人講,還是避免比較好。所以開玩笑也是要看情況,盡量能夠避免。如果學孔子戲而不虐,那個也還可以。但是就是怕我們可能開玩笑開得太過,讓別人難堪,這樣就不好。這也是很重要的處世之道,不侮辱人、不向人開玩笑。

  好,今天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常禮舉要講記》,寅、「處世」第七。

  【七、與殘疾人會面,須格外恭敬。】

  這條是與殘疾的人會面,必須要格外特別恭敬,絕對不可以不恭敬。

  「恭敬別人不可呆板,譬如鞠躬,要鞠躬七十度,你見了他,只鞠躬六十度就不行。對一般人平等恭敬,但對殘疾人要格外恭敬,這裡頭與咱們有好處,什麼好處?就是給對方的一個安慰,這不是很好嗎?他是殘疾,咱幫不上忙,咱安慰他,須格外恭敬。」這一段雪廬老人講對殘疾人要格外恭敬,我們幫不上忙,我們可以安慰他,對他格外恭敬是一個安慰,這樣就很好,對一般人是平等恭敬,但是對殘疾的人要比一般人恭敬一些,這樣是對殘疾人的一個安慰。

  「吾跟你說,現在是不行,怎麼不行?譬如這街上出了意外,太保亂殺人,但是我沒得罪他,他不來找麻煩,這還講得下去,現在不得罪他,怎麼呢?這報上常說,你多看他兩眼,就遭災氣。他這些人在那裡妨礙人,你看他兩眼,就有殺身之禍。我也沒說話,也沒做什麼的,看兩眼就不得了,你看這事情重要吧!現在這時局太特別,從前殺人的事情很少,太少了,國家管得太嚴,殺人必償命,不是這麼隨便。」這個時代的確,如果我們看到一些太保、流氓,你沒有得罪他,看他在街上妨礙人,你在那裡看他兩眼,你就有事情了,他可能就找你麻煩。所以現在的確是這樣的一個情況,他可能看兩眼就惹來殺身之禍,這個事情非常嚴重,所以必須謹慎,沒事就不要好奇去看,看看可能就惹災殃了。所以《弟子規》也講,「鬥鬧場,絕勿近」,鬥鬧的場所不要靠近。

  「從前雖說殺人的少,可是報復的人可不少」,這講古時候(以前),「小事情就來小報復,大事情就來大報復。凡是有受家庭教育的,家裡念過書的人,遭這個報復的很少。」有念過聖賢書、懂得禮的人他可以避免、他知道避免,所以遭受到這些報復就很少,下面舉出一個例子比喻。「譬如咱們在街上走路,現在馬路好,從前的路不好,下雨路損是常有的事」,以前都是石子路、泥土路,一下雨路面都受到損壞,這常常有的。「一個人在路上不小心滑倒,他雖然沒有什麼損害,可是自己不走好總是事實,旁邊人看了就笑,這個吾在台灣可見過。」雪廬老人講他在台灣都看到過,走路滑倒了,旁邊的人看到就笑話他。「那個滑倒人開口便罵,罵那個笑的人,笑的人也沒說話,就是笑而已,他罵的不但是三字經,六字經都有,那怨誰呢?這就是沒受過家庭教育。」現在這個是教育問題,沒有學過這個禮、沒有受過家庭教育不懂,所以他笑話人遭受到毀罵。「無論怎麼樣,人家滑倒就是不幸,你正可以過去幫幫忙把他拉起來,安慰他幾句,那是理所當然,表示同情!即使你不能幫忙,也要裝眼瞎,你走過去就算了」,千萬不能在那裡笑人,這一笑就是災禍了。「現在一笑就是禍」,災禍,這跟你多看他兩眼是一樣的道理。「總之,這個時代要危行言遜。」

  「以上是見殘疾人須格外恭敬,就是見了不幸的人,我們能安慰幫忙就幫忙,不能幫忙就裝著眼瞎走過去,這個記住!」這是雪廬老人特別給我們交代,如果遇到這樣的事情,你能夠幫忙去幫忙,不能幫忙你就裝著沒看到就走過去就好了,這個千萬要記住,千萬不要在那邊看個兩眼,或者是笑笑,那可能就惹災禍。

  好,這一條「與殘疾人會面,須格外恭敬。」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