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常禮舉要講記分享學習(一小時版)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集)  2020/5/21-27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20-056-0003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常禮舉要講記》,子、「居家」第七條。

  【七、不在長者座前踱來踱去。】

  「這一條是說不在長者座前,長者站著談話則另當別論。例如長者坐著和別人談話,晚輩不是出去,就是在一旁侍候著,不可在面前走來走去。若在長者前面踱來踱去,那是眼中無人。尤其是從前的年輕人,只要有長者在,不敢踱來踱去。」這一條雪廬老人講,有長者坐著跟別人談話,做晚輩的人不是出去(就是到外面去),不然就是站在一旁侍候著,看看長者如果有什麼吩咐、有什麼需要,趕快過來,不可以在面前走來走去,這是禮貌。如果長者站著談話,那是另當別論;坐著就不能在前面,在那邊走來走去。若在長者面前踱來踱去,那是眼中無人,眼目當中沒有長者的存在。尤其是從前的年輕人,只要有長者在,不敢在長者面前踱來踱去。這是尊重長者,這是禮節,我們一定要知道,特別也要教自己的子弟。

  好,這一條我們比較容易懂,雪廬老人講解也比較簡短,我們在生活當中好好去落實、去體會。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常禮舉要講記》,子、「居家」第八條。

  【八、立不中門,過門不踐門限。】

  「這立不中門,怎麼說?在家裡不能站在門當中就是了。中門這個地處不是我們站的,你若站著,別人要走必得從兩旁走,這不是明白了嘛!從前講讓路。」立不中門,就是不要站在門當中,這也是我們要留意的。往往不留意,在家裡,你站在家裡門口、門的當中,人家要進來、要走,那就要走兩旁,所以不可以站在門當中。

  「至於『門限』,現在已有的沒有了。」門限過去我們一般講門檻。門限就是你要進門,它有一個高高的,現在看不到了,比較老的房子、比較傳統這個房子還有。現在這個門限應該是到寺廟,寺廟裡面還有這個門限,現在一般住家已經看不到。「兩扇門或者有限擋」,過去門有兩扇的,傳統門兩扇,後來我們看一扇的比較多了,兩扇門或者是還有限擋,這也是比較少了。「沒有限擋,則有門限」,就是兩扇門有一個擋著的,那個限擋。「門限為牆,門關了過去,有限擋著,風進不去,這可明白吧!」這就是說明門限它的作用。這個門關過去,有個限擋擋著,它就沒有空隙,風就不會進來。門限就是有高出一塊,一般我們講門檻。

  「因門限高出一塊,你站在上頭,高起一塊幹什麼?」就是不能踐踏那個門限。所以我們過這個門限,現在我們到寺廟還有,寺廟我們一般就是看到有三個門,三個門現代人也不懂這個規矩,一般當中那個門就不能從那個進出,除非就只有一個門。如果有三個門應該從左右進出,這個像道教的這個廟,他是我們人一進去,從我們右手邊進去,從左手邊那個門出來。道家講,右邊是屬於龍,左邊屬於虎,龍進虎出,就是從右邊進去,左邊出來,就不能從當中走進去。當中,那是過去,可能有大官或者重要人物、或者住持辦一個隆重活動才要走當中的,這個我們也要知道。所以我們進寺院,腳不要去踩到那個門限,應該跨過去。我們一般寺院如果兩邊兩個門,或者只有一個門的,我們也是要靠邊進去。比如說只有一個門,我們靠右邊進去,如果靠右邊進去,我們右腳先跨進去,然後再左腳進去;如果我們靠左邊門進去,左腳先進去,右腳再進去,總是你不要從正當中。雖然只有一個門,或者你寺廟這三個門你走當中,也要靠邊,不要從正當中這樣跨進去,這是佛門也有這個禮儀。儒家這是講在家,在家是立不中門,過門不踐門限;到外面這個寺廟也是一樣;過別人的家,到別人家裡也是不能立在中門,過也不能踏那個門限,過門不踐門限。

  好,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常禮舉要講記》,子、「居家」第九條。

  【九、立不一足跛,坐勿展腳如箕,睡眠不仰不伏,右臥如弓。】

  「這一條得念熟了,與學佛大有關係。為什麼大有關係?修淨土就是得一心不亂,什麼是不亂呢?我說的一套就這樣,永遠不改變。我今天做什麼功課,到臨死斷氣的功夫也是這樣,就能往生。現在今天這樣、明天那樣,你的心裡就亂七八糟,有亂七八糟的心就有亂七八糟的事。你自己看看,演戲表演的都是整整齊齊,一點也不會亂七八糟。咱們看唱戲,光看台前表演那一套,錯一點也不行。譬如用手指物,是用一個指頭,你卻用兩個,這就不行。」

  「到後台去更不得了,後台規矩可大了,誰在那裡坐著,都有一定的規矩。跟你說,人家那些東西在哪些箱子裡,絲毫不錯。這個大家都不知道,所以人家唱戲一上場什麼都整整齊齊,沒有錯的時候。咱什麼時候能學到唱戲的規矩?談何容易!古人云:十年可以出一個秀才,甚至出一個舉人,但十年出不了一個戲子。」這一段雪廬老人講,這一條念熟了,與我們學佛、念佛一心不亂有很大的關係。

  「『立不一足跛』是指站的功夫,別叫一隻腳殘廢了,你在那站著怎麼會殘廢呢?意思是這樣,站著別跟殘廢似的」,站著不要跟殘廢的人一樣。「站著功夫,你聽明白,你自己一個人在屋裡那不管,孔子他在屋裡怎麼站呢?不知道,咱不必說。可是孔子自己在私室裡,《論語》上有『夭夭如也』,意思是不必呆呆板板的,很自然的,這可行了吧!你譬如宋儒,名字就不必提了,往後嘴上少造些口業,必得在那裡道貌岸然,岸岸然戴著道士的帽子,必得那個樣子。所以外頭有人說你是『書生』,你把書給讀『生』了,這個樣子吾也不贊成。」這一段雪廬老人講,就是站有站相,不能像殘廢一樣。在自己的私室、自己的房室裡面,也不必太呆呆板板的,像道貌岸然這樣的。孔子他在私室裡,我們不知道,但是《論語》上有講,「夭夭如也」,就是他也很自然,不是呆呆板板的,坐在那裡也是自然的。這個我們一定要懂、要知道。所以這裡雪廬老人講,外頭人說你是「書生」,讀書人他很幽默的,說你把書給讀生了,變成很生疏。這個雪廬老人他也不贊成,這裡講也不是要我們都很呆板的,也是凡事要自然。「即使同事談話站著,站著的功夫,兩腳直直的,不是立正就是稍息,像下在眾人面前表演,不敢隨便。若一隻腿撐著身子就太隨便,表示不恭敬。」

  「《禮記》開頭前三條:『毋不敬,儼若思,安定辭』,身、口、意都要求敬,這三條大家都行了嗎?從前在清朝時(你們都沒見過)頭髮梳辮子,到了夏天把拖在後頭的辮子盤起來,叫盤辮子,因為天氣熱的緣故。上街去,忽然看有朋友,要趕緊放下來。就是衣冠、身體一切都整整齊齊了,並不是表示自己是什麼人,而是恭敬人。這以前跟你們講過。」雪廬老人在台中蓮社,都有跟蓮友講過。

  「從前有一位不懂規矩候補官,夏天時去見巡撫,規定是不許拿扇子,這個你們都不知道。」,這一條我們現代人的確不知道,我們不是那個時代的人。「候補官見到撫台大人,當時天氣很熱,又穿了一身衣裳,又不能脫,他偷偷的拿扇子來搧。這位撫台大人也不好,有點做作,候補官也失了禮。當侍者端茶給客人時,撫台看他在那裡搧,說:『你老兄天氣熱,帽子摘下,可以涼一涼。』候補官說:『好、好、好』就摘下來了。」這個候補官還不覺悟,還在那裡搧。「巡撫說:『天氣太熱,你寬寬衣服!』依規矩必得穿著外套才對得起人,撫台在這裡啊!」撫台說:你衣服可以脫下來,「候補官說:『好、好、好』又脫下了大衣。這時巡撫說:『喝茶!』這是官場的規矩──『端茶送客』。主人一嚷喝茶,門口侍候者就打起簾子來喊:『送客』。當大官的只要站起來就行了,不必怎麼樣,站起來就往裡頭走。候補官他在這裡,還不走嗎?一喊送客,這位候補官又拿帽子、又拿衣服,外頭還有轎子,這樣子如何上轎?你看看。」這是雪廬老人講古時候,清朝時候的一個公案,就是疏忽規矩造成失了禮,就很難堪。

  「『坐勿展腳如箕』,這是一句現代的講法」,《禮記》那個時候講的不是這樣坐著的,那個時候是榻榻米。「大家會坐榻榻米嗎?有人是跪著榻榻米,有人會把兩個腿向前伸了出來,這樣坐著妨礙人,也不好看。現在人不坐榻榻米,是坐椅子,把兩個腿伸出去,跟畚箕似的。別的人走著走著,不夠細心的人,他就會被你絆倒,有這種情形。只要是公共地方,你不能把兩個腿伸出來,也不能盤腿,因為怕妨礙人。譬如坐火車,有兩個人,我在這裡坐著,伸著腿,人家靠窗子,我在這裡伸著腿。人家就會說:『先生,你把你的腿往裡頭收收吧!』,怎麼了?我妨礙人我怎麼感覺不出來?人家妨礙你,你心裡感覺怎麼樣呢?那樣我會不高興。你不高興,人家也不高興,還不是一樣,這個得練習,練習不妨礙人。」我們妨礙別人,人不高興;別人妨礙我們,我們也一樣的不高興。「有些老油子,看你不規矩、伸著腿,明知你伸腿卻假裝沒看到,故意往前一踢,你『啊』一下子,這要怨誰!」

  「『睡眠不仰不伏』,睡覺的功夫,這個大家可以練習練習!『寢不尸』,你看死人,死的人都是仰著。睡覺時大家都仰著,一仰著就差不多是張口來呼吸,什麼都吸進去,活不久。這個你大家練習練習,不但不仰不伏,也不能趴著睡,形式不規矩且也不衛生。必得如佛家右臥如弓,練武術的人都懂得這個。『右臥如弓』這腿稍稍往前彎」,像弓(弓箭那個弓)的形狀,相似的,「這個有多用處」,有多種用處。「臥如弓,有功夫的人都是左手打跨,右手托腮,這是實話,古人講衛生的都講究這個,武術家都是這樣。右手托腮是什麼用意呢?你常常摸嘴,嘴就往這裡來,這些你們不曉得。」「從前食大鴉片的」,吃鴉片的,「必得右手托腮這樣子吃,過一陣子他再換換,把煙斗放在腮這裡,他來回放,如果只一個架式,這個嘴最就歪了」。

  「睡覺這一托就大有關係,佛家叫『獅子臥』,佛家的臥佛都是右手打在右腮那裡。這個樣子呼吸不必張開嘴,只用鼻子叫做龜息。龜最少活一千年,你不能活一千年,但是龜息可以活很大年紀。所以講衛生的人,講究龜息,大家可以練練。這是第九條。」這一條也非常重要,我們大家都要來練習右臥如弓,用龜息,這是講求衛生。

  好,今天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常禮舉要講記》,子、「居家」第十條。

  【同桌吃飯,不另備美食獨啖。】

  這一條就是在家裡、在同一個桌子上吃飯,自己不要另外去準備好吃的,自己一個人獨自吃。「在家或是公共地方,都是若干人同桌吃飯,預備什麼飯就吃什麼飯。若不能有同桌吃飯,吾吃不來,但是吾個人有預備自己吃的觀念。同桌吃飯,你不吃菜沒關係;若獨吃美食,很不好看。」這段雪廬老人講,在家裡或者是在公共的地方,比如說餐廳,都是有好幾個人同一桌在吃飯,預備什麼飯就吃什麼飯。若不能有同桌吃飯,吾吃不來,不能在同一個桌上吃飯,就雪廬老人講他也吃不來,但是雪廬老人他也有預備自己吃的觀念。同桌吃飯,你不吃菜沒關係,就是你沒有吃菜;若自己獨自一個人吃美食,自己準備自己喜歡吃的、好吃的,那就很不好看了。

  「咱們吃素的,這又例外,譬如吾吃長素」,這是雪廬老人講他自己吃長素,「外頭人不知道,吾不說,他也不做素菜,就把葷菜夾在我跟前,吾不吃就是了,放在那裡」。雪廬老人講,我們吃素的那就是例外。譬如雪廬老人他吃長素,外頭的人不知道他吃素,雪廬老人沒有說他吃素,請客的人他們也不會給他特別做素菜,那去請客去吃飯,就把葷菜夾在他面前。夾在面前,雪廬老人他就不吃,不吃就放在那裡。「他們拿筷,吾也拿」,他們拿筷子,雪廬老人他也拿著筷子,「說好、好!拿來吾也不看,照著他們往嘴裡,吾把菜偷偷放一邊,模模糊糊的什麼都過了去」。這就是雪廬老人他也裝著把菜往嘴裡放,把葷菜偷偷放到一邊,這樣就模模糊糊,什麼都過去了,就應付應付了。

  「再說同仁們有的宴席,知道某人吃素,預備兩個素菜,這時吾還是謙讓,請大家同吃。」再來,雪廬老人再說同仁們有的宴席,在我們同修當中,有時候比如說做生日,還有兒女結婚辦宴席,請我們去吃,他也會準備素菜。雪廬老人也遇到這樣的事情,有同仁,在團體裡面工作的同仁,他們有辦宴席請客,知道雪廬老人(某人就指雪廬老人)他吃素,他們就會特別預備兩個素菜,就在一起吃。這個時候雪廬老人要吃還是謙讓,請大家一同來吃。因為他只能吃素菜,同桌的人,「那些吃葷的,有燕窩、魚翅、熊掌,吃得還不夠,你這裡只兩盤青菜豆腐,何必還來吃你這個?」這就是說那個吃葷的,一桌都是葷菜,很豐富,那他吃得還不夠,你這裡只有兩盤青菜豆腐,實在講,何必再來吃你這個素菜?「就有這種不開竅的人,吾見的不只一個,他怎麼呢?嘴裡吃得油膩膩的,這裡吃、那裡吃,連你這裡素菜他也不放過。這種人吾絕對原諒,他就根本沒有這種教育,有教育的人,讓他吃他也不吃。」這就是雪廬老人講,他也見到這麼不開竅,而且還不只見到一個,怎麼呢?同桌吃飯,滿桌都是葷菜魚肉,吃得嘴巴油膩膩的,這裡吃那裡吃,雪廬老人這邊準備兩道素菜他也不放過。雪廬老人說這種人他絕對原諒,因為他就根本沒有這種教育,沒有學常禮;有教育的人,你讓他吃他也不吃。

  「吾說諸位,假定你們要吃葷菜,就別吃素菜。你要到葷菜的地方去吃素,就馬馬虎虎、敷衍敷衍,應酬嘛!也不必跟人家要素菜。」這是雪廬老人給大家講,假定你要去吃葷菜,你就別吃素菜了。你要到人家辦葷菜的地方去吃素,就馬馬虎虎、敷衍敷衍,應酬,這就是吃肉邊菜。也不必跟人家特別要素菜,特別要,有時候給人家添麻煩。「出去吃飯是一種禮節,行這個禮節後,回家再吃。」所以出去聚餐吃飯是行禮,這個禮節行完了,行這個禮之後回家再吃,沒有吃飽回家再吃。這就是一條,同桌吃飯不要另外去準備好吃的食物,自己獨自在那裡吃,這就很失禮,也很不好看。

  好,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常禮舉要講記》,子、「居家」第十一。

  【十一、不挑剔食之美惡。】

  「這一條不僅是在外頭同桌吃飯要如此,在家庭裡頭也是如此,跟熟人吃飯也是如此!你吃這頓飯不好,你嫌不好,你不好那要叫誰吃?這個我不吃,那就你們吃吧,理上講得過去嗎?不好的叫他們吃,好的我自己吃,這個講不通,所以是不能挑剔。」這一段話,這是雪廬老人解釋第十一條。『不挑剔食之美惡』,不管在外面跟別人同一桌吃飯要如此,在家庭裡面也是要這樣,跟熟悉的人吃飯也是不能挑剔的。不能嫌飯菜不好就不吃了,我們自己不吃叫別人吃:「這個不好,我不吃」,那就統統給你們吃,這個就講不過去。

  「在家庭裡也不能挑剔」,所以在家裡也不能挑剔你吃的,「除非你自己做主,你是主人,今天吃什麼菜,你自己說,廚房替你做,這就談不到挑剔二字了。你不做主人就沒有挑剔權,不好也得吃」。這就是家裡自己不是在做主的,那就不能挑剔,如果自己做主,當然自己要吃什麼、做什麼,自己可以做主,那也就談不到挑剔,自己選擇的。

  「吾家裡是大家庭,吾小時候,什麼時候吃什麼菜,哪一天做什麼就像什麼,呆呆板板的跟法律一樣。」這是雪廬老人他的家族是大家庭,過去是大家庭,大家庭人很多,大家庭總是有規矩的。所以雪廬老人小的時候在這個大家庭,人家煮什麼菜就吃什麼菜,哪一天做什麼菜都是固定的,呆呆板板就跟法律一樣。「吾最討厭的幾個東西,如夏天吃金瓜,七月間用小白菜炒飯,這是吾最討厭的兩條。那個時候是同桌吃飯,吾不大動這兩樣飯菜。」這是雪廬老人講他以前小時候在大家庭,他最不喜歡吃的有幾樣東西,他舉出兩個,夏天吃金瓜,到七月間用小白菜炒飯,他是最討厭這兩樣菜。所以那個時候同桌吃飯,他就不大去吃這兩樣飯菜。「年輕時還說實話,說:『唉!我不願吃這個』。家裡平常向來習慣是兩天吃兩次,但是有這一句話就行了,明明這兩天要換新的,到了時候金瓜連著四天也不變。那個小白菜炒飯,吾嘴裡念得很熟,也連吃了十天。老人做的,你不吃就餓著。」這個就是你沒得挑,老人做的,你就要吃,你不吃,你就挨餓吧!所以本來金瓜是兩天的,小白菜炒飯也是兩天,但是到時候金瓜吃了四天也不改變,小白菜炒飯,連續吃了十天。你不喜歡吃你也得吃,不吃自己就挨餓。這一條也就是給我們講,在家庭也好,在外面也好,別人做的飯菜我們就不要去挑剔,不喜歡自己也得吃。這個也是修行,修我們的平常心,修不分別,就像佛陀時代去托缽,托缽自己就沒得挑,人家給什麼吃什麼。所以這個就是「不挑剔食之美惡」,不給人家找麻煩,這一條非常重要。

  好,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常禮舉要講記》,子、「居家」第十二條。

  【十二、食時不嘆,不訓斥子弟。】

  這一條就是吃飯的時候不要嘆氣,不要在飯桌上去教訓子弟。實在講,吃飯的時候不講話這是最好。在儒家就吃飯的時候不講話;佛家的規定是嘴巴還在吃飯,不講話,你起碼要把飯菜吞下去再講,不能嘴巴有東西還沒有吃下去就講話,這個也很不衛生。這一條是吃飯的時候不嘆氣、不訓斥子弟(就是不罵孩子)。

  「不吃飯時,怎麼說話怎麼行,在家裡或外頭吃飯時,不許有『哎』這種語氣,這是大毛病。在外頭請你作客,想到了別的事,並不是為這個,也不許『哎』。給主人看到,他會誤會!」這一段雪廬老人講,你不吃飯的時候,怎麼說話都可以;在家裡或者外面吃飯的時候,不許嘆氣。在外頭人家請你作客,你想到了別的事情,並不是為了吃飯這個事情,也不許「哎」,不可以嘆氣。這樣給主人他看到,他產生誤會,是不是我請你來吃飯你很不滿意?這個誤會就不好,所以食時不嘆。

  「現在吃飯講衛生,古時候吃飯不大講究衛生,講究歡喜,所以不許看書。從前吾吃飯時,拿一本書看。老人不管吾時,吾就看書,管吾時就不敢看。」這是雪廬老人講,現在的人比較講究衛生,古時候吃飯不大講究衛生,講究歡喜,要歡歡喜喜的吃飯,所以吃飯的時候不許一面吃、一面看書。雪廬老人講,他吃飯的時候他喜歡拿一本書看,老人沒有管他的時候他就看書,老人看到管了,他就不敢看了。「吃飯以後也不許看書」,剛剛吃過飯也不可以馬上看書,「因胃不易消化」,這個飯還在胃裡面消化,「所以不許用心,這個大家記住,與衛生也有關係」。「《紅樓夢》中也有吃飯以後一點鐘以內不喝茶,你不信翻翻《紅樓夢》查查看。」這是剛吃完飯不要看書,對胃不好;也不能馬上喝茶,吃過飯以後一點鐘以內不喝茶,《紅樓夢》都有這麼寫的。

  「再者『不訓斥子弟』,以前大家庭中食時訓斥子弟情形很多,現在小家庭就不敢訓斥子弟,求子弟不訓斥父母就萬幸了。」時代不一樣了,以前大家庭當中,吃飯的時候教訓子弟這個情況很多,現在小家庭不敢,只要求這個子弟不要去訓斥父母那就阿彌陀佛、就萬幸了。「現在或可還有幾個家庭吃飯的工夫不幹別的,卻開起檢討會來教訓孩子,吾到親戚家也看過這種情形,孩子放下筷子聽訓,家長訓示的聲音愈來愈大,小孩子哭了,家長大聲說『還不吃』!結果一桌飯有的哭、有的吃,那就是作病。哭就不能吃,吃就不能哭,所以是不能教訓子弟。」這個是要避免的,吃飯的時候不要去訓斥子弟,就不要去罵孩子。孩子被家長一罵就哭了,哭了他就沒辦法吃飯,沒辦法吃飯父母又在那「你怎麼還不吃?」他在哭怎麼有辦法吃?他哭就不能吃飯,吃飯他就不能哭,所以吃飯不能教訓子弟。「從前佛教叢林吃飯實實在在,靈山寺當家師在的工夫那還又一套,用鼓山打佛七過堂的辦法,現在也不那樣了,不進步有什麼辦法呢?」叢林過堂吃飯的確是非常好的一個儀規,過堂吃飯都不能講話。這是雪廬老人舉出台中靈山寺當家師在的時候,用鼓山打佛七過堂的辦法,現在也沒有那樣了。所以還是用過堂吃飯的辦法,這是最好的一個方式。

  這個「子、居家」一共有十二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下一次我們就進入「寅、處世」。今天跟大家分享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常禮舉要講記》,寅、「處世」。

  「這本《常禮舉要》『丑』部分,吾不講,什麼緣故?丑是學校這一套,由興大周慶光老師所加上的,加上學校這一段。」這個「居家」子,接下來是丑。丑,雪廬老人在此地他不講,為什麼緣故不講?丑是學校這一套,由興大,就是中興大學周慶光老師加上去的,加上在校,就是加上學校這一段。我們看《常禮舉要》一般的本子,會加上丑在校,在學校這一段,雪廬老人講的就沒有講在校這一段。為什麼不講?下面雪廬老人就給我們交代。「現在你學這個沒用處,學校不興這一套,學校有學校的規矩,現在學校什麼規矩吾也不知道了。」也就是說你現在加上學校這一段,這是針對在學校上用的,那你學這個,現在學校它也不興這一套,也不採用。現在的學校有現在學校它定的規矩,它也不用你這一個。現在學校什麼規矩,雪廬老人說他也不知道了,所以他也就不講,不講在校這一部分。「你們大家都知道吾在學校裡上課,吾有一套我的規矩,吾的規矩和別的人不一樣。學校自有學校的規矩,我們不管這個了,大家要記住,少發議論。」雪廬老人他也到中興大學去上課,上課他老人家有他一套的規矩,雪廬老人的規矩跟別人的規矩就不一樣,學校有學校的規矩,雪廬老人就勸我們也不要去管這個,大家要記住,少發議論。

  「下面『處世』,就是在社會上的人情世故,這個很要緊。後頭的『聚餐』也很要緊,你在外應酬不能不吃飯,現在人不會吃飯,在吃飯桌上很難看。這兩節大家要注意聽聽。處世,世是世間,範圍很多;處是處理,處理什麼呢?處理人對人的事情,這是總原則,別看不起了。」就是不要疏忽了,不要疏忽這個處世。

  「處世」第一:

  【一、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

  「『短』是壞話,無道人之短就是別說人的壞話。某人那條他不行他夠不上,這個我們一概不談。今日之下你要談這個,有殺身之禍。因為現在的人和從前不同,可沒受過好的教育。」

  「譬如兩人站在門前談話,一般來說,應談完了就算過去」,談完就好了。「可是現在不然!談完了出去傳某人說你什麼;這個傳話的人多說一、兩個字,話就變了質;好意變成壞意,壞意變成好意,這個不一定。從前人都講究不傳話,現在可不行,專好傳話。傳話傳什麼?好話不傳,專傳惡話,無形之中挑撥惡感。」

  「這個吾有經驗。尤其學佛的人,跑這道場、跑那道場,這個道場說說,那個道場說說」,專,專門跑道場。「來回地扯上一套,挑撥惡感,並不是有心挑撥惡感而是在無意之中造成亂子。某人如果認為吾背後說他壞話,吾也不解釋,吾有吾的態度,愈解釋愈麻煩,吾也不願意。你認為吾說你壞話,你就認為如此,吾也不管你。你願意和吾結善緣就結下,不願意和吾結交那就隨便。」

  「前幾年,外頭有人不信,找我們裡頭的人當證人,找了去,咱們學佛的人不能打妄語,李某人到底有說這話沒有?吾實在沒有,有若干人說沒有,他不信,說有,他才信。現在人不但好說瞎話,而且也不愛聽實話,這是心理變態。」

  「『無道人之短』,你只要不說別人而某人說了你壞話,你不管他,你心裡自有天理良心為憑就好,記住這句。」就是不要去說別人的短處,別人說你的壞話,你不要去管他,你自己心裡自有天理良心,自己問心無愧就好,記住這一句。也不要去回他,不要去回話,他講你的短處,你再批評他,那這個就沒完沒了。

  「『無說己之長』,在這個時候尤其要緊,萬萬不能貢高我慢,你顯示你的長處,人家就不講了,你能你去做吧,就完了!現代人『值得驕傲』,一個值得驕傲的人,如果人家好心好意要你改改,結果反而反嘴,起爭論,誰有這麼大工夫起爭論?只好我們不說,那最好,不必起爭論。」

  「『道』是非常尊貴,大家要尊重。他來求你,你才告訴他,他不求就不告訴他。他要不信,他來毀謗,為了使他明白你與他爭論,你把這個『道』看得太不值錢了。這兩句今日之下正該如此,不說人家的壞話,咱們也要體認沒什麼能力與長處!」

  好,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