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九八集)  2012/2/1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19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二十九頁,最後一行,「庚三,聞名俱生」。這是第三個小段,我們看經文

  【我若成正覺。立名無量壽。眾生聞此號。俱來我剎中。】

  這個四句,意思很深很廣,我們看念老的註解。「但欲令眾生出生善根,成就菩提,則莫若持佛名號,求生極樂」。這樁事情,古往今來多少人在嚮往,多少人都有這個問題,諸佛菩薩也不例外。要想幫助眾生出生善根,成就無上菩提,最好的方法無過於持名念佛,求生淨土。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其中最殊勝的法門、最好的法門、最快速的法門、最穩當的法門就是念佛。那我們這個佛為什麼念不好?實實在在說,對念佛這樁事沒搞清楚。如果真的搞清楚了,實在不難!凡夫成佛,理論、事實確實都在一念之間,一念覺,凡夫就成佛,一念不覺那就是六道裡頭去造業。這問題是大問題,可以說是世出世間第一樁大問題,沒有比這個問題更大的。凡事認識最難,所以六和敬第一個「見和同解」,如果真正做到了這一條,不但人生是和諧的,整個宇宙都是和諧的。就是沒搞清楚,甚至於學佛學一輩子,都沒搞清楚,太多太多了。

  我出家兩年才受戒,受了戒之後,回到台中去謝老師,李炳南老居士,他是我的老師,在佛法裡面講他是我的和尚。和尚這兩個字是梵語,什麼意思?翻成中國意思叫親教師,他親自指導你、教導你,你成就了,這個老師我們稱和尚。他不是教我的老師,不稱和尚,在佛門裡稱阿闍梨。阿闍梨就好像他是我們學校老師,沒有上過我的課,沒有教過我。阿闍梨,他的言行可以做我們的榜樣,所以阿闍梨翻作軌範師,軌是軌道,範是模範就是他的思想、言行可以做我的榜樣、做我的模範,但是他沒教過我。所以,佛門的稱呼全都是學校,宗教裡頭沒有這種稱呼。今天佛門弟子有使命、有責任,要把佛教回歸到教育。古時候稱為三家,儒家、道家、佛家,沒有說它是宗教,認為它是個學派,這個樣子你才能學到真東西。你把佛教看成宗教,你學的是迷信,佛法裡頭真正的好的東西你沒學到。

  所以十方諸佛如來都有這個問題,都是念念想幫助眾生,出生善根。善根是什麼?叫三善根,就是無貪、無瞋、無痴。貪瞋痴叫三毒,所有一切不善都是從這兒生的反過來就是三善根,世出世間一切善法都從它生。這個東西就是一念之間,一念迷它就是三毒,三毒煩惱,一念覺它就是三善根。可見只是一念迷悟不同。如何幫助眾生一念覺悟?那一句佛號行嗎?行,只要你念念都是佛號,不許夾一個雜念在裡頭,你想想看行不行?真行。這一句佛號的功德說不盡,妙極了!這句佛號念的是阿彌陀佛,哪裡的阿彌陀佛?這個要知道,自性阿彌陀佛,自己是阿彌陀佛,跟西方極樂世界是一個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我們自性變現出來的,所以叫自性彌陀極樂世界是我們自性顯現出來的,叫唯心淨土。那個世界是物質,物質從哪裡來的?物質是心裡頭變現出來。這個事實真相被近代量子力學家揭穿了,叫揭密,量子力學家發表這些說法大概是最近的三十年。提出「以心控物」,這是真的,這個理太深了。以心控物要是被現代一般人都接受了,我們什麼問題都解決了。

  心是什麼?念頭,最重要就是念頭要善。中國的教育,千萬年來教什麼?就是教你把念頭管住,不是別的。所以提出來「人性本善」,跟佛家講的一個意思,佛家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那個本善就是本來是佛,佛最善了,究竟圓滿的善,每個人都是。所以自己要相信自己,我本來是善,為什麼變成不善?這就要反求諸己。變成不善是學壞了,現在我們要回歸到本善,用什麼方法?你看多少人在尋求,佛給我們說了個真話,一絲毫隱瞞都沒有,就教我們念阿彌陀佛。不管你對於淨宗懂不懂,沒有關係,只要你能老實念,你很快就回歸到自性,這個不可思議。真正回歸到自性之後,你就恍然大悟,就像禪宗一樣,大徹大悟,你就全都明白了。不是叫你先搞明白再去念,那很費事不需要搞明白,你就老實念,念不了二、三年你就豁然大悟,這個法子多好!但是問題在哪裡?你得真信,你不真信就沒辦法,不真信那就慢慢來,把這個道理搞通了再學。搞通了,一天到晚鍥而不捨,我自己的經驗是三十年。三十年搞通了,認真念這句佛號,頂多兩年就成功,說不定不需要兩年,一年就辦妥了。三十年的功夫花在哪裡?花在認識它,花在真正相信,真正發願求生,花在這上。真正想求生淨土的時候,就是一句佛號,不得了!

  這句佛號能幫助你大徹大悟。不悟也沒關係,往生到極樂世界,反正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你,你皆作阿惟越致菩薩,凡聖同居士下下品往生也是阿惟越致菩薩,這還得了嗎?這個法門名符其實,這佛自己說,一切諸佛都說,難信之法,可是易行,非常容易學習。學習不成功的,就是因為妄念沒放下,雜念沒放下。用什麼東西放下?這裡教我們,就是用念佛放下。念佛,開頭有雜念,你別管它,不要理會它,把注意力集中在佛號上。不管什麼妄念都不要在乎,也不要害怕,只要根本不理會,時間久了自然就沒有了。時間要多長?各人根性不一樣,煩惱、習氣重的人時間長一點,煩惱、習氣輕一點,時間就短一點,這個沒關係。這一點點知識搞清楚、搞明白,問題就解決了。所以阿彌陀佛這個方法妙極了。

  『我若成正覺』,他說我要成佛,我就立個名號叫『無量壽』。一切眾生聽到這個名號,信願持名那就『俱來我剎中』,歡迎,都到極樂世界去了。那個環境好調教,學習的環境好,一點染污都沒有。在那個環境,你不可能有貪瞋痴慢,你不可能遇到一切不如意的事,讓你退心,決定沒有。在那個地方接受阿彌陀佛教誨,時間決定沒有間斷。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的身是法性身,不是我們血肉之身,血肉之身這是阿賴耶的相分。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自自然然就轉識成智,一點不費功夫,你自己還沒想到,怎麼就轉了!這是阿彌陀佛神力加持,自然就轉了。那個身好,法性身,所謂性就是不生不滅,永恆不變,這叫性。不會被外面境界影響,你能影響外面境界,外面境界不會影響你,這叫法性身。居住的環境叫法性土,居住的環境非常美好,這個大家都知道的。這個環境沒有春夏秋冬的變化,樹木花草常青,沒有落葉,沒有凋零的時候,沒有這些變化。人與人之間都入正定聚,人心善良也不會有變化。不像我們這個世間,人心無常,剎那剎那在變化,極樂世界沒有。

  我們要盡量的學,向極樂世界學習,學什麼?學我們在境界當中學不受影響,我們守住一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至善,純淨純善,用這個心待人接物。別人用什麼心對待我們不要去管他,我們只用佛心待人,為什麼?我們要到極樂世界成佛,道理就這麼簡單,就這麼一句話,我要成佛,我用佛心待人接物。這個世間有一些我們常講冤親債主,一些不善的人找麻煩,毀謗、陷害、欺騙,幹這些事情對待我們,我們怎麼看法?首先不要怪別人,他為什麼不對別人,不毀謗別人,不陷害別人,要對我?你就找這個原因。找不到,我沒有得罪他,那前世、更前世呢?他來陷害我這是果,果必有因,哪有沒有因的果,這找不到的,肯定是宿世前生我也是這麼糟蹋別人,今天都得到人身,遇到了,他來回報,這很正常。你明白這個,這一報還一報,清了、帳了了。你看,歡歡喜喜,一絲毫怨恨都沒有。報過之後,以後都變成好朋友了,這是什麼?報掉了。重大的怨恨,你把他殺掉了,這個可麻煩大了,這就不是簡單的事情。那要怎麼樣?要有耐心,不要害怕,一昧以真誠心對人,過去再不好的事情也都能夠化解。決定不可冤冤相報,冤冤相報沒完沒了,生生世世雙方都痛苦,何必?

  所以我們一覺悟,解這個結從哪裡解?從自己心裡頭去解,不能要求他,要求他就錯了我的心結解開了,問題就解決了。學佛人如果說不遭磨難,得要學這一招,你的磨難全沒有了。有神通的看到,你旁邊沒有這些惹麻煩的,旁邊都是護法神。如果處處還是顧著自己,過失都在別人身上,這個事問題就嚴重了,這是真正的過失。自己要承認過失,要懺悔過失,要改過自新。方法,真的,第一個好方法就是念佛。你真會念,效果不可思議,念佛不但得阿彌陀佛、釋迦加持,他得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的加持,你說這福報多大!世出世間福報最大的,念佛的人,這沒人知道。把念佛看得太平常了,一定還有好的方法、妙的方法高過它,這想錯了,全想錯了,那就天天打妄想,所以修什麼法門功夫都不得力。這是我們想在一生成就,決定不能不知道。

  所以才有這個四句經文。「我」是法藏菩薩,就是現在的阿彌陀佛,我如果成正覺,成佛了,「立名無量壽」,阿彌陀就是無量壽,「眾生聞此號,俱來我剎中」。念老在此地把這四句話解得好,「此四句乃大願之心」,大願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從哪來的?就是這個心。四十八願是接引眾生,這些眾生就像現在在學校念書的學生,是不聽話的、是搗亂的、不好學的,最不好教的學生,阿彌陀佛發願來教他們。用什麼來招生,叫他來上學?就用這一句佛號,你只要能念這句佛號,佛就來接引你,到極樂世界接受他的教誨,保證個個成佛。所以十方諸佛讚歎彌陀「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他的教學成功了,究竟圓滿的成功。願願都是這個心裡頭發出來的,他去考察一切諸佛剎土,就這麼個單純的心。我想有個好的環境,有個好的教學方法,幫助這些苦難眾生各個成就,沒有別的念頭。「全經之眼,十方如來度生之妙手」,手是手段,用什麼手段?最巧妙的就是念阿彌陀佛,人人都會念,會念的,人人都得度。「一切眾生出苦之寶筏」,這個苦就是六道輪迴之苦。

  「四十八願全是此四句之開演」,這個四句,引發法藏在因地集結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美好,我們講真善美慧,成就了極樂世界學習的環境。這個前面講,他是大施主,建造極樂世界供養大家,這是財施每天為大家講經說法,極樂世界六塵都說法,這是法布施,財布施、法布施都達到究竟圓滿。我們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跟我們自性有密切關係。它的根源在哪裡?根源是我們當人自性,阿彌陀佛將自性顯出來了,覺而不迷。我們今天迷而不覺,但是跟著他這條路,這條路是覺路,不是迷路,我們也會覺悟。換句話說,中國古人所謂的教學相長,老師要成就,不能離開學生,學生要成就,不能離開老師,互相幫助。教跟學分不開,就如同性跟相分不開,它是一不是二。所以我們要認清楚,彌陀、極樂跟我是一不是二,這個信心才叫堅定,這個信心才不會為任何境界所動搖。什麼時候到極樂世界?隨時可以去,在這個世界成就自己、幫助別人。如果自己壽命到了,或者是這個地方的緣有障礙,我們就先到淨土,到淨土圓滿的成就,然後再來,得大自在。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絲毫留戀,全是自己心現識變,那好有什麼留戀?都沒有離開自心。這個根本的原理一定要懂。

  所以四十八願,十方如來度生的妙手,全都落在執持名號。古大德有說,持名念佛是接哪一類人?上上根人。為什麼?上上根人相信,不懷疑。下下根人等於上上根人,下下根人我們常講,鄉下的阿公阿婆,他什麼都不知道,他一天到晚只曉得阿彌陀佛。每天念這個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你問他什麼都不知道,你跟他講什麼,他都是回你一句阿彌陀佛。等於上上根人,他已經一心不亂了,那個成就還得了嗎?四十八願落實在這一句佛號,那也就是說,《大方廣佛華嚴》也是落在這一句佛號,真的,不是假的。文殊、普賢、善財童子統統念阿彌陀佛,往生淨土,《華嚴經》可以做證明。《華嚴經》代表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華嚴》歸淨土,四十九年所說的統統歸這一句名號。這一句名號不但統攝釋迦牟尼佛一生所說的佛法,也統攝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所說的一切法。我們這一生能遇到,大幸!無比的幸運。我們不好好的學,對不起阿彌陀佛,對不起釋迦,對不起十方如來。

  「如善導大師所謂願願皆標念佛」,四十八願願願皆標念佛。「阿彌陀聖號,具無量義」,義是義理,無窮無盡、無量無邊的義理。具「無量壽」,這個具就一直貫下去,無量壽是講德,「無量光」是講慧,「無量清淨,無量莊嚴」,莊嚴是美好到極處,「無量智慧,無量菩提」,菩提是覺悟,無量覺,樣樣都覺,沒有一樣不覺,「乃至無量之無量」,這一句名號裡頭。「無量壽表常住法身」,表不生不滅,那就是真的,不是假的。「故以無量壽攝一切」,因為壽命在無量德裡面它是第一,如果沒有壽命,全落空了,所以壽命是第一德。「如來名號,普聞十方。聞名眾生,俱來我剎,以稱名故,即多善根」。我們不是想修善根、修福德嗎?這句名號裡頭,善根、福德統統具足。真正是求智慧、求福報,念這句佛號就不得了,自然具足。難信,易行,三歲小孩都會念,八十老翁不知道。

  難信易行之法,我們今天能夠聞到,有緣能聽到,我們感到很稀奇,感到很訝異。其實佛在經裡頭講過,不是這一生。聞了,能有信心,想往生,這些人都是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這一生遇到緣,自然諸佛如來威神加持,你能生起信心,能夠發願,想到極樂世界,真想去。可是由於許多障礙,障礙從哪裡來?習氣,過去生中的習氣。用什麼方法能把這個習氣拔掉?就用念佛的方法,能拔掉習氣,而且非常快,我們自己要有信心。要沒有信心,找別的方法,那就難了,這一生肯定就錯過了修行,沒有更好的方法能超過念佛。

  我們學佛六十年,得到什麼?得到就是我真正相信念佛的方法,無量法門裡頭的第一法,我就得到這個。真搞清楚、搞明白,能不念佛嗎?哪有這個道理!《楞嚴經》上說的,「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個會集本、這個集註哪有那麼容易遇到的?遇到的都是善根成熟的眾生。為什麼?遇到他要是真幹,這一生決定永遠脫離輪迴,他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真正遇到,現前世間這些事情統統放下,不再過問,一句佛號念到底。別人有事來找我,我幫助他解決,不妨礙我念佛。如果我們功夫不夠,煩惱習氣很重,我們可以遠離,暫時不接觸。古人用的方法,住山,住山是住茅蓬,閉關,用這個方法,選擇一個清淨環境去修,沒有不成功的如果心地清淨了,什麼環境都沒有障礙。

  這句話我們要記住,「以稱名故,即多善根」,我還加了個多福德。「得生淨土,必證菩提,殊勝圓滿,究竟方便」。為什麼我在這裡講有福德?就是這幾句話,必證菩提,這個必證菩提就是必定成佛。佛,成佛是福慧二足尊,智慧圓滿,福德也圓滿,這才能成佛。我們常常念三皈偈子,「皈依佛,二足尊」,那個二是什麼?福、慧足是滿足,就是圓滿的意思。智慧、福德達到究竟圓滿,這個人成佛了,不圓滿是菩薩。所以這一句佛號裡頭,有究竟圓滿的智慧,有究竟圓滿的福德,你還需要修什麼?這就行了。「彌陀大願,所以超世,並號願王者,正在此也」。這個此就是這四句經文。彌陀又稱大願王,大願王就是阿彌陀佛。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庚四,如佛身相」。經文

  【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圓滿。】

  這是偈頌裡頭接著的,「願來生我剎之人,身相如佛,身皆金色同具三十二相」。「此即願文中」,這個願文就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裡頭第三願、第四願,這兩願的成就,但比願文裡面講的更殊勝、更圓滿,因為跟佛一樣。第三願身金色願,第四願是三十二相願,這個地方比願更殊勝就是『如佛』,跟阿彌陀佛一樣,不會比阿彌陀佛少一些,完全相同。那我們就知道,阿彌陀佛的身相超過一切諸佛的身相,他集大成,他要集所有一切佛相裡頭最美好的。圓滿的身相,圓滿的居住、學習環境,我們到極樂世界去省很多事情,他花了五劫的時間去考察,捨人之短,取人之長。我們到極樂世界,全部都呈現在那裡,我們去收這個果報,我們去享這個福。福是他修的,五劫時間修的,歡迎我們去享受。世出世間我們講恩惠最大的,沒有超過阿彌陀佛的,阿彌陀佛是我們生生世世第一大恩人,這一點要知道,知恩報恩。怎麼報恩?到極樂世界就叫報恩。他天天在歡迎我們到極樂世界,我們為什麼不去?為什麼在這裡留戀?說一萬個理由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真的就是放下一切,趕快到極樂世界去,只有這一條是真的。

  像我們這一類人,我們這一類叫做知識分子,知識分子最難教的,為什麼?疑心很重,沒搞清楚,很不容易接受,只有真搞清楚才能接受。真搞清楚好難,真不容易,得佛力加持,還要搞幾十年才搞清楚。真搞清楚跟什麼都不清楚,同樣都能夠相信,趕快就到極樂世界去,這兩個是平等的,就是上智、下愚這兩個是劃等號的。真相信,真幹的人,這值得我們敬佩。我們現在學習這部經,在講這部經,必須要備課,我這個工作沒做完,後面還有一卷半。這部書念老總共分為四卷,我把這一卷半用一切的時間統統把它準備完,我相信大概兩個月的時間差不多。然後我就天天念佛,就不看書了。

  黃念老給我們做了個好榜樣,往生前半年,每天念佛十四萬聲佛號,念到一個雜念都沒有,平平安安、歡歡喜喜到極樂世界去了,我們要效法。今年災難很多,同學們蒐集新聞廣播的標題,送來給我看。這些事情對我們修行人有好處,它警策我們、提醒我們,叫我們要認真努力,要把握時節因緣,最好是剋期取證。現在我們進入倒數計時,我們希望在哪一天真正念到功夫成片,不管念不念佛,心裡頭一個雜念沒有,一個妄想沒有,我們就成功了。只要念到這種功夫,什麼時候往生隨自己的便,自己想去就去、想留就留,自己真能做得了主。真能做主才有我,做不了主,哪來的我?可是真能做主,常樂我淨裡頭有我,法身裡頭有我,般若裡頭有我,解脫裡頭有我。換句話說,在這三方面自己能做得了主,真的有我。這個身、妄想是假我,不是真我。

  再看底下這一段「悲益正念」,悲是慈悲。我們看經文

  【亦以大悲心。利益諸群品。離欲深正念。淨慧修梵行。】

  「上二句指身德」,後面兩句,『離欲深正念,淨慧修梵行』,這是心德,身、心。「句首亦以二字」,念老提醒我們應該要著眼。為什麼?我們看到阿彌陀佛的心,彌陀是什麼心?希望十方來到極樂世界的人,都能跟自己同心同德,也像阿彌陀佛以大悲心利益眾生。所以這『亦以』兩個字的意思就深了,他這裡有解釋,下頭有解釋。「蓋願凡來我剎之人,亦能如我以大悲心,利益群品,故云亦以」。換句話說,還沒有到達極樂世界的這些念佛人,也應該要學阿彌陀佛這種大心大願,利益一切眾生。念老這個裡面幾句話說得好,「願剎中人民,皆能如佛,視諸眾生,等同一體,均發同體大悲之心也」。這個意思好。我們讀到這個經文,要怎樣把這樁事情在現前落實?要怎樣才落實?自己沒有做到,教人就不踏實,別人不相信。自己要做到,做到了要喜歡跟別人分享,就落實了。沒有人來聽我分享怎麼辦?你能坐在一塊大石頭上,坐在草地上,四面有很多看不見的眾生,可不可以跟他們講?如果你講,那些眾生真的會感謝你,會到你夢中來感激你,不是假的。眾生太多,我們看得見的不多,看不見的很多所以做報告、做分享不能中斷,這是大悲心,利益花草樹木、山川眾靈。

  真能這樣發心,你的法緣一定殊勝。在這個地區,花草樹木來聽,很多小動物都來聽,這些都是最忠實的聽眾,他們的修行有些真比我們強。去年我在澳洲,我們澳洲停車場有兩棵枇杷樹,樹神往生了,託夢給我們年輕的出家人,說明這兩棵樹枯死了。他們感謝學院,在這邊聽了十年經,念了十年佛,現在功德圓滿,阿彌陀佛接他們到極樂世界去了,不可思議。可見得確確實實有這些鬼神比我們人還要用功,很多人十年沒有成就,這兩棵樹十年成就了。

  「如《華嚴經行願品》云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大悲心從哪裡生起來的?看到眾生生活得太苦了,我們如何去幫助他?看到了,確實我們心有餘而力不足,但是還是要盡心盡力,功德才圓滿。沒有能力,我們把每天自己修學功德迴向給他們,這都是大悲心的流露。如果自己有緣,全心全力去做,沒有任何顧忌,只一個真誠心對待眾生,希望幫助他們從苦難當中度過。這個施,當然像前面佛所說的,有財施、有法施。財施救急,法施才真正能教他離苦得樂,幫助他覺悟,幫助他改邪歸正,幫助他斷惡修善,這是救濟苦難的大根大本,從根本上下手。

  今天整個世界的動亂,地球上這麼多的災變,從哪裡來的?現在人不知道,老祖宗知道。《左傳》裡頭有句話說「人棄常則妖興」,常是什麼?五常仁義禮智信。人要把這五個字丟掉,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那這個世界是什麼世界?妖魔鬼怪,天下大亂,災難就發生了。災難不是沒有原因,這五個字,人道!做人基本的道理。這五個字做到這是人,五個字做不到的不是人。所以我們知道,一切眾生他的苦難從哪來的,如何幫他解決?讓他好好的來學中國傳統文化,這是從根本上救拔。物質他有苦難,臨時幫助他一點,那是治標,不是治本。救濟災難要標本兼治,佛法是用這個方法,標本兼治。治標,鼓勵這些有能力的人,讓他們出錢出力,讓他們修福治本是要幫助他覺悟,人一定做好人,好人有好報。

  做好人、做好事,果報沒有現前,這佛說得很清楚,那是宿業有障礙,過去生中造的業這些業化解了,就一帆風順。這個業是雙方的,有些是自己的業,有些是眾生的業,眾生沒福,佛菩薩來了也無可奈何。所以這個教學要有智慧,要有善巧方便,如何令苦難眾生在苦難當中覺悟好好修福。有帶頭做的,有好榜樣的,一定要表揚,讓大家都知道。對聖賢教誨深信不疑,對眼前的苦難要知道忍受,忍受就是化解災難。不能忍受是受災難當中又製造災難,那是永遠化不了的我們要化解災難,不再製造災難,這就對了。

  人不能沒有道德,道德是天性,是性德,不是哪個人發明的,不是誰約束誰,如果這樣想法,全想錯、想歪了。中國這些倫理道德,五倫五常、四維八德,是古時候這些封建帝王用來控制人民的手段,用來鞏固政權的?不是。你看看三代的那些帝王,不是他願意做,是當代,可以用現在的話說高級知識分子,知道你這個人有德行、有學問,大家推舉、擁護請你出來做。在眾人推薦之下,這義不容辭,為大家服務。我們看歷史上記載的,周文王、周武王建立那麼大的功業,他平常生活跟平民一樣的,你看多難得。衣食住行沒有特殊,跟平民差不多。為什麼要出來做?菩薩心腸,盡自己一點智慧、能力為大眾服務,菩薩,不是凡人。毛主席提出了一句話,我在北京街道上常常看到全心全力為人民服務。就是此地「亦以大悲心,利益諸群品」,菩薩,不是凡人。

  所以,因眾生而起大悲,因大悲這才生菩提心,真正肯發心捨己為人,這個人智慧現前。為什麼?他自己障礙沒有了,障礙就是自私自利,人只要有自私自利就迷糊了、糊塗了。人在年輕的時候很有智慧,到老的時候糊塗了,不是老糊塗,愈老智慧愈高,愈老經驗愈豐富,怎麼會老糊塗了?老糊塗的原因就是把利益看得太重。我們中國有名言,「老年患之在得」,得失心看得很重,糊塗了。因為年歲老了,怕沒有人照顧,所以把錢財就看得太重,名利看得很重,這就糊塗了。如果看得很輕,名推給別人,有能的人讓給別人,利大家分享,有福大家享,這個人快樂,這個人決定不糊塗,他會享受到真正的快樂。你給別人快樂,別人也給你快樂,與民同樂!

  「因菩提心成等正覺」,成佛。「故願來生我剎之人,發大悲心,普利群品」,要跟阿彌陀佛一樣。阿彌陀佛可以說生生世世,這是我們講不失菩提心,利益眾生的事情全心全力在做。這下面說,「利益諸群品,即普利一切種類之無數眾生」。我們一般人想不到,一般人想到的只是看到人,看到人的苦難,眾生的苦難沒看到,所以災難不能化解。現在人的災難,這是殺人的災難,殺誰?聯合國衛生組織報告的數據,全世界每年墮胎超過五千萬例。換句話說,每年殺這些嬰兒要殺五千萬,兩年就殺一個億,這還得了嗎?想想佛經上說「人身難得」,他好不容易得個人身,還沒出世就把他殺掉了,這個冤仇多深。這是人,大家疏忽掉了,是自己的兒女,是底下一代,這是多麼重的業。再看看畜生,畜生也是一條命,每年被人吃掉的、殺掉的這些禽獸,海洋裡面這些生物,衛生組織也有統計,大概是一年一億八千多萬,都是有靈性的。還有花草樹木,花神、樹神、山神、土地,我們破壞大自然的環境,跟這些都結了冤仇。所以災難從哪裡來的,我們要清楚,這不是迷信。

  你問問量子力學家,他就會給你把道理講出來,量子力學家的發現跟佛講的是一模一樣的。整個宇宙,所有一切的萬物,統統都有靈性,就是心跟物是一它不是二,再小的物質它都有受想行識。佛經上說,萬事萬物的基礎都是五蘊,色受想行識,五蘊裡頭的色是物質,受想行識是意念。佛法裡面肯定的,物質跟意念永遠分不開,有意念就有物質現象,有物質現象,裡頭就有意念的現象,它是一體,它分不開的。換句話說,整個宇宙是個有機體,活的,它不是死的,怎麼可以任意殺害?現在的人,特別是這一百年,尤其是二次大戰之後,這六、七十年,人做得太過分了。我們知道在抗戰之前,抗戰時候,中國大陸還是,吃肉食,哪有一個人天天有肉吃?這不可能的。一般的小市民,肉食大概總是半個月才有一次,住在農村裡面,一、二個月才有一次。這個農村裡面殺一隻豬,告訴大家今天可以買到豬肉,一個月、兩個月才有一次,不是天天都有。只有過年的時候,大概過年那個六、七天,桌面上都有肉食。哪有像現在?現在這個飲食殺生太嚴重了,吃出一身的毛病,並沒有吃出健康,吃出一身病。造這麼重的殺業,這裡頭決定不能夠避免冤冤相報。所以這都是災難真正的原因,殺業太重了!

  「離欲深正念,淨慧修梵行,欲指貪欲」。《四十二章經》裡頭說,「離欲清淨,是最為勝」,這個勝是殊勝。欲望不是個好事情,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欲望。欲望是阿賴耶裡頭才有,妄心裡頭有,真心裡頭沒有。「正念者,八聖道之一」,也叫做八正道。什麼是正念?「離邪分別,而念法之實性,名正念」,我們今天常說,轉惡為善,轉邪為正。欲就是邪念,就是惡念,惡念、邪念對自己、 對別人都有害處害別人的成分少,害自己的成分嚴重,應該要斷掉。在中國,正念,我們把古人教誨歸納成十二個字,這就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這十二個字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中國人,這叫中國人的標準,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不違背這十二個字。與這十二個字相應的,我們應該努力去做,相違背的,念頭都不能生,當然沒有這種言行。這是中國人的正念。佛法裡面的正念,標準是十善業道,這是基礎,根本的根本,然後隨著修行不斷的向上提升。小乘,持戒、修定這是正念大乘,六度、六和是正念再提升,普賢菩薩十願是正念提到最高的,給諸位說,念阿彌陀佛是正念,阿彌陀佛全都包括了!

  這個地方講到八正道,離邪分別,而念法之實性,實性就是實相,諸法實相,這叫正念。諸法實相非空非有,一切法相有性無,相是幻相,《金剛經》上告訴我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為就是有生有滅,我們看哪一法不是有為法?今天科學講現象,物質現象有生有滅,精神現象,就是意念,它也是有生有滅,包括自然現象都不例外,都有生滅。佛說了,只要是有生有滅就不是真的,它是假的。真的是什麼?真的一定是不生不滅。我們看所有的現象,現象是有生有滅,現象的本體不生不滅。本體是法性,性沒有生滅,相有生滅事有生滅,理沒有生滅,要明白這個道理。這個道理明白有什麼好處?很大的好處,你對這個相不再計較了,你不會執著它,不會分別它,你心就清淨了,那個清淨心就是正念。念佛的人這是無比殊勝的妙法,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這叫正念。這個正念是無上正念,這個正念是正念當中的正念,第一正念。

  要知道你才會珍惜,你才會念念都不放過,我要打個妄想,你看正念丟掉了,邪念起來了念這句佛號,正念提前了。初學的人拉鋸戰,正念拉回來,立刻又忘掉,忘掉再拉回來,初學肯定要經過這個階段。拉鋸戰的時間多長,那就是各人習氣厚薄不一樣,習氣重的人時間長一點,習氣薄的他這個時間就縮短。真正要念到什麼?二六時中不生一個妄念,這個人立刻就能往生。為什麼?這種念頭就是「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心地清淨、平等的念頭跟阿彌陀佛立刻相應,我要想去,佛就來接你。有雜念、有懷疑就不相應,佛知道,他不來,為什麼?來了你不想走。因為來了害怕,我要死了,這還得了!所以阿彌陀佛不來,不嚇唬你,阿彌陀佛很慈悲。真想去,他就真來接引你口裡頭說去,心裡還有恐怖的,他不會來。

  「《觀經疏》云捨相入實,名為正念」,跟前面意思差不多。捨相是什麼?放下一切幻相,放下一切幻相你就契入實相。實相無相,實相無不相,實相無相是從體上說的,實相無不相是從現相上說,這才叫事實真相。我們要了解,不能把它忘掉,了解就真能放得下,不了解放不下,了解就能放下。「淨慧者,《會疏》云淨慧則是般若波羅蜜。非人天小乘不淨之慧」。這是給你講清淨,見思煩惱不清淨,這是人天,人天的智慧不清淨。包括今天我們講的這些量子力學家,他們發現的跟佛經上講的完全相同,但是他心不清淨。佛菩薩怎麼知道的?從禪定當中知道的,所以他是淨慧裡頭明瞭的。科學家是從數學裡頭推斷大概有這個道理,然後再用精密儀器去觀察、去搜索發現了,所以他沒有離開心意識也就是他沒有離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所以他是凡夫。小乘人,聲聞、緣覺見思煩惱斷了,清淨心他得到了,但是他還有塵沙、無明煩惱,平等心沒有得到,所以他還是有染污。淨慧的標準是菩薩,必須是無明、塵沙、見思煩惱統統斷掉了,這是什麼人?法身菩薩。《華嚴經》所說的初住以上,一般別教裡面所講的是初地以上,他們才稱之為淨慧。

  「梵行」,梵是印度話,意思是清淨,梵行是清淨行,「清淨無欲之行」,稱之為梵行。也就是說,他們有能力把七情五欲看破,把我們現前的身、心也看破了。大乘教裡面常說,放下身心世界,放下七情五欲,這叫梵行,這也是菩薩才統統得到。清淨無欲之行,「為《涅槃》五行之一,菩薩利他之行,能為一切不善之對治,離過清淨,故名梵行」。《涅槃經》裡頭解釋,菩薩利益一切眾生,注意底下這一句,能為一切不善的對治。如果利益一切眾生,裡面還有夾雜著不善,那就不是真的菩薩行。這種情形常有,特別是初發心的小行菩薩。去做利益眾生的事情,裡面帶著什麼?帶著自己的名利在裡頭,對自己有好處的做,對自己沒有好處的決定不幹,這個行就不清淨。清淨行把自己統統都忘掉,所做所為全是利他,沒有想到自利只要想到自利,這就有夾雜,就是不清淨。也只有菩薩能做到!離過清淨,過是過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沒有過失,沒有為自己,這叫梵行。「又證涅槃之萬行,名梵行」,也有這個意思,你證得涅槃,你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統統叫梵行。為什麼?證涅槃是見性了,涅槃是自性,當然所有一切行都是清淨。

  《會疏》裡面說,「欲是諸苦之因」,這句話說得好,有欲望就有苦。生老病死苦、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五陰熾盛苦,都跟欲有關係。所以這個經文上教給我們,『離欲深正念』,正念裡頭有樂。極樂世界的樂是正念,極樂世界有淨慧、有正念,生到極樂世界人人都得到。欲怎麼離?你看「施(度)戒(度)能離之」。布施,前面說了,財法兩種都要布施,財法的範圍非常之廣。要曉得,布施把我們自己的煩惱施掉,把我們自己的習氣施掉,把我們自己的業障施掉,施就是放下、捨掉。我們有什麼毛病,先治最嚴重的,如果我們貪心很重,修財施瞋恚心很重,我們就修忍辱,有對治的方法愚痴心很重的,我們修智慧,都有相對的辦法。六度度六蔽,布施度慳貪,持戒度惡業,忍辱度瞋恚,精進度懶散,般若度愚痴,都有對象的,瞋恚的習氣重,要用慈悲來對治。賢首國師在《還源觀》上跟我們講的四德,那是修行的總綱領、總原則,那是性德。第一個教給我們「隨緣妙用」,就是普賢十願裡頭的「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怎麼能隨順、恆順?恆是永遠順著眾生,怎麼能做到?你了解眾生相是假的,別當真,當真你就不能隨喜。知道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只有到極樂世界是真的。

  所以在這個世間,樣樣都能順著眾生,你們說好很好,你們說不好也很好,沒有意見,心是平的。那難道沒有智慧?不是大事、不礙大事隨他去!真正是大事情,那就得出來說話。大事少,小事多,你看你的清淨心,真的得到清淨。大事不糊塗,小事糊塗一點,要糊塗,要學糊塗。不管大事、小事,待人接物一定是和睦,笑面迎人。所以中國人,中國老祖宗有智慧,佛教的道場一進門看到誰?看到彌勒菩薩。彌勒菩薩教你什麼?教你笑面迎人,無論見什麼人先對他笑,先對他問訊,他就是有氣他也生不出來了。彌勒菩薩是教我們入佛門就要生歡喜心,用歡喜心入佛門,用笑面入佛門,這個好!所以中國彌勒菩薩造布袋和尚的相,肚大是什麼?表能包容,什麼都能容,不要去計較,沒有一樣值得計較的。只要把阿彌陀佛抓住,什麼問題都解決了。這該計較的不計較,不計較的偏偏去計較,錯了。只有對阿彌陀佛認真,其他的全都是假的,別當真。所以,施戒能離之,布施、持戒能離欲。「正念是善護助,如著鎧入城,忍定能為之」,這個裡頭講到六波羅蜜怎樣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今天時間到了,這一段我們下一堂接著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