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0五集)  2012/2/2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205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四十一頁第一行,「期如佛德」,第一個小段「悲智如佛」,經文只有兩句:

  【如佛無礙智。所行慈愍行。】

  雖然只有十個字,含的意思深廣沒有邊際。我們看念老的註解。上面的兩首偈是「願求佛德」,願自己的福慧等同如來。第一句『如佛無礙智』,求自己的智慧跟佛一樣。這可不可能?在理上講是可能的,因為我們的自性跟佛的自性是一個性,佛具足無量智慧,我們當然也能具足。這個地方我們要建立信心,生佛不二,眾生跟佛是平等的。不但我們跟佛平等,蜎飛蠕動也平等,餓鬼、地獄也平等,沒有不平等的。因為是一個自性,是一體,一體當然平等。不平等的現象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我們自己的心性被染污了、被障礙了,所以顯出不平等。那染污、障礙不是真的,實在講只是迷惑,自己障礙自己。諸佛如來心目當中沒有看到你的染污,看到你的自性跟他完全相同。所以佛對一切眾生沒有不尊敬的,只有眾生不尊敬佛菩薩,佛菩薩沒有不尊敬眾生的,這一定要懂得。

  「無礙智者,指通達無滯」,就是沒有障礙,「自在融通之佛智」。說佛智,就是圓滿的智慧。菩薩智慧跟佛差不多,還沒有圓滿,佛智一定是究竟圓滿了。《涅槃經》第八卷說,「如來不爾,悉知自地及以他地,是故如來名無礙智」,這把無礙智解釋一下。什麼是無礙智?如來,如來不爾,跟眾生不一樣。因為悉知自地,對自己清楚,自己確實證得圓滿了,最後一品無始無明的習氣斷盡了,他自己知道。也知道他地,他地就是一切眾生,一切眾生的狀況佛沒有不知道的,你的障礙在哪裡,你的問題在哪裡,他統統曉得。這個道理我們在這個經上學得很多了,這個集註我們這是第二遍。那就是我們曾經學過賢首國師的《妄盡還源觀》,《妄盡還源觀》可以說是佛經裡面的高等科學,它講宇宙的源起,講萬法的來源,文字雖然不多,講得很透徹。依報是宇宙,正報是自己,依正從哪裡來的說清楚了。

  還告訴我們這依正二報的現象,三種不可思議的現象。第一個是「周遍法界」。因為這三種現象,現在科學家所說的波動,三種現象都是波動。波動才動,它速度多大?周遍法界,整個法界統統收到了,沒有不知道的。心裡起個念頭,我們自己還不知道,十方如來、法身菩薩全收到了。人不能有惡念,有惡念對不起人,我們能騙自己、能騙凡夫,騙不了聖人。物質現象是我們身體狀況,身體狀況是物質現象,物質現象也是波動形成的,這個波動現象也是立刻傳遍法界,周遍法界。換句話說,佛菩薩對我們起心動念、身體健康,就是身心狀況,全部了解,了解得最清楚的是他們。這是第一種現象,周遍。第二種「出生無盡」,出生無盡是產生變化,每一個念頭都起變化。這一個念頭,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其中的一念,我們無法掌握到,我們也無法見到、無法覺察到。可是佛菩薩清清楚楚,他完全能掌握,明瞭通達。這種變化就是宇宙之間萬物的變化的根源。

  第三個「含容空有」,這是什麼?這個就是諸法實相,本來就是這樣的。含容空有,在中國大乘經裡面常講的「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是自性、本性,本來就是這樣的。我們沒有這麼大的心量,就是我們的心(心量)受到染污、受到障礙,不然的話,我們心量跟佛一樣。心量跟佛一樣,我們的智慧德能就跟佛一樣。什麼道理?佛在經上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你心量小,你生不出菩提來,菩提是廣大心量。心量小到極處,就變什麼?就變成地獄。所以地獄其實很小,但是在地獄的人認為地獄很大,他自己不知道。極小的心量變現出來的,所以自私到了極處,是這麼回事情。佛的心量是圓滿的,含空容有,含空,心包太虛,容有,量周沙界,這叫無礙智。所以,如來知道自己,也知道別人,沒有一樣他不知道的。

  《大集經》第一卷說,「無礙智慧無有邊,善解眾生三世事」。解是了解,沒障礙,眾生三世事,過去、現在、未來全都清楚。心量能不拓開嗎?還要守住小心量嗎?在現前學佛,什麼最重要?拓開心量念佛最重要,念佛不是為自己,念佛要為眾生。念佛人天天做迴向,迴向三處。第一個是「迴向菩提」,自性本具的智慧。我學佛什麼都不想,不想人間的名聞利養,遠離七情五欲,一心只想菩提,菩提是自性本具的智慧,希望這個智慧能現前。「迴向眾生」,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夠離苦得樂,都能夠破迷開悟,都能夠念佛往生成佛,這願望在此地。怎樣才能往生成佛?念佛就能往生成佛,所以希望大家認識極樂世界,認識阿彌陀佛。眾生怎麼會認識?我們要做出樣子來給他看,做出一個真正念佛求生淨土的樣子,他看到了會受感動,看到了他會相信,這個重要。怎麼個做法?要把《無量壽經》做出來。《無量壽經》念沒用,念是教幼稚園小朋友。是要你明瞭、通達這經上所講的義理,統知道了,知道明白了,落實在生活,落實在起心動念,跟經教完全相應。跟經教相應就是跟阿彌陀佛相應,這多麼重要!相應才行,這真得佛法的利益了。末後「迴向實際」,實際就是圓滿成佛,回歸自性。學佛就為這個,除這個之外,心裡頭一塵不染,這個道理不能不懂。

  再看下面,魏譯《無量壽經》下卷云:「佛眼具足,覺了法性,以無礙智,為人演說。」這是康僧鎧翻譯的《無量壽經》下卷,《無量壽經》兩卷,上、下兩卷。佛眼具足就是五眼具足,五眼,上上一定包括下面的,像五層大樓,佛眼是最上面一層,下面四層一定具足,不具足,哪來第五層?五眼圓明,最下面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覺了法性。前面的四眼都沒有覺了法性,只有佛眼圓滿了,對於法性一點障礙都沒有。法性是什麼?是一切萬法的本體。這才是真正把一切法的實相看破了;看破實相,真心不但是現起來,圓滿的出現了。我們就知道了,這個世間芸芸眾生無量無邊,什麼人用圓滿的真心?就是佛,佛是圓滿的真心。菩薩真心,用真心不圓滿。什麼樣的菩薩用真心?法身菩薩,所謂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那就是一品真心。是用真的,決定不是假的。所以天台大師判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六即佛裡面他們叫分證即佛。分證,他是真的,他不是假的,但是不圓滿,確實用真心,比十法界的佛高一等。十法界的佛是相似即佛,沒有說他是真佛,相似,為什麼?他用阿賴耶,他沒用真心。真妄區別就在此。

  究竟圓滿用真心的是佛,覺了法性。換句話說,法身菩薩也覺了法性,不圓滿。那一般的菩薩,佛經的術語稱為權小菩薩,權教、小乘的菩薩,他們沒有覺了法性,他們跟我們一樣用八識五十一心所,用妄心。但是他們用得正,我們用偏了、用邪了。他為什麼用得正?他真學佛,佛在經教上講的他們全學到了,所以那個樣子很像佛。心裡頭不是的,心裡面無始無明沒有放下,就差這一點,沒有能夠轉識成智,就差這一點功夫,所以他不是真的。佛跟眾生說法、法身菩薩跟眾生說法不一樣,為什麼不一樣?他有無礙智,他見到事實真相,所以他可以為人演說。演是表演,就是什麼?做到了,他真學佛。將諸法實相跟自己的生活、思想、行為融成了一片,這叫為人演說。把佛法的受用完全表演出來,以表演為主,以言教為輔助。釋迦牟尼佛在世,為我們示現八相成道,表演。上上根人不必聽佛講經說法,看他這個樣子就覺悟了、就明白了。看他捨棄王位離開家,就知道,煩惱要放下。三十歲,看到他放棄求學,到菩提樹下入定了,就曉得什麼?要放下所知障。這兩種障礙沒有了,圓滿成佛。所以,上上根人一看見就明白了,不用說話。這是無礙智,這是慈愍行,做出來了。

  「故法藏發願求此無礙智,為九界眾生,演說妙法,契理契機,一切無礙」。佛修行,佛證果,佛弘法利生,沒有一絲毫為自己,完全為別人。這裡我們明白了,為別人才是真正為自己,自己才成就圓滿的無礙智慧。加一絲毫自己在裡面,有智慧,但是有障礙,不能說無礙智。完全沒有自己了。這什麼意思?原來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菩薩、一切眾生就是自己。是自己什麼?自己的法身,這是真正照顧自己,真正為自己。這一句也告訴我們,學佛的終極目標是什麼?是求自性本具的無礙智慧現前。求這個智慧是什麼用?求這個智慧我才能幫助眾生,幫助他離苦得樂,幫助他破迷開悟,幫助他轉凡成聖,沒有這個智慧做不到。所以這個智慧,底下四句話就是作用,為「九界眾生」,九界最上面是菩薩,聲聞、緣覺,下面六道眾生。「演說妙法」,妙法就是明心見性之法,妙法就是無礙智的妙法,慈愍行的妙法。有這個妙法,就能夠演說,「契理又契機」。契理是什麼?跟諸佛如來所證的不違背;契機,跟現前所有一切眾生的根機,善根福德因緣不違背,恰到好處。「一切無礙」,度九法界眾生,度樹木花草,度山河大地,所有迷惑眾生都能幫助他開悟,都能幫助他回頭。

  再看底下這一句,『所行慈愍行』,「慈」是慈悲,「愍」是憐憫,看到眾生受苦受難,憐憫心生起來了。「願求己之所行」,自己的演說,「能如世尊之慈愍行」,能像佛陀一樣。「世尊以無緣大慈」,無緣就是今天所說的無條件,慈悲是愛心,佛對眾生的愛心沒有條件,所以叫無緣,「哀愍眾生,等同一子」。眾生在迷,迷,他就造業;他造業,業就變現出果報,自然的。善業感善果,惡業感惡報,這是屬於自然現象,三種現象裡頭第三種自然現象。佛看到生憐憫心,為什麼?三種現象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一樣是真的。眾生這些苦就像人作惡夢一樣,夢中境界是假的,但是作惡夢他很恐怖,他很難受,驚嚇醒過來還心有餘悸。眾生在六道就像這個樣子,所以佛看見了,當然要幫助他。

  「拯濟負荷,悉登彼岸。故願能行佛之所行」。法藏菩薩看到了,諸佛如來對一切眾生,等同,等是平等,就像父母愛護他的獨生子一樣,那麼樣的用心,那麼樣的哀愍。佛對於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眾生,上面到等覺菩薩,下面到無間地獄,平等一視同仁,沒有絲毫分別。完全看眾生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緣來幫助你,看善根福德因緣這叫契機,等同這是契理。為什麼?一切眾生跟自己同一個自性,這平等的,所以等同。故願能行佛之所行,法藏如是,我們要學,我們千萬不要自己以為我們跟佛的距離太遠。是不是真的太遠?真的太遠。怎麼太遠?因為你以為他太遠,就太遠了;你以為他很近,他就近。根本沒有遠近,完全在自己的用心,這就叫一切法從心想生。如果常想到佛跟我很近,佛天天在我身邊沒有離開我,這個念頭好,這個念頭成佛很快。常常想著,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極樂世界距離我們十萬億佛國土,我哪天才能看到?你這輩子沒指望了,為什麼?你把阿彌陀佛送到十萬億佛國土那邊去了。十萬億佛國土不離當處,就在此時此地,你看多麼親切!

  所以,能行佛之所行,法藏菩薩能,我們也能。念念為眾生得利益,不要為自己,盡心盡力去做這些好事。別人歡喜,我們做。別人不歡喜,他沒有見到,那我們要不要做?我們要做。不能說他不歡喜、他排斥、他拒絕,咱們得想方設法也要做,非不得已的時候一定要做。此處有障礙不能做,別處沒有障礙趕快去做。佛菩薩做不是一個地方,遍法界虛空界,這個佛世界有障礙,那個佛世界沒有障礙,這道理一定要懂。這個世間眾生排斥佛法、不相信佛法,佛不來;那個世界人相信、人喜歡,佛就到那裡去了。什麼時候這個地方眾生回頭了,想要求佛幫忙,佛又來了。佛不記仇,沒有怨恨,不是說上次我來,你排斥我,我以後再不來了。那是賭氣的話,那是凡夫才有,佛菩薩沒有。佛菩薩是你真想他來,他立刻就來了。這是我們都要懂得,要好好學習的。「故上句願求佛智慧,此句願求佛慈悲」,所行慈愍行,就是學佛的慈悲。「智悲並運,圓契菩提」,菩薩有智有悲。有悲沒有智,救不了眾生;有智沒有悲,不肯救眾生;必須要悲智圓滿、悲智圓融,這是真正的菩薩,這叫圓滿契入菩提。

  我們再看底下一段,「說法如佛」。諸位在此地要特別記清楚,說法如佛的先決條件是悲智如佛,沒有悲智,說法做不到,悲智是說法的基礎,這一條非常重要。這個經文後後深於前前,你看科判裡面說的,「開慧達善」、「開藏施寶」,一層一層的契入,我們學也要按這個順序。我們看這段經文:

  【常作天人師。得為三界雄。說法師子吼。廣度諸有情。】

  這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落實。『天人師』是佛十種德號裡頭的一種,前面學過。佛的身分,就是天上人間,代表六道輪迴,就是六道眾生的老師。這什麼意思?有義務、有責任、有使命要教化六道苦難眾生,就這個意思。所以聽到這句名號,看到這一句「天人師」,決定不能夠產生誤會,生起貢高我慢,我這一下是天人師了。只要有這麼一念,你就墮落了,護法神就遠離你而去,為什麼?傲慢心生起來了。從這樁事讓我們想起孔老夫子,他老人家說,「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則不足觀也」。真天人師,自己心目當中沒有天人師這個概念,這是真天人師。別人讚歎他是天人師,他還要謙虛不敢當,但是他起心動念、所作所為的確是天人師,道道地地的天人師。心裡頭有眾生,念念不捨苦難眾生,眾生造作罪業愈重,受的苦難愈多,他的慈悲心愈深,怎麼樣去幫助他。

  『得為三界雄』,「雄」是對佛的尊稱,就是大英雄。英雄兩個字怎麼解釋?一般普通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這個人叫英雄。世間什麼事情人做不到?了生死出輪迴的事情,沒有人能做到,佛能做到,這稱為大英雄。佛陀在世,一生沒有住宅,每天住在樹林底下。而且戒律上告訴我們,住在樹下只有樹下一宿,這只有一個晚上。明天要搬家,不能在這棵樹下坐。佛為什麼制這條戒?讓弟子們不要貪戀這個環境。這個樹很大,樹蔭很好,我天天都在這裡。佛不許可,你對它生貪戀了,煩惱起來了。制定這條戒律,把你這個煩惱斷掉,任何樹下只能住一宿,第二天找地方搬家。世尊自己給我們做榜樣,他做到了,他說的話大家不能不聽。不能說這一棵大樹要特別留給他,不可以,那就不平等了。這都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他能,他都能做到。所以佛滅度之後,後人給他蓋大殿,塑個佛像代表他,讓他住在那裡頭。這些事情佛統統知道,前面說了,他的智慧能知道過去現在未來,我們距佛才三千年,不算很長的時間,他哪有不知道的道理?今天社會發生這些狀況,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什麼因、什麼樣的緣、什麼樣的果,全清楚。今天這種局面,如何清理、如何轉變,實際上他都表演給我們看了,就是教學。只要把教學搞好,社會上什麼問題都擺平了,沒問題。人人心地清淨平等覺,還有什麼問題?找問題找不到了。所以,教學的目標就是清淨平等覺。

  「三界雄亦為佛之德稱。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些眾生佛統統都度。「《法華經.方便品》曰:世雄不可量」,不可度量,不可測量。他的智慧、神通、道力、慈悲無量無邊、無數無盡,這不可量,這完全是自性圓滿的顯露。「《淨影疏》云:世雄,佛之異名」,是佛名字。「佛斷盡一切煩惱,故為三界中之大雄。總之,此一段是大願之總結」。這個地方我們看到了,佛能稱之為天人師、三界雄,是因為他能夠斷盡一切煩惱,也就是了生死出三界。六道凡夫做不到,十法界的小聖也做不到,佛能做到,稱他為大雄。他真的是當之無愧,真是大雄。這一段總結上面的大願,前一科無礙智,求智慧;這一段表誓願,慈愍行,他的四十八願願願都兌現了,願願兌現。「願是萬行之先導」,有願而後才有行,「慧即佛道之眼目」,你要沒有真正智慧,你看不清楚、看不明白。「願以導因行,慧以照佛道」,慧能夠認識路,能明瞭,行能夠達到你的願望,「願慧成滿,即名如來,故謂得為三界雄」。「蓋誓願與智慧,成佛正因」,慧圓滿了,願也圓滿了,「兩俱圓滿,從因得果,故為三界之雄」,這個是自己圓滿成就,圓滿成就才能夠度眾生。

  『說法師子吼』。成佛,哪尊佛不說法?不說法,成佛幹什麼?我們就明白了,成佛就是教學的。好比我們在世間讀書,讀師範學校,師範學校念出來幹什麼?教學,專門從事這個行業,一生從事教育。這個行業很辛苦,特別是教兒童。但是這個行業,在古時候的中國,地位是最崇高的。現在人稱老師,古時候不稱老師,稱夫子,非常尊敬的稱呼。人家一聽說稱夫子,沒有不恭敬的,就是肅然起敬,雖然生活清苦,他得到大眾的尊敬。那就是一生從事於教學工作,這個工作沒有名利可圖,智慧、慈悲的付出,把下一代教好,自己的理想、願望讓下一代去落實。現在人稱之為教育家,就是古時候稱為夫子。現在人所謂孔子,在從前人不是說孔子,孔夫子。這些稱呼都非常重要,能看出我們現在人對傳統文化、對從事教育工作的人那種心態。古人稱孔夫子都很恭敬,肅然起敬,社會能長治久安,能造成一個時代太平盛世,夫子的貢獻太大了!

  今天社會的動亂,根源是什麼?因素雖然很多,我是總結成一個,就是教育失敗。怎麼失敗?沒有教育了。學校很多,是教你做事情的,沒有教做人的。人會做事,不會做人,懂得事怎麼做法,不知道人與人應該怎麼相處,不知道。所以社會亂了。中國古人教育是把做人擺在第一,夫子的教學四個科目,第一個德行,第二個言語,第三個才是做事,政事,最後一個是文學;文學放在最後,德行放在第一。現在教學,德行沒有了,言語沒有了,只有政事,文學也沒有了。中國教育是四個科目,現在教育只有一個科目,其他三個都不要,問題出來了。前面兩個太重要了!

  所以社會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學過傳統文化的人心裡頭都非常清楚、都非常明瞭。但是怎麼樣?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但是教學不能不做,還是得堅持下去。國家不做了,地方上人士不做了,社會不做了,家庭也不做了。可是世界這麼大,人口這麼多,畢竟還有少數同志的朋友,對於聖賢教育有仰慕。這些同學,這叫有緣人,我們可以藉著衛星、網路,雖然不居住在一處,可以分享大家學習的心得。這是人生最快樂的事情,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們願這些少數人做聖賢教育播種的工作,重新播種。當然傳統文化再復興不在我們這一代,我們相信會復興,應該在往後三代、四代、五代,至少一百年之後。中國古人說得好,「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話說得有道理。

  「說法師子吼。願己說法,能如世尊,於大眾中,作師子吼」。希望自己說法能跟佛一樣,這是自己一個願望,必須自己有慧、有德、有慈悲,還得眾生有福,這個願才能現前。如果眾生沒有福,眾生造的業太重了,佛菩薩不來。佛菩薩為什麼不來?令眾生造更重的罪業,不但不能給眾生帶來好處,帶來負面作用,這就不可以來。因為眾生不相信,眾生會毀謗,毀謗三寶,那個罪在無間地獄。佛菩薩絕對不希望眾生因他而墮無間地獄,他迴避,他不來,等到你有一點恭敬心他再來。「師子吼」是比喻,師子,這下面說,就是動物裡面的獸中之王獅子。「師子一吼,百獸畏懼」,牠有那麼大的威力,獅子一叫,小動物腿都軟了,都跑不動了,想逃都逃不掉。「故稱世尊決定無畏之說法,為師子吼」,用師子吼比喻如來講經說教。《涅槃經》第二十七卷說,「師子吼者,名決定說」,決定沒有錯誤,決定是正確的,決定契機契理,這才能稱為師子吼。這個標準只有佛陀一個人,再引申那就是法身大士,權教菩薩不敢說師子吼,聲聞、緣覺就更不必說了。

  「又《維摩經.佛國品》曰:演法無畏」,演是表演,身教。教學裡頭一定是以身教為主,身不能做學生的榜樣,你就沒辦法教人。這就是為什麼過去從事夫子這個行業,被社會大眾那麼樣的尊重,就這個道理。一般行業,行住坐臥可以隨便一點,做夫子的人不行,無論在什麼地方,行住坐臥要嚴守戒律、威儀。就譬如說《弟子規》,不論在哪個場所他都做到,你一句都挑不出他的毛病,不能不讓人尊敬。他是社會一切大眾的榜樣,他把標準做出來給大家看,這才是夫子。社會大眾向誰學習?向他學習。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都做到了,聖人;做到了,還沒有盡善盡美,賢人;能做到六、七成,叫君子。可是從事夫子這個行業,他一定要做到,這是他的外表。所以教學,一面教學一面從事於著述,是他自己的心得,他學習的一些啟示,流傳給後世。這種人在社會上並沒有崇高的地位,也沒有財富,一生物質生活勉勉強強能過得去,安貧樂道。教下一代是一樁樂事,他的期望、目標就是學生當中能成就。

  「又《維摩經.佛國品》曰:演法無畏,猶如師子吼。」「肇公註曰」,僧肇大師的註解,「師子吼,無畏音也。凡所言說,不畏群邪異學,喻師子吼,百獸下之」。這些小動物對獅子都有畏懼,這是猛獸。用牠來比喻世尊說法,他有理論依據,他有無礙辯才,不怕別人問難。這是一般演說都擔心這麼個問題,聽眾當中來找麻煩的,來挑剔,來難你。早年,我第一次到香港來講經,一九七七年,第一天到香港,住在暢懷法師的中華圖書館,佛教圖書館。晚上暢懷法師陪我吃晚飯,就告訴我,香港這個地區講經的風氣不盛,國內外有名的大法師到這邊來講經,大概頭一天人家來捧場,來的人很多,圓滿那天也是來捧場,當中很少人來聽。他告訴我,他說你也不出名,有名的大法師都這樣的,你心理要做準備,可能在當中一個聽眾都沒有。我說沒有關係,沒有聽眾,那個椅子擺好,我對那些椅子講可以了。暢懷說,那這個沒有問題。沒有想到我的法緣不錯,天天都滿座。所以暢懷法師說,法師,你的法緣沒想到,每天都有這麼多人來。連續講四個月,前面兩個月在圖書館,後面兩個月在藍塘道壽冶老和尚的道場。那個時候過海要渡船,沒有隧道,要坐船,就是自己有車都很不方便,車要停在碼頭上的停車場,坐船過來。所以我們遷就兩面的,香港跟九龍這邊的聽眾,兩個月在香港,兩個月在九龍。

  還有,暢懷法師告訴我,專門有一批找麻煩的人,他們來聽經,來找麻煩,來提問題來問你,把你問倒,給你難看,叫你下不了台。他告訴我,這個都要有心理上的準備。好在那個時候我在台中學《楞嚴經》,在台中就講過一遍,在台北好像也講過一、二遍,到香港來講應該是第四遍。這個經講了幾遍,有底子了,膽子就比較大一點。但是,四個月沒有人來問難。挑毛病問難的這些來了沒有?來了。暢懷法師他告訴我,哪些人,專門找麻煩的。可是他們聽了之後沒找我的麻煩,不但沒找麻煩,還請我吃一次飯,很難得。所以,結法緣確實很重要,要多結法緣。

  「如是說法,故能廣度諸有情。且此廣度有情之句,正是法藏大願之根」,為什麼?法藏的心就是為度眾生。為度眾生才發願的,為度眾生才學佛的,為度眾生才去參訪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為度眾生才建立極樂世界,一切統統是為度眾生,沒有一念是為自己的。實際上法藏完全明瞭,自他是一不是二,所以為眾生是真正為自己;換句話說,為自己是真正障礙自己、是損害自己。這個裡頭的道理只有菩薩知道,為自己確實障礙自己。為什麼?這個自己是迷裡頭第一個因。怎麼迷的?就是因為為自己迷了,現在還為自己,迷上加迷,你什麼時候能開悟?要想開悟,首先把自己放下。第一個破身見,只要身見一破,念佛往生淨土,不在凡聖同居土,凡聖同居土裡面身見沒破,身見破了,生方便有餘土,你看差多少。我們今天對這個道理清楚了,但是事上沒轉過來,沒放下。這什麼原因?雖懂這個道理,沒透。如果透徹了,自然放下,不需要人教,也不需要人勸,自然就放下了,這是事實真相。

  「故云:四十八願,願願皆是為眾生」。我們可以用一句俗話說,就是眾生知見來說,彌陀起心動念全是為一切六道苦難眾生,從來沒有一念是為自己想著的。我說這是隨我們俗人的說法,要是隨阿彌陀佛的說法,阿彌陀佛確實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話怎麼說?只可以用一句,不可思議。或者是他真正了解、真正徹悟了,一切眾生就是自己,這個也能講得通。後面這一句,這一句真的是究竟圓滿,科題「一切成佛」。經文:

  【圓滿昔所願。一切皆成佛。】

  這還得了!彌陀發願,世出世間稀有難逢,你生到極樂世界,到那裡去幹什麼?到那裡去成佛,跟他完全一樣。他所證得的你也圓滿證得,你沒有比他低一個層次,你跟他是平等的,這不可思議。我們看註解,『圓滿昔所願』,「昔所願者,即法藏菩薩於五劫中,精勤求索,結得之四十八大願」,這是昔所願。這個願怎麼來的一定要知道。他去參觀考察二百一十億諸佛國土,二百一十億不是數字,前面說過,是表法,表大圓滿,就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一個不漏,他統統參訪過。像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十三也不是數字,都是表法的。一切諸佛剎土裡頭,精勤求索,結得之,諸佛剎土裡頭好的、美好的全要,我將來建立的極樂世界上統統都有;諸佛剎土裡頭不善的全不要,三惡道不好,不要,眾生造三惡道的業會墮三惡道,也不要。可以說,極樂世界是集一切諸佛剎土真善美慧之大成。為的是什麼?為的是接引一切六道裡面苦難眾生到這個地方來學習,快速圓滿菩提,回歸自性,所以叫『一切皆成佛』。這種大恩大德、大願大行,不知道的人感恩的心生不起來,知道的人哪有不感恩戴德!世出世間的恩德還有超過這個嗎?沒有了,父母的恩德不能跟他比。他念念幫助我們趕快成佛,像他一樣,成佛之後度眾生。他所發之願,「一一功圓果滿」,每一願都成就了,沒有一願是虛願,「故名圓滿昔所願」。

  「一切皆成佛,此之一句,奇哉!奇哉!粉碎虛空!此正是四十八願之本體。從此一句,流出四十八願。一一之願,亦只是顯此一句」。就是彌陀的本願,彌陀的真心,就是一切都成佛,這還得了!我們要學佛,要修淨土,要往生,這一句可不能馬虎。這一句是阿彌陀佛的真心、是阿彌陀佛的本願,如果我們心裡頭有這一句,我們跟阿彌陀佛同心同願。與彌陀同心同願,這個人怎麼能不往生?這部經能不讀嗎?這部註解能不學嗎?只要有這麼一個心,就是阿彌陀佛的心、阿彌陀佛的願,用這個心願來持名念佛,自自然然與阿彌陀佛相應,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我們的心目當中看一切諸法皆成佛,我心是阿彌陀佛,你看一切眾生皆是阿彌陀佛。為什麼?用阿彌陀佛的心看一切眾生,一切眾生皆成佛。我們有分別,這是阿彌陀佛、這是眾生,這就錯了,分別心、執著心。分別執著放下了,平等清淨心就現前,這兩句經文你才有深刻的體會。

  我們再往下面看,「《往生論》謂三種莊嚴」,「佛土」,極樂世界,「佛」是阿彌陀佛,「菩薩」是十方一切往生到極樂世界的這些人,人數之多無法計算,品類差別從等覺菩薩到無間地獄,生到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三種莊嚴,無比的莊嚴。佛土極樂世界,修學的環境在十方世界找不到;老師阿彌陀佛,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能,圓滿的大願,圓滿的成就;菩薩,無論什麼根性,無論從哪裡來的,到達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三種莊嚴「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謂清淨句。清淨句者,謂真實智慧無為法身」。這個清淨有兩種,應該知道,是哪兩種?第一個「器世間清淨」,就是極樂世界清淨;第二「眾生世間清淨」,這個眾生世間清淨就是實報土、方便土、同居土一味清淨,跟實報莊嚴土沒有差別。「今云一切皆成佛,極顯此二種清淨」,這兩種清淨是依正清淨,依報跟正報。正報舉眾生,眾生都清淨,佛哪有不清淨的道理!舉佛清淨,眾生未必清淨;眾生清淨,跟佛一樣。

  「本經《泉池功德品》云:其水」,七寶池中八功德水,「一一隨眾生意」。真的是在極樂世界上非常明顯,一切法從心想生。水能隨人的意思,水的溫度隨人意,水流動的速度隨人意,水的這些波濤隨人意,樣樣都能隨人意,你想喝這個水,水的味道也隨人意。「波揚無量微妙音聲」,波浪有音聲,它也隨人意,「或聞佛法僧聲,波羅蜜聲,甘露灌頂受位聲」。極樂世界六塵說法,樹木花草說法,七寶池裡頭八功德水也說法,你想聽什麼法,它就給你說什麼法。兩個人同在池裡頭,一個想聽《華嚴》,水的聲音就是講的《華嚴》;一個要聽《法華》,他聽的就是《法華》,能隨人意,能個別隨人意。這個情形,現代我們一些科學家把它實驗出來了。江本博士做的水實驗發現了,水真能隨人意,前後意思不一樣,水結晶的變化先後也不一樣。

  下面說,「得聞如是種種聲已」,聽水在說法,「其心清淨,無諸分別,正直平等」,清淨心現前,平等心現前,「隨其所聞,與法相應」,覺現前,經題上清淨平等覺。「其願聞者,輒獨聞之」,我想聽什麼我就聽到什麼,「所不欲聞」,我不想聽的,不想聽的水清淨,什麼都聽不到。「永不退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水的功德,能幫助你不退菩提心。「水者,無情之器物,何以能有如是無量妙用,應機隨宜,欲聞則聞」,你看想聽就聽,「又具如是不可思議殊勝功德」,它能夠隨一切眾生的意念,真正不可思議,「能令聞者,永不退轉」。極樂世界,這是聽到水的聲音,聽到風吹樹葉的聲音,聽到鳥叫的聲音,無論是見色聞聲都是在宣演妙法。所以,極樂世界他不會退轉,有道理,佛給你說法,情與無情沒有一個不說法。

  有情的,諸大菩薩,你聽佛講經有不懂的地方,大菩薩會給你講解,大菩薩都是阿彌陀佛的助教。大菩薩什麼地位?皆是補處菩薩,等覺菩薩。有多少?數不清!「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那個上善就是指補處菩薩,這叫上善。他們幫助這些還沒有真正大徹大悟、還沒有見性的這些菩薩,就是同居土的菩薩、方便土的菩薩,天天幫助。我們這裡去聽老師講經,沒聽懂,找不到人問。極樂世界所有的菩薩跟六塵沒有一個不能幫助你,所以那個世界成佛容易,成佛快,就這個道理。十方世界沒這麼多好事,只有極樂世界有,為什麼?極樂世界是集一切諸佛美好之大成。極樂世界有的,諸佛剎土未必有;諸佛剎土裡有的,極樂世界決定有。我們果然對於這樁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自自然然死心塌地,我就要到極樂世界去,這個心就堅定了,不再猶豫。幾時去?愈快愈好,今天最好,這個你還要等嗎?只有這一樁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

  「水者,無情之器物也。何以能有如是無量妙用,應機隨宜,欲聞則聞;又具如是不可思議殊勝功德,能令聞者永不退轉?是知一真法界,一塵一毛,無不圓明具德」。這在此地給我們一個正確的答案,讓我們知道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廣大沒有邊際,一真法界的一塵一毛無不圓明具德,圓是圓滿,明是光明,圓是沒有欠缺,明是明顯,沒有隱晦,德是性德,自性無量無邊的妙德統統都顯示出來,在一塵一毛上顯。我們要問,我們現前這一毛一塵顯不顯?給諸位說,顯。它從來沒有停止過顯,只是我們肉眼凡夫沒有覺察到,所謂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這是什麼?六根有了障礙,無明的障礙、塵沙的障礙、見思的障礙,我們聞不到。極樂世界這三種障礙都沒有,這是阿彌陀佛幫忙的,生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把他無量功德加持給你。加持給我們用,我們真用上了,真的是眼明耳聰,真看見、真聽見了,心裡頭真覺悟了,不迷惑了。到極樂世界,身體改造了,這個血肉之身丟掉、不要了,這是染污。到極樂世界換個身體,法性身,居住的世界法性土。所以,圓明具德,自性裡頭無量的智慧德相統統現出來了。

  「一真一切真。一塵一毛,無一非圓圓果海」,真的是妙不可言!圓圓果海,圓滿當中的圓滿。實報土裡面法身大士是圓,妙覺如來圓中之圓,性德圓滿的顯示,一絲毫的隱蔽都沒有,這在極樂世界。到任何一個諸佛剎土裡頭,你能見到圓果海,圓圓見不到,這就是極樂世界特別殊勝之處。我們得真心嚮往,發願求生,念念不忘阿彌陀佛。對於現前地球上一切苦難眾生,以至心迴向就可以了。自己沒有真實功德,拿什麼迴向?我們用自己的真信、切願,《無量壽經》上三種真實,真實之際、真實智慧、真實之利,迴向給一切眾生。希望一切眾生真信真願,老實念佛,求生淨土,身心健康,消災免難,一生當中圓滿成就。好,今天我們就學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