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二六七集) 1984/12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1-003-0267
請看《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第五五0頁:
六方佛的名號,確實是指示我們念佛修淨土法門的人應該走的一條菩提大道,這個意思非常重要。
疏【稱理,則自性仰之彌高不可盡,是上方恆沙佛義。】
這是蓮池大師以儒家的成語來形容自性功德無有窮盡的意思。
經【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這一句,在短短的一部《彌陀經》裡面,我們見到很多次,六方佛就是六次,後面佛還提到,讀的次數多了,我們的印象就非常深刻,這是佛特別加重語氣。我們真正能夠將這原本的經題大意略略知道一些,信願持名自自然然就得力。念佛功夫不得力,換句話說,對於名號功德還是相當的生疏。
疏【以上六方佛讚,亦是阿彌陀佛本願力故。】
六方就是十方,十方也就是三世,真的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對阿彌陀佛的禮讚。為什麼說這一切佛的讚歎也是彌陀本願?因為四十八願裡有這一願。
鈔【本願者,大本法藏願云:我作佛時,名聞十方無央數世界,諸佛各於大眾之中,稱我功德及與國土等。】
彌陀有這一願。他老人家每一願的後面都說,這個願要不成就,他就不成佛。所以四十八願,願願都是圓滿成就,他在西方世界成佛到現在已經十劫了。
鈔【故今成佛,如其所願。】
這一願,他的本意在什麼地方?是不是阿彌陀佛很好名?好名的人還能成佛嗎?我們一定要曉得他的本意,彌陀絕對不是要名聞利養的,而是要普度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在一生當中就圓滿成佛。假如諸佛不讚歎,諸佛不為他推薦介紹,眾生怎麼曉得有阿彌陀佛?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就是諸佛之一,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我們才曉得有西方極樂世界,有佛叫阿彌陀。十方諸佛在他自己的教化區對他的學生們,就像釋迦牟尼佛教導我們一樣,也像釋迦牟尼佛一樣這麼懇切,勸導我們要發願求生淨土,這是阿彌陀佛本願功德的意思。實實在在的,他是真正能做得到,也就是說一切眾生,包括地獄眾生,造作罪業極重的眾生,只要他能夠信願念佛求生淨土,在一生當中也必定得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無量極重的罪業都可以在一生當中消除。西方極樂世界消業障是最快速的,在一生當中圓成佛道,所以諸佛如來不得不讚歎,道理在此地。
疏【有執楞嚴,謂觀音耳根,此方教體,勢至念佛,不與圓通,云何今日普教念佛?以此為疑者,正繇不達六方佛讚故。】
『執』是執著,《楞嚴經》在中國是相當流行的一部經典,古人常講「開慧的楞嚴,成佛的法華」。在中國所翻的經典,以《楞嚴經》的文字最好,所以學文學的都讀《楞嚴經》。《楞嚴經》裡面,文殊菩薩為我們這個世界選擇法門,他選的是「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不與圓通』,沒有選「大勢至念佛圓通章」,為什麼今天普遍教我們念佛?『以此為疑』,照《楞嚴經》的教義來看,不能沒有疑問。『正繇不達六方佛讚故』,達是通達、明白。他為什麼有疑惑?正是因為他不知道六方佛普遍讚歎這個法門,一切諸佛讚歎!楞嚴會上選圓通是文殊菩薩選的,那是菩薩選的,這是諸佛選的,不是一尊佛選的,所有一切諸佛統統選擇這個法門,難道還比不上文殊菩薩嗎?我們從這個地方去看,這個疑惑就沒有了,這是佛選的。
鈔【疑者謂念佛法門,既不逗此方之機。】
『不逗』就是不適合,不適合我們娑婆世界眾生的根機。
鈔【又不入圓通之選。】
文殊為我們揀選圓通,沒有選念佛法門。
鈔【既居此方,何必念佛。】
我們現在生在娑婆世界,娑婆世界耳根圓通,我們何必要念佛?懷疑的人,他心裡有這麼一個疑惑。下面是蓮池大師為我們斷疑生信:
鈔【今觀六方諸佛皆讚此經。】
六方就是十方,一切諸佛沒有一尊佛不讚歎這部經,沒有一尊佛不讚歎這個法門。
鈔【則知耳根者,偏逗此方之機。】
耳根圓通是很適合我們娑婆世界眾生的根機,文殊菩薩講「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他選的沒錯。
鈔【念佛則普逗十方世界之機也。】
耳根圓通在娑婆世界行,別的世界未必能適合,未必能契機,可是念佛法門在一切諸佛剎土統統都契機,那就不一樣。
鈔【大本云:十方眾生,稱我名號,必生我國。是也。】
大本就是《無量壽經》。『十方』就是一切諸佛剎土,九法界的眾生,上面包括等覺菩薩,下面一直到地獄眾生。『稱我名號』就是念佛,念佛一定生淨土,一定得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就證明這個法門普遍適合於十方一切眾生,這是耳根圓通跟念佛圓通做一個比較。下面從另一個角度來看:
鈔【耳根者,偏逗人類之機,念佛則普逗六道眾生之機也。】
文殊菩薩為我們揀選圓通,是娑婆世界的人道耳根很利,其他五道就不見得。念佛這個法門,六道統統得利益。
鈔【大本云:地獄鬼畜生,亦生我剎中。是也。】
這是指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聽到這個法門,能信、能願、能念佛求生淨土,也統統得生。可見得耳根圓通所攝的範圍小,只是娑婆世界人道,念佛法門攝機廣大,能遍攝十法界一切眾生,能攝六道一切眾生。
鈔【然則耳根不攝念佛。】
「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這個法門不能包括念佛法門。
鈔【念佛能攝耳根。】
念佛法門能包容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的法門。
鈔【是故耳根者,此方釋迦如來所讚。】
一尊佛所讚的,是適應一個地區、一個時代,有界限、有範圍的。
鈔【念佛者,十方恆沙如來所讚。】
它超越時間、空間,這個法門實實在在不可思議。
鈔【今從多讚故也。】
我們今天學這個法門,我們今天普遍勸人念佛,是基於一切諸佛的勸導、一切諸佛的讚歎,是這麼一個意思,我們做的並沒有錯誤。
鈔【且今普天之下,緇素男女,自然念佛,如前文所明逗機之廣,又何疑哉。】
『緇』是出家人,『素』是在家人,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講出家在家四眾弟子。
鈔【試設一喻,如此國中,有百千邑。】
用一個國家來做比喻。邑是城市。『百千邑』,這個國家城市很多,國家的幅員很大。
鈔【於中士子分習五經。】
『士』是讀書人。『五經』,《易經》、《書經》、《詩經》、《禮記》、《春秋》。
鈔【或有一邑,士多習詩。】
或有一個地區,讀書人喜歡讀《詩經》。
鈔【或有一邑,士多習禮。】
另外一個地區,他學《禮記》。
鈔【所稱多習,據本邑故。】
在這個地區學這個科目的人多,這是地區性的,而不是普遍性的,就像文殊菩薩選耳根圓通一樣,它是地區性的,不是普遍性的。
鈔【如其參會諸經,通較合國,則習之最多,莫尚於易。】
五經裡面的《易經》是最為讀書人所喜歡的,如果就全國來說,學《易經》的人是佔最大多數;如果是一個地區來講,有的地方喜歡《詩經》,有的地方喜歡《禮記》,有的地方喜歡《春秋》,不一樣。
鈔【今此耳根,如詩禮故。】
它在一個地區裡面佔多數。
鈔【今此念佛,如周易故。】
如果就全國而論,學《易經》的人最多,用這個比喻,比喻前面「耳根圓通章」是一個地區的,「念佛圓通」是普遍的,普及到全國的。又設了一個問題:
疏【問:既六方諸佛共讚西方,云何六祖不隨佛讚,反似斥無,其故安在?】
六祖是禪宗的惠能大師。為什麼六祖不能隨順諸佛讚歎西方,反而在言辭裡面好像駁斥西方的樣子,為什麼會有這種言論存在?
疏【答:此有四意。】
蓮池大師為我們解釋這有四個意思。這段文很重要,因為有些人讀了《壇經》,他不相信淨土,就是把《壇經》六祖這段話錯會了。
疏【一為門不同故。】
他們修行的法門不一樣。
疏【二似毀實讚故。】
他好像是批評淨土,實際上他是讚歎。我們一般人粗心,沒有能夠懂得六祖真正的意思,把他的話誤會了。
疏【三不為初機故。】
六祖所接引的對象上上根人,不是一般人。
疏【四記錄有訛故。】
有訛,錯!因為《六祖壇經》不是他自己寫的,他說的,學生記錄的,記錄免不了有錯誤。下面就給四種原因一一來解釋:
鈔【六祖壇經云:東方人造惡,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惡,念佛求生何國?】
這是六祖大師在《壇經》裡講的一段話。
鈔【又云:愚人願東願西。】
這個意思就是說,你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愚人,不是根性利的人。
鈔【後人執此。】
以後的人看到《壇經》這幾句話,於是就執著了。
鈔【遂疑六祖說無西方,故為此辯。】
大家以為六祖不承認有西方極樂世界,所以蓮池大師才有這段文字來辯證。
鈔【初為門不同者,復有二義:一者且據理事二門,六祖所說,是以理奪事門。】
一切法不外理跟事兩門,或者說性相二門,性就是理,相就是事,有理有事。『以理奪事門』,六祖是從理上來說的,而不是從事上來說的。
演【以理奪事門者,真如界內不立一塵,有何淨穢,何必願求?欲顯真如之理,故奪淨穢願求之事,非真無淨穢往生之事也。】
《壇經》前面,六祖說得很清楚,「本來無一物」,有個西方世界,這不是有一物了嗎?還有個阿彌陀佛,不就是有二物了嗎?理上沒有,性上沒有!諸位一定要懂這個道理,真如本性裡一法不立。「欲顯真如之理,故奪淨穢願求之事」,禪宗教學的目的是教你明心見性,如果你心裡還有這些東西存在,決定障礙你明心見性,所以必須把這些知見統統捨掉,這是禪宗的方法。禪宗目標叫你明心見性,六祖說法沒錯!在他那個法門就是這個講法。「非真無淨穢往生之事」,他沒說事,人家說的是理,人家說的是清淨自性,不是給你論事相。
鈔【若以事奪理門,則佛事門中,不捨一法,安得撥無淨土。】
我們跟六祖也是為門不同,他那個門是走理門,我們是走『事門』,理上,一法不立,事上,一法不捨。『佛事門中,不捨一法』,那淨土怎麼會沒有?阿彌陀佛怎麼會沒有?從事上講,一切皆有,從理上講,一切皆空,是這麼個道理。禪宗是講一切皆空,從「空門」入;我們這個法門是一切皆有,從「有門」入,決定要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決定相信有阿彌陀佛。我們從有門入,從事上建立的;禪宗是從理上說的,是從性上建立的,門庭施設不同。
鈔【二者晉宋而下,競以禪觀相高,直指單傳之意,幾於晦塞,於時達摩始唱,諸祖繼興,惟欲大明此道,而此道無佛無眾生。】
佛法是後漢永平十年傳到中國來的,這個時候正好是釋迦牟尼佛滅度一千年,佛的正法時期過去了,像法開始。佛在經上為我們預言,「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末法時期,淨土成就」。佛教傳到中國是在像法時期,所以中國的禪風非常盛,興盛一千多年。晉宋以來,學佛的人都是以禪為高,一昧去參禪。『直指單傳之意,幾於晦塞』,大家都去參禪,什麼叫做禪也沒搞清楚,哪能成就?禪風這麼盛,這麼多人希望學禪而不明白禪是什麼。我們中國人有感,達摩祖師就有應,達摩到中國來就是說明直指單傳的大意。
演【直指單傳者,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單傳心印,不立文字。】
這是禪的宗旨,它的手段跟教下手段完全不相同。「不立文字」是不執著文字,不是不要文字。《大藏經》裡面,自古以來祖師這些語錄著作,禪宗東西超過一半以上,它不立文字,它的文字比哪一家都多,多上好多倍!「不立」是不執著,完全是意在言外。不但不執著文字,言語都不執著,這兩個禪師在談話,我們旁邊在聽,不曉得他講些什麼,他答非所問,你不懂得他的意思,他的意思意在言外。達摩來之後,祖祖相傳就是在直指。
演【此道無佛無眾生者,此道,佛來也殺,魔來也殺,上無佛道可成,下無眾生可度故。】
這在他那個法門絕對正確,為什麼?如果有佛、有魔,佛跟魔就是二法,二法就不是佛法,二法是迷不是覺。有佛道、有眾生,那又是二法。《壇經》上,六祖跟印宗初見面的時候,印宗發現他是六祖,是黃梅五祖的傳人,於是非常歡喜,對他非常禮敬,向他請教:五祖平常教導大眾,「有沒有講解脫?有沒有講禪定?」有沒有教給大家這些方法?六祖回答,「禪定解脫是二法,佛法是不二法」。佛與魔是二法,佛法是不二法,所以無佛也無魔。眾生跟佛道也是二法,佛法是不是二法。由此可知,真正禪心是真清淨、真平等,《無量壽經》上「清淨平等覺」,他完全圓滿的達到,淨宗的清淨平等覺是一分一分去證,禪宗是頓證,這個很難!如果參禪的人還有分別、執著,他就不是禪,那是假的,不是真的,為什麼?他沒有入不二法門,他還落在二三,落二三不是禪,在教下可以講,禪裡頭不能講。他還有分別、執著,他那個心不是禪心;禪心決定沒有分別、執著。如果他還說禪高、淨不行,禪跟淨是二法,佛法是不二法,這樣跟他說,拿《六祖壇經》的例子來答覆他就行了,省掉很多的麻煩。
鈔【今西方者,正開示眾生趣向佛故。】
我們這個法門有佛有眾生,他那個法門無佛無眾生,就是他從自性上建立的,從理上建立的;我們從相上、從事上建立的,有佛有眾生,勸一切眾生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不一樣!為門不同,一定要清楚。
鈔【此道舉心即錯,動念即乖。】
『此道』就是禪宗,禪裡面起心動念就錯了,不可以起心動念。
鈔【今西方者,正教人起心念佛故。】
我們這個法門就是鼓勵勸大家起心動念,念阿彌陀佛。起心就是發願求生淨土,動念就是念佛,去求生極樂世界。門庭施設不同。
鈔【此道心境俱寂。】
『此道』是指禪宗,『心』是裡面,『境』是外面,心清淨,境清淨,這是禪。外面環境不清淨,不清淨是你心不清淨;你的心如果真清淨,外面境界也一定清淨,為什麼?因為你沒有分別心了、沒有執著心了,清淨不清淨是從分別執著來的,離開一切分別執著,哪有清淨不清淨?淨與不淨二邊都捨掉,那叫真清淨。可是我們淨宗,染淨就分得很清楚,我們娑婆世界是染,西方極樂世界是淨。
鈔【今西方者,正以佛國為境,發心求生故。】
這是說明禪跟淨在基本上不相同的地方,這是相上不相同、方法不相同,可是理是一樣的。他所求的是明心見性,我們所求的是往生西方,求的好像不一樣,我們到西方幹什麼?到西方見到阿彌陀佛就明心見性,跟他就是一樣的。他是要在此地明心見性,我們在此地是心也明不了,是性也見不到,到達西方極樂世界承阿彌陀佛的幫助、教誨,我們在西方極樂世界明心見性。所以最終極的目標完全相同,修行的方法、門路不相同。
鈔【是雖理無二致,而門庭施設不同。】
我們的理是一樣的,我們所求的目標也是一樣的。『門庭施設不同』,我們走的門不一樣,他從這個門進來,我們從那個門進來。
鈔【隨時逐機,法自應爾。】
隨順時節因緣,隨順一切眾生的根性,自自然然是這樣的。
鈔【假使纔弘直指,復讚西方,則直指之意,終無繇明矣。】
一個禪宗的人,講求的是心境俱寂,一念不生;如果再勸他念佛求生西方,就把他的清淨心破壞,怎麼能這樣做法?『直指』就是明心見性,這就破壞了。同樣一個道理,弘揚淨土法門的,一定勸大家肯定真的有西方極樂世界,《彌陀經》上說「過十萬億佛國土,有世界名曰極樂」,有!「其土有佛號彌陀」,那麼樣肯定,有!禪宗是沒有,我們有!我們是從事上講的,真有!這是門庭不一樣,禪宗教學跟淨土教學是不相同的,我們一定要懂這個道理。
做一個法師,做一個善知識,在一切道場參學,這些常識都要懂得。我是一個修彌陀淨土的人,我參訪禪宗的道場,我一定極力讚歎禪,絕不提淨土,提淨土就破壞他們的念頭了。過去我在香港大嶼山參訪寶林寺,聖一法師的道場,禪宗道場。他們的禪堂每天都按照規矩坐香,有四十多個人,很難得,規矩很嚴。聖一法師請我到禪堂講開示,跟大家結緣,我總不能勸他念佛,那不是把他的功夫全破壞了?幸好我還有幾句口頭禪可以應付,讚歎他們。他們問我:法師,你既然這樣讚歎禪宗,為什麼不參禪,去念佛?我就老實跟他:禪要上上根人,我是下下根。捧他,你們是上上根,我是下下根。我在新加坡參訪演培法師的道場,演公道場修的是彌勒淨土,我修的是彌陀淨土,不一樣。他們的目的將來是上生兜率天,親近彌勒菩薩;我們是到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他在那裡已經教了二十多年,我總不能勸大家念阿彌陀佛。所以到他的道場要偏讚彌勒菩薩,這是規矩,一定要懂。他們學什麼,我們一定要讚歎這個法門,要讓他得歡喜心,要讓他在這個法門增長信心,我們對他就有幫助。決定不能破壞道場,不能破壞眾生的修學,修了那麼多年,再叫他起疑惑,再叫他心地動搖,那個罪過就大。我們佛門有個俗話說,「寧動千江水,不動道人心」,你要是把修道人的信念破壞,這個罪過太重了。
鈔【故六祖與淨土諸師,易地則皆然也。】
如果換一個地位來相處,所表現的都一樣。我們再看第二段:
鈔【二似毀實讚者。】
『似』是好像是,六祖的話好像是謗淨土,實際上是讚歎淨土,粗心的人聽不出來。
鈔【六祖東西之說。】
六祖所講的東方、西方。
鈔【祇是勸人要須實心為善,空願無益,何曾說無西方。】
他沒有否定西方,並不是不承認有西方存在,他沒有這個說法。他的用意是勸人認真修行,如果不是真心修,那個空願是得不到利益的,願,一定要用行去填願,一定要實踐,有功夫才行。
鈔【喻如孔子生於東魯。】
這是比喻。孔子生在魯國,就是現在的山東。
鈔【今有人言:齊人造惡,慕孔子求居魯邦。】
孔老夫子德高望重,他所居住的地方,人民接受他的教化,個個都守禮,都非常善良,社會淳樸,人民都安居樂業。齊國,山東的北面,魯國在山東的南面,魯是個小國。假設有人這麼說,齊國那個地方人造惡,我們今天講,這個社會不安定,羨慕孔子的教化,移居到魯國去,親近孔老夫子。
鈔【魯人造惡,慕孔子求居何國。】
這個意思,跟六祖講的東方、西方的意思相彷彿。魯國人造惡的話,羨慕孔子的這個人怎麼辦?他到哪裡去?
鈔【蓋謂為善是真學仲尼,何曾說無東魯?】
仲尼是孔老夫子的別號,真正學孔子是學孔子的德行。
鈔【六祖此言,正經中必以多善根得生彼國之謂也,惡得云毀?】
不可以說六祖毀謗淨宗,六祖沒有毀謗淨宗。六祖所說的是勸人為善,目的在此地。似毀實讚,實際上他是在讚歎。
鈔【三不為初機者。】
這一條也非常重要。
鈔【六祖自云: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
這是《壇經》上說的。六祖所教的對象是『最上乘人』,換句話說,大乘根性都沒有辦法入他的門,要最上乘人到他那裡才得利益。就好像學校,他開的是博士班,小學、中學程度不能進他的班,是這個意思。
鈔【今初心下凡,以秋毫世智,藐視西方,妄談般若,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初學,智慧很淺,認識不清楚。古人對於初學不講《般若經》,也不講《壇經》,為什麼?他會曲解裡面的意思,不但無益,還害了他一輩子,所謂先入為主,道理在此地。
鈔【故壇經者,慎勿示之初機,茍投非器,便落狂魔,誠可歎惜。】
《壇經》、《金剛經》,像《般若經》一類的,古人對初學的人非常慎重,跟初學的人不談這些經論。現在一學佛馬上就是《般若經》、《六祖壇經》,一個個學得狂妄,這是魔,不是佛。貢高我慢,輕視教下,藐視淨土,自以為成佛、成菩薩了,殊不知將來墮落,這是真正可憐可愍。
鈔【四記錄有訛者。】
就是有錯誤。
鈔【壇經又言:西方去此十萬八千里。是錯以五天竺等為極樂也。】
十萬八千里,是中國到印度,從這個里程上來說的。《彌陀經》上講,西方極樂世界距離我們這裡十萬億佛國土,不是十萬八千里。五天竺就是五印度,把印度當做西方極樂世界,這顯然是記錄上錯誤。
鈔【五天震旦。】
『五天』就是五天竺,當時印度分東、南、西、北、中這五個部分,五天竺就是現在的印度。『震旦』是中國,因為中國在亞洲大陸的東方,東方是震,太陽從這邊升起,稱為震旦。
鈔【同為娑婆穢土。】
印度跟中國都是娑婆世界,都是穢土,都不是淨土。
鈔【何須分別,願東願西。】
東、西沒有兩樣。
鈔【而極樂自去此娑婆十萬億土,蓋壇經皆學人記錄,寧保無訛。】
《壇經》是六祖大師的學生筆記的,難保沒有記錯的地方,這可能是記載錯誤。
鈔【不然,則借此之西域,以喻彼之西方耳。】
要不然就是借印度來比喻西方極樂世界,是這個意思。
鈔【古謂盡信書,不如無書者,此也。】
所以我們讀書要有智慧,佛告訴我們,「依義不依語」,依經裡面的意思,不必執著在文字、語言上,這就對了。所以盡信書不如無書。
鈔【況西方千佛所讚,今乃疑千佛之言,信一祖之語,佛尚不足信,況於祖乎。】
『千』不是數字,是表法的,代表十方世界無量無邊諸佛都讚歎這部經,都讚歎這個法門。你不相信一切諸佛的話,而相信一個祖師的話,這個過失,我們一般人都能體會得到。同樣在唐朝,善導大師比六祖還要早一些,在六祖之前,大概早就曉得《壇經》上這些疑惑,他在《觀無量壽佛經》上品上生章註解裡面說得很清楚,縱然是羅漢、菩薩,地上菩薩、等覺菩薩來為我們說法,與經典不相應的,我們統統不能接受。為什麼?我們要信佛的話,菩薩智慧沒有圓滿,比佛還差一等,我們要相信佛,不能相信菩薩。如果是諸佛到我們面前來,也說沒有西方淨土,與這個經不相應,跟釋迦牟尼佛說的不一樣,那個佛不是真佛,大概是妖魔鬼怪變的假佛;真佛所說,決定相同。六祖是禪宗祖師,只是一位法身大士而已,他不是佛。底下這幾句話非常重要:
鈔【明智者。】
一個明瞭、明達有智慧的人。
鈔【當為世人決疑起信。】
你有聰明、有智慧,你明白事實真相,你就應當幫助世人斷疑生信。
鈔【在在處處,弘讚流通。】
一切時、一切處,一定要弘揚淨宗、讚歎淨土。你能這樣做:
鈔【即是代諸佛出廣長舌,即是報佛深恩。】
你這個做法就決定正確。這是蓮池大師在此地囑咐我們、勉勵我們的,也是對我們莫大的期望。
鈔【如其違背聖言,故為魔說,其為罪也,何可言盡。】
假如我們違背一切諸佛的意思,曲解祖師的意思,說沒有西方淨土,西方淨土是假設的,不是真實的,或者說西方淨土不是究竟的,勸人不要修行,這個罪過就太重了。這個人這一生遇到這個機緣,他可以了生死、出三界,你一下把他攔住拉回來,這個罪過多重!世間所造一切罪業沒有比這個更重。殺人斷人身命,四十九天以後他又投胎,斷人身命罪小,這是斷人法身慧命,這個罪重!只有愚痴之人才造這個罪業,真正有智慧的人決定不造這個罪業。
鈔【今以喻明。】
舉個比喻。
鈔【於此有人,日出萬言。】
說的話多,一天說一萬多句話。
鈔【以謗萬佛。】
毀謗一切佛。
鈔【積滿千歲,是人罪業,無量無邊。】
這是講一個人一天罵一萬聲,罵一切諸佛,而且罵了一千年,這個罪過很重。
鈔【而復有人出一惡言,阻人念佛。】
另外有個人,他只說了一句話,告訴人沒有淨土,沒有西方,阻撓別人念佛求生淨土。
鈔【是人罪業,過於前人百千萬倍,乃至無算。】
這個人的罪過比前面那個人重百千萬倍。
鈔【何以故?微塵諸佛,讚歎西方,惟欲人人成佛。】
這才是諸佛度生的本願,一切諸佛的心願是希望一切眾生快快成佛,決定不會阻撓人成佛。
鈔【汝獨生謗,即是遍謗微塵如來,陷害眾生,常沉苦海,不得成佛,故罪如是,其慎辭哉。】
我們對言語說話不能不謹慎,萬萬不可以謗佛謗法。譬如印經書,書後面印上「版權所有,翻印必究」,這是毀謗三寶,罪業太重了。我們今天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