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一四一集)  1984/12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1-003-0141

  請看《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第三0四頁:

  鈔【無生忍聲,乃至甘露灌頂,眾妙法聲,稱其所欲,無不聞者,發清淨心,成熟諸根,永不退於無上菩提,是水本無情,善能說諸妙法也。】

  前面所講的幾種,都是說的別教三賢菩薩、初地到七地。『無生忍』,這是八地以上的菩薩,這是真正斷了俱生我執,可見得俱生我執實在是很不容易,到八地才完全斷盡,才真正見到一切法不生不滅,這叫做無生忍;也就是確實見到一切法的真相,一切法的真實相。『甘露灌頂』,這是等覺菩薩,也就是等覺之聲,等覺菩薩將要成佛的時候,十方諸佛以智慧水灌他的頂,給他作證明,證明他成佛了。以上是水說法,說哪些法?可以說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這其中有無量無邊的法門,經典裡面只是把它歸納成幾個階段,這個要知道的,代表的是無量無邊的法門,沒有一個法門不說,可見得這水妙!末後這一句是總結,就是『眾妙法聲』,總結前面,實在是無量無邊的法門,沒有一樣它不宣說的。

  『稱其所欲,無不聞者』,「其」是指往生極樂世界的人,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確你想聽什麼,它就給你說什麼,想學什麼,它就教你什麼,可見得這個世界才是真實的圓滿。由阿彌陀佛大威神力的加持,沒有學不會的,不但你能學會,而且能快速的學會。『發清淨心,成熟諸根』,諸根,就是前面所說的各種不同的根性;像二乘、人天、權教菩薩,這是許多不同的根性。「成熟」,就是把所有不同的根性都同歸到一個真實性,這才能同證菩提,同成佛道。『永不退於無上菩提』,這就歸一了,各種不同的根性到西方極樂世界統統歸一。一般在理上講,事上講也是如此,佛佛道同,智慧德能沒有差別。但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他與一切諸佛有不相同的地方,他的願不相同,十方眾生往生西方世界,這個修行的方法不相同,所成就的果報也不相同。因為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人人都成無上菩提。正因為如此,所以大經上這才稱讚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也正因為如此,所以一切諸佛都推崇阿彌陀佛,使十法界一切眾生心有歸向。佛要不讚歎,眾生心裡怎麼會嚮往阿彌陀佛?所以十方諸佛都幫助一切眾生,因此他也讚歎阿彌陀佛,他也念阿彌陀佛,帶頭念,這個功德真正不可思議。

  『水本無情,善能說諸妙法』,我們這個世界的眾生迷失了自性,所以心都向六塵境界上攀緣,因此這根性閉塞,這就是所謂無明煩惱。文殊菩薩在楞嚴會上給我們說,我們這個世界眾生六根只有耳根稍微利一點。雖然利一點,我看也利不了太多,為什麼?聽了這麼多年還是沒聽明白,可見得耳根比其他的根強一點,問題還是很大,六根閉塞!這個原因我們要曉得,就是迷失了自性。

  如果我們要六根通利,一定要從自性上下手,佛家常講要稱性起修,這才行。稱性,當然我們也曾聽說過,也曾經在經論註疏上看過這些字樣,心裡也非常的嚮往,很想能夠如法的修行,但是不曉得從哪裡下手,怎麼樣才能夠稱性。實在講,大道不難!愈是真實的大道愈簡單愈容易,但是你不肯相信,你不肯去做,那就沒法子。古人明瞭肯作,我們今人不明瞭也不肯作,這不肯作,壞在哪裡?壞在自以為聰明,古人常講的「聰明反被聰明誤」,毛病發生在這裡。方法就是在「讀誦大乘」。所以不管是哪一宗、哪一個法門,我們看古人的成就,都是非常令人敬佩的。你仔細去研究他從哪裡入門,不錯,每個人入門不相同,但是它那個方法原則確實是一樣的,都是從讀經入門的,你要有耐心去念經。

  念經就是修戒定慧,戒定慧就是性德,所以你修戒定慧就是稱性起修。何況淨土宗的大德告訴我們,我們念的這句佛號,能念之心就是始覺,所念的這句佛號就是本覺,你說相應不相應?這不是稱性起修,什麼叫做稱性起修?可是嚴格說起來,沒有這麼簡單,為什麼?因為我們看到念佛的人很多,他念了一生,他沒見性,念了一輩子,與心性不相應,為什麼?性是清淨的,性裡面沒有貪瞋痴,性裡面沒有煩惱,他念了一輩子還有煩惱、還有貪瞋痴,可見得他念的與心性不相應,他不是稱性起修。

  要怎樣念這句佛號才是稱性起修?這就說明非讀經不可,至少是淨土三經。三經,實在講還不能絕對保證你有成就,原因在哪裡?問題在《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根本經,這根本經上出了問題,許多種的譯本,沒有一個譯本的意思是圓滿的,每個譯本裡面都有一些缺陷。因此,你要是把這些譯本統統讀到,那就沒有遺憾,這個問題就解決了。可是這麼多的譯本你不容易遇到,這就是緣分的問題了。諸位現在這個緣分圓滿了,因圓了,後面就看我們果滿不滿?淨土五經,大家一定要念。你看這麼多!你想不想往生?想往生念這麼一點點還算多!這世間哪有那麼多便宜事情讓你佔?這個已經很便宜了,沒有比這個更便宜了。

  所以淨土五經讀本,諸位從頭到尾一個字都不能漏,至少看三遍,然後你念阿彌陀佛這個佛號就稱性了,這句佛號才能得力。五經裡面選一部常念,做為自己的常課。你一生就念這一部,行,這是個辦法。我這一部念個三、五年,再換一部也行,但是不能換別的經,只是在五經裡面。譬如,《無量壽經》我發心念五年,《觀經》我再發心念五年,《彌陀經》我再發心念五年。你每一部都發心念五年,可以,這個方法行。決定不念其他的經典,這叫專修!這樣才能相應,經義明達,明瞭通達。

  我們在句句佛號裡面,那個佛號就是經題,是淨土五經的總題目,念這一句佛號,這部經就全念了。你現在念這部經,從頭到尾要花很多的時間,到你念熟之後,南無阿彌陀佛,這個淨土五經念完了,你統統就念完了,那哪裡能不相應?你沒有讀過五經,五經意思不明瞭不通達,你念這句阿彌陀佛究竟什麼意思不知道,一面念一面還懷疑,那怎麼能成功?你通達之後,念這個佛號就是念全部的經,聲聲佛號裡面具足不思議的功德,所以非常非常重要!

  行有餘力,就是你再有多餘的時間,你可以研究註疏,註疏我們也限於五經一論的註解,這個分量就非常可觀。到真正往生有了把握,那你可以看看其他各宗各派的,沒有關係。為什麼?不障礙我往生。往生沒有把握,那就不要搞別的東西,為什麼?耽誤你的時間,怕將來自己修行有障礙。所以,決定不搞別的,我專搞一樣。在我想,往生真的有把握,你也不看這些東西了。為什麼不看?我專,我品位高!我這一搞雜了,雖然能往生,恐怕品位大大的打了折扣,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除非是幫助一切眾生,捨己為人,犧牲自己,像智者大師。因為智者大師弘揚《法華》,這個打了折扣;他要不弘揚《法華》,專弘揚淨土,那不打折扣,不但不打折扣,品位反而增上。可惜他沒有弘揚淨土宗,他弘揚天台宗;雖弘揚天台宗,他自己本身是修淨土,所以最後他還是往生淨土。他告訴學生,他是五品位往生的,五品位就是凡聖同居土。這是特別的悲心,大慈悲心。

  西方極樂世界無情說法。那個地方的人都達到一心,也就是都能「會境歸心」,境是境界,都能從境界裡面回頭,所以六根每一根都利,阿彌陀佛教學就好辦了。「六塵皆為教體,根根盡入圓通」,楞嚴會上觀音菩薩只有耳根入圓通,西方極樂世界任何一根都入圓通,所以那個地方不但有情說法,無情也說法。

  鈔【浴畢進業者。】

  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我們在大經上看到,「清虛之身,無極之體」,那個身體乾淨到極處,還要洗什麼澡?不需要了。身上簡直是一塵不染,還要洗什麼澡?我們這邊天氣熱,流汗要洗澡。西方極樂世界決定不流汗,這個地方的洗澡是逸樂,好像我們這邊遊戲一樣,是歡喜,是逸樂。但是它有功德,功德在哪裡?能夠洗除這心性上的煩惱。像我們現在帶業去往生的,到那邊去,身是清淨,這是沒話說的。我們見思煩惱沒斷,塵沙煩惱也沒斷,無明煩惱也沒有斷,反正常常到那邊洗,洗一次,煩惱就輕一點,再洗一次又輕一點。所以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中,在那裡面洗澡真的是斷煩惱,確實能達到身心清淨,煩惱輕、智慧長,有這個好處,這叫『進業』。

  鈔【大本云:既皆浴已,或各坐於蓮華之上。】

  大家在七寶池洗完澡,回到自己的座位,坐在蓮花之上。

  鈔【又云:有在地講經者,誦經者,自說經者,授經者,聽經者,念經者,思道者,坐禪一心者,經行者。】

  這個能看出他們生活非常優閒,非常的自在。『講經』,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研究討論,這是一種。另外一種,大菩薩講給小菩薩們聽,這就是有情說法;前面那個水說法,無情說法。像我們到那個地方去,帶業去往生的,我們想學的東西太多,阿彌陀佛給我們講,有的時候我們覺得佛是老師,見到佛要規規矩矩的,有問題嚇得也不敢問,總覺得佛好威嚴,不敢親近,只有找同學,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是同學,找他們就好講話了。這些大菩薩,經上講「諸上善人」,上善,經上講得清清楚楚,等覺菩薩叫上善。西方極樂世界像觀音、勢至這樣的等覺菩薩無量無邊,這些人都是補處菩薩,都是後補佛,他們是非常樂意教學,所以這些人就常常講經。實在說,觀音菩薩在西方極樂世界不是一個,我們在大經上看到的,每一棵寶樹下面都有西方三聖的化身。所以西方三聖在西方極樂世界是處處化身,不管在哪個地方,你想見,都在面前,不會見不到的,這個境界非常的不可思議。

  『誦經者』,這多半是個別的,你一個人在那裡誦經。『自說經者』,少數幾個人,三、五個人在研究討論。『授經者』,授是傳授。『聽經者,念經者』,念經跟誦經很相似,實際上並不一樣。誦經是在念經文,看著本子念也行,離開本子背誦。念就不一樣,念是念經上所說佛菩薩的功德,這是憶念,想經裡面所講的理論、修行,普度眾生這種種功德莊嚴,是憶念這些事情,這叫念。

  『思道者,坐禪一心者,經行者』,思道,此地這個「思」不是指思惟,這是借用這個字。我們這個世間給你講什麼,你不明白,我好好的想一想就明瞭了。這個想一想是意識,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都已經離心意識,所以這個思跟我們此地的思不相同。很像我們這個世間所講的參究,禪叫參禪,不能叫思禪。什麼叫參?不用心意識叫做參。什麼叫心意識?簡單的說,識是分別,意是執著,心是含藏,我們也叫落印象。換句話說,不分別,不執著,不落印象,這叫做參。佛經裡面還有個術語叫思惟修,也是這個意思。所以這個我們要懂得它的含意。用這個方法才能見道,道是什麼?就是真如本性,禪家講的明心見性,思道就是明心見性。

  「坐禪」,禪的意思是「外不著相,內不動心」,這叫做禪。諸位要記住,真實高級的坐禪,不一定是在那裡打坐,為什麼?行住坐臥都是禪,都叫做坐禪。坐是取不動的意思,坐在那個地方不動;你不動了,就叫做坐。你走著路,你心裡不動,還叫坐。因為它這個坐,不是講你這個身不動,是心不動,心不動才真正叫坐。我人坐在這裡,心裡胡思亂想,這個不行,這不叫禪。這個地方的意思,在我們想像這一定是形式上在打坐,這不叫坐禪,因為前面那個思道,那是真正的坐禪,那是行住坐臥統統是禪。這個坐禪可能是他在那裡打坐,取這個形式上,有在樹下、池邊、蓮花上打坐的。有一心的,這是在修一心的。

  『經行』,就是繞佛,我們念佛的時候繞佛,俗話說就是散步。散步為什麼叫經行?因為他散步,他在那裡念經,或者他念佛,或者他持咒,統統叫做經行。前面所說的,這是在地面上的。下面講在虛空當中的:

  鈔【有在虛空中講經者,乃至坐禪經行者。】

  空中也很莊嚴,空中有樓閣,也有很多菩薩在空中,跟地面一樣。這是說他們真正的自在,想在什麼地方就在什麼地方。

  鈔【各隨其質而有所得。】

  這句是總說。換句話說,你每天都有進步,每天都有所證得。底下舉個例子:

  鈔【未得四果者,因得四果。】

  『四果』是講小乘。那個地方沒有小乘,這是比喻。譬如,我們見思煩惱沒斷,在那裡修行,沒多久見惑斷了,見惑斷就等於初果;思惑斷了,思惑斷前面三品就等於二果,再斷六品就等於三果,思惑斷盡就等於四果。在那邊是講斷惑證真,借用他方世界這些名詞,西方極樂世界沒這些名詞,這些名詞在西方極樂世界聽不到的,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是個平等的世界。西方極樂世界那麼多人,沒有名字,房子宮殿那麼多,沒有門牌,也沒有路名。你聽到之後,會覺得很麻煩,找個人到哪裡去找?實在講,那個境界真正不可思議。你要想找一個熟人,就像電腦一樣,心裡一動念頭,那個人在哪裡你馬上就曉得,決定不會找錯。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分別!你有了名字,不就有分別?有了路、有了門牌號碼,都有分別,都有執著了。那個世界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些在大經裡面都說得很詳細。希望你能把五經讀本多看幾遍,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就明瞭了,人家問你,你都能說得出來。你看得愈熟愈好,你的信心決定堅固;你會相信,你這一生決定往生,一絲毫懷疑都沒有。所以這是用他方世界的名詞來說,因為西方極樂世界沒有。

  鈔【未得不退轉地菩薩,得不退轉。】

  『不退轉地』的菩薩是講八地以上。因為他方世界常講不退轉是八地菩薩,八地菩薩叫不動地,真正不退了。這就說沒有到八地這個程度,他就證得八地了。由此可知,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天天都在進步,沒有退轉的,所謂圓證三不退。

  鈔【是水不但以可浴為功,又能利益於既浴之後也。】

  我們這個世界、我們的水,業報,我們今天居住這個地球都是業報。最近這三十年來,地球上的人對於物質的享受,對於科技是愈迷愈深,迷了就造業,造業將來一定要受果報。現在已經有些科學家發現這個果報快要成熟,著急了,著急也沒用處。前幾天電視廣播裡面說,現在有一些科學家發現,北極上空臭氧層快破了!南極出了問題,現在北極又快出問題了。這個問題一出來,地球上要遭難,這是最近三、四十年,我們用這些化學品所產生的副作用。臭氧層破掉之後,太陽的紫外線力量很強,沒有遮攔,兩極的冰會融化,海水會上升,很多現在的平地都要到海底去了。世界人口愈來愈多,陸地愈來愈少,那麻煩大了。

  現在還是不斷在追求物質上的享受;科學家說得好,地球上這幾十億年促成的物質,我們現代人幾十年就把它用完,說是我們現代人比古人有福報,這有福在哪裡我不知道。仔細想想,現代人沒有從前人有福報。你要說這四十年的進步,這進步不是真的。年歲大的人還能記得小時候,你還會很懷念童年。童年物質文明沒有現在這麼發達,但是那個時候人情味很重!那個時候過的真正是人的生活,人生有享受。

  現在人是機械、機器,現在人就不是人!這個可憐。人的價值沒有了,人的意義沒有了。人與人相處什麼關係?利害。不像從前,從前人與人的確是道義,這個道義出自於自然的,出自於內心的,不是人勉強的。現在這個完全沒有。父子都沒有了,兒子對父親孝順是看看父親還有不少遺產,這不能不孝順一下。如果父母沒有遺產,兒子理都不理他。不一樣!所以現在這個社會完全顛倒,確實逐漸接近於崩潰的邊緣。

  西方人預言,一九九九年是世界末日。我看這樣發展下去恐怕是差不多,過去我想到可能是核子戰爭,如果一個冰河期間來的時候那就完了,整個地球毀滅了,這個很可能。如果兩極臭氧完全沒有的話,立刻就發生冰河;如果兩極冰融化,台北市沒有了,台北市在海底,台灣恐怕只剩阿里山那個尖尖還有一點點,除此之外恐怕都沒有了。平原、城市恐怕都沒有了,這是大問題。這麼多年造下這麼重的業,誰有能力去補?這個問題嚴重了。造的時候不曉得後果嚴重,今天我看到這個後果了。

  我們這些人總算是幸運的,為什麼?找到一條路。至少就算是一九九九年,這還有十年,十年來得及,決定沒問題。我們修學這個法門決定成功;這個世界到末日了,我們可以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如果你遇不到這個因緣,你不曉得這個門路,那真是難了。這是決定靠得住的一條道路,不但是生路,永生之路!所以今天這個世界,如果諸位仔細去想想,冷靜去想想,沒有一樣值得留戀。不像過去,過去那個時代的確值得留戀的還很多,現在沒有了。這是我們要真正覺悟,要徹底覺悟。

  這是說到我們的業報。業報的水充其量只能洗清我們身上的骯髒塵土,只有這個能力,沒有大利益。西方極樂世界的水是八功德水,八功德水從哪裡來的?是阿彌陀佛心性智慧裡面生的,這是智慧水!所以我們在七寶池沐浴,能開神悅體,斷惑證真,得的利益就大。

  鈔【以上三種殊勝,皆攝寶池德水中故。】

  就是七寶池,八功德水。

  鈔【又後出經偈云。】

  就是《後出阿彌陀佛偈》,我們現在收在淨土五經讀本裡面。

  鈔【但有河水流,音響如說經,是也。】

  這是讚歎西方極樂世界的水能說法,能洗除我們煩惱。後面這一段是稱理:

  疏【稱理,則自性汪洋沖融,是寶池義。自性悉備一切功德,是德水義。】

  這一段就是常講的消歸自性。這是蓮池大師作一部註解無比殊勝之處,他是句句都消歸自性。我們讀了大師的釋文,就是解釋經的這些文字,自己要能深深體會這個受用,同樣可以得到。這就是說,寶池德水全是自性裡面變現出來的,所以它有這樣大的功德。我們看到的這個世間所有一切物質、看到的水,是從我們業報裡面變現出來的;他那邊是從自性裡面變現出來的,所以說根本就不相同。明白這個道理,我們修行一定要用真心,真心就接近本性,就用誠實,真誠實在,這就能接近本性。

  我們看這些大菩薩,稱性起修,全修在性,好像玄之又玄高不可及,我們沒有辦法下手。其實你真正明瞭,人人都可修的。我們今天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從早到晚生活處事待人接物,我們用唯一的真心誠心,就是稱性起修,不欺騙自己,不欺騙別人。佛菩薩用的心就是真誠,我們也用真誠心,跟佛菩薩就沒有兩樣。可是,什麼叫做真?什麼叫做誠?這個要搞清楚。你們現在一聽到都說:我都是用真心待人!說他是真心待人,「我誠心誠意」,其實他也不真,他也不誠。他不曉得「真誠」兩個字怎麼講法,他誤會了。

  曾國藩在讀書筆記裡,對「誠」下了一個定義,這個定義下得很好,很簡單也很容易明瞭,他說:一念不生之謂誠。這個念是妄念,心裡乾乾淨淨一個妄念都沒有,這個心就是誠心,誠心就是真心。所以真心裡頭沒有妄想,沒有雜念。你有妄想有雜念,這個心就不真就不誠了。你會用真心用誠心就是你已經發了菩提心,那你就是菩薩,不要受菩薩戒。受菩薩戒的未必是菩薩,你要是用真心待人,那你是真菩薩,你不是假的。為什麼?發了菩提心。受了菩薩戒,還是以虛情假意待人,那叫什麼菩薩?那個菩薩,說得不好聽,是騙佛的,實在講是騙自己的,佛哪能騙得到?佛騙不到,騙自己的。大錯特錯了!要用真誠心。

  真誠心並不是我一發就發起來,沒那麼簡單!儒家講誠意正心,跟我們佛家的菩提心一樣,沒兩樣。可是儒家修誠意正心從哪裡修?從格物致知,你看還做這功夫。「格物」就是佛家講的斷煩惱障,「致知」就是破所知障。你有二障在,你的心怎麼會真?怎麼會誠?你有二障,你那個心是迷,沒覺!真心是覺心。所以你要想用真心,一定要去二障。先斷煩惱障,貪瞋痴慢疑,這個不能有,身見、邊見、見取、戒取、邪見,不能有。

  這個說起來,我們又感覺得渺茫,沒指望了,真的沒指望;絕對不是我們這一生能斷得了的。所知障不必說了,煩惱障我們就沒有法子,就斷不了,那菩提心還有指望嗎?但是在我們淨土法門裡面,還給你留了一線的希望。說老實話,修其他的法門,說個不客氣的話,真的沒有希望,任何一個法門都沒希望。唯獨淨土帶業往生,這就是煩惱不斷。煩惱不斷,我們真正的菩提心,沒有!但是我們有相似的菩提心,從相似自自然然就變成真實了。要變得快一點,這一生就變過來了;變得慢的,不要緊,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變過來了。一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變過來,這是比任何一個法門修學要來得快,簡單容易。

  所以我們要培養真誠,用什麼方法?用讀誦、用念佛,古人教給我們「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不必要想的東西盡量不要去想,不必要說的話盡量不要說,把你這個時間留下來念佛。你要想,想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就想這個,想阿彌陀佛從發心修行建立西方極樂世界普度一切眾生成佛這個功德,想這個!你想這個是真的,你想其他的是假的,為什麼?說想這個是真的,因為你想這些你將來可以得到;你想別的,你將來統統得不到。得不到的,是假的;能得到的,這是真的。真假我們要能夠辨別,其餘邪正是非利害不談,我們只談真假。要認真不要認假,那我們這一生就非常有價值,非常有意義,這一生沒空過。

  過去無始劫以來生生世世都空過,這一生的因緣好,緣具足了。這樣殊勝的因緣我們要不能把握,那實在太可惜了;你要說是來生再遇到這個緣,很不容易。現在科技很發達,我們的經書印得很多又便宜,普遍流通到全世界,將來難道還遇不到嗎?如果兩極那個冰化掉之後,我們印再多的東西都落空,都沒有了。那只有等彌勒菩薩出現之後再說經,這個世界上才有淨土三經、五經流通,不是容易事情!所以一定要把握現在,不要想將來,將來靠不住。

  彌勒菩薩到這個世間來成佛了,那個時候你是不是剛剛好得人身?如果那時你不是在人道,彌勒佛成佛你不是又落空?縱然你得到人身在人道,你是不是跟彌勒菩薩距離很近?你能不能見得到他?你想當年釋迦牟尼佛出現在印度,就是連印度人也有許許多多沒有緣分,沒有能見到他的,同住在一個城裡面,不見得能見到,真正不容易!所以你想想,這個機緣遇到難得!不把這個機緣抓住,去搞別的,那就大錯特錯!

  鈔【汪洋沖融者,汪,深貌。】

  這四個字是形容詞,『汪』是講深,深貌。

  鈔【自性深玄無盡,如池底故。】

  凡是講到理,講到心性,正是《華嚴》所講的表法,表法就是一一法統統表顯我們的性德。此地也不例外,這是說性德,性德豎窮三際,過去無始、未來無終,是深玄,好比七寶池的池底。

  鈔【洋,廣貌。】

  『洋』是說廣,廣大。

  鈔【自性廣遠無際,如池量故。】

  西方極樂世界的池很大,『廣遠無際』就是橫遍法界,豎窮三際,橫遍十方,這是我們自性。三界十方裡面所有一切法都是自性變現之物,自性變現任何一個物體還是像自性,這個很妙,妙不可言!就是小到一微塵,微塵就是自性,微塵裡面顯示出自性圓滿的相,這是我們沒法子理解的,這完全是華嚴境界,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整個自性從哪裡看?就從一微塵,一微塵跟整個自性是無二無別。

  我們講一微塵很小,自性很大,實在講,這是因為你有大小之分,是因為你有分別心,你有執著。你迷了,才在自性裡面說小說大;悟了自性,自性沒有大小。因為沒有大小,所以橫遍十方、豎窮三際,能納入芥子,芥子是芥菜子,這小,跑到這裡面去了。芥菜子有沒有放大?沒有。自性有沒有縮小?也沒有。它就能裝得下,這就是因為它沒有大小。如果有大小,大就入不了小。沒有大小,沒有方圓,也沒有長短!可見得我們今天不能見性,就是分別執著障礙了我們自己,迷失了自性。自性廣遠無際,如池量。

  鈔【沖融者,中和貌。】

  中和的樣子。

  鈔【自性非真非俗,純粹至善,如池純以寶成故。】

  說到自性,就是禪家所講的「向上一著」,向上一著怎麼樣?「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沒法子說的,不是言語能達到的,也不是我們思惟想像能接觸到的。可是你離開言語、離開思惟想像,這個東西就現成的,就在面前,你六根對它會覺察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禪家講「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這個說不出來的。

  大師在此地告訴我們『非真非俗』,為什麼?因為真俗是二法,六祖說二法就不是佛法。我思惟,思惟跟不思惟是二法,言說跟無言說是二法,總而言之,用二法決定沒有辦法能體會。離開二法,自性就在面前!我離開言說思惟,好,這個容易;那不言說、不思惟怎麼離?我離了言說,不就沒有言說,沒有言說也要離,二邊都要離!離了一邊,著了另外一邊,不行!

  凡夫執著在「有」這一邊;小乘人「有」離開了,執著在「空」那一邊。所以小乘人不見性,阿羅漢辟支佛都不能見性,原因是執著空,還是錯誤的。菩薩空有二邊都不著,這叫中道。所以修行叫中觀,境界叫中諦,此地叫中和。『非真非俗,純粹至善』,這就是遠離二邊。這個善不是善惡的善,善惡的善是二邊,惡是一邊,善是一邊。二邊都離開了,這是真善;實在講,說不出來!不得已用這個字,希望在言說裡面你自己去體會,真的是意在言外!

  能懂得言外之意,這個人就有智慧,這個人就真正有了悟處。你要是落在言語裡面,那就很麻煩,你所得到的是言語文字,得到的是六塵,你聽的是聲塵,你眼睛看到就色塵,你得到是這個東西,你得到是六塵。如果你懂得言外之意,得到的就不是六塵,是六性,你耳朵聽的是聞性,你眼睛看的是色性,這就是明心見性。簡單說,要懂得言外之意,這個是佛法的難處,決定不可以死在言語文字裡面。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