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七十三集)  1984/12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1-003-0073

  請看《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第一一一頁:

  疏【四、華嚴喻藥王樹,若有見者,眼得清淨,乃至耳鼻六根,無不清淨。眾生見佛,亦復如是,以見圓覺佛,聞普門法,神力乃爾。此則阿彌陀佛道場寶樹,見者聞者,六根清淨故。】

  這段文字是為我們說明本經與《華嚴經》的關係。《華嚴》是純圓,本經也有圓教的義趣。大師給我們略舉十條,這是第四條。《華嚴經》上有這麼一個比喻,『藥王樹』,人見到這棵樹,眼根就清淨了;不但眼根清淨,六根都清淨了。這是比喻『見佛』。見佛,實在說是很大的福報;沒有福報見不到佛,縱然見到佛,他也不信。所以,學佛實實在在不是一樁容易事情。古人開經偈說:百千萬劫難遭遇。這句話是真的,確實不容易遇到佛法。遇到佛法,一定要正確了解佛法的義趣,才能真正得利益。否則的話,遇到佛法,把它錯解了,把佛菩薩當作神明看待,這個遇與不遇可以說是沒有多大的分別。在現前這個社會裡面,絕大多數是把佛法曲解了、誤會了,這一點我們要注意。

  今天有一個同修來問我:如何護法?這實在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們今天學了佛,對佛教全心全力奉獻,承事供養,我們是不是護了法?不見得。護法是要從兩層意義來說:第一個,要護自己的法,這一點很重要。佛法修學是修自己,不是修他佛。修行的總綱領是覺正淨,你要護持這個,就是護自己的清淨心、護自己的覺性、護自己的正知正見,這是真正的護法,能得定得慧。

  第二個,要護諸佛如來之法。那是大福報,為什麼?利益人天。因此,我們無論在什麼時候,要把精神振作起來。一個佛教徒一天到晚垂頭喪氣,這是什麼?自己雖然是佛心很清淨,把一切眾生的佛法毀掉了,這個人再清淨,沒有福報。佛經裡有比喻,「羅漢托空缽」,羅漢已經證果,證了四果羅漢,到外面托缽沒人供養,天天挨餓,因為沒修福。要護持諸佛的形象,這一點我們特別要注意到。護持佛法的形象是修福,攝受一切眾生、接引一切眾生,把佛法推廣、介紹給一切眾生,這是護諸佛之法、護眾生之法,這都是屬於福報邊上的事情;護自己,這是護定護慧,要護自己的戒定慧,要護自己的聞思修,如果從總綱領上來講,要護自己的覺正淨,這是非常的重要。經文裡面所說的「見佛」,意思就是如此。

  從甚深義趣來講,見佛是什麼?是見性;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你見性了,你六根怎麼不清淨?當然清淨。而不是說見到外面的佛,見到外面佛是一個緣分。外面佛提醒你自己自性覺、自性淨,這是我們一定要覺悟的、要明瞭的。如果我們見到外面的佛,依然不能提醒自己,這就是見如不見。在佛法裡面講,這個人的業障太重了,見到佛像提不起自性覺,見到菩薩像提不起自性淨,展開經典提不起自性正。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住持三寶的功德就是在此地,是常常提醒自己。我們見到之後,依然迷惑顛倒,沒有能夠自己提醒自己,這是見如不見,達不到六根清淨的效果。

  底下說得就很明瞭,『眾生見佛,亦復如是,以見圓覺佛,聞普門法』,這個意思就是我剛才所講的。「圓覺」是圓滿的覺悟,「普」是普遍,「門」是通達。換句話說,事事物物樣樣都不迷,樣樣都不邪,念念都是覺正淨,這就叫普門法。『神力乃爾』,這是住持三寶給我們的力量,神奇不可思議的力量。因此,佛弟子供佛菩薩形像真正的意思在這個地方,不是把他當神明看待的。

  也許有人問:既然這樣,為什麼我們還要天天燒香恭敬禮拜?燒香燃燈、恭敬禮拜就是修行,修自己的性德。無始劫以來,我們懈怠懶惰、貢高我慢的習氣太深。怎樣才能把這些習氣除掉?要在佛菩薩形像面前,在事相上認真的修持,把自己的習氣毛病修正過來。早晚一定要燃香、燃燈、禮拜;你所做的這些,真正的意義要懂得。我們燒一炷香,好的香提醒自己的精神。香在佛門代表信,信香,燃起這炷信香,我自己信心不退,表這個意思,信心堅固,信心清淨。「燈」代表光明,最低限度我們待人接物心地光明,這是燃燈的意思。燃燈還有一個重要的意義,「捨己為人」,點油燈、點蠟燭,代表燃燒自己照耀別人、犧牲自己成就別人。

  拜佛、禮佛,這是修恭敬心,修一切恭敬,我們對人對事對物都要像對佛這樣的恭敬。以誠敬心去做、去待人接物,這是拜佛!否則的話,每天早晚課做得都像個樣子,離開佛堂又是一個樣子,佛法的修學對你毫無交涉,所謂所學非所用,在社會上、在生活上你用不上。佛堂裡面學的,在社會上、生活上要用得上。能在生活上用上,那叫真正的修行,那叫真正的證入。

  《華嚴經》有這個意思,這是圓教的意思,本經也有。『此則阿彌陀佛道場寶樹,見者聞者,六根清淨』,《無量壽經》有這個經文。這個意思跟《華嚴經》義趣相同,所以判定本經有圓教的意思。

  疏【五、華嚴八難超十地之階,此則地獄鬼畜,但念佛者,悉往生故。】

  這段文確實帶給我們莫大的信心。什麼是『八難』?難就是你遭了難,佛經裡面常講有八種難。這個難是什麼?是你沒有機會聞到佛法。沒有機會聞到佛法,你就沒有解脫的機會,了生死出三界這個機緣就沒有了,這是真正遭難。八難第一個是「地獄」。墮到地獄,地獄沒有佛法。雖然地藏菩薩是「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那是菩薩的願。你墮地獄,想等地藏菩薩來救你,這個機會非常的渺茫,不是菩薩不慈悲,菩薩去度你,你還毀謗,還不相信,不能接受!這是你自己的業障太重了。其實佛菩薩是無處不分身,無處不現身,地獄當然不例外。《楞嚴經》上說得好,佛菩薩的現身是感應道交,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眾生沒有一個善念,沒有求佛、求三寶這個意念,佛菩薩怎麼會現身?不可能的事情。

  其次是「餓鬼」、「畜生」。餓鬼道裡面當然也有佛菩薩在那裡教化眾生。度餓鬼道的眾生比度人道就困難得多。畜生道愚痴,所以三惡道難!在三惡道裡面想得度,那是很不容易。惡道眾生也有得度的,那是一生真正勤苦的修行,臨終一念之差這樣墮落;但是他善根深厚,佛菩薩到惡道教化,他能接受。想想我們善根如何?我們是認真在修學嗎?假如我們懈怠懶惰、迷惑顛倒,咱們墮了三途,佛走到你面前來也度不了你。

  豐干和尚、寒山、拾得,這些人都出現在天台山的國清寺。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賢菩薩再來,豐干和尚是阿彌陀佛。他們三個人在寺院裡幹什麼?阿彌陀佛每天在碓房舂米,做粗活供養大眾。寒山、拾得是廚房裡打雜、燒火的,供養寺院大眾。國清寺後面有一個放生園,裡面有一群鵝,寒山、拾得沒事情就逗那些鵝玩,就叫牠們名字。所叫的名字全是國清寺已經圓寂的那些法師,一叫名字,那個鵝答應一聲就過來了,全是國清寺那些修行出家人死了之後墮在畜生道。你們想想,文殊、普賢、阿彌陀佛都度不了牠。不容易!

  所以,要救自己就在這一生。要自己救自己!自己救不了自己,沒有辦法。別人幫助你,只是一個增上緣而已。四種緣:親因緣、所緣緣、無間緣,都要自己本身具足;諸佛菩薩、善知識、同參道友,都是你的增上緣。你自己不具足前面三種緣,什麼樣好的增上緣也枉然,也沒有用處!從前寺院教學規矩很嚴厲,嚴厲的棒喝能把人打醒!真打,會把你打醒!現在誰敢打?你要是一打一罵,馬上到派出所告狀去了。所以現在沒有人打你,也沒有人罵你,能不能成就完全靠自己。自己墮落,佛菩薩眼睛看到,沒有辦法,只有讓你墮落。所以三惡道是八難裡面的三種。

  「盲聾瘖啞」,這也是一難。盲,眼睛瞎了,經書他看不見,佛像看不見;聾,給他說法他聽不見;啞巴,他心裡有疑問,問不出來,這對於學佛都是很大的障礙。第五種是「世智辯聰」,很有辯才,世間聰明智慧,他不相信佛法,你給他談佛法他要強辯,他說一套歪理,這一類的人不容易接受,他自以為是。

  「佛前佛後」,生在沒有佛法的時代,那就沒有聞佛法的機會了。你出生在世間,佛沒出現,這世間沒有佛法;或者是你出生時,佛的法運過去了。釋迦牟尼佛的法運一萬二千年,一萬二千年之後這個世間就沒有佛法,佛法整個消滅了,必須再等彌勒佛出現在世間。彌勒現在是菩薩,什麼時候下生到人間作佛?釋迦牟尼佛在《彌勒下生經》裡面說,以我們這個世間年代計算,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之後,彌勒佛從兜率天下降,這世間又有佛法了。你們想想,沒有佛法的時間多長?釋迦牟尼佛佛法只有一萬二千年,現在佛滅度三千年,佛法還有九千年。九千年之後沒有佛法了,再要等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之後,彌勒佛出現在世間才有佛法。所以生在佛前佛後,想學佛沒有因緣,沒有機會。我們今天得人身,生在釋迦牟尼佛末法時期,是不幸中的大幸,而且是在末法的第一個一千年。換句話說,還能得一點正法的邊緣。如果不能好好的把這個機會掌握到,一失人身,下一次再得人身恐怕就是滅法的時候,要想聞到佛法,機會不容易遇到!開經偈說: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這是很值得警惕的句子。

  除這個之外,還有兩個地方也是八難之中,一個是「北拘盧洲」,這個地方的人福報太大,他不相信佛法。所謂是富貴學道難,他的生活無憂無慮,他一天到晚快快樂樂,他認為那已經很美好,把學佛這個事情疏忽了。佛寺裡面,韋陀菩薩是護法神,匾額題「三洲感應」。明明是四大部洲,怎麼三洲?三洲就是除掉北拘盧洲。北拘盧洲沒有佛法,他去沒用,所以他護法只有三洲,三洲感應。生到北拘盧洲,就是沒有佛法的地區。還有一個就是「無想天」,也叫長壽天,在色界第四禪中,佛給你說法你就入定,你也不見不聞,那也是沒有法子。這八種都叫遭難,沒有聞法的機緣。

  這是我們完全從事相上說,如果從理上來講,那個意思還要深。《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三途八難只要能回頭,也能圓超十地,這個不可思議,超十地之階,圓成佛道。所以《華嚴經》不但是圓,也是頓。本經,《觀無量壽佛經》說得很清楚,餓鬼、地獄、畜生,『但念佛者,悉往生故』,比起《華嚴經》還要來得快。所以《華嚴》上有,本經也有。

  我們現在雖然沒墮地獄,如果你很冷靜的去想想,你現在是不是已經在地獄掛號註冊?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仔細拿經文對照自己的思想行為,就明瞭自己是不是已經造了地獄的業因。造了地獄的業因,就等於在地獄已經註冊掛號,時間到就得要去報到。這個時候,如果覺悟,來得及!像宋朝瑩珂法師,出家人,他覺察到自己已經在地獄註冊,沒法子了,所以死心塌地念佛,把阿彌陀佛念來了,他往生了,這個人了不起!真正回頭、真正覺悟。這就是惡道眾生造作種種惡業,肯回過頭來念佛,還是能得救。帶業往生,這個教義《華嚴》有,《彌陀經》也有。

  疏【六、華嚴一即一切,故如來能於一身現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頭,一一頭出爾所舌,一一舌出爾所音聲,乃至文字句義,充滿法界。】

  這是《華嚴經》上不思議的境界,不思議的神通。

  疏【此則如大本云。】

  『此』是我們這個經。小本《彌陀經》上沒有,《無量壽經》上有。

  疏【彼國無量寶華,一一華中,出三十六百千億光明,一一光明,出三十六百千億佛,普為十方說一切法故。】

  這個教義與《華嚴》也相同,這是不思議的神力。到什麼時候就有這樣廣大的神通?給諸位說,藏教佛就有了,何況是圓教!毘盧遮那佛是圓教佛,阿彌陀佛也是圓教佛,有這個能力。『一身』是本身,無量無邊身是分身、是化身。通常講阿羅漢就有這個能力,但是能力不大。《高僧傳》記載,有一位印度的法師在中國弘法,住了一個時期之後他要回國。有許多信徒要給他餞行,他都答應了,而且時間是在同一天。到第二天他要走了,大家在十里長亭跟他告別的時候,有個人說「昨天法師到我家應供」,另外一個人說「昨天法師在我家應供」,這一調查,同一天他分身五百多個身,家家都去應供,才曉得這法師有神通,分身。古大德示現這些,他一示現他就走了,不會再留在這個地方。阿羅漢都能分五百身,同時到五百人家去應供,何況如來?

  這是講如來分身說法,『一身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頭』,有頭當然就有身,就是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身,『一一頭出爾所舌』,一個頭有一張嘴,有一個舌頭,舌頭是說法,『一一舌出爾所音聲』,音聲底下講『文字句義』,這是講音聲的內容,這就是說法。『充滿法界』,諸佛說法確實是盡虛空遍法界。我們今天耳聾,聽不見!如果我們耳朵很靈光,十方諸佛說法,我們在此地就會聽得清清楚楚。這個聲就像收音機一樣,現在收音機故障,只有一、二個頻道聽得清楚,其他的都聽不到了。如果完全恢復,的確十方諸佛說法,想聽哪尊佛就聽到哪尊佛,想聽什麼法門就能聽到什麼法門,不必到他那裡去,坐在此地就能聽諸佛如來講經說法。這是《華嚴經》說毘盧遮那佛不可思議的神力。

  本經也有這個境界,《無量壽經》裡面講極樂世界『無量寶華』,這就是七寶池中的蓮花,花放光明,每一朵花都放出『三十六百千億光明』,這個數字是天文數字,咱沒法子計算,一一光明當中有化佛,光中化佛!這些化佛也到十方世界普遍為一切眾生說法。這個跟《華嚴》意思又相同,這都是說明這個經是圓教。

  疏【七、華嚴舍那釋迦,雙垂兩相。】

  毘盧遮那是法身佛,法身是理體,沒有相。『雙垂兩相』,從真如本性現相,現兩個相,一個是盧舍那,就是報身佛,自受用身;一個是釋迦牟尼佛,就是應身佛。眾生有感佛就有應,實際上就是毘盧遮那佛的化身。報身佛的這個相大,讚佛偈「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是形容報身佛的相。報身佛太大了,這個佛在我們面前我們見不到,為什麼?比咱們地球還大。像我們人這麼大,螞蟻見不到我們,螞蟻看到我們就像一座山一樣,牠不知道有這麼大的身。應身佛所現的相就跟人差不多大,隨類應身,眾生是什麼身相他就現什麼樣的身相;這個相不定,大小不定,壽命也不定,壽命也要跟眾生壽命差不多。

  釋迦牟尼佛當年示現在人間,所謂丈六之身,一丈六。那時候的尺比現在小,弘一大師《律學三十三種》講周朝的尺,一尺是現在的六寸多一點。一丈六,比我們現在個子高一點。佛住世壽命八十歲,他的壽命按理應該活一百歲,因為他出現在人壽百歲的時候,提前圓寂,為什麼?原因很多,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魔要求釋迦牟尼佛提早入涅槃,魔說:你弘法利生已經這麼多年,度了這麼多眾生,夠了,你可以走了。佛很慈悲,就答應了。第二就是佛弟子疏忽,不知道請佛住世。第三個原因,佛把他二十年的福報留給後世出家的弟子。經上講得清楚明白,後世出家人衣食住行四事供養,這個福報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的,佛的餘福供給末世的弟子。但是今日之下,佛弟子不老實,想盡方法找名聞利養,不好好的安心辦道。實在講,只要安心辦道,決定餓不死;佛那個二十年的餘福供養我們,不可能會餓死。經上雖然這樣說,後人讀了也點頭,點完頭之後不相信,還是得求信徒,還是得想方法找錢,這就沒有法子。所以入了佛門,不信佛,不能依教奉行。雙垂兩相,本經也有:

  疏【此則如觀經云,阿彌陀佛現六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由旬之身。】

  《觀無量壽佛經》有這麼一段話。這是佛的報身,報身實在太大,這個數量比地球大得太多了。

  疏【而又見丈六之身,於池水上故。】

  這就是接引相,佛到十方世界接引一切眾生用的是化身。十方世界這些眾生往生的時候,阿彌陀佛來接引,這個接引全是阿彌陀佛的化身。你見到這個佛相,跟我們人差不多大,或者比我們高一倍的樣子,現這種身來接引你,比起他本人那個身那是小得太多。所以,也是有分身。

  疏【八、華嚴以盧舍那佛為教主,此則如清涼云:阿彌陀佛即本師盧舍那故。】

  《華嚴經疏鈔》裡面,清涼大師的看法,華嚴會上的盧舍那就是阿彌陀佛,是一個人,不是兩個人。在西方極樂世界他叫阿彌陀佛,在華藏世界他叫盧舍那佛,這個意思就更為圓滿了。這就好比一個人兼兩份職務,他有兩個辦公的所在,其實是一個人。西方極樂世界,那真正像一個佛教大學,到那個地方是去圓成佛道的,圓滿成就無上菩提。到西方極樂世界,是去完成學業的,完成之後到十方世界去度有緣的眾生。經論上教給我們,平時要與一切眾生廣結法緣。法緣多,度眾也多;法緣少,度眾就少。

  釋迦牟尼佛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多會,他的法緣深。彌勒菩薩的法緣就不如釋迦牟尼佛,彌勒菩薩將來出現在世間只有龍華三會,釋迦牟尼佛有三百多會,這就是雖然成佛,每個人過去生中與眾生結的法緣不相同。彌勒菩薩雖然只有三會,但是他得度的弟子很多,數量上來講,不在釋迦牟尼佛之下。

  疏【九、華嚴名大不思議,淨名諸經名小不思議;此則亦名不可思議功德故。】

  本經經題,羅什大師翻「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經題上有不可思議。《華嚴》是大不思議,在一切經裡面來說確實不可思議。《四十華嚴》「入法界品」,具足的品題是「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不思議解脫境界是所入,普賢行願是能入,所以稱之為大不可思議經典。《淨名經》就是《維摩詰經》,稱之為「小不可思議」,這個經文所講的境界也實在是不可思議。

  『此』就是說本經。經題是全經的綱領。「稱讚」,誰稱讚?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稱讚,沒有一尊佛不稱讚。能稱讚的不是普通人,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稱讚的就是這部《彌陀經》。可見這部經的價值多高!你們查查佛講的所有經典,哪一部是一切諸佛都稱讚的,連《華嚴經》也沒有。而《彌陀經》是一切諸佛之所稱讚,稱讚什麼?「不可思議功德」。不可思議就是說不出,議是議論,那個功德之妙、之廣大,沒法子說;思是思惟,沒法子想。「功」是念阿彌陀佛,「德」是往生淨土,一往生就圓證三不退;信願持名是功,往生不退是德。「一切諸佛之所護念」,念佛這個法門是一切諸佛護持的。一切諸佛心裡念念不忘這個法門,你能修學這個法門,必定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因為佛護念這個經、護念這個法門,我們讀這個經,我們依這個法門修學,當然也是被一切諸佛之所護念。諸位同修要知道,無量無邊的法門,念佛法門是第一,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你相信,那是你有大福報;你不相信,那你就學別的法門,哪個法門你喜歡就學哪個。你學其他的法門,這一生未必成就;學這個法門,這一生決定成就。所以,這個法門殊勝!從「不思議」這個教義,與《華嚴》相應。

  疏【十、華嚴為教,即凡夫心,便成諸佛不動智。】

  這是《華嚴》教義,一生成佛。《華嚴》講一生成佛,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就做出這個模樣給我們看。從博地凡夫,不要等第二生,一生當中證圓教佛果,這是其他經典所沒有的。密宗裡面講的即身成佛,印光大師給我們說得很清楚,諦閑、倓虛他們對這個見解看法幾乎是一致的,只是了生死而已。密宗講的即身成佛就是一生了生死。了生死究竟是什麼地位?小乘阿羅漢就了生死,圓教七信位的菩薩就了生死。換句話說,密宗即身成佛是這個地位,不能跟《華嚴》相比,《華嚴》一生成佛是成究竟圓滿的圓教佛果,是從凡夫位到成佛,『便成諸佛不動智』。不動智,簡單的講就是真正證得無生法忍,我們在迴向偈常念「花開見佛悟無生」,這個時候親自見到諸法實相,世出世間一切法的真實相,真正見到了。見到那個相是什麼相?不生不滅,平等一相,這叫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宇宙萬有的本體」,禪家所講「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本來面目見到了,這是成佛。這是《華嚴》教義。本經:

  疏【此則不越稱名,佛現前故。】

  『不越』是不超過,修這個法門就是一句佛號。諸位要曉得,念佛堂他們究竟是怎麼念佛法?真正的念佛堂,他也不念經,他也不念往生咒,他也不用讚佛偈,就是四個字「阿彌陀佛」,就是這句佛號一天到晚二十四小時不中斷。裡面的法器,頂多就是一把引磬,一個小木魚。人能吃得消嗎?輪流念,你念累了就下去休息,休息好的人接著再念。像從前印光大師那個念佛堂,它是二十四小時不中斷的,晚上是四個人一班,輪班的。四個人是當班的,他要敲引磬、敲木魚,領導大家念;多餘的人,那都是隨喜的。這樣的念法,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是這個樣子,絕無中斷,這叫念佛堂。這個念佛堂是諸佛之所護念!

  所以念佛堂裡面沒有雜心閒話,沒有說話的,只有念佛的聲音。你繞著念也行,坐著念也行,站著念也行,拜著念也行,個個不相妨礙。有一定的區域,這一邊是拜佛的,這一邊是止靜的,坐著念的,外面是繞著念的,劃分範圍。你喜歡繞念,到外面;喜歡坐著念,到這邊來;喜歡拜佛,到這邊來,彼此不相妨礙。只有一句佛號,日夜不間斷,這叫念佛堂。所以要真正建立像這樣的念佛堂,同修,我覺得至少要有兩百人,才能輪流得過來。人數少了做不到,能有兩百人,差不多要好幾天才輪到一次,自己身心沒有壓力。譬如,一個星期只輪流兩個小時,那是你當班的。除這個之外,你自己多輕鬆,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回頭再念,自由自在沒有約束,真正叫身心清淨,能成就人!

  『不越稱名』就是信願持名。這句名號要念到不間斷、不夾雜(念佛的時候決不會打妄想,如果打妄想就是夾雜)、不懷疑,自己有堅定的信心這一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一定成功!『佛現前故』,必定見佛!《楞嚴經》上,大勢至菩薩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疏【是則齊等淨名諸經。】

  《淨名經》是小不思議經,《彌陀經》也是屬於不思議經典,與《華嚴》同屬於圓教。

  疏【同為華嚴流類。】

  是《華嚴》一流,是《華嚴》一類。《華嚴》好比是本源,是發源地。這個經是《華嚴》的支流,屬於《華嚴經》一類,與《華嚴經》同屬於圓教。

  疏【圓教全攝此經,此經分攝圓教。】

  『圓教』是《華嚴》,《華嚴》完全包括了這部經典。而本經則是『分攝圓教』,我們這部經裡面有一部分確確實實是屬於圓教的教義。

  疏【以少分義,故名分圓也。】

  『分』是部分,它有一部分確實是與《華嚴經》的教義相同。可見得這部經在整個佛教教義裡面,它的面是非常的廣大,既廣且深,決不能等閒視之。今天時間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