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論語》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十集) 2018/12/17 台灣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20-037-0030
諸位同學,大家早上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論語講記》,「為政」篇第七章。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音聲與意義有大關係。吾講華嚴講到佛的六十四種梵音,很有感觸。吾以為從前是大作文章,那是錯了。吾從前七、八歲便學詩,詩為文章之祖,不學詩無以言。詩之吟誦,我們不能。佛家的梵音,聽聞後能讓人落淚,雖然不知其中意義,但一聽梵音的高低,就能感動人」。這段雪廬老人給我們講,首先給我們講音聲跟意義有很大的關係。以前他講《華嚴經》講到佛的六十四種梵音,佛的梵音有六十四種,很有感觸。以前雪廬老人講到這個地方,以為是大作文章,以為是從前大作文章,那是錯了。雪廬老人七、八歲就學詩了,詩是文章之祖,也就是說文章都是從詩來的,從詩演變來的,不學詩無以言。詩經之吟誦,我們不能,我們現代人不會。佛家的梵音,我們在寺院裡面做法會唱誦,聽聞後能讓人落淚,讓人感動。雖然不知道其中的意義,但一聽梵音的高低,就能感動人。我們做過法會的同修,很多人有這種感觸。「詩有詩眼,文章也有」。詩眼,這個眼就像眼睛一樣,那個是很重要的地方。「這章經文的詩眼在『能』字上」,在能這個字上面,「意義可以省略,何必這麼多爭吵」?這是雪廬老人給我們講,自古以來,註解這章書也有很多的紛爭、爭吵,各有看法。
下面給我們講,「一般人耕讀傳家,耕連帶必須採薪,所以人子生病了稱『採薪之憂』」。採薪這是到山上砍柴,耕種連帶砍柴。「伐冰之家、畜馬乘,不問雞豚,否則是國家待官員太薄了。若一般人做官就稱『犬馬之憂』,所以為人辦事叫做盡犬馬之勞的緣故」。這個一段是比喻。「朱子採『喻父母』,這個說法太不恭敬,不恭敬的像待父母如犬馬,話太粗野。唐以前《皇侃疏》採『喻子』,吾採取《皇疏》」。朱子是指宋朝朱子,朱子的《註解》,犬馬比喻作父母。雪廬老人給我們講,這個說法太不恭敬,把父母比喻作犬馬,這個話太粗野了。《皇疏》的註解比喻兒子,所以雪廬老人他採取《皇疏》註解。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子游問孝,孔子答覆,現今行孝的人,不是指不行孝的人。能行孝的人說,指為人子者說」,就是指做人兒子的人講的,「我能孝養我的父母。以上是說現在行孝的人,以為能養就是行孝了」。以為能夠奉養父母,能夠照顧父母的衣食住行就是行孝了。「以下為議論,佛家說體相用,宋儒卻斥為異端」。這個佛家講的宋朝大儒排斥,認為佛家講的是異端。『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你能養父母,犬馬也能養牠的主人。犬有義,看屋照顧主人,馬拉車,犬馬的主人死了,也有人以馬殉葬的。說到犬馬上,牠也是『皆』能養主人」。所以這個意思我們不能錯會,就是把父母比喻作犬馬,這個意思不恭敬。這個地方雪廬老人給我們指點出來,這個意思是犬馬也能養主人,是這個意思,不是視父母如犬馬。
『不敬,何以別乎!』「人能養父母,犬馬也能養主人,但是犬馬不懂得敬。《禮記》云,唯有人能學禮,『事之以禮,葬之以禮,祭之以禮』」。這是犬馬跟人不同的地方,人能學禮,但是犬馬牠不懂禮。「鸚鵡、猩猩能言,不離飛禽走獸」。鸚鵡、猩猩也能學人講話,但是牠沒有離開飛禽走獸。「禽獸與人不同,在於牠們不懂得『敬』,沒有禮節」。「若不學敬」,恭敬的敬,「不懂禮,則與犬馬有什麼分別」?這雪廬老人給我們講,如果我們人不學恭敬,恭敬父母師長、長輩,恭敬一切人,不懂得禮貌,那我們人跟犬馬有什麼兩樣?
「出家人接受供養,若沒有財物,只要敬禮也是供養,這是敬養」。這是恭敬供養,所以不一定有財物,恭敬就是一種供養。「所以必須具有為對方種福田的資格」。
好,今天這一章我們就學到此地,這當中如果有字念錯音的,也歡迎我們同修可以提出來改正,非常感謝大家的收聽。我們今天早上就要到香港去了,今天下午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舉辦戊戌年冬至祭祖繫念法會,下午是灑淨,明天開始三天三時繫念。二十一號上午有祭祖,下午有講座,一共四天的活動,全程都有直播。也非常歡迎我們諸位同學,大家看網路直播,來隨喜功德。祝大家福慧增長,六時吉祥,身心安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