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每日論語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六八集)  2019/8/17  台灣  檔名:WD20-037-0268

  諸位同學,大家早上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論語講記》,〈鄉黨篇〉第八章第四段。

  『肉雖多,不使勝食氣』,「食有公食、私食,婚喪等是公食,二三好友及自己在家是私食。其實不必分公私,只要讀的熟,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可以用得上」。

  「古代祭祀,俎豆定為六件,食(穀類)有三種,有六鼎、五鼎。三食,《論語》有大師摰適齊,亞飯干適楚,三飯繚適蔡,四飯缺適秦,亞飯是第二餐飯,三飯是第三餐飯。吃飯不能一次就吃飽,菜比飯多,這是指公食。」公眾、公開大家吃飯,是公食。「這一段說肉多,說的是私食」,就是自己在家裡吃飯,或者二、三個好友在一起吃飯,這說私食。「吾是北方人,米麵都能吃,有些北方人不吃麵便不會飽,南方人是不吃米便不會飽。」這是南北方的人飲食習慣有不同。

  「吃飯的規矩,要在家練熟,否則臨時在外便不行,例如念佛也必須平素練」,平素就要練習,「打佛七才行」。

  「平日吃二碗飯」,平常吃兩碗飯,「菜多也必須吃二碗飯,菜可以少吃,菜是輔佐而已」。「不叫肉勝食氣」,這個是我們講五穀為主的,菜是輔佐的,不能叫菜勝過主食,主食是為主的,所以食氣是主食。「食氣是五穀的飯氣,氣指性,中國菜先講性,再講氣,再講味。氣是調氣,味是養血,氣、味都有五種,因為人有五臟五腑。肉都有氣,食也都有氣,例如某人肚中有寒氣、熱氣,吃飽上食氣,大便都排盡了,仍然漲氣,那是食氣漲」,吃的東西漲氣。「吃藥不是消食而是消氣」,消那個氣,漲氣吃藥是消那個氣,不是消那個食物。「寒氣、熱氣都是如此。總之吃飯時不叫肉氣犯了食氣。」肉氣也就是說菜,菜是副食,不能吃得比主食多。主食南方人吃米飯,北方人吃麵,麵條或者饅頭,麵食,應該以主食為主,不能以菜勝過主食。

  「周身當中,胃病最沒辦法,周身血脈,中央是土,往四方去,包羅一切。」這是講胃病就最沒有辦法治療,胃是屬於中央,屬於土,脾胃屬於土,胃在中央,在我們身體中央,中央是屬於土,往四方去,包羅一切。「一臟有二十五陽,胃氣分往五臟去,各臟都有胃氣」,每一臟,這五臟每一臟都有胃氣,「例如心有胃氣」,心臟也有胃氣。「又五臟互通,胃也與肺通」,肺臟,「所以一臟有二十五陽」。「醫家說,若脈露出真象就死,因為脈本來是攙雜的,各個臟器都攙有胃脈,不這樣就麻煩。」這講到胃。

  『唯酒無量,不及亂。』「唯酒無量,不及亂,無量,不限數目,因為各人酒量不同。」量不同,但是不要喝到醉了,醉就亂性了,不及亂,不要喝到醉。但是各人的酒量不一樣,有的人酒量大的,他喝很多他還是不醉,有的人喝一點點他就醉了。「吾除四川酒外,其餘的酒都喝過」,雪廬老人講,四川的酒他沒喝過,其餘的他都喝過了。「高粱能自酌二斤」,這高粱可以喝到二斤,「可是必須不及亂」,那就不能喝到醉。「亂是醉,先醉然後亂,醉先說醉話,不正常,語無倫次,就會失禮。大眾之下別失禮,在家自己不像樣,必須為兒女做榜樣」,為兒女做個好榜樣,「若醉的不像樣」,那家裡「兒女便會學」,有樣學樣,「因為薰習力很強。你若不幹壞事,他們還會三年無改於父之道」。所以做父母的人,不能做壞樣子給兒女學;做好樣子給他們看,起碼自己不在人間了,他們起碼還能保持三年不變樣。

  『沽酒市脯不食。』「周朝沒有人買酒,酒都是自釀,這個說法也有人反對。市脯,在街市上所買的肉乾。《注解》說,這是祭祀時才去沽酒市脯,這種說法可以依從。」

  「祭有一定的酒,離不開第一種玄酒,玄酒必得上大殿,玄酒就是一碗涼水而已。玄是北方,水是酒的祖先」,做酒少不了水,所以水是酒的祖先。「祭祀講的就是根本」,就是教人不要忘本,這是祭祀它主要的意義。「肉也都是生的,也講根本。」肉本來都是生的,是經過煮了才變熟的。所以祭祀也講根本,祭生的肉。

  「祭祀這一日要齋戒」,祭祀這一天要齋戒,「不食酒肉」,不可喝酒,不能吃肉。「主祭尤其不許食酒肉」,不能喝酒吃肉。「陪祭或許有些人守不住,但是必須在家,不能往外跑」,不能到外面去,去當陪祭官又喝酒吃肉的,跑到外面去喝酒吃肉這個就不行。「佛家也有說五淨肉,儒佛聖人都有通融,不是不近人情。」

  『不撤薑食,不多食。』「這是兩句,卻是二種講法,有人做一句,就當一種講法。」做兩句是兩種講法,做一句就變成一種講法。

  「台灣吃嫩薑,其實也可以醃成菜,例如鱸魚配紫芽薑,又可以與鹹菜同醃」,醃菜。「炒菜必須用薑辣,油熱時先下薑,不吃素的人再放下蔥花,再來撒細鹽,再放所炒的菜,總是離不了薑辣。」

  「依醫書,薑能去邪味,發正氣,辣氣大,辣椒是有味無氣,蔥是有味有氣,薑也有味也有氣。五葷都有氣,唯有薑是氣清」,它的氣清淨。「調病也用薑菜,例如張仲景的桂枝湯。」

  「雖用薑,不能多吃,有注解說夏天不吃薑,這個話有過失」,這個話不對。

  「在文理上,做一句講好。做兩句講,那不多食便成了費詞。無論什麼東西都是別多吃,這個話似乎是多說的,若指祭祀更是多說,例如持齋的人過午不食,因此不多食。所以這裡採成一句說比較好。可以參看〈別解〉,不多食指薑而言。」這薑也不能吃太多,實際上任何東西都不能吃太多。

  『祭於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這一段你們可以去看《考證》」,雪廬老人教我們去看《考證》這一本注解,這一段可以去參考《考證》,「以及看食不語段的〈餘論〉」。

  「公祭的肉,你自己不能做主。但是還有私祭,私祭的肉不能上大殿,私祭的肉可以攜回家裡。公祭時,第一日行牲,第二日端上俎豆。凡是祭祀都會分祭肉,過午就不送禮,也不看病人。」這都是禮。分祭肉,祭祀完了,肉要分給來參加祭祀的人,過了中午就不再送禮了,也不去看病人了。「到第三天才送祭肉,冬天不怕,但是夏天秋天的肉,到第三天才能得到,必須設法吃掉,否則容易壞。」因為古時候沒有冰箱,現在有這個冰箱就沒有問題。在古時候必須第三天就要趕快吃了,不然就壞了。「私祭的肉,第二日就先吃,這是享用神福。若忙過三日,祭肉便不能吃,必須設法恭敬的埋妥,這是講衛生。」因為天氣熱,到第三天,那個肉可能就變了、壞了,不能吃了。

  『食不語,寢不言。』「食不語,吃飯不是說話的時候。」「寢不言,就寢」,睡覺的時候「也不是說話的時候」。「但是也有辦不到的時候,例如宴會。」宴會大家都吃飯,宴會沒有不講話的。

  「這兩句,若非食,可自言,不對語也。若不說話,那也不能敬酒,也不能行禮了。聖人知道,吃飯時說話,如撒下小雨,正在吃東西時,人有問話不必答話。」你嘴巴正在吃東西,有人問你的話,這個時候不必回答,回答可能食物就噴出來。「所以食時講話有一定的時候」,吃飯的時候要講話要有一定時候,因為剛剛吃完了,暫停了,那這是可以講,正在吃是不能講。「人在吃東西時若不得不說話」,這吃飯的時候,「少說可以,在喝酒時再說,可以借酒談心」。

  「自己一個人,何須說話?有人才要說話,但是朋友有連床夜話。白天已經說累了,所以就寢時不說話,若夫婦便不在此限。」就寢睡覺了也就不說話,白天說了一天了。那當然夫妻晚上在私下在房間裡講一些話,當然就沒有在這個限制裡面。

  『雖疏食菜羹必祭,必齊如也。』「必,有注解作瓜,《注解》說,魯人瓜讀必」,西瓜這個瓜讀必。「吾未聽過有此一說」,雪廬老人說,他沒有聽說過有這樣的讀法。「有注解說,必原來是瓜,漢儒也懷疑,可當作瓜,也可當作必。當瓜講,這句就是三樣事,當必則是兩樣事。這必得問孔子,或問記的人才知道。」問孔子,或者記錄的人他們才知道。有這兩種說法。

  「疏,粗疏。食,飲食。齋戒日要吃清淡的,疏後來有人作蔬解釋」,疏忽的疏上面加草字頭這個蔬來解釋,就表示是蔬菜。「以為是吃菜類,有人認為下文有菜羹,羹都是肉類。但是菜羹分明是說用菜做羹,這一天不食肉,羹是帶湯的食物,用菜來做羹。疏食算是粗食,以及沒有肉的菜羹,都是齋戒日吃的。」

  「若作瓜好講,指水果類,祭祀必須祭土產,例如北方的水果為梨,不能供香蕉,土產就不貴,山東的蘋果只是聞香而已。」

  「這三種食物都是很賤的食物,但是在祭時必齊如也,齊,齋也」,必齊如也,齊這個字就是齋的意思,「必須如吃齋一般恭敬」。「五四運動以前,自上大夫下到推車」,做大官的,下面做工的,舉出推車的人,「一吃飯,一擺上酒飯,必須先奠,上供先人,祭薦創造物品的先人,表示不忘本」。這是五四運動以前,都是這樣的。做大官的、販夫走卒,吃飯必先供。就像我們現在佛門要吃飯前先供三寶,念佛,這個是不忘本。「平劇裡的辭行,酒都是灑地而不喝,所以戲裡說:家院看過酒一樽。如今的中國文化都在京戲,平素在家吃飯喝酒也要先奠。做粗活的人在街上酒店喝酒,手沾酒在櫃台點三點,表示先供。」先供奉祖先。「五四運動以後,才去除這種禮。」這是五四運動把它廢掉了。

  「凡水果要按時候上供,五月杏,七月核桃,八月梨,九月柿」,這是柿子,九月是吃柿子。「這是嚐鮮。櫻桃最早出來,先薦櫻桃,而新出產的水果不許多買回去供,怕別人買不到,收割下新糧食也要先供祖先,叫做薦新。從前的人都很厚道,先供先人,自己再享受,要像祭祀,必須如齋戒時。在於恭敬,不在物品。」

  『席不正不坐。』「從前的席子,不是像今日的凳子,必須擺正。吾不僅座位必須正,床上的被子也必須正,外不亂才能夠內不亂,往生才有點把握。」

  好,〈鄉黨〉第八篇第四段我們就學習到這裡。下面〈鄉黨篇〉第九章我們下一次再繼續來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