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每日論語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一九八集)  2019/6/8  大連  檔名:WD20-037-0198

  諸位同學,大家早上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論語講記》,「述而篇」第二十九章。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這一章書,雪廬老人分作兩段講,我們也分兩段來學習。昨天學習到第一段,我們今天繼續來學習後面一段。

  「上次講『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注解雖然少,但是很重要,這一句為功夫,不是考據。《集釋》發明中的筆乘,這人必定有學佛,程氏樹德的學問也不錯。」

  「從前注解經典有難處,自元以後,朱注成為考試的教科本。」朱注就是宋朝朱子的注解,元朝以後,明、清他的《論語》注解就成為考試的教科本。「小場在本縣考秀才都考四書,考題不可出離這個,大場在省考舉人、在朝殿試考進士也是如此。好處就在有範圍,壞處在於注解者的見識,見識到的固好,不到的就注不到好處。」這是講朱注它的優缺點。「例如有子說的話很接近孔子,不堪一問,是見識的問題。若顏子的注就沒有問題,有子的話與孔子相似,孔子親自授業的弟子尚且如此,何況是相隔千年的宋儒?訓詁尚且不知,如何懂微言大義?子所雅言,必須注重文字。宋儒訓詁外行,不懂經文的外表,至於內容的微言大義,如伯樂相千里馬,能相千里馬能行千里,宋儒有這個能力嗎?」這是雪廬老人提出對宋儒他注解這個《論語》的微言大義質疑的地方。就是當年接近孔子的弟子,也都講的話跟孔子很相似,舉出有子,親自授業,但是不堪一問,這個是見識的問題。親自授業的弟子尚且如此,何況隔了一千多年的宋儒?對於訓詁尚且不知,怎麼能夠懂孔子的微言大義?這是老人提出質疑的地方,對宋儒的質疑。

  「今日之下,既然不受限制,那什麼人的注解對,就採某人的注解,不必受門戶宗教的見解限制。」今日是講今天,今天就是現在,現在不像過去明清時代政府限制,規定要依朱注,朱子的注解。現代什麼人的注解對,我們就採取某人的注解,那就不必受到門戶之見的限制。「佛學的注字句法訓詁與儒學不相違背,為何不能採取?」舉出佛法、佛學它注解的字句、方法、訓詁跟儒學不違背,為什麼不能採取佛學這個方法?當然也是可以。「《焦氏筆乘》的案語可以參考」,這舉出《焦氏筆乘》它這個案語可以來做為參考。

  「你們學佛三十年,一天天往後退。當初沒有學佛,開始聽聞佛法就歡喜,往前進後雜說紛紜,你們就亂了。」這是老人講當年他在台中教學講佛法,講了三十年,都是一天一天往後退步。當初沒有學佛,開始聽佛法歡喜,往前進,聽到很多種複雜的說法,心就亂了,就退步了。「吾講《論語》,要讓你們學佛進步。如今,雜說邪說橫行」,的確,現在這個時代,各種說法都有,很複雜的說法、邪知邪見的說法,充斥在每個角落,各說各話,「很難有標準」。「佛、孔子的言語是聖言量,吾信。」老人信佛講的、孔子講的,就是信經典講的,這個我們要效法、學習。

  「凡作文章,應該先識字,何況是讀經?」認識文字是第一個,文字是工具,要先認識字。讀一篇文章都需要先認識字,何況讀經呢?「若六書明白,看書的左右上下就能明白其中的義理。中國文字很多象形圖畫,如今的人,字也不識,哀哉!」現在人不認識字,這個是很可悲哀的事。「現今講《論語》,吾所採的注解,以有理的為主,不囿於宗教,因為天下事,相同的多,不相同的也多。」雪廬老人他採的注解,不管哪一家注的,哪一章哪一段注的有注解,那就採取哪一家,就沒有受哪一派的限制了。以有理的為主,這是採取注解的一個原則。

  「我欲仁,斯仁至矣。」「《焦氏筆乘》提到欲,而說佛家的講法。欲,人人懂,就是欲望的欲。我欲仁,那仁便來了。你們不進步,因為人格站不住的緣故,人格站住才能學佛,否則人身也不可得。單說這個欲字,欲就是仁到了,學這個欲,學佛就可以成功。」

  「欲古作欲,說文從欠」,左邊一個山谷的谷,右邊一個虧欠的欠。「谷聲,山溝缺欠,所缺欠的用物太多,填不平,欲壑難填」,欲望無止境。「有飯吃又嫌衣服不好,甚至欲當玉皇大帝」,他有這個欲望,要當玉皇大帝。「必得是有道的君子才能不如此」,有道的君子他就不會增長這些貪欲。「貪為佛家中三毒之一」,貪瞋痴,貪是第一個。「欲,貪欲也,欲是貪的源頭。」為什麼貪?因為有欲望。「這個字壞透了。」

  「現今作慾」,現在這個欲,下面加個心,欲望加個心。「貪欲由何處生?由心發生。」貪欲從哪個地方生的?由心發生的。「《集韻》說:欲,情所好也。佛家講真如本性,眾生都有佛性,那現在為何不是佛?我們連人也不夠,人有情,只能當人,人做好可以生六欲天,卻不能解脫。想解脫必得業盡情空,將情變成智慧。有情才有貪,才有所好。情有喜怒哀樂愛惡懼七情,不但不能證果,也不能往生。」這個情,情執,七情,有這個七情不但證果達不到,往生西方也不行。「你們口念佛,心正與佛反對,縱使佛來接,也不得往生。」這是講到我們念佛人,都有這個問題。「愛為七情的根本,《大學》說有此就不得其正。愛就是喜,愛到手便快樂,有人來分就恐懼,若奪去你所得的便怒,不愛就是厭惡。」愛憎,憎就是厭惡,愛就是喜愛。「所以十二因緣,一下生開頭就是愛,種惡因。」有了這個愛,「後來就有取、有」,愛就會去取,去取得,有取就有有,「有因果報應,有生老病死,永久不斷」。

  「我們在欲界,所愛好的為色聲香味觸法,森羅萬相都是色,也是聲。火車聲,你不愛,不愛也來。情所好是欲。萬法都是壞的,沒有好的,要想不壞,全在自己如何用,例如以刀殺人為惡,為人活病為善。一種物品互有善有惡,全在自己會不會用。」

  「《唯識論》說:欲,希望為性。未來的想著他,想到了又嫌少,永遠都嫌少,欲壑難填,無有止境,貪永遠沒停止的時候。欲有什麼作用?勤依為業;依是依靠,勤離不開欲望。」這個欲望時時刻刻在我們心中。「你們在欲界,色聲等並沒有來找你,而是你找它,找到就依靠它而離不開」,這個叫勤依為業。「若當時便離就可以解脫。佛學重要在離字。五欲財色名食睡污染真性,上等人不味著,我們都貪味,離不開五欲。五欲污染真如本性,變成五欲六塵。《華嚴》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心為你的本性,佛也是如這個本性,也是這個心,眾生也是這個心,卻是染著五欲六塵的心,所以在六道當中。這一生死不得,死就墮入三途,因為如今的人所做不是人事,如何能再得人身?不死還有辦法,死就沒辦法了,有什麼辦法?」

  「欲即,我欲仁,斯仁至矣。欲有如刀子,會用就有好處,不會用就拿來殺人。你們貪仁是可以的,仁者,凡是妨害人的事不做,一舉一動都不妨害人,這個欲就變成仁。」

  「學佛修淨土宗要緊的法門為欣厭,欣就是欲字」,希望、欲望,「厭就是討厭」,厭離。「極樂的一切你都要欲,娑婆的事你都要厭」,娑婆世界你都不要,極樂世界一切你都要。「如欲吾去當玉皇大帝,吾也不去,去就倒霉,仍然會墮落」,沒出離六道。「《彌陀要解》說,無願」,這蕅益祖師的《要解》,沒有發願往生西方,「(沒有欣厭),即使念到一心不亂也不往生。淨土宗特別注重願字,否則《無量壽經》如何說四十八願?」特別注重這個願。「你願為眾生,就欲眾生的事,願成佛就成佛,全在欲上。所欲的事可以選擇,完全由己做主,不必由乎人。」這個就是我們欲往生、欲成佛,不要貪五欲,這個是自己做主,不是別人。「觀察自己平日所欲的是什麼?」我們的欲,欲望是什麼?「勤依者什麼?」這就是一個關鍵了。「你必須改脾氣,否則一口氣不來便不保險了。」這雪廬老人也是苦口婆心的一直勸我們大家。

  這一章書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