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一九集)  2012/1/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11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三百九十八頁,倒數第五行,從當中看起:

  「法藏比丘為度生死,首求智慧。以慧照故,內心清淨永絕塵勞,於是杜塞惡趣,速證究竟果覺,故云速到菩提究竟岸」。法藏比丘就是阿彌陀佛沒成佛之前,在出家時候的法名。前面世尊在經文給我們做了詳細的介紹,他沒出家之前是個國王,大國王。聽佛講經說法開悟了,以後他把王位捨棄,出家修行,發四十八願。這個在發願之前見老師,就是見自在王如來,對老師禮敬、讚歎,這是以偈頌題材說出來的。法藏比丘為度生死,這個生死是指六道眾生,六道眾生生死輪迴無有出期,這是非常痛苦的現象。他發了大心,希望能夠幫助這些眾生能夠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十法界。不但脫離,而且希望能幫助他們都能夠證到究竟的佛果。

  要了這個願,當然一定要智慧,要高度的智慧才能辦得到,所以首先要求智慧。以慧照故,智慧照內也照外,照內能夠大徹大悟,破迷開悟,照外面能夠觀察一切眾生的根性,應以什麼方法得度就用什麼方法來教化。所以智慧是內外雙照。內心清淨,永絕塵勞,塵勞是煩惱,煩惱永遠斷掉了。於是杜塞惡趣,惡趣是三惡道,餓鬼、畜生、地獄。怎麼樣把惡道杜塞?三惡道是果報,果必有因,因就是三毒煩惱,貪心感得的是餓鬼道,瞋恚是地獄,愚痴是畜生。如果我們有能力,有這個智慧,把貪瞋痴斷掉,三惡道就杜塞了,就永遠不會墮三惡道。所以這個地方我們要特別留意,起心動念如果是屬於貪瞋痴,我們就是造三途的罪業,果報將來都在三途。

  這個事情無量劫來生生世世都幹,所以習氣很重,想斷也不容易。難在哪裡?難在我們迷惑,我們學佛對佛法不清楚。這個現象是最近一、二百年,佛法衰了、沒落了,二百年之前不是這樣的。中國在二百年之前,一般寺廟裡頭都有講經教學的,我們把這個事情疏忽了一百年,丟掉了一百年。清朝最後的一百年還有講經的,但是真修行的人少了,沒落了。到民國這一百年,滿清亡國到今年是整整一百年,這一百年當中連講經的人都沒有了。中國還算不錯,前五十年,講經的法師大概還有幾個,不到十個人,你看中國這麼大的國家。要跟隋唐相比差太遠了,隋唐講經總有幾百人、上千人,現在,最近這五十年沒人講經了。

  《仁王般若經疏》上告訴我們,它說的法運,正法、像法、末法,大家都知道,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這是從年代說。而《仁王經疏》所說的是實質,為什麼叫正法、像法、末法。有人講經,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他老人家講經,他所有的弟子沒有一個不講經的,那講經也有幾千人,所以佛法很興盛。有聽經的人,有真正修行的人,依照經典所說的修行,有證果的人,在這個條件之下,這才稱得上是正法;如果有講經的、有聽經的、有真修行的,沒有證果的,就叫像法;假如有講經、有聽經,沒有依教修行的人,這叫末法,有講、有聽,沒人真修,這叫末法;如果沒有人講經,也沒有人聽經,法就滅了。

  我們是生在末法時代,很難得,我們這一生遇到的有講經的。我跟李炳南老居士,老居士一生講經,一生沒中斷。但是他一個星期只講一次,星期三,每個星期三他講經。所以到台中慈光圖書館,星期三到那邊去,不要通知,大家都知道。老師星期三在慈光圖書館講經,星期五在台中蓮社講古文,他每個星期兩堂課,講經是兩個小時,講古文是三個小時。所以他這個方法好,長期的,不需要通知。如果天天講,你不一定有時間來聽,一個星期講一次,大家都能夠把時間騰出來,到那個時候一定去聽經。所以,他法緣很盛,座無虛席。講堂雖然不大,可以容納四百人,人多的時候有到五百多人的,非常難得。

  我們現在用這些高科技,方便太多了,攝影棚雖然很小,我們同步用網路播出去,全世界都可以收得到。經過後製,大概要一個月的時間,我們把字幕打上去,用衛星電視向全球傳播,這在過去做不到的。現在我們用網路做了十幾年,用衛星電視今年是第十年,收的效果非常大,出乎我們意料之外,這是好事情。大家能夠無遠弗屆在一起分享經典裡面的智慧,我們明白了才知道怎麼修行。往生就是證果,我們講經、聽經、修行,真正往生,我們是末法裡頭的正法,非常稀有、非常難得。這個緣分不能輕易把它放過,一定要有成就。

  法藏比丘智慧內照,內心清淨,永絕塵勞,煩惱沒有了,業障消除了,這才杜塞惡趣,決定不墮三惡道,而且速證究竟果覺。究竟果覺是《華嚴經》上講的妙覺如來,這是修行證果最高的果位。「故云」,這底下是偈頌裡頭末後的這一句,「速到菩提究竟岸」。下面念老的解釋,岸是彼岸,佛經把生死比喻作此岸,涅槃就是彼岸。究竟岸者,就是究竟涅槃。涅槃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很多,翻成真如、自性、法性、第一義諦、諸法實相,都是這個意思。我們在這些年當中學習大乘,用諸法實相用得最多,這個大家好懂。諸法實相,宇宙人生的真相,徹底明白了,究竟了知,這叫涅槃。涅槃岸就是「究竟涅槃之位」,這個位子是真正成佛,圓滿的究竟佛。成佛有很多種,這是最高的。

  「無明」是痴的別名,就是愚痴。無明,不明白,對於宇宙人生真相一無所知,這叫無明。「《大乘義章》曰」,有對於無明的解釋。黃念老註解這部經,他用的方式是集註,經論裡面所說明的,祖師大德他們在開示裡頭所說到的,都引用這些,證明這個解釋是有根據的,不是隨便說的。這種註解的方法是非常有智慧。《大乘義章》裡頭說:「痴闇之心,體無慧明,故曰無明。」心本來是光明的,本來是充滿了智慧,世尊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換句話說,每個人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為什麼現在差距這麼多?佛覺悟了,我們還沒有覺悟,所以我們被無明包裹,我們自性的光明德相完全顯不出來。佛把這些東西都放下了。所以大乘教裡佛告訴我們,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你就成佛了。你本來是佛,只要你放下,你就回到你本來的位子,你跟釋迦牟尼佛,你跟阿彌陀佛沒兩樣。所以他們放下了,我們沒放下。

  不能完全放下,分三個階段放下也行,先放下執著,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執著,不執著就是阿羅漢,你就證得阿羅漢果,就超越六道輪迴了。證得阿羅漢,六道就沒有了,所以六道是假的。阿羅漢知道,他明白,好像作夢一下醒過來,夢中境界全沒有了,六道輪迴是個夢。古人說,「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這《永嘉證道歌》上說的。醒過來之後,大千世界就不見了,沒有了,一場夢。夢醒了是什麼境界?夢醒是四聖境界,聲聞、緣覺、菩薩、佛,你看到這個境界。這個境界是釋迦牟尼佛的淨土,六道是釋迦牟尼佛的穢土,是嚴重的染污,醒過來之後那個土是清淨土,但是它還是一場夢。在那個夢裡頭醒過來,你真的醒過來了,為什麼?十法界沒有了。那個醒過來是什麼境界?諸佛菩薩的實報莊嚴土,記住,也是我們自己的實報莊嚴土。我們跟佛就沒有兩樣了,真的醒過來了。我們今天是夢中之夢。所以你放下執著,別執著了,愈是執著愈出不去,放下執著,超越六道,放下分別、放下起心動念,超越十法界。佛是怎麼成佛的?就是這麼成佛的,放下就是。

  六祖惠能大師他放下了,他二十四歲,放下就成佛。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所證得的境界,惠能大師所證得的完全相同,是一個境界。證得這個境界之後,世出世間一切法就通了,為什麼?智慧現前。智慧不是外面學來的,是自性裡頭本有的,德能也是本有的,相好也是本有的。沒有一樣東西是外頭來的,只要你證得你就得大圓滿。這是佛法,這個是真的,這不是假的。六道是假的,十法界是假的,《金剛經》上說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一點都不錯!我們學佛就是學放下、就是學覺悟。

  所以這個痴闇的心,這是妄心,這不是真心。體無慧明,妄心之體是愚痴,沒有智慧,所以叫無明,無明就是妄心之體。「無明貪瞋」,這叫三毒。無明就是痴,愚痴,貪瞋痴,這就是三毒。這是我們生生世世會有生老病死,還會有很多的病痛,真正的因就是這個。如果無明貪瞋都拔掉了,不但沒有生死,你永遠不會生病。為什麼?你的身心裡頭沒有病毒,外面雖然有病毒,不會感染。感染一定內心有,外面才容易感染,內心沒有,外頭不會感染。所以我們要身心健康,一定要把三毒煩惱要拔掉,身心自然就健康。「由於智慧到彼岸,並因三昧之力」,這三昧就是念佛,念佛念久了就得定,這個定叫念佛三昧,「故三毒永無」。人有定、有智慧,貪瞋痴就沒有了。由此可知,貪瞋痴的根在哪裡?根在無明,沒有智慧,才起貪瞋痴。

  「三惑」,惑是迷惑,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這三種煩惱叫三種迷惑,「俱盡」,你看三毒沒有了,三惑也沒有了,「過失皆亡」,你才真正沒有過失,這就成佛了。「三昧」是什麼意思?三昧是「正定,正受,等持」。正定是心住在一處,這叫正定,住在正法,不是住在邪法。我們念佛的人,心要住在阿彌陀佛上,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如果心裡頭真的只有阿彌陀佛,我們跟阿彌陀佛就非常接近。要知道一切法從心想生,果然真的是阿彌陀佛,你在這個世間感觀全都變了。怎麼變?你看到所有的人都是阿彌陀佛,一切萬物也是阿彌陀佛,樹木花草、山河大地沒有一樣不是阿彌陀佛,你就成佛了。你成的是什麼佛?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自己,自己就是阿彌陀佛,跟西方極樂世界那個阿彌陀佛是一不是二。這個很難懂,但是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因為西方極樂世界那個阿彌陀佛是我自性變現的,極樂世界也是自性變現的。中峰繫念法事你們做得很久,這個本子很熟悉。中峰禪師在開示裡頭說,「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此方即淨土,淨土即此方」。他講真話,他沒有騙人,事實確實如此,我們迷了不知道。迷了受這個苦,這苦受得很冤枉。

  為什麼要學佛?求覺悟,破無明、求覺悟。所以,我們要心定在阿彌陀佛上,順境、逆境都是阿彌陀佛,善緣、惡緣也是阿彌陀佛,我們的心就平等了,心就清淨了。順境,對我們有利益的、有幫助的,我們感恩;逆境惡緣,對我們有障礙的,也是好事。為什麼?幫我們消業障。無始劫來得造多少業障,這些人毀謗我們、侮辱我們、陷害我們,全是消業障,業障消完了,我們大幅度向上提升。這些人幫助我,我要感恩,如果我對他還有怨恨就完了,那就跟他一樣。那會變成什麼?變成冤冤相報,生生世世沒完沒了,在六道輪迴裡打仗,這個很辛苦,雙方都痛苦。他不覺,我覺了,他打我,我不打他,問題不就解決了嗎?迷悟就在這一念之間。對立,迷;不對立,感恩,就覺悟了。這是學佛跟不學佛不一樣的地方。

  正受,受是享受,正是正常的享受,正常享受是歡喜,法喜充滿。如果我們有怨恨,不正常,我們有對立,不正常,有矛盾、有衝突就更不正常。和諧是正常的,歡樂是正常的,這都要記住。等持這兩個字的意思更好,就有深度了。等是平等,什麼是平等?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才是真平等;持是永遠保持。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當中,統統保持著平等心,這是什麼?這成佛了。平等是佛心,六度是菩薩心,十二因緣是緣覺的心,四諦是聲聞的心。平等是佛心,我們本來是佛,本來是平等。

  《探玄記》第三卷說,「三昧」,三昧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此云等持」。你看「離沉浮故」,沉是什麼?昏沉,浮是浮躁。人在平等的時候,不浮躁,也不昏沉,他清醒,一點都不浮躁。現在我們看世間人,不是局部的,是全體的,走遍全世界你去看看,人都是心浮氣躁,這就苦了。人要心地清淨平等,他就樂,他就自在,他就過得很幸福、很快樂。「定慧等故,名等也」。這個在初學,初學的人必須要懂得,這些境界出現用什麼方法來對治。心浮躁的時候要用定,浮躁怎麼定得下來?你念佛,我把一切妄念都放下,我一心念阿彌陀佛,心就定下來了。心掉舉,心不安,妄念特多,所以我們選擇念佛的方法、拜佛的方法、經行的方法,很多方法能調節我們自己功夫,讓它淨念相續。昏沉的時候我們拜佛,或者我們經行繞佛,走動,站在那裡會昏沉,坐在那裡也會昏沉,我們走動,用方法來調節。

  「心不散故,住一境故,名持」。這個持就是住心一處,我們就把心住在阿彌陀佛上,阿彌陀佛這個名號功德不可思議。不但釋迦牟尼佛講經教學修行四十九年,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把他們講經教學功德加起來,都還比不上這句佛號。這一句佛號功德多大,沒法子說,不但我們說不出來,諸佛如來都說不出來,太大了,不可思議!為什麼有這麼大?那你就好好的去讀這部經,這部經上講得很透徹。你要不認真細心去讀,你不知道佛號功德不可思議。你不會把心住在佛號上,原因就是你不認識它,你不了解它。真正認識,真正了解,你會死心塌地把心住在這佛號上。我不再胡思亂想了,想任何事情,說不好聽的話都是造輪迴業,只有想這一句阿彌陀佛,你才能了生死出三界,保證你一生證得佛果,比什麼都重要!

  「至於諸三昧中,唯有念佛三昧,最尊如王,至貴若寶,故《大集經》中稱之為寶王三昧」,這幾句話說得好,就是我剛才講的。修三昧的方法無量無邊,八萬四千法門就是八萬四千三昧,無量法門是無量三昧,無量三昧裡頭第一就是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可以統攝一切三昧,沒有一法能超過它,你得到念佛三昧你全部都得到了。本來念佛的人不要聽經,為什麼?一句名號,所有經都在這名號裡頭。可是我們現在不行,我們迷失了自性,我們不聽經不知道,聽經才知道。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亂,就跟惠能大師一樣,一切諸佛所說的經典你全知道,你沒有一樣不知道。為什麼?見性了,開悟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念佛是一種方法,念久了就得定,心就定了,定就能開智慧。所以,用念佛的方法可以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跟禪宗最高的境界沒有兩樣。念佛人還有個好處,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參禪得不到。換句話說,我們念到理一心不亂,比參禪的功夫高,比參禪功德大,這都是真的。

  所以,對極樂世界要認識,對阿彌陀佛要認識,這部經就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極樂世界,介紹阿彌陀佛。黃念老這個註解特別詳細,對我們的幫助太大了。所以我到晚年,其他的經都不講了,統統放下,專講這部經。希望一年講一遍,盡形壽,活一年講一部,活兩年講兩部,一直講下去,就講這部經。我常常教人「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現在我帶頭來幹。我學佛六十一年,講經今年五十四年,我不是隨便選的,我也是個過來人,最後選擇這部經。我一直講下去,這部經就是一切經,一切經的意思都不出這部經。所有的法門都不出這句佛號,老實念佛,功德殊勝,十方諸佛都讚歎你,我們決定不要輕視。

  念佛三昧,最尊如王,所以稱為三昧之王。至貴若寶,至是到了極處,尊貴到極處,寶貴到極處。所以《大集經》中,釋迦如來講的,稱念佛三昧為寶王三昧。「此處所指,應即此三昧也」。這段經文,偈子上所講的三昧,就是《大集經》上所說的寶王三昧。末後它有個「力」字,「表以上種種盛德,乃由此三昧力也。故云,無明貪瞋皆永無,惑盡過亡三昧力」。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力量,把三毒煩惱斷掉,把三惑也斷掉,這是什麼力量?念佛。八萬四千法門你要想修行證果,一定要斷煩惱、要消業障,斷煩惱、消業障可不容易了。但是念佛法門,不要斷煩惱,也不要消業障,為什麼?這句佛號念久了,煩惱自然沒有了,業障也自然沒有了,不消自然消掉了,不斷自然斷了,這就是此地講的三昧力。

  「此六句願文,以智慧為首,以寶王三昧及定慧等持為結,實有深意。」我們今天就缺的,沒有智慧,不知道念佛是定慧等持,不知道。所以我們念佛沒有認真念,沒有老實念,什麼態度?半信半疑,或有或無,念的時候還夾雜著許多妄念,這不老實,所以功夫不得力。怎麼辦?聽經,把這部經聽上幾遍,全明白了,你不打妄想了。連《了凡四訓》裡面所說的,袁了凡先生明朝人,他對他自己的命運清楚了,完全明白了,他一個妄念都沒有。為什麼?妄念沒用,命注定了,一生皆是命,半點不由人,打妄想有什麼意思?不打妄想,什麼念頭一切都放下。你看看,知道自己這一生的命運,都能放得下,你要是能夠知道極樂世界、知道阿彌陀佛,你難道不放下嗎?你不可能不放下!所以大家都有這個問題,我都常常遇到人問我,煩惱斷不了,業障太重消不了,怎麼辦?不了解事實真相。了解之後不必問了,回家老實念佛,念上半年、一年效果就出來了。不用多,半年你的心就清淨了,智慧就長了,煩惱就輕了。這是什麼?這是你的煩惱斷了,沒斷乾淨,斷了一部分,業障也消了一部分,你人感覺到輕鬆,感覺到愉快了,你會信心大增。

  這一段是講法藏比丘求自利,第一段是講利他,第二段是自利。我們再看第三段,「如佛救苦」,佛是我們的榜樣,要跟佛學。這只有一首偈。

  【亦如過去無量佛。為彼群生大導師。能救一切諸世間。生老病死眾苦惱。】

  上面這一段願文,「求佛之覺他德」。前面我們所讀的,「首四句表法藏比丘願如過去無量一切諸佛,為一切有情之大導師」,這第四句,「導引眾生,離苦得樂,從迷得悟,出生死海,入佛知見」。這是法藏比丘希望自己能夠跟過去諸佛一樣,能夠為一切有情眾生的導師。什麼叫導師?能夠引導眾生離苦得樂,引導眾生破迷開悟,引導一切眾生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十法界,這就是出生死海。往生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這就是入佛知見,那個地方是佛住的地方,到那個地方跟佛住在一起。「並以種種方便」,這是智慧開了,有的是善巧方便,幫助「一切眾生得無畏力」,不再有畏懼,不再有恐怖了,心真正得到安穩,這是無量功德,對眾生來說是無比的恩惠。故曰『能救一切諸世間,生老病死眾苦惱』,什麼問題都能幫助你解決。

  「諸世間者,淺言之,欲界、色界、無色界是世間」,這就是六道輪迴。三界六道,這是說三界,三界就是六道,六道就是三界。「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皆在生死海中」,《法華經》上說的。三界是講的欲界,欲界裡面有天,欲界天,有人、有阿修羅、有畜生、有餓鬼、有地獄,六道全了;色界,色界是天道;無色界也是天道。所以三界跟六道意思完全相同,這裡面統苦。欲界三苦、八苦,八苦是專講欲界。三苦裡頭頭一個是苦苦,講八苦,苦苦說了八種,八苦交煎,第二種壞苦,第三種行苦,欲界統統有。色界天裡面沒有苦苦,八苦他沒有,但是他有壞苦,他有行苦,色界還有兩種苦。到無色界,無色界連身體都不要了,他沒有物質的身體,他只有個靈體,所以壞苦他沒有。壞苦,身體才有壞,死了就壞了,他沒有身體,壞苦他沒有了,但是他有行苦。

  行苦是什麼意思?他的境界不能永遠保持,他還是有壽命,壽命很長。像非想非非想處天,佛告訴我們,他們的壽命是八萬大劫。八萬大劫時間很長,一個大劫就是我們這一個星系成住壞空一次,像我們銀河系成住壞空一次,那叫一個大劫。多少次?八萬次,你說他壽命多長!但是總有到的時候,到的時候怎麼辦?他的定功失掉了,壽命到了,定功失掉。失掉之後,阿賴耶識裡頭的煩惱習氣就又上來,他上面再沒有地方去了,他只有往下墮落。墮到哪裡?一般都是所謂爬得高摔得重,從最高的地方掉下來就掉到最低,最低是地獄。為什麼他爬得那麼高,掉下來掉到地獄去了?這裡頭有意無意、不知不覺毀謗三寶,毀謗三寶的罪是無間地獄。怎麼毀謗三寶?他自己以為到那個境界是成佛了,成佛就不生不滅,為什麼壽命到了,煩惱又起現行,佛說的不是假的嗎?這個念頭一動就是地獄罪業,這麼個原因。不可能不起這個念頭,可以說沒有一個人不起這個念頭的,到那個境界,到壽命到的時候都會有這個念頭。這就搞生死輪迴,你看從地獄裡慢慢慢慢一步步爬,爬到最高,最後又摔到地獄。我們想想這個景觀,我們就明瞭,六道輪迴不能住,搞這種把戲太苦了、太慘了。

  我們離開,怎麼個離法?只有佛教給我們方法,除了佛之外沒有人能教你脫離六道輪迴。許多宗教的目的地都是天道,天道到最高的,無色界天、非想非非想處天,都不是究竟。全都搞清楚、搞明白了,這才曉得念佛好。往生淨土是我們可以辦得到的,不是辦不到,而且我們一生可以成就,為什麼不幹?這樁事情只要自己下定決心,什麼障礙也攔不住你。念阿彌陀佛怎麼會攔住你?不准你開口念,我在心裡念,一樣的,不中斷,我不念出聲音,不妨礙別人。「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的。必定!你看這個語氣多肯定,一絲毫懷疑都沒有。所以菩薩看到,自己也覺悟到,三界無安,猶如火宅。住在這個房子,房子已經失火了,還沒有燒到你這層,很快就燒到了,這時候還行,你逃避還來得及。所以,三界六道都是生死海中,法藏比丘看得很清楚,發願來救度。

  「進言之,則地前諸位亦是世間,無明未盡,亦應度脫。」後頭這幾句是講的四聖法界。這個地前是別教,大乘有藏通別圓,這是別教的地前。圓教則是初住以前,初住以前就是十信位,十信位也算是世間,為什麼?無明沒破。都是法藏比丘發這個願,在這個願心之內,包括四聖法界。展開,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十法界眾生,阿彌陀佛發願是為這些人。這個意思在此地非常明顯。四十八願是為誰發的?為六道苦難眾生,不是為菩薩,不是為聲聞。善導大師說得最好,西方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我們到哪一品去、到哪一土去,總在遇緣不同。這個話說得多好!如果你的緣殊勝,你可以生到實報土上品上生,遇緣不同!你對於西方極樂世界、對於阿彌陀佛真的認識透徹,一點懷疑都沒有了,你自自然然跟實報土相應。為什麼?自自然然你把萬緣放下了,也就是說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就是生實報莊嚴土。

  你說袁了凡拜訪雲谷禪師,在禪堂裡坐三天三夜,如果他念佛往生肯定是實報莊嚴土,他不起心不動念,沒有一個念頭,善念惡念都沒有。那要不是念佛?不是念佛他修的無想定,無想定在第四禪天,外道,路走錯了、走邪了,這外道天,無明不破。念佛能破無明,念佛會開智慧,他們有定沒慧,加上阿彌陀佛,很快他就開智慧。你看遇緣不同,這話說得多好。我們今天的緣非常非常殊勝,一定要珍惜。我們在這個年代,遇到夏蓮居的會集本,遇到黃念祖的集解,這不是他自己註解,是集經論祖師大德解釋的大成。他這個註解裡頭引用的資料,一百九十三種書,裡面八十三種是經論,一百一十種是祖師大德的註解,集註。這是真實智慧,無量功德,我們要感恩、要珍惜。這是法寶裡頭寶中之寶,第一法寶,沒有比這個更殊勝的了。這是我們不可以不知道的。

  我們再看下面一段,第四段「悉令成佛」。前面「如佛救苦」,把六道十法界眾生救到哪裡去?要幫助他成佛。

  【常行布施及戒忍。精進定慧六波羅。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

  法藏比丘的本願,我們讀這個經本,一定要跟法藏菩薩同心、同願、同德、同行,我們是真正志同道合,我們跟他發同樣的心,得到同樣的加持。「常行布施以下四句,顯法藏菩薩無盡大悲之本願」。你看前面稱比丘,這裡稱菩薩,為什麼?發大願度眾生就是菩薩,比丘成菩薩了。「願常行六度,普度眾生」,常是不能間斷。六波羅蜜,前面我們做了詳細的報告。布施,它的用意是破我們的貪心。煩惱多,無量無邊,歸納起來就六種,這六種用什麼方法來對治它?就是用布施對治慳貪。慳是吝嗇,有的捨不得幫助人,貪是貪求無厭,這是大病根,是六道裡頭主要的一個大病根。有貪心你怎麼能離開六道輪迴?所以菩薩教我們布施。布施波羅蜜什麼時候圓滿?貪心沒有了,慳吝心沒有了,布施波羅蜜就圓滿。它對治這個毛病,我這個毛病治好了。初學佛的人,常行布施修福,財布施得財富,沒有財富不能利益眾生,要利益眾生,自己一定有福報。福報從哪裡修?福報從布施修。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世間人都想這三樣東西,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這三樣東西統統從布施得來。

  世間大富貴人,擁有億萬財富的,是什麼原因?過去生中財布施修得多,歡喜修財布施,這一生得大富。三種布施統統學的人不多,大富的人他沒有智慧,那是什麼?過去生中沒有修法布施。他非常富貴,他聰明智慧不夠,還會做些傻事情。錢多了,很多用得不得當,沒智慧。也有過去生中專修智慧的,沒有修財布施,很聰明,沒錢,生活很貧窮,真有智慧。壽命長的人,他修的是無畏布施,他也沒有財富,也沒有聰明智慧,壽命很長。這都過去生中偏了,三個都修難得!真懂得的人他才幹,三個都修。

  我自己本身,今天有不少家鄉人,家鄉人都知道,我家裡到民國年間沒落了。清朝的時候做官的,家道還不錯,民國年間沒落了,我出生的時候已經是家破人亡。我在老家只住了三年,沒有什麼印象,三歲的時候搬到東鄉,現在叫順港,跟著我姑母,我父親的姊姊,嫁在這個地方。她們家裡還不錯,還是個大家,依靠她們。我們家的先人壽命都不長,我的祖父四十五歲過世的,我的伯父,我父親的哥哥,也是四十五歲過世的,我父親也是四十五歲過世的。很多算命看相的告訴我,壽命只有四十五歲,我相信,我以為是遺傳,家裡這幾代都沒有過四十五歲,所以我相信。我二十六歲學佛,我知道壽命只有四十五歲,我必須在這個時段當中要把自己修好,要能往生極樂世界。

  我一出家,我三十三歲出家,出家就講經,就教佛學院,這些經懺佛事從來沒有搞過,連做法會我也沒有參加過,就是講學。五十四年沒有中斷,就一門深入,三十三歲到四十五歲,我講了十二年。居然這一年過來了,我生了一場病,病了一個月,我心裡有數,壽命到了,不要看醫生,不必吃藥。醫生只能醫病不能醫命,命到了,你找醫生幹什麼?所以就是念佛求生淨土。念了一個月,身體好了,恢復了。恢復了,繼續講經。大概是過了兩年的樣子,我也遇到一個老朋友,甘珠活佛,藏密,章嘉大師的學生,他大我十幾歲。像黃念祖老居士,黃老居士大我十五歲,甘珠也差不多這樣,大我十幾歲。他碰到我,告訴我,他說我們在背後都談你。我說談我什麼?他說談你這個人,人倒很聰明,可惜短命又沒福報。我說這些當面談可以,因為我自己知道,我一點都不忌諱。他告訴我,他說你這幾年講經弘法福報很大,你的命轉了,你的壽命很長,你福報很大。都是這一生修的,前世沒有,全是這一生修的。修的福自己不要享,大家享,好!那福報就愈來愈大,自己享就享完了,來世就沒有了。所以,我是從苦難當中長成的。

  學佛之後這麼多年,過著是流浪生活,走遍全世界,法緣很殊勝,為什麼?喜歡布施。供養的錢我一分都不要,全都做好事,愈施愈多,這是章嘉大師教給我的。講經是李老師鼓勵的,這些老人看到年輕人命薄,都想辦法幫助你。章嘉大師教我修三種布施,我說沒錢,每個月賺的錢僅僅夠生活,勉強,哪有錢布施!大師問我,一毛錢有沒有?一毛錢有,可以。一塊錢?一塊錢還行。你就從一毛一塊布施,布施的心不能斷。教我修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因為我短命,無畏布施就很重要。三種果報都得到了,財用不缺乏,心想事成;智慧,大家聽我講經就知道,年年境界不一樣,智慧增長;壽命延長了,延得出乎我意料之外。袁了凡先生延壽才二十一年,他壽命是五十三歲,七十四歲走的,二十一年;我這個延壽差不多他一倍,到九十歲就一倍了,四十五再加四十五。而且我沒有覺得我衰老,每天四個小時講經,四個小時讀經,很快樂,不疲不厭,法喜充滿。這都是這一生當中章嘉大師教的三種布施,李老師教我的學講經,走這個路子。

  我出家,章嘉大師替我選擇的,勸我出家,勸我學釋迦牟尼佛。我聽話,我就走這條路。釋迦佛當年開悟之後就開始講經,七十九歲圓寂,四十九年沒有一天空過。所以你認識他,他的身分是職業老師,是個非常盡責的老師,而且教學是義務,不收學費,四十九年。老師當中的模範,我們應當學習。佛法是教育,不是宗教,今天把它搞成宗教,釋迦牟尼佛很冤枉,怎麼會淪落到這種地步?是世間人不讀佛經,不了解佛的面目。我要不是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這個緣就沒有了。我跟方老師非親非故,只是在台灣聽到他是桐城人,桐城派的後代,這是我們老家的,同鄉。知道這個,我給他寫封信,毛遂自薦,對哲學很喜歡、很愛好,希望能有機會旁聽他的課程,就寫這麼一封信。老師回答我,約我到他家裡見面,我到他家裡去拜訪,沒想到。他問我,對哲學有興趣,有沒有讀過哲學書,有沒有學過?沒有,一張白紙。他告訴我,現代的學校(諸位要知道,六十年前的學校),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你要到學校來旁聽,你會大失所望。我當時聽到這個話,真是像涼水澆頭,老師完全拒絕了,當然表情就很沮喪。過了五、六分鐘,老師開口說,他說這樣好了,你每個星期天到我家裡來,我給你上兩個鐘點課。我們上課,學生就一個,一個學生、一個老師,在他家裡小客廳小圓桌上。這個我們作夢都想不到。

  很多年就想這個事情,什麼個緣分?後來真的想出一個答案,大概就是那個真誠心、恭敬心,可能老師看他的學生像我這麼恭敬、真誠的沒看到。印光大師講,「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現在學校裡學生沒有誠敬,大概我就這一點誠敬感動他,特別照顧。給我講了一部哲學概論,最後的一個單元是佛經哲學,我感到很訝異,佛是宗教、是迷信,怎麼會有哲學?老師告訴我,你年輕,你不懂,「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我沒聽說過,「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從來沒有聽人講過,在這堂課這個單元,我過去這些錯誤的看法、想法才完全調整過來,才知道佛法裡頭有大學問。現在學了六十年,感恩老師,不是他的慈悲,我們怎麼知道這裡頭有這麼好的東西。這個人改變了我一生的命運,不是這堂課那怎麼知道?現在六十一年知道了,佛經不但是最高的哲學,而且是最高的科學。

  我是最近這二、三年,看到一些量子力學家,就是近代的尖端科學家他們的研究報告。內容是什麼?跟大乘佛法講的完全相同。所以,我有理由相信,再過二、三十年,佛法不是宗教了,是什麼?是最高的哲學、最高的科學。因為科學跟哲學上不能解決的問題都在佛經上,佛早就解決了,他們現在才發現。佛給我們講的宇宙的源起、萬物的源起、生命的源起,這個現在被科學家找到了,但是講的沒有佛經講得這麼徹底,講得這麼圓滿。阿賴耶的三細相,科學的名詞是能量、信息、物質,佛學裡面稱這三樣東西,阿賴耶的業相就是能量,轉相就是信息,境界相就是物質。這三個東西是一體的,現在科學是分開的,現在才知道分開是錯誤,不能分開,一體裡頭有這三個現象。現在科學的想法,可能是一體,不可以分開這是肯定的,可能是一體。但這個體是什麼?他們發明一個新的名詞,叫零點能量場。這是什麼?我們講的真如、自性,科學叫零點能量場,這是從數學裡出來的。數學的零是什麼都沒有,確實真如、自性是什麼都沒有,真如、自性裡頭沒有物質、沒有精神,也沒有自然現象,統統沒有。但是它能現,它能生這三種現象,能現這三種現象,自己本身什麼都沒有。所以科學的研究已經到了邊緣,太難得了!

  科學有沒有辦法把佛經講的這個找出來?找不到,它決定沒有辦法。為什麼?他還用頭腦、還用思惟,用思惟找不到,用思惟最多只能找到阿賴耶,阿賴耶從哪來,找不到。那怎麼辦?佛經上說的唯證方知,你證得了你就曉得。怎麼證得?把這個想法放下,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就見到了。不需要那麼麻煩,因為這個東西是障礙,起心動念是無明,分別執著是煩惱,你這個東西障礙了你的自性,障礙了你的清淨心。這個障礙放下之後,清淨心就現前,宇宙的本體就現前,你就完全知道了。所以佛是用放下、用禪定證得的。

  禪定裡面證得的境界,今天被科學發現了,不能說科學不能幹,它能發現阿賴耶。發現阿賴耶,在佛法裡面講八地菩薩,他的定功才看到,現在科學家居然看到。但是科學家看到不是八地菩薩,因為八地菩薩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些科學家還有起心動念、還有分別執著,所以他還是凡夫。他發現這個,他自己不得受用;如果是證得的話,他就得受用。得受用是什麼?神通現前,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漏盡,這全都出現,他就得受用。科學家不行,沒有天眼,我們坐在房子裡面,問房子外面現在什麼樣子,他沒有看見,他看不見。有天眼沒有障礙,就透過了,外面境界就看得很清楚。所以,菩薩有這個能力,科學家沒有這個能力,能說得出來,裡頭的妙用他得不到。但是科學家很聰明,如果叫他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放下,他就成佛了,他比我們快,因為他沒有疑惑。

  所以我常常在想,這些科學家大概是佛菩薩化身來的,應以科學家得度者,即現科學家而為說法。不就是這樣的嗎?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現在人不相信宗教,相信科學,那佛教是科學,你就會相信、你就會學習,你就會得非常大的利益。佛的經典講什麼?我們把它概括,五門,講倫理、講道德、講因果,這三種是普世教育,是一個人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這套本事,佛講得很清楚。再向上提升,那就是哲學跟科學,五個科目都講到究竟圓滿,真不得了!沒人知道。方老師曉得,我從認識方老師以後,他的晚年二十多年。他是一九七七年過世的,那一年我第一次到香港講經,他七十九歲,大概三十五年了。晚年在學校上課全部是佛法,他講大單元,一個單元講一、二個學期。講大乘佛學,講魏晉佛學、隋唐佛學,以後退休,在輔仁大學博士班講華嚴哲學,統統講佛法。他自己沒有一天不讀經,我們不如他,他很多經文一大段一大段他都能背誦,這個能力我都沒有,不能不佩服。實在講他是走得太早了,如果晚走十年,那對台灣的佛教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我們要不是遇到這個緣不會走這條路,那大概早就不在世間,可能真的四十五歲就走了,命裡注定的,業報。

  從這個地方認識佛教是教育,教育是天天上課,沒有上課,教育就沒有了。然後我們把這個境界再拓寬,看看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宗教,拿他們的經典來看,也都是教育。每個宗教的創始人都是社會教育家,都是老師的身分,都是講經教學,不過他們有個神就是了。佛教裡頭沒有神,佛教裡頭講自性,佛教跟他們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此地。但是經典裡頭都講倫理、都講道德、都講因果,對於世道人心非常有幫助。所以這些年,我特別提倡宗教要回歸到教育,我們用宗教教育彌補現在社會教育之不足。現在社會教育教人做事,沒有教人做人,宗教教育是教你怎麼樣做個好人,這是有必要的。如果大家都恢復到教育,宗教就不會被人說是迷信,宗教對社會就有正面的貢獻,這個很重要,非常重要。去年,也就是兩個多月前,我接受羅馬教皇的邀請。這次見面,我就特別強調宗教教育的重要,不能不朝這個方向走,不朝這個方向走,宗教會沒落。但是佛教不會,佛教會被科學家肯定這是高等科學、高等哲學。宗教要不能夠回歸教育,它非常可能被社會淘汰。所以,回歸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現在這個時期也是最緊迫的一個時期,趕緊要回頭,趕緊要努力去做。

  我們接著看註解。「《普賢行願品》曰: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這段話說得非常好!這把過去這些大修行人,他們菩提心從哪裡生出來的,幾句話就交代清楚了。大悲心是自性裡頭有的,我們中國人叫憐憫心,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就是惻隱之心。譬如說看到一個小孩走到很危險的地方,你自然去幫助他離開危險,不要遇到傷害。可是現在的社會沒有了,看到人掉到水裡,與我不相干。古時候不是,看到人掉到坑裡去,肯定下去把他拉上來。這是現在人怎麼連慈悲心沒有了,同情心沒有了,憐憫心沒有了,這個不得了!人之所以不同於畜生,就是人有憐憫心、有惻隱之心,這個心要沒有了,人跟畜生就沒有兩樣。在佛法裡稱為大悲心,悲是憐憫,看到別人有苦,自己就全心全力去幫助他。所以大悲心是體,是什麼體?成佛之體,成佛就要靠這個,同情心。

  現在的人不讀聖賢書,什麼叫聖賢完全不知道。受現在的教育,會做事,不會做人。我們常常聽說許多公司的老闆,想找幾個助手找不到。你看每一年大學研究所畢業的人有多少,他們會做事,不會做人,這就是教育裡頭有問題。為什麼研究生出來找不到工作?他們最後最好的工作是什麼?去學校教書。研究所畢業的、博士班畢業的,都變成教授,為什麼?別的行業不歡迎。通權達變,這是別人說一個主管歡迎的,幹部聰明,有應變的能力,現在人沒有。

  因於眾生而起大悲,他有大悲心,看到眾生可憐、看到眾生苦,不忍心見到這個狀況,要想盡方法去幫助他,要幫助他徹底解決問題。菩提心從這兒發起來的。今天時間到了,明天我們還從這裡學習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