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十一集)  2011/10/2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02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淨土大經科註》第一百七十二面倒數第四行,從第二句看起:

  「可見第十九願重在發菩提心,一心念我。第十八願重在至心信樂,一向專念」。這前面我們讀過,念老在概要裡面將第十八願、第十九願經文,全部抄在這個講義裡面,我們也很認真細心的去學過。所以第十九願、十八願是這部經裡頭修學最重要的指導原則,不但淨宗如是,學習一切聖賢教誨無不如是。首先要發心,菩提心是真心,因為諸佛如來所說的經教,所示現的行誼,都是自性自然的流露,就是真心自然的流露,只有用真心,我們才能夠體會得到。如果用妄心,就是佛菩薩來教我們,我們也得不到。為什麼?妄只能緣到妄(虛妄的境界),緣不到真心,緣不到自性。這經上講緣不到般若,般若是真實智慧。

  為什麼緣不到?我們從經典裡面一個淺顯的比喻就能了解,佛常常把我們的心比喻作水,真心是什麼狀態?真心是不動,這個水沒有起波浪,是真心;這個水沒有染污,清淨、不動是真心。這個水起作用就像一面鏡子一樣,外面的境界就照得清清楚楚,這就叫般若,自然就通達明瞭,不要學的。妄心?妄心是這個水有了染污,骯髒了,又有波動現象,對外面照就照不清楚。這個比喻很淺顯,大家都知道。佛用這個來比喻真心、妄心,就告訴我們,妄心只能緣到妄境,水混濁、波動,照見外面的境界相全是虛幻的,沒有一樣是真實的。如果這個水平靜、乾淨、沒有污染,照外面就照得清清楚楚,像一面鏡子一樣,那就叫諸法實相。

  從這個比喻當中,我們就有很深刻的體會,妄心是決定緣不到實相,決定緣不到般若,般若是智慧,一定要真心、要清淨心、要平等心、要覺心,經題上講的清淨平等覺。換句話說,心要乾淨,沒有染污。染污的根源我們要知道,就是我見,是染污的根源,第七識。第七識四大煩惱常相隨,第七識裡頭有四部分,第一個就是我見,第二個是我愛,第三個是我痴,第四個是我慢,實際上就是貪瞋痴,愛就是貪,慢就是瞋恚,愚痴,貪瞋痴。貪瞋痴跟我見(執著有個我)同時發生的,也同時消失,同生同滅。只要我們有這四樣東西,有我見、我愛、我痴、我慢,真的東西就不見了。聽得再多,薰習的時間再長,全部是屬於知識,不是智慧。智慧必須轉末那成平等性智,你把它轉變,清淨平等,清淨沒有污染,平等沒有波動,末那是平等性智。轉第六意識叫妙觀察智,你看第七識清淨平等,第六意識就妙觀察了,阿賴耶就變成大圓鏡,前五識那就起妙作用,幫助一切眾生修因證果,成就佛事當中無量無邊的功德。

  所以學佛的人一定要知道執著我是錯誤的,心裡要明白。事上,事上因為大家都執著我。我要說我這個身體不是我,人家說你神經有問題,你怎麼連我都不承認了?所以要和光同塵,表現要跟他們一樣,他就不感覺得你奇怪,這是功夫!外表跟凡夫一樣,和光同塵,裡頭不一樣,裡面是住真實慧,真實利益,這樣才能度眾生。這就是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他跟我們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我們就搞清楚、搞明白了,外表上看不出來,裡面不一樣。我們這樣才能夠成佛道,這一生當中將來往生決定沒有障礙,自在往生,到極樂世界不退成佛,功德就圓滿了。所以發菩提心比什麼都重要。菩提心一發,自然就一心念我。這個我是阿彌陀佛自稱,你就能一心專念阿彌陀佛。一心就是菩提心,二心就不是菩提心。一心一意,心裡頭常存的就是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恆順眾生,做一切的事業都是幫助眾生、成就眾生,幫助眾生破迷開悟,成就眾生離苦得樂。當我們自己沒有成就的時候,要把成就自己當作主,幫助是附帶的;等我們自己成就了,真成佛了,證得妙覺果位了,那時幫助眾生是主。為什麼?沒有我了,我沒有了,那個時候一心一意專門幫助眾生,無我了。慈悲到了極處!所以心不發不行。

  現在怎麼發,這種煩惱習氣無量劫來的薰修,時間太長,薰得太久,想斷斷不了;大乘教裡頭教給我們轉識成智,我們想轉,轉不過來?這個經上教給我們,你只要一向專念,不知不覺就轉了。千萬不要念別的,念別的東西都是念六道輪迴,那你就轉不過來。必須把世出世間一切法放下,一心專念,心上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只要心清淨平等,這個心充滿了智慧。清淨平等是修的,覺不是修的,覺是自然的,只要清淨平等,覺就現前。就像水一樣,只要它乾淨,只要它不動,它自然就照見,照見不是修來的。這個照見就是宗門裡面講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心性在哪裡?遍法界虛空界,無有一法不是心性,無有一法不是實相,無有一法不是般若,你全見到了。這個境界很深!我們今天學習這部經,包括前面所學習的這是第十二遍,所以今天這個講法,我們同學多少都會有一點體會,如果沒有前面的基礎,這種話意思很深,很不容易聽懂。

  十八願著重在功夫,十九願著重在發心。功夫從哪裡見?就這四個字,至心信樂。至心,真誠到極處。印祖告訴我們,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萬分誠敬,你就得萬分利益,很重要!我們今天誠敬心沒有。什麼叫誠?誠敬就是菩提心,誠是真誠,一點虛假都沒有。清朝末年曾國藩先生他在讀書筆記裡頭,將這個誠字下了一個定義,這個定義跟大乘經上講的完全相同。什麼叫誠?「一念不生是謂誠」。換句話說,誠是什麼意思?不起心、不動念。不起心、不動念是誰?成佛了。從阿羅漢,阿羅漢放下執著,不執著了,菩薩放下分別,佛放下起心動念,那不起心、不動念是佛!《華嚴經》上講的法身菩薩,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都是不起心、不動念,誠做到極處,叫至誠。我們要用大乘這三個階段來說,我們可以說阿羅漢把誠找到了,他有一點誠意了,不圓滿,因為他只放下執著,他還有分別、還有起心動念。六道凡夫比不上,六道凡夫都有執著,連非想非非想處天都還有執著。菩薩高了,菩薩這個真誠增長了,沒圓滿,還有欠缺,沒圓滿。到成佛,圓滿了,他不起心、不動念了。我們明白這個意思,就曉得自己有沒有誠意。這個誠意是不能沒有。

  你看聖人用真心、用真誠,凡夫用妄心。妄心是什麼?虛情假意,他連自己都不相信。所以這個地方講的,至心信樂,連自己都不相信,他怎麼會信別人?我們今天最重要的就是培養信心。至心,他真相信,至心就是菩提心,就是真心。真心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境界,完全相信,一點都不懷疑。我們做不到!我說這是壞人,他來騙我,他來害我,我們對他要提防,要小心謹慎。佛菩薩不是這樣的,佛菩薩相信他。為什麼?佛菩薩把所有境界都歸零了,諸佛菩薩歸到零,五逆十惡也歸到零,餓鬼、地獄也歸到零,歸到零就什麼都沒有了,平等的。平等是真法界,叫一真法界,它歸零。用佛家的話說,全部回歸自性,回歸自性就回歸到零。

  現代科學家講到念力的能量不可思議,我們為別人介紹可以加個標題,「現代科學證明大乘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加上這個標題就很清楚、很明白。近代科學家講以心控物,大乘佛法裡面講「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就是以心控物。三千年前佛說的大乘教,現代科學家證明了,而且現在不斷在做實驗,做實驗的人愈來愈多。這一門新興的科學,如果被大家承認了,確實它有能力改造社會,有能力化解地球上所有的災難,真不可思議!我們要把這樁事情介紹給一切眾生,不分國家、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不分文化,普遍去介紹。為什麼?這是真理,這是佛家講的實相,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明瞭叫看破,看破之後,一切起心動念統統放下,叫功夫,那叫修行,一個雜念都沒有。你看到這個世間,種善因的人得善果,造惡業的人得惡報,這個事情是真有。那我們問,佛菩薩怎麼個看法?佛菩薩一句話給你解答了,「法爾如是」,你懂嗎?這個法是一切法,它本來就是這樣的,一點都不稀奇。你明白了你決定不會去作惡,你知道作惡等於零,但是你不會去作惡,天堂等於零,地獄也等於零。所以在真正覺悟的人,就是用真心的人,這個宇宙是平等的,宇宙絲毫差別都沒有。

  為什麼說不可得?那是幻相,幻相它生滅的時間很短暫,彌勒菩薩講的,一秒鐘多少個生滅?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你以為它是有嗎?一秒鐘一千六百兆,你數都數不過來,你一秒鐘能數到一千六百兆嗎?沒法子。所以彌勒菩薩後頭這句話很有味道,他說「識念極微細,不可執持」,你沒辦法執著它,你沒有辦法控制它,這是事實真相。天堂也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地獄也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不都等於零嗎?這也是近代科學裡頭所說的,零極限,達到終點站了。終點站就是我們起源的站,我們從這開始的,最後還歸到這個地方。好像很大的循環,一念不覺從這開始,最後大徹大悟,回歸到原點。學大乘對於這些原理原則不能不知道,你對於這個道理不知道,你肯定有疑惑。疑是菩薩最嚴重的障礙。

  這個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你就不懷疑了。你就曉得如來、菩薩,下面十法界所有眾生,無論他們幹些什麼,想些什麼,造些什麼,果報是什麼,全都歸自性。這個理真的深,不是凡夫境界,說不出的。說不出,佛為我們說出來了。我們今天很幸運,雖然沒有證得,我們聽大乘經的常常薰習,聽科學家的報告,我們知道有這個事情,我們這個悟叫解悟,我們真聽懂,承認了,不再懷疑了。下面,下面就是我們要幹的,幹什麼?放下。事上我們要斷惡修善,我們要破迷開悟,理上斷惡不著斷惡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破迷不著破迷的相,開悟不著開悟的相,就對了,你真的入進去了。只要有絲毫起心動念就不行,你記住,你的心水就起波動。所以心愈是定愈好,愈是靜愈好。

  諸佛菩薩,大乘經上有個比喻說,「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那伽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是龍、是象。龍我們沒看見過,大象看見過。你看大象,無論站著也好,走著也好,牠都是很穩重,牠慢吞吞的,都好像在定中,行住坐臥牠都在定中。佛用這個比喻,要我們學牠,學牠那個樣子。我這一生看到一個人,章嘉大師,你看章嘉大師這張照片,他坐著的,穩如泰山;他走路的時候慢吞吞的,確實就跟大象一樣,一點都不急躁,看出那種穩重、清淨,那是智慧相。我們今天所謂敏捷,人一問,馬上就答上,那是一種什麼?浮躁相,那不是智慧,那是常識。你常識、學識豐富,你答得快,引經據典,反應很快。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是反應慢,反應比我們還要快,但他太快了,我們發現不了,就好像一秒鐘一千六百兆的生滅,我們沒發現,真快!他沒有不知道的,他不需要考慮的,沒有思考的。應機施教,你是什麼樣的根性,就跟你說什麼,一樁事情,說深、說淺、說廣、說略,都是在一念之間就顯示出來,他不遲鈍。大乘的奧妙不可思議!

  所以至心難,至心才會信。首先要相信自己,特別是修淨土法門的同學。世尊在經上講的,淨土的原理,「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你要相信這兩句話,你這一生決定得生淨土。為什麼?道理你透徹了。什麼是佛?心是佛。什麼樣的心是佛?信心是佛。佛在《華嚴經》上跟我們講得清楚明瞭,「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釋迦牟尼佛講的,我們要相信這些話,就是是心是佛。你要不相信這句話,你是心還是佛,只是你不相信你自己是佛,那就沒法子。淨宗的信,扎根在此地。然後相信是心作佛,怎麼作?我念阿彌陀佛就是作佛。我作佛,我還要作阿彌陀佛,我不作別的佛,我作阿彌陀佛。

  這經上有例子,阿闍王子他們這一個小團體,五百多個人,見釋迦牟尼佛,聽釋迦牟尼佛講《無量壽經》,聽得很歡喜,心裡頭都起了個念頭,我將來到極樂世界,我要作阿彌陀佛。他們起心動念,釋迦牟尼佛知道,不等到他們問話,就給他印證,他這個願將來一定會圓滿。人家相信!所以從信,至心信,下面一定有樂,這個樂是喜愛、愛好,佛法講的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你真的,不要說入境界,挨到邊,你就歡喜得不得了,沒有進入,挨到邊,你就會好歡喜,你一天到晚都歡歡喜喜。這個歡喜從哪裡來?至心信樂,從至心、真信那裡生的。你真願意到極樂世界,有百分之百的把握,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去,到極樂世界常常跟隨在阿彌陀佛身邊,一點都不假。接受阿彌陀佛的薰陶、教誨,你很快就圓滿成就了。

  現前最重要的是一向專念,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可是我們生活在現代的社會,這個社會遇到困難了,不是普通的困難,非常嚴重的困難。他們不能解決,我們功夫雖然還沒有完成,不能不照顧。怎麼照顧法?依教奉行,為人演說,就是方法。我們看到夏威夷土著治病的方法,我們看到他是用念力,醫生不要跟病人見面,遠隔幾千里都沒有關係,他能把他的病治好。夏威夷土著的方法震動了美國,震動了日本,很多人認真在研究、在學習。但是這樁事情有一個先決條件,要不具足你學不到。先決條件是什麼?生病的這個人跟我是一體,你才能治得了他。這個是在大乘經上佛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誰的心想?我的心想。換句話說,遍法界虛空界跟我是一體,外面出了事情不是外頭,是我,我只要把我治好,外面的狀況都恢復正常了,這是大前提。你要不能肯定遍法界虛空界是我,你就沒辦法。我要治這個病人,這個病人腸胃有毛病,我觀想當中我的腸胃有毛病,跟他是同樣的病,我把我治好,他就好了,他就沒事了。病人跟醫生不要見面,只要知道你的姓名、知道你的病歷,你什麼地方有毛病,就能把你治好。妙極了!不要用醫藥,自己用意念調整自己的身心,對方就感應到了,他自然就好了,不知不覺他自然就好了。現在很多人在研究,不用醫藥,不要診斷,一點都不麻煩。它有道理,它不是沒有道理,這個道理大乘經裡面講得非常清楚。

  「故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是彌陀本願之心髓」。真心、骨髓,沒有比這個再重要的。我們一個方向,就是求生極樂世界;一個目標,親近阿彌陀佛,除此之外別無雜念。你制心一處,你決定成就,無事不辦。我們想想要給人看病,我把我的心放在阿彌陀佛上,他的病會不會好?我們想想,我整個身心都變成阿彌陀佛,我這一迴向給他,肯定他好了。夏威夷土著的治法,他只是四句話。第一句話,他出了毛病,第一句話「對不起」,我解釋說,我沒把你照顧好,你怎麼會生毛病?第二句話,「我愛你」,第三句話,「請你原諒我」,第四句,「謝謝你」,病就好了。你看看四句話。這四句話可以不斷重複的念,念到自己確實恢復正常,那邊就恢復正常。很簡單、很容易!關鍵在用心,你用的是什麼心。他跟我是一體,就產生效果;他是他,我是我,他不是我,我不是他,一點感應都沒有。中國古人有說「母子連心」,母親想她兒子跟自己是一體,兒子想他母親跟自己是一體,他有感應,我們今天講心電的感應。母親要是身體不好,有了狀況,兒子無論在多遠,他會身心不安,他著急,趕緊回來。

  所以這兩句是淨宗修行最高指導原則,「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是彌陀本願之心髓,「全部大經之宗要」。宗是宗旨,要是綱要,就是指導的最高原理原則。「往生必備之正因,方便度生之慈航」。我們自己把這兩句話做到,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就能幫助一些人生起正信。我們迴向,把這個目標定在有緣眾生。為什麼?有緣眾生感應非常敏感,跟我們沒有緣的就遲鈍,感應緩慢,有緣的眾生感應很快。幫助他對大乘淨宗生起正信,幫助他對於經教能漸漸的攝入,能理解,會起到這種功效。「本經所崇,全在於此,修行要徑,唯斯捷要」。本經所崇的,崇是崇尚、尊崇,就在這兩句。修行的門路這是最快速的捷徑,最直捷的。「故為本經之宗也」。

  底下一段,「發心有二義」。「曇鸞大師《往生論註》曰:《無量壽經》三輩往生中,雖行有優劣,莫不皆發無上菩提之心。此無上菩提心,即是願作佛心。願作佛心,即是度眾生心。度眾生心,即攝取眾生生有佛國土心」。《往生論》,天親菩薩著的,註解是曇鸞法師。曇鸞法師在註解上有這麼一段話,《無量壽經》裡頭講三輩,上中下三輩,三輩往生當中,上輩往生的優,下輩往生的劣,功夫不一樣,但是都發菩提心。這我們在經上看到的,「三輩往生品」裡頭講得很清楚,沒有不發菩提心的。菩提心雖發了,遇緣不同,所以修行功夫參差不齊。這個無上菩提心就是願作佛心。蕅益大師講得好,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頭說,真誠發願求生淨土,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這句話印光大師讚歎備至,他講得太好了,講得簡單明瞭,人人都懂。

  自古以來的祖師大德講這個無上菩提心,講得很複雜,講得不好懂。《觀經》上說的,這佛說的,什麼叫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這不好懂。這一句話古大德有很多不同的解釋,我們依哪個?這難!《起信論》上講菩提心,直心、深心、大悲心,也不好懂。蕅益大師講得多簡單,直截了當,真正發願求生淨土,親近彌陀,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好懂。所以我們才知道農村裡面的阿公阿婆,你問他什麼是菩提心?他不知道。你問他,你是不是真心想生極樂世界?真的,我真想去。那就是無上菩提心,他真發了,他一心專念。你看他《無量壽經》沒念過,也沒聽過,但是他所做的,《無量壽經》的核心他都掌握到了,所以他能往生。這往生一點也不稀奇,蕅益大師把這樁事情掀開了,大家都明白了,說我們要發心願作佛,這個很重要。我這一生沒有別的願望,就是願意作佛。

  佛,佛的事業是教化眾生,我們現在要學佛,不能不學佛度眾生。度眾生我現在能力不夠,心不能沒有,你要發度眾生的心,隨緣隨分,盡心盡力,《楞嚴經》上說,那就叫圓滿功德。度眾生的心,就是攝取眾生生到有佛國土的心。攝取是什麼?勸導,我們要勸導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那個世界上有佛,娑婆世界現在沒有佛,極樂世界有佛。你勸一個,一個往生,那個人作佛了,勸兩個,兩個往生,兩個作佛,勸得愈多愈好。勸到幾百個、幾千個,你能不往生嗎?不可能,你到臨命終時,那些人是受你勸告去往生的,他也拖著阿彌陀佛,「我們能往生都是他勸的,他現在快要命終了,我們去接引他。」阿彌陀佛會帶著你那些有緣的眾生,那都是菩薩,菩薩眾,統統來接引你。要有這個信心,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念念幫助眾生破迷開悟。迷什麼?不信淨土,不信佛法、不信淨土,要幫助他破這個迷關,讓他相信世間真有佛法、真有淨土。他能夠生起信心,能夠發願,我們自己要做榜樣給他看,他看到他就相信了,沒有看到他不相信。

  「是故願生彼安樂淨土者,要發無上菩提心也」,發心重要。「若人不發無上菩提心,但聞彼國土受樂無間,為樂故願生,亦當不得往生也」。你聽說極樂世界那個地方沒有苦,那個地方只有樂沒有苦,你發的是什麼心往生?到極樂世界去享樂去,發這樣的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你去不成。為什麼?跟阿彌陀佛的願不相應,這一點要知道。到極樂世界不是去享福的,是去求學的。這個學校的環境太好了,貴族學校,阿彌陀佛辦的,所以你到這個學校去,你聽不到苦,看不到有苦,你所接觸到的全是自在快樂,所以稱之為極樂世界。我們到極樂世界主目標要搞清楚,是去學習,去斷煩惱、證菩提。如果把目標搞錯了,我聽說那裡快樂,我到那裡享樂去的,不想學法門、斷煩惱,這個願心是障礙,去不了的。

  「又《安樂集》曰:依天親《淨土論》(即《往生論》)云,凡欲發心會無上菩提者,有其二義」。這個會是體會、神會。你發心想真正體會到無上菩提,它有兩個義理,第一個是「先須離三種與菩提門相違法。二者,須知三種順菩提門法」。下面就給我們解了、說明了。第一個「依智慧門」,註解裡頭第一個,「一者依智慧門,不求自樂,遠離我心貪著自身故。」頭一條,小乘就是須陀洹,大乘是《華嚴經》上十信位初信菩薩。為什麼?這個東西障礙發菩提心。這麼一說,菩提心不容易!那怎麼阿公阿婆他們就能夠往生?我們得認真觀察,仔細去思量,這些往生的阿公阿婆有沒有自私自利的心?有沒有是非人我那個執著的心?沒有。凡是我們遇到這個情形,這個人往生了,我們都會問問這個人生前他的生活、處事待人接物的心態,他生平的行誼,調查幾乎都具備了這人老實,心量很大,沒有驕慢、沒有嫉妒,喜歡幫助別人,都是這樣的。雖然他沒有學過,沒有念過書,沒有什麼文化標準,沒有,甚至於小學都沒有念過,不認識字的,厚道,符合標準。像劉素雲居士說的,很多人問她,妳怎麼成就的?她一生就六個字,你想想六個字的味道,老實、聽話、真幹,我沒有別的長處,就這六個字。我們仔細去思惟觀察,古今中外那些成就的人,幾乎個個人都具備這六個字,不老實行嗎?不聽話行嗎?後頭還是真幹,他真具足了。這六個字很簡單,只要具備,世出世間法沒有不成就的。所以我們頭一個要知道不求自樂。求自樂是什麼?貪瞋痴慢全起來了。只有不求自樂,才能轉煩惱為菩提。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示現,我們能體會得到嗎?這個老人家一生三衣一缽,樹下一宿,日中一食,講經教學沒有一天中斷,這是世尊為我們表演的就是這麼一句話!依智慧門,不求自樂,遠離我心貪著自身,世尊做出來了。

  第二「依慈悲門,拔一切眾生苦,遠離無安眾生心故。」現在眾生苦,現在眾生心都不安,我們要怎麼教他?用什麼方法教他?要用佛法,要用大乘。大乘佛法確確實實,夏威夷土著這個療法就是大乘佛法,跟大乘所用的同一個道理,同一個方法。釋迦牟尼佛一生身行言教,他將他的身行言教迴向給虛空法界,包括這個地球,肯定有感應。但是有感應的人他自己不知道,雖不知道,他得利益了。這是我們要學習的。我們今天對這部經典,必須要具足老實、聽話、真幹。每一天跟大家在一起分享,我們用衛星、網路播出,有緣的眾生打開頻道他就看到,得利益了。每一天在一起學習,心清淨,不再受染污了;心平等,自性般若智慧逐漸的現前,他自自然然會至心信樂,一向專念。我們自己要做好榜樣。

  今天眾生困難多,最嚴重的是他沒有信心,信心完全喪失了,對自我沒有信心,所以自殺的人那麼多,有信心怎麼會自殺!退轉的非常多。講經教學第一個目標就是幫助他建立信心,有信心之後再幫助他生起願心,有願心之後再幫助他一向專念,有一向專念再幫助他往生淨土。我們自己一心一意向這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在努力,自己哪有不往生的道理!對於自己往生淨土是真有把握,一絲毫都不懷疑。無論在什麼境緣當中,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不會受到干擾,法喜充滿,夫子《論語》裡面所說的「不亦說乎」。慈悲,那就是要幫助眾生離苦。苦從哪裡來的?苦從迷惑顛倒來的。你把大乘的道理講清楚、講明白,他聽懂了,他苦自然就離了。

  第三個,「依方便門,憐愍一切眾生心,遠離恭敬供養自身心故」。這第三,憐愍一切眾生,遠離恭敬供養。菩薩在世間,眾生對菩薩的恭敬供養必然的,為什麼?他來修福,你能拒絕嗎?老師告訴我們,眾生看到學佛的人,無論在家出家,真正學佛,那是眾生的福田,他對你恭敬供養是種福田。那我們自己想想,我們真的是福田嗎?他來恭敬供養,他真的會得福嗎?供養佛菩薩沒有問題,供養我就有問題了,又不能不接受,這怎麼辦?老師告訴我,學印光法師,印光法師接受四眾供養,自己沒有去享受一分錢。怎麼辦?幫助他們種福。印光大師種福也是非常專,真的是一向專念,他把所有的供養都去印法寶,經論善書。他自己搞了一個印刷廠,在蘇州報國寺,叫弘化社,自己印,印得真好,在現代可以說它是善本。為什麼?校對好,錯字很少,這叫善本。字也很大,紙張、裝訂都很考究,讓人看到這個書生歡喜心。專門幹這一樁事情。

  在現代科學技術發達了,除了印書之外,有光碟、有網路、有衛星、媒體這些東西,都是好事,都能夠讓許許多多眾生得利益,這些錢要用在這些地方。如果有人問,真的會有一些人,拿到這些事業去謀自己的私利,去搞自己的享受,行不行?我說行,你要說不行,沒人搞了,眾生得不到利益。他雖然在這裡搞,他能夠用一半,賺一半,也有一半利益眾生,還是好事,我們不障礙他。但是他要是真正學經教,他就明白了,為什麼?因果跑不掉,善有善果,惡有惡報,善惡不能抵消。不能說你看我搞了一半,一半錢我自己享受,一半錢我來做功德,我一半一半可以抵消。抵消不掉的,功德是功德的好報,造業是造業的果報,決定抵消不了的。如果他要是真明白這個道理,像印光大師一樣,點點滴滴的錢都做功德,他就成佛了,他就是菩薩了。如果在這裡面還造罪業,他還得受果報。苦報,三途苦報受完了,他有享福,會到人天享福,為什麼?他過去做的好事。善惡在理上講,在佛法裡面講是決定不能抵消的,各有各的報。真懂得各有各的報,我們起心動念就會謹慎,決定不敢貪著。所以對於自己生活愈簡單愈好,貪求過分都會出問題,營養要是過分了就變成不健康。佛菩薩對於這些事情非常重視,生活愈簡單,頭腦愈簡單,愈有福報。不善的都要放下,不要去想它,不要去說它,不要放在心上,心永遠保持清淨平等。心起的作用是智慧,覺就是智慧。遠離這三種與菩提門相違背,貪求恭敬供養身心,這是違菩提法的。

  再看下面,「須知三種順菩提門」,跟前面反過來,相反。「順菩提門者,菩薩遠離如是三種菩提門相違法,即得三種隨順菩提門法」,這個要修。第一個順菩提門。這下面,「何等為三」,第一個無染清淨心,我們看註解,「一者無染清淨心,不為自身求諸樂故」,這一點很重要。「菩提是無染清淨處,若為自身求樂,即違菩提門」。菩提就是自性,菩提就是智慧,菩提就是實相。可見得這個問題是非常容易發生的,為自己求安樂。特別在這個時代,哪一個不為自己求安樂?為自己求安樂而不顧別人的,甚至於損人利己的,我們知道果報都在三途。學佛的人更重,為什麼?你明知故犯,打著佛的招牌欺騙善良的信徒,你得到他們恭敬供養,果報在無間地獄,這個罪很重很重!所以只要有貪求自己身心安樂這個念頭就造業,無論在家出家。在家居士主持的道場很多,不能不知道。學佛的心稍稍有一點偏差,佛法常講偏邪,那就是三途苦報。

  第二「安清淨心,為拔一切眾生苦故」。頭一個無染,要知道自私自利是染污,名聞利養是染污,貪瞋痴慢是染污,七情五欲是染污,要有高度的警覺遠離染污。安清淨心,為拔一切眾生苦故。這個安不是為自己,希望一切眾生離苦,幫助一切眾生有一個安穩的生活、修學的環境,這個事情要隨分隨力,不要勉強。首先自己要得到安,自己沒有得到安,你怎麼能安別人?安從哪裡來的?中國人常講平安,心平你就安了。心不平,任何環境你都不會安,平安。怎樣才能平?公就平,私就不平;念念為眾生就平,念念為自己就不平。菩薩生活在這個世間就是為拔一切眾生苦,自己苦一點無所謂,看到眾生苦。苦從哪裡來的?苦從迷惑顛倒。因為迷惑顛倒,他把問題看錯了、想錯了,於是做錯了,這才帶來的苦報。拔苦與樂是從果上講的,釋迦牟尼佛用什麼方法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他用講經教學,把宇宙人生真相講清楚、講明白,大家都清楚、都明白了,都知道斷惡修善,都知道改邪歸正,這問題就解決了!

  今天社會問題非常複雜,眾生苦難比過去超過十倍、百倍都不止,真苦!用什麼方法幫助他?還是講經教學。我們想想,講經教學這個方法不僅是釋迦牟尼佛一個人幹的,十方三世古往今來一切諸佛菩薩統統都搞這一樁,這個事情要沒有道理,諸佛菩薩都搞這個,為什麼沒有看到有另外一個辦法?這個辦法一定是無上的妙法。建立極樂世界就是做一個示範點,一切眾生,你真搞明白了,你覺得自己沒有能力斷煩惱,你就到這個示範區來住,這個地方幫助你斷煩惱、證菩提。每個宗教也都有示範點,它有天堂、它有天園,那就是示範點。特別是在現前的社會,沒有這一點,講的大家不相信。講的時候會鼓掌、會點頭,最後他會有疑問,你說得很好,這是理想,做不到,你說的等於零。

  所以得真幹,真幹就要做個示範點,古聖先賢沒有一個不是這樣幹法的。很多就地取材,就把我自己住的這個地方做示範點。古時候做得最成功的,值得後代人念念不忘的,成湯,七十里一個小國,他做示範點做成功了。周文王,稍微大一點,一百里。中國的華里,不是公里,一公里是二華里,一百華里是五十公里。這麼一個小地方,他也做成示範點,讓當時八百多個諸侯國都向他學習,自動的,聽說你好都來看看,來向你學習、向你請教,尊稱你為天子。那不是用武力、不是用侵略得到的,德行的感召,倫理道德的教化,產生這麼大的作用。今天這個世界迫切需要,需要倫理道德因果聖賢的教學,需要聖賢修學環境的示範點,在這個世間愈多愈好,幫助這個世界化解衝突,就是化解人禍,化解災難。災難是人心不善的心行所感召的,不是自然的,自然是最美好的,自然是最健康、最圓滿的。自然環境、自然現象還是受意念控制的,所以我們只要改正意念,端正我們的想法、看法、做法,問題統統都解決了。夏威夷古老的醫療方法,不但可以治人,可以治這個世界,同一個道理。我們把居住的這個小地方治好了,就把整個世界治好了,一個道理。我們要相信,不能懷疑。

  第三樂清淨心,我們看註解,「三者樂清淨心,欲令一切眾生得大菩提故」,這真樂!「攝取眾生生彼國土故」。什麼是真樂?這說得好,「菩提是畢竟常樂處」,智慧,有智慧的人快樂,沒有智慧的人苦惱。有智慧的人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通達明瞭,過去、現在、未來業因果報沒有一樣不清楚,他怎麼會不樂?他怎麼會有煩惱?他怎麼會有雜念?不可能!我們看佛菩薩的造像,都在定中;阿羅漢的造像,都在樂中,你看他種種表情,那都是樂。樂什麼?度化眾生,眾生很現實,你入定在那裡,眾生不知道;你定中的享受,眾生看不出來,體會不到,表現在外面大家才知道,才會跟你學。菩薩度阿羅漢,阿羅漢度眾生,他們接近。

  「若不令一切眾生得畢竟常樂者,則違菩提門」。換句話說,諸佛菩薩,這些覺悟的人,他們要不幫助眾生成佛,他就違菩提門。為什麼?因為眾生跟他是一體,我一半覺悟了,身體正常,還有一半有病,麻木了,我要不要把那一半麻木的趕快把它治好,讓我整個身體健康?宇宙就是這樣的,六道輪迴是病態,四聖法界是從病態裡面好起來了,但是還沒有完全恢復健康;證得法身,法身大士那是完全恢復健康。所以六道苦難眾生不度那怎麼行!度眾生不著度眾生的相,為什麼?是一體。只有法身菩薩知道,十法界裡面的佛菩薩不知道是一體。縱然說他知道,跟我們情形一樣,解悟不是證悟。我們聽佛說的,聽多了,有道理,不懷疑,相信了,但是自己沒證得,沒有入這個境界。沒有入這個境界,我們煩惱沒丟掉,煩惱統統放下就入境界了。

  「此畢竟常樂,依何而得」,這句話重要!「要依大義門。大義門者,謂彼安樂國土是也」。大義門是什麼?極樂世界。這個畢竟常樂怎麼得到?往生極樂世界就得到了。極樂世界不單單是對我們說的,是對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而說的,由此可知,極樂世界是所有一切諸佛剎土裡面最圓滿、最究竟的,中國人講止於至善之處,是西方極樂世界。我們要去,我們要勸導一切眾生都要去。「故令一心專至」,專到極處。這個專是什麼?就是願生彼國。「欲使早會無上菩提也」,究竟圓滿無上菩提,我們只有到極樂世界才能證得。不是部分的證得,而是圓滿的證得。這個機會太難得了,要抓住。

  這個世間什麼都是假的,千萬不要把它當真。這個世界的人、眾生迷得太深,執著非常嚴重,什麼方法才能真正幫助他覺悟?我們想來想去,美國那個「2012」的電影可以幫助他覺悟。他說電影是假的。假的會變成真的,他就覺悟了。所以現在日本人有一些覺悟了,三月十一號那個地震醒了一些人,還有一些人沒有醒過來。科學家告訴我們,日本很可能在今年還會有一次超過三一一的地震。那可能大多數的人會覺悟,好事,不是壞事,這都是上天的大慈大悲,不這樣搖晃一下,你永遠不會醒過來。醒過來之後,真正懺悔,改惡向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他就有救了,他有救了世界就有救了。所以上天冥冥當中他有安排,所安排的,對一切眾生全是一片真誠慈悲,沒有一點的惡念。小孩做錯事情要懲罰,那是愛他,那是幫助他,那不是報復,不是懲罰,這個道理我們要懂。永遠存一個感恩的心,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