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六五集)  2012/10/1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565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一千零八十九頁,第四行:

  「種修福善」,就是修善種福。「本經廣勸捨惡行善」。這樁事情,四十八品品品都有,真正是普遍的在勸導,一定要斷惡修善。斷惡修善,首先要認識,什麼是惡、什麼是善,什麼應該斷、什麼應該修。如果沒有標準,一般人搞錯了,把善捨掉了,惡他以為是善。現在這個社會,很多人說價值觀顛倒,倫理道德本來是善,現在人把它看成是惡。一個講倫理道德的人,這個人在社會上不能生存,為什麼?人人都欺負他,人人都害他。行善變成無能的人,造惡的人受人尊重,為什麼?這是英雄,這是好漢,得到人的擁護,名聞利養統統都來了。現在是這麼個社會,整個世界如是,不是局部,到哪裡都一樣,你都看到。所以聖教非常非常艱難,真正修不容易。真正修要耐得了寂寞,緣不成熟,加功用行,厚培自己的根基,這個非常重要。印光大師給我們做了榜樣,七十歲之前沒人知道他,他在那裡培養自己,在藏經樓三十年不出門。所以這個老人雖然是最後歸到念佛,宗教、顯密沒有不通達的,真的是廣學多聞。最後選這念佛法門,不是隨便選的,是真實智慧選擇的,也不是別人勸勸就相信的。所以這是真智慧,這真學問。

  捨惡行善難,在過去容易,在今天社會非常之難,沒有人相信。別人所看到的,作惡的人享福,行善的人受罪,這使他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他怎麼肯相信?經上講得很好,作惡享福是過去生中的餘福,過去生中修的福報太大,還沒有享盡,現在這一生所享的是餘福。福享盡了,惡報就現前,這個現前,後悔來不及了。那個受惡報的時間長,在人間享福的時間短,能享多少年?二十年、三十年不得了了。可是惡報是在三途,餓鬼、畜生、地獄,無論哪一道,時間都非常長,不是我們能想像的。真正明白這個道理,就會覺悟,會醒悟過來。

  而且三途果報真的就在面前,我們看看畜生道,許許多多的畜生,是因為捨不得離開他的財產、他的家園,所以到家裡來投胎了。福報大的變成家裡寵物,福報小的變成家裡當差的、看門的。細心觀察我們能看得到、覺察得到,你說這個多可怕。投胎畜生身算不錯了,如果在餓鬼道,他的幽靈、他的第八識也捨不得離開家。我們在美國洛杉磯住的時候,有一個同修,他跟我們一起住在達拉斯,他的岳父岳母住在洛杉磯,到洛杉磯去玩,去看他們。就在前幾天,時間距離很近,他的老岳父買了一棟房子,那棟房子鬼屋。原來房子的主人死了,那個魂魄沒離開。晚上睡覺,聽到房子(它兩層樓房)有走路的聲音、桌椅推動的聲音,常常有。這一天下午,洛杉磯是長夏,很熱,在浴室裡洗澡。他就覺得有人推門,他就問是誰?結果聽到聲音,說到他的名字。把他嚇壞了,衣服、褲子都沒有穿,就往外面跑。白天遇到鬼,那講得沒錯,就是前面住這個房子的主人,死在這邊。給我們講起來,一點都不假,沒離開。這就是貪戀。地獄道我們是見不到,不造地獄罪,見不到地獄;造地獄罪,地獄罪業沒有現前也見不到。見到的時候就麻煩了,見到就進去了。

  所以,善惡的標準要知道,知道之後要堅持,一定要去做,絕對有好處,絕不要貪圖眼前的享受。眼前,尤其是佛弟子,佛弟子真正覺悟。我這兩天看南傳的《法句經》,寫得真好,完全是偈頌,全都是講我們日常生活。佛弟子要給社會大眾做榜樣、做模範,這個事情難。釋迦牟尼佛在世,追隨他所有的弟子,真的,是給社會大眾做榜樣的。世尊自己帶頭,把持戒、苦行做出來。這是什麼?這是修道、得道的基礎。以前都是走路,大戶人家才有車馬,自家裡頭有馬、有車,平民沒有,都是走路。現在平民有公共汽車代步。我們初學佛的時候,聽經,坐巴士、走路。大概半個小時之內的距離,我們是走路去的;半個小時以上的,我們坐巴士。不但我們是這樣的,老師也是這樣的,老師去上課、去講經,也坐巴士,沒有車。現在人民富有了,家家都有車,這就方便多了。可是我們依然看到坐巴士的人不少,每個巴士站看到排隊,就知道了。

  我的一個在家老師,周邦道老居士,虔誠佛教徒。在台灣,考試院考選部的部長跟他老朋友,邀請他去做政務次長,政務次長就是第一副部長。他家有車子了,公家配一輛轎車給他,家裡給他裝了電話,考選部付錢。這個人老實、厚道,家裡這個電話,外面打來的可以接,不可以打出去。自己有什麼事情打出去的話,到巷口有公共電話,到那邊去打。為什麼?不能讓國家付錢。大概全世界這樣的官,我們只看到一個,沒看到第二個。出門,私事坐巴士,公務坐國家配給的這輛車,他能做到,一生不變。家裡生活,家裡全家吃長素,生活非常節儉,省下來一點錢,寄到家鄉老家。老家還有親戚朋友,比他更苦的,幫助他們。夫人念佛往生,我跟諸位講過,見到地藏菩薩,往生火化,三百多顆舍利,瑞相稀有。這是個真正懂得修善種福的人,奉公守法。確實我們要常常把這個事情做報告,這是政府公務人員的榜樣,國家的官員都像他這個樣子,這個國家哪有不興旺的道理,世界哪有不太平的道理!各人要守住各人的本分,這個重要。

  現在這些事情沒人給我們講了。我們在學習的時候,在我們那一代,六十年前,老師肯說,朋友當中的好朋友也可以說,還能聽得到。現在沒人說了、不敢說了,說了變成仇人,在我們那個年齡就開始了。所以方老師告訴我,他說現代的學校,六十一年前的台灣大學,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他說這個話我聽不懂,我以為他是拒絕我,不准我到學校旁聽,不知道這個話說的意思。以後就沒想到他要我到他家裡上課,學生只有我一個人,我感恩。慢慢我才領悟到,不是老師不肯教,有一個學生肯學,老師都會認真教;如果一個學生都沒有,老師就不教了。我不是學校正式的學生,是旁聽的。

  所以這個問題不在老師,在學生。學生上了大學,目的是什麼?拿文憑、拿學位,將來在社會上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目的在此地,不是真學東西。老師看得清清楚楚的,不教了。老師為什麼還要教?沒有法子,這是他的職業,他靠這個吃飯,拿一份薪水、拿些鐘點費過日子。兩方面都敷衍了,這是什麼?教育衰了。現在過了六十年,衰成什麼樣子我們都不曉得了。大概還是科學技術天天有進步,人文這方面,倫理道德完了,比六十年前差遠了。六十年前像我們這樣的人,二十五、六歲,真正想學老人還真敢講。現在沒有人講了,講了得罪人,也沒人真學,全都搞名聞利養,認假不認真。從這個地方我們才體會到,災難由哪裡來的。不善的心行感應而來的,不是自然災害。自然是最健康的、最美好的,回歸大自然就是本性本善。

  經上廣勸,是三千年前那個時候的人,心地純樸,釋迦牟尼佛出現,是中國周朝時候。周朝八百年,但是中國並沒有統一。祖宗積德,傳三十將近四十代,八百年,文武周公積的德大。末代,帝王享福了,不願意過簡樸的生活,國家亡了。祖宗教誨不如是,方老師告訴我的。他介紹我《周禮》,這部書就是周朝,用現在的話來說治國的憲法,齊家治國的大法。方先生說,如果周朝後代世世代代都遵守這部書,依教奉行,他說今天還是周朝。可見周公這部著作了不起,超越時間、超越空間,制度之完美,老師讚歎備至。老師雖然多次的給我講,可是我對這個沒興趣,三禮我只讀過《禮記》,《周禮》跟《儀禮》偶爾翻翻,沒有在這上用過功。

  這裡舉《觀經》三福,《觀無量壽佛經》,「勸修三福」,這個三福是淨宗修學的大根大本,三條十一句。「經云: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這是想到西方極樂世界,必須有這個基礎。經上固然說明,五逆十惡、毀謗大乘,臨命終時知道懺悔、知道認錯,求願往生也能得生。那是什麼人?淨業三福他沒修,他怎麼能往生?那是這個人這一生當中迷惑,沒有遇到善緣,迷了一輩子,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修善積德,他不是這一生。經上告訴我們,任何一個往生的人,在宿世都是累積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這麼深厚的善根。所以《彌陀經》上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根少、福德少、因緣少不能往生。

  前面我們也曾經讀過,如果我們過去生中,沒有這樣的善根福德,這一生想往生,怎麼辦?要把這個多福德、多善根補出來。怎麼補法?就是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能補出來。因為念佛,善根、福德同佛,跟阿彌陀佛相同。所以拼命念,拼命積善根、積福德,念個十幾二十年就追上了。這是告訴我們,持名念佛的善根、福德不可思議,修什麼樣的善根福德都比不上念佛。念佛是把阿彌陀佛的善根變成自己的善根,把阿彌陀佛的福德變成自己的福德。這要真信,如果有懷疑,不行;完全相信,一絲毫疑惑都沒有,你真能補起來。這是一定要修三福。

  三福第一條,四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如果說這三條是三個根,這是第一個根,根之根。根之根頭一條就是孝,孝這個字不容易做到,你讀《孝經》就知道了。孝要能隨順父母,養父母之身、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這叫大孝。父母希望你成聖成賢,我成不了聖,也成不了賢,這就不孝。成聖成賢不能缺德,世出世間沒有缺德的聖賢。在中國傳統,五倫、五常、四維、八德,每一個字都能做到,這就是孝養父母;有一個字裡頭虧欠了,就是缺了一條,缺德。不容易!佛是大孝子,修圓滿的孝道。佛法是師道,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所以第一句孝養父母,第二句奉事師長。老師跟父母的恩是相同的,圓滿的孝敬,對父母怎麼盡孝,對老師也就是一樣盡孝。只是過世的時候,對父母有喪服,對老師沒有喪服,差別就在此地;除這個之外沒有絲毫差別。中國古人對老師,知道恩義,懂得報恩。恩怎麼報?老師教導的依教奉行,真報恩。學佛報佛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佛,這叫真正報佛恩。不能往生不算報佛恩,為什麼?你走到邪道上去了,走到天道都不行,都不是報佛恩。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我們儒釋道的三個根就是從這一條來的。孝親尊師怎麼做法?落實《弟子規》就是孝親尊師。《弟子規》上字字句句做到了,淨業三福前面兩句圓滿了。慈心不殺落實在《感應篇》,因果教育。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不妄語,這些戒條全在《感應篇》裡頭。要真正能做到,在起心動念之處想到。最後一句,修十善業,歸到《十善業道》。十善業道是佛法,決定不止這十條。小乘人阿羅漢,把這十條擴大變成三千威儀,阿羅漢所修的;菩薩更殊勝、更了不起,把這十條變成八萬四千細行。也就是聲聞道、菩薩道的基礎就是十善業道,把它向外一推廣,一個是三千條,一個是八萬四千條。我們看到很多畫的佛像,都畫個圓光,佛頭上一個圓光,圓光上面有三個字,「唵、阿、吽」,是梵語。這三個字什麼意思?就是十善圓滿。唵是身三業,不殺、不盜、不淫;阿是口業,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吽是意業,不貪、不瞋、不痴。頂上圓光就這三個字。這三個字展開,在大乘八萬四千細行,八萬四千歸納就是十善業。

  所以我們這麼多年來看佛法衰,出家《沙彌律儀》做不到,在家《十善業道》做不到,什麼原因?根沒有了。根是什麼?根是孝。都不孝,孝沒做到,敬沒有做到。沒有孝心、沒有敬心,佛來給我們講經也聽不懂。為什麼聽不懂?他心不誠,他心不敬。沒有誠敬,一分一毫他都入不進去,他所聽的皮毛。聽的這些文字,文字也沒有聽懂。文字要聽懂,李老師告訴我們八面,算是你懂得表層,外面這一層。八面是什麼?體相用、因緣果、理事。我們聽一個字、聽一句能理解這八面嗎?如果是深入一層,每一面又有八面,八八六十四面。聽一句話深入六十四面,你深入一層,那不是很深的功夫,已經不得了了。現在能聽個表層,聽一句話能懂得八面就不錯了,很難得了,深入一層的沒有了。

  佛深入多少?佛深入無盡,徹法底源,這是如來。你不能不佩服,他看東西看得多仔細,看到根源,我們連表面都看不出。譬如說個孝字,孝的體是什麼?孝的樣子是什麼?孝的作用是什麼?這是體相用。孝的因是什麼?緣是什麼?果是什麼?事是什麼?理是什麼?他講這八面,這是表層、表面。聖教難,真難!深入一層,譬如說體,體之體是什麼?體之相是什麼?體之用是什麼?體之因是什麼?體之緣是什麼?體之果是什麼?體之事是什麼?體之理是什麼?這從一個體講。從相上,相之體、相之相、相之用,六十四面你是深入一層。從這些方面我們也懂得,古人所做的功夫真實的,我們現在全是表面,甚至表面都做不到。我們現在人瞧不起古人,認為古人趕不上時代,要淘汰了,看不懂的東西全是糟粕,不要了。這樣的觀念,把世界帶到毀滅的邊緣,自己完全不知道,又不肯學,總是隨順自己的習氣,不知道隨順性德。五倫、五常、四維、八德是性德,在佛門裡面,三學、三皈、五戒、十善是性德,六度、十願是性德,六和敬是性德。不願意隨順性德,要培養自己的貪瞋痴慢疑,認為這個東西跟自己最親,不知道這個東西是自己禍害的根,不知道。

  我們淨宗學會在美國成立,我們提起五個科目,做為淨宗同學共修的。第一個就是淨業三福,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這五個科目,這性德。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違背性德,這叫修善種福。如果起心動念與這個標準相違背,我們不是在修福,我們是在種禍,是在積惡、是在種禍,不是種福。一切都要自己負責任,於任何人都不相干。美國修.藍博士來給我們講的,任何一個人一生當中一切際遇,自己要負百分之百的責任。你怨天尤人,你罪加一等,為什麼?在這個世間做主宰的不是別人,是自己,所以自己要負責任。這話說得非常有道理。

  世間有孝子,世間就會有聖人出世;沒有孝子,哪來的聖人?要真孝!有孝之名沒有孝之實,不行,那假的。能孝父母就能夠奉事師長,不孝父母他就不會尊重師長。父母教兒女尊師重道,父母做榜樣給子女看。上學的時候拜老師,從前要行拜師禮,現在沒有了,那個禮很重要!每個家長帶子女進學校,都要行拜師禮。拜師禮,父親帶著兒子給老師磕頭,三跪九叩首,行最敬禮。老師也接受,為什麼?兩個人心裡都曉得,作戲,給小孩看的,這教他的!父親對老師這麼尊重,這小孩能不聽話嗎?能不尊重嗎?不敢!親眼看到的,爸爸給老師三跪九叩首,再送上禮物。所以,他不是言教,他是身教,真做出來給你看。讓這個孩子真正有感動,一生都不會忘記這一天,那個場面、景象永遠記在心裡頭。對老師的尊敬跟對父母的懷念,一生不會忘記,這才能真正學到東西。

  慈心不殺。殺,是違背性德第一樁惡事、不善的事情。慈心不殺是性德裡頭第一善事,不殺生。你看佛家的戒律、許許多多宗教戒律,第一條不殺生。由此可知,殺生真的是不善,所有宗教都把它擺在第一條,不殺生。佛十善、五戒都是擺在第一條。中國的五常,第一個字是仁,仁者不殺,仁者愛人,愛人怎麼會去害人?不可能的。義者不盜,義是一個守禮、守法的人。一切人事物當中他有智慧辨別,我應不應該得、我應不應該取,他有分寸,不應該的他不會起心動念。所以義不盜。禮不淫,智不妄語、不欺騙人。這是出家的四重戒,殺盜淫妄。

  修十善業。十善是佛法的大根大本,有這個條件才可以受持三皈。為什麼?這四句話你統統具足了,佛稱你為善男子、善女人,加個善字,稱讚你,你是好人。只有善男子、善女人,才有資格做佛的學生。所以他想學佛,拜佛為老師,受三皈,受三皈就是拜老師,佛接受他。不是善男子、善女人,佛不接受。現在受三皈叫結緣三皈,不是真的。密宗灌頂是結緣灌頂,也不是真的。按照真的,你沒有這個條件,你不能接受。所以結緣,做個樣子給你安慰安慰,其實假的。像幼稚園小朋友畢業了,給他帶個博士帽,他要以為自己得到博士了,不是真的。

  第一個完全了,第二個就是入佛門。入佛門先受持三皈,拜老師,以佛為師、以法為師、以僧為師,這三寶。僧裡面,你只能有一個老師,接受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到自己開悟了,一切眾生皆是老師。像善財童子一樣,在文殊菩薩會上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叫根本智,再出去參學,參學是無所不知。人人是老師,無論在家出家,全是老師,全是善友,善友就是老師、善知識,學生只有我自己一個,所以一生圓滿成佛。這叫廣學多聞。五十三位善知識,代表我們從早晨起來到晚上睡覺,這一天所看到的一切眾生,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你看得清楚、聽得明白,這是後得智;心地清淨不染,那是根本智。

  所以,就在日常生活當中成就自己三昧,這定功,成就自己無量的智慧。智慧是明瞭,我看得清楚、聽得清楚,這是智慧;我不著相,我不分別,這是禪定,這是三昧。叫定慧等學,慧中有定,定中有慧,自己提升了。不是叫你不看,不是叫你不聽,不是的。叫你看、叫你聽,不分別、不執著,你才能得定、才能得慧。這樣的人修行,時間久了,時間長短各人不一樣,那是各人根性不相同,有的人很快,半年、一年他就成功了。我們《高僧傳》上看到的,有的人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不管時間長短,只要證入三昧,福慧現前都是一樣的,這叫真修行。

  所以章嘉大師教我的時候,他說修行不是別的,就是看破、放下。看破是什麼?明白了,一看就明白了,一聽就明白了,是這麼回事情。明白怎麼樣?如如不動,不受外頭境界影響,也就是說不起貪瞋痴慢疑、不起自私自利的念頭。我們通常講,沒有佔有的念頭、沒有控制的念頭、沒有支配的念頭,什麼念頭都沒有,沒有一樣不知道,這個人就叫佛、就叫菩薩。學佛是這麼個學法的。經典是教科書,是在講堂用的,學了之後要落實,落實到生活,落實到工作,落實到待人接物。不是學了光在講堂裡講,這沒用處,對自己講、對別人講都沒有用處;要在生活當中落實它才管用,那才叫佛法,這才叫度眾生。不是你這個經會念了、會講了,不是;你完全融會在生活當中,這是這個你會了,融會在工作當中。你講這部經,就會把經講活了,讓人聽了有感受、有悟處,不是死在文字當中,它是活的。

  受持三皈之後,拜了老師,就正式開學了。這個學習從哪裡學起?從戒律學起,「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威儀是規矩,行住坐臥、待人接物都有個規矩,學這些東西。就是學,從德行下手。真的,小乘最重要的一部經典《法句經》,《法句經》裡頭所說的全是日常生活,怎樣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統統都講到,生活教育。以性德為標準,也就是三皈、五戒、十善為標準。

  第三,這個基礎穩了,再向上提升。這個三條,三福,第一是人天福報,第二是二乘福報,就是聲聞緣覺。都是從根本上說的,所以它非常重要。第三是大乘的根本,大乘一定要「發菩提心」。菩提心是什麼?通常講四弘誓願,那是菩提心。四弘誓願第一個,「眾生無邊誓願度」。發這個願,跟諸佛菩薩同心同願,每一尊佛都發這個願,阿彌陀佛也不例外。不過阿彌陀佛發的願,他非常積極,要找一個方法,這個方法能普度眾生。這個方法要簡單、要容易,能夠平等的,上面能幫助十地菩薩、等覺菩薩,下面能幫助阿鼻地獄眾生。這個方法到哪裡找?這是其他諸佛如來沒想到的,只發了個大願,沒有那麼仔細去認真去想,他想到了。他向佛請教,佛沒教他,佛只是勸他到十方剎土去參訪、去考察、去學習。你自己親自去看,哪些能滿你的願的你就採取,不能滿你的願的你就捨棄。這樣考察完畢,真的,一個佛剎土也沒遺漏,做出一個總結,這個總結就是四十八願。依照四十八願,建立極樂世界,極樂世界這麼來的。

  所以發菩提心重要。《起信論》裡頭告訴我們,真正菩提心發出來了,這個人就超越三界六道。《華嚴經》上,他就是圓教初住菩薩,別教他就是初地菩薩,一發心就是的。這個心發了之後不會退轉,很難!我們現在連自己跟自己都不保險,自己說的話到時候不算數。雖然自己說話的時候並沒有存心欺騙別人,到時候自己不能兌現,做不到,煩惱、習氣障礙重重。換句話說,對自己都沒有信心,這是真的,對佛菩薩怎麼可能生起信心?現在人活在世間可憐,可憐的根源在哪裡?信心喪失掉了。認真自己回顧一下,細心思惟,這個世間哪個人靠得住?哪個人真能相信我?我又真正能相信哪個人?沒有一個。在古時候,真正相信的人至少有兩個,父母、師長,一生不會變的,現在這個沒有了。從前真的師徒如父子,老師一生惦念著學生,學生一生不忘記老師,現在沒有了。中國從自古以來它有這個教育,從小教你的,根深蒂固。現在教育沒有了,現在教育教你懷疑,從小就教懷疑。懷疑很可憐,一生孤苦伶仃,跟你在一起的什麼朋友?都是利害,有利是朋友,沒有利的是敵人。所以一生活在什麼?鬥爭、恐怖、憂患之中,人多苦。

  學佛的人很幸運,真正找到一個知心人,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諸大菩薩。可是問題在哪裡?我們對他還懷疑,他真有嗎?必須深入經藏,要曉得外面境界完全是自心變現出來的,你就不懷疑了。阿彌陀佛真有?真有。為什麼?自性彌陀。極樂世界真有,唯心淨土。一切法從心想生,彌陀、極樂世界都是我心想生,不是從外來的。這麼說起來,人最重要的是對自己要相信,自信才能信人,沒有自信,對外面全是懷疑,自己變成孤立了。有堅定的自信,我關心別人,別人關心我,我念念念他,他也念念念我。特別有效的,阿彌陀佛,你念他,他真的念你,你要求他現身,他真現身給你看,到時候他真帶你走,決定不欺騙你。如果我們把心量擴大,我愛一切人,一切人愛我,真的,一點都不假。至少我居住的地方,我的這些鄰舍,我真愛他、真關懷他,他們真愛我,他們真照顧我。首先要布施,都是自己造成的,不是別人造成的。看到一切眾生生歡喜心,眾生看到你也生歡喜心,這不都是自己造成的嗎?怨天尤人那是大錯特錯。菩提心是深心,是廣大心。

  「深信因果」,對因果不但信,深深的相信,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人跟人的緣分統統有因果,這因果會變的。中國古人有句話說,「花無百日香,人無千日好」,金玉良言,真的。人與人在一起相聚一千天,就是三年。為什麼?平常他很尊敬你、很愛你,跟你住了三年,你什麼毛病他都看到,原來對你那個愛變成瞋恚、瞋恨,看到什麼都不舒服了。什麼原因?就是這麼個道理。太近了,什麼顧忌沒有,好不好全露出來。原先偶然見個面,露出來是好的那一面,不好的那面藏起來,你全是看到好的,沒有看到不好的。天天在一起,全都看到,這個事情也麻煩了。這樁事情,到極樂世界就解決了,為什麼?你跟阿彌陀佛住無量劫,你都喜歡他。為什麼?他沒有缺點,你仔細去找,找不到。他每天在那裡表演,每天講經教學,從沒有間斷。所以為什麼極樂世界人那麼歡喜?極樂世界,歡喜的世界,那個地方是圓滿的師道、圓滿的孝道。

  釋迦把我們送到極樂世界,就好比父母把我們送去上學,那是個好老師。這個好老師很認真,天天給我們表演。為什麼會天天表演?因為每天都有新來的同學,新來的同學不知道多少,從十方世界去往生的。老同學都學得很像樣子了,像佛差不多了,新來的要教,所以他的教學表演沒有中斷。新生天天進來,人數無量無邊,好在大家是法性身,住的是法性土,永恆不變,不衰不變。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精神永遠是那麼好,是那麼樣的高潮。所以到極樂世界成就特別快速,這是真的,這個不是假的,十方世界沒有能跟它相比的。我們感激釋迦牟尼佛,他為我們介紹,講這個經就是介紹,把極樂世界介紹給我們,把阿彌陀佛介紹給我們。我們接受了,真信、真願,老實念佛,決定得生。

  深信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我們是通過極樂世界去作佛。不通過極樂世界,靠自己,難!那要斷煩惱、要消業障。通過阿彌陀佛,我們不需要消業障,不需要斷煩惱。其實,不斷煩惱怎麼成就?我們這個消業障、斷煩惱,我們自己不知道。怎麼斷的?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念斷了。因為你念佛時,同佛善根,同佛福德,同佛的善根,業障消了,同佛的福德,煩惱斷了。只念這句阿彌陀佛,什麼業障、習氣、煩惱統不要去管它,自然沒有了。妙就妙在此地,一切法門不能跟它相比。諸佛如來稱讚彌陀「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不是白白稱讚,他真有智慧功德,不是隨便說的。我們要相信,不能懷疑,一懷疑,這種無量無邊的利益,我們當面錯過,就失掉了,這是不能不知道的。

  「讀誦大乘」。大乘經論多,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是很小的一部分,因為佛住世的時間太短。十方如來所說的,那就不可計數了,太多太多了。我們怎麼讀法?我們只讀一部大乘經,就這一部,學就學這一部,其他的統統放下。廣學多聞,到極樂世界再幹,現在把全部精神、力量集中,我們到極樂世界。到了極樂世界,每個人的壽命都是無量壽,有的是時間,慢慢再去學去,別著急。現在就要學,把往生極樂世界這個事情耽誤掉了,那就錯了!所以現在要把全部精神集中起來念佛,這比什麼都重要。往生到極樂世界,你就圓滿得到了,無量無邊法門全得到了,這是捷徑,這是近路,這個一定要知道。這一部是大乘當中的大乘,《華嚴》、《法華》,古大德說的,也是導歸極樂,《華嚴》、《法華》才得到圓滿。如果不能導歸極樂,《華嚴》不圓滿,只接上上根人,上中下根都沒分。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人人有分。華藏、密嚴、極樂是一不是二,一而三,三而一,所以你統統都得到了。

  這十一句,前面的十句自利,末後一句利他,「勸進行者」。我們自己得殊勝的利益,一定要勸別人,不勸別人,不能報佛恩。不勸別人,我們自私自利,這個法門我找到了,可別讓他知道,那就錯了。勸別人學別的法門,《華嚴》好,《楞嚴》好,《法華》好,叫他去走冤枉路,我們自己走近路。我們自己得到的好處,一定跟別人分享。有一點智慧的人,他勸我們,我們一定去觀察,看看他是不是真學?他要是真學,一定是好的;他不真學,他叫我學,這個不太可靠。看到他真學,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所以老師教我們,我們細細去觀察,他是不是真幹?他如果真幹,我們就能肯定這個法門不是假的。再看老師真的往生了,往生走的瑞相我們看到了,這最後給我們做證明。

  後面,這都是經上說的,「如此三事,名為淨業」,修淨土最高指導原則。「其第一福中,已兼十善」。這個第一福,我們把它落實儒釋道的三個根。孝親尊師落實在《弟子規》,《弟子規》沒做到,孝親尊師都不踏實、都不圓滿。慈心不殺落實在《感應篇》,道教的《太上感應篇》,裡面一共說了一百九十多樁事,都是因果,善因善果,惡因惡報。明清兩代讀書人,乃至於出家人,都用這個來做功過格,來檢點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所以這兩代出了不少人才,無論是在家出家,真的是聖賢君子,佛門的祖師大德。蓮池大師就有功過格,他的功過格名字叫《自知錄》,那就是他的功過格。真幹,不是搞假的。

  斷惡修善真正能改造命運。袁了凡先生沒有能夠把世間法放下,還是求功名富貴。雲谷禪師教他修功過格,就是《太上感應篇》,著重斷惡修善,命運很快就改過來了,真正是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求功名得功名,這個功名像現在的學位,袁了凡命中的學位只有秀才,舉人、進士都沒有。命裡沒有,考,考不中。他求,用斷惡修善這個功德來求功名,舉人他考中了,進士也考中。命中沒有兒子,他求兒子,真的被他求到了,生了一個好兒子。一個兒子,好像給他生了十個孫子,所以他家後代很繁榮。命裡面官位只能做到一個四川很小縣分裡頭一個縣長,就是知縣,這個也改掉了。他做到寶坻知縣,寶坻是歸皇上管的,就好像現在直轄市的市長,這個地位提升得很高了。一生當中真相信,對於善因善果、惡因惡報他一絲毫都不懷疑,全家人努力斷惡修善,一生命運都改了。壽命,他五十三歲,沒有求長壽,延壽二十一年,他七十四歲過世的,延壽二十一年。所以要勸進行者。勸,也恆順眾生。雲谷禪師隨順他,沒有勸他出家修行,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第一福兼十善,儒釋道的三個根。

  「《觀經》指示,欲生彼國,當修三福」。《觀無量壽佛經》世尊一再勸導,想往生到極樂世界,這三條是根本,一定要修學。三條都能具足,真信、真願、一心專念,沒有一個不往生的。「由是可知,修善種福,於修淨者,實不可忽」,不能夠疏忽,淨業三福是最主要的增上緣。

  末後這一句,「求生淨剎」,這句話「是為一大藏教之總歸。華嚴圓攝諸教,而以普賢行願品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樁事情我們要特別留意,這是不可思議的示現。一切諸佛如來示現在十法界,講經說法普度眾生,目的何在?無非是幫助眾生回歸自性,圓成佛道,圓滿成就。這是諸佛的本懷,是諸佛的本願。這一句就是諸佛本願,所以是為一大藏教的總歸。千經萬論,到最後教你求生極樂世界,往生到極樂世界,你就證得大圓滿。

  我們這一生講了許許多多的經,修了不少的法門,到最後我們歸到淨土。說得不好聽,是我們的業障很重,沒有一上來就遇到這個法門。如果一上來就遇到這個法門,幾十年的一門深入,決定得念佛三昧,說不定大徹大悟了,時間、精力沒浪費。可惜的是事與願違,我們沒有那麼好的修學環境。恆順眾生,自己沒有一個一定的環境、沒有一個道場,想幹不行。哪個地方請你講經,他希望講什麼就得去給他講什麼。我們自己原先對淨土也沒有這個認知,以為什麼都好,不識貨。如果真正有這個認知,我就會講《無量壽經》、就會講《彌陀經》,請我去講經就講這個,講別的我不會講。那也行,那也真的成功了。說好聽的,這是給眾生做種種示現,你看,轉了一大圈,最後回到淨土。這個選擇淨土不是隨便選擇的,六十年的經驗、六十年的教學,自己最後走上這條路。大家想,大概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給人奠定信心,讓人知道專注。所以,這是十方一切諸佛,講經教學、弘法利生第一個目標,就是為這個。

  華嚴圓攝諸教,圓是圓滿,攝是攝取,就是說包括一切教門,乃至於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教學,都在《華嚴》裡頭,這個法門廣大!我們今天流傳的《華嚴經》,不是全文。像《四庫全書》,我們這個《華嚴經》是什麼?是《四庫》目錄提要。《四庫全書》的目錄,這麼厚的本子五本,我們這下面看得到,目錄提要,不是全書。《華嚴經》的全書多大?龍樹菩薩告訴我們,「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一四天下微塵品」,不可思議!這部書要拿到我們這個世界上,地球裝不下,太陽系也裝不下,銀河系也裝不下。三千大千世界裡頭有多少銀河系?有十億個銀河系。一個銀河系裝不下,這麼大的分量。這是龍樹菩薩在大龍菩薩龍宮裡面看到釋迦牟尼佛宣說的《大方廣佛華嚴經》,全部的。應該是也太大了,所以還有個中本《華嚴》。中本《華嚴》的分量也不是閻浮提眾生能夠學習的,不得已再看下本。下本就是十萬偈,四十品,就是目錄提要,龍樹菩薩把這一部帶到人間。

  傳到中國,不完整,一半稍稍多一點。第一次傳到中國,三萬六千偈,十萬偈不到一半。第二次傳到中國,是武則天做皇帝的時候,四萬五千頌,將近一半。貞元年間,《行願品》這一品經全文傳到中國,四十卷。所以在中國有《六十華嚴》、有《八十華嚴》、有《四十華嚴》。三個合起來,除掉重複的部分,大概有五萬偈的樣子,只有一半。《華嚴》的梵文原本失傳了,在這個世界上找不到了,現在唯一留下來的是中文的譯本。圓攝諸教,這個諸教是諸佛的教學,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教學的都不出《華嚴經》。《華嚴》最後以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個我們看到了,這一卷經完整,《普賢行願品》,這品經四十卷。

  「今經正是華嚴中本。於此經末,以求生淨剎,普勸有情,同歸極樂。今所勸者,正是彌陀之本願,釋尊及十方三世如來之本心」,這個話說得好,本心、本願。佛存的什麼心?我們今天要學佛,不但要學佛,還要學阿彌陀佛。那麼阿彌陀佛的本願我們不能不知道,阿彌陀佛的本心我們不能不知道,我們要有彌陀的本心本願。依照這部經的教訓,認真努力的學習,像一個阿彌陀佛的弟子,得阿彌陀佛承認才行;我們自己說彌陀弟子不行,佛不承認。阿彌陀佛弟子是什麼樣子?前面講三福,必修的,三福是根本。後面經文他沒有節錄,還有一句重要的話,這三條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三世是過去、現在、未來,所有菩薩成佛都不能離開這三條,你說這三條多重要。對淨宗是必修的,對一切宗派、一切法門都是必修的,最高指導原則。我們在此地就會想到,孝親尊師是多重要。不孝父母、不敬老師,我們缺了這個德,會造成往生極樂世界的障礙,臨命終時,阿彌陀佛不來接引。這個重要。

  極樂世界是個六和敬的世界,所以不修六和敬也會造成障礙。我們把我們的行門鎖定在五個科目,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而第一條就是三福六和,是根本的根本。三學是戒定慧,一定是依戒得定,因定開慧,諸佛全走這個道路。我們不能投機取巧,戒可以不要了,定也沒有關係,老實念佛就可以了。殊不知,那個老實兩個字裡頭就具足了戒定,沒有戒定怎麼老實?老實不起來。老實人雖然沒有學過戒律,他自然符合,你把五戒十善去跟他對一對,他統統具足。學過沒有?沒有學過。真的做到了不傷害眾生,不殺生戒持了;不佔人便宜,不偷盜戒持了;不欺騙眾生,不妄語的戒持了。條條他都對了,全對上號了。為什麼?因為五戒十善是性德,一切眾生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只要一個人能安分守己,這個戒德自然流露,沒有正式去受過戒,而戒統統具足。受過戒的人未必懂得受戒的意義,也未必能做得到。

  惠能大師沒受過戒、沒聽過經,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成佛了。你把這些三聚淨戒跟他去對對號,準能對出來,一條戒不欠缺。你把經教細細跟他對一對,經教裡面所說的他全做到了,都落實在生活。你看他處事待人接物謙虛、老實、誠懇,這大家看出來,充滿了真實智慧,沒有絲毫虛偽。他要是不具足他怎麼能開悟?他所悟的就是他的生活,日常生活當中表現的,那就是他悟的,佛心、佛德、佛行、佛言。他說的話你記錄下來,就是經典。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