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第二次宣講)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十八集)  2014/3/3  台灣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5-005-0038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請大家翻開經本第二十二頁第三行,從最下面一句看起,從最下面:

  【十二者。意欲所求皆悉稱遂。】

  從這裡看起。好,我們昨天講到這一段沒講完,今天接著來繼續來學習。這個第十二種善生,持誦大悲咒所得到的第十二種善生,第十二種就是『意欲所求皆悉稱遂』。「意」就是我們一般講心裡的意願,願望,心裡想要求的,「欲」是需要、必需,我們一般有這個願望所求。在我們生活當中所求的方面也很多,像經典上講的,求長壽得長壽,求富饒得富饒,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經上,我們在大乘經上,在《楞嚴經》、《藥師經》,很多經上大部分舉出這幾個例子。當然這幾個是一個代表,代表我們生活上所有一切的需求。我們持誦大悲咒,我們想要求的都能滿願,「皆悉稱遂」,「遂」就是能夠滿願,能夠遂心如意。

  過去我們淨老和尚在講席當中,最近比較少提,過去早年講經,在十年前講經,也還常常提到。早年,還沒有景美華藏佛教圖書館那個時候,很早了,大概我聽經之前,我聽經是十九歲聽經,可能前一年、二年,我們老和尚那個時候在西寧南路法華寺講《地藏菩薩本願經》,那個時候我還沒有接觸到我們淨老和尚講經法會。之後聽經,聽他老人家常常提起才知道,那個時候大概四、五十年前,大概四十七年前,在西寧南路講《地藏經》,聽說當時廣欽老和尚也去聽過。好像基隆有一個法師常常去聽,聽經,我們師父上人他在講《地藏經》,就講到「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就是你在佛門裡面,不管你求什麼願望,都會有感應,佛菩薩都會加持,都能夠滿你的願。

  這個法師聽了一段時間,常常聽我們師父講這個有求必應,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有一天,法師就請問我們師父上人這個問題,他說聽法師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我們佛弟子有什麼求願,佛菩薩都能滿我們的願,都有感應。但是他有懷疑,他說我求觀音菩薩求一個電冰箱,求了三年都沒感應,都沒人送電冰箱來。他說這個有求必應好像沒有感應,他天天求,求了三年求個電冰箱都求不來。當時我們老和尚就問他,你常住住幾個人?他說他自己一個人,自己一個人住一個房子。我們師父就回答他,他說你一個人用不到冰箱。菩薩看你只有一個人,不需要用到冰箱,所以就沒有感應了。這是過去我們淨老也常提這個故事,這都真人真事。

  另外早年他親近章嘉大師的時候,章嘉大師也曾經告訴過他,就是說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你求什麼都會有感應,佛菩薩都能滿你的願。但是當你求沒有感應的時候,就是自己有業障沒有消除,自己業障障礙住,不是佛菩薩不幫忙、不加持,你自己有業障障礙了。所以必須懺除業障,自己業障懺除了,感應就現前了。所以我們學習到第十二種善生這一段,我們就要知道這個道理,我們要求什麼願望,在佛菩薩面前求,沒有感應,這不是佛菩薩不加持,是我們自己業障障礙住了。障礙住就是要消除業障,要懺除業障,懺悔業障,業障懺除了,感應就現前。所以懺除業障是我們學佛修行主要的一個功課,在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擺在第四個,第四願,懺除業障。

  懺除業障,可以說從凡夫地修行一直到成佛,實在講修的都是懺除業障,每個階段這業障都要懺除。從最重的業障,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這三大類的煩惱,都是業障。我們現在這三大類的煩惱,見思煩惱我們也談不上斷,那個斷真是懺除。我們現前只能做到伏斷,伏煩惱,把這個業障降伏住,讓它不要起現行,這樣就會有感應。我們現前要做到伏斷不是滅斷。斷煩惱是滅斷,業障是滅,都沒有了;伏斷是暫時伏住,煩惱還在,但是它不起現行,這叫伏斷,這都懺除業障。所以懺除業障也是我們當前大家要學習的一個主要功課。

  在《了凡四訓》裡面有「改過之法」,前面講「立命之學」,接著就講「改過之法」,改過就是懺悔業障。懺悔業障有懺悔業障的理論、方法,懺悔業障的法門也很多種,有分事懺、分理懺。《了凡四訓》講「改過之法」,從心改,從心改就是從心懺,從理改是從理懺,從事改就事懺,這層次也不一樣,效果也不同。大悲咒古大德也編一個大悲懺。總之,我們自己可以選擇適合自己根器的方法來修學、來懺除業障。因為各人的根器不一樣,各人的生活環境也不一樣,各人的時間也不一樣,所以懺除業障的理論、方法明白之後,這個方式上自己可以選擇,選擇自己適合現前生活環境、適合自己的根器這個方法來修學,這就有明顯的效果。所以這個道理我們也必須要知道。我們求要懂得求的理論、方法,這個理論、方法講得最具體的還是《了凡四訓》,《了凡四訓》第一篇就「立命之學」。所以我們念大悲咒,求這個願望,我們可以根據《了凡四訓.立命之學》這個原理來修學,必定有感應。你看《了凡四訓》在「立命之學」雲谷禪師給他開示,這段我們也提出來,補充這個地方的一個註解。

  《了凡四訓》雲谷禪師教了凡改造命運,他這個道理聽明白了,知道命自己造的,命運自己製造的,自己也可以改變、可以改善。雲谷禪師教他記功過格,他第一次發願修三千件善事,每天登記,「善則記數,惡則退除」,加減乘除,每天有做好事、有做壞事,加減乘除。「且教持準提咒,以期必驗」,每天斷惡修善做好事,又教他念準提咒,求佛菩薩加持,讓他能夠有應驗、有感應,我們一般講靈驗。「語余曰,符籙家有云,不會書符,被鬼神笑,此有祕傳,只是不動念也」。雲谷禪師教了凡是教他持準提咒,準提咒也是觀音菩薩示現的,比較短,只有兩行,咒語只有兩行。我們寺廟一般道場早課出食都要誦個準提咒,這咒語不長,很好記,大悲咒就比較長,八十四句。

  教他持準提咒。雲谷禪師給了凡先生講,說符籙家有云,符籙家就是道家道教畫符的,畫符籙的。道家的畫符有很多,符籙家,就是畫符,道士要會畫符。道士如果不會畫符,那就會被鬼神看笑話,當道士不會畫符會被鬼神看笑話。但是我們看大概道士都會畫符,以前小時候常常跟我母親去那個廟,道士都會畫符,那個符種類很多,安胎符、止血符,很多種類。但是好像看起來大家都在畫符,但是這當中有會畫跟不會畫的,會畫符的人,鬼神看到他就尊敬;那不會畫符的人,鬼神看到他就是笑話他,甚至去跟他開玩笑。所以不會書符被鬼神笑,這是符籙家講的。怎麼樣才叫會書符,怎麼樣才叫會畫符?此有祕傳,只是不動念也。這個當中有個祕傳、祕訣,我們一般講祕訣,雲谷禪師給了凡先生講這當中有個祕訣,傳授給你,這個祕訣是什麼?只是不動念也,只要你心裡不起心動念,這就是祕傳。

  「執筆書符,先把萬緣放下,一塵不起」,就是你拿起筆來要開始畫這道符,你心裡什麼都不要想,先把萬緣全部放下,什麼都不要想,一塵不起,就一念不生。「從此念頭不動處」,從此就從這裡,這個念頭不動,你心所有的念頭先放下,這個時候念頭不動,筆下去一點,「謂之混沌開基」,那一點叫混沌開基,一筆點下去,然後一直畫到這一道符畫完成。「由此而一筆揮成,更無思慮」,就是你點下去一直畫到這道符畫完成了,這過程沒有思慮,沒有妄念夾雜在裡面,「此符便靈」,就是說這道符就靈驗了。「凡祈天立命,都要從無思無慮處感格」。祈天立命就是這裡講的「意欲所求」,這就是《了凡四訓》講的祈天立命,你有所求,你要用什麼心態去求。這就是教給了凡先生,也是教給我們。要從無思無慮處去感格,你不要有思慮,不要有妄念夾雜在裡面,這樣才會有感應。

  儒家、道家都懂這道理,你看他引用《孟子》講,「孟子論立命之學,而曰夭壽不貳。夫夭與壽,至貳者也,當其不動念時,孰為夭,孰為壽。細分之,豐歉不貳,然後可立貧富之命;窮通不貳,然後可立貴賤之命;夭壽不貳,然後可立生死之命。人生世間,惟死生為重,曰夭壽,則一切順逆皆該之矣」。這一段雲谷禪師引用《孟子》講的,論這個立命之學。當我們不起心、不動念,那什麼是夭、什麼是壽、什麼是窮、什麼是通?都沒有了,這些妄念全部放下,這樣才能夠立命。所以下面講,「至修身以俟之,乃積德祈天之事」,修身就是修行。「曰修,則身有過惡,皆當治而去之;曰俟,則一毫覬覦,一毫將迎,皆當斬絕之矣。到此地位,直造先天之境,即此便是實學」。修身就是我們的身口有過惡就把它對治,治而去之,就把它改過來,這叫修。俟就是等待的意思,但是等待,你的心不能有覬覦,不能有將迎,這心裡不能一天到晚,我求的願怎麼到現在還沒有感應?到底還要多久才會有感應?這又覬覦、又將迎,這妄念一大堆。自己妄念起來就變成一個障礙,跟佛菩薩感通就產生障礙。所以這些都要放下。如果能夠把這些都放下,不覬覦、不將迎,這些妄念一起來就把它斬掉,不讓它起來。到此地位,直造先天之境,即此便是實學,到這地位就達到先天之境,這就是真實的學問,實學就真實的學問。

  但是我們凡夫這個妄念,你不要刻意去想它都會跑出來,這個道理我們是知道,但是要做到直造先天之境,對我們來講還是有一定的困難。了凡先生也跟我們一樣,雲谷禪師也知道,所以就跟了凡先生講,「汝未能無心」,你還不能做到無心,無心就是無思無慮,不起心、不動念,你現在還不能做到無心。「但能持準提咒」,那不能做到無心就是教他,但就是你只要能夠持準提咒,「無記無數,不令間斷」,雲谷禪師教了凡,持準提咒,就是給他講不要計數。蕅益大師教人念佛要計數,一天要念一萬、兩萬要定個數,每天都要念到這個數字。計數跟不計數這個看各人,都可以,這只是一個方法。所以現在很多人念佛、念咒,現在都有計數器,念一句按一下,念一句按一下,念一句按一下。然後現在還有像計算機一樣的,那個按了你一天念幾句都可以計算出來,念咒也是可以計數。以前沒有這個計數器,都用念珠來計,像念珠一百零八顆,念一串就是一百零八句。如果咒念一遍撥一顆,念完一串就是一百零八遍,以前都是用念珠來計數。所以計數、不計數都可以,看各人的情況,這也不一定說人家不計我們就跟著不計,人家計我們就跟著計,這個不一定,因為佛沒有定法,就是隨各人。你看你計數效果比較好,還是不記效果比較好,只要你能達到這個效果,達到這個目標,計數、不計數都可以。雲谷禪師教了凡是教他說持準提咒,但是不用記,你不要管它念幾遍。

  「不令間斷,持得純熟,於持中不持,於不持中持,到得念頭不動,則靈驗矣」。雲谷禪師教了凡持準提咒,說你就不用計數,但是不要間斷,一天二十四小時不要間斷。不間斷,就是不一定要出聲,你默念也可以,就是你心裡不要間斷,晚上睡覺,睡著了那隨它去,起來接著趕快再念。有事情的時候你去處理事情。如果這個事情不用思考,也可以一面做事一面念。如果要思考,先放下,等到這個事情辦完了你再提起,咒語繼續念。二六時中總是不斷的提起準提咒。我們念佛人就用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提起一句佛號,或者南無觀世音菩薩,有人專念大悲咒就持大悲咒,或者其他的咒語都可以。不管你持什麼經、什麼咒,什麼咒語,或者佛菩薩的聖號,這個原理原則都是一樣的。所以持得純熟,於持中不持,於不持中持,就是你剛開始,你都要提起去念,不然它又忘記了,又斷掉了,所以你要常常提起。提到很純熟了,你不刻意去念咒,咒語它自自然然就在心裡一直出現。我想我們同修,念佛的同修,都有這個經驗,念得比較熟悉了,這個佛號有時候你沒有刻意去念,它自自然然會在心裡一直出來。

  但是我們於持中不持,於不持中持,必定你要持到我們心裡的念頭不動,那效果就出現了。如果我們念頭還會動,還會夾雜在裡面,這就會被我們妄念障礙。有這個妄念還要再繼續用功,一定要念到念頭不動。像我們念佛只有佛號,這在念佛法門來講叫功夫成片,功夫已經打成一片。當然這也需要一段時間。一般如果真正能放下萬緣,真正用功,三年,三年可以打成一片。古來一些祖師大德有三天、七天的,這也有,最長三年,能打成一片。所以念經、念咒、念佛同樣一個原理,你只要念到念頭不動就靈驗了。不管你念哪一尊佛菩薩的名號,或者念哪個咒,或者念哪一部經,這個原理是在這裡。念一部經要念到念頭不動,這個難度是比較高,你說一部經,我們不要講長的經,就念一部《彌陀經》,我們念一般是十五分鐘,這十五分鐘從「如是我聞」到「信受奉行」,這樣一遍念下來十五分鐘的時間,能不能不起一個妄念?這都不容易。更長的經,像《無量壽經》、《地藏經》,這個長的經一遍下來,這當中不夾雜一個妄念,這就更難。

  所以過去明朝戚繼光將軍,他專持《金剛經》,每天早上都要誦《金剛經》,誦很多年了,也誦到很有心得。他有個部下過世了,給他托夢,請戚將軍為他誦一部《金剛經》迴向給他,幫他超度,他就能往生到好的地方去。他作了這個夢,第二天早上起來他就誦《金剛經》給他這部下迴向。誦到一半,他的婢女送茶進來,送茶進來他遠遠看到了,就給她比個手勢,心裡動個念頭說不用。那天晚上又夢到他這個部下來給他托夢,他說我今天有幫你誦經迴向了。他說那很可惜,我只得到半部,《金剛經》只有得到半部的功德。戚將軍就跟他講,我明明是誦一部怎麼會半部?他說你誦一部沒有錯,但是你誦到一半這當中夾雜不用兩個字,就變成半部,明天還是拜託你再幫我誦。後來第二天,他就交代他的家人,我明天早上要誦《金剛經》給某某人迴向,這個時間你們就不要進來,也不要給我送茶水,他把這個事情告訴他們家人。所以第二天早上大家就知道了,知道這個誦經的時間就不來打擾他。他專心誦這一部《金剛經》,從頭誦到尾不起一個念頭,就是像這裡《了凡四訓》講的,不起念,那就靈。誦經不起念頭也靈了,誦咒不起念頭也靈了,念佛不起念也靈了。那天晚上又夢到他的部下來給他感謝,他說將軍,非常感謝,你誦《金剛經》給我迴向,我已經得到一部完整《金剛經》的功德,他要往生到好的地方去,來給他告辭,給他致謝。

  《金剛經》經文不是很長,比《無量壽經》、《地藏經》都短,大概五千多個字。所以誦一部經不起一個念,那這部經就靈了。但是這個經文總是比咒語要長,長時間不起一個念頭,這個難度比較高。咒語就比較短,短時間不起一個妄念,那就比較容易了。比如說我們這一部《大悲心陀羅尼經》,你從這個經文,從「如是我聞」念到「信受奉行」,這個時間就長了,這個過程你要不起一個妄念就比較難。你只有念裡面大悲咒這一部分,念一遍大悲咒不起一個念頭,這比較容易多了,這時間比較短。念佛、念菩薩的名號,那時間就更短。所以古大德講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為什麼?念佛那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句佛號六個字,那是最短的。因此念佛是所有修行法門是最方便的。但是念佛也是要持續一個時間,效果會比較好。當然你念一句,這個一句不起一起妄念,這個比較容易;但是你念了兩句,這可能當中又夾雜一個妄念進來。

  所以過去李老師,我聽說,李老師曾經在台中蓮社也給同修定一個早晚課,他的早晚課很簡單,早課念一百零八句的佛號,晚課也念一百零八句。聽起來這個一百零八句佛號時間也不長,應該很容易做到。但是他有條件的,什麼條件?就是我們念一百零八句的佛號,你一定要計數,他的條件就是不能夾雜一個妄念,這個一百零八句念完了,不能夾雜一個妄念。如果你念到一百零七句突然跑出一個妄念,前面一百零七句不算,重來。這個功課要做到好,那也相當不容易。但是這種訓練的方法,訓練我們不起妄念,這個也很有效。所以你念一百零八句,這個時間不是很長,不起一個妄念,你這一百零八句佛號效果就出現了。

  所以我們二六時中能夠念佛,或者念咒,念這個大悲咒也是一樣,你看「意欲所求皆悉稱遂」,稱遂就是,你念大悲咒也是跟念準提咒一樣的,於持中不持,於不持中持,到得念頭不動則靈驗矣。你念大悲咒,你要給觀音菩薩求什麼?觀音菩薩後面有四十隻的手印,每一隻手你要求什麼?每一隻手都有一個願望;有這個千手,千手是一千隻的,那就更多了。如果你要求某一樁事情,就看哪一隻手,你就對著那一隻手就念大悲咒,念念念,念到念頭不動就感應了。以前小時候我看漫畫書,看阿拉伯神燈,那個神燈一摸,兩個巨人跑出來,你要什麼就給你,以前看了就像看神話一樣。現在學佛了,這個真有其事,我們看觀音菩薩那個手,看哪一隻,你要求什麼,看你的願望是什麼,你就找跟你要求那個願相應的那隻手。這後面會講到。但是原理就是要念到念頭不動,那你就靈了,你要求什麼都能夠滿你的願。意欲所求皆悉稱遂原理就在此地。

  經典上講求的方面很多,我們現在簡單舉出根據經典講的長壽,求長壽。這在《觀音菩薩本跡感應頌》,我挑的一、二個公案,大家來分享。公案在《法苑珠林》這個書裡面,都是記載佛門一些公案。在《法苑珠林》,唐朝有一個叫陸仁倩先生,病革,這個病就是病得很厲害。「知為鄉人趙某薦作冥官,案成當死。仁倩畫觀音像於寺壁,乃免」。這是《法苑珠林》一個公案,唐朝陸仁倩先生生病了,病的時候,他知道他們的家鄉有一個人姓趙的,這姓趙的人已經過世了,大概在陰間做冥官,在陰間做官。這姓趙推薦陸仁倩,大概他介紹給閻羅王,請閻羅王找陸仁倩也去陰間當冥官。案成當死,案成就是他陰間這個案成立,這個陸先生就要死了,死了才能去陰間當官。他知道這個事情,後來仁倩他就畫觀音像,畫在寺院的牆壁,發心畫個觀音像。乃免,他就避免到陰間去當冥官。

  下面這也是這樣同樣一個公案,「新齊諧。蔣心餘,官中翰時,夢隸持帖請,隨至一廟,乘泥馬禦空而行。未幾馬落階下,宏敞如王者居,殿左匾曰天堂,軒軒大明。右匾曰地獄,深黑不測。獄有井,人自投入。王召蔣入,曰我任滿當去,公瓜代矣」。這一段是講,這有一位蔣心餘,他官中了翰林,他夢到一個官吏持帖請,拿一個請帖請他去,他就隨著他去到了一個廟。乘泥馬禦空而行,那個馬是泥土做的。未幾馬落階下,未幾就是沒有多久的時間,馬牠騰空在飛行,沒有多久這馬就下來了,停在一個大殿的階下。這個大家如果去過雙溪,經過平溪,平溪那個廟很多,我每次到雙溪去都經過那個廟,那個廟有一匹馬上面騎著一個將軍,大概就是神廟。蔣先生到了這個地方,看到大殿宏敞如王者居,宏就是很宏大寬敞,好像國王所居住的殿堂。

  這個大殿左邊一個匾額寫著天堂,軒軒大明,就是天堂,左邊寫天堂這個地方一片光明。右邊那個匾寫個地獄,地獄下面一看,深黑不測,深不見底,烏漆抹黑的。獄有井,人自投入,地獄有一口像井一樣,人走到那邊自己就投進去了。王召蔣入,這個王,我們就知道,是陰間的鬼王。鬼王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佛給我們講得很多,鬼王有大鬼王、有小鬼王,看他管轄的地區。一般我們中國的五嶽,第一個就是東嶽大帝,東嶽大帝好像管三、四個省,東嶽大帝是排第一個,這就是我們佛經講的鬼王。《地藏菩薩本願經》講的鬼王,閻浮提大鬼王,這個大鬼王又有小鬼王,有閻羅王,在《地藏經》講得很清楚。這個王當然就是鬼王,他被這個鬼王找去了,鬼王就跟他講,我任滿當去,說我這個任期快滿了,我要離開這裡,離開陰曹地府到其他地方去。公瓜代矣,你就要來代替我的位置,換這個蔣先生他去當鬼王。

  「蔣曰我母老子幼,事未了,胡能來」,蔣先生講我的母親還很老,上有老母八十幾歲,兒子還小,母老子幼,母親老了,兒子還幼小,怎麼能來?責任未了。他知道自己到了陰曹地府,他如果去上任,在陽間這邊就要死了,才能去,他就講這個他不能來。「王曰,公有才名,何不達乃爾,世上事要了便了,我已奏帝,無可挽回」。鬼王就跟他講,公有才名,他說你在世間你做了翰林,做了官,你很有才華,很有名聲,是個明白道理的人,為何不達乃爾?不達,就是你怎麼這麼不通達?世上事要了便了,他說世間上的事情,你要了結就能了結,哪有不能了結的事情?他就跟他講,他說我已經報告上帝,上帝已經批准了,這不能再挽回。「蔣慍而醒,汗透重衾」,蔣先生就心裡很難過醒過來,汗都濕透衣服,「起而坐」,就起來坐。

  「復夢入冥,殿上設五座」,醒過來,那天晚上睡覺又作夢,又到冥間去了,在殿上,宮殿大殿上設的五個座位。「案積如山」,每個座位上都有案件堆積如山,很多。「吏指第五座曰,此公位」,冥間這官吏指第五個座位說,這就是你要來接的一個位置。第二天又醒過來,好像這個事情無法改變,當然這個心裡總是很難過,這也是人之常情。「見師馮靜山,訴母老子幼」,他在陰間看到他的老師。在陰間的冥官就跟他講第五個座位就是你的,他說這是你的位置。在陰間也見到他的老師馮靜山,是他的老師也過世到陰間來。看到他的老師,就跟他的老師講,他的母親老,兒子還年小,他這個時候來真的是不上不下,家庭責任未了,怎麼辦?「馮慘然曰」,馮靜山也很慘然,很慘然就是說,也很無奈的,就是跟他講,「我妻少子幼,亦非可來之人」,他的老師說我的妻子還年輕,兒子還很小,我也不是可以來的人,但我不是來了嗎?意思就是說他也是死了,他也是不能來,不是說只有你不能來,他也不能來,不能來他還是來了,沒辦法。

  「事至此,毋多言,速理後事耳」,他就跟他講,事情到這個地步就不用再多說,都已經定案,趕快回家處理後事,這個事情交代好,準備來上任!「醒」,就是作這個夢又醒過來了,「往王方伯興吾家訣別」,醒過來就去王方伯興吾,跟親戚朋友告別了,說閻羅王請他去當官了,到陰間去當官,他要死了。「王驚謂面若涂煤,鬼氣襲人」,王先生看到他,他的臉好像被塗上一層煤炭黑黑的,這個臉都帶黑氣,鬼氣襲人,鬼的氣分這王先生都感受到。「告以夢」,他就把這個夢告訴王方伯,王方伯聽了之後,「王勸誦大悲咒」,王方伯勸他說,那你趕快持大悲咒。「乃闔家齋誦」,全家持齋誦大悲咒。這個誦大悲咒,他那種誦咒的心情跟一般當然就不一樣,因為他不希望到陰間去當冥官,還不想這麼早就死。那現在王方伯勸他說,你趕快念大悲咒求觀音菩薩加持,可以免掉去當冥官的事情,全家都齋戒誦咒。

  「夜半」,是那一天半夜,夜半就是凌晨十二點,十二點叫夜半,三更半夜,夜半。「蔣見一轎從空下」,蔣先生就看到有一頂轎子從空中下來要接他的。「輿夫數人」,抬轎子的人有好幾個人。「宛來迎者」,有幾個抬轎子的人,就是要來迎接他的人。「誦咒逼之」,他要來接他去,抬轎子要來接他去,他就誦大悲咒,他誦大悲咒這些抬轎的鬼就不能靠近。他一直誦一直誦誦到最後鬼都不見了,「若煙霧消散」,就像煙霧就散掉。「逾三年,入詞林」,過了三年,他做官做到詞林。這個公案過去我們淨老和尚也常講,好像是朱鏡宙還是我們師父上人他們家鄉,這是民國間的事情,不是很早,是民國年間發生的事情,跟這個一樣。他們一個親戚就是年紀很輕,在陰間岳飛要找他去當文書。但是我們老和尚講的公案,那沒有念大悲咒,所以就被請去了,請去當文書了。他父親也很不願意,但是後來也無可奈何。所以自古以來這個公案很多,但念了大悲咒,就得到菩薩加持,他就延壽,壽命延長。

  我們再講一個公案,《勸誡類鈔》這本書,「太谷程嘉猷,刻觀音經,金剛經,並感應篇等,而未施。忽患病,水粒不入,夢大士諭曰,汝四十一壽盡矣,因刻諸經,放汝回,宜即刷印流傳。程蘇遵諭,病尋愈」。這又是在《勸誡類鈔》這本書的一個公案,這是一個姓程的,工程的程,一個程先生。他刻觀音經,觀音經就是像觀音三經,我們現在講的《大悲心陀羅尼經》,這屬於觀音經。觀音經很多,我們這本《觀世音菩薩本跡感應頌》裡面列出很多,屬於顯宗、密教觀音的經典。一般印觀音經都是觀音三經,特別是《普門品》,自古以來流通最廣。程先生他,以前不是印的,是用刻的,刻在木板上面,然後一張一張去印。以前要印這個經,印一本經真的成本都很高,也很不容易,一個字一個字的刻在木板上面。這個刻經,現在南京金陵刻經處,現在還有用傳統一張一張的刷的,我去看過。一天大概能夠印個十幾本線裝書。古時候就刻經,現在就很方便用印經的。

  他刻觀音經、刻《金剛經》,還有《感應篇》等,這善書。而未施,就是刻好了,還沒有拿出來布施。忽患病,水粒不入,突然他得病,水也喝不下去,飯也吃不下去,這病情嚴重,水也不能喝,飯也不能吃,這是很嚴重的病。夢大士諭曰,夢見觀音大士跟他講,汝四十一壽盡矣,他說你四十一歲壽命就到了,就是四十一歲你的壽命到了,你就要死了。因刻諸經,放汝回,因為你印了這些經,做這些好事,放你回去。宜即刷印流傳,他那個版刻好了還沒有印,還沒有印出來流通。好像我們現在電腦製版,製版製好了,還沒有印出來流通。大士跟他講,放你回去,你要趕快印出來流通,才能延壽。程蘇遵諭,病尋愈,程先生遵照菩薩的指示,病就好了。所以這個印經也是有無量功德,特別現在《感應篇》這類勸善的書,印了都有功德。

  下面這是一個出家人,《高僧傳》,「高僧傳四集:明如幻,有友夏治時,通內典。一日謂幻曰,君唇掀齒露,非壽者相,宜禱觀音大士,誦其名號以求壽。幻從之,持名三載,容貌改變」。這是在《高僧傳》第四集,明朝一個如幻禪師,他有一個朋友夏治時,通內典,內典就是經典。他這朋友會看相。看相,我們如果你常常留意,你也會看相,這個相看一看,打量一下,這個人有沒有福?是福相還是薄福之相?你多看一些大概你也會看。看五官,看眼睛、看鼻子、看嘴巴、看耳朵、看臉部,一般看相算命的。如幻遇到他這個朋友夏先生跟他講,他說你唇掀齒露,唇掀就是嘴唇往上翹,牙齒都露出來了,你這個相不是長壽相,不是壽者相。宜禱觀音大士,誦其名號以求壽,他說你應該去祈禱觀音菩薩,念觀音菩薩的名號,求觀音菩薩給你延壽。幻從之,如幻他就聽從他的朋友夏治時先生給他建議。持名三載,他持觀音菩薩的名號,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念三年,容貌改變,他這個相貌改了。

  我們這個相,我們淨老和尚講經常講,四十歲以前這個相是過去生帶來的,四十歲以後這個相就跟這一生有關了。你這四十年怎麼修的,你這四十年修的,四十歲以後相好不好跟這一生有關係。如果這一生四十年當中有做一些好事,那四十歲之後你這個相會變好;如果做壞事,這個相愈來愈不好。我自己這個相也不是有福之相,從小多病,也是沒福報。所以從小我母親就常常跟我講,說我很難帶,毛病太多了,我弟弟比較好帶,他比較沒有毛病。這都是過去生造的業,這業、習氣這一生我們都能夠去觀察得出來。因為我殺生吃肉的習氣滿重的,從小,我父親又沒有學佛,真的也都是殺生吃肉。吃魚我就怕沒有腥味,我父親講,我像貓一樣,那個貓沒有魚腥味牠吃不下去。我弟弟他們就不會像我這樣,我弟弟他沒有出家,在外面做工程,一般都吃喝玩樂的,他煙也不抽,酒也不喝,還吃素。如果不方便就買兩個饅頭吃了,他也一樣過一餐,我大哥他也是一樣,我三哥他也在家都能吃素。

  那我在家,初一、十五,在家裡沒有煮肉我就吃素,在外面我吃方便菜,有肉就加減吃,不要殺生就好了,做到不殺生,學了佛知道不能殺生。以前還沒有學佛從小跟我父親殺生,學了佛知道不能殺生,身體不好。學了佛之後,知道殺生得多病短命的果報,想想這是應該的,因果相應,因為殺生又愛吃肉。不瞞大家說,我吃肉是吃到出家前一天晚上還去大吃一頓,我心裡想,明天開始就沒有肉吃了,今天最後一餐,趕快跑去杭州南路基金會旁邊那個麵攤坐下來大吃一頓,今天最後一餐。出家之後還是常常會想到吃肉。現在吃素已經吃了三十年,出家三十年了。但是在十年前,到澳大利亞,看到洋人吃大閘蟹,那個味道飄過來,還是會想到以前在吃大閘蟹的味道。但是現在那習氣還在,那個習氣還會想,看到人家炸雞、桶仔雞,那個桶仔雞,以前我是最愛吃的,什麼萬巒豬腳。現在那個習氣還會勾引出來,但是現在真的要入口是會自然排斥,因為有腥味,這就吃不下去。

  但是那個習氣還會想,回味以前吃的味道,現在真的要入口,吃不下去,因為吃了三十年的素食會自然排斥。所以我自己再想一想,這一輩子如果我沒有遇到佛法,沒有因緣出家,那在家其他的惡業不談,就談這一條,大概就夠條件短命,就夠這個條件,大概現在已經不在人間。出家到寺院,你沒得選擇,人家都煮素的,穿了這個衣服,你也不好意思去坐在那個麵攤。以前在家都穿在家衣服,坐進去,如果不是學佛的人他也不知道,坐在那邊大大方方就吃起來了,出家就不行了。所以我三十四歲出家,十九歲聽老和尚講經,十六歲接觸到佛法,這六十幾年。我這樣算一算,我出家大概三、四年,館長叫我去圖書館,韓館長有一天帶我們到木柵指南宮仙公廟,帶我們幾個出家眾上去抽籤。

  我記得,那一首籤不曉得幾首,我記得有一句話叫前三三後三三。我看這個籤滿準的,我三十四歲出家,那就前三三,後三三就是過出家的生活,前三三過在家人的生活,仙公廟這個籤也滿準的。所以前面三十三年就是在家世俗的生活。但是我有這個聽經聞法的因緣,聽了十五年的經,有聽經聞法的因緣,所以才有出家的因緣。出家之後還是體弱多病,業障還是很重。一直到四十歲以後,出家六年吃了六年的素,一方面在道場服務修點福報,印經,跟老和尚學習印經布施,領眾念佛,這樣修一點福報,四十歲以後慢慢就有改善,慢慢有改善。所以現在我改善的幅度是很有限,不能跟師父相比,但是總是有一些改變。看看我以前在家那個相片跟現在的相片,的確是很大的改變。

  就四十六歲那一年大病,出家之後,四十六歲那年大病一次,差點往生了。那個時候我在學習講《無量壽經》台語的,到新加坡去講《無量壽經》台語的,那個錄影帶還在,有錄影帶為證。你去看看我那個相,就像僵屍一樣,那眼睛兩個凹進去,你看了會很可怕,我自己看了都滿可怕的,現在看一看滿可怕。那一年可能我應該是該死了,但是也是佛力加持,大概佛菩薩要我講《無量壽經》台語的,也有一些老菩薩要聽台語的,所以才留下來。不然那年我看就再見了,我也不敢去醫院,病了兩個月,咳嗽兩個月咳到吐血。那個相如果大家有興趣調給你看,你就知道我不是說假的,你去看看。你去看看,這個人怎麼沒死?所以那一年大病兩個月之後,新加坡居士林李會長請我去講《無量壽經》,閩南語的,給那些老菩薩聽。之前我在台灣汐止蓮社、在三重佛學會也是講台語的。我現在想起來,大概佛菩薩留我要去翻譯,把老和尚《無量壽經》翻譯台語給老菩薩聽,因為我聽經比較久,我翻譯比較能夠抓住老和尚他那個語氣。

  五十三歲那一年又大病一次,也是差一點死,SARS那一年。那一年病得又更厲害,我說上一次,四十六歲病那一次沒死,五十三歲病這一次,我說這一次大概差不多了。所以那年SARS,又發燒、又咳嗽,我就到這裡四樓,我們住的四樓,現在廣師住的那個房間,我門關起來,隔離,也不看醫生。那一次大病過了,到前年,二O一二年,檢查身體又有四高,現在又患四高。我自己想想這些都是業障,因為這個殺生之業,再想一想,過去都不敢去回想,以前造殺業,實在跟我父親,在小時候造的殺業吃肉,實在是造得相當之重。現在我們求佛菩薩加持,會改造命運。所以這些公案都值得我們來參考。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先講到此地。因為求的方面還有很多方面,明天我們再繼續來分享。因為這個沒有講詳細一點,恐怕我們對這個經義了解得不夠,所以必須稍微詳細一點。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我們明天晚上見,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