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第二次宣講)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五集)  2012/7/17  台灣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5-005-0005

  請大家合掌,我們來念開經偈,「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請放掌。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學,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我們請看經文,如果網路前的同學你有經本,就是我們上一次印出來流通的經本,頁碼是第八頁,我們從第三行「如是我聞」這裡看起。如果沒有經本的同學就聽,用聽的,我們念這一段經文。

  【如是我聞。一時。釋迦牟尼佛在補陀落迦山。觀世音宮殿。寶莊嚴道場中。坐寶師子座。其座純以無量雜摩尼寶而用莊嚴。百寶幢旛。周匝懸列。】

  我們上一次講到這個地方,我們今天接下來看下面的經文,我們上一次講到這個地方是講到「處成就」,接下來是「眾成就」。

  【爾時。如來於彼座上。將欲演說總持陀羅尼故。與無央數菩薩摩訶薩俱。其名曰。總持王菩薩。寶王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華嚴菩薩。大莊嚴菩薩。寶藏菩薩。德藏菩薩。金剛藏菩薩。虛空藏菩薩。彌勒菩薩。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如是等菩薩摩訶薩。皆是灌頂大法王子。】

  到這裡是一段。這一段是眾成就當中首先列出來的菩薩眾,下面還有聲聞眾,還有天眾、龍眾,天龍八部這些鬼神等眾。我們上一次跟我們同學分享到菩薩眾,第一個是『總持王菩薩』。「總持」就是陀羅尼,陀羅尼是印度話,翻成中文就叫總持。「王」有自在的意思,這是用我們世間法來做一個比喻,一個國家最高的領導就是國王,他能發號施令,他支配這個國家的一切,所以取他自在的意思。總持就是總一切法,持一切義,總持王菩薩他表法的意思就是所有一切法、一切義理他無不自在,他都能掌握住綱領原則,所以他自在了。這是每尊菩薩他的名號都是表法的意思,都是教學的,教我們怎麼學習,教我們知道這個義理,在生活當中怎麼來修學。

  我們做任何的事情,我們一般講,你要掌握住一個總原則,你要保持。如果你能夠掌握住這個總原則,你能保持,你做什麼事情就不會失敗,就很自在了。我們學佛跟世間法,出世間法跟世間法的原理原則是一樣的,我們修行我們也要能掌握住總綱領、總原則,能夠保持不失,我們這一生的修學就能成就,這是這尊菩薩給我們表法的意思。如果你掌握不住這個綱領,抓不住重要的,抓不住總的綱領,保持不住,我們修學就很辛苦,效果就很差、很不好。這是我們學習一定要懂這個原理。這也是教我們佛法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包括世間法,無量無邊,我們從哪裡下手、怎麼學習,這就非常重要。這是總持王菩薩他代表的意思,我們要懂得抓住總綱領、總原則。

  『寶王菩薩』,寶也稱王,凡是稱王就是自在的意思。「寶王菩薩」,我們看到一本書叫《寶王念佛三昧論》,寶王他是修念佛三昧的。為什麼?古大德給我們講,這個念佛它是寶,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這所有三昧當中的王。我們看《無量壽經》,釋迦牟尼佛讚歎阿彌陀佛也是這麼讚歎的,「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一切諸佛都讚歎念佛法門,所以稱為寶王。

  下面,『藥王菩薩,藥上菩薩』,「藥王、藥上」兩位菩薩,我們上一次跟大家報告過,藥王菩薩在《妙法蓮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它有一品經專門介紹藥王菩薩的,藥王、藥上這兩位菩薩都是幫助藥師光如來佛的。我們看到藥這個字,《無量壽經》佛菩薩「以諸法藥救療三苦」,這經文裡面給我們講。我們世間有醫藥治世間我們身體的疾病,出世間的法藥它是治我們生死煩惱、無明這些病,這是心病。心病必須用法藥,你用世間的醫藥那沒有用,世間的醫藥能治身體的病,不能治心病。心病,我們心裡有煩惱,你去買世間的藥、神仙妙藥來吃都沒用,貪瞋痴這些煩惱,吃這些藥治不了這個病,這個必須以法藥。所以藥王、藥上這兩位菩薩,這是比喻佛法就像世間的醫藥一樣,專治我們身心等病。不但治心病,而且還治身病,心理這個病治好了,身體縱然有病,也沒有什麼大礙。印光祖師在《文鈔》給人家開示都講過,我們心裡貪瞋痴這些煩惱病,如果能治不貪、不瞋、不痴,這個病治好了,身體再嚴重的病都沒有危險。可見得身體的病跟心理的病還是息息相關,而且心病它是主要的,心理沒有病,那身體也一定沒有病,心會影響身,身有病又影響心,心是為主的。佛法身心等病都能夠治療。

  我們做三時繫念,第一時、第二時快結束的時候,都念阿彌陀佛無上醫王這個讚,阿彌陀佛是無上的醫王。這個讚也是告訴我們,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什麼病都能治,身體的病、心理的病,所有一切的病都能治。現在我們念佛能不能治這些病?有的人念佛病治好了,有的人念佛病還是治不好,有的人念佛病是有減輕,沒有完全治好,這個情況就很多不同。這個問題並不是在佛那方面,阿彌陀佛、十方諸佛他決定不會說有偏心,對哪個人比較好一點,就讓他的病快點好;對哪個人他比較不關心,那就讓他的病多受一點苦。佛絕對沒有這種心,佛心平等,佛力對眾生的加持也是平等加持,絕對沒有厚此薄彼。會厚此薄彼那是我們凡夫心,凡夫的心才會有這種現象。佛心、菩薩心他怎麼會跟凡夫一樣?如果他跟凡夫一樣的,還有厚此薄彼,對這個比較好,對那個比較不好,他就不是佛菩薩,他還是凡夫。所以佛菩薩絕對沒有,都是平等的。

  但是我們看到,有人念佛菩薩好像效果很好,有的念了好像沒什麼效果,這些問題都在我們眾生這方面。眾生如果念佛,求佛力加持,這個眾生他沒有貪瞋痴,貪瞋痴慢這些煩惱他排除了,他求佛力加持,念佛菩薩名號,他那個感應他就接收到了,他都接受到加持。如果我們心裡的貪瞋痴慢這個煩惱沒有減輕,求佛力加持,佛菩薩是有在加持,但是加持到我們這邊來,我們有貪瞋痴慢這些煩惱業障障礙住了,不是沒有加持,障礙住,障礙住接受不到加持。不是佛菩薩他沒加持,一樣加持,平等加持,但是我們有這些煩惱就把這加持力障礙住,擋在那個地方;沒有這個煩惱,那就接受到佛力加持,這就是講感應道交。阿彌陀佛是不是無上醫王?的確是無上醫王。我們要接受佛力加持,必定要放下我們貪瞋痴這些煩惱,真正從內心把它轉變過來。貪瞋痴這些念頭一起來,就要趕快給它換成阿彌陀佛這一念,這就得到佛力加持了。如果我們轉不過來,還是貪瞋痴慢這些煩惱、妄念在做主,佛力是加持,但是我們感受不到。感受不到並不是沒有加持,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不能怪佛菩薩。所以藥王、藥上兩位菩薩也是代表佛法就像藥一樣,佛法就是藥,佛菩薩就是醫王、醫生,表這個意思。

  下面我們再接著看,『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這兩位菩薩我們修淨土法門的同修,在佛門裡面,大家都念得很熟悉,這兩位菩薩就是西方三聖。我們本經就是專門介紹觀音菩薩的,釋迦牟尼佛給我們介紹觀世音菩薩,請觀音菩薩講陀羅尼、講咒語的經典。佛說這個咒就是總持,這個咒語就是代表一切佛法,這是總持的意思,佛請他講這個經。「大勢至菩薩」,在《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這就是大勢至菩薩的經典,在密教當中也有大勢至菩薩的經典。大勢至他是代表念佛圓通,觀音菩薩他代表耳根圓通,這兩位菩薩幫助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接引十方世界念佛眾生往生西方淨土,是阿彌陀佛的左右手,阿彌陀佛的助手。

  這兩位助手在《無量壽經》,我們現在看夏蓮居老居士會集本,這本經典第二十八品,「大士神光第二十八」,這品經就是特別介紹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雖然經文不多,但是把它單獨列為一品,也顯示這兩位菩薩在淨土經論裡面,在西方極樂世界他們的身分地位,他們的一個特色跟重要性。主要是教我們修學耳根圓通、念佛圓通,這裡面表法的意義深廣無盡。所以我們看到《無量壽經》第二十八品,「大士神光第二十八」,這兩位大士,經文不長,但是這個經文一展開,經義一展開,是深廣無盡。阿彌陀佛搭配觀音、勢至,就是告訴我們,我們修學淨土法門,這個耳根圓通跟念佛圓通它是相關的。

  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耳根最利,所以《楞嚴經》佛請文殊菩薩揀選圓通,就是二十五位菩薩代表二十五個圓通法門,每個法門修成就都能夠明心見性、大徹大悟,就是圓通了,圓滿通達了。釋迦牟尼佛請文殊師利菩薩選擇,為我們選擇這二十五圓通,哪一位菩薩代表的圓通最適合我們娑婆世界眾生的根器?文殊菩薩選了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文殊菩薩為什麼選擇觀世音菩薩?他怎麼沒有選擇大勢至菩薩?因為我們娑婆世界眾生在六根當中耳根最利。就這個根器來講,這二十五位菩薩代表六根、六塵、六識、七大,加起來一共二十五,在這二十五個圓通當中,我們的耳根是最利的。這是專指我們娑婆世界眾生大多數,絕大多數的人。大勢至菩薩他是代表法界一切眾生,不管是哪一種根器的,你哪一根比較利的,這念佛圓通都適用。所以淨土法門,淨土經典,念佛法門它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不管你是哪一種根器、哪一個世界、哪一類的眾生,因為它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不管你哪一根比較利,用念佛圓通都適用。「大勢至念佛圓通」它是針對整個法界眾生的,「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是特別針對我們娑婆世界這個世界的眾生。

  所以在《楞嚴經》大勢至跟觀世音菩薩,觀音菩薩照六根、六塵、六識、七大這個排列應該他排在第二個,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第一個是眼根,第二個就耳根。但是《楞嚴經》把「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排在最後,排在第二十五個,把第二個調到第二十五。原來大勢至菩薩他是排在第二十三個,調到第二十四圓通,調到第二十四個,二十四原來是彌勒菩薩,他二十三跟二十四就差一個,互相對調一下。互相對調一下,我們比較不明顯看出來,不是很明顯,因為只有前後對調。觀音菩薩的對調就很明顯,從這個排列的順序六根、六塵、六識、七大,這個順序排下來,應該他排在第二個,把他拿到第二十五個這就很明顯,這很明顯。大勢至跟彌勒菩薩互相對調一下,這個前後對調一個位置,這個比較不明顯。

  所以過去我們淨老和尚講經的時候也常常提到這點,他說觀音菩薩從第二個把他調到第二十五個,這很明顯,調到最後一個,這就說明什麼?我們中國人常講的壓軸好戲都放在最後面。過去看戲的人,內行的人,他看那個壓軸戲,那個演戲的壓軸戲一定是放在最後面。所以會看戲的人,前面他不看,他看後面,看壓軸戲。佛法也是一樣,隨順這個世間法把最好的法門、最殊勝的法門放在最後面。這樣說起來,我們修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比念佛圓通那就更殊勝了。從我們娑婆世界眾生的根器來講,從一般的根器來講,是沒有錯。它是一個特別法門,放在最後面,也是提醒我們,觀音菩薩他是代表我們娑婆世界眾生的根機,就是修耳根圓通是最容易成就的。我們淨老和尚常講,一般過去看《楞嚴經》看到這二十五圓通,這二十五位菩薩,觀音菩薩從第二調到最後一個,大家知道這是特別法門,這個大家都知道。但是「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很多就沒有注意到,因為他們那個位置只是前後對調一下。

  後來仔細一看,觀音菩薩沒有按照順序排列,大勢至也是沒有按照順序排列,他跟彌勒菩薩前後對調,排到第二十四了。後來才發現《楞嚴經》這樣的一個排列方式,給我們說明這二十五圓通,觀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是特別法門,這個大家沒有懷疑,但是大勢至菩薩他的念佛圓通也是特別法門,這個過去大家就沒有注意到。後來我們淨老和尚他發現了,給我們說出來,給我們點出來,我們再仔細看看,的確是這樣。他沒有給我們點出來,我們看這個經都是粗心大意的,我們也不會仔細去看。只知道觀音菩薩是特別法門,不知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也是個特別法門。所以《楞嚴經》二十五圓通是兩個特別法門,不是只有一個,是兩個。這兩個排在最後面,一個念佛圓通、一個耳根圓通,我們從這個地方去體會,這個念佛圓通跟耳根圓通為什麼排在一起,排在最後面?它是兩個特別法門,這兩個特別法門,我們再仔細去推敲,它是分不開的。特別我們現在修的念佛法門是持名念佛這個法門,持名念佛。

  念佛法門,我們淨宗同修如果常聽經都聽過,我們淨老都講過,古大德註疏也都有註解,同樣是念佛法門也有分四種念佛。第一種實相念佛,這實相念佛就念自性天真佛,這跟禪宗參禪就沒有兩樣,這是上根利智的人他能夠修這個方法念實相佛。在我們淨宗一般來講,這個念佛叫理念,自性理體這個實相佛是理念,實相念佛。第二個觀想念佛,在《十六觀經》第一觀到第十二觀,從第一觀落日懸鼓到第十二觀,講的是觀想念佛,觀想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第十三觀是觀像念佛,觀佛像、看佛像,觀想這個佛像的,叫觀像念佛,第十三觀。從第十四觀、第十五觀、第十六觀,這就講九品往生的。《十六觀經》第一觀到第十三觀,一個觀想、一個觀像,第十四、第十五、第十六這三觀就是講九品。

  第十四觀講上三品怎麼修往生淨土的,讀大乘經典、解第一義,這是發大乘心的凡夫往生的。第十五觀是講中三品往生的,那是修小乘經典,發小乘心的凡夫,包括世間善人,修世間善的。這個發小乘心,從持五戒、八關齋戒、三皈依、比丘戒、沙彌戒這些小乘戒,發這個小乘心念佛求生淨土的,中品中生、中品上生。中品下生就世間的善人修世間善,比如說修十善業道的,修世間善法,臨終念佛往生,發願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中品下生。所以《觀無量壽佛經》中三品,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世間善人,還有發小乘心凡夫的善人,都是善人往生的。下三品,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那是講造惡業的凡夫臨終遇善知識勸他念佛往生的,這是第十六觀,第十六觀講下三品。下三品我們看這下上品、下中品,下上品有念佛、念經題,念大乘經的經題,這樣往生的。下下品,五逆十惡一念十念往生的。他念什麼佛?持名念佛,念南無阿彌陀佛,念這一句佛號。他也沒有辦法觀想,也沒有辦法觀像,什麼解大乘經第一義他都沒辦法,臨終地獄相現前來不及了,太緊急了。他的緣好,遇到善知識,說你現在痛苦念不出來,你就叉手合掌念南無阿彌陀佛。這樣五逆十惡臨終一念十念往生。他用什麼方法?持名念佛。

  所以古大德給我們講十六觀,《十六觀經》這個十六觀,第十六觀講的就是持名念佛。第一觀到第十二觀是講觀想念佛,第十三觀講觀像念佛。十四、十五這都是講發大乘心、發小乘心、修世間善法,這樣念佛往生。到第十六觀下下品就舉出稱名,持名念佛,一念十念往生。所以古大德給我們講持名念佛,放在第十六觀最後一個,而且針對的又是五逆十惡業障最重的,臨終一念十念往生的,他憑什麼往生?憑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持名念佛。所以持名念佛在十六觀裡面講它就是壓軸好戲,壓軸戲,最好的放在最後面。持名念佛有大聲念、小聲念、金剛念、默念,默念就是你念在心裡沒有出聲音,雖然沒有出聲音,心裡還是有聲相,聲音的相。持名念佛古來祖師大德教我們,近代我們淨宗十三祖印光祖師教我們這個持名念佛的方法,他講的方法就是心裡念得清楚,每一字每一句念得清楚,耳朵聽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印光祖師講,縱然是默念還是有聲相,耳朵還是要聽得清楚。而且印祖在《文鈔》給我們開示,他說持名念佛這個方法注重在聽,你自己念自己聽,一定要聽得清楚。心裡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默念也是有聲相,也是要聽,注重在聽。

  這就告訴我們什麼?持名念佛,念佛圓通跟觀音菩薩耳根圓通,跟我們修持名念佛這個方法它是相關的,而且這個關係很密切。你看祖師大德都教我們要念得清楚、要聽得清楚,聽就是耳根。好,我們耳根要聽得清楚,心裡的意根念得清楚,口中的舌根念得清楚。這個三根如果念清楚了,妄念不起,其他三根身根、鼻根、眼根它就同時收攝了,這就叫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可見得大勢至菩薩的持名念佛跟觀音菩薩修耳根圓通,念佛圓通跟耳根圓通,那是息息相關。所以《楞嚴經》二十五圓通,這兩個擺在最後面,就是告訴我們,二十五圓通不是只有一個特別法門,它是兩個,兩個特別法門。淨老和尚也都給我們說明,我們從這個地方去體會這兩位菩薩,在修學淨宗法門裡面他們的一個重要性,我們也不能疏忽。

  觀世音菩薩在《無量壽經.大士神光第二十八品》特別提到,佛給我們講,「世間善男子,善女子,若有急難恐怖,但自歸命觀世音菩薩,無不得解脫者」。這句經文非常重要,特別我們現在這個時代,災難特別多。昨天我又接到香港溫麗卿居士蒐集這個月七月一號到七月十五各大新聞報導的,這個世界上就是災難的報導。這個資訊她每個月都提供,她發心去蒐集這些新聞資料。我們看的確現在地球上天災人禍不斷,天天有,所以我們現在是處在一個多災多難的時代環境。特別今年馬雅預言十二月二十一號這個地球上會有很大的災變。有很多人聽到這個訊息,看到美國拍那個「2012」的電影,有很多人心裡很恐慌,想要逃難,想要搬到什麼安全的地方,這個做法都是很消極的。

  佛勸我們佛弟子,你遇到急難恐怖,那怎麼辦?但自歸命觀世音菩薩,你多念觀音菩薩,求菩薩加持,一定能夠逢凶化吉,轉危為安。但是這裡面有一點非常重要的,我們要跟菩薩配合,要配合。那怎麼配合?佛菩薩在經典上都是教我們要先斷惡修善。斷惡修善從哪裡斷起?標準在哪裡?現在我們淨老和尚講的儒釋道三個根,儒的根是《弟子規》,道的根是《太上感應篇》,佛的根是《十善業道經》,三個根。這三個根也就是我們斷惡修善的一個標準,標準在這裡。我們斷惡修善,多做好事,遇到災難念佛菩薩名號,求佛菩薩加持,一定能夠消災免難。如果我們不斷惡修善,求佛菩薩加持,佛菩薩也加持,佛菩薩大慈大悲平等加持,但是我們剛才講,如果我們不斷惡修善,佛菩薩是有加持,但是我們自己那個業障障礙住佛力加持。所以我們要配合,要跟佛菩薩配合,就必定能得到佛力的加持,這點非常重要。

  接著我們再看下面,下面是『華嚴菩薩,大莊嚴菩薩』。「華嚴菩薩」,我們一看就很明顯,這個菩薩一定是專修《華嚴經》。古代印度的高僧稱中國唐朝時代清涼國師,清涼澄觀國師,稱他為華嚴菩薩,他有註解《華嚴經疏鈔》,所以稱他華嚴菩薩。這個意思我們一看就知道,大家如果發心學習《大方廣佛華嚴經》,你專門來學這部《華嚴經》,你將來人家就稱你華嚴菩薩。現在我們老和尚也有講這部經,但是都沒講圓滿,從我四十年前聽他講《華嚴》,每次都講了一個階段,但是後面都沒有講圓滿。到一九九八年韓館長往生那一年,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李木源居士啟請在新加坡講,當時預定五年要講圓滿。結果講到前年,講了十二年,還沒有講三分之一,前年就改講《無量壽經演義》,為了消災救急,所以改講這個經。《華嚴經》他老人家還講不講現在就不知道。他說《無量壽經演義》他講完一遍,又再重複講,最少要講十遍,一年講一遍講十年。十年如果還有壽命,還在這個世間,再來講《華嚴》,這個也就看因緣了。

  《華嚴經》自古以來一生當中能夠講一遍的這個就很稀有,清涼國師講了五十遍,壽命長活到一百多歲,這個大經。在古代那個太平盛世,很適合講長經、大經,那很適合。現在的確是多災多難,災變很多的時代,所以有時候也沒辦法講這麼長的經,很多因緣變化。學習《華嚴經》也就是華嚴菩薩,如果你現在發心學習《華嚴》,你現在是因地的華嚴菩薩;將來明心見性,你是果地上的華嚴菩薩。此地講的華嚴菩薩是『菩薩摩訶薩』,「摩訶薩」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這個明心見性的菩薩,他是果地上的菩薩。所以我們要知道佛菩薩的名稱,他不是指定某一個人,他是修學法門,或者修一部經典的一個代表。你不要呆呆板板的給他看作是哪一個人,這樣看就錯了。他是一個法門、一部經的代表,凡是修這個法門、修這部經修成就了,他就是這個名稱,這個我們要知道。

  下面「大莊嚴菩薩」,莊嚴加一個大就是無量無邊的莊嚴,它這個大的意思跟《大方廣佛華嚴經》的大是同樣的意思。大是大而無外,小而無內,它不是大小相對的大,不是我們在觀念當中、我們感官當中的大。它這個大是無量無邊的,沒有邊際,大而無外,你找不到邊際的。莊嚴就是美好,莊嚴美好,它這個莊嚴美好是無量無邊、無窮無盡,說不盡的,講不完的。這個都是講我們自己自性的性德,就是莊嚴,大莊嚴。

  我們再看下面,『寶藏菩薩,德藏菩薩』,這兩位菩薩也很明顯,「寶」就是珍寶。我們把珍寶放在一個倉庫裡面藏起來,珍寶很多,倉庫一打開,這麼多珍寶。「藏」就是庫藏,藏起來,很多寶藏。這個寶藏在哪裡?就在我們的心地,我們的心地有無量無盡的寶藏沒有開發出來。寶藏它也是比喻,比喻妙法能救眾生苦,這是比喻佛的妙法,它能夠救度一切眾生遠離一切的痛苦,物質的苦、精神上的苦。我們知道世間的寶藏能夠解決我們眾生物質生活上的困苦,但是解決不了精神生活的痛苦。精神生活什麼痛苦?煩惱,貪瞋痴這些煩惱,世間這個七寶沒辦法。世間的七寶只能解決我們物質生活的困難,但是解決不了我們精神生活的困難。佛法精神生活、物質生活兩方面都能解決,你只要學會了,你就得到無盡的寶藏。這個無盡的寶藏藏在我們心地,你要開發出來,好像黃金七寶在地下藏著,你要去開發,把它挖掘出來,才能得到受用。

  怎麼開發?下面「德藏菩薩」,德藏菩薩用德來開發我們心地的寶藏。德,我們佛門常講功德,福德、功德,我們一般講功德無量,功德藏,我們自性有無量的功德。我們在經典上也看到功德,也看到福德,福德是什麼?福報,這個人修善積德,他就有福報,就是福德,他這福報從修善積德得來的,就叫福德。福報很大,這個福德福報大,我們一般講可以享受這人天福報。但是脫離不了生死,可以在六道裡面人天兩道去享福,享受這個福報。這是我們修世間善法,修善積德,會得到福報,這果報,得到人天福報。功德跟福德就不一樣,功德是指定慧。佛法的修學,三學戒定慧。我們三時繫念一開頭,中峰國師把「戒定真香」的讚放在最前面。放在最前面意思就是告訴我們,佛法的修學就是三學戒定慧。你掌握住這個總原則、總綱領,那你修學很快就能成就。如果我們掌握不住這個綱領,不知道從戒定慧下手,不要說修幾十年,你修幾百年、幾千年、幾萬年,甚至修無量劫,還是跟今天差不多。為什麼?我們沒有從戒定慧三學去學習,所以修了無量劫還是不能成就,沒有從這個地方去學習。所以古大德給我們講,因戒生定,因定開慧,戒是手段,定是目的;定又是手段,慧是目的。最主要是開啟我們自性的般若智慧,我們自性的般若智慧就是用寶藏來形容、來比喻。

  自性般若智慧在哪裡?在我們心裡,每個人都有。中峰國師給我們開示,「人人本具,箇箇不無」,每個眾生都有,每個人都有,都平等。在哪裡?就在你六根根性裡面,在你自己心裡。但你現在沒發現,就像寶藏藏在地下你不知道,就在你家地下你不知道。不知道會有什麼情況?自己家裡這麼有錢不知道,到外面去打工,賺一點錢來維持生活,不知道自己家裡寶藏這麼多。《法華經》用這個來形容比喻我們眾生,自己家裡有寶藏不知道,到外面沿門去乞討,日子過得非常辛苦,很冤枉,因為不知道。所以佛出現在世間就是給我們說明這樁事情,《法華經》講,「佛為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什麼事?什麼是大事?開示眾生悟入佛之知見。什麼叫佛知見?就是讓你認識自己,所謂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就成佛了,自己自性的寶藏找到了。怎麼開啟自性的寶藏?功德,功德藏。功德怎麼修?要修戒定慧,戒定是手段,目的開啟我們的自性般若智慧。我們自性般若智慧一開啟,那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什麼問題都解決了。所以我們自性有無量的功德藏。這形容比喻。但是我們現在這個功德大家都有,也是藏起來,沒有開發出來。怎麼開發?用戒定來開發我們自性的功德藏。

  我們接著再看下面這兩位菩薩,『金剛藏菩薩,虛空藏菩薩』,這兩位菩薩,「金剛藏」跟「虛空藏」都是屬於密教,顯宗也有,顯教也有。金剛藏是賢劫十六尊大菩薩之一的,在賢劫當中十六尊大菩薩之一。金剛他是現金剛怒目,以金剛杵來降伏魔怨,他代表這個。金剛它這個也是比喻,因為我們這個世間取最堅硬的,金剛能破壞一切,所有的一切物質沒有辦法破壞金剛。所以金剛它是最堅固,取這個做比喻,沒有一樣東西可以破壞金剛的,但是金剛可以摧毀一切。密宗它有造金剛菩薩的像,有金剛杵,金剛菩薩現的金剛怒目,以金剛杵來降伏魔怨,他代表這個,就是調伏眾生。眾生有時候你要示現金剛怒目去教化他,有些眾生你要現慈悲和顏愛語去感化他。所以在佛法的教學,跟世間法的教學是一樣的,就是恩威並施。有的時候,有的人你用和顏愛語跟他講道理,他會接受。有些人講了他不會接受,他也不會聽的,這個菩薩他就用金剛怒目先去降伏他,把他的心調伏,然後再好好跟他講。所以佛菩薩示現在世間教化眾生,都是恩威並施,這樣才能把眾生教好,才能真正幫助眾生。一昧用愛心去教,有些眾生可以接受,有些他不能接受。所以眾生根器不一樣,菩薩用的方法、手段也不相同。《楞嚴經》佛給我們講「順逆皆方便」,用恆順眾生的,或者用逆行的。菩薩、阿羅漢也有示現逆行的,殺盜淫妄,這也是教化眾生的一個手段,有些眾生他必須用這個手段去幫助他。但是都是方便法,目的都是要讓眾生回頭是岸。

  「金剛藏菩薩,虛空藏菩薩」,這另外也有很深的意思。金剛藏,我想我們學佛的同修,特別是我們中國佛教,中國佛教哪一部經最有名?大概《金剛經》是名氣最大的,那不學佛的人都知道《金剛經》。我二00八年底,到山東海島金山寺去接著做百七繫念。那裡在縣政府裡面一個官員,就是管我們寺院那個地區的,他們那些官員都是共產黨員。有一次他問我,他說佛門有一部《金剛經》,問我《金剛經》這部經典。所以《金剛經》在中國佛教很多人都知道,沒有學佛的人都聽說過,這佛教裡面有一部經《金剛經》。你看這個連書法家,柳宗元他那個書法,現在都有那個書法的帖子,都是抄《金剛經》裡面的經文,大家如果去買柳宗元這些書法來看都看得到。所以過去中國,自古以來讀書人都會去讀《金剛經》,另外一部就是《楞嚴經》,這個不學佛的讀書人他都會去讀,甚至沒有念過書的他都知道《金剛經》,名氣很大。《金剛經》名氣這麼大,在中國為什麼這麼有名?主要也是六祖,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他是在這部經開悟的。

  我們看《六祖法寶壇經》,六祖惠能大師他在家的時候,他是一個樵夫,砍柴的,住在廣東嶺南這裡,現在廣州這個地方。當時在唐朝時代這個地方還沒有什麼開化,還是偏遠地區,沒有開化的地區,砍柴為生的。有一天他砍了柴到街上去賣。這個砍柴在民國初年還有,現在就比較少見。過去的人,沒有瓦斯、沒有電爐,燒飯煮菜都用柴火,所以砍柴去賣這個生意就很普遍,在過去那個時代。他到街上去賣柴,到一個客棧,聽到一個客人念《金剛經》,他不認識字,一個樵夫,家庭也貧窮,沒有錢念書,每天都要去砍柴做工,賺一點錢來維持生活。但是聽到這個客人念《金剛經》,他忽然大悟,他開悟了。念經的客人他沒有開悟,聽的人他開悟了。他去問那個客人,你念的是什麼經?那客人跟他講,他念的是《金剛經》。然後六祖惠能大師把他剛才聽到的,他的悟處,就是我們現在講心得,跟那個客人講。那個客人一聽,他念了這麼久都沒有悟處,這個人怎麼他一聽他就悟入這麼深?就趕快給他介紹說,你趕快去黃梅見五祖,你去跟他參學,你將來會大徹大悟,給他介紹。他說我生活很困難,家裡還有老母親要養,他去了,他的老母親生活就沒著落。

  這個客人也很發心,拿了十兩銀子給他做安家費,他說沒問題,我給你十兩銀子夠你母親一、二年的生活費。這些你母親的生活費我們大家會照顧,你就不要擔心,你趕快到黃梅去參五祖,你將來會有大成就的。結果惠能接受了,把他母親安頓好,他就到黃梅去了。到了黃梅,跟五祖第一次見面,五祖問他說,你來幹什麼?他說我是來求作佛的。五祖說你這獦獠,那個時候獦獠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土著,就是說你這沒開化地方的人口氣這麼大,到碓房去舂米。古時候那個米沒有機器,用人去舂的,舂了八個月。六祖的個子小,身體輕,舂米要體重,他體重不夠就綁了一個石頭,現在那個石頭還放在廣州,廣州好像光孝寺還是南華寺?綁在腰間加重他的體重,這樣去舂米力量才夠。舂了八個月,那個時候五祖知道這個人是他傳法的人。神秀跟他二、三十年還沒開悟,禪宗這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神秀他是一般大乘根器的,不是禪宗這種圓頓根器的,所以跟五祖跟了幾十年還沒開悟。

  五祖要傳衣了,就說你們大家作一首偈,來看看誰開悟了,這個衣就傳給誰。結果神秀他作了一首偈,他這個偈是「身如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五祖一看,知道他沒開悟,那大家都在讀誦,五祖也講照這首偈修有大利益。那的確是有大利益,我們一般凡夫照神秀這首偈來修有大利益。大家都圍在看那個偈子,神秀偈子作出來。六祖他去舂米舂了八個月,他也不認識字,他看到大家都圍著在那邊看,就問了,上人,你們在看什麼?他們就把神秀的偈子跟他講,五祖要傳法,傳衣缽了,看看誰明心見性作偈來給他看。全寺院的人大家都說不用做了,那一定是神秀的了,我們還要作什麼?我們作也作不過神秀,一定是神秀大師的,所以沒有人作。六祖就問那這首偈是怎麼講的?你們能不能念給我聽聽?人家就念給他聽。六祖一聽,知道說神秀還沒開悟。

  六祖他說我也來作一首偈。大家就笑話他,你這個獦獠你也能作偈?當時有個官員張別駕,說好,那你作看看。但我不認識字,你幫我寫。六祖他也作偈了,他這個偈,我們看《六祖壇經》,大家都念得非常熟悉了。這個作偈,五祖知道他是開悟的,所以他也沒有公開,沒有公開就是為了保護他。六祖作了這個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張別駕就幫他寫上去,大家一看這首偈就轟動起來了,當時五祖為了保護六祖,用那個僧鞋脫起來,就把牆壁上寫的惠能講的這首偈把它擦掉,說這也沒有見性。五祖講神秀這首偈沒有見性,但是依照這個修有大利益。六祖寫出來,五祖一看,這個人真的明心見性,但是為了保護他,怕人家去傷害他、去陷害他,把他這個偈子擦掉,說這個沒有見性,叫大家不要大驚小怪的,也沒有見性。

  五祖到碓房用杖在地上敲三下,六祖就知道意思,叫他晚上三更到他房間,給他暗示,他知道,所以他就去了。去了,五祖跟他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經文聽到這一段,當下就大徹大悟。他在廣東聽客人念《金剛經》那個時候是大悟,這個時候他去黃梅參五祖,五祖三更半夜跟他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個時候他才徹悟。他徹悟之後講了五句,這我們淨老和尚最近在講經常常講,「何期自性,本自清淨」,講了這個五句向五祖報告,五祖知道他真的開悟了,衣缽就傳給他,叫他連夜趕快跑,不然人家會害你。《金剛經》,就是六祖惠能大師在《金剛經》開悟的,所以《金剛經》在中國的名氣就很大,主要是這個原因。

  今天我們時間到了,這個金剛藏菩薩、虛空藏菩薩,這兩位菩薩有他表法的意思。我們明天晚上同一個時間再繼續跟大家來學習。我們請大家合掌,我們來念迴向偈,「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阿彌陀佛,謝謝大家收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