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第二次宣講)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十七集) 2014/3/2 台灣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5-005-0037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請大家翻開經本第二十二頁第二行,從最下面一句看起,從:
【十者。恆得他人恭敬扶接。】
這一段這裡看起。昨天我們跟大家學習前面第八、第九這兩種善生,第八是「所有眷屬恩義和順」。今天我剛好也看到十三年前我們淨老和尚給我們華藏同修大家寫的一個字,這掛了十幾年,我們昨天剛好學習到「所有眷屬恩義和順」,這個今天就印出來跟大家結緣。「資具財食常得豐足」,受持大悲神咒,將來所生之處必定生活上所需要的這些用具、飲食都不會缺乏,所以叫常得豐足。今天第十種善生,所生之處『恆得他人恭敬扶接』,這在我們生活當中,在社會上,也是非常重要的。「恆」就是恆常不間斷,能夠得到「他人」,這他人指別人,能夠得到別人「恭敬」,恭敬表尊重,別人會尊重,尊重他會扶持,「接」,我們現在話講叫提拔,他會扶持、會提拔。
這是我們誦持大悲神咒第十種善生,所生之處必定會受到大家的「恭敬扶接」。恭敬扶接就是我們現在講得到貴人的協助、提拔,不管哪一行、哪一業,各行各業,如果有人恭敬扶接,有人來協助,當然事業他就能做得成功。這是一個善的果報,好的果報。但是我們學佛總不能疏忽掉因果,我們受到別人的恭敬扶接,這是果報,果必有因,此地講的誦持大悲神咒。我們持咒要用什麼心來持咒?就是用恭敬心,後面這個咒語,佛給我們講完之後,佛有問觀音菩薩,大悲陀羅尼它是什麼相貌?觀音菩薩講了幾種代表,其中就有恭敬心、卑下心,這就是大悲咒的相貌。什麼叫相貌?就是我們表現在外面的行為。就持誦大悲神咒的人他表現的行為就是卑下、謙卑,謙虛、卑下,對自己謙卑,對人恭敬,持大悲咒的人是這樣一個心態,這樣一個行為,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這個道理。
我記得我在家的時候,這個三十幾年前的事情,大概有三十三年、三十四年之前的事情。那個時候我還沒有出家,有一次在景美華藏佛教圖書館,那個時候圖書館剛成立沒多久,好像成立一、二年,李芬芬居士,她也是早期參加大專佛學講座的同學。她們家住新店,新店離景美不是很遠,我們老和尚當時在景美圖書館剛成立那幾年,大部分時間在圖書館講經,她常常去聽經,我也常常去聽經,彼此就比較熟悉。現在我好像很多年沒看到她。有一次她就請我跟她一起到苗栗苑裡,苑裡火車站旁邊有個大興善寺,現在那個寺院已經拆掉,她請我跟她去。我說去那裡要做什麼?她跟我講,去那邊請一個無名比丘尼的大悲水,聽說能夠治疑難雜症。當時,我從小就體弱多病,一直到長大,還是身體毛病很多。我想想這個也好,去請請大悲水,來看看菩薩能加持,病能不能減少,所以就跟她去。
我去的時候,到台北火車站去坐火車,坐到苑裡火車站下車,下車走路沒多遠就到了,因為那個寺院在火車站附近。要請水,就自己去買個桶,買個塑膠桶,然後進去就有人裝水給我們。那個時候無名比丘尼還在,她不講話,她就做樹籽做的小小粒的菩提子,一百零八顆的,反正去那邊她都一串跟人家結緣,就教人家怎麼念南無阿彌陀佛,勸人家念佛,勸人家念阿彌陀佛,她也不講話。如果有人跟她提到這個出家人,或者在家居士提到他跟哪個法師學習,她總是不管對任何人,就說你的師父是這一隻的,她是這一隻的,最下面的,她總是尊重別人,你的師父就是最好的,我是最差的。她不講話,她也不吃人間煙火。我的得戒和尚,上廣下欽老和尚,他是吃水果;無名比丘尼她是連水果都不吃,她只有喝那個水,做個水缸,就喝那個水。身上穿的只是穿短褂,都是補釘的,這裡補一塊,那裡補一塊,打赤腳,不講話,非常的謙卑,非常謙卑。
所以誦持大悲神咒,持這個咒相應,必定跟菩薩的心行是相應的。我們想一想,如果我們的心態行為對人有禮貌,對人恭敬,這個恭敬是心、心態,恭敬心。禮是表現在外面的禮貌,貌,這面貌是表現在外面的,恭敬是在內心的,內心恭敬表現在外面就是禮,禮節、禮貌,對人有禮。所謂誠於中,形於外,內心對人恭敬,表現在外面的行為當然對人就有禮節。所以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第一願就是禮敬諸佛,這個禮是外表,禮貌,外表,外表的表現,內心叫敬,就是恭敬。所以恭敬心表現在外面就是禮節、禮貌,有禮,對人不失禮,不敢怠慢,對人不失禮。
一個人對人有禮敬這是因,果報很自然的別人對他也恭敬、也禮敬。所謂敬人者人恆敬之,你對人家恭敬,人家也會對你恭敬。如果我們對人都不恭敬,一天到晚指望別人對我們恭敬,這也很難。特別是現在這個時代,現在這個時代大家不學禮,也都不懂禮貌,你要指望人家對你恭敬,那可能很困難。你自己先對人恭敬,別人自自然然會受到你的影響。所以蔡禮旭老師他們就是這樣修的,在安徽廬江湯池小鎮,在那邊兩個月能夠感化這個小鎮的人,這個小鎮民風大變,主要是對人恭敬,對人有禮。所以蔡老師講課遇到一些人,還有他以前在學校教的學生,真的是很沒禮貌。但是他教,他表演給他看,對他鞠躬,那一次沒感覺,兩次沒感覺,那鞠了十幾次,對方也會覺得有點不好意思,慢慢他就受到影響,後來大家也都學會了,就形成一個風氣。所以現在學傳統文化的年輕人、老人,大家都會鞠躬,沒有學的人他不會,學了大家都會。你常常對人有恭敬心,自然得到別人對你的恭敬,所以我們要懂這個道理。
如果我們誦大悲咒,看到人都很傲慢,你想得到菩薩加持就不相應。因為菩薩不是這種心態,你是這種心態,跟菩薩不一樣,他怎麼會有感應?菩薩是有在加持,但是你自己形成障礙。我們要求菩薩加持,我們也要知道配合。加持就是說我們修一分,菩薩相對的加一分。如果沒有求佛菩薩加持,我們自己修一分就是一分;但是有求佛菩薩加持,我們修一分,求佛力加持,可以得到一倍,對等的一個效果,所謂事半功倍。完全沒有,菩薩是平等在加持,但是加不上,因為菩薩對人家恭敬心、卑下心,那我們對人是傲慢心,不恭敬的心,那菩薩怎麼加持得上?自然加持不上,這個道理要懂。所以為什麼有人念咒念得很靈、有人念得不靈?心態不一樣。關鍵在心態不一樣,念的都念得很好,心態不一樣效果就不一樣。
所以過去我們淨老和尚也常常跟我們講,學講經這樁事情,他常講這個方法只有佔百分之三,百分比只有佔三分,這個學習的心態、態度是佔百分之九十七。有良好的心態,縱然這個方法不懂,他也學得成功;如果沒有良好的心態,這方法都懂了,就學不出來。所以學習聖賢、佛菩薩的經典,關鍵都要在恭敬。所以印光祖師給我們講,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如果一點恭敬心都沒有,一分利益也得不到。所以過去我們老和尚也常常引用,他在台中蓮社,李老師講課,包括他老人家自己講課也是一樣,下面聽眾,講的都一樣,也沒有私下再特別跟他講什麼,也沒有特別私下跟他教什麼,都是在課堂,講的都是一樣。但是現場的聽眾各人得的利益不一樣,為什麼會不一樣?各人恭敬心不一樣。如果有百分之百的恭敬心,他得到的利益是百分之百,這關鍵在恭敬。所以印祖講,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那沒有恭敬心,一分利益也得不到,不要說人在講經,就是佛來講他也得不到利益。
這個問題就是自己錯誤的心態障礙了自己,這不是佛菩薩不慈悲,是自己有障礙。所以我們想要得到佛力加持,必須把我們一些錯誤的心態要給它調整過來,這樣自然就得到佛菩薩的加持。那得到佛菩薩的加持,也得到他人社會大眾大家的恭敬扶接。你看看我們現前這個社會上,你看為什麼有一些人被提拔了,有一些人他不能被提拔?你仔細去看。同樣做官,有的人他的官位不斷的提升,有的人就遭受到一些挫敗。仔細觀察,每個人他的行事風格,他的個性不一樣,再有能力的人,頭腦再好,如果有傲慢,對人不恭敬,這個人前途有限。為什麼?得不到別人的恭敬提拔,這裡講的就得不到他人恭敬扶接,前途就有限。
過去李炳南老居士在台中蓮社講《常禮舉要》,他講《常禮舉要》,他這個沒有對外公開的,對蓮社的蓮友講的,他講他也沒有流通。最近這幾年這個資料,它裡面好像不是印成書,好像那個影印的一些紙,有一、二份流通到外面,因為李老師在的時候是不准流傳的,李老師往生也二十八年了。流傳出來,被新竹淨宗學會的劉會長他看到了,去給它重新排版打字,再印出來,印很多出來流通。之前它還沒有印出來,我看到也是一個,好像我們去影印店影印的本子,我看了這份資料非常可貴、非常難得。《常禮舉要》是李老師他編的,根據《禮記》的精神原則編這個現代人比較能用得上的。所以他對蓮友講,說你聽了之後你就不要到外面去傳。當時李老師為什麼不讓蓮友到外面去講《常禮舉要》?叫他們學了之後回去教自己的子女,你不要去外面跟人講,為什麼?他說現在人都在反對,反對這個禮教,五四運動打倒孔家店,說禮教是吃人的猛獸,你到外面講,人家不理你這一套,恐怕還要給你毀謗。
但是李老師講,一個人如果不懂禮,在社會上就沒有立足之地。他說反對禮教的人,實際上他自己也做不到。他舉出幾個例子,他說如果有一個人,沒有經過他同意就衝到他房間去,他也會不高興;他桌上的東西,沒有經過他同意,去他的抽屜給他亂翻亂看,他看了他也會不高興;人家對他不尊重,他也會不高興。看到中國人不會握手,看到外國人(洋人)來他就會握手了。所以說反對的人他自己也做不到。這就是禮。你不是要打倒禮教嗎?為什麼人家沒有經過你同意衝到你房間,你就會不高興?應該沒事才對。這些反對的人也是莫名其妙的,很奇怪的,自己都做不到,一天到晚反對,然後誤導一些年輕人,讓這些年輕人不懂禮貌,在社會上處處他都碰壁,得不到貴人的扶接,他這個前途就有限。禮的精神就是自卑而尊人,人總是希望人尊重,乞丐他也希望人家尊重他。如果我們不懂得去尊重別人,當然別人他也不會去尊重我們,這是因果;懂得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尊重我們,這是互相的。
所以持咒它是沒有顯說,咒語叫密說,沒有明顯跟你講的,就叫你念,求佛力加持。顯跟密它是一體的。一九九O年我第一次到大陸,第一次到北京,淨老和尚叫我帶黃念祖老居士的《華嚴念佛三昧論》的文字稿,帶去給他校對,因為是他講的,在台灣排版打字準備要流通,帶過去給他校對。第一次有機會去見黃老居士,我就請教他有關密宗、顯宗這個問題。他說密跟顯就像一個手,這是密,這是顯,是一體的兩面。顯是明顯給我們說明,密它沒有給你說明。所以密在顯裡面,顯在密裡面。這些道理我們都必須明瞭,我們一定要知道用什麼心態來持咒。咒語,如果我們不懂這個道理,至誠恭敬的持誦,我們得到觀音菩薩的加持,我們業障消除,自然我們的心態也會跟菩薩一樣,漸漸的就相應。那相應了,菩薩是怎麼對人的,我們也是會跟菩薩一樣,那就對了。
如果持大悲咒,態度還是很傲慢,自己就造成障礙,就得不到他人的恭敬扶接。所以關鍵在這個心態,非常重要。一念心對了,跟菩提心相應,就作佛;如果一個念頭錯了,跟煩惱習氣心相應,就變成魔、變羅剎、變阿修羅。學佛學到變成魔,不是佛法的過失,是在個人自己心態的問題,我們是用什麼心來學佛,這是一個關鍵,這個不能不知道,一定要認識清楚。所以我們持咒效果怎麼樣?就看我們這個心怎麼樣。如果恭敬至誠的持咒,必定得佛力加持;得到佛力加持,必定心態跟佛菩薩是一樣的,那才會相應。心不一樣,怎麼會相應?菩薩對人恭敬、對人謙卑,我們對人不恭敬、對人傲慢,這種心跟菩薩的心就不一樣,不一樣就不相應,不相應就得不到加持。所以這都要學習的。
因此《常禮舉要》我建議我們同修大家多多學習。我在各地,特別在大陸,遇到有緣的同修都會勸他們學《常禮舉要》,我在山東一年多我也提倡這個,建議他們來學。所以這個禮非常重要,因此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第一願就禮敬諸佛,擺在第一個,為什麼擺在第一個?表示它是我們修學入門的一個下手處,從禮敬才能入門,沒有禮敬後面就都談不上。這是第十種善生。好,我們接著再看第十一種善生:
【十一者。所有財寶無他劫奪。】
這就是誦持大悲神咒,『所有財寶』就沒有人會來搶劫奪取。「財寶」也是我們世間人生活上不可缺少的。財是財物,寶是寶貝,我們一般講金銀珠寶。這個寶涵蓋也很多,經上講的七寶,我們現在在這個世界上有金銀珠寶、瑪瑙琉璃、水晶這一類。另外還有古董,有人有興趣收藏古董,這個古董也很多種,一般我們常見的,古代名人的這些字畫,也有雕塑的佛像,像故宮博物院珍藏的那些都是寶,都是無價之寶,有人他興趣收藏這些財寶。財,這個財物,我們現在講錢財。有財寶表示這個人他富有。如果貧賤之人,三餐吃飯都吃不飽了,哪有什麼財寶?有財寶,他總是沒有大財富,也有小財富。有錢才會有寶,如果沒有錢財,他沒有能力去收藏這些寶物,這是一定的道理。
現在有錢的人真的也不少,我們有一個同修他在做珠寶的,有一次在上海,我聽他跟上海的同修講,一串鍊子,一串那個要送給我可能我就亂丟。他說這個一串一千萬人民幣。我說那一千萬人民幣,一千塊台幣給我,我看我都懶得買。但是他喊出那個價錢,就有那個行情,就有人會去買。最近我們到揭陽去做三時繫念,有一天輪到一個女居士她開車,她先生買一部新車,進口車,滿高級的,載我跟莊嚴,還有陳永信。然後在車上,這個居士就一直跟我們聊天,難得載到我們。我就問她,妳在做什麼事業?她說在做緬甸玉,做玉器的,她說你們台灣台商都到我們這裡來採購玉器。
我們陳居士他就說,我想來改行,我燈王這個店請不到工人,現在工人不好請,他說年紀也不是很大,三、四十歲,然後請他來,先跟他講你能不能擔任這樣的工作?都說可以。結果做三天,說太累、太辛苦了,不做了。請不到工人。工人有時候心情不好會罷工,他有時候人家買燈要去裝,沒有人去裝。他想改行賣玉器,他說賣玉器就擺在那裡,人家看喜歡就來買,這樣就不用去人家那裡去裝燈。他回來大概有跟他媳婦講,他媳婦也好像說要先附帶來做這個玉器。結果我們陳永信居士說,跟這個居士說,我們來妳這邊拿玉器到我那個店去賣,現在要改賣玉器。第二天就送我們一個人一袋,一個念珠,玉做的,一個小佛像。第二天我就送人了。這是玉,這是屬於財寶這一類的。
有了財寶就是怕人家搶劫奪取。我們老和尚過去講經也常常講,香港有個居士,他早年去香港講經,一九七七年,一九七七年很早了,已經三十幾年了,三十幾年前,第一次到香港講經。一個居士就帶他去參觀她的保險箱裡面的金銀珠寶。因為那個時候香港治安不是很好,所以買了一些珠寶也不敢戴在身上,就放在銀行保險箱,因為戴在身上怕人家搶。所以帶老和尚去看,到她的保險箱去看,那個抽屜打開,看看她收藏這麼多的珠寶,看完了趕快又鎖起來了。珠寶,這財寶,有了財寶就是怕人家搶劫奪取。
你看今天看這個報紙,這今天的報紙,頭版字很大,「貴婦逛新光三越遭擄,雙煞囂張打劫,民嘆哪裡才安全」,這個報紙,今天的頭版的,這報紙登的。貴婦就是她大概身上戴了很多金銀珠寶,被歹徒盯上,光天化日她在台中新光三越百貨公司,真的是以前說做小偷、強盜都是三更半夜偷偷摸摸的,現在光天化日公然搶劫。在這種公共場所遭搶,當然顯示出治安上的一個問題,顯示治安上的問題,真的讓大家會感覺到沒有安全感,也顯示出我們社會上偷盜這個問題也是很嚴重,偷盜這個問題很嚴重,有時候真的也是防不勝防。財寶,我們人怎麼去防範總是會有漏洞,也不是究竟的辦法,最好的辦法還是念觀音菩薩,求菩薩加持。
所以這裡《印光大師文鈔》三篇,我有節選一篇跟這有相關的,來跟大家分享。印祖他是答覆一個葉福備居士的一封書信,我們來念一下。「昨日當家師以汝書交光,光閱之,知強盜來搶汝物」,這個回信,印祖回信,昨天當家師,當家師是這個寺院管總務的,叫監院,把這個居士的書信交給印光大師。因為印光大師以前住在浙江普陀山法雨寺,住了三十年,寺院都有當家師,書信這當家師交給印祖。印光祖師看了這個信,知強盜來搶汝物,知道強盜來搶你的東西。但是怎麼樣?「一無所失」,這居士,強盜來搶,但是他的財物都沒有損失。「對房老太婆,搶去一箱及諸衣物」。大概這個居士住在外面,可能住旅館,對面房間一個老太婆被搶了一箱東西,還有一些衣服,都被搶走了。他這居士就沒有損失,對面房間老太婆被搶了。「此即三寶加被之明證」,印祖給他講,說這就是三寶給你加持的一個明顯證明。
「但當勉力念佛及念觀世音菩薩,何可妄生怖畏,欲移他處。你看哪裡是安樂處?」印祖給他開示了,這個居士他想搬家,搬到其他地方,這裡不安全,要搬到其他地方。就是印祖給他講,你看到別人被搶,當然你自己也是會有受到威脅這種感覺,所以他想要搬家。但印光祖師跟他講,你應當勉力念佛,就是多念佛,以及念觀世音菩薩聖號,怎麼可以妄生怖畏?怖是恐怖,畏是畏懼。你應該多念佛、多念觀音菩薩,求佛菩薩加持,這才是辦法。不能一天到晚心裡總是生起恐怖畏懼之心。欲移他處,想要搬到其他地方去,你看哪裡是安樂處?你搬到哪裡,哪個地方,你搬到其他地方,那個地方就安全嗎?那個地方也未必是安全。就像這個報紙講的,民嘆哪裡才安全?哪裡都不安全。
「幸此處淡薄,尚無大禍。若在富庵,恐更危險」。印祖講還好這個地方還不是很富有,如果你是在一個很富有的庵堂住,那恐怕就更危險,有錢的地方就是強盜他搶奪的目標。所以,你在陸地上遇到強盜,在海上也會遇到海盜。最近我出國,坐在飛機上,偶爾看看電影,看到一個美國片叫「怒海劫」,就是海盜去搶美國一條商船,載貨櫃的。你看在海上他會遇到海盜,陸地上有強盜,坐飛機也有強盜劫機的,你說哪裡安全?實在講現在地球上沒有真正安全的地方。所以印祖講,你看哪裡是安樂處?你住的地方還不是很富有,如果很富有的地方恐怕就更危險。
「蘇州景德路合發紙店郭振聲」,他講蘇州景德路有個合發紙店的老闆叫郭振聲,郭子儀的郭,振興的振,聲音的聲。「民十九年」,民國十九年,「陪彼本家一老頭來皈依」,他就陪一個老人家到普陀山皈依了。「光為彼說」,印光大師就給郭振聲居士講,「現在是一個患難世道」,說現在,患難世道就是災難很多的一個時候,那個時候印祖在民國十九年,這個日本侵華是民國二十六年,所以印祖在世,晚年那個階段就是災難很多。「當至誠念佛並念觀音聖號,即可逢凶化吉,遇難成祥」。印光祖師就勸他應當至誠念佛,平常你念佛,並且兼念觀音聖號,念佛之外,再念觀音菩薩聖號,那是應付災難。所以印光祖師也有教人,說你如果一天念一萬聲阿彌陀佛,另外加念五千聲觀音菩薩聖號,念觀音菩薩聖號迴向這個世界消災免難。你念佛、念觀音自然可以逢凶化吉,就遇難成祥,遭遇到災難都變成吉祥,不會有災難,可以消災免難。他就給郭振聲居士開示,就給他講。印光祖師相傳是大勢至菩薩化身來的,當然菩薩知道郭居士他會遇到一些這方面的災難。
「次年臘月去上海」,臘月就是十二月,農曆十二月稱為臘月。「上海戰事起,不能回蘇」,上海戰爭了,戰爭開始,他不能回蘇州了,到上海不能回到蘇州去。「至二十一年春,不能不回來」,到民國二十一年春天,不能不回到蘇州,因為他民國二十年臘月,就是十二月,去上海,剛好遇到上海有戰爭,不能回到蘇州,到第二年,民國二十一年春天,不能不回去。「火車路斷」,就是火車的路斷掉了,也不能坐火車回蘇州。就改「坐小火輪」,小火輪就是小輪船,燒火的輪船,小火輪。「繞嘉興回蘇」,繞道,浙江嘉興走水路回到蘇州。「但輪船來去,常被強盜搶」,那個時候輪船,因為戰爭的時候很多強盜都是趁火打劫。所以那小輪船常常遇到強盜,在陸地上也會遇到強盜,坐船在海上也會遇到海盜。
「振聲怕搶」,郭振聲怕被人家搶,坐在輪船上,知道這輪船常常被強盜搶。那他怕被搶,記得印光祖師對他的開示,「心中默念觀音聖號」,默念就是沒有出聲,心裡默念南無觀世音菩薩這個聖號。「不久強盜來」,果然沒多久那強盜上船,「一船人通搶得精光」,整船所有的人都被搶光光的,身上的財物都被搶光光。「振聲大胖子」,這個郭振聲是個大胖子,「穿的皮袍子」,穿著皮的袍子,「在人眾中,強盜並不問他」。他大胖子,那個目標很明顯的,又穿著皮袍子,在這麼多人當中大家都被搶得光光的,只有他,強盜不去問他,不去搶他的。「可知念南無觀世音菩薩,決定能蒙菩薩加被,不至或有意外之禍」,印祖開示了,從這裡可以知道,念南無觀世音菩薩決定可以蒙菩薩加被,不至於或者有意外的災害。
「汝信光看過」,他說你的信我已經看過了,印祖看過了。「今欲復汝,遍尋無有」,他說你那個信我看過了,但是現在要給你回信,要再找那個信就找不到。「因思此係菩薩示汝一心念佛、念菩薩防禍保身之兆」。所以因此他是想到,這是菩薩指示你一心要念佛、念菩薩,一心念佛、念菩薩可以防範災禍,可以保全身家之兆,這個兆就是預兆。你遇到這個事情,人家都被搶光了,只有你一個人沒被搶。所以「汝果至誠,強盜見汝,或看不見,或看見是他不要的東西,不至於汝有所損傷」。他說你果然至誠念佛,或者念觀音菩薩聖號,強盜看到你,明明在眼前他就看不見,他看不見你,或者他看見的不是他想要的東西。所以就不至於汝有所損傷,你就不至於有什麼損失,有什麼傷害了。也是今天的報紙,我看那是大陸的,大陸昆明火車站,有一批人拿了刀看到人就砍,砍死二十七個人,傷了一百多人。有的被砍傷了,送到醫院,那醫院都沒地方,沒有病床,躺在地上在急救。殺人這些歹徒被警察打死了六個,開槍打死了六個,真的這是問題很多。印祖那個時代是患難世道,我們現在這個患難實在講一爆發,比二次大戰那不曉得嚴重多少倍,這個也是我們要提高警覺的。所以至誠念佛、念菩薩,才可以消災免難。
「現在無論何人,都要念阿彌陀佛,及念觀世音菩薩為靠山。但一心常念,不必怖畏」。印祖勸葉福備居士,也是勸我們大家,大家都要念阿彌陀佛及念觀世音菩薩為靠山。所以這一篇我覺得是可以印個單張的,因應現在搶劫這個問題勸人,看看那些人如果他有福報、有善根,我們這給他,他會念佛、念觀音,如果他不相信那就沒辦法,如果他相信他就得救。如果他不相信,那佛菩薩也幫不上忙,他不能接受;能夠接受,佛菩薩就能加持,就能幫得上忙。所以我們多勸人,不管他接不接受,反正我們勸他,這個接不接受就由他自己來決定,不接受也給他種個善根,給他落個印象。
「所有財寶無他劫奪」,念大悲咒,當然也是同樣效果。念觀音菩薩是簡單,念佛比較簡單,一般人就比較方便,念佛、念觀音方便,念咒必須時間要多一點,比較時間多一點。這是講第十一種善生,你所生之處、所到之處,你所有的財寶無他劫奪,就不會被搶劫、被奪取,這也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多勸人念佛、念觀音,在現前這個時代是非常迫切的一個需要。所以有時候我們做一些文宣,做一些單張的來廣為宣傳,像這個印了如果單張的,放在公共場所,可以跟大家結緣。或者現在新光三越大概人家去會怕怕的,送一些過去,勸他們念觀音,人家去,曾經被搶過,大概有一陣子會有很多人不敢上去。所以跟老闆建議,可以放一些跟大眾結緣。如果大家都能,愈多人念佛、念觀音,那效果就更好,多勸人念佛,多勸人念觀音,就能保平安。我們接著看下面,第十二種善生:
【十二者。意欲所求皆悉稱遂。】
這第十二種善生,『意欲所求』,「意」就是我們心裡想的,我們心意,心裡面想,「欲」就是所需,需要、必需,這叫欲。我們世間人心裡想的,想要求的,所求的,當然很多方面。經典上舉出幾個例子來代表,就是求長壽,求長壽得長壽;求富饒得富饒,這求財富,你就得到財富;求官位得官位,你想要做官可以得到;求男女得男女,沒有子女的可以得到,這是經上一般都舉出這四個代表。我們生活當中所需求的,當然是很多方面,這只是列出幾個比較一般大家所求的。不管中國人、外國人,大概所求也離不開四個方面,長壽、財富、官位、子女,離不開這四個方面。除了這四個方面,當然其他生活上所必需要的,也都能滿你的願,『所求皆悉稱遂』,都能滿你的願。
這在《觀音菩薩感應錄》這裡面給我們講的就非常多了。你看《觀世音菩薩本跡感應頌》這本書,我們印出來流通很久,這裡面我看光求長壽,自古以來公案就不少,現代當然也就更多了,求長壽的。長壽是我們世間一般人大部分都會求的,為什麼大部分的人求長壽?你看我們讀《無量壽經》,佛給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種種的依正莊嚴、種種的美好,是天上人間無法相比的。但是如果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壽命不長,那一切的殊勝莊嚴也就顯得沒有意義了。因為你沒有壽命,你就不能去享受那一切,沒有壽命就不能去享受那一切。所以西方極樂世界第一德就是無量壽,先告訴我們,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每個人壽命都是無量無邊的,那有了無量壽,其他所有的無量我們就能夠去受用了,那給我們講這個就有意義了。
我們人在這個世間也是一樣的道理,比如說你在這個世間,大家說你很有錢、你有財富,你官做得很大、地位很高,你的兒女家親眷屬很多。如果沒有壽命,很早就死了,財產也是別人的,那官位也就沒了,自己的家親眷屬也要離開了。所以沒有壽命,其他的一切都得不到受用,那就沒有意義了。所以你說很有錢,你要有壽命你才能去享受;你錢很多,但是很早就死了,那你享受不到,你所有的一切都落空了。所以第一個就求長壽,這是我們一般人所希求的,這是人之常情。中國、外國,大概很少人說他不求長壽的,總是希望壽命能長一點。我們念佛人,我們也常常掛在嘴邊,我們要往生!真正要往生的時候,大概就又害怕了。真正往生極樂世界,那是無量壽。我們在這個世間,想要求延長壽命,能不能求得到?可以求得到。怎麼求?多做好事,長壽也是個果報,健康長壽是過去生修無畏布施得來的,修無畏布施,修福。因為壽命也是福報,五福之一壽終考,壽命長,好死,這個人很大的福報。
所以這幾天我聽我們淨老和尚講《大經科註》,他今天、昨天,這二、三天都不斷提到前年年底往生的,在河南南陽來佛禪寺的一個海賢老和尚,一百十二歲往生。二十一歲出家,一百十二歲,今年在的話一百十四歲。他出家他師父沒有教他做什麼,就教他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什麼經也不會念,什麼經、咒、法會他都不會做。他只有種地,就開墾種地、種菜,做苦工,一大早他三點就起來,就起來念佛拜佛,每天就是做苦工,到田裡種菜挖地。今天有一個片子他們做出來有旁白,做出來。剛才霖師錄了一片給我,我剛才看了兩遍,老和尚他看三遍,老和尚他生日的時候要做出來跟大家結緣。那個老和尚往生前一天他還在種地,一百十二歲還在種地,種到天很晚了,人家說,師父,天晚了,不要再種。他就說,好了,明天我就不種了。大家乍聽之下,好像也體會不到他講這個話的意思。結果他第二天往生。
往生前他還照了一個相,他平常從來不照相的,他也不需要什麼頭銜,那些虛名他都不要的,做苦工。所以我們出家眾、在家眾都要看看,因為他一生,看他的行持,他只會念佛,就是修苦行,「吃的是苦,穿的是補」,穿的衣服是補的,吃的都是苦,沒有吃很好,工作量很大,身體很健康。所以一百十二歲,往生前一天還爬到樹上去剪樹,一百十二歲還爬到樹上去,那個錄影有把它錄下來,一百十二歲,那真不簡單。他一個師弟海慶法師比他早往生,留肉身。往生前一天還爬到樹上去剪樹,這個我們想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一般活這麼長壽的有,但是像他這麼健康的也不多,一百十二歲能爬樹,還剪樹。第二天往生了,往生了全身柔軟。所以我們老和尚非常讚歎,這個海賢老和尚。
他的這個示現告訴我們,人不要怕做,做是修福,不要計較。他示現的就是說人家不做的那些都是他撿起來做,不要怕吃虧,才有福報。你看福報,最大的福報是什麼?他往生的時候沒有病痛,他自在往生,說走就走!我們中國人講五福,壽終考,壽命長,壽終的時候好走,走得好。所以他往生極樂世界,那我們就沒有懷疑,真的是往生到淨土。這個我們多看看,我們看看這老和尚他的行持,我們都會感到很慚愧,我們現在做一點事,計較這個、計較那個,我們跟他比,我們那個工作量,真的他年紀那麼大了,我們做的沒有他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吃得又不好,穿得又不好,沒有我們這麼舒服。所以這個示現也是給我們很大的一個開示,就是人懂得多修福,到臨終再來享福,那是最殊勝的。臨終什麼福報最大?沒有病苦,不要受病苦的折磨;臨終受病苦的折磨,那是非常痛苦。
臨終想不受病苦折磨,你平常要修福、要惜福。你看這老和尚他修福,做那麼多,但是他沒有享福,他惜福,他沒有享福。他有修福,沒有享福,他的福報累積到臨終,你看「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這是最殊勝的果報。所以我們淨老和尚看到非常讚歎。我們老和尚急著要做五百片空運到香港,他說要大量流通。這給我們佛門弟子很大的一個示範,是我們出家人很好一個榜樣。如果我們平常好像名聞利養很多,臨終的時候,往生的時候,痛苦不堪,那也沒有什麼意義,那也不是真正的福報。真正的福報,臨終的時候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那是真實福報。你平常那些享受的不是真的福報,這我們要認識清楚,知道怎麼修。這就都很好的榜樣,都是佛菩薩示現給我們看,讓我們學習的。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先學習到這裡,這一段沒講完,明天晚上我們繼續再來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我們明天晚上同一時間見,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