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一四0集) 2010/9/1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14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一百六十二面第四行。
「寶剎莊嚴。集自《宋譯》。上有面色圓滿四字」,經文這一句是這麼念法的,面色圓滿,寶剎莊嚴,「表佛面容所放妙光明中,映現十方佛土之莊嚴寶剎」。下面說,「剎者,《法華文句記二》」,這二是第二卷,「曰:此云田」,此是中國,剎翻成中國意思就是田地,「即一佛所王土也,故知剎即佛土、佛國之義」。寶剎是指佛國土,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佛教學的地區,我們就更容易明白了。所以剎有剎土的意思,中國古時候講,我們中國講的田地。世尊當年在世教學,沒有建道場,他們所過的生活方式,用現在的話來說,是游牧,居無定所到處走動,哪裡有緣就到哪裡去。佛非常自在,也沒有任何條件,什麼人誠心誠意的去啟請,他都同意,都應邀。因為他們都是住在山林河邊,樹下一宿,所以不需要特定的場所,無論哪個地方都行,這是世尊當年教學的方式。我們覺得這種方式非常自在,一點都不麻煩別人。禮請的人很自在,沒有任何負擔;佛陀去應邀的時候也自在,這我們講應付他們也很自在,不麻煩別人。這是佛陀教學基本的原則,佛不會讓一個人起煩惱。所以講這個田地,他所在的田地就是講經說法的處所,他也不要任何傢俱。佛是鋪一點生草就坐在地上,同學也是如此,四面圍著佛都是坐在草地上的。不像現在有講堂、有桌椅,有這麼多設備,這麼多講究,在那個時候沒有。所以我們了解當時的狀況,這是剎的意思。
寶剎,寶是形容佛的教學、佛的說法,所以稱之為佛寶、僧寶、法寶,這是三寶具足,這三樣都非常不容易。佛是老師,能說的人;僧是學生,包括在家聽眾。因為僧的本意是團體,四個人以上在一起學習就稱之為僧眾,無論是在家、出家,這諸位一定要知道。所以僧團,就是學習釋迦牟尼佛教法的團體,稱之為僧團,不一定是在家出家、男眾女眾,它都稱僧團。如果稱比丘的僧團,那就不一樣,那就是指定一定是出家的男眾;沒有指定的話,在家、出家都稱為僧團。僧團的條件一定是持戒、一定是六和,如果沒有持戒、沒有六和,這不算僧團,像今天道場規模再大都不能稱之為僧團。這些佛門名詞術語的含義,我們要正確的認識。
今天佛要為大家介紹西方極樂世界,宣講《無量壽經》,所以特別歡喜,這前面我們看到他非常歡喜。這個歡喜是機緣成熟了,無量眾生因這一次的講演而得到無比殊勝的利益,這一生當中可以永遠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十法界,而且真的像密宗所說的「即身成佛」,這一點都不假。我們前面讀了很多,即使往生到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就如二十願所說的「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的標準,最低的標準,我們中國禪宗裡面所說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就這個標準,所以阿惟越致菩薩超越十法界。他住在哪裡?住在佛的實報莊嚴土。佛的實報莊嚴土也就是自己的實報莊嚴土,這個諸位要知道,佛有四土,我們每個人都有四土。四土怎麼樣顯現的?都是自己意念顯現的,這個說法大家容易懂。佛經上所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也就是四土是從心想生的。你心裡面有無明煩惱、有塵沙煩惱、有見思煩惱,你的心念裡頭有這三種煩惱,你自性裡面的凡聖同居土就現前。像我們現在這個地球是凡聖同居土,起心動念這三類煩惱統統具足。凡聖同居土裡也有很幸福、很快樂的人,也有很痛苦、受罪的人,這是什麼原因?這是每個人的業力不一樣,他的心善、他的行為善,在同居土裡面就有幸福、美滿、快樂,這個境界就現前。如果他的心行不善,善的標準就是十善業道,與十善業道相違背,他所現出的報土就不善,他就有許許多多的痛苦,像經上所講的八苦交煎,就有這種現象出現。如果嚴重的在同居土裡面現什麼?現三惡道餓鬼、畜生、地獄。
不是從別的來的,是自心所現的,佛經大乘經上常講「唯識所變」,識就是分別執著,從你分別執著裡頭變現出這境界,所以境隨心轉道理在此地。我們了解這個道理,知道這些事實真相,對佛所講的一絲毫不懷疑。因此我們無論在什麼環境裡面,都不會怨天尤人,知道是什麼?真的自作自受,與別人沒有關係,所以因果個人自己承當。你要是怨別人的話,那你罪上加罪,你的麻煩可大了,那就有受不完的苦報,所以總得明瞭。如何能脫離這個苦海、脫苦、脫貧?佛法裡頭教給我們離苦得樂。這個離苦就是脫離貧苦、脫離病苦,得到安樂,那你就得斷惡修善。你把十惡斷掉,認真努力去修十善,這個命運你轉過來,果報也轉過來。佛法裡面講命運,但是命運不是一定的,隨著念頭在變,一念善,人天善果的境界就現前;一念惡,三惡道的境界就現前,千變萬化,不是一定的。今天整個世界動亂,地球的災變異常全世界都有,這是什麼原因?學佛的同學都知道,居住在地球上這些眾生心行不善的感召,不是別的。我們要問,什麼時候我們的社會能夠恢復和諧,中國人講天下太平,什麼時候能恢復?我們地球上這些物質環境,什麼時候恢復正常?科學家告訴我們,今年是很不正常,災難多,而且冬天會特別冷,夏天特別熱,春秋兩季的時間很短。本來春秋都是三個月,可能春天只有一個半月,秋天也只有一個半月,冬天、夏天的時間長了,本來它也是三個月,可能四個月到五個月,這是反常。這種情形為什麼會發生的?是我們的意念錯了,環境是識變的,識就是念頭,我們的念頭不善,所以罪該多受一點。冬天特別冷,你看看四、五個月冷,這多受罪,夏天特別熱,春秋時間縮短,不是自然的,人為的。
佛經上這個說法,非常難得,現在量子力學家給我們做了證明,他是怎麼證明的?他證明了物質現象是假的,我們環境是物質現象。還有科學家說,根本這個世間就沒有物質存在,物質的真相是什麼?他說物質是意念累積連續產生的幻相。我們真的明白這個道理了,你看佛在三千年前講的,科學家是近代才發現,跟佛說的是一樣的意思,言語稍稍不同,意思完全相同,證明經典所講的沒錯,經典裡頭有高等科學。這些信息給我們帶來好消息,我們有能力恢復社會秩序,有能力恢復地球的正常,只要把念頭改變過來就好了。起心動念,中國老祖宗所說的,倫理、道德,五倫、五常、四維、八德,簡單,簡單你才能記得住,簡單,億萬年相傳不會傳錯,重要的綱領就這麼幾個字。我們要認真努力去把它做到,父子有親,這個親愛真正要做到,孝道,聖賢教學無不是從孝這個字去扎根,聖賢教學孝是大根大本。孝講什麼?你看看中國文字,中國文字是智慧的符號,這孝字表什麼意思?上半部是個老字,下半部是個子字,這個合成的。這個意思我們就能體會到,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體,不能分開。上一代還有上一代,下一代還有下一代,這裡頭含的意思,《老子》所講的「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不就這個意思嗎?中國人講孝,發明這個字,佛教沒傳到中國來。中國有五千年的文化,佛教傳到中國才兩千年,沒傳到中國之前,中國還有三千年的文化,講的這個根,孝親尊師這個根,跟大乘經裡面講的無二無別。
大乘經教裡面講得更清楚,《菩薩戒經》裡面說,「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這是講五倫的關係。在佛法裡面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都是佛說的。所以中國傳統的教育,根是紮在「父子有親」這個點上;佛法的教學,是紮在「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佛陀教育教學的目的何在?你現在迷失了自性,你本來是佛,現在迷了,你變成六道凡夫,佛教導我們終極的目標是讓我們轉凡成聖,回歸到本來佛,佛陀教育就圓滿!成佛難不難?經上講的原理,你要是明瞭之後,你就曉得一點都不難,放下而已。放下見思煩惱你就成阿羅漢,放下塵沙煩惱你就是菩薩,放下無明煩惱你就成佛,你就回歸自性。所以佛法這個修學,真正講修行功夫是什麼?自始至終就放下而已。為什麼叫你放下?「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一樣是真的。如果是真的,佛就不會叫我們放下,叫你放下,全是虛妄,你把虛妄的東西放下,真的就現前,真的是什麼?佛性。《還源觀》上講的「自性清淨圓明體」,它就現前,妄的放下,真的就現前,這叫證真。佛在經上講這個問題,講宇宙的源起,講我們正報從哪裡來的。正報是什麼?自己,我自己,我從哪來的。
這個大乘經上講得很清楚,我這身體到底是怎麼回事情,肉身包括裡面的骨頭、血液、表皮上的毛髮,汗毛、頭髮,這都屬於正報,這是物質現象。物質跟精神同時發生的,為什麼?自性裡頭本來具足。惠能大師見性告訴我們,「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它具足什麼?具足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神通、無量的相好,一切都是無量,沒有一絲毫欠缺。為什麼說無量?真的是無量。現在科學家有計算,可惜這數字我沒有把它統計出來,以後我找人,找個數學好的人把這些數據寫出來。我們人的身上,知道人身上有多少細胞,這個細胞一分析有多少個分子,再分析有多少個原子,這一個身上多少原子、多少個粒子,現在分到量子,在這個身體上有多少量子,這麼小的量子還是佛說的五蘊。佛講得多好,大到宇宙,小到量子,都不能超過五蘊,五蘊是什麼?色受想行識。色是物質,受想行識是精神,受是什麼?它有感受的能力,有接受。它能看、能聽、能跟外頭接觸。它有想、它有行,行是什麼?行就是我們這個經前面所講的「數千百變」,那是行,數千百變是形容,它會變化。它有識,識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資訊、信息,這信息它有多少?就是一個小光子,裡面的信息都是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信息都在裡頭,一個也不漏掉。所以佛法裡頭有高等科學。
有人問我,問了一個難題,蚯蚓,就小爬蟲,你用刀把牠砍成兩段,牠就變成兩條,牠沒有死,兩個都活了。問我什麼問題?他說牠的神識是一個,現在變成兩個,牠是不是有兩個神識?這真的。有兩個神識,那牠將來成佛不是成兩個佛了嗎?這問題怎麼解答?我們解答從相上來講,事上講、相上講,牠的身是存在,存在哪裡?每一個小光子都是一個完整的。換句話說,神識是無量無邊的,不錯,那一個人會成無量無邊佛,跟你講是真的也不是假的。一個人如果造作罪業在地獄裡,無量無邊身受無量無邊罪是不是真的?是的,佛在經上是這麼講的。為什麼我們很多人講六道裡面投胎,就是一個神識,不是兩個?講得通,一切法從心想生。你的念頭執著這個身是自己,身死了還捨不得離開,守住這個身體叫守屍鬼,殊不知身心都是假的。觀世音菩薩在《心經》裡不是講得很清楚,大家天天念它,你怎麼全用不上?菩薩說得很清楚,「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後頭講得更詳細,「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你要把這些經文參透,你的問題解答了,沒有了,你不會有這些問題。所以你要執著就變成一個,你要不執著它就變成很多。所以佛菩薩能分無量無邊身,地獄也是如此,地獄確確實實是分無量無邊身,受無量無邊的刑罰。
經文得到今天科學的學說來做證明,比從前容易明白多了。所以我們對於古人,對這些深奧的經文,他們能夠體會,我們佩服得五體投地。我們今天很多得力於現代科學家的報告,跟佛學一對比,我們對佛法了解就更清楚。這個地方講,寶剎的來源,佛面上放光,光中什麼?光中有無量無邊的佛剎,你看映現十方佛土莊嚴寶剎。我們換句話說,佛光裡面現出十方諸佛說法教學的道場,這個寶剎就是道場,他們在那裡活動,在那裡講經教學。這種現象什麼人能看見?法身菩薩。為什麼?他沒障礙。十法界裡面的佛菩薩不行,他見不到,除非佛跟他有緣特別加持,他能見到,不是得佛力加持他見不到;但是法身菩薩不需要加持,他是隨時都能見到。
下面,「《宋譯》續云:如是功德,得未曾有。蓋為昭示十方,佛將開演第一希有之法,故現是前所未見之瑞。故本經中續曰:從昔以來,所未曾見,喜得瞻仰,生希有心」。這幾句話說,《宋譯》裡面有這麼兩句,接著這些一共四句「面色圓滿,寶剎莊嚴,如是功德,得未曾有」,這是《宋譯》本裡頭的經文。這是昭示十方,昭是昭明,示是示現,明白示現給十方眾生見聞,裡面的含義,釋迦牟尼佛今天將要開演第一稀有之法。這一句我們要記住,第一稀有之法就是《無量壽經》,所以《無量壽經》確實可以稱得上諸佛所說第一經。這個話也不是我們隨便說出來,善導大師為我們說,「諸佛所以興出世」,到這個世間來現身說法,「唯說彌陀本願海」,這個意思就說佛到世間來教化眾生、度脫眾生,幫助眾生破迷開悟,幫助眾生離苦得樂,用什麼方法?第一個就是用這個方法。其他的無量法門是輔助這個方法的,好像一棵大樹一樣,這個方法是根、是本,千經萬論是這個樹上的樹枝、樹幹、樹梢、樹葉,是這些東西,這個經是根本。
我們也聽說,祖師大德們講《華嚴》是一切法的根本。沒錯,一點都沒錯,《華嚴經》確確實實是根本,為什麼?釋迦牟尼佛明心見性,見性之後把他所見的境界完全說出來,這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那哪裡錯!當然是根本法輪。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都是《華嚴》枝葉,這是古來祖師大德所公認的。那怎麼《無量壽經》又變成第一?我們細讀《華嚴》,你明白了,《華嚴經》到最後怎樣圓滿的?自修圓滿、度眾圓滿,它怎麼圓滿的?末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個導歸極樂就是導歸《無量壽經》,《華嚴》得究竟圓滿是回歸《無量壽》。所以《無量壽》就變成根本的根本,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認識清楚。否則的話,怎麼樣?遇到這個法門,還想別的法門還不錯,你對這個法門的信心就不夠了。信心不夠,佛不吃虧,你自己吃虧,你自己把第一稀有之法當面錯過,來生還得去搞輪迴,還要去搞生死,你錯了。所以這句話的意思就深了,你要認知這部經是第一稀有之法。
「故現是前所未見之瑞」,他現的瑞相,他這放光現瑞,在一切經裡面你都看不到,全身放光。所以本經當中續曰,「從昔以來」,這是阿難尊者,阿難是佛的侍者,佛講經一堂都沒缺過,他從來沒有見過今天佛這麼歡喜,佛所現的現相這樣的殊勝。這個現相我們要記住,佛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為什麼每天現的相不一樣?佛是永遠住在自性裡頭。《還源觀》上所講的「自性清淨圓明體」,那是佛的住處,不離自性,自性沒有分別執著、沒有起心動念。佛示現在十法界、示現在三途也沒有起心動念,一切眾生所見的佛的示現,全是眾生的業感,眾生的業念念不一樣。我們凡夫不知道,我們粗的念頭知道,細的念頭不知道。彌勒菩薩給我們講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這個念頭我們不曉得,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彈指彈得快的人,一秒鐘能彈五次的話,那一秒鐘有多少個念頭?照彌勒菩薩所講的我們來算,一千六百兆。一秒鐘一千六百兆,你怎麼會知道?念念都不相同。所以經上講的「數千百變」,那話是真的,一點不假,他講的全是事實真相,全是如來親證的境界,不是隨順我們凡夫念頭講的,是他親證的境界。所以阿難看到了,阿難是代表與會大眾,「喜得瞻仰,生希有心」,肯定在會大眾。
「此表阿難雖久侍佛側,但如斯瑞像,前所未見。今日幸能瞻視欽仰,見此光明,心中歡喜,乃起希有難遭之想」。這是說阿難尊者在這個時候的感受,太稀有了,這個一生圓滿成佛的機會到了。「於是阿難從座而起,袈裟被體,袒露右肩,此名偏袒右肩,乃比丘致敬之極」。這是佛出家弟子對佛的禮敬,「偏袒右肩」這是最敬禮。袈裟,我們現在中國佛教這件披衣就叫袈裟,你看右面肩膀露出來,為什麼要露出來?這是念念不忘奉事老師,對老師行禮,老師有什麼事情吩咐你要去做,非常方便,右手在外面服務很敏捷,就能夠接受,念念不忘奉事師長。在家裡面孝順父母,也是念念不忘父母交代事情,很快就要去做,不要懈怠,表這個意思。平常呢?平常袈裟兩個肩膀都遮著,偏袒右肩這是行禮。你看小乘,南傳小乘他們的袈裟包在身上,進入大殿他右臂露出來。佛教傳到中國,中國是在溫帶這個地區,印度佛當年居住的,印度是在熱帶,所以他們的衣著很簡單,三衣就足夠,熱帶,晚上三衣就當作被子蓋,白天都披在身上。工作的時候只用一件,通常講五衣是工作服;七條衣是普通的禮服,長禮服;九條以上到二十五條,這叫大禮服。我們今天這個衣是二十五條,這大禮服,這是行禮才用的,佛講經,我們來聽講經這是大禮。所以在講堂裡面,佛教的活動就是講學,沒有其他活動。世尊升座說法,學生恭敬來聽講,全是偏袒右肩,都是著大禮服。
「長跪合掌」,「長跪者,雙膝著地」,這個時間能持久。在行禮拜佛有的時候用胡跪,胡跪是一隻腳著地,這也是行禮,表示佛有什麼吩咐你起來得很快,都是奉事長者必有的一種心態,不敢懈怠懶散,取這個意思。長跪裡面也有胡跪,一隻腳著地的;它這個地方講雙膝著地,也是長跪,長跪裡頭有這兩種不能不知道。「合掌者,合左右兩掌之十指,故又名合十。印度以合掌表敬禮,表一心專注,恭敬之儀」。這十個指頭表什麼?表散亂。我們意念很多,想東想西,在致敬的時候把掌合成一個,代表我們把散亂心收回來,一心專注,是這個意思。所以合掌的時候一定要合得很齊,表一心;有人合掌是這樣的,這個不專心,這並不恭敬,表示個樣子而已,沒有誠意。所以誠意的時候一定要把掌合攏,這代表誠意。這些都是小禮節,小禮節不能失,小小節都不失這個大德才能夠成就。所以現在人大德成就很困難,問題就是小小節他隨便,認為小小節可以馬虎一點,所以大德不能成就。
「白」這個字是敬詞,對上、對長輩,像我們常在經上看到「白佛言」,現在講報告,白有報告的意思,「表白也。阿難長跪合掌,向佛陳說,敬發所問」。這前面敘說的全是禮節,這些禮節通常都是運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對所有的尊長都是這個禮節。佛是老師,也是長輩,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有沒有具足這些禮節、禮貌?這禮節真的這麼重要?重要。為什麼?你的真誠清淨心,人看不出來,就在這些動作當中顯示出,我們這樣做法當然自己的是真誠,表自己的真誠,另外是教化眾生。特別是在這個時代,大家把禮敬都忘掉,我們無論在哪個地方,你做這個事情叫功德,這修功德。無論在哪個場所你見到人,這個人是我們的長輩,或是年齡比我們大,大十歲之上就是長兄,大二十歲就是父親同輩,自己是晚輩;或者是級別比我們高,見到之後要行禮,禮要恭敬。佛門的禮節問訊九十度的鞠躬禮,有這個必要嗎?有。你看我們看到別人行九十度的鞠躬禮,心裡生歡喜心。現在人沒有禮節,見父母長上點個頭就算不錯了,有的時候頭都不會點。禮要是沒有,給諸位說,恭敬的心就沒有,為什麼?存諸心必定形於外,你裡頭真有誠敬,外面自自然然的就是這樣的禮節,不用人教。你對某個人真恭敬,你見到他就真就不一樣。
所以現代的人禮失掉,也沒人教,所以誠敬的心沒有了,學什麼東西都學不成。為什麼?印光大師說得好,「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你誠敬沒有了,你怎麼會得到?再好的老師,聖賢人來教你,佛菩薩來教你,你都得不到利益,為什麼?沒有誠敬心。這就說明,不是佛菩薩不來,佛菩薩看到你沒有誠敬,來了沒用,佛菩薩真來了那是幫助你造業,佛菩薩不忍心。為什麼?不誠不敬這就是罪、就是過,佛菩薩怎麼能幫助你造罪過?所以他遠遠避開,這是真正慈悲,不讓你因為不敬聖賢這種過失,他避免。你看佛菩薩為我們示現的是慈悲,佛菩薩迴避不來還是慈悲。明白這個道理,我們要求學,真正想自己學業、道業有成就,從哪裡成就?從恭敬心當中成就,很重要。我自己早年求學就是一個好的例子,我們跟老師沒有關係,根本就不相識。聽到老師名聲很多人對他恭敬讚歎,我們知道這是個好老師,得到這麼多人的讚揚,學毛遂自薦,寫了封信給他。我們是一個貧賤之人,想學沒有緣分,寫一封信請求他答應我們去旁聽他的課,他上課的時候我們去旁聽。這信是恭恭敬敬寫的。老師收到信之後就約我見面,面談,我們對老師有禮,確實表現雖然是沒有十分恭敬,應該七、八分是有的,就跟一般同學不一樣。
老師不但是肯教,是每個星期天給我兩個小時,在他家裡給我上兩個鐘點課,這是想像不到的,一分錢學費也沒有。要在別人上課的時候,你去旁聽不就好了嗎?特別抽出時間,每個星期兩小時來教我,給我講了一部哲學概論,沒有課本。我學佛的因緣就是這麼來的。這個科目最後一個科題是佛經哲學,老師告訴我,「釋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這把我年輕時候對佛教種種誤會一掃而清。因為我們原來看佛教是宗教、是迷信,就沒有一個念頭去接觸它。老師這麼一介紹的時候,才曉得這裡頭有大學問,把過去觀念改過來,就開始上寺廟。上寺廟幹什麼?找經書看。老師指定希望我們看哪些經典,那個時候經典外頭買不到,只有在寺廟裡面有《大藏經》,從《大藏經》裡面抄抄出來,我那個時候還抄了十幾種。這是什麼?這是自己小時候學到一點尊師重道,父母教的,以後就得這個便宜,不容易。所以統統是從恭敬之儀,得到老師的歡喜,肯教我,不要繳學費,特別撥出時間來教學,這種緣分稀有難逢。所以求善知識有求善知識必須具備的條件,不能不知道的。
下面是阿難的問詞,阿難一開口說「世尊今日入大寂定」。念老這裡有解釋,「離一切散動,究竟寂靜,謂之大寂」。下面說,「大寂定者,如來所入之禪定」。實際上大寂定是什麼?是自性本定。惠能大師見性的時候他所說的,他的報告第四句他說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這就是大寂定,他回歸到自性。所以離一切散動,塵沙煩惱是散,見思煩惱是動。究竟寂靜,這個境界就高了,沒有究竟兩個字,寂靜這是菩薩,加上究竟這是如來,比菩薩高,謂之大寂。所以大寂定者,如來所入之禪定,就是自性本定。「《涅槃經卅》曰」,佛說的,「我於此間娑羅雙樹,入大寂定。大寂定者,名大涅槃」。這是《涅槃經》,世尊說他入滅的時候,釋迦牟尼佛離開我們這個世間,世間人講釋迦牟尼佛死了,佛有沒有生死?給諸位說,沒有。佛沒有生死,我們有沒有生死?告訴諸位,我們也沒生死。我們的生死,身體有生死,靈魂沒有生死,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靈魂在這個時空裡面非常的活躍。
我們看到這本書,《凱撒軍團東征中國之謎》,這個故事最近發現的,這樁事情二千一百年前,是真的,不是假的。羅馬帝國凱撒大帝派了個軍團十萬多人,侵略中國,實在是路太遠,這十萬軍隊十幾萬人,這報告裡面告訴我們,騎兵三分之二,步兵三分之一。這麼龐大的一個隊伍,走路又不能太快,如果騎兵前面走了,後面落伍了那也不行,晚上駐紮是住帳篷,都住在一起。這麼龐大的一個軍團,從羅馬走到中國走了一年多,走到現在新疆的時候,這個軍團裡面,差不多就將近有兩萬人得一些傳染病死了。我們知道他離開羅馬,他沒有補充兵員,所以他的兵員一路減少,沒有補充的。在中國新疆跟中國軍隊打了一仗,羅馬軍隊這是訓練有素,在當時歐洲是非常著名的,很凶悍的軍隊。所以他們也很驕傲,瞧不起中國人,中國人比他們小,個子又矮。但中國人有智慧,以智取勝,頭一次跟中國人這一仗打下來,就死了九千多人。這一仗打下之後對中國不敢輕敵了,對於佔領中國的信心也喪失,恐怕沒有能力去佔領中國。但是凱撒大帝的命令不能違背,繼續往東面走,走到河西走廊,到甘肅這個地方,這軍隊三分之二就沒有了,一路上戰爭死亡,行軍的時候死亡,意外災害的死亡,特別在沙漠裡水土不服,所以到達河西走廊的時候幾乎是不足一萬人。最後全軍覆沒,最後是剩下的兩百多人集體自殺,在中國甘肅。
故事講得很清楚,也講得非常精彩,是真的不是假的。你看二千一百年死的這些鬼魂,這叫孤魂野鬼,他們有這個執著,還是一個軍團在那個地方。統帥不錯,統帥是凱撒第三個兒子,三王子,這些士兵愛這個統帥,統帥也愛士兵。現在是靈魂的這一支軍隊,變成遊魂,非常活躍,附在一個人的身上把這個故事說出來了。我們到羅馬訪問,把這個信息告訴羅馬人,羅馬人知不知道?知道,確實他們歷史上有記載,有一支軍隊派出之後,就沒有消息了,就變成一個謎。當時一般人想像可能是迷路,這支軍隊就沒有了,現在曉得,全死在中國。你看事情相距二千一百年,這些靈魂還非常活躍,不是假的。死了以後好多事情他就明白了,知道什麼?殺人要償命,掠奪要還債,一點便宜都佔不到,所以這本書是因果教育。他們在這麼多年苦難生活當中遇到佛法,集體皈依三寶,菩薩曾經告訴他們,中國不是你們的地方,你們來到這裡幹什麼?我看了這本書,這句話對我有很大的啟示,說明什麼?戰爭掠奪的還是你命裡所有的,你說冤不冤枉?命裡沒有的,用戰爭的方法也得不到。所以立刻就讓我們聯想到日本人,發動侵略中國戰爭,打了八年投降了。中國不是日本的地方,你來幹什麼?這個信息告訴我們,用武力掠奪別人是錯誤的,犯下很重的罪惡。
我們中國古人講得好,「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你得要相信因果報應。你想發財,佛經裡有發財的理論跟方法,你學會了你會發財,如理如法你才能得到。不如理、不如法,憑著自己的煩惱習氣,用種種不正常的手段得來的,還是命裡有的。命裡要沒有得不到,得到也會丟掉,何苦來?所以因果教育好,能幫助我們過正常的生活,我們求智慧、求長壽、求財富,佛經上統統有方法、有理論,如理如法的求,「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沒有求不到的。最難的是求成佛,你看求成佛都能夠求得到,世間這些名聞利養,所謂是功名富貴,在佛法看起來叫雞毛蒜皮,這太小了,哪有求不到的道理!為什麼不用正常的方法去求,要用非法的手段?非法手段求得的,是你命裡有的,而且你還犯罪。犯罪你所求得來的,把你命裡有的已經虧折,打折扣了,你自己不知道。你要曉得,你命裡的富貴,是過去多生多劫修積得到的,佛法裡有大道理不能不知道。
經文給我們顯示的,這是釋迦牟尼佛滅度時候這個狀況,他在此娑羅雙樹間,在這個地方離開世間,入大寂定。這個大寂定就是大般涅槃,入無餘涅槃,佛走了。這是釋迦牟尼佛八相成道最後一個相,為什麼要做這個示現?如果佛不做這個示現,常住在人間,一般人會產生一個誤會,佛是神人,他長生不老,我們怎麼能做到?我們不敢向他學習了。所以佛示現跟我們平常人一樣有生老病死,大家就相信。佛不是神,佛是人,他可以做到,我們也可以做到,這個信心就十足了。同時給我們一個高度的警覺,你看佛在世的時候我們跟他學,不認真、懈怠、懶散,佛走了,佛走了沒依靠,那要不認真努力的話,以後怎麼辦?激發自己認真修學的道心。有這兩種意思在,讓我們知道佛不是久住人間,佛是會走的,我們要把這個時節因緣抓緊。走了以後,告訴我們,他老人家的法運有一萬二千年。法運,用現在話說,他的影響力,從空間來說,他的影響力到全世界;從時間上來講,他的影響力會有一萬二千年。這是大德,不是大德怎麼能有這麼長的影響時間?
我們明瞭,就知道今天佛教雖然衰,佛的法運後頭還有八千年,佛的法運有高潮、有低潮,現在是在低潮的時候,將來有沒有高潮?肯定有。可是我們一定要認識,佛法是教育,決定不是宗教,這點要搞清楚。佛教承認宇宙之間有神,有鬼神、有天神,有他方世界的佛菩薩,這是佛教的宇宙觀。但是佛對於神並不崇敬,這個諸位要知道,就是說我們跟佛的關係,是跟我們人與人的關係是相同的,只是不同維次眾生。欲界天、色界天跟我們不同維次,鬼神跟我們也是不同維次,如果我們能夠突破空間維次,你就能都看見。有沒有能力突破?有能力,清淨心現前,時間跟空間都沒有了。在佛法裡面講,你能證得阿羅漢的果位,就能超越時空,菩薩的能力更大,佛的能力周遍法界,一切障礙都沒有了。所以天神、鬼神許許多多都是三寶弟子,皈依佛陀的他們也聽經聞法,也修行,也念佛,求生淨土的人也很多。鬼神都發心求生淨土,我們要不發心,連鬼神都不如了,這個道理不能不懂。
下面,「又《甄解》云:普等三昧及大寂定,並是念佛三昧異名也。今佛為說念佛法門,住念佛三昧」。這個解釋是愈來愈接近淨宗,普等三昧,普是普遍,周遍法界這是普;等是平等,三根普被,利鈍全收,這叫等。無論什麼樣的根性,念佛法門往生淨土是普等的,沒有絲毫差別的,普遍平等。只要你遇到,只要你能信、能解、真幹,沒有不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不成佛的。到達西方極樂世界,成佛有早晚,那是個人勤惰不一樣,勇猛精進的,到西方極樂世界很快就成佛;懈怠懶散的,不要緊,他不會退轉,他的進步比較慢一點,還是成佛。所以說這個法門是普等法門,到哪裡去找?八萬四千法門裡面有很多是不平等的,有些法門只適合上上根人,普通人做不到;有些法門適合上根人,中下沒分;有些法門適合下根人,上根人他也不會學。譬如小乘經裡面有很多講人天法,這些上根人他知道生天不究竟,他不願意。不像淨宗這個法門,這個法門真的是普等三昧,這個法門學起來平等的。我們採取持名念佛,持名念佛在《十六觀經》裡面,它是在最後就是第十六觀。排名在最後也就是這個法門最奇特,古印度跟中國在這些地方,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在藝術演出的時候,最好的一齣表演放在最後,印度人也是這樣的。所以這十六觀最後一觀,就是十六觀裡頭,最重要的一個法門、最殊勝的一個法門,持名念佛。它前面有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最後是持名念佛,這些道理我們要知道。
這經上說的話,「普等三昧及大寂定,並是念佛三昧異名」,別名,普等三昧就是念佛三昧,也就是經上講的大寂定。「今佛為說念佛法門,住念佛三昧」,今天這個法會,佛為大眾說念佛法門,把西方極樂世界詳詳細細的介紹給大眾。佛住在哪裡?佛住在念佛三昧。「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個信息是告訴我們,我們心裡想佛、口裡念佛,就得佛力的加持,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就是佛力加持。佛在哪裡?佛無處不在,佛無時不在。中峰禪師告訴我們,「此方即是淨土,淨土即是此方」,所以佛無時不在,無處不在。佛從哪裡來的?佛是自性變現的。「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我心即是彌陀,彌陀即是我心」,你看說得多清楚、多明白,這些經文開示幫助我們斷疑生信。在早年我常講,我們希望社會安定、世界和平,怎樣才能做到?居住在這個世界上的人,人人都能把本分的工作做好,這點很重要。與不同行業的人相親相愛、互相合作,社會就安定繁榮,世界也就真正和諧,災難也沒有了,化解了。個人把本分的事情做好,出家學佛本分是什麼?本分是講經教學,這本分!出家要學釋迦牟尼佛,在家要學維摩居士。維摩居士是在家佛,釋迦牟尼佛是出家佛,他們的級別是平等的,沒有高下。
我們在經上,在《維摩詰經》裡面看到的,維摩居士講經說法,大目犍連、舍利弗他們去聽經,你看對維摩居士的禮敬,頂禮三拜右繞三匝,跟見釋迦牟尼佛的禮節完全相同。這種表演告訴我們,佛教是師道、是教育,師道裡面老師第一大,尊師重道。不能說你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你到維摩居士那裡聽經,你比人高一等那就錯了,沒這個道理。所以升座講經這是最大的。維摩居士是男眾,如果是女眾比丘尼升座講經,這男眾要去聽經,要記住總是老師第一大,這沒話說的。她升座代表佛來講經教學,比丘見到那裡要禮拜,不禮拜就不尊重法了。那比丘尼又不敢當,怎麼辦?把講台上放一尊佛像放在面前,他拜的時候他拜佛,我在佛像後頭,這個做法也如法,也很好。講台前面供佛像,比丘來的時候他拜佛。所以佛法裡有善巧方便,不失恭敬心,因為這種恭敬,不但是對法恭敬,對老師恭敬,也讓大眾都看到,讓大眾都在學習,上台升座的人是代表佛的。自己的老師要來聽經的時候,他也要在前面來問訊,恭敬三寶,這是來表演的,所謂做影響眾,都是在教化眾生。所以表法用意很深很深。
「故知大寂定,通說即為佛之禪定,名大涅槃。若按今經,則指念佛三昧。念佛三昧稱寶王三昧,為三昧中王。今日世尊開演淨土法門,故入念佛寶王三昧」。這個意思很深,我們從三昧的名稱上能體會到,今經是《無量壽經》上所說的,指的什麼?念佛三昧。念佛三昧稱為寶王,這兩個字很不容易,寶是比喻,是形容這個法門寶貴。你看世間七寶,金銀、琉璃、瑪瑙,這個七寶你得到了,你遠離物質生活的貧乏,你得到財富你富有了。這個地方指的是佛法,佛法比世間七寶還要珍貴,世間的財寶能幫助你身命,使你的身體身命得到舒適的生活。法寶能幫助你的慧命,也就是法寶帶給你是精神生活,比物質生活更殊勝。物質生活再豐富,沒有精神生活,所謂富而不樂,他雖然富有,雖然地位很高,他日子過得很辛苦。這我們常常看到的,在我們社會上你幾乎每天都看到,他的生活不快樂、不幸福。可是精神生活豐富的人,他快樂,雖然貧沒財富,賤沒地位,在社會上沒地位、沒有財富,可他天天快樂。樂從哪裡來?樂從智慧來的,智慧是精神生活的泉源,他真正帶給你幸福美滿,快樂無比。淺而言之,有智慧的人不造業,不造業就不受苦報,將來這個身體沒有了,絕對不到三惡道去。心地清淨,功夫好一點的人知道自己到哪裡去,不一定是學佛才預知時至,不學佛的人也有預知時至的。許多生天的人預知時至,臨命終時天人來接引,天上的童男童女來接引他往生,他曉得他什麼時候走。天上福報比人間就大多了,心地也清淨多!修行功夫好,證得果位的,那更不必說了,有阿羅漢接引、善神接引、菩薩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來接引,你看多麼殊勝,這叫做寶王三昧。
念佛三昧怎麼修?這經上告訴我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什麼時候得三昧?三昧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是正受、正定,受是享受,正受是正常的享受。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六道凡夫你日常生活享受是不正常的,佛給我們講五種,身有苦樂,心有憂喜。所以這五種受是身心合起來講,苦樂憂喜捨,最後捨那個字是身沒有苦樂,心裡也沒有憂喜,苦樂憂喜現在都沒有,這叫捨受。實際上捨受跟正受是非常接近,為什麼叫捨不叫正?因為你那個時間很短,很快你又有苦樂憂喜了。正受是苦樂憂喜真的沒有了,苦樂憂喜捨都沒有了這叫正受,正受就是我們經題上講的「清淨平等覺」。清淨是阿羅漢、辟支佛的正受,他們的三昧境界;平等是菩薩的正受;覺是諸佛的正受,我們通常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得到覺當然清淨平等都具足,得到平等,覺沒有得到,得到平等他有清淨,就是後面包括前面,前面不包括後面。所以念佛法門稱為寶王三昧,這太難得,太稀有了。「今日世尊開演淨土法門,故入念佛寶王三昧」,所以才有這種奇特的放光現瑞,這是自自然然的感應,佛陀沒有起心動念,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