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行願品 (第三集) 1980前 台灣圖書館大專 檔名:04-011-0003
要開悟,這是我們學習真正的目的。悟了以後,無論從事哪一種學術上的研究,或是你從事某一行的職業,都能達到最圓滿的境界。像五十三參裡面有各行各業,什麼樣職業都有,真正是事事無礙,無論從事哪一行職業,都是菩薩、都是佛,不一定說一定要出家修行這才成佛、才成菩薩。五十三位善知識裡面,出家身分只有六個,其餘全是在家身分。
這一次我們時間實在講是不多,所以也只能給諸位介紹一個大概,至於經一定要細細的去研究。佛法講到最上乘,它是以無障礙的智慧來證無障礙的境界,也就是一心證一真法界。從這個地方來看,大家就曉得,一心,確實是以念佛法門最容易獲得。就是剛才教給諸位的方法,二六時中,在境界裡面起心動念就能夠把佛號提起,提起佛號就是提起自己的覺心。在境界裡特別要修平等觀,著重在平等上,樣樣事情都能看平等,看得破、放得下,看得破才真正是學問,放得下是真正的功夫。大意只給諸位講到此地。
下面要略略說一說這一部經的翻譯。這個《普賢行願品》十大願王,清涼大師說,根據西域的相傳,「《普賢行願讚》為略《華嚴經》,《大方廣佛華嚴經》為廣《普賢行願讚》」。這兩句話我們在經論的翻譯完成之後獲得了證實。但是《讚》就是文殊菩薩的《讚》,在我們這個本子沒有,我們以前印過一個小本,就是《普賢行願品輯要疏》,是黃封皮的小冊,那個後面附的有,在此地沒有。這一卷是四十卷裡頭最後的一卷。
經文的翻譯,《華嚴經》在我們中國一共是有三次翻譯。第一次是在東晉的時候,經到中國來的不完整,是一個殘缺不完整的本子。根據經裡面所說的,本經的緣起是龍樹菩薩在龍宮裡面發現的。這個傳說在今天科學昌明的時代,有許多人懷疑了,我們現在潛水艇潛到海底,走遍了地球,也沒有找到龍宮,龍宮究竟在哪裡?大家就不相信了。還有人認為在皇宮裡面,從前皇帝稱為是真龍天子,大概龍宮就是皇宮。這種說法都是偏見。諸位要曉得,我們肉眼見不到的事情就說沒有,這個太武斷了。諸位現在都學過科學,我們肉眼能夠見的能力很有限,眼之能見,當然第一個條件要靠光波,你看波長的我們見不到,短波的也見不到,像現在X光能夠見到的我們見不到,紅外線能夠照到的我們也見不到。可見我們見是很有限,我們耳聽也是有限。不能說我們聽不到、見不到的都說沒有,這是太武斷了,沒有聽到、沒有見到就說沒有,相信沒有,這個叫迷信。
十法界裡面大概跟我們比較接近,常常有溝通、有往來的就是鬼道,你們同學當中有沒有見過鬼的?你們晚上怕不怕鬼?你要說沒有鬼,你怕什麼?你怕鬼大概就是你相信有鬼,你不相信有鬼,你決定不會怕鬼。鬼道有沒有?真有,真是人鬼雜居在一起。你要想見個鬼實在不是難事情,依照密宗密法修行,有個三年就見到了,真正用功依照方法修行。我出家的時候有幾個同參道友,我們發的心都不錯,希望將來弘法利生。我跟李老師研究教去了,走這個路子。我有個同參明演法師,他說,「說教,嘴皮說破了人家不相信,這個很難;我要學神通,我這一現神通人家就相信了,比你說要靈光得多」。他就到大溪跟曲文六去學密。
他是非常的虔誠,而且很用功,三個月期間把基本的東西就修完了,磕十萬個大頭。他修了兩年多將近三年了,他告訴我,他有心得了。我說,「你得個什麼?」他說,「我晚上見到鬼了」。我說,「你這個神通還沒有通,鬼通先通了」。當然他說的不是假話,他說每一天到黃昏的時候,五點多鐘以後太陽剛剛下山的時候,街上就有鬼走路了,很稀少;到了晚上十點、十一點,滿街都是鬼,他見到他也不害怕。妙的是他前世的太太,他這一世沒有結婚,前世的太太,是個鬼,遇到了,他還跟她在一起住了一個多月,供個牌位,買一些女人化妝的東西買到那裡供她。我到那邊去一看,他說她跟我住了一個多月以後離開了。凡是跟鬼打交道的都不太好,所以到最後我告訴他,你這個弘法利生還是不行,你說你見到鬼了,鬼就在你旁邊,我不承認,我沒有看到,你看到,我不承認,只有你見到,你不能夠叫別人也見到,你還是不行。但是確確實實鬼是存在的。
我再告訴諸位一樁事情,你們也許看過《聊齋》,看過《子不語》、《閱微草堂筆記》,那個裡面所記載的東西百分之九十是真的,決定不是假的,虛構的太少太少了。像這些奇奇怪怪的事情我在大陸上遇到過兩次。朱鏡宙老居士他要不遇到鬼,他不信佛。他給我說他信佛的因緣,他是一個學科學的,根本就不相信這一套東西。抗戰期間在四川,他做四川、西康兩省的稅務局的局長,管稅務的。他說有一天晚上跟同事打麻將,打得很晚了,大概總是一、二點鐘了才回去,回去的路很遠。大陸上的路燈,跟各位說,二十燭光的小燈泡,距離很遠,半明半暗的,沒有像我們現在這個燈這麼亮。他晚上回去走在半路上,有一個女人走在前面,跟他一起走,走了有半個小時,他沒有發覺到,只曉得前頭有個女人在前面走,他在後面走。忽然想到,深更半夜怎麼一個女子在這裡走路,奇怪!這一想,寒毛直豎,就有點害怕了。再仔細一看這個人,有上半身,沒有下半身,這一下子嚇得一身冷汗。他從這個地方相信有鬼,才開始學佛,他學佛的因緣是這麼來的。他說那個鬼大概是觀世音菩薩變化來度他的,沒有這個因緣他就不學佛了。所以他親自見到。
我也是遇到過兩回事情,我遇到的不是鬼,我一次遇到的是狐狸精,狐狸精是真有,不是假的,確確實實是有,變成人的形狀,我遇的不是女的是男的,這是確實有。還有一次遇到是像黃鼠狼一樣,那是沒有看到人形,但是有個怪事情。是我一個親戚,遠親,在家鄉,我們那個地方出米,米裝了一船到南京去賣。這個米裝好了之後,就有人看到一隻像黃鼠狼一樣跑到船上去了,以後大家在船上找,怎麼找也找不到,找不到就算了,船就開走了。從我們家鄉到南京大概要五、六天,帆船差不多五、六天才能到南京。到南京之後船上的米沒有了,一粒米都沒有,麻袋還是那個樣子,裡頭空空的。大家曉得,一定就是那個黃鼠狼做怪。無可奈何,沒有辦法,在南京玩了幾天回去了。回到家鄉去,米還在倉庫裡,不曉得牠怎麼搬回去的,開了這麼個玩笑,不知道怎麼得罪牠的。這個事情是我見到的,千真萬確的事實。所以諸位要曉得,奇奇怪怪的事太多太多了,你見不到、聽不到的你就不相信,那你叫做迷信。所以說確實是有,確實是真實的。在台灣還有許許多多。不但中國,外國人對於鬼神的迷信,我看比我們台灣至少有十倍以上,比我們還要迷信,我們比他們實在好太多了,他們比我們更迷。但是這個事情真有,不是假的。
太空人登陸月球,那一天還是第二天,我接了一個電話,我也不認識,是個比丘尼打來的,她告訴我,我是哪個廟裡頭,我叫什麼名字,忘掉了。我說,「什麼事情?」她說,「我請教法師一樁事情。」我說,「什麼事情?」她說,「太空人登陸月亮了,月亮裡什麼東西都沒有,我們還要不要拜月光菩薩、日光菩薩?」我告訴她,「還要拜,照拜不誤。那個月光菩薩,太空人到那裡去他見不到的,他要是見到月光菩薩,那他也是菩薩的身分;他不是菩薩,他是凡夫俗子,到那個地方見不到的。」所以叫凡聖同居土。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我們要相信。
佛法的信不是叫我們迷信,信了之後叫我們去證實,它的高明處就在此地。如果說只要全心全意相信,我怎麼說你就怎麼相信,你也不必去證實,那這個太武斷了,這個不能叫我們心悅誠服。它有理論、有方法叫我們證明。所以十法界依正莊嚴,我們都可以證實的,都能證明確確實實是這個境界。所以諸位讀《華嚴經》,你看華藏世界依正莊嚴,固然有表法的意思,但也是實實在在的事情。譬如講西方極樂世界種種莊嚴,決定不是假的。如果是假的,你到那邊去一看,「不是這樣子」,那佛打妄語騙眾生。佛法裡面第一條大戒就是戒妄語,佛菩薩怎麼可以打妄語?沒有這個道理,確實是如此。
所以龍宮,給諸位說,真有,龍宮確確實實是有。你像你們念的《三昧水懺》,悟達國師所見迦諾迦尊者的道場,那是在人間,沒有緣分的人見不到,他去見到了。在五台山文殊菩薩的「大聖竹林寺」,也有人真的到那裡去見到了,還在那裡聽講經,參加法會。你們看《虛雲老和尚年譜》,他老人家在定中確確實實上升兜率天,還聽彌勒菩薩說「唯心識定」,這個決定不是騙人的,千真萬確的事實。我們對於這些東西很肯定,一點不懷疑,相信了,這在佛法裡面是初信,最初級的信成就,算是十信位初信,開始相信,對這個不懷疑,確確實實相信有這些事、有這些理。
命運,佛法講命運確實有,但是不是宿命論。命運是自己造的,自己也可以改,所以「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有命運,可以創造命運,可以改造命運,不是沒有命運。你不懂得理論、不懂得方法,那你這個命運就一生注定的,「一飲一啄莫非前定」,逃不過命運的魔掌;你懂得這個理論、懂得這個道理,你自己創造新的命運,得大自在!我們為什麼不學?科學家再聰明,不能改造命運,有本事飛到月球、飛到太空,沒有辦法改造命運。佛法確實有能力改造命運。所以我們對龍宮不要懷疑。
龍樹菩薩在龍宮見到的《華嚴經》,實在太大太大了,上本的,就是大部的,有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佛法裡面計算部頭大小,它這個單位是用偈來算,偈怎麼說?就是四句算一偈,只要是經文四句就算一偈。這個分量太大了,這一個大千世界把它磨成微塵,你們曉得那個微塵有多少?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這是我們地球上的人沒有辦法接受的,所以就捨去了。再看中本,中本還是太大,不能接受。再看下本,下本就很簡單的本子,有十萬偈,十萬偈就是四十萬句,這個分量可以,我們還可以接受。於是乎就把這一部經帶出來了,流傳到人間。
當年在印度是十萬偈的本子。第一次流傳到我們中國來,就是東晉時候傳來的,只有三萬六千偈。諸位想想,十萬偈傳到我們這邊只有三萬六千偈,一半還不到。但是這個雖然是一個殘缺不完整的本子,已經非常之可貴,於是乎在當時就翻譯出來了,這個就是現在我們稱的《六十華嚴》,一共有六十卷,這是最早翻譯的。杜順和尚,華嚴宗第一代的祖師,一直到賢首,賢首是第三代,雲華是第二代,他們都是依《六十華嚴》建立這一個宗派。因此研究華嚴宗的人,《六十華嚴》一定要讀。賢首國師也給《六十華嚴》做了個註解,就是《華嚴經探玄記》,那個就是《六十華嚴》的註解。
到唐朝武則天時代,實叉難陀從西域來到我們中國,也帶了《華嚴經》的梵本,這個本子比以前多一點,多了九千偈。武則天那個時候她是一個大護法,開經偈就是武則天作的,「無上甚深微妙法」,這是武則天作的,《華嚴經》翻譯圓滿之後,她題這四句開經偈。這個譯出來之後,叫唐譯,這是第二次翻譯,比《六十華嚴》多了九千偈,一共四萬五千偈,還不到一半,就是現在流行的《八十華嚴》。雖然不完整,畢竟《華嚴經》的意思能看得出來了。所以我們讀《華嚴經》,有的時候那個句子忽然接不上了,好像斷了,底下沒有了,這就是底下文缺了,原文沒有來。
第三次翻譯,就是今天送給諸位這個本子,叫《四十華嚴》,就是《普賢行願品》,這一品經是貞元年間翻譯的。而這一部經來的也比較特殊,是當時西域一個小國的國王,當作禮物送給我們的,進貢貢品之一。而且這一部分很完整,從頭到尾沒有欠缺,很完整,就是八十卷華嚴的「入法界品」。我們曉得《八十華嚴.入法界品》一共只有二十一卷,換句話說,少了一半。這個最後他把梵文統統送過來,這是完整的,完整的「入法界品」。貞元十二年,當時有西域罽賓國的法師,他的名字叫般若,於京師大崇福寺翻譯完成,他記載的年月都很正確,註解的本子上都有,貞元十二年六月初五開始翻譯,到十四年二月二十四翻譯完成,日期、地點都記載得非常正確。
因此我們現在要讀《華嚴經》,諸位要曉得,《華嚴經》這三種翻譯本,除掉裡面重複的部分,一共有九十九卷。《八十華嚴》我們要念到五十九卷,因為第六十卷就是「入法界品」,就是《四十華嚴》,所以讀到五十九卷就接著念《四十華嚴》,五十九加上四十,九十九卷,這是在我們中文本裡面最完整的《華嚴經》。這個經我們稱為新經,八十卷的入法界一品。這一品在《六十華嚴》裡面只有十四卷,《八十華嚴》裡頭二十一卷,僅僅是一半的樣子。同時再告訴諸位,《華嚴經》的梵文本今天已經沒有,找不到了,全世界都找不到了,可是四十卷的梵文本還在,還有。因此我們稱我們的《華嚴經》叫「略本華嚴經」,為什麼?就是九十九卷合起來還不足一半。這是翻譯大致上的情況,其餘的都要諸位自己用心去看註子了。
下面我們就要開始進入到經文。諸位打開經本,經本它一般的格局,都是前面有序分,有序分、正宗分、流通分,都有這三分。在我們這一卷裡面沒有看到「如是我聞」的字樣,因為這不是一部經的開頭,「如是我聞」在第一卷裡,四十卷經第一卷,我們給諸位三本的上冊,翻開來就有序分。但是在這一章裡面,就是這一卷裡面,也有類似的序分,所以我們就稱它為等於序分的意思,等序分,也有等流通分、等正宗分,別行也分為這三個部分。這一卷經別行流通的非常廣泛。最早提倡的就是清涼大師,清涼大師參加過兩次的翻譯,《八十華嚴》他參加翻譯的工作,《四十經》他也參加。所以我們現在所看到流通的八十卷經,你打開看,一共是八十一卷,就是後面把這一卷補在八十卷的最後,所以現在《八十華嚴》一共有八十一卷,後頭的一卷是這麼來的。清涼大師的意思是,如果我們沒有能力熟讀《華嚴》,最低限度這最後一卷要熟。為什麼?它是全經的綱領。這一句話分量很重。前面給諸位說過,《華嚴經》是一切經的根本,它既然是全經的綱領,換句話說,它就是一切經的綱領,除非你不學大乘佛法,你要是想學大乘佛法,那你就非學它不可。過去我所曉得的弘一大師,他是以這一品經做為早晚功課,他能夠背頌,背得很熟,就是以這一卷做為課誦。本經等序分只有一段話。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稱歎如來勝功德已。告諸菩薩及善財言。善男子。如來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諸佛。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劫。相續演說不可窮盡。】
只有這幾句話,在這一卷等於序分。實際上這幾句話是總結以前的,就是前面的三十九卷,總結前面的三十九卷。所說的菩薩稱讚如來殊勝的功德,這個文字在前面經裡面,諸位一翻開都能看得到。前面經裡面說,「無能盡說佛功德」,佛的功德說之不盡。在此地特別要注意到,佛功德,文字上說的是毘盧遮那佛,實際上說的是我們自性,這個千萬不要忘掉了;如果要是把這個意思忘掉了,那我們就心外求法了。由此可知,我們自性功德讚歎不盡的,我們每一個人都具足了無量無邊的功德,就在我們自己去發明。普賢菩薩是能讚之人,這些言辭都是菩薩的稱讚。
在清涼大師給我們的解釋裡面,提出幾個綱領。所說的菩薩這是個通稱,所以我們說到菩薩,千萬不要想到泥塑木雕的那叫菩薩,那就錯了。菩薩兩個字是梵文音譯的,它的意思是「覺有情」,就是覺悟的有情眾生,這叫菩薩。這種翻譯是玄奘大師所翻的,叫新譯。玄奘大師以前翻成「大道心眾生」,這兩個意思都好,他是眾生,但是他的心量很廣大,他是大道心的眾生。可是覺悟的有情,意思就更有味道,與原文的意思更能夠契合、更恰當;換句話說,凡是發菩提心修行的人都叫做菩薩。所以千千萬萬不要誤會了,菩薩就是泥塑木雕的神,錯了!菩薩是自己,不是別人。世間人不曉得,凡是木偶都稱作菩薩,土地公也是菩薩、城隍也是菩薩,只要塑的像都叫菩薩,捏個泥人、泥娃娃也叫菩薩,這成什麼話?真是連菩薩的本意都不曉得。
我們常常看大眾傳播工具、電視裡頭,這都是很大的誤會,都錯誤了。實在講佛法雖然浩如煙海,它的綱領、層次很清楚。通常佛法裡面分為四大綱領,以四個菩薩做代表,地藏、觀音、文殊、普賢,在我們中國稱之為四大名山,四大名山就是這四大菩薩的道場。五台是文殊菩薩,峨眉是普賢菩薩,九華是地藏菩薩,普陀是觀音菩薩,我們曉得在大陸上這是四大名山、四大道場。這個四大菩薩就是大乘佛法的四個綱領。地藏是教孝,地是講心地,藏是寶藏,所以《地藏經》是佛門的孝經,一切的一切都是要以地為基礎、為根本,你今天想建立一個事業,你沒有地,沒有地就不能建立。我們建立一個圖書館也要地,建個寺廟也要地,你想建個家也要地,所以地是根本。地底下有無盡的寶藏,能夠使我們生活富裕。
佛告訴我們,心地裡面有無窮無盡的寶藏,所以我們學佛第一個就是求的心地,心地是什麼?就是一心,一心就是真正的孝。再跟諸位說,孝就是一心,一心就是大孝。你們看孝這個字(中國的造字、中國的文字決定不能再改),孝字是會意,上面是個老,底下是個子,上一代跟底下一代是一不是二,一體。西方人講有代溝,在中國沒有,佛法裡頭沒有,佛法是一真。過去的過去、未來的未來,這是一,決定不是二。既然知道豎窮三際了,當然橫遍十方,所以十方三世是一體。諸位能夠懂得這個意思才能夠盡孝道,這是佛法裡頭的根本法。
以這個為基礎再學觀世音菩薩,學大慈大悲。這個兩條都是德行,正如孔子教學一樣,他老人家四科,第一門是德行,而佛法的德行是以兩位菩薩來做代表。有這個基礎之後,再求智慧。文殊菩薩代表文學,就是一切的學術,代表學術。普賢菩薩代表我們日常生活,將我們的德行、將我們的學術統統要運用在我們生活上。所以你要問,地藏是誰?是自己,觀音、文殊、普賢統統是你自己一個人,不是外來的。因為自己的德能無量無邊,沒有辦法用一樣東西全部代表,所以用一個名字、一個形像代表一部分,集合各個部分是一個整體。所以佛法裡面一切設施表法的意思多,諸位要曉得這個意思。我們曉得四大菩薩,就曉得大乘佛法的四大綱領。
所以菩薩是自己不是別人。沒有圓滿、正在修學的時候稱菩薩,功德圓滿了就叫做佛。就好像畢業了,畢業了就成佛,沒有畢業之前就作菩薩,菩薩是在學的,佛是畢業了,就這麼個意思而已。佛與菩薩都是稱自己,千萬不要想到外面去了,外面去你就心外求法了,心外求法稱之為外道。所以外道不是講佛門以外其他宗教,不是這個意思,心外求法就叫做外道。我們現在發心在此地求學,五十一個階級裡面我們是初發心的菩薩,十信位裡面初信的菩薩,十信位會有退心的,進進退退,極不穩定,有的時候想當菩薩,有的時候就退轉了,極不穩定。必須到了初住這才穩定了,好像你有了個地位了,「住」住了,不再動搖了,才算是真正的菩薩。現在雖然稱菩薩,有的時候名實不太相符,不過諸位現在畢竟有求覺悟的這一念,這一念就是初信。
如果要細分,大經上菩薩有五個意思。第一是所求所度的意思,通常有這個解釋,所謂上求下化,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這個稱為菩薩。第二個意思是講內有大慈大悲、有大智慧,這種人也稱之為菩薩,有智慧則不迷,有慈悲才能夠教化眾生。第三個意思是有勇猛精進的意思,菩薩為了自求,為了教化一切眾生,只有進步而沒有退步。現在的情形我不太清楚,在以往我知道一些教書的教員,譬如他是教一年級的,他每年都教一年級,他那個材料都是老材料,年年都是用那個材料,他要是教一輩子,一輩子就一部參考書一份教材,他就用了一輩子。這是沒有進步,年年都一樣的,毫無精進可言。菩薩不一樣,菩薩是日新又新。譬如說我們講這一部經用這個教材,這個教材他天天都有新的資料,天天都有新的東西,一遍跟一遍不一樣,這是菩薩。如果他講這個經,頭一遍講的跟第二遍講的是一樣,第三遍還是一樣,講十遍、二十遍、一百遍、二百遍都是一樣,一成沒變的,這不叫菩薩。第四個意思是從愚智對待來解釋的。說到有情眾生,可以歸納為三大類,第一類凡夫愚人,愚痴沒有智慧;第二類是有智慧的,就是在境界裡頭是覺而不迷,這類有智慧的我們稱聖賢;第三類那是有最高的智慧,我們講金剛智慧,像《金剛經》那個比喻,「金剛般若波羅蜜」,他有最高的智慧,這些人我們稱作菩薩。
第五種就是本經「離世間品」裡面對菩薩有十種稱呼,第一種摩訶薩,我們常常念菩薩摩訶薩,就是摩訶薩埵。這個名稱是印度話,摩訶是大的意思,菩薩裡面的大菩薩,通常稱摩訶薩是稱地上菩薩。菩薩一共是有五十一個階級,按照《華嚴經》講的五十一個階級,前面是十信位,信位有十個等級,這十個等級通常我們不把他列在菩薩裡面,或者我們稱他作權教菩薩,嚴格的講,他還夠不上條件,好像讀書只不過是小學生而已,還談不到什麼地位可言。三賢位這是真正的菩薩,十住、十行、十迴向,一共三十個位次,這是真實的菩薩。地上,登地了,十地,再加上等覺,這十一地,一共我們稱為十一地,這十一地稱摩訶薩,所以我們稱摩訶薩都是指這十一地的菩薩,這十一個階層。除這個之外,也稱為菩提薩埵、第一薩埵、名勝薩埵、最勝薩埵、上薩埵、無上薩埵、力薩埵、無等薩埵、不思議薩埵,有這些名號,這些在《華嚴經》裡面,《疏鈔》、《合論》裡頭都能夠看得到。摩訶薩在《大般若經》裡面又翻作「大有情」,這是剛才說過的,地上菩薩的通稱。
在此地,普賢菩薩告諸菩薩及善財童子,這個「諸菩薩」是指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就是從圓教初住起一直到等覺四十一個位次,前面十信不算,這是指這個四十一個位次。善財,這我要給諸位特別介紹一下,善財是誰?學大乘佛法的人他就叫善財。善是講善根、是講智慧,譬如我們現在所求的,求福求慧,求慧就是善的意思,求福就是財的意思,我們求福求慧就是善財。所以善財不是別人,是自己。在《華嚴經》裡面特別提出一個修學的榜樣,就是善財童子,給我們做為一個修行的示範。
在這部經大家特別注意,修行的人只有一個,善財童子沒有同參道友,修行人只有自己一個,除自己之外都是善知識、都是老師,你這個修行就快了、就成就了,為什麼?老師多。我們現在修行不能成功就是同學太多了,同學跟同學在一起互相不服氣,意見太多,所以無量無邊的妄想執著,這是你不能成就的。如果學生只有我一個,其餘都是我的老師,沒有意見了,也沒有妄想了,乖乖的學就是了,所以他能夠成功。不但一切有情眾生是我們善知識,連無情的眾生也是善知識。無情學什麼?你懂得表法就曉得修行了,桌子善知識、板凳善知識、香爐善知識、蠟台善知識,「情與無情同圓種智」,無有一法不是善知識,無有一法不是佛法,這是一真法界裡面的真相。所以這個經的好處有理論、有方法,還帶表演的,表演給你看,你再要不會就沒有法子了。
再回頭看四書,這一下覺悟到了、看出門道出來了,那一部四書原來就是《華嚴經》,《中庸》就是前面的七會,《大學》就是第八會,《論語》、《孟子》就是最後的一會。《四書》裡頭善財是什麼樣的人?他有兩個人代表,《論語》裡面孔老夫子是善財童子,《孟子》裡面孟子是善財童子,他們兩個表演給我們看,理論在《中庸》裡面,方法在《大學》裡面,這兩位善財童子把它做出來表演給我們看,活活潑潑的學問。所以朱夫子選擇這一部東西,我很佩服他,很了不起。朱夫子也是學佛的,他在佛學裡頭也有相當的造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