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普賢行願品  (第十二集)  1980前  台灣圖書館大專  檔名:04-011-0012

  第三頁第七行,「廣修供養」,請看經文,我們從頭念:

  【復次善男子。言廣修供養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極微塵數佛。一一佛所。種種菩薩海會圍遶。我以普賢行願力故。起深信解。現前知見。】

  這一段意思跟前面兩段大致上都相同,說明它的境界,以及供養的因,因是他力是普賢力,自力是深心信解,跟前面是一個意思。

  【悉以上妙諸供養具。而為供養。所謂華雲。鬘雲。天音樂雲。天傘蓋雲。天衣服雲。天種種香。塗香。燒香。末香。如是等雲。一一量如須彌山王。然種種燈。酥燈。油燈。諸香油燈。一一燈炷。如須彌山。一一燈油。如大海水。】

  下面就是列供養具,這個文我們昨天念過,我再念一遍。『悉以上妙』,供養具裡面要注意這兩個字,這兩個字就是讓我們自己盡心盡力的去辦,我們有多少能力,貢獻自己心力,這就是「上妙」。所以上妙並沒有一定的標準。這個有財富有能力的,他可以做得到的我們做不到,譬如佛前供具,有些福報大的他的供具都是金銀七寶,在他是上妙。我們的能力能夠做到的,已經盡我們自己的心力去做了,在我們也稱之為上妙,盡心盡力就叫做上妙。諸位要曉得這個意思,不必一定要學別人的標準,那就錯了。

  佛門裡面有許多人不曉得這個道理,看到經裡面往往講供具都要講到最好的,自己沒有能力、沒有錢,怎麼辦?去借錢,借高利貸,來佛前辦這些供養具,給諸位說這就是大錯特錯了。為什麼?你在佛前供養,好像你自己滿有體面的,自己要受累、要受苦,這個不是佛法,這個顛倒了。盡心盡力就好,功德就是圓滿的,不要超過自己的能力,這就自己來說是上妙,做到盡心盡力了,盡心盡力也就是盡善盡美,諸位要曉得這個意思。所以佛門裡面並沒有標準,標準就是在自己的恭敬心,心到了,標準就達到最高處。

  供養具裡面在這段文裡頭舉的有花鬘、音樂、傘蓋、衣服這些東西,總而言之,不外乎四事供養,四事供養就是我們生活必需品。第一是飲食,昨天跟諸位說了,法輪未轉食輪先,就是我們盡心盡力把飲食要辦好。第二就是衣服,此地也有『天衣服雲』。第三種就是臥具,第四種是醫藥。這是我們日常生活不能缺少的。這個地方有香花,這個花是代表色塵,香裡面就含著有味塵在裡面,不但是鼻根所嗅,舌根也能所嘗,舉的例在表法的意思來說都很圓滿。一般講花是表因,因為結果之前先開花,因代表菩薩行,果是代表如來所證的無上菩提涅槃,佛前供果表這個意思,供花代表修因。並不一定說一定要布置得很漂亮、很莊嚴,這個當然也是接引眾生的一種方便,真正的意思是有代表的,讓我們見到花就想到要修行,就曉得花開了後頭要結果,善的花,善因結善果,惡因結惡果,清淨因結清淨果。

  諸位要是懂得這個表法的意思了,如果你只是在佛堂供桌上看到香花,這是表法的,提起我們警覺了,離了這個之外你就忘掉了,那你這不叫修行。你要看到花,無論什麼地方見到花,跟佛前供花是一樣,都是代表修因,小乘是三十七道品,大乘是六波羅蜜。看到一切果都代表菩提涅槃。我們在佛前點蠟燭、燃燈,這是表智慧光明,你晚上任何地方看到燈都是代表智慧光明,這個我們才能入境界。單單在佛堂表法,離開佛堂這些香花都不能表法,那就錯了,我們就是迷而不悟。所以悟了以後,一切法皆是佛法,不單單是西方極樂世界六塵說法,我們這個世界又何嘗不是六塵說法?六根所接觸的都在給你說法,可惜自己不悟,悟了就是頭頭是道,處處皆是,我們六根接觸的統統都在說法。這是表法的義趣。

  燃燈,你懂得這個意思,我們就不必一定要守著從前的老規矩,用不著,不必。譬如以前燈是用酥油燈、香油燈,這是油裡面最好的,在大陸上一般寺廟還是用酥油燈,香油燈是用小磨麻油,這是代表上妙,代表我們境界。但是這樣的燈,你像我們前面點的這盞燈,這盞燈我點得很久,大概一個月需要六斤油,如果是買這樣好的油,一個月點這個一盞燈是相當可觀的。如果我們沒有這個能力,可買次一點的油,這個花生油、豆油都可以點。在今天這個時代,燈是表光明,表法的,不需要點這個燈,電燈就可以了,現在佛前供的燈是電燈,光度比油燈要亮得多,費用又節省了很多。所以我們不要呆呆板板的一定要點油燈。這個燈是人家送來供養的,人家送來是一番好心,不點也不行,既然送來了,我們就要點,這是滿眾生的心願。

  所以諸位要曉得通權達變。供的花,以前供的都是鮮花,現在有塑膠做的花,有緞帶花,它是表法的,都可以供。所以懂得表法這個意思,我們自己見到了,境界就能轉了。這個地方供具都加上一個天字,天並不是說天上的,天是代表法界當中法爾自然,具有不可思議的德用,所以天有天然的意思,就是自然的意思。由此可知,這個供具不是我們勉強去求得來的,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很容易得到,不是要怎樣去求得,為什麼?我們表是表敬心。實際上佛菩薩泥塑木雕,你供得再好它也看不見,燒再好的香它也聞不到。所以要曉得這個意思,天就是自自然然,我們盡心盡力。

  但是在這個一切供具裡面,我要告訴諸位的,燃香要燃好香,這是我勸你們同修們。一般寺院的香,尤其是在鄉下,我以前在大溪香雲寺住過半年,裡面的老和尚買香買的是很差很差的,兩塊錢一斤。因為信徒很多,常常來拜拜,他買那個香不好,香燒多了,薰得對我們身體健康都有妨礙,那個實實在在不成敬意。好香燃一支。這個香爐,我們現在用臥香爐,臥香爐實在是好,不至於燒得香灰零亂,能夠保持得很清潔。點香點一支香,家有佛堂很好,沒有佛堂,念書時在書桌上擺一個臥香爐燃一支香也非常之好,一定要選好香,點一支。

  雲的意思,每個供養具底下都有雲,雲的意思也是表法,表隨緣的意思。可見得一切供養具當中,決定沒有攀緣。我們自己一定想要辦什麼供養具,這個心已經攀緣了。隨緣,隨緣才自在,攀緣就不自在了,攀緣就有煩惱了,就不自在了,所以要隨緣。這個也就是表自己行力,也就是自己的能力,自己的願力,一切都自自然然,這樣子我們成就一切事業心地清淨。如果我們要辦一樁事情,要操很多心,要攀緣,這與我們的清淨心相違背。心要清淨,又要成就事業,這是佛法。

  這些供具裡面色相都很顯然,修行的人以智慧來看待,雖然以六塵來供養,一一塵無不是緣起性空。所以在一一供具裡面能受用它而不著相,這個是普賢行,就是修行的最高原則,一一法裡我們有受用,沒有執著。如果受用裡有執著這是凡夫,受用裡面沒有執著是菩薩,受用裡面有執著就有煩惱,起分別、起執著就有煩惱。受用裡面不分別、不執著就沒有煩惱,煩惱障就可以斷除;一切自在受用,一切都明瞭,所知障就破掉了。所以在日常生活當中,會的,二障就在日用平常當中斷掉,沒有離開日用平常之事。所以普賢行實實在在是妙極了。

  為什麼有這些用?這些用實際上在佛菩薩是利益一切眾生,大慈大悲。諸佛菩薩利益眾生,我們現在沒有成佛,在初學階段,也是眾生之一,我們一切五欲六塵的享受又何嘗不是諸佛菩薩變化所作?只是我們自己不能夠覺知而已。到你覺知,你明白了,你才曉得諸佛菩薩的慈悲。體會到佛菩薩的大慈大悲,我們就要繼續效法,我們要效法諸佛菩薩,這個也得要起大慈悲,效法菩薩行願。我們今天在佛菩薩形像之前修這些供養,這是學習,就是培養供養的心。真正供養是要利益一切眾生,這是真供養。大意昨天已經跟諸位說過了。

  供具裡面還有,譬如『一一燈炷,如須彌山。一一燈油,如大海水』,這個是代表廣大的意思,這裡面與性德就能夠相應了。清涼大師給我們講的,代表供養,稱理是有深的意思,稱事是有廣的意思,甚深之理,廣大之事。下面這就是正式教給我們修供養了。

  【以如是等諸供養具。常為供養。】

  這裡面特別要注意到的就是常字,修供養不能間斷,要常修供養。修供養要稱理,就是要曉得供養的真正的義趣,理如其事,事如其理,這才是真正的供養。向下經文是相當重要,這是講到「校量顯勝」,校是比較,量是度量,比較比較那一種供養最為殊勝。這個地方佛告訴我們。

  【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

  前面全是講的事,現在講法供養。在我們中國,佛經流傳的最普遍的是《金剛經》,真是家喻戶曉,就是不學佛的人也知道《金剛經》,念《金剛經》的人太多太多了。這是由於中國古時候禪宗弘忍大師、惠能大師,他們兩位大力的提倡,所以這個《金剛經》家喻戶曉。圖書館有六祖大師註解的《金剛經》,你們對著六祖大師的像,讀他註解的《金剛經》,就是六祖跟你說話。我們也有《壇經》的本子,你們都可以請回去多讀幾遍。這是講的法供養為最。底下就詳細給我們解釋。

  【所謂如說修行供養。】

  我們能夠依教修行就是供養三寶,不但是供養三寶,給諸位說,是供養一切眾生。我自己修行跟三寶有什麼關係,與別人有什麼關係?有關係,有很大的關係,你自己不曉得。你要能夠如法修行了,給諸位說,真正修行人,無論在什麼地方別人都歡喜、都恭敬,對你都仰慕,向你學習,你想與別人有沒有關係?但是不可以盲修瞎練,盲修瞎練,不但害自己也害一切眾生。所以學佛的人第一樁要緊的事是要明理,世出世間的事理要明達,這就是佛,佛就是覺的意思,一切事理明達不迷惑這叫做學佛。不迷,我們做的事、行為就能得到正,行才正。所以第一句就是『如說修行』,這一句是總說,下面再舉個例給我們說明。

  【利益眾生供養。】

  (音檔中斷)

  政府要修一個工程,你的奏摺是勸皇帝不必浪費財力,是修很大的工程。他一想是有這個事情,他說但是這個事情並沒有成功,我建議是建議了,皇帝沒有採納。他說如果要是採納了,你就不會到陰曹地府來了。沒有採納也有這麼大的功德?有那麼大的功德。你的心到了,不是你力量能做到。所以他那個善實在是很大,這個心太大了。如果皇帝能接受不做這個工程,那是多少老百姓得利益。由此可知,起心動念就結業。所以心量要廣大,要為一切眾生著想,不要為自己一個人。為一切眾生著想,縱然是做不到也有無量無邊的功德,不是我們不做,是我們能力做不到,可是我們心念到達了。所以利益眾生就是供養諸佛、供養一切菩薩。

  【攝受眾生供養。】

  這個『攝受』是進一步了,「攝受」是要教他善法,善法裡面最善的無過於佛法,我們以種種善巧方便誘導眾生學佛,這就是屬於攝受眾生。

  【代眾生苦供養。】

  苦能代嗎?我們曉得,所謂是因緣果報自作自受,佛菩薩都不能代我們,我們發這個心就能代得了嗎?事實在是代不了,心可貴。於是乎大小乘佛法裡,有許許多多修苦行的人,修苦行的人這裡面的意思就是代眾生受苦。我們看到苦難的眾生,不忍心自己過舒服的日子,把生活水準降低。所以佛陀在世的時候,出家人三衣一缽,這個裡面就有代眾生苦的意思,也有攝受眾生的意思在。

  在今天這個社會裡面,一切都講享受,講求的是消費,跟從前的觀念完全不相同,以前人的觀念是節儉,現在講消費。譬如說從前做一套木器的家具,這個家具要傳好幾代,做得堅固,至少也得用一、二百年,要用多少代,東西多實在,這個材料就是道道地地的材料。現在的家具是什麼?你們看桌子很漂亮,假的!原先我都不曉得,我都被欺騙了。這些桌子是木工在我們講堂做的,他把材料拿出來我才曉得,原來裡面全是假的,外頭是一層皮貼上去的,不是真的,看起來漂亮,全是假的,力氣大的一拳就打破了。他就叫你講求消費,用兩年不能用了再換新的,不像從前家具要用幾百年。他賣給誰?我們這個講台就是從前的材料,這是真實材料,確實能用一、二百年,用不壞。今天什麼都是假的,這些我們都應該要覺悟。

  可是我們學佛的人還是要節儉,一件衣服至少要穿十年、二十年。可是今天大家的觀念又不一樣,衣服天天變花樣,昨天做的衣服,今天又變新花樣了,你這個樣子不流行了,又得換花樣了。所以你們聽了《八大人覺經》魔王裡面四魔,五陰魔、煩惱魔、死魔,這是在內的,外面有個天魔,誰是天魔,你們認不認識?凡是天天動腦筋想新花樣來誘惑你的都是天魔。我舉一個例子說,服裝設計師就是天魔,天天動腦筋耍花樣把你們辛辛苦苦賺的錢都送給他。你們要覺悟。我們穿這個衣服永遠是這個樣子,不變的。我看你們穿的衣服花樣實在太多了,這都是天魔在設計的,你們的心隨著魔轉,為他所轉,沒有辦法跳過他的魔掌。凡是叫我們動心的都是魔,這是我們要能警覺到的。這是我們自己要覺悟、要發心,我們自己節儉就是代眾生受苦,我們自己能節儉,能有多餘的力量我們幫助別人,這是無量的功德。

  【勤修善根供養。】

  這一點要有智慧做基礎,當然每一條都是以智慧做基礎,這一條特別要緊。你勸人家修善根,人家能接受,這你就應該勸他;如果不能接受就不能勸,不能接受你也勸他,得的效果是相反的。所以你要觀察,觀察到能接受了,可以勸他;不能接受,等待機緣,甚至於等十年、等二十年、等三十年,你要有這個耐心,要有智慧去觀察。這是『勤修善根』。在世間法裡面,不貪、不瞋、不痴是世間法的三善根,在佛法裡面是以精進為善根。

  【不捨菩薩業供養。】

  菩薩的事業是上求下化,這是菩薩的事業。如果在本經所講的,菩薩的事業是非常之廣大,可以說包括了世間各行各業,只要以菩薩心去做,全是菩薩事業,士農工商都是菩薩事業,不單單是指弘法利生。我們講六度,六度範圍非常之廣泛,譬如以布施來說,財布施,絕不是說我們拿了財物施捨別人是布施,你辛辛苦苦賺來的錢養活一家人,對家人就是財布施,你自己供養父母也是布施,教育子女也是布施。可見得我們是天天都在修布施,哪一個人不是如此?但是他不曉得,菩薩的心量更大,凡夫的心量小,只是自己父母家親眷屬,幫他忙,他的布施範圍就這樣大,菩薩對一切眾生生平等心,所以他的境界廣大。

  布施如是,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無不如是。譬如守戒,你們在學校裡,校規就是戒律;在國家,法律也是戒律;家庭裡面,家有家規,那也是戒律;公司行號的章程,那就是戒律。所以千萬不要呆呆板板看到戒律一定是五戒、十戒、菩薩戒、比丘戒,這個叫戒律,那就不叫普賢行,那個範圍太窄小了。世出世間種種戒行它的總綱領就是兩句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不但佛法的戒律精神如是,世間一切法精神也是在此。中國最早成文的治國大典就是《周禮》,《周禮》就是周朝的憲法,我們今天講憲法,那時候沒有這個名詞,《儀禮》就是種種法規,我們現在所講的種種法律,周朝的時候《周禮》就是國家的根本法。《禮記》那是解釋的,是註解的。所以持戒的範圍也是非常之廣大,絕不限於三藏經典這些條文。諸位要懂這個意思才能修普賢行。

  菩薩事業他的精神就是利樂一切眾生,使眾生得到最大的利益,得到究竟的快樂。可是利益與快樂一定是建立在智慧的基礎上。我們曉得,我們的利益失掉了,我們的許多煩惱與痛苦都是對事理迷惑而不能明達才產生的。如果對於一切事理都通達,覺而不迷,不要說在順境裡面我們沒有苦,就是在逆境裡面也沒有苦。處逆境的時候,古時候顏回,顏回是貧困之極,可是顏回的生活比誰都快樂。他樂在哪裡?他樂在明達事理,曉得事實的真相。可見得苦與樂並不受外在環境的影響,而是在我們自己的覺與迷,這個是真實的因素。只要你覺悟了,覺悟了之後,像顏回那樣的貧窮還是非常的快樂;如果你不覺,縱然有許許多多財富還是痛苦。

  所以前幾年,美國有個大富豪休斯死的時候,報紙上登的他有二十五億美金的財產。看報紙介紹這個人一生很痛苦,雖富,富而不樂。富而不樂不如貧而樂。休斯可憐,因為財富多,怕人謀殺,出去坐的車都是裝甲的,好多保鏢,跟人見面都用電視接見外賓,不敢面對面,可憐,自己把自己終身監禁,你看多可憐!哪有我們這麼自在?如果真正明達事理,那些錢要拿來布施,他的福報太大了。東南亞這些國家,那些錢拿來就能幫助一個國家,二十五億美金,如果他布施給一個國家,他來生必定到這個國家做國王。為什麼?這一個國家的人都得他的恩惠,一點都不假了。他愚痴,他不懂佛法,他不曉得,死了之後還得受惡報。好,下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