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西方確指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五集)  2013/10/16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三重別院  檔名:WD20-016-0005

  《西方確指》

  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請大家翻開課本《西方確指》第十一頁,我們從倒數第二行第二句看起。

  【悲哉眾生。求道不遇真善知識。未免陷於羅網。不可不慎。】

  昨天我們學習到這一段。這一段是覺明妙行菩薩對查定宏母親的一段開示,講出她過去世修道的因緣,因為沒有遇到真正的善知識,自己修行方向錯誤,墮在邪見裡面。這一段菩薩非常慈悲,就是給他母親講,修道如果沒有遇到真正的善知識,『未免陷於羅網』,這個「羅網」是邪知邪見。《華嚴經》佛給我們講「入見稠林」,見就是邪見,非常稠密的森林。此地用羅網來比喻。在《楞嚴經》佛也跟我們講,「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就是邪知邪見的老師很多,像恆河沙那麼多。此地用羅網表示非常多、非常稠密。如果不是遇到真正善知識來指導,往往好心修行都修錯了,不管怎麼認真用功,修得不對,盲修瞎練,誤入歧途,這個非常可惜。所以菩薩在此地也給大家開示,不可不謹慎。我們接著再看下面的文:

  【汝今當知。由昔以見邪故。報獲五漏。失正知故。復遇邪師。毒螫。】

  這個念「遮」,或者念「識」,就是有毒的刺,另外的意思是指毒害人的行為。

  【毒螫親遭。豈得不生恐怖。今應速發正信。至心憶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國土。】

  這是跟查定宏的母親講,因為過去世這樣的一個因緣,她修行修錯了,所以以這個知見偏邪的緣故,這一生果報『獲五漏』,「五漏」,就是過去世她是一個比丘身,這一生變成女身,女身有這五漏。『失正知故』,為什麼這一生獲這樣的果報?因為過去世失去正知正見的緣故,墮入邪見,所以這一生這個果報變成女眾的身。這個五漏,我們看《佛學辭典》就可以查得到。『復遇邪師』,「復遇邪師」就是又遇到知見不正的老師。好像去遭遇到有毒的刺,遭遇到邪見的老師,這個邪師會給人誤導,錯誤的引導,讓人誤入歧途,墮落惡道。

  『豈得不生恐怖』,所以不知道都不怕,知道了就會很恐怖,知道這個事情的嚴重。現在這個時代非常的多,非常的普遍,你看過去明朝那個時代,古時候有邪師,沒有現在這麼多,現在可以說到處都是,你一不小心就跟著邪師學錯了。在這個時代要遇到真正的善知識,真的也是過去世的善根福德因緣才能遇到,遇到了他才能相信、才能接受。如果善根福德因緣不具足的人,遇到了他還是不能接受。真善知識勸他,他聽不進去、不接受;邪師勸他,一勸他就馬上聽。我們淨老和尚常講,所謂「聽騙不聽勸」,真正勸導他的他不相信,騙他,一騙他馬上就相信,那這一生就要空過了。

  後面菩薩勸她的這句話是最重要的,『今應速發正信,至心憶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國土』,這一句是非常重要。因為查定宏的母親過去世是比丘,一個出家的男眾,如果過去生她修淨土,念佛往生極樂世界,這一生她不是墮在女眾的身而是作佛,這怎麼能夠相提並論?所以在這個時候遇到菩薩來指點,這算是時節因緣成熟了,所以菩薩勸她念佛求生淨土。念佛往生極樂世界,什麼問題都解決了。如果沒有往生淨土,除非自己修行能夠斷煩惱、破無明,如果煩惱不能斷,生生世世修行進進退退,進得少,退得多,所謂進一步退了九步。往生淨土就有進無退,一生成佛。我們再看下面的開示:

  【無朽為一友問。得壽幾何。菩薩示偈曰。人命如朝露。虛浮無定期。未能逃夢幻。何必預求知。】

  『無朽』是他們這八個人當中的老師,他為一個朋友請問覺明妙行菩薩,他這個朋友壽命還有多長?『得壽幾何』。菩薩給他開示,用偈頌先給他講,『人命如朝露』,「人命」就是我們人的生命,就如同朝露一樣,朝露就是早上的露水,晚上下的露水,早上太陽一出來,露水就沒有了,這個形容非常短暫。我們人的壽命,實在講是不長,很短暫,縱然活到一百二十歲,在我們一般來講是非常長壽,但是一百二十歲,一百二十年也是很快就過去。更何況在這個世間能活到一百二十歲的人很少,非常少。古人有一句話講,「人生七十古來稀」,就是人生七十歲就很稀有。在《禮記》講七十就算老。

  現在有一句話很流行,說「人生七十才開始」。現在好像醫學發達,人的壽命都延長了。以前的人能活到七十歲的就不多,五、六十歲往生的很多,在我們的親友當中、長輩當中也不少。像我一個三叔公五十三歲就往生了,四、五十歲往生的也有,在我們認識的人當中四五十歲、五六十歲、六七十歲走的也非常多。所以人生七十古來稀。現在人又講人生七十才開始,這句話是世間人講的,因為這個話也有安慰的意思,人七十歲,你不要說他老,跟他說你才開始,七十歲才要開始。我們一般人講,總是會停留在一個虛妄的妄想裡面,是剛開始沒有錯,開始又要繼續輪迴,下一輩子又要換一個新的生命、新的環境。

  我們現代人都認為說現代醫學發達,大家壽命都延長了,你看活八十幾歲、九十幾歲的、一百歲的都不少。釋迦牟尼佛在經上跟我們講,佛出現在世間,那時候地球上的人類平均壽命是一百歲。佛跟我們講,我們現在是在減劫當中,我們在減劫,減劫就是每過一百年,人的壽命就減少一歲;如果我們生在增劫,那就過一百年增加一歲,增加到八萬四千歲,那最長的。八萬四千歲到了頂端,又開始減劫,過一百年又減一歲,減到最少十歲。十歲又開始往上提升,又過一百年又增加一歲。我們現在是減劫,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是人壽一百歲,根據中國的算法,釋迦牟尼佛涅槃離開我們人間已經三千年了,那時候一百歲,現在減了三千年,減掉三十歲。所以現在人平均壽命是七十歲,平均壽命。

  我到大陸去,有很多同修有疑問,怎麼七十歲,我看到八、九十的很多?我說那個是平均年齡。現在醫學發達,大家壽命都很長。我說是平均年齡。他還是想不通。我說很年輕死的也有。他說是有,但是他看到還是好像活得很老的比較多,年輕死的少。其實他沒有去殯儀館看看,實在也不少。後來我就跟他講,我說現在還不到一歲就死了,那有多少你知道嗎?我說墮胎的你知道嗎?墮胎的幾個月就死了,一天地球上死多少人你知道嗎?他才明白,這樣來合計一下,真的沒錯。現在活在這個世間上的人,醫學發達,年紀增長,但是還不到一歲,幾個月就被殺死的很多。光一個澳大利亞,人口比我們台灣少,一個月就一萬多件的墮胎事件。全球,一個大陸十三億人口,有多少?現在墮胎又合法化,以前是違法,現在是合法。所以我這樣給它算,佛還是講得沒錯,給我們講的平均年齡,你有少數幾個人是活到八、九十,活到這麼多,但是還不到一歲死的每天不曉得多少,你這樣去平均計算,算算差不多。

  但是活在這個世間,多活幾年是不是就是好事?從佛的因果來看,未必是好事。為什麼說未必?多活幾年,你多活幾年要幹什麼?多活幾年,你多活幾年在做好事還是幹壞事?如果多活幾年幹壞事,那將來這個果報就更慘了,那有什麼好處?將來墮落地獄的時間更長。所以這個帳要怎麼算?如果活在這個世間做一些對眾生有利益的事情,這是需要多活幾年;如果在這個世間造惡業,多活幾年就多造幾年惡業,實在講沒好處,反而有壞處。

  所以「人命如朝露」,實在講人的生命,佛在《四十二章經》跟我們講,「人命在呼吸間」。佛在問弟子說你們知道嗎,人的生命有多長?一個弟子說可能一個晚上,今天晚上上床睡覺,明天早上爬不起來,就走了。就像孔老夫子他不收隔夜的帖子,他為什麼不收?因為他擔心晚上睡覺,明天就起不來,給你收這個帖,我要失信了。有一個弟子就說是一個晚上,人的生命可能一個晚上,明天他就走了。這個我們在現實生活當中,的確也常常聽到。另外一個弟子講,一餐飯的時間,可能這餐飯還沒有吃完,突然他就往生了。這個前面兩個回答,佛都跟他們講,你們講的還不是事實。後來第三個弟子講,說人命在呼吸間。這是講得最真實的,為什麼?你一口氣不來,這口氣呼出去,吸不進來,那就死了,就是在呼吸之間,人命在呼吸間,那比朝露就更短暫,你看人命在呼吸間。

  你看去年西班牙淨宗學會陳會長陳永森,陳永信居士,還有宜蘭陳永煌居士,當初我都叫他們是三兄弟,永字輩的。他也是,今年如果在,六十六,去年吃中飯,他喝幾口湯,就在餐桌上心肌梗塞就往生了。我們聽到這個消息,真的就想到佛經上講,人命在呼吸間,真的就是這樣。

  人命如朝露,『虛浮無定期』,「虛浮」就是不一定,我們在六道輪迴,在這個短暫的人生當中沒有定期。真正一個覺悟的人,他時時刻刻就是想到我就要死了。印光祖師是給我們念佛人做一個很好的榜樣,你看祖師他自己寫一個死字,在自己的小念佛堂,佛像後面就貼一個死,他自己就是這麼觀想,也勸念佛的人這麼觀想。他說這個死字非常好,想到我今天就要死了,你還有什麼放不下的?這個字如果提得起來,我們念佛就得力了,就能降伏妄念;這個事觀不起來,我們總是被這個妄想打敗。印祖給我們一個很好的榜樣,給我們念佛人很好的榜樣,我們要常常記住祖師這個開示,對我們念佛功夫的幫助非常之大。所以人命如朝露,虛浮無定期,不一定,今天不知道明天的事情,甚至也不知道等一下的事情。

  『未能逃夢幻,何必預求知』,你不能逃得過這個夢幻泡影的這種生活,那何必知道你活幾歲?知道不知道這個意義不大,何必要知道?不知道還比較好,知道那又能怎麼樣?除非像了凡居士,孔先生給他算命,五十三歲八月十四丑時就要死了,孔先生給他算這個命,算得很準。後來遇到雲谷禪師給他開示,他能改造命運,那這樣還比較有意義。如果不能改造命運,你又不能進一步的脫離生死輪迴,知道就意義不大。所以說何必預求知,「未能逃夢幻,何必預求知」,你逃不過這個夢幻泡影的六道輪迴,那何必去求這個壽命有幾何?我們再看下面的開示:

  【復示曰。且莫為他問日期。到臘月三十日。管取手忙腳亂在。是友果以次年臘月三十日疾終。】

  覺明妙行菩薩又給無朽開示,說你也不要去為他問哪一天,意思就是給他講,你也就不用去告訴他。他跟無朽講,你那個朋友到臘月三十日,臘月就是農曆十二月,年底那個月,一年最後一個月,三十日就是除夕那一天,他除夕那一天就會死。『管取手忙腳亂在』,我們六道凡夫到命終的時候都是這樣,手忙腳亂,不能了生死,那都是手忙腳亂。『是友果以次年臘月三十日疾終』,無朽的朋友果然第二年臘月三十日那一天,「疾」就是生病,走了,就是除夕那一天。我們再接著看下面:

  【無朽聞說。遂求開示。】

  無朽聽到菩薩這麼跟他講,就求菩薩給他開示。

  【菩薩曰。元柏當知。學道而不明此心。譬如造屋無基。渡水無筏。欲明心者。當微細觀究。此身此心。從何而有。既四大虛幻。心將誰寄。身心既幻。世界微塵。了無差別。目前萬法。從何處生。從何處滅。若無生滅。則能照所照。兩無所依。自見真如寂滅場地。】

  菩薩給無朽開示,說『元柏當知』,這個「元柏」可能是他跟他取的法號。『學道而不明此心』,這是在《楞嚴經》佛講得最詳細,學道以大乘法標準來講,你必須先認識你的真心。在禪宗講「悟後起修」,悟了之後你會用心,你會用真心,你會用真心才能夠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如果不會用真心,我們用阿賴耶,阿賴耶是妄心,用這個妄心修行最高能夠修到十法界的佛。像聲聞緣覺、權教菩薩、十法界的佛,還沒有明心見性,但是他們超越三界六道生死輪迴,他們超越了,他們用的還是妄心、還是阿賴耶。我們凡夫也是用妄心,也是用阿賴耶,但是我們六道凡夫用得不對,所以在六道裡面生死輪迴。

  四聖法界的佛菩薩、聲聞緣覺,他們用阿賴耶,雖然他們也用妄心,他們用得正,我們用得邪,用錯了在六道,用對了在四聖法界,他們還是用妄心修行,不知道真心,不認識真心。不認識真心,但是他們修得很正,就是依照佛的指導,妄心用得很正,所以他們能夠到四聖法界,能夠了生死,但是還不能明心見性,因為他們用的是妄心。你要明心見性,必定要用真心,不管你修哪個法門都一樣。十法界的佛還沒有明心見性,他斷見思煩惱、斷塵沙煩惱,但是無明沒破,因為他沒有用真心,還是用妄心。

  所以天台宗分佛有六即佛,理即佛,就是我們所有眾生跟諸佛菩薩一樣,從理論上講大家都有佛性,都是佛,理即佛。第二個名字即佛,名字,就是聽經學佛知道自己本來是佛,但是還沒有真正修行。第三個觀行即佛,觀行,就是開始修行,修觀,功夫得力了,但是還沒有斷煩惱,還沒有斷見思惑、塵沙惑。第四個相似即佛,相似,就是斷煩惱,阿羅漢以上到十法界的佛、菩薩,很像佛,但不是真的佛,因為他還用阿賴耶、用妄心,所以叫相似即佛,很像。第五個是分證即佛,就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那是真佛,他們用真心。第六個究竟即佛,無明破盡,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

  這一段菩薩的開示就是講,學道如果你不明瞭這個心,「此心」就是真心,你不認識這個真心,『譬如造屋無基,渡水無筏』,好像你要蓋房子沒有地基,那怎麼蓋?你要渡水沒有船筏,那怎麼渡?所以在以大乘圓教的標準修道,像禪宗講的悟後起修,要教你先認識真心。認識真心,大家如果不怕麻煩,請讀《楞嚴經》,開慧《楞嚴》。我第一部聽老和尚講的經就是《楞嚴》,所以對《楞嚴》也印象比較深刻。《楞嚴》就專門找心,你看《楞嚴經》,七處徵心,佛就問阿難,你心在哪裡?阿難尊者能夠講出七個地方,我們都沒辦法,像他講在內、在外、在中間,講了七個地方,七處徵心,這《楞嚴經》很精彩的部分。有的祖師他判為七番破處,他講了七個地方都被佛給他否定,破了。這個詳細要講《楞嚴》,一層一層給你分析,那比較花時間。年紀比較輕的,如果四十歲以前,我們老和尚講,四十歲以前,我建議你們去讀《楞嚴》,開慧《楞嚴》,你讀了會開智慧。四十歲以後,我建議你,你不要管它真心妄心,你就阿彌陀佛念到底就對了,年紀大了,不要找那個麻煩。但年輕的,我們建議他多學習,將來他可以弘法,特別度那些知識分子。

  所以你不認識真心,沒辦法修行。所以禪宗教下都要先明白這個道理,你真正會用心,你才會修行,這個標準很高。這個標準是大乘圓教,因為天台宗判四教,華嚴判五教,五教是小始終頓圓,天台判藏通別圓,他講的標準是在圓教,圓教的標準,他的基礎建立在真心上面。如果你沒有前面小乘教、方等教這些基礎,這是講到般若,你也不得其門而入。菩薩給無朽開示,過去他們都修行修得很久了,所以他對他開示,如果沒有這個基礎,開示大乘他還是不得受用。但是我們可以聽一聽,這是可以的。聽得懂就懂,聽不懂也沒關係,不要一直去想,你愈想就愈想不通,就放下,不要想,一心念佛。

  這裡講『欲明心者,當微細觀究』,你看這個「微細」,「觀」是什麼?觀照,「究」是什麼?參究,觀照參究。這都是禪宗用的方法,禪宗你沒有開悟,不准你看經典,跟教下不一樣。教下用經典慢慢給你分析、給你講,因為大乘境界是不可思議的境界,講也講不出來,你想也想不到,但是佛在經典上有善巧方便引導,用經教引導我們入那個真實。禪宗它這個方法,它是不用一般經教這種方法,直接就是叫你頓悟。所以去參禪的人,他沒有開悟就不准看經典。為什麼不准看經典?要斬斷他的妄想,因為你不會看經的人就一面看一面打妄想,跟經講的是完全是違背的,不知道那個經它的意思是意在言外。開經偈講「願解如來真實義」,如果不懂這個經義,在這個文字上,名字、語言、文字上去那邊打妄想,你想了無量劫你還是不懂,還是不解如來真實義。

  當微細觀照參究,究,這個不是講研究,是參究,這是很關鍵的。現在人都說我研究研究,研究用的是意識心,意識心就是阿賴耶、就是妄心,那你怎麼研究都研究不出事實真相。所以科學家、哲學家頭腦很好,研究到最後,他還是找不到宇宙人生的真相。為什麼?用心用錯了,他用妄心。妄心,我們這個意識心緣的範圍也很廣,對內它能緣到阿賴耶的三細相,業相、轉相、境界相,對外能緣到宇宙的邊緣,這個意識心緣得很廣。現在科學家透過科學儀器,對內可以緣到阿賴耶的三細相,對外可以緣到宇宙的邊際,但是就是緣不到自性、本性,因為他用的心不對,用錯了。所以不能研究,要參究,參究就叫你參,你不能用去想、去研究,我來研究研究,那不行,一研究、一想就墮入妄想、妄念,那你怎麼想也想不到真實的。

  所以禪宗有一些學人去跟禪師參禪,禪師給他問一個問題,那個去學禪的人剛剛要開口要回答,禪師就用手掌把他嘴巴給他摀住,那個人馬上開悟。禪宗在中國佛教史上,很多種方式,開悟的很多,也很有趣。有的去參禪,問問題,口一開,香板就打下去了,不能開口,「開口便錯,動念即乖」,不能開口。不能開口,那就乾脆不要講。不要講也不行,香板又下去了。他開口也不是,不開口也不是,逼到最後他突然大徹大悟了。禪宗用這種方法,參究,逼你開悟。如果是這樣的根器,遇到真正高明的禪師,用這種方法可以幫助人頓悟。如果不是這個根器,如果遇到那個禪師,現在我看到很多人,名片都印什麼禪師,我看他對禪一點都不懂,印的名片,他是傳第幾代的,什麼曹洞宗的。遇到這些人,我們也不好意思去給他揭穿,因為揭穿他他還是不知道,那些都是外行的。

  下面講,『此身此心,從何而有』,我們去找,這個身體、這個心從哪裡來的?我父母生我的。你父母又怎麼來的?我父母的父母。那你一直再問下去,問到最後你就會起一個疑情,禪宗要你悟,就是在你提起那個疑情給你點破,你就開悟了。這裡他還有講一個讓你去微細,注意這個微細觀究,微細就是你心要微細,心要細,不能粗心大意。「此身此心,從何而有」,這個身心從哪裡來?為什麼有這個身心?為什麼我們有眼睛可以看、鼻子可以嗅、舌頭可以吃、耳朵又可以聽?怎麼有這些功能?這功能怎麼來?這個科學家不知道,哲學家也不知道。我們鼻子為什麼長這樣?

  我年輕的時候,那時候聽經,已經聽老和尚講經,有一次我在台北工專,晚上在那裡散步,被兩個基督教的把我拉到計程車,說幫我出車錢,去新生南路一個基督教堂,一個美國回來的牧師很會講道,他說你不去聽太可惜了。我說我沒時間。你不去可惜。把我拉上去,兩個人,一個把我拉上去,一個又另外拉一個人,那個傳教實在是很熱心。我去,很多人。剛好我進去的時候,那個牧師講到,他說你們知道上帝有多萬能,你們知道嗎?上帝把我們人這個鼻子鼻孔造向下,你說上帝厲害不厲害?如果上帝把我們這個鼻孔造朝上面,我們下雨就積水了。大家聽到,鼓掌。那時候我已經聽淨老和尚講經,聽了實在快笑出來了。

  現在來考一考,我們人身體為什麼長這樣?大家有讀《無量壽經》,《無量壽經》跟我們講,「不可思議業力所致」,大家有沒有讀過這句經文?佛給你講得很清楚,不可思議,你不可以用你的思想去思惟,不可以用你的言語去議論,就跟你講不可思議了,你偏偏要思又要議,你說你思議得出來嗎?你《無量壽經》多讀幾遍,這段經文讀幾遍,你會開悟的。不可思議所致,為什麼極樂世界那樣,我們娑婆世界這樣?不可思議業力所致,那個業力是不可思議的,「法爾如是」,它本來就是這樣的。你懂得不可思議這四個字,你這段文你就都明白了。大乘法都跟你講不可思議,所以禪宗就不讓你思議,用參的,讓你悟入那個境界,你就明白了。悟入,你自己悟入了,別人問你,你也是對他講「不可思議,唯證方知」。這裡一層一層給我們講,此身此心,從何而有,你追到最後,沒有。像阿難尊者,七處徵心,找了七個地方,他找到心慌,他真的心不曉得在哪裡。

  『既四大虛幻,心將誰寄』,我們這個身體是四大虛幻組成的,我們這個心要寄存在哪裡?這個身既然是假的,你說寄在這個身體。阿難講心在裡面,佛說不是;他說心在外面,佛也說不是;那心在中間,我說身體裡面跟外面的當中,那也不是,找了七個地方。「心將誰寄」,大家有沒有看過達摩那個像?達摩那個像都是一隻手伸出來。那就是慧可去參達摩,慧可去那邊跪了三天三夜,達摩祖師不理他,他拿他的戒刀,手臂砍斷一個,後來達摩才問他說,你何苦?你這麼辛苦跪在雪地三天三夜,又斷了一隻胳臂,你這何苦來哉?你為的是什麼?他說我心不安,求你幫我安心。達摩說好,心拿來,我幫你安。慧可一下子回頭,回光返照,他忽然,心在哪裡?找不到。所以慧可說,「覓心了不可得」,我找心找不到,不知道在哪裡。「與汝安心竟」,達摩跟他說,心給你安好了。他這句跟他講完,他當下就大徹大悟。

  所以「既四大虛幻,心將誰寄」,寄在哪裡?不是寄在這個身體,不是這個身體。這個身體,以前有人說,心是腦細胞,這肉團心,心臟。其實都不是。你說心是心臟,現在醫學發達,人可以換心,人剛死了,有人捐器官,他甲的心臟可以移植到乙的心臟,甲死了,乙活過來,乙講話,他的思想是不是變成甲?不是,還是乙。但是他那個心不一樣了,是別人的。現在醫學發達,換心、換肝、換腎,換了之後,換別人的器官,他的思想是不是變那個人?不是。那說明他那個心不是那個身體的哪一個器官、哪一個部分,不是。不是,但是我們現在有感覺、有知覺,這個心到底是在哪裡?大家這一段,如果你會參,去參個幾天看看,如果你參透了,你就開悟了。開悟其實講也不難,就是你參透就悟了,參不透,參個無量劫還是這樣。

  『身心既幻,世界微塵,了無差別』,我們這個身心既然都是虛幻的,你也找不到,那整個世界微塵跟我們這個身心不是一樣嗎?『目前萬法,從何處生,從何處滅』。我們現在要找生滅,現在科學都要找宇宙的起源。淨老和尚講《華嚴經》,《妄盡還源觀》,講到現在的科學家(外國的科學家)說,宇宙剛開始出現的時候是大爆炸;又講到萬法,這外國的科學家都講「進化論」,進化,他說我們人以前是猴子,因為猴子一直進化,就演變,原來有尾巴,現在變沒有尾巴。老和尚講經也講過,他說但是現在還是有猴子,那個猴子還是有尾巴,為什麼那些猴子沒變成人?又講不通了。所以外國這些科學家講的這些理論,早在古印度,三千年前,他們那些外道都講過,什麼斷滅論、常見、斷見,九十五種外道,各種看法都有,該講的他們都講了。

  所以目前萬法它從哪裡生的?又從哪裡滅?實在講佛在《華嚴經》就給我們講得非常詳細,因為我們沒有證入那個境界,我們還是有個疑惑;古來祖師大德他證入那個境界,他親見了,他們沒有疑惑。我們現在從經教裡面能夠悟是解悟,不是證悟,你沒有自己親證那個境界,不是證悟,是解悟,根據這個佛經的理論我們正確的理解,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但是畢竟你沒有親證。所以現在量子力學家提供這些科學報告,老和尚很開心,以前我們還是有些疑惑,現在科學幫助我們理解佛經上講的。因為我們還沒有證悟,那現在科學提出這個報告出來,讓我們能夠理解,幫助我們對佛在大乘經講的信心增長。萬法實際上講它那個生滅幾乎是同時的,而且生滅它沒有開始,所以我們講無始。我們念懺悔偈,無始,「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那個無始就是沒有開始。沒有開始這個怎麼出現?它是一時頓現,剎那剎那,一時頓現一時頓現。

  所以現在老和尚用過去老的電影膠帶,一秒鐘二十四張,用那個來跟我們講。實際上講,《菩薩處胎經》佛問彌勒菩薩,問說一彈指有幾念?彌勒菩薩講,彈一下,一個彈指,一彈就三百二十億的念頭過去了。念念成形,每一念都有精神、都有物質。一秒鐘最少能彈四次,快的話可以彈六次,就算彈五次,那也一千六百兆的生滅。所以它生滅的速度我們怎麼會感覺?感覺不到。所以有生滅實在講就是無生滅。所以我們說悟入無生法忍,你看到這個事實真相,它沒有生滅,不生不滅。所以花開見佛悟無生,悟入無生法忍,這是成佛的境界,見到宇宙本體事實的真相,它沒有生滅,生滅幾乎是同時的,所以說不生滅。

  『若無生滅,則能照所照,兩無所依』,沒有生滅,你能夠照所照,能所雙亡。『自見真如寂滅場地』,你就見到真如實相了,諸法實相你就見到了。諸法實相在哪裡?就在我們眼前。就在眼前我們就是見不到。為什麼見不到?因為我們現在那個心在動,起心動念,在生滅;你這個念一停下來,那你就看到真相了。這一段文字不多,但是我們要深入去細講,經典註解就相當多。菩薩開示他也是看根機,無朽是他們八個人當中的老師,說明他聰明智慧比較高,所以他才當他們老師,才跟他講高層次的佛法。這個我們能理解是最好,不能理解也沒關係,我們念佛法門,你就念到能念所念念到心空佛亦忘,那你就知道了,你就「自見真如寂滅場地」。我們用念佛這個方法,它有個方便,你可以先從有入無,其他的大乘法門不行,你一下子就要把那個斷掉。我們是從有念進入無念,其他大乘法你一開始就要無念,那比較難。我們從有念進入無念,有個方便。所以念佛它的方便就在這個地方,它殊勝也在這個地方,不管你什麼根器,用念佛這個方法都能達到真如寂滅場地。我們接著再看下面:

  【句曲孔生。】

  『句曲』是個地名,我查中國地理,這是江蘇句容縣,有個姓孔的先生。

  【持齋二十年矣。自念衰老。問死後云何。因泣下不已。菩薩曰。不須悲淚。但從我說。深信遵行。自有好處安身在。】

  到這裡是一段。這一段就是孔先生持齋,吃素二十年了。『自念衰老』,衰老就是年紀也大了。以前的人大概五、六十歲就覺得很老了,現在的人說人生七十才開始,實在講就是五十以上就半百了。我現在是六十三,六十三在古人講叫「花甲之年」,現在給我說人生我還沒有開始,所以我很開心。其實我們看印光祖師的《文鈔》,印祖給念佛人開示說五十歲以上的人多修內功,少修外功,外功就是做外面種種善事,少做一點,不是說不要做,減少一點,偏重內功。什麼叫偏重內功?多念佛,佛多念一點就是偏重內功,少做外功。如果半百以上的人偏重外功,少修內功,可能這一生就往生不了。所以要往生還是要佛多念一些。

  孔生問,老了怎麼辦?死了以後怎麼辦?他想到這個問題,想到這個問題就流眼淚了。菩薩就給他安慰,『不須悲淚,但從我說,深信遵行』,這句很重要,你要深信,這個信不能淺,要深信,深信不疑,遵照菩薩的開示來修行。『自有好處安身在』,你自然有好的地方安身,不要煩惱。

  【遂授偈曰。西方有淨土。人天皆所依。汝能修此門。安隱無驚疑。】

  這給孔生講,『西方有淨土,人天皆所依』,我們在六道裡面,人天道大家所依靠的就是西方淨土,我們六道凡夫要超越六道,西方淨土是我們所依靠的,唯一我們人天可以依靠的就是西方淨土。為什麼?它可以帶業往生,我們人天有分。『汝能修此門,安隱無驚疑』,如果你能夠修這個法門,你身後的事情你就安穩沒有驚慌疑惑了,對你的前途是一片光明。如果沒有學佛的人,不知道修淨土的人,真的想到人這一生,生命結束之後,那不曉得去哪裡,真的是前途茫茫,不知道何去何從,不知道去哪裡,這就很可憐!所以我們遇到淨土法門,實在講是這個世間最幸福的人。我們再看下面這段開示:

  【沈文州。以傷寒名家。適至作禮。菩薩問曰。寒入心包。當作何病。答曰。名中寒。因喻諸人曰。汝等但知寒入心包。名曰中寒之疾。若邪入於心。即為殞命之病矣。汝諸人但以身病為病。調之治之。至於心有大病。則不問明醫。不求妙藥。任其患苦而莫之覺。哀哉。】

  這一段開示是有一個醫生,叫做沈文州,專門給人家治傷寒的,是很有名的醫生。剛好這一天也去他們的乩壇請示覺明妙行菩薩。菩薩就問他,你做醫生,你又是專門治傷寒的,如果『寒入心包,當作何病』,如果寒氣入了心包經,這是什麼病?『答曰,名中寒』,就是這個心當中中了寒邪,中醫講風寒暑濕,寒氣是邪氣的一種,寒邪之氣入了心中。菩薩就用這個來比喻給大家開示,『因喻』,用醫家這個名詞來比喻,跟大家講。『汝等但知寒入心包,名曰中寒之疾』,「寒入心包」,就是中了寒邪的疾病。如果『邪入於心,即為殞命之病矣』,這個邪入心,命會喪失掉的,會失去生命,這是用邪知邪見入了心,那就是要命的。寒氣入心會要人的身命,邪見的寒氣入人心會損人的慧命,法身慧命。法身慧命比這個身體的生命那重要太多了。我們的生命,這個身體死了,四十九天又去投胎了,又換一個身體,換一個新的環境。但是邪見入心,它生生世世跟著你,不曉得哪一生、哪一劫才轉得過來,很麻煩。所以邪見入心是傷人的法身慧命,這個大家不知道。

  『汝諸人但以身病為病,調之治之』,身體有病知道要去調、要去治。至於心有這個大的病,反而不知道去問明醫,『不求妙藥,任其患苦而莫之覺,哀哉』,讓它生生世世給我們造成六道生死輪迴這個災患,受這個大苦而不覺悟,不知道要去對治,所以菩薩跟大家講「哀哉」,就是很悲哀!有心病不知道去治療,身體有病知道治療,心理有病不知道治療,生生世世不覺悟,所以六道眾生真的是很悲哀。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

  【陳大心。奉教念佛。極其誠至。菩薩示偈曰。八德池中蓮已種。果然一念甚宏深。滋培雖藉如來力。長養全憑決定心。又喻諸人曰。此土有發願往生者。彼土即生蓮花。故作是語。汝等應生深信。】

  這一位居士叫陳大心,大概這個居士發了大心,『奉教念佛,極其誠至』,他依教奉行來修念佛法門,他非常的誠心,就是很至誠的來念佛。菩薩給他開示一首偈說,『八德池中蓮已種,果然一念甚宏深,滋培雖藉如來力,長養全憑決定心』,這首偈就跟他講,也是跟我們大家講的。我們修念佛法門,我們每一個人「八德池中蓮已種」,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八功德水,蓮池當中那個蓮花你已經種下去了,你念一句佛號就種下去了。「果然一念甚宏深」,關鍵在這一念,心一,這一念,這一念我們常聽祖師大德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無量壽經》一心三輩給我們講,「一念淨心」,他那一念他就相應了。我們念那麼多就是要念到一念相應,一念相應就念念佛,你每一念都是跟佛相應。「滋培雖藉如來力」,滋培就是培養,雖然我們藉如來的加持力,但是「長養全憑決定心」,長養就是怎麼讓它增長、培養,全憑我們自己心在決定。這個就是講自他二力,你看我們要藉如來的力量,也要憑自己決定的心來培養、來增長,是兩方面,自他二力。

  『又喻諸人曰,此土有發願往生者』,又給大家開示說,我們『此土』,就是娑婆世界,我們現在住的這個世界,如果有人發願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彼土即生蓮花』。我們念佛的同修每一個人都發過願,有時候我們真的發願,真想往生西方,你這個念頭一生起來,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八功德水它蓮花就有你的名字。如果過幾天又不想去了,這裡孫子還滿可愛的,現在還不想去,蓮花又消失掉了。哪天又想要去了,那蓮花又出現了。剛才一個老菩薩來找我,他平常有去善果林參加法會,七十幾歲了,最近脊椎骨摔倒了,站也不舒服,坐也不舒服,躺著也不舒服。他跟我講,希望他往生要我幫他處理後事。我就跟他講,找碧珠。碧珠,等一下我拿電話給妳。他一直說拜託我給他處理。我說沒問題。他說我病得這麼苦,坐也坐不久,站也站不久,躺也。這個我可以理解。他說很想到西方。我說到西方,當然我們每一個人都想愈快去愈好,但是你壽命還沒到也不能急,你要隨緣。他遇到這個病苦,發願要去西方,七寶池就有蓮花了。如果念念不退,一直念佛一直到命終,佛就拿那個蓮花來接引。

  所以有這個病苦,諸佛以苦為師,「以戒為師,以苦為師」,諸佛以苦為師。如果沒有苦,人就不容易覺悟,如果他身體很好,一條像龍一樣,他怎麼想去西方?他根本就不想去,他還想在這個人天享受榮華富貴,他都不想去西方了。有了病苦就覺得這個人間真苦,聽說極樂世界很好,「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我們很嚮往要去,這樣願就生起來了。你動了這個念頭,阿彌陀佛當然知道,只是時間還沒有到,他還不會來接引,時間一到他就來了。我跟他講不要急,在這裡受一些苦也是消業障,業障消盡了,你就可以往生了。所以『彼土即生蓮花』。

  『故作是語,汝等應生深信』,這句話很重要,我們往生淨土就是信願行。如果我們信心不深入,這個願常常會退掉,有時候想去,有時候又不想去,大部分停留在這個階段,我自己都有這種情況,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這種情況?有時候病得實在是受不了了,我一生病我就願力就會特別強,去往生的願我就會特別強;等一下稍微舒服一點,就又比較沒有那麼強烈,如果我一病,我就很強烈的要往生。我們要培養這樣的念頭,就是你一但有病就要發願往生,不要發願求病好,發願求往生,會好就好,不好我們就往生,我們本來就是要去西方,去西方換個蓮花化生無量壽多好,何必在這裡受苦受難,何苦?要常常這樣想。你常常這樣作如是觀,你慢慢跟極樂世界就相應了。你說什麼時候相應?你這個願一生起來馬上就相應,多快!你就會感覺到西方就在眼前,不是十萬億佛國土,是在眼前。如果你不想去,不止十萬億,十萬億又十萬億都不止,你想去就在眼前,不想去就很遙遠。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先學習到這一段,下面我們明天再來學習。祝大家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