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西方確指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十六集)  2014/5/12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三重別院  檔名:WD20-016-0026

  《西方確指》

  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請大家翻開經本第八十一頁,昨天我們學習到前面八十頁最後兩行,覺明妙行菩薩對陳大心居士的開示。這個開示,我們每一個人也都應當要常常提起這一段的開示,這個開示特別是對年紀大的人。

  【老不撇脫。死定兜搭。兒女債完。可以怡悅。極樂非遙。勿自隔絕。】

  極樂世界距離我們不遙遠,就在當下,不要自己把它阻隔斷絕。這首偈就是勸我們要放下,特別年紀大的人就更應該要放下。如果放不下,『死定兜搭』,死的時候一定是拖泥帶水。我們看到古代、近代,還有現代,有人很自在往生,有人往生他就不自在,沒有那麼乾脆俐落,關鍵還是在放下。我們淨老和尚講經每一堂課幾乎都提到看破放下,佛法的修學從凡夫地一直到成佛,沒有別的,就是學看破放下。真正徹底看破放下,那就圓成佛道了。放下愈多就愈自在,完全放下就得大自在,這個我們要學習的地方就是在這裡。所以有的人往生為什麼很自在,說走就走了?就是他放下放得多,有的放得徹底。有的人往生沒有那麼自在,就是放下的還有放不下的,還有拖泥帶水、牽腸掛肚的這些事情,特別是兒女的事情。這個兒女的事情做父母的操心一輩子,到死了眼睛要閉還放不下。

  覺明妙行菩薩給陳大心居士開示,也是對我們開示,特別年紀大的同修要常常提起這個開示。『兒女債完,可以怡悅』,「怡悅」就是可以放鬆了。兒女是債,有討債、有還債,無債不來;夫妻是緣,有善緣、有惡緣,冤冤相報。我們一定要知道,人跟人的關係就這四種緣,緣比較深的就到一家來做一家人,緣比較疏的就是外面的這些朋友、親戚,總是離不開這四種緣,報恩、報怨、討債、還債,沒有這四種緣不會在一起。看清楚事實真相就要看破,真正看破就是放得下,才是真看破。如果說我看破了還放不下,那個還沒有真正看破。我們要常常想到這個開示,一定要放得下。年紀大了、老了,七十歲以上就是老人了,要傳,在《禮記》講,要傳,就事業、家業要傳下一代。我們今天接著再來學習下面這一段,第八十一頁第二行,請看第二行:

  【示沈元輝曰。深潛不露。是名持戒。若浮而外。未久必敗。念既不真。不得自在。禍福吉凶。汝自作怪。】

  這個是對沈元輝居士的開示,這一段開示也非常重要。『深潛不露,是名持戒』,這個是對什麼人講?對念佛有一點功夫的人來講。往往很多念佛人念得有一點功夫了,到處炫耀,唯恐大家都不知道,不知道他功夫很好,到處炫耀自己念佛的功夫,甚至有看到瑞相也唯恐大家不知道。這個功夫還沒有達到真正的成就,一直去顯露,這個會失敗。所以有功夫要深潛,深就是像那個水很深,魚潛到深的地方隱藏起來,叫「深潛不露」。

  最近我們聽淨老和尚讚歎海賢老和尚這個念佛功夫,根據我們淨老和尚對海賢老和尚的評估,他念佛的功夫應該是達到理一心不亂了,就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了。根據他的判斷,像他這樣老實的人,九十二年就念一句佛號,哪一個人,光這一點我們就不如他了,你怎麼跟他比?雖然他一部經也不會念,一個咒也不會念,也不認識字,就會種田、種地、種菜,但是他能堅持一句佛號念九十二年,這是什麼功夫?我們自己試看看,我們行不行?不要說九十二年,九十二天,大家都跑光了。他能老實念,當然功夫就得力。所以根據我們淨老和尚的評估,他二十歲出家,他的師父就教他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大概像他這種老實人,一般我們在《淨土聖賢錄》看,三年就成就,三年就能達到功夫成片。功夫成片,他功夫再加深,再三年大概可以斷煩惱,就是事一心不亂,斷見思惑、塵沙惑。再三年,九年,就破無明,得到理一心不亂。就是九年,二十歲出家,他的師父教他念這句佛號,照我們淨老和尚的評估,大概他九年就得到理一心不亂。

  所以在他這個光碟,他平常有一些暗示,一般人不太清楚。有一次他跟他的師父講,他說他什麼都知道了。什麼都知道,你沒有明心見性,怎麼會什麼都知道?一定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念佛達到理一心不亂,破無明了,什麼都知道。但是他的師父教誡他,你都不可以說,都不能講,要隱藏起來。隱藏這個功夫他就愈深入。如果照這樣的判斷,念了九年,一百一十二歲往生,九十二年扣掉九年,八十三年,他隱藏了八十三年。到最近這個光碟他的弟子送到香港給老和尚看,老和尚才給他讚歎、給他宣揚,宣揚他就走了,他往生了,他這個功夫成就,名聞利養一點不沾。如果他還在,老和尚一讚歎,那名聞利養來了,很多人會去找他。他往生了,他走了,現在怎麼讚歎也無所謂,反正他往生到西方去了,他也就不會有麻煩了。所以有功夫最好不要顯露,顯露了自己會自找麻煩。有一句話講,名大招忌,樹大招風,這個名是造物者所忌,忌諱的,不是好事。所以真正有功夫,深潛不露。有一句俗話講,真人不露相,露相就不是真人了,真人不露相。

  這個沈元輝居士應該念佛也有一些功夫,所以菩薩給他教誡,說你要深潛不露,不要顯露出來。「是名持戒」,持這條戒。『若浮而外,未久必敗』,有一點點小功夫就要表現,那沒有多久必定要失敗的。『念既不真,不得自在』,如果你念頭不真實,你就得不到真正的自在,還是有這些妄念、雜念夾雜。『禍福吉凶,汝自作怪』,吉凶禍福都是我們凡夫這個妄念所生的,在真心裡面什麼都沒有。這個也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就是我們念佛,乃至修學其他法門,有一點成就要深潛,不要顯露,這樣功夫才會再提升、再進步,一方面也能夠避免一些外緣的障礙。

  前年,我們淨宗也有人寫了一本書,就是他天天跟阿彌陀佛見面,天天對話。那個書要拿來華藏印,我就不給他印,那他們自己印去流通是他們自己的事情。因為這個很明顯的違背佛在經上的教導。所以一般人你見到佛了,只能對善知識講,對善知識講是請他來印證他這個境界是真是假,請善知識來給他指導,只能對老師、善知識講,私下講,不能對外去公開的。還印書出來流通,這個就違背佛在經上的教導了。後來果然不出我所料,就敗了,馬腳都露出來了,給人家看破,一文不值了。念佛很用功,拜佛很用功,真的是很用功,但是用心用錯了,心態不對,所以出了毛病。這個跟這一句的開示有很大的關係。我們知道,有一點功夫到處炫耀,這個心態也不過是想得一點名聞利養,得到別人的恭敬供養,目的都是在這裡,有這一念的心就錯了,就與道違背了。所以我們還是要常常以經典做標準,我們三皈依的弟子,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法是經典,不管它什麼人講的,跟這個經典有依據,我們可以依循;如果他講的跟經典是違背的,我們就不能去聽他的,不能接受。縱然他表現在外面,一天佛拜多少拜,念多少佛,很用功,你也不能去親近他,在表面上很用功,心態不對。這個我們要深入去觀察。我們再看下面這個開示:

  【示杜義見曰。善則為義。不善不義。義善無二。所見唯義。以義為見。不見非義。見非義時。見無見義。】

  菩薩的開示都有禪機,這個是超越相對的。菩薩對杜義見,就他的名字,就他的名這個意思來給他開示。『善則為義,不善不義』,這個就是二邊的,一個善、一個不善,這個「義」是義理,我們講道義、仁義。凡是善這一方面就屬於義,是義;那不善就不義,那不是義。我們凡夫總是落在二邊,善對面就是一個不善,不善對面就一個善,總落在二邊,我們世俗講的相對的,是二邊的。如果我們能夠體會『義善無二,所見唯義』,「無二」就是一般講的不二,入不二門,就超越這個相對了,那就是真善真義,純淨純善,善惡他都超越了,善、不善都超越了。所以『以義為見,不見非義。見非義時,見無見義』。這個是有禪機在裡面的,菩薩開示也是應機說法,看哪一個人他是什麼樣的根機,對他的開示是針對他個人他的根器來開示。這是對這個杜義見他的一個開示,以他的名字做為開示的一個題目,讓他從這個開示裡面去悟入那個不二。我們凡是看到有禪機的就不能去想,你怎麼想,想這邊、想那邊,想來想去都是相對的,不是落這邊就落那邊,它這個你就不能去想,要用悟的。看這些開示,懂就懂,不懂不要勉強去想,想到最後也不是它的真實義,想到最後還是我們自己的妄想。對這些開示你體悟到了,或者有所感悟,悟了你自己明白就好。如果不悟就念佛,念久了你就悟了,你就統統知道了,不用勉強去想,這點非常重要。所以有些向上一著的開示就不能去思惟想像,不可思議。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開示:

  【示女弟子意安曰。汝因病不念佛耶。噫。病愈甚。念愈勤。乃好也。若病到念不得的時節。卻是錯了也。】

  這個又是對另外一個居士,這個居士是女眾,女弟子,她的名法叫『意安』。看到這一段開示就知道他這個女弟子生病了,病得就不念佛了。這個也是我們常常會見到的一樁事情。我們念佛念念念,念到忽然生病了,那生病就不想再念了。不念佛,生病不念佛,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實在病得實在不行了,一句佛號提不起來;另外一方面,怎麼念佛還生病?好像這個念佛不靈,念了這麼久還生病,那就不想念了,沒有感應。實在講這個病是我們的業障,病由業生,業生心生。

  灌頂大師在《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他註解這個《念佛圓通章》,作《疏鈔》,當中他就有提到念佛人有善根發相、業障發相。我們念佛人念到善根發相,善根發相你會見到瑞相,見到佛菩薩,或者晚上作夢夢到佛菩薩,或者感覺身心輕安,智慧增長,煩惱輕微,種種殊勝的現象親自感受到。輕安,全身非常輕鬆,非常安然自在,這是善根發相。另外一種,念佛念念念,念到業障發相。業障發相有五大類,第一類是昏沉,念佛的時候精神提不起來,一坐下去就睡著了,昏沉蓋。第二類叫掉舉,掉舉就是念佛的時候這個妄念七上八下,你整個身心安靜不下來,很想衝出去去跑一跑,這個身心定不下來,好像這個東西被吊起來、被舉起來,這個是形容我們內心這個妄念紛飛,七上八下,這個第二大類。

  我個人剛念佛的時候,那時候剛出家、剛念佛,如果追到再更早,在家的時候,十九歲聽經,在台北市蓮友念佛團,在龍江街,現在那個念佛團還在。有一次,我去參加禮拜天的念佛,一進去坐在那邊,我是坐不住,那個時候喜歡聽經,坐不住。後來斷斷續續的參加一些共修,到出家的時候,這個掉舉的現象還是滿嚴重的。所以出家第三年,我從基金會到景美華藏圖書館,那個時候每一個禮拜天都要念一天的佛,早上八點半念到下午五點,但是那個當中有休息到兩點才開始,一天大概加起來六個半小時。那個時候坐下來念佛,心也是七上八下,心定不下來。我師兄,悟本師兄,他跟我是相反,他是昏沉蓋,他一坐下來就打瞌睡,睡到打呼,就是念佛他當維那當到打呼,那個敲地鐘的敲了半個小時還沒剎板。那時候瑩空師敲地鐘,她怎麼敲這麼久,手都敲酸了,怎麼念這麼久還沒有剎板?結果她偷看一下,他在睡覺。有一次,他當主七和尚,坐在後面,他就頭低低的坐著睡了。剛好我們師父回來,師父回來看到,跟館長講悟本坐在那裡睡覺。師兄他是昏沉蓋,那我是睡不著,我是七上八下,妄念紛飛,全身坐著就不對勁。這兩種都是業障發相,你坐下來念佛就這兩種現象,一個昏沉,一個掉舉,心靜不下來。我這種現象我就咬緊牙根一直念,現在比較改善了,現在念可以靜下來,以前靜不下來。

  第三種,就是你念佛當中,或者止靜閉目養神的時候,會看到恐怖的境界,這是在念佛當中。或者你念佛的過程,在平常生活當中,也會夢到一些恐怖的境界,看到一些會讓你驚嚇的境界。像被人家從懸崖追,掉下來了,或被水淹了,或看到那個沒有頭、沒有腳的,讓你這個心神恐懼不安,心定不下來,會出現這種業障。這種業障叫做恐怖業障的發相,這是一個業障。這個業障主要還是過去今生惱害眾生,讓眾生恐怖,那自己就會得到恐怖這種果報。

  第四種叫做病事障,就是生病,念佛念念念,突然生病了。所以早年在景美華藏佛教圖書館,也是有一個女眾,大概五十幾歲。有一天她來道場,她跟我講,說悟道法師,我聽我們淨老和尚講《彌陀經疏鈔》,老和尚勸大家要一心念佛,我自從聽了這個經就發心念佛,念了半年。她說念了半年,現在全身都是病,她說我原來身體很健康的,連一個感冒都沒有,我身體很好的,怎麼現在念佛念了半年全身是病?這個問題倒是把我問倒了,因為那個時候還沒有看到《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不知道這什麼原因。只是聽師父講經說這個念佛有病念到沒病,那就對了,原來病得快死了,念,念好了,這才對。還有念佛的人也會被鬼神來附體、會著魔,這個我又搞不懂了。念佛不是有佛光注照嗎?四十里之內,那個妖魔鬼怪都跑到不見蹤影了,這樣就對了,那怎麼不但沒有距離四十里還進入他的身體?這個疑問就來了。後來我也沒有辦法回答她,我說怎麼會這樣?我當時回答說怎麼會這樣?原來身體很健康,念到一身是病。後來到美國去看到我們淨老和尚他節錄的《淨土集》裡面講的《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菁華》有節錄這一段,病事障,念佛的人念念,生病了。那我才知道這是業障發相的一種,屬於病事障。

  第五種是事務牽纏的業障,事務牽纏就是說你不念佛這樣就沒事,你要念佛事情就來。有時候我們要去打一個佛七,能夠完完整整的打一個佛七,沒有事務來干擾,那也很不容易。有些人就有這方面的業障。這個也是早年在華藏佛教圖書館有一些同修,那時候一九九一年之後到一九九七年,每一年華藏圖書館都要組團,組個佛七團,到美國達拉斯去打佛七,一年打一次。我碰到二、三位同修,其中有一位,我印象很深,她每一次要報名參加佛七總是有事情。那次聽說我們又要到美國打佛七,她說悟道法師,我先繳錢,第一個報名,她說我這次非跟你去不可,每一次都去不成。第一個繳錢,第一個報名。等到明天要去打佛七了,她婆婆開刀住院,對不起,她不能去。我說那真是業障,她早不開刀、晚不開刀,偏偏選在妳要去打佛七的時候開刀,那就有障礙了。這個例子我遇到很多,有婆婆開刀,有的是婆婆她的媳婦要生產了,她要回去幫忙。所以我們要打個佛七,有時候也有這方面的業障障礙,事務牽纏的業障。事務牽纏的業障,總是過去今生,過去生我們也有去障礙別人念佛。所以我們要排除這個業障,如果家人要去念佛,最好你先做義工讓他去念,那以後就有人在護持你,就不會有這個業障。如果自己先去障礙別人,到後來自己想要靜修,那也有人會來障礙,也有事情會來障礙,這都自己造的業障。

  生病也是考驗我們念佛功夫,也是考驗我們對念佛信心有幾分,所以生病對修行人來講並不是壞事。所以夏蓮居老居士在《淨語》裡面講,病是良師友,病它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印祖在《文鈔》開示,對居士有病,印光祖師自己也是帶病的。印光祖師年輕的時候就患眼睛不好,沒辦法看書,他看文字要用兩種眼鏡,一個戴的眼鏡,再一個放大鏡,要雙重的才看得到,看久了眼睛就痛,就不行。印光祖師他懺悔自己的業障,說年輕,他這個病是年輕的時候讀儒家的書,受宋朝程朱的影響,程朱闢佛,就毀謗佛法,年輕的時候也不懂事,讀了這個書跟著毀謗,後來接觸佛法才知道不是那麼一回事。像蕅益大師也是一樣,年輕的時候讀儒家的書,好像非把佛法去掉不可,到最後接觸了,自己知道以前的錯了。蓮池大師在《竹窗隨筆》,蓮池大師也講,說病是眾生的良藥,病怎麼會變良藥?他就舉出他自己三次大病瀕臨死亡,但是每一次大病過了之後,他這個境界就大幅度向上提升。所以蓮池大師在《竹窗隨筆》講,病是眾生良藥。夏老居士在《淨語》說,病是良師友。印光祖師在《文鈔》開示,諸佛以苦為師,病苦也是我們的老師。如果人沒有這個苦,我們不容易覺悟,修行人有一些病苦也是給我們一個警惕,不是壞事。所以這個關鍵在我們自己心要能轉得過來,未嘗不是好事。

  這個女弟子意安,我們看這裡就很明顯,生病了,病到不想念佛了,可見得這個病得也不輕。菩薩開示,『噫』,這是一個驚歎的言詞,就是很驚訝,妳怎麼不念佛?「病愈甚,念愈勤,乃好也」,說病愈嚴重,念佛又要更認真、更勤奮,這樣才好。不要因為病了你就不念了,因為病那要加強念佛,這才對、才好。你看黃念祖老居士臨終前,八十幾歲,是在文革遭受到迫害,身體也不好,帶病作《無量壽經》註解。我去見過他一次面,在北京在他家裡,那個胡同裡面。身體他那個胖不是真正的胖,虛胖,以前在文革的時候受到很大的一個迫害,身體很不好。臨終前半年,他每天念佛十幾萬聲,可以說日夜不間斷的念,這些都是給我們很好的一個示現。所以病來了更要念佛,更要加強念佛。如果有時候病得實在沒有力氣念,現在有這個念佛機是一個很好的輔助,念佛機,我們沒有力氣念,你用聽的也可以,心裡跟著默念,這樣功德也是一樣的。

  下面講,『若病到念不得的時節,卻是錯了也』,如果病到說都念不下去了,這個就錯了。這是我們念佛人遇到有病,更要加強念佛。菩薩對這個女弟子的開示,也是對我們大家的開示。多多少少每個人都有生病的一個經驗,大病、小病,都有生病的經驗,有病應當多念佛。有些人業障比較深重,這也是我個人的經驗,那個業障發相發到一句佛號念不出來。我剛出家前三個月就有這種現象,念不出來,跟別人講別人也體會不到,只有自己知道念不出來,真的沒辦法念。後來沒辦法,去拜地藏菩薩,念《地藏經》,一天念一部,跪著念,念一部,念了三個月,這個現象排除了,排除就可以繼續念佛了,所以這個方面我個人也有這樣的一個經驗。後來遇到有些同修他這個業障發相,如果你身體病,你心還能念得出來,那還無所謂,現在你連那個心要動一個念佛那個念頭都動不起來,這個是非常嚴重的一個業障。

  有一次,我在家的時候,三十幾年前的事情,也有一次這麼經驗。有一天中午睡午覺,以前我在家常常被那個魘鬼壓著身體,魘鬼不曉得大家有沒有經驗?你睡覺似睡非睡,但是被壓著心裡很恐慌,你想要跑,動彈不得。愈動彈不得你心就愈慌,愈慌愈動不得,那時候就不曉得該怎麼辦。那天下午我睡覺,因為我們有學佛,知道要念佛,被壓住了,知道被這個魘鬼壓住了,被壓住了我心裡第一個念頭就想念南無阿彌陀佛,但是心裡想要念,心裡默念,動這個念頭,但是念不出來。不是說出聲念,出聲沒辦法,四肢都動彈不得,也沒有力氣念出來,只想心裡面念,心裡都念不出來。那還是被壓著很難受,那時候心裡又更急了,阿彌陀佛念不出來,就換念觀音菩薩,還是念不出來。後來我就更急了,那沒辦法,阿彌陀佛念不出來,觀音菩薩也念不出來,那怎麼辦?忽然想到不然念地藏菩薩,這個念頭一動,那個魘鬼馬上離開,就消失了,我就醒過來了。有這麼一次的經驗。可能我跟地藏菩薩這個緣還是滿深的。所以我到大陸去,很多同修說我長得很像地藏菩薩,可能跟地藏菩薩緣很深。所以四大名山,九華山我去的是次數最多的,四大名山,九華山。因為剛好是師父他們家鄉不遠,大概開車兩個半小時。所以今年暑假我組一個,觀音佛學會去年是參訪觀音菩薩普陀山道場,今年是九華山,現在已經客滿了。

  所以念佛,如果你常常念阿彌陀佛念到功夫比較深,不管遇到什麼業障,或者生什麼病,都念佛就好。念佛人主要就是遇到這些境界,我們要加強念佛,提升我們念佛的功夫。如果你在病中能夠念,這個功夫就會向上提升。古來祖師大德也都是這樣示現給我們看的,古來祖師大德大概多數都示現有病痛。我們有病念佛能不能念好?答案是肯定的,關鍵在我們自己信心的問題,你有百分之百的信心,肯定念佛就好。我們做三時繫念不是每一時都要念阿彌陀佛無上醫王嗎?這個佛沒有什麼病他不能治的,這個生死大病都能治,我們身體這個病當然能夠治。問題我們信心。信心如果不足,念還是有感應,只是你對身體的改善沒有那麼明顯,冥冥當中也會有幫助,總是有念有幫助。我現在都是秉持這個觀念,有念比沒有念要好,所以就咬緊牙根拼命念,念一句是一句,你保持這個觀念就好。念到很難過還是要念,要突破這個難關,我們功夫就會進步、就會提升。

  所以遇到這些病痛、業障種種的,不管什麼業障,妄念的業障、昏沉的業障、恐怖的業障、生病的業障、事務牽纏的業障,我們這句佛號,種種的業障就像這個大風大浪,我們這句佛號就像一艘慈航,一艘船。我們從娑婆的此岸要開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彼岸,這個當中很多大浪,你要衝過去,要乘風破浪。幾年前,基隆有同修招待我去那個基隆嶼去玩,下午剛好天也黑,又下雨、又有風浪,坐船出海。出海,這個船,那個大浪、風浪就迎面衝過來,船夫講我們這個船頭要去撞那個浪頭,要撞過去,所以那個大浪一來船就要衝過去。後來我在坐了那一趟船,悟了一個道理,就是我們這句佛號就像這個船,那個妄念就像那個大浪,那大浪來我們這個船還是要往前開,你不能停下來,要衝過去,才能達到目的地。所以我們遇到什麼樣的業障困難,這句佛號就要像船衝破那個浪,乘風破浪。大風大浪就比喻作妄念,我們這句佛號比喻這艘慈航。好,我們接著再看下面這一段開示:

  【示無朽曰。尺璧豈寶。寸陰當惜。正念彌陀。信光赫奕。莫貪舊遊。前途永失。】

  這是引用這個古書的話,《淮南子》,《淮南子》中的「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這個『尺璧』,直徑一尺長的美玉,是一個玉器,「尺璧」,就一尺。一般世間人看這個是一個寶貝,也是七寶之一。那個尺璧『豈寶』。下面講,『寸陰當惜』,也就是聖人不重視那個尺璧,而重視每一寸的光陰。我們佛法講一分一秒都是我們的命光,這個人命無常,光陰迅速,所以愛惜光陰也就是愛惜自己的生命。把握每一寸的光陰,不要浪費光陰,所以「寸陰當惜」,每一寸的光陰都要珍惜,不要讓它空過。我們怎麼愛惜光陰?念佛。夏老居士在《淨語》講,一秒鐘都不能讓它空過,一分一秒都不讓它空過,你每一分、每一秒都能提起佛號,都在念佛,你這一分、這一秒你就沒有空過。

  我們為什麼會空過?不知道我們念這句佛號它的功德利益,不知道。如果知道,大概沒有人願意讓它空過,知道這個真正是寶中之寶,世間的寶無法相比的。我記得去年我們淨老和尚講《大經科註》,他用一個我們世間人喜歡的這個鈔票來比喻,他說念一句佛號,就好像那一疊美金鈔票,一張一百塊,然後念一句就是拿一張,念一句拿一張。這個我們世間人就感受比較深刻,聽到佛號眼睛睜不開,聽到美金眼睛都大起來了。它是形容比喻你念一句佛號,就是把阿彌陀佛在果地上那個功德,在我們的阿賴耶識就薰習一分。當然那個不是一百塊美金可以比較的,那個功德利益,在經上給我們講,是不可思議的,你沒有辦法去思惟,也沒有辦法去議論的,說不盡的。

  《金剛經》用七寶來比喻,《金剛經》說如果有人以這個三千大千七寶,三千大千世界你想有多大?現在不要講那麼大,就講我們這個地球所有的七寶我們就覺得不得了,何況三千大千世界?那無法去計算的。如果說有人用這個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布施這個三千大千世界的眾生,那這個福報大不大?太大了!但是他的福報不如有人以一四句偈為人演說,福報無法跟向人家說四句偈,在經典四句偈,佛經四句合起來叫一首偈,你跟人家講一首偈,那個福報勝過那個以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去布施那個人,那個人福報無法跟你相提並論。聽起來這個好像太誇張了,那四句偈算什麼?比如說我們大家對《金剛經》比較熟悉,《金剛經》一首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你跟人家講,演說這四句偈,你那個福報就比那個持三千大千世界七寶的人去布施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人、所有的眾生,福報比他大,而且大得無法相比。

  我們聽了,當時聽老和尚講經,當然我們也知道佛這麼講、這麼比較一定有他的道理,但是我們總是有疑問,那什麼原因會這麼大?後來老和尚跟我們講,他這樣一解釋我們就明白了。他說你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去布施,你只能解決這些眾生物質生活的問題,讓他物質生活得到富裕。但是你解決不了他生死的問題,你不能幫助他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不能幫助他作佛。一四句偈,如果他真懂了,他會修,那你這一生幫助他作佛,幫助一個人成佛,那當然這個福報是不可思議。那不要說三千大千世界,盡虛空遍法界的七寶布施都無法相比,無法相提並論。我們現在念這句阿彌陀佛,或者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字名號,那更殊勝了,四句偈還有四句,這只有一句,這一句就涵蓋一切的佛法,更殊勝。所以『正念彌陀』,你這個光陰你就沒空過。

  甚至晚上睡覺,我建議大家還是要放念佛機,我有做到這一點,所以可以給你們建議。因為我床頭都有放念佛機,所以我可以建議;如果我沒有放,我就沒有資格建議。因為放念佛機有什麼好處?我常常想,因為我現在有心血管不好,聽人家講說這個心肌梗塞一下就走了,一下就再見了。我想睡到半夜,那誰來給你助念?睡到半夜,我斷氣了人家也不知道,那唯一我依靠的就是念佛機,念佛機幫我助念。不然三更半夜,人家也不知道你往生了,那怎麼給你助念?所以我現在走到哪裡,念佛機都要放著,現在外出都帶那個充電的。因為我聽醫生跟我講,說這個很快的,一下就走了,很快的。所以我現在時時刻刻有這種心理準備,我們大陸的同修叫思想準備。所以我們要提起一句佛號。

  『信光赫奕,莫貪舊遊,前途永失』,莫貪舊遊,就是過去以前的,不要再浪費時間去做一些沒有意義的事情。現在我們遇到佛法,又遇到最殊勝的淨土法門,這個特別是持名念佛這個法門,真明白了、真搞清楚了。海賢老和尚示現給我們看,九十二年就念一句佛號。除了念這句佛號是真實的功德利益,我們這個世間所有的一切都是假的,都不真實,你做什麼事情,做得再轟轟烈烈,還是假的,也帶不走,虛妄的。如果我們知道這個真實的,那些虛妄的對我們來講就沒有意義了,念這句佛號那才有真實的功德利益。因為這句可以帶得走的,能夠接引我們往生西方去作佛。

  所以念到業障現前還是要念,念到生病,病得不行了還是要念。這個大病我有經驗,都是靠念佛,而且我是小病才找醫生,大病不找醫生,大病我知道這個醫生沒用。所以一九九六年咳嗽咳得吐血,我說這個去醫院準死!念佛還有救。二00三年,也是咳得快死,不進醫院,就是念佛。如果還有壽命,不進醫院,中西醫都不看,很奇怪,他就還是不會死。如果壽命到了,你進再大的醫院,還是照樣死。醫生只能醫病,不能醫命。佛命跟病都能醫,我們當然明白了,當然找無上醫王,絕對不會錯。我們要有真實的信心就會有明顯的感應。這個感應也是有四種,第一種顯感顯應,我們明顯的求佛菩薩,佛菩薩也明顯的回應,讓我們看到、見到,或者很明顯的,這個叫顯感顯應,明顯的。第二類是顯感冥應,我們明顯的求,佛菩薩的回應不明顯。但是有沒有應?有,他是冥冥當中暗中的應,讓我們不知不覺的改善了,這一類叫顯感冥應。第三類叫冥感顯應,求的人不明顯,但是佛菩薩的回應卻非常的明顯,這一類大部分是過去世有深厚善根的。第四類是冥感冥應,就是求也不明顯,應也不明顯。這個感應道理大致有這四大類,分這四大類。

  過去印光祖師在世的時候,這些念佛的同修總是很多疑難雜症要請問祖師,寫信請祖師開示。印光祖師勸人念佛,他說你有病痛的時候就多念觀音,除了念佛之外,再加念觀音菩薩。我記得我看過一個回信,有一個同修,他也接受祖師的指導,生了病,念佛之外再加念觀音,他說還是痛。印祖給他回信,就是你自己要知道,還要告訴別人,你念觀音你覺得沒有感應還是有感應,你只管大膽去對人家講,一定有感應。所以我們看到印光祖師的《文鈔》也是讓我們增長對念佛、念菩薩的信心。我初學佛聽淨老和尚講經,那時候我們師父還年輕,我十九歲,他四十幾歲。當時到蓮友念佛團就一個老居士,大陸來的老居士,我跟我弟弟去聽經,他就拿兩本書給我們。我們第一本接觸到的就是《印光祖師文鈔菁華》,印象非常深刻,先入為主,所以我受到《文鈔》的影響很深刻。所以現在有很多同修有些疑難雜症,我也是以印祖這個開示提供給大家。當然你什麼問題專念阿彌陀佛當然也可以,佛都能幫助你成佛,還不能幫助你治病嗎?當然可以。只是各人因緣不一樣,或者過去世跟哪一尊佛、哪一尊菩薩他有比較深的因緣。但是念佛,總是我們要回歸到念佛,因為修淨土你一定要念佛。

  這裡講的,這個「信光赫奕」,這是形容盛大。你看這裡信光,信心它就生光明了。「莫貪舊遊,前途永失」,舊遊就是過去那些沒有意義的那些事情,不要再貪著了。要愛惜光陰,每一分、每一秒我們都不要讓它空過。

  講到這裡,我們也要跟大家分享,李炳南老居士在《師訓集錦》,他的學生也將老師平常開示節錄出來,這本書也很值得我們參考。我們念佛人總是每一個人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事情,你沒有辦法做到二十四小時都沒有事情一心在念佛。所以李老師他教學生,就是學第一念就是提起佛號。那什麼叫第一念?比如說你睡覺起來,醒過來第一個念頭,就是提起念佛,平常你做事的時候要用頭腦去思考,那佛號就要放下,事情做好了,這個第一念趕快再提起佛號,這樣在生活當中養成習慣。你什麼事情做好了,第一念提起來就是佛號,不想其他的,這樣養成習慣。他這個給學生開示,說預防突然災難,比如說地震、海嘯。有的人,最近桃園有個同修車禍往生了,騎摩托車被人家撞了。在這種情況之下往生的,你沒辦法助念,他很突然的就走了。

  突然走了,這個就落入中陰身,在這種災難現前這個往生的,當時一剎那是驚慌這樣的情況走的。進入中陰身,它有個階段,七天,他也會一個驚慌的變化,但是這個驚慌總是有個時間的,它過了之後他心就會定下來。好像我們平常在生活當中遇到一些驚嚇的事情,那個過了,心就恢復平靜了。在中陰身,他這個驚定之後,他這個驚慌定下來之後,他中陰身,你平常念佛提起第一念就是念佛,在中陰身提起佛號也能往生西方。我們三時繫念勸導亡靈最好的對象就是中陰身,這是最好的,中陰身還沒有屬於六道哪一道,他可上可下,當然也可以往生西方。所以這個也很值得我們參考。我們淨老和尚過去也常常教我們,你做事要思考的時候,佛號放下;事情做完了,你第一念就先提起念佛。這樣就符合一向專念,也預防突發的災變,特別現在這個時代,災難非常多的時代。我們再看下面這首偈:

  【示常攝曰。有口若啞。有耳若聾。絕群離俗。其道乃崇。】

  這一段是對常攝的一個開示。『有口若啞,有耳若聾』,有口就是我們有口會講話,但是我們要像啞巴一樣不說話;有耳朵能夠聽,要像聾子一樣,什麼都聽不到。『絕群離俗,其道乃崇』,這個絕就是超絕,超絕這個世俗這些群眾,「其道乃崇」,你這個道業才會成就。所以現在有人修行用禁語、止語這個方式,這個也是修行的一個方式。所以古大德也常講,說「少說一句話,多念一句佛,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所以深圳黃忠昌居士,三十八歲往生,三十五歲到向小莉那個信德圖書館念佛,他要實驗念佛三年往生。常常聽老和尚講一般念佛人三年就往生了,他要去實驗,念了兩年十個月,他就預知時至往生了,真的。他每一天有念一部《無量壽經》,他止語。對道場的事情他都不生煩惱,因為道場很多老菩薩,老菩薩有很多習氣,一般人都會生煩惱。比如說進洗手間門關得太大聲,會生煩惱。有些老菩薩這個胸前掛著止語,講話比誰都大聲,看到一般也會生煩惱。他的功夫就是不生煩惱,所以他兩年十個月往生了。我看到他的日記寫的,那真的。如果一天到晚還是跟他們生煩惱,你就沒有辦法「絕群離俗」了,跟他們一樣你就不能超越了。這個都是很重要的開示,雖然這個文字很短,但是一首偈我們真能把它做到,這一生往生西方就一定有分了。我們要從這裡來用功。

  好,今天時間剩下一分多鐘,我們到這裡剛好是一個段落,明天晚上我們再繼續學習後面的,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祝大家福慧增長,六時吉祥,法喜充滿,身心安樂。好,我們來念佛迴向,我們明天晚上同一時間見,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