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西方確指  悟道法師主講  (第四集)  2013/10/15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三重別院  檔名:WD20-016-0004

  《西方確指》

  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請大家翻開課本第八頁,《西方確指》第八頁,我們從第八頁第二行看起。我先將這段文念一段,我們對對地方。

  【馬永錫兄弟。夙世為獵戶。一日入山。共殺一鹿。當獲短命報。又嘗見塔中佛像仆地。扶起安座。禮拜而出。以善因故。再得人身。菩薩先為永錫開示已。永錫懼。求永年之道。】

  到這裡是一段。這一段是有一位姓馬,名叫永錫,他們是兄弟兩個。這兩個兄弟過去世『為獵戶』,「獵戶」就是專門打獵。『一日入山,共殺一鹿』,兩個兄弟共同殺死一隻鹿,野鹿。『當獲短命報』,殺一隻野鹿就獲這個果報。但是這裡講「殺一鹿」,做獵戶當然不止殺一隻鹿,這是舉出曾經有這樁事情。但是根據因果論,一刀還一刀,一命還一命,殺動物,動物也是一條生命,我們去殺死牠,這都有果報。果報分業報,還有因緣相聚冤冤相報,這兩方面。這個業報,自己本身會得到短命這樣的果報;如果因緣聚會冤冤相報,那就互相殺來殺去,這就是我們一般講的「刀兵劫」,或者冤家對頭過去生欠命還命,欠債還錢,因果報應,絲毫不爽。這是這兩個兄弟過去造殺生之業,這一生壽命就不長。

  我們淨老和尚在講席當中也常常講,他給人算命,是四十五歲那一年他壽命就到了。四十五歲這一年,那時候我二十一歲,跟我弟弟兩個人去基隆大覺寺聽他講《楞嚴》,我記得去聽了三天,後來再去,就沒有講了,經沒有講完。寺院的法師說這個法師今天沒來,有事情不能來。我們也不知道什麼事情。那一年四十五歲,那一年我二十一歲,剛好要去當兵之前去聽經,好像那年七月份,我是那一年年底才去當兵,那一年七月去聽經。但是當時我跟我弟弟都不知道法師怎麼沒有講經,不知道怎麼一回事。後來經過一個多月,我們又聽說在台北李月碧講堂,淨空法師又開始講經了,我們又跑到台北來聽經。以前我們是師父到哪裡講經我們就跟到哪裡,常常換地方,因為沒有自己的地方,都要跟人家借,借了一段時間,人家要就要還給人家。當時也不知道,只知道這個法師休息了,我記得是休息,停了一個多月,在台北又講,我們就來聽。這是四十二年前的事情,今年他老人家八十七歲了,那一年他四十五歲,四十二年前。

  他給人家算命,他有兩個戒兄弟,都是出家,同年,他們同時去給人算命,這個算命的算得也相當準,算他們三個人都不過四十五歲。所以那一年,好像三月一個走了,五月又一個走,老和尚七月他生一場大病,他想一想壽命到了,也沒有看醫生。後來他在講經當中,一直講到現在還在講。經過一個月之後,他病好了。當時他是想,給人家算命很準,因為他們同戒都是出家眾,同年,同時去給人家算命,都說不超過四十五,其他兩個已經走了,七月他生病,他想一想輪到他了,壽命到了,也不看醫生。醫生只能醫病,不能醫命,你壽命沒有了,醫生也沒辦法。但是經過一個多月,他病好了,又開始講經。所以他講他延壽是講經說法延長壽命的。

  這個事情老和尚在講席當中常講,因為他說年輕的時候他父親是軍人,抗戰時期管軍械的,所以他們家裡槍、子彈,他要拿都很方便。所以十五歲就跟父親打獵,打了三年。他說天天練,不用瞄準都打得很準。結果他父親死的時候就像《地藏經》講的,看到山就往山跑,看到水就往水衝,就像《地藏經》講的「驚狂喪命報」,因為打獵,野獸都會驚狂、都會跑,造這樣的業因就得這樣的果報。在人間看是花報,果報在地獄,那就更恐怖了。他本來就壽命不長,再打獵打三年,那實在講業障就更重。還好到台灣來遇到佛法,學佛。所以打獵殺生,《地藏菩薩本願經》給我們講,「宿殃短命報」,「地藏菩薩,若遇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會多病、會短命。馬永錫兄弟過去世是打獵的,所以這一生得的果報壽命不長,這是過去世造的惡業,殺生的惡業。

  『又嘗見塔中佛像仆地』,嘗就是曾經,過去世也有打獵,又曾經他看到塔當中,在台灣塔比較少,在大陸塔就比較多,塔裡面有供佛像,或者供舍利,塔當中佛像可能也是沒有人管理維護,「佛像仆地」,仆地就是向前跌倒,好像我們供的佛像,那佛像向前,趴在前面,倒在前面。他們兄弟看到佛像倒在地上,就把佛像扶起來,『扶起安座』,又把它放好,佛像給它放好,再『禮拜而出』,再禮佛拜一拜,再出來。『以善因故,再得人身』,因為他有做這麼一樁好事,本來殺生就要墮三惡道,因為有修這個善因,所以再得到人身。但是得到人身也是壽命不長。

  所以佛法講因果,善惡因果它是不能互相代替,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你造惡業有惡的果報,你修善業也有善的果報。佛法講的只是說哪種業比較強、比較大,那個果報先報,比較弱的就排在後面再報。如果惡業比較大、比較強,善業力量比較弱、比較少,要先去受那個惡報,惡報受完,善因的果報成熟才受這個善報。所以善惡因果它都有報應,也不能互相代替,只能就是,你知道這個道理要多培養善因,加強善的緣,善的果報它就先出現先報;惡的緣你就不要去再加強,把它放在一邊,它一直就排到後面,不要給它緣,它就不會現那個果報。所以斷惡修善就是這個道理。我們過去世、今生都有種善惡因,知道這個道理,加強善緣,不要加強惡緣,惡緣把它斷掉,善緣一直加強,後面先報的統統是善的果報。也是因為這對兄弟他們也有這個善根,做了這樁好事,這樁好事在我們一般看起來好像也沒什麼,但是這個果報都很殊勝。你看佛像倒在地上,把它扶起來給它安座安好,然後再對它禮拜,三拜,他就得人身了。所以善惡因果非常的分明。

  『菩薩先為永錫開示已』,馬永錫他們兄弟,先給他開示他們過去世造的善惡因果,因為過去世打獵,所以這一生壽命就很短,不長。永錫聽到覺明妙行菩薩給他開示,知道這個因果,他就很害怕。因為一般人大家都不想要短命,總是希望長壽百歲,當然就『求永年之道』,求菩薩給他開示,怎麼樣能夠延壽?下面菩薩就告訴他一則公案。

  【菩薩曰。昔北方妙覺寺。有童子沙彌。年十六時。有一相師。說人生死。不爽毫髮。謂沙彌言。汝年十八季秋當死。沙彌恐甚。】

  覺明妙行菩薩給馬永錫他們兄弟開示,『昔北方』,在中國北方,有一個『妙覺寺』,有一間寺間叫「妙覺寺」。『有童子沙彌,年十六時』,這個沙彌很年輕就出家了,大概十三、四歲就出家,所以年紀到十六,十六歲這時候,有一個算命先生,看相算命的,看相算命的給這個沙彌看相。『說人生死,不爽毫髮』,這個看相的說得很準,說這個人能活到幾歲就是活到幾歲,活到什麼時候就要死了,「不爽毫髮」就是絲毫不差,很準,看了很多人都很準。相師看到這個沙彌就跟沙彌講,說你壽命只有十八歲,『年十八季秋當死』,他的壽命只有十八歲。「季秋」,就是你十八歲那一年,我們古禮講春夏秋冬四季,每一季有三個月,七月、八月、九月,七月叫孟秋,八月叫仲秋,九月叫季秋,這是農曆。就是你十八歲那一年農曆九月(九月份就是季秋),你就應當要死。這個沙彌聽了,『沙彌恐甚』,當然聽了很恐懼,沙彌是出家人,年紀還不到二十歲,所以只能受沙彌戒,不能受比丘戒。

  在經典上講,出家沙彌短命也有好幾個公案,經典上有。這個地方,這是古代的出家人,這歷史上都有記載。出家當沙彌,也不是說就不會短命,過去世造的業,你看經典,《安士全書》裡面講的公案,一個沙彌七歲,七歲叫驅烏沙彌,他七歲壽命就到了。所以經典還有歷史這些記載都有。現代還是有,以前在深圳信德圖書館,向小莉居士她那個圖書館,當時她有一個出家眾印空師,男眾印空師,好像十六歲跟她,後來好像到實際禪寺出家。十六歲,後來出家之後住在深圳,他好像四川人,深圳,住在深圳信德圖書館。這個沙彌我見過,也跟他接觸過,我們做法會,他也曾經當過維那,頭腦也算不錯,但是脾氣不太好,很多事情他都有自己的想法、做法,也不聽人的,向小莉當館長,常常被他氣得哭了,對他也一點辦法都沒有。

  後來十九歲那一年,好像過年除夕,大家圍爐吃年夜飯,好像還沒有過年,是新曆過年,大家聚餐,他說他自己要烤饅頭,他自己就拿了一些木炭、一個火爐,然後到他房間,自己說要烤饅頭。結果木炭,他那個窗戶可能沒打開,木炭一燒、一烤就中毒了,就像人家燒炭自殺那樣,中毒,他不知道。可能他那個房間的窗戶都密閉的,都沒有打開,應該窗戶要打開,讓空氣流通就不會中毒。結果中毒死在裡面,人家不知道,第二天才知道。那時候我到高雄,好像是二00四的事情,九年前,九年前一月份,農曆還沒有過年,接近過年,我到高雄去,接到向館長打電話給我,說印空師死了。我說他怎麼死了,年紀輕輕就死了?她就跟我講這個原因,十九歲。所以我們看到這些公案,我們再看現代也是有這樣的事情,出家當沙彌壽命不長。這都是一個果報,過去世造的業。這個相師跟沙彌講,你十八歲那一年季秋九月份就會死。沙彌就很恐懼。

  【夜禱於佛。願於藏中賜經一卷。終身受持。以祈長壽。】

  那天晚上他就在佛前祈禱,他發願在《大藏經》當中,請佛菩薩給他指示,『賜經一卷』,就是求佛力加持,看他持哪一部經,他發願終身來受持這部經,求長壽,祈求長壽。

  【言已。悲泣不勝。再拜而起。於大藏中。隨手取得金剛般若經。】

  沙彌就求佛加持,他話講完,他很悲傷,想不到自己壽命這麼短,十八歲就要死了。十六歲的時候,相師跟他講剩下兩年的壽命,就求佛力加持。『再拜而起』,拜佛拜完就起來。在《大藏經》當中『隨手取得』。《大藏經》我們現在都有擺一整套。他就隨手去拿一本,這好像抽籤一樣,看佛力加持看哪一本。所以他「隨手取得」,拿出來,一看一翻,就是《金剛般若經》,他取得《金剛經》。

  【遂書寫受持。曉夜無懈。兼持戒精嚴。了悟玄理。年未四十。道風流播。四眾歸仰。後至八十坐化。即洛陽微行禪師也。】

  這個沙彌取得《金剛經》,知道佛菩薩指點要他受持《金剛般若經》,所以就開始發心書寫受持。過去印刷術不發達,所以經典都要靠手抄書寫。以前如果自己不能寫,要花錢請人寫,以前有請筆工,寫字寫得好的人,請他寫。我們現在就是,有錢,你請人家打字,現在用電腦打字,以前請人家用毛筆寫,自己會寫就自己寫。『遂書寫』,寫經有很大的功德,因為多寫一部經,這個世間就多出現一部經典。以前印刷術不發達,多抄一部是一部,真的也是很可貴,因為抄一部經要花很多時間。「書寫受持」,受持主要是明瞭經義,在生活當中依教奉行,去把它做到。

  『曉夜無懈』,就是很用功,晚上也都沒有放鬆,曉是白天,夜是晚上,就是日夜他都很用功受持《金剛經》。『兼持戒精嚴』,這一句也是很重要,他戒持得很精嚴。受持《金剛經》,『了悟玄理』,在《金剛經》裡面他開悟了。這也就是我們淨老和尚最近常提倡的,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個沙彌就是一門深入,抽到《金剛經》,你看十六歲抽到,他就專攻這部《金剛經》,到四十歲,已經二十四年,他開悟了,還沒有四十歲就開悟。開悟他就能弘法,所以『道風流播,四眾歸仰』,就是弘揚《金剛經》,他這個道風就流傳出去了,四眾弟子大家都來皈依,來跟他學習。『後至八十坐化』,後來他活到八十歲,坐著往生,坐化。你看他是壽命只有十八歲,活到八十歲,延壽六十二年。我們淨老和尚他講,他到今年已經延壽四十二年,後面還更長。『即洛陽微行禪師』。

  【為唐玄宗開元六年事。我所親見。】

  這樁事情是發生在唐朝玄宗開元六年,就是西元七百一十八年的事情。後面註四,註解第四,有註解。菩薩親自看見洛陽微行禪師祈求長壽這樁事情,是『我所親見』,他所親自見到的。給馬永錫兄弟講這則公案。我們接著看下面:

  【汝今既怖短命。欲求永命。當依此沙彌。求金剛善本。發心書寫。勤行讀誦。復求解義趣。此內功德也。從今日始。不得更殺物命。當愛如己身。又多積陰德。此外功德也。內外俱修。功德甚大。】

  我們先看到這一段。菩薩對馬永錫兄弟開示,說你們知道你們這一生的壽命很短,你要求我給你指示怎麼樣延壽,求這個方法。菩薩講出這個公案,說你們應當『依此沙彌』,你向微行禪師學習,這個沙彌。『求金剛善本』,《金剛經》,善本就是比較好的版本,因為過去都用手抄,印刷術到宋朝發明,覺明妙行菩薩降臨到乩壇這個時候是明朝末年,明末的時候,那時候已經有木刻版印刷。版本,我們跟淨老和尚這麼多年,跟著他學習印經找善本,現在我們也有一點常識,知道什麼是善本,就是版本比較好的,校對比較好的,錯字比較少的,那個版本就是善本,當然完全沒有錯字是最好的,但是那個要經過很多次的校對,要找善本。善本,江味農老居士他註《金剛經講義》,他一生精力都放在這上面,所以他找了很多版本,對照《大藏經》各種不同版本,凡是有《金剛經》的他都找出來。這個版本裡面,江老居士他找出來這些好的版本,在《講義》當中他都有列出來。

  菩薩就給馬永錫兄弟講,你求《金剛經》好的版本,發心來書寫,書寫就是自己發心來抄。以前的印刷沒有那麼發達,而且雖然有木刻版,那成本很高,以前印經不是一般人家能夠印的,你看《大藏經》那都是國家在印。你看我們華藏印的《乾隆大藏經》,那是乾隆皇帝印的,不是乾隆皇帝那時候印,是乾隆皇帝那個朝代完成的,他這個工作在康熙,他爺爺的手上就開始工作。因為木刻版一個字一個字要刻在木頭上面,還要校對,那時候經過康熙、雍正、乾隆,到乾隆那時代工作還繼續做,到他的手上完成。聽說當時要求刻工不能刻錯字,刻錯字要扣薪水,所以大家就很仔細。因為你看一個版,字刻錯一個那就很麻煩。所以古時候用書寫就很多,印的成本很高。自己如果不能書寫,要請會寫字的人來寫,他出錢,這樣也可以,就像我們現在印經一樣,發心書寫就是我們現在印經。

  印出來之後,『勤行讀誦』,要努力用功來讀誦《金剛經》。不但讀誦,『復求解義趣』,還要解義。如果只有讀誦不解義,那效果也不大;讀誦再解義,這個功德就大了。現在「求解義趣」,我們淨老和尚早年講《金剛經》都依江味農老居士的《金剛經講義》。後來他又在《金剛經講義》節錄一個《金剛經講義節要》,節錄一條一條,就像現在《淨土集》一樣,他也講了一遍。《金剛經講義》,我記得我還沒有出家之前,他老人家也講過一遍,就是按照江味農老居士的《講義》來講,那個分量比較多、比較長。他介紹《金剛經講義》,江味農老居士把歷朝歷代所有註解《金剛經》都把它會集在一本,蒐集起來,所以他這個《講義》等於是《金剛經》註解的集大成,註得相當好。所以在民國初年,註《金剛經》的,江味農老居士算是一個權威,你講解《金剛經》看他的《講義》來講,那真的能夠深解義趣,不但解義趣,還可以深解。

  《金剛經講義》對修行任何一個法門都有幫助,幫助什麼?看破、放下。我們淨老和尚當時弘揚《無量壽經》會集本,後來看到大家還是放不下,後來才節錄《金剛經講義》,講了一遍,他分兩個地區講,好像一半在新加坡講,一半在美國講,講圓滿,分量也相當大。有一本感應錄,叫《金剛經持驗記》,歷朝歷代有人持誦《金剛經》得到的感應,有這本書。我們觀音佛學會印《觀世音菩薩本跡感應頌》,後面就附錄《金剛經持驗記》。《金剛經》在中國很有名,是因為六祖在這部經開悟,所以六祖以後印證都用《金剛經》。所以這部經因為六祖的關係,在中國變成名氣很大,不但學佛的人知道,沒學佛的人也知道佛門有一部《金剛經》。

  菩薩勸他這樣修,「發心書寫,勤行讀誦,復求解義趣」。解義趣,現在我們又可以聽講、看註解。『此內功德也』,這是內在的功德。『從今日始,不得更殺物命,當愛如己身』,就是勸他們不要再殺生,過去當獵戶,從現在開始,你就不可以再殺害物命,就是勸他持不殺戒,這條戒,把一些動物的生命當愛如己命,好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又多積陰德』,多做好事,不殺生,如果進一步能夠護生、放生,這個陰德多累積。『此外功德也』,就是外面的功德。『內外俱修,功德甚大』,內功、外功統統修,這個功德就很大。

  【自能與天合體。而夭壽不二之理立矣。何慮年壽之不永乎。】

  這一段,我們看《了凡四訓》就知道,《了凡四訓》講夭壽不二、豐歉不二。孟子立這個立命之學,你悟入這個不二之理,你的命就可以立了,可以改造命運。『何慮年壽之不永乎』,如果你能這樣修,你何必憂慮你的壽命不會延長?壽命短是自己修來的,壽命長也是自己修來的,你修長壽之因,那一定得長壽的果報。不殺生是無畏布施,無畏布施果報就是健康長壽,修因必定得果報,你就不要擔心了。下面開示:

  【然須慎終如始。如彼沙彌八十而不怠。方為合道。切莫有頭無尾。或行十日半月。一年兩歲。便丟手了也。若果盡形遵奉。先後無間。不遂所求。諸佛及我俱墮妄語。】

  後面這一段是給他叮嚀勉勵的話。說你這樣修必須要『慎終如始』,就是有始有終,你要像沙彌一樣,必須像沙彌一樣,到八十歲他還沒有懈怠,這樣才合乎道理。『切莫有頭無尾』,不要有頭無尾,『或行十日半月』,做個十天、半個月,或者做個一年、二年,就丟掉了,就不幹了,這樣不行,必須要有長遠心。『若果盡形遵奉』,「盡形」,就是盡我們這一生有生之年,只要活一天就幹一天,先後沒有間斷。如果能這樣修,『不遂所求』,不能滿你的願,不能滿你所求的願望,這樣諸佛跟我都是打妄語。這是給他很肯定的一個開示。但是一定要依教奉行,這個願望必定能夠圓滿滿願。這一段是講開示求長壽,這也是給我們大家的開示。我們接著再看下面這一段:

  【菩薩示陳定耑曰。汝父子奉行我教。最為難得。但必持志久遠。不得便生感應希求之念。將修行二字。正如日用間穿衣喫飯之事方可。】

  這一段是對一位陳定耑居士的開示。菩薩對陳定耑父子講,『汝父子奉行我教』,就是依教奉行我的教導。『最為難得』,這是很難得,你們能夠接受,能夠依教奉行,非常難得。『但必持志久遠』,就是必須要長遠心。『不得便生感應希求之念』,不能修了幾天就一直要求感應,不要有這種希求感應、要趕快感應這種念頭。那要怎麼樣?『正如日用間穿衣喫飯之事方可』,就好像我們平常每一天固定的穿衣吃飯,天天做重複的事情,這樣才可以。我們念佛也是這樣,印光祖師給大家開示,有人跟祖師講,念佛也沒什麼稀奇,每天都要做重複的事情,為什麼要天天念佛,天天做同樣的事情,都重複的,這有什麼稀奇?印祖給這個居士開示,也是給我們大家開示,印祖就講,他說你每一天穿衣吃飯還不是都是重複的,你為什麼天天要吃、天天要穿?那麼麻煩幹什麼?你就不要吃、不要穿。你不是天天都在幹這個重複的事情嗎?為什麼人人都在幹?所以印祖講念佛就像穿衣吃飯一樣,不能一天停、一天沒有。你一天不能沒有飯吃,一天不能不念佛。所以印祖講念佛跟穿衣吃飯一樣。

  不念會怎麼樣?不念你就迷惑顛倒,好像你不吃飯,不吃飯你肚子就餓,你就沒有體力,不念佛,不念佛你就迷惑顛倒。所以大家想想,大家來念佛堂念佛,你沒有在念佛堂,你在家裡幹什麼?我在家裡用功。用什麼功?我們也沒看到,只能問自己,看自己在用什麼功。自己能夠用功當然最好,自己能夠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來念佛,這個是最好。如果自己常常會忘記,共修還是很有需要。共修是什麼?依眾靠眾,到念佛堂來不想念,自己不想念,耳朵總是要聽,這樣彼此互相依靠,互相幫助。所以古大德為什麼提倡共修?主要是為了我們末法時期眾生容易懈怠,容易受環境影響,所以才提倡共修。如果你不受環境影響,你自己一個人也不會懈怠,那不需要共修,你自己在家裡修也可以,就很好。但是如果你會受環境影響,自己常常會忘記,共修就很有需要。

  我們來共修,來念一天佛,或者甚至說來念一支香,也都很好,也都有很不可思議的功德。你看前面馬永錫兄弟打獵要受短命報,本來得不到人身,後來是看到廟裡面的佛像仆倒在地上,把它扶起來,給它弄好,再給它頂禮三拜,這個善因就得人身了。大家來念佛堂,我看我們每支香也拜了很多拜,那你就知道你來生的福報有多大,如果你不往生,福報也是很大的。但是在人天享受福報總是無法跟極樂世界相比,無法相比,人天福報跟極樂世界比起來,無法相比,很少。所以印光祖師講,我們求往生就像得到一個摩尼寶珠,摩尼寶珠是什麼?摩尼寶珠,你要什麼它就現什麼,這摩尼寶珠。念佛如果不求生極樂,印光祖師說,如果你在六道裡面會得人天福報,那像一顆摩尼寶珠去換一顆糖吃,換一顆糖,這真不划算,划不來。

  不想往生西方,我們念佛拜佛肯定得人天福報,這個福報是有,縱然墮三惡道他還是有福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惡因果它不能互相替代。我們知道這個因果道理,那念佛真的是不肯放鬆,時時刻刻、一分一秒都不肯放鬆。為什麼?這個功德利益太殊勝了。為什麼一般人不肯念?他不知道,不知道這個功德利益,所以他不肯念。在不久之前,我到香港去聽老和尚講經,他說一句佛號,他用一個比喻,他說一疊美金在桌上,好像你念一句就拿一張,念一句拿一張,如果是這樣,大家知道這個功德利益就拼命念了。現在就不知道,所以不念;知道,那他是比誰都精進。所以我們念佛修行就像平常穿衣吃飯,天天要做的。我們再看下面這段:

  【菩薩示查定宏母曰。汝夙有向道之念。而未遇正人。深為可憫。今當為汝分別開示。汝往昔為比丘時。力行精進。晝夜不怠。心猛烈故。於靜定中。忽起一見。云我何故不能速得成佛。又一日。聞諸佛無相。即心是佛之語。復益邪思。云既諸法空寂。我心是佛。何用修習。不知此為究竟空理。而非初入法界所易言者。比丘從此竟墮邪見。不復進修。自謂已證大道。所以從迷入迷。沉淪長夜。悲哉眾生。求道不遇真善知識。未免陷於羅網。不可不慎。】

  我們先看這一段,這段文比較長。菩薩給查定宏的母親開示,跟她講『汝夙有向道之念』,「夙」,就是以宿世今生有向道的意念,有這個念頭,就是有修道這個念頭、這樣的觀念。『而未遇正人,深為可憫』。好心向道、修道的人也不少,我們現在在社會上看到也不少,有很多人他發心修行修道,但是每個人的因緣不一樣,有的人遇到真正的善知識,遇到正人;有的人他緣不好,遇到的是惡知識,邪知邪見的邪師。如果遇到邪師,我們這一生修學就沒有結果,雖然很用功、很努力來修道,但是怎麼樣?方向修錯了,不對了,好像走錯路,怎麼走也不會達到目的,方向不對。方向不對,主要是他遇到的人不正確。「深為可憫」,深為可憫就是說實在是可憐憫者,很可憐,好心修道,沒有遇到正人,沒有這個緣分。或者現在也是很多,我們淨老和尚常講,現在人「聽騙不聽勸」,那個不是正確的人騙他,他一騙就相信,跟他講真話的人他不相信、不能接受。

  我們淨老和尚過去在美國,他說在美國看到很奇怪的現象,在美國這些人、這些同修,大家都是念博士的,起碼也有個碩士,都是高等的知識分子。但是學佛很奇怪,那個地方來一個什麼上師,皈依要美金要多少,他説價碼愈貴的,那個就功夫愈高。所以有一次有幾個學生去找他,他說法師你這邊有沒有皈依?皈依的價碼多少?老和尚說我這邊都不收錢的,皈依不要錢。他們不皈依,為什麼不皈依?不要錢大概沒有什麼效果,沒有功夫,所以才不要錢。人家錢都訂的價錢愈高,那就是功夫愈高,人家都要排隊。那個不要錢的,沒人來;錢訂得很高,很多人都去了。有一次又有一些人來求他印證,幾個學佛的人求他印證,請問老和尚他們有沒有開悟?老和尚說你們肯定沒開悟。他們聽了就很不高興,我們去接觸過很多上師,都說我們開悟了,你竟然說我們不開悟,那個臉色馬上一變,就不高興的樣子。老和尚說,我說你們沒開悟,沒錯,因為我沒開悟,你們來問我這個沒開悟的,肯定你也沒開悟。所以你說那些碩士、博士都在被騙,那有什麼辦法!你跟他講真的,他不相信;跟他講假的,他一聽就相信,聽騙不聽勸。

  這個事情在明朝那時候就有,很多,現在就更多。所以有一些人,他並不是沒有遇到正人,遇到正人他不相信,遇到邪師他就相信,這自己善根的問題。菩薩給查定宏的母親開示,妳夙世「有向道之念」,但是可惜沒有遇到正人。實在講佛菩薩大慈大悲,時時都在示現,但是眾生迷惑顛倒,正人他不親近,邪師他就偏偏去親近,那有什麼辦法!所以這樣的人深為可憫,實在是很可憐。

  『今當為汝分別開示』,「今」就是現在,應當為妳來分別開示,就說出她過去世的因緣。『汝往昔為比丘時,力行精進』,妳過去生曾經出家,而且還是個男眾,當比丘受比丘戒,妳過去世曾經做過比丘,也很努力,修行精進。『晝夜不怠』,這非常難得,非常用功,非常難得,白天晚上都不休息。『心猛烈故』,修行用功的心很猛烈。在靜定中,靜就是靜坐,心入定這當中,自己心裡忽然起一個見解,『忽起一見』,就是忽然自己心裡冒出一個見解。這什麼見解?『云我何故不能速得成佛』,他說我這麼用功,這麼精進,我是什麼緣故,為何不能很快就成佛?應該我這麼用功、這麼精進,很快就成佛,為什麼還不能馬上成佛?起了這麼一個見解。

  『又一日』,又有一天,『聞諸佛無相』,聽說經典上講,或者是聽別人講,或者看註解、看經,「聞」就是見聞、聽聞,自己看書是見聞,聽別人講是聽聞。聞什麼?「諸佛無相」,佛沒有相。『即心是佛之語』,「即心是佛」就是,佛是什麼?佛就是心,心就是佛。佛在《觀經》跟我們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佛就是心,心就是佛。他也聽到經典上這麼講,這個道理,即心是佛,你心就是佛,這樣的話。『復益邪思』,復益邪思就是說更增長他的邪知邪見、邪思惟,他的想法想錯了,想偏差了,不對了。『云既諸法空寂』,他說既然諸法都是空寂的,一切法都是空的,都是寂滅的。『我心是佛』,我心本來就是佛,那何必修行?那就不用修了,因為我心既然就是佛,那修什麼?我現在就是佛。又起了這樣錯誤的想法。

  『不知此為究竟空理,而非初入法界所易言者』,佛在經上講這個究竟的空理,你沒有真正悟入那個境界,你不能夠理解,不是初學的人所能夠達到的。話是這麼講沒有錯,但是你修行還沒有證入那個境界,本來是佛沒有錯,但是問題是你現在的境界你轉不過來,這是一個事實,因此才要修行,斷煩惱去習氣,因為你轉不過來。你只知道這個空理,就不用修了,「不復進修」。所以『比丘從此竟墮邪見,不復進修。自謂已證大道。所以從迷入迷,沉淪長夜』。這個比丘他就不修了,之前很用功,後面他不修了,他自己講他已經證得大道,不用再修行。「所以從迷入迷」,本來就迷了,現在又更加深一層迷惑,就「沉淪長夜」,在六道裡面生死輪迴,還是出不去。

  所以印光祖師也常講,為什麼,《般若經》講空,自古以來祖師大德講得比較少?因為般若比較不好講,怕人誤會。所以古大德也跟我們講,寧願著有如須彌山,不可著空如芥菜子,你執著空,執著頑空,像芥菜子一樣,那就更麻煩,你不如執著有。執著空很容易變成外道的斷滅見,什麼都沒有、都空了,那修什麼?那不用修。既然都是空的,還修什麼?不要修了。修到最後還不是空,修它幹什麼?這就是墮入邪見。其實《心經》講空,不是什麼都沒有那個空,如果那個空,誰不知道?變成斷滅空。佛經講空不是斷滅空的意思,斷滅空就變成外道了。《心經》給我們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有不二,你不能給它分開,空當中有有,有當中有空。

  所以佛講《金剛經》非常巧妙,先教你修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修六度,修這個「有」,有在修。他為什麼不一下就直接跟你講空?什麼都空,都不用修了,為什麼教你修六度?然後再跟你講不著色聲香味觸法而行布施,就是修六度,布施是第一度。他就是先把你執著空那個門先給你塞起來,你先修六度,六度,有,你現在不是執著有嗎?你修當中再教你,修當中不要著相,那就是空。你如果不知道它這個空的道理,好了,都空了,那我們就什麼都不要做,地也沒有人掃,飯也沒有人煮,什麼事都不用幹了,那空了。那個空真的是很麻煩,著有還好,著有天天做這些事情,為大家服務;著空,他什麼都不幹。

  現在很多修行人他就著空。其實他空有都執著,他自己不知道,執著。所以過去有人講《般若經》很會講,印光祖師也曾經給人開示,有人「說時句句皆空」,講的時候什麼都空,「行時步步著有」,在行的時候沒有一樣不執著。比如說工作就怕吃虧,怕自己做得太多,別人做得太少,就很計較,那你就執著有了;人家罵我們一句也不高興,又執著有了。所以言時句句皆空,講的時候什麼都空,做的時候步步著有。這不是真正解空理。真正解空理,《金剛經講義》江味農老居士分析得非常詳細,看了他的《講義》絕對不會去墮在偏空,而且幫助我們破除執著,空有都不執著。所以他教你修六度,你在修當中你不要去著那個相,那就叫空。好像你去掃地,這就是修六度,你煮飯做事,這叫修,修六度,你修的時候你不要去著那個相,那當下就是空。不是說什麼都不要做,什麼都空了,那意思就錯了,不對了。

  你看這個比丘說,「我心是佛,何用俢習」,他說這就是佛,修什麼?那不用修了。所以不知道究竟的空理不是一般初學的人可以體會的,很容易誤會。因此《般若經》自古以來講的人少,就怕人家著空。所以江味農老居士在《金剛經講義》特別分析這個,他說現在修行人不得力,就講般若、講觀照,只有禪宗,以外很少講,連教下都很少。但是這個不講,我們修行真的不得力。修行你沒有學觀照,修到最後枯燥無味,枯燥無味你就修不下去,就退心了。所以江老居士講,般若,犯了一些,我們從唐朝、宋朝以後這一千年,有一個毛病、一個現象,怕談般若,就不敢去講,怕人家著空,那乾脆不要講。怕,怕談,這是不正確。淺談般若,講得很淺,人家也不得受用,那也不對。妄談般若,就是亂講,那更糟糕,那墮入邪見。所以江老居士講,般若要圓講、要深講,這樣才能避免這一類的問題。所以這段文,比丘犯的毛病,其實就是《金剛經講義》講的,《金剛經講義》如果你看明白了,那肯定不會墮入這種邪見。墮入這種邪見,就是他錯會經義,把經的意思會錯了。所以「從迷入迷」。

  所以『求道不遇真善知識,未免陷於羅網,不可不慎』,這幾句話就非常關鍵。「求道」,我們要修道、要求道,如果沒有遇到真正的善知識給我們指導,自己修就盲修瞎練,盲修瞎練「未免陷於羅網」,羅網,好像捕魚那個網密密麻麻。邪見,在《華嚴經》佛有用一個比喻,「入見稠林」,見就是邪見,稠就是很稠密,那像個網狀密密麻麻,你入進去就出不來。「未免」就是,這個話也是很肯定,你就很不容易避免陷於羅網。但是真善知識實在也是可遇不可求,遇到真善知識也要有那個善根能夠去接受,不然善知識在面前他不認識,他不願意跟善知識學習。真正的善知識他也不會標榜自己,只有靠我們自己去認識,或者有人介紹。

  我們淨老和尚可以說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真善知識。這也不是說我是他的徒弟,徒弟就是都說師父好。實在講,我們大家聽聽他講的經,你自己就明白了,你再去聽其他法師講的,你去比較,你自己去做個比較,你就不難發現。還是有很多人他聽我們淨老和尚講的經,他聽不懂;聽不懂,聽其他法師的,甚至於聽一些亂講的,他聽了很歡喜,這是善根的問題,善根福德因緣比較少,不多,所以遇到真善知識他也無法接受。所以求善知識還是要求佛力加持,求消業障,必定有感應,佛菩薩會示現,還是要從我們本身來消業障,求佛力加持。不能自己想當然爾,自己想怎麼樣,想怎麼對就怎麼對,那往往都是錯誤的。所以修行沒有遇到真善知識是沒辦法,一定要問過來人。他真的是過來人,我們去請教他,他才能給我們指導一條正確修行的道路,不然他自己都沒搞清楚,他怎麼有辦法給我們指導?他自己都不認識路,他自己也在摸索,我們去跟他學,可能他修錯了,我們也跟著他修錯了。現在在這個社會上也大有人在,還不少。所以『不可不慎』,不可以不謹慎,親近一個善知識,一定要謹慎。

  沒有遇到善知識,我們這一生修行的確很難有成就,要靠自己摸索,靠運氣,自己摸對了,那很幸運,恭喜你!如果摸錯了,或者跟著邪師去修,修到最後沒有結果,更嚴重的,修到最後墮落三惡道,這就很可惜。所以現在我們真善知識,勸大家多聽淨老和尚的經,你就能夠辨別真假,多聽,剛開始聽聽不懂,多聽幾遍就懂,慢慢就懂,總是要有耐心。有的人聽一遍不懂,他不想再聽。實在講,你多聽幾遍慢慢你就會體會,你的善根就慢慢會增長。如果你沒有耐心,聽一遍不懂就沒有耐心聽下去了,這就沒有辦法。所以這裡開示的,你看都是一個長遠心、一個耐心。我們做世間事都要有一個長遠心、耐心才能做得成就,何況學佛要了生死出三界、要成佛道,沒有一點耐心,那怎麼行?這一點我們一定要常常提醒自己。

  建議大家也不要亂看亂聽,這我是一個良心的建議。當然接不接受是大家的事情。有很多人到處聽、到處學,修得很複雜,修到最後也不曉得在修什麼,現在這樣的人也不少。所以有緣遇到淨老和尚,我建議大家就不要再到處亂聽了。我勸大家,我自己起碼有做到這一點,才有資格勸你們。因為我聽了四十四年,在還沒有遇到淨老和尚,我也聽很多法師講經,遇到淨老和尚,十九歲聽到今年六十三了,等一下大家回去,我還要聽經,聽兩個小時才休息。我聽四十四年,沒有再聽第二個法師,所以我有資格勸你們。如果我自己也亂聽,我勸你們不要亂聽,這是不夠資格,這條我有資格勸大家。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這一段下面還有,我們明天再來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