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地藏菩薩本願經  悟道法師主講  (第四集)  2016/6/15  英國倫敦英國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4-007-0004

  請大家合掌跟我念開經偈,我念一句大家跟著我念一句,我念完之後大家再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請放掌。

  《地藏菩薩本願經》。諸位同修,請大家翻開經本第二頁,頁碼行數可能我的經本跟大家頁碼不一樣,我念經文大家對一對地方。昨天我們學習到:「是時,如來含笑,放百千萬億大光明雲,所謂大圓滿光明雲、大慈悲光明雲、大智慧光明雲、大般若光明雲、大三昧光明雲、大吉祥光明雲、大福德光明雲、大功德光明雲」,昨天我們學習到這一段。昨天跟大家學習大福德光明雲、大功德光明雲,這個福德、功德,福是福報,功德是定慧,加上一個大就是無量無邊,自性的福德、功德是無量無邊的。所以這個大,它不是只有一個數字,大小的對待,是無量無邊的意思。講到福德、功德,這個大福德、大功德,我們自性本來就圓圓滿滿的具足,這個不用修的,自性的福德、功德它本來就具足的。所以六祖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講了五句話,其中一句他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是什麼都有、都不欠缺,圓圓滿滿,這是我們自性裡面的無盡寶藏什麼都有。這是大的意思。

  經典給我們舉出幾個例子來做一個代表,實際上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我們明心見性,我們自性的大福德、大功德就現前。但是我們現在還是凡夫,不要說還沒有明心見性,就是斷見思惑證阿羅漢我們也沒有。甚至我們在人天道裡面,在六道裡面跟有大福德的人也不能相比,我們六道裡面的福德,這個不是講自性的,有福報,功德就是有定功的,比如說天人的福報比我們人就大。我們人間的人,同樣是人,不要說其他的星球,就說我們這個地球上的人類,那個福報也不一樣。福報不一樣,第一個從正報的身體,相貌不一樣,身體的體質不一樣。相貌好相,有福相,莊嚴,這個是福德之相。比較沒有福報的,貧窮困苦,這個相就不是福相,是貧賤相。這個也是有不同,同樣是人差別也是非常的多,有的人有大福報,有的人有福報,有的福報小一點,有的沒有福報。

  在我們六道裡面,我們還沒有恢復自性之前,這個福就需要去修,要修福。這個在《妙法蓮華經》佛給我們做一個比喻,這個比喻就是比喻大長者子,大長者子他家裡是非常富有,家財萬貫,非常富有,什麼都有。但是這大長者的兒子他不知道,不知道自己家裡那麼富有,什麼都有,在外面流浪。流浪,去打工,賺一點生活費,過很苦的日子。他不知道家裡很有錢,在外面流浪,沒有去打工,沒有賺一點錢,他生活費就沒有著落;如果事業做得比較好,賺的錢比較多,生活就過得好一點,物質生活過得好一點;如果賺的再更多,那就更好。在外面做事業、打工,當然非常的辛苦,佛把這個比喻,比喻我們六道裡面生死輪迴的眾生,你沒有修福,你就沒有福報。而且修的福報都是有漏福報,不是無漏的,就是不能永遠都保持的,也就是說福報好像用錢一樣,會用得完的。如果你沒有繼續修福,那用完就沒有了,這個叫有漏福報。跟自性的福報就不一樣,自性的福德它是無窮無盡、無量無邊的,永遠不會缺乏的。佛用這個比喻,眾生在六道裡面生死輪迴,就像大長者子,不知道他自己家裡那麼富貴,不知道回家,在外面流浪打工。如果找不到工作,還要去向人家討飯,這個比喻在六道裡面修得不好,墮到三惡道去;修得好一點,生到人天善道;如果他回家,這些問題全部解決了。佛用這個比喻告訴我們眾生,你只要回歸自性,你什麼都圓滿,不是修來的,你本來就具足的。

  所以此地講大福德、大功德,都是我們自性的事情,這裡所講的全部是我們自性,都有。但是我們現在還沒有明心見性,這些福德、功德你不修就沒有,要修才有。因此就好像不知道家裡很有錢,現在還沒回家,還在外面,還在路上,還是要去賺一點這些生活費,不然生活就出問題了,可能三餐就不繼,所以還是要修。佛用這個比喻告訴我們六道裡面的眾生,你還沒有明心見性之前必須修福的。修福,《了凡四訓》這是非常好的一個例子,這個例子就是改造命運,在我們六道裡面把不好的命改為好的,改造命運。所以《了凡四訓》,這很值得我們大家來學習。

  我們出家修行也是要有福報,你要修功德之前還要先修福德,就是福慧雙修,在我們修行過程修福還在修慧的前面。如果沒有福報,我們想要修行,也都是很多障礙,不是我們想像中那麼容易。過去我們淨老和尚常講,他一出家,他就想去閉關,去給李老師報告。李老師跟他講,你明心見性了嗎?他說還沒有,現在還是凡夫。凡夫怎麼有資格閉關?所以李老師跟他講,古時候閉關是什麼條件?有兩種人,一種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但是他沒有法緣,沒有法緣就是沒有人聽他講經說法,人家也不認識他。明心見性的高僧大德,當然不會像凡夫一樣自己去宣傳自己。這個不要說明心見性的聖人,就是我們世間的聖賢君子都不會這麼做的,他不會去推銷自己的,跟現在人不一樣。在這種情況之下,沒有人認識他,他自己也不會去宣傳自己,沒有法緣,他就宣布閉關,住茅蓬。所以古時候要去參訪善知識,就去打聽,看看哪個山有高僧在那邊住茅蓬(肯定他是大徹大悟,他才會去住茅蓬),你有什麼問題去請教他,他絕對可以為你解答,幫助你解決這些問題。所以古時候閉關,也就是宣布他大事已了,明心見性,你們有什麼問題可以來問。如果你去問他的問題他答不出來,那他還沒有明心見性,就要請他打開關門,一塊去參學,還要再去學習。這是古時候閉關的一種人。第二種人,就是修行人,出家在家,他的事務非常繁忙,忙得自己都沒時間修行,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為了要給自己找一點時間來自修,他只好宣布閉關。閉關三個月、半年,一年、三年,一般三年,只好宣布閉關,不然找他的人太多了,他真的自己都沒時間修行用功。所以只有這兩種人可以宣布閉關。

  如果自己不是明心見性,也不是那麼忙,那就不可以隨便宣布去閉關。閉關也是要修行的,一般閉關也要安排自己的功課,你閉關要修什麼。所以古大德,像蓮池大師、蕅益大師都是大徹大悟的祖師,他們都閉過關。像蕅益祖師,我們淨宗九祖,他閉關閱藏,看《大藏經》。《大藏經》一百多冊,從頭看到尾,看個三年。所以蕅益祖師有一本小冊子叫《閱藏知津》,他閱讀《大藏經》,知道《大藏經》的津梁、精要,他知道。有的閉關他是參禪,有的閉關念佛,有的閉關持咒,各種修行的方法都有。過去我們老和尚早年在講席當中常常講,他剛出家沒多久,看到有出家法師宣布閉關,每餐都要人家送飯到關房給他吃。閉關裡面幹什麼?又有電話,又有報紙,外面發生什麼事情他統統知道。後來我們老和尚知道,他說這個何必閉關,就在外面就好,這樣閉關就沒有意義了。閉關是為了摒除外緣,讓自己心靜下來,來用功。所以閉關也不是容易的事情,你縱然要閉個短期的,也是要懺除業障。修福就是可以除障,福能除障,可以排除障礙。我們去閉關修行,譬如閉個短期關,最短的一天到七天,像打佛七一樣,七天的,有三個月的,也有四十九天的,不等,看各人的時間。但是要閉關修行,也都是要有因緣的,不然會有業障現前,障礙你不能修行,不能念佛。

  所以昨天跟大家分享我的大師兄,他就是一個例子。事情太多,做煩了,真的,我們是什麼事都要幹的。他去閉關念佛,閉生死關。閉了之後,同修給他護持,三餐煮飯給他吃,衣服也幫他洗,他的工作就是念佛。之前在圖書館,真的事情很多、很忙。修行一個月他就下山,下山又回到圖書館來,他來找我。我說:師兄,你去閉生死關,是不是生死已經了了?如果了了,換你回來看圖書館,換我上山去閉生死關。他說:沒有,我想來買一個蠟燭台。我心裡在想,都要了生死去西方,買那個幹什麼?肯定是念了,念到一個月的時間,念到枯燥無味,想來逛逛街。後來買了東西又上山,後來一個星期又下來了。下來,剛好我們師父跟韓館長回來碰到了,我們師父跟韓館長都叫他回來,不要再去閉關了。回來,他還是不死心,他還是關在那個倉庫裡面,也不吃飯。我們老和尚講:吃中飯了,你師兄呢?我說:師兄在倉庫念佛。師父說:幹什麼?打佛七?我說:師兄沒有了生死,他就不出來。老和尚也沒有講什麼,我們就吃飯。那天晚上凌晨,因為我跟師兄睡在同一個房間,睡到凌晨二、三點,聽到有人在開抽屜的聲音,我以為小偷進來,結果醒過來看到師兄開抽屜找東西,我說師兄你這麼晚不休息,找什麼?他說:找感冒藥。我心裡就明白了,念佛還沒有念到一心不亂,先念到感冒,找感冒藥。因為我師兄他一打坐,他昏沉蓋比較重,他一打坐就睡著了,睡著沒蓋被著涼了,感冒了。

  他的業障是昏沉蓋,他一坐就睡;我的業障是掉舉。這五種業障發相,第一種是昏沉業障發相,你念經、念佛,或者聽經,眼睛就睜不開,這個是昏沉業障發相。以前我剛出家,跟日常法師一個徒弟叫如道法師,他那個徒弟也是昏沉蓋很重,一坐下來聽經,他又喜歡打坐,坐下來聽沒有三分鐘,他就在那邊打瞌睡。有一次他前面放一個茶杯,那個頭去碰到那個茶杯,掉在地上,日常法師叫他去浴室裡面沖冷水。所以我師兄也是昏沉蓋很重的,他坐下來就想睡覺,念經也想睡覺,念佛也睡覺,包括做維那都睡覺。有一次他當維那,一個瑩空師敲地鐘,敲了半個小時還不煞板,他看一下,結果看到他老人家已經睡著了,她敲得手都痠得不得了。我的業障是掉舉,心七上八下的,妄念非常多,妄念紛飛,叫我睡覺,可沒那麼容易,吃安眠藥都睡不著。掉舉,身心坐在那邊,全身不對勁,很想衝出去外面跑一跑。我的業障發相是掉舉,屬於第二類;我師兄是昏沉,第一類。這是第二種。

  第三種叫恐怖業障發相。恐怖業障發相就是你念佛修定、修止觀,不管你修什麼法門,心一定下來就看到恐怖的境界,或者看到自己從高高的地方,懸崖,掉到深谷裡面,或者看到被人追,或者看到沒頭沒腳的,種種讓你心生恐懼的業障發相,讓你身心不得安寧,產生非常大的恐怖,這是恐怖業障發相。第四種就是病事障,你不修行不生病,你修行就生病。過去有一個同修,在三十年前,在景美華藏圖書館,那個時候我們老和尚講《彌陀經疏鈔》,這個同修聽了之後,他也就很認真念佛,念了半年。有一天來問我,他說悟道法師,我聽我們淨老和尚講《彌陀經疏鈔》,講念佛的功德,我回去就很認真的念,念了半年,他說我以前連個感冒都沒有,身體非常好,現在認真念佛念了半年,念得全身是病。這個問題把我問倒了。如果他以前還沒有念佛的時候全身是病,現在念佛把病都念好了,這個是正常的,這樣才對。念佛是把有病念到沒有病,沒有病愈念就愈健康,這才對。怎麼原來很健康,念到變成一身是病,怎麼得到這種反效果?我也百思不解。後來看到我們淨老和尚在美國節錄的《淨土集》,《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菁華》,清朝灌頂大師的註解,他講出念佛人有這五種業障發相。還有善根發相的,善根發相念佛就很多感應、很多瑞相。業障重的,念佛、修行會有業障發相。後來我才明白,原來這位同修他是業障發相,這是業障發相的第四類,第四種,病事障,生病。

  第五種叫事務牽纏業障發相,事務牽纏就是你沒有想要修行念佛、打佛七就沒事,一想要修行,他就有事務牽纏。一九九一年之後,到二OOO年,每年我們都會去美國達拉斯打一次佛七,每次都有同修要參加,跟我去打佛七。我記得有一次,有一個同修她是下定決心,她說悟道法師,每次要跟你去美國打佛七,都是有事情去不成,這次我非去不可。她第一個報名,第一個交錢,到了要去的前一天,她是第一個說不能去的,她就來:悟道法師,對不起,還是走不了。她婆婆要開刀,你說她怎麼去打佛七?早不開刀,晚不開刀,她要去打佛七的前一天要開刀。還有同修是她的媳婦,她參加佛七報名了,然後要去之前說:她媳婦快要生了,不能走了。所以你要參加個佛七,都有事務牽纏的業障,讓你沒辦法去,這一類都屬於業障。

  業障怎麼辦?要懺除業障。怎麼懺除?修福修慧,福慧雙修,多修福。當我們業障現前的時候,沒有辦法靜下心來修行,你就修福。那修福怎麼修?我剛出家,我們老和尚叫我跟日常法師學戒律。日常法師的徒弟如道師他業障很重,不是昏沉就是掉舉。他在家的時候也學得很雜,他什麼都學,看相、算命、名字學,什麼顯宗、密教,大乘小乘,他沒有一樣不知道的,心裡妄念非常多。他的師父日常法師就叫他拜八十八佛,他拜拜拜,拜不下去了;叫他念經,也念不下去。有一天他就來寮房找我,他說師兄,我快發狂了,要崩潰了,問我怎麼辦?他說我師父給我規定的功課,我實在做不下去,拜也拜不下去,經也念不下去。他說再這樣下去,我恐怕要溜了、要跑了,問我怎麼辦?我說:你現在拜佛也不行,念經也不行,你現在什麼行?他說:現在你找一些工作給我做就可以了。我說:這樣可以,佛陀教育基金會以前都有出會訊,信封以前都是用郵寄的,有很多工作要義工來做,那你發心去做那個。他就很高興去幫忙做那些事情。像這類的,他有一些工作,他就不會昏沉,他也不會掉舉,妄想也會減少,因為他把注意力放在工作上。他是昏沉、掉舉兩種都有,我師兄是昏沉,我是掉舉。我師兄,你叫他修水管,他工作,他的精神比誰都好。所以後來師父把他派到美國達拉斯去當開山祖師,去那邊工作,他工作精神就特別好。像這樣倒是可以來做義工、做工作,來修福。這個也是修福,修到福報夠了,業障懺除了,再修行,也就沒有障礙。

  所以大福德光明雲、大功德光明雲,這個都是講我們自性的,我們還沒有明心見性之前必須要修,修到明心見性,這都是現成的,本來都具足。我們接下來再看下面,「大歸依光明雲」。講到皈依,我們很多佛門的弟子都知道,入佛門要先受三皈依。但是皈依的人很多,明白皈依意義的人不多。現在我們看這個世界上佛教徒,根據估計大概五億多人,五億多。五億多的佛教徒,當然大家都會去皈依,不管大乘小乘,大家都知道入佛門就要先受三皈依。但是皈依的人很多,懂得皈依意義的人不多。往往我們聽到有佛弟子講,我皈依好幾個師父,皈依十幾個,而且他舉出來的,某某大師、大法師,有名的大法師都是他的皈依師父。這個就是對於皈依的意義完全他不明瞭,以為皈依哪個師父,而且有人還在比賽誰皈依的師父多,這個都是錯了,這是不明瞭皈依的意義。

  皈是回歸,依是依靠,從哪裡回歸,回歸依靠什麼?我們在六道裡面生死輪迴,就像佛在經上講的苦海,在這個苦海裡面頭出頭沒,頭一下伸出來,伸出海面吸個空氣,沒有多久又掉下去、又沉淪下去,不知道要多久才會再浮上來,在這個苦海裡面。我們為什麼會有六道生死輪迴這個現象?這個原因就是迷惑顛倒。迷惑,造業,受報,惑業苦。所以皈就是回歸,從迷惑顛倒回歸覺悟。皈依,我們淨老和尚在講席當中常常引用《六祖壇經》,六祖惠能大師給人皈依的話。我們一般皈依大家都知道,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這是皈依三寶,佛寶、法寶、僧寶,三皈依。六祖大師他給人皈依說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後面再解釋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這個應該是唐朝六祖大師那個時候,就有很多人把皈依的意義誤會了,不明瞭皈依的意義,以為皈依佛,我們就依靠外面的佛像;皈依法,就念經典,念給佛菩薩聽;皈依僧,看到出家人就皈依他。像現在很多人,我皈依哪個師父、哪個師父,這完全搞錯了。

  皈依,在六祖大師《壇經》裡面,從迷回歸自性覺,這是皈依佛的意思;從邪知邪見回歸自性正,這是皈依法的意思;從污染回歸自性清淨心,這叫皈依僧的意思。所以他講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從這個意思來講,這樣大家就不會誤會。皈依三寶,六祖大師講的這個境界高。我們一般的意思講,三寶有住持三寶、一體三寶,佛陀在世的時候叫化相三寶,佛在世的時候。釋迦牟尼佛夜睹明星,大徹大悟,我們這個地球佛寶出現了。到鹿野苑度五比丘(僧團,佛教裡面四個人以上在一起共修就構成一個僧團),僧寶出現了。為五比丘說四諦法,講經說法,法寶出現了。所以佛陀那個時代,在我們地球上,佛在世的時候,那個時候三寶叫做化相三寶。佛應化到人間來,我們人間地球上有了三寶。

  佛滅度之後,佛的弟子也相繼的滅度。佛滅度之後,佛留下來就是佛像、舍利,佛像有泥塑木雕的、有彩繪的、有銅鐵去鑄成的,這是住持佛寶。佛不在世,也不再講經說法,在世的時候所講的經教,佛弟子把他整理、結集流傳到後代;佛教傳到中國,把梵文經典翻譯成中文經典,我們現在看到《大藏經》,這是住持法寶,裡面任何一部經都是住持法寶。我們今天學習的《地藏經》也是住持法寶。佛弟子,一代傳一代,出家人這個形象,不管大乘小乘、男眾女眾,只要看到出家人這個形象,就是住持僧寶。

  我們皈依三寶,不是叫我們去皈依外面的住持三寶。外面的住持三寶它是什麼作用?外面的住持三寶是啟發我們回歸自性三寶,看到佛像,就知道我自己也有佛性。佛在《華嚴經》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我們人人都有佛性,每個人都有。所以佛出現在世間,就是告訴我們,大家都有佛性,跟他是一樣,平等的,他能成佛,每個人都能成佛。所以佛他不是神,是大徹大悟的人就叫佛,男女老少、在家出家、各行各業,你只要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你就是佛。像《華嚴經》五十三參,都是明心見性的菩薩,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在家出家,還有外道,其他宗教的,只要他明心見性都是佛,都是平等的。看到佛像,就要知道我們也要作佛,作佛是我們本分的事情,因為我們本來是佛。本來是佛,作佛是應該的,不可以說不敢當。所以看到佛像,啟發我們自性的佛寶,自性覺,就是皈依自性佛寶,外面的住持僧寶,啟發我們回歸自性佛寶。經典是佛開示的經教,做為我們修行的標準,修正我們錯誤的思想、言語、行為。所以經不是念給佛菩薩聽的,念給我們自己聽的,我們依照這個經來修行,修正我們錯誤的言行,這是住持法寶啟發我們回歸自性法寶。

  看到出家人這個形象,這個形象它的表法是清淨的意思,清淨。看到這個出家人,不管他是大乘小乘、男眾女眾,這個出家人他修得好不好,持戒還是破戒,那是他的事情,這個我們不管。我們皈依三寶的弟子看到這個形象,就要提醒自己,我要皈依自性清淨心。因為我的自性本來就清淨的,現在很不清淨,很多煩惱、妄想,污染我們的清淨心。看到這個形象,提醒自己我要回歸自性清淨心,自性它本來是清淨的,我們迷了,變成不清淨。這是這個形象他表法的意思,不是叫我們去皈依外面的這個三寶。出家人,俗話講「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他自己都保不住自己了,怎麼能夠讓你皈依?他這個形象它是表法的。

  所以有一年我在澳大利亞圖文巴淨宗學院,有一次我去那邊住了一段時間。淨宗學院在當地慢慢大家也都知道了,有一次,有個高中的學校,他們的老師帶了兩部大巴車的學生,男學生、女學生兩部車子,說要來參訪淨宗學院,要找一個資格比較老的給他們講佛法。那個時候我們老和尚也不在澳洲,後來我們那些師弟,他們說現在師父不在,他要找一個最老的,師兄,現在你最老,只有你來講。我說我也不會講英語,我講的他聽不懂,他講的我聽不懂,怎麼講?我們的師弟說沒關係,你講我來給你翻譯。我說這樣好吧,我就上台了。看到老師帶這些洋學生來,你跟他講什麼高深佛法肯定他們聽不懂,所以我講比較淺顯的。第一個講不殺生,我們佛教不殺生。我說你們今天來,我們招待你們吃中飯,都是吃素的,我簡單講佛教慈悲不殺生的精神。後來的時間,我就知道這些學生肯定他很多問題,我說給你們問問題,你們提問題來問。這些男同學、女同學問題很多,我說問問題就問題很多。有一個女生問我說,我能不能結婚?我說中國和尚不能結婚,日本和尚可以。又有一個女生說,為什麼你要剃光頭?她看到外國人也有剃光頭,大概洗頭比較方便,不用那麼麻煩。我跟她講,剃光頭是代表清淨的意思,心地清淨,一塵不染。又有個男同學問說你們是佛教,為什麼會用我們這種教堂?我說我老和尚提倡是教育,不是宗教,跟任何宗教都沒有牴觸的,都可以互相學習的。還有一個學生問,雞蛋能不能吃?也問到這些問題。問了很多問題。所以就是給他們講一些表法的意思。所以很多人看到出家人這個形象,他難免心裡會有一些疑問,他是一個表法。

  有一年我到美國去打佛七,打完佛七,同修大家就去遊覽,租一個大巴車,從達拉斯開到聖安東尼,開八個小時。我到聖安東尼,去一個百貨公司,一個洋小姐(美國小姐),看到我穿出家人衣服,又穿僧鞋,問我這個衣服哪裡買的,她想要買一套。她說這個她那邊沒看過,問我哪裡買的。在旅遊的地方,很多洋人看到我穿這個衣服跟一般人不一樣,都很好奇,要來照照相,這個也是跟他們結結緣。所以這個形象也是給眾生結緣的。如果穿得跟一般世俗社會上的人都一樣,他不會特別去注意你的,因為跟我一樣。我們穿得不一樣,他覺得這個人穿得不一樣,他就會看一看。所以我們在這裡,我坐在樓下吃飯,本來是在二樓吃的,莊嚴說要拿到上面來比較麻煩,乾脆就在一樓吃。一樓吃就看外面,外面行人很多,所以我吃飯也很多洋人很好奇往裡面看,怎麼一個穿的衣服跟我們不一樣的人坐在那裡吃飯,有的甚至還進來問。這個也好,就是跟他們結結緣,希望以後他有因緣進一步來接觸佛法。

  再來就是一體三寶,一體就是佛寶當中有法寶、有僧寶;法寶當中有佛寶、有僧寶;僧寶當中有佛寶、有法寶,這個叫一體三寶,一即三,三即一。

  皈依,我們都知道是佛門入門一個最重要的,要先受三皈依。皈是回歸,依是依靠。回歸、依靠要去落實才有意義,如果不能落實,皈依就落空了。我們不要講六祖大師那個高層次的皈依,就是淺的皈依,恐怕很多皈依的人都還不能去落實,做不到。為什麼做不到?原因還是對皈依的意義,沒有真正搞懂,沒有搞清楚。所以二OO八年十月我從廬江到山東金山寺繼續去做百七繫念法會,每天我在做法會,上午都講一個小時的課,下午做三時繫念。有一次山東大學幾個老教授退休了,要來受皈依。我看到這些都是知識分子,都是教授退休的,要來皈依。我看很多皈依的人,聽我們淨老和尚講六祖大師的三皈依,大家聽了都點頭,似乎大家都懂了。實際上是不懂,為什麼不懂?你遇到事情的時候,既沒有皈,也沒有依。不要說皈依自性三寶,就是皈依住持三寶也都做不到。所以我在那個地方講這個皈依,我就講得比較淺。所以這些教授要來皈依,我就先跟他們交流,我說你們都是教授,也都退休了,要來皈依當然很好。我說你皈依,要皈依一個形式的,還是皈依實質的?他們就問,什麼叫形式,什麼叫實質?我說如果皈依一個形式,我帶你們念皈依的誓詞,你就跟我念,念完之後,就把皈依證發給你,你對於皈依的意義是不了解,這樣的皈依叫做形式上的皈依。實質,實質是什麼?我說實質的,就比較嚴肅一點。我也不講得太深,講六祖大師的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聽了好像懂,實際上是不懂,我就講淺一點的。我說我舉一個例子,你現在皈依佛,佛是誰?釋迦牟尼佛,我們這個時期的教主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在經上給我們介紹的十方諸佛,都是佛,一尊佛就代表一切諸佛,一尊佛講的就是代表一切諸佛講的。你現在皈依佛,我們以釋迦牟尼佛為代表,皈是回歸,依是依靠,依靠釋迦牟尼佛。怎麼皈依?我說你們是不是都相信科學?是,我們相信科學。那科學家講的話跟釋迦牟尼佛講的話如果不一樣的時候,你要依科學家,還是依釋迦牟尼佛?他們還體會不到,還聽不懂。我就再舉一個更明白的例子。我說比如(舉一個例子)釋迦牟尼佛說殺生是有罪的,科學家講殺生是沒有罪的、沒關係的,那你依釋迦牟尼佛講的,還是依科學家講的?他們在考慮了。我說你考慮好了再來。

  皈依法,我說法就是經典、經論,三藏經典,經律論三藏。我說現在你皈依三寶,皈依法,法就是依經論,佛講的經論為標準。我就問這些教授,你們是不是從小就學唯物論?是,我們從小就開始讀唯物論。我說現在你發願,在佛前皈依三寶,那麼佛講的不是唯物論,佛講的叫唯識論,差一個字,你要依哪一個?他們又在考慮了。我說你考慮好了再來。我說差一個字,你們念的是唯物論,佛是講唯識論,差一個字,你要依哪一個論?你現在皈依三寶就要依唯識論,你就不能依唯物論,你要依哪一個?他們就在考慮了,到底唯物論還是唯識論?我說你考慮好了再來。所以把唐大圓居士唯識論的註解,一本這麼厚,一個人發一本,你們都是教授,回去讀,讀通了,想通了,再來。

  皈依僧,僧是什麼人?現在我們老和尚講經說法,代佛說法,他老人家講的代表僧團講的。像海賢老和尚,《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那本書,這是講的正法,你們聽了依不依?能不能接受?我就講得比較淺顯。後來經過我這麼一分析,他們就在考慮,我說你們這個書帶回去先看看,看明白、想通了,再來皈依。我說你們都是教授,如果我跟一些不認識字的阿公阿婆說皈依個形式,那情有可原,反正他們不識字,你們都學問這麼大,也是受個形式的三皈依,那可能會給人家看笑話。

  現在有很多皈依佛門的很多問題。什麼問題?早年在台北景美華藏佛教圖書館,我們老和尚都講很多淨土經典,《阿彌陀經疏鈔》、《阿彌陀經要解》,很多同修當然都發心來念佛,修淨土。很多來念佛都是老菩薩,而且都是女眾比較多,男眾比較少。有些老菩薩,像現在我們台北很多老菩薩,我回去打佛七、做法會,也都是老菩薩來參加,女眾的老菩薩多。女眾老菩薩,有一些她腳不好,譬如說坐在拜墊盤腿打坐她沒辦法的。就有一個老菩薩,人家跟她講,說妳不能盤腿,妳念佛不能往生。她很著急,那怎麼辦?她盤腿又盤不起來,她的腳沒辦法盤腿。現在不能盤腿,念佛不能往生,那怎麼辦?就請問我們老和尚。我們老和尚就問她,他說淨土三經,釋迦牟尼佛有沒有講不能盤腿,念佛就不能往生?問她有沒有?她說沒有。他說沒有,那就都可以,你能盤腿、不能盤腿,你只要信願念佛,統統能往生。

  還有很多同修,在台灣、在大陸我都遇到過,甚至在東南亞也遇到過,問我一個問題。他說聽說有人說,在家人不能在自己家裡讀《地藏經》;還有人問一個問題說,晚上不能讀《地藏經》,在家裡也不能讀《地藏經》。我就問他,我說你現在講的是《地藏經》,《地藏經》釋迦牟尼佛有沒有規定在家人不能讀誦?沒有;有沒有規定在家裡不能讀誦?也沒有;也沒有規定哪個時間才能讀,哪個時間不能讀,《地藏經》有沒有這麼講?也沒有。所以我問他有沒有?他說沒有。我說沒有,你怎麼會有這個疑問?聽到某某人講的。我就問他,你皈依三寶了沒有?皈依了,早就皈依了。我說你皈依了,那你現在是皈依三寶,還是皈依那個人?你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還是皈依那個人?他說某某人講的。我說你現在皈依了,你不依三寶,你依那個人講的,那你就沒有皈依,既沒有皈,也沒有依。還有人問問題說,沒有吃全素不能念佛,這個問題也去問老和尚。老和尚說:淨土三經有沒有規定沒有吃全素就不能念佛?也沒有。那表示你吃葷、吃素都可以念佛,沒有規定你不能念。

  這個就是皈依法,你講哪部經,那部經是佛講的,佛有沒有這個說法,依這個為標準,我們修學就不會有錯誤、偏差。所以現在的人三皈依連基本一個概念也都沒有,遇到某某人怎麼講,他就說某某人怎麼講。人家怎麼講,講了之後,你是三寶弟子,你先回歸到三寶。佛現在不在了,以法寶為中心,法寶就是經典。人家怎麼講,講哪部經,你就拿那部經來看,他講的這部經典裡面有沒有這麼講?佛有沒有這麼講?如果沒有,我們就可以不採納;如果有,跟經典一樣的,我們就可以接受。這是皈依法,皈依三寶一個標準,這點我們必須明白。因為這個講到皈依,很多佛門弟子都知道要皈依。此地講的,「大歸依光明雲」,回歸自性就是大皈依。

  下面講,「大讚歎光明雲」,在十大願王講稱讚如來。大讚歎,讚歎什麼?讚歎自性的圓滿功德,不是讚歎別的。下面講,「放如是等不可說光明雲已」。舉出幾個例子,放如是等不可說光明雲,關鍵在不可說。不可說是什麼意思?說不盡的,說不出來的。我們看到經典講不可思議,議就是言語的議論,說不出來。真如自性,你要去悟,你不能去想,也不能去說,說說不出來,想想不到,只能用參的。所以禪門叫參究,不叫研究。研究是用意識心去研究,參究離心意識參,這樣才能開悟。上根利智的看到佛放這些光,他一看就大徹大悟,都不用講,也不用說。眼根利的人一看,他就明白了;看還不明白,那就要說。畢竟上根利智的是少數,大多數是中下根器。所以下面就說,下面說就有音聲,「放如是等不可說光明雲已」,放光之後,接著:

  【又出種種微妙之音。所謂檀波羅蜜音。尸波羅蜜音。羼提波羅蜜音。毗離耶波羅蜜音。禪波羅蜜音。般若波羅蜜音。慈悲音。喜捨音。解脫音。無漏音。智慧音。大智慧音。師子吼音。大師子吼音。雲雷音。大雲雷音。出如是等不可說不可說音已。】

  到這裡是一段。這一段是『出種種微妙之音』。我們娑婆世界眾生耳根最利,這六根當中耳根最利,看,看不明白,聽就明白了。所以佛在世的時候,以音聲為教體,音聲就是講經說法,眾生聞經悟道,聽聞佛講經說法。這在《楞嚴經》裡面,佛給我們講得很詳細,娑婆世界眾生耳根最利。在《楞嚴經》二十五圓通,就是二十五位菩薩各個代表一個圓通法門,六根、六塵、六識、七大加起來一共二十五,二十五圓通,每個法門都能達到圓通,通到自性。釋迦牟尼佛請文殊菩薩揀選圓通,說娑婆世界的眾生修哪個圓通最適合這個世界的眾生?文殊菩薩選擇《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耳根圓通,就是說明我們這個世界眾生耳根最利修容易得圓通。

  觀世音菩薩應該照順序排,眼耳鼻舌身意,眼根、耳根應該是排在第二位,但是二十五,他排在第二十五位,排在最後。排在最後,我們中國人演戲都把最精彩的戲擺在最後面,叫壓軸好戲,最好的、最殊勝放在最後面。原來他是第二個,變成最後一個,這個有它的用意,因為文殊菩薩揀選圓通,這個大家都知道。但是《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一般人就比較不會注意,因為大勢至排在觀音菩薩前面第二十四個,原來第二十四應該是彌勒菩薩,大勢至應該是排在第二十三位,現在二十三、二十四,大勢至跟彌勒菩薩對調了一下,這個我們一般就比較不會去注意。大家會注意《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知道這個特別法門,所以沒有按照順序。但是古大德給我們點出來了,說《楞嚴經》二十五圓通是有兩個代表特別法門,一個《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一個《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觀音菩薩在二十五位菩薩,他原來順序擺他是第二個,突然把他調到第二十五個,這個大家就比較明顯看到,知道這個不尋常,所以才會這麼排列。大勢至,二十三、二十四,就是前後位置對調一下,大家比較沒有注意。實際上是兩個特別法門,一個念佛圓通、一個耳根圓通,而且念佛圓通跟耳根圓通它是相關的。特別我們現在用持名念佛,念出聲音,耳根聽進去,這個是念佛圓通跟耳根圓通同步在修的。所以印光大師教人念佛,他強調注重在聽。聽佛號,你用心聽,聽久了,轉凡成聖。所以它是有兩個特別法門。

  「又出種種微妙之音」,這個音聲,我們天天都聽到聲音,音聲也是無量無邊的,很多種聲音,這麼多種聲音都是微妙之音。實際上你會聽,這個聲音你一聽就開悟,大徹大悟,這個音就叫微妙;如果我們愈聽愈迷惑顛倒,那就不妙。一聽我們就覺悟,那這個就妙,微妙。會聽的人,他不管聽什麼聲音,他都覺悟,覺而不迷。為什麼?他會用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的修行方法,「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他聽到那個聲音,不是跟著外面的聲塵跑,不去攀緣外面的聲塵,他聽到那個聲,他反過來反聞,聞裡面的自性。我們凡夫一聽就是往外面去攀緣外面的聲塵。觀音菩薩修行的方法,他不攀緣外面的聲塵,他反過來聞你能夠聞的聞性。外面的聲有生滅,聲音出來,一下沒有了,有生有滅,但是我們能夠聞那個性它不生不滅。六根的自性都是不生不滅,本來就存在的。所以你明白自性,你就知道人沒有死。為什麼?在你身體裡面有一個不生不滅的東西在,你自己不知道。

  所以波斯匿王六十二歲,頭髮也白了,臉皮也皺了,常常聽佛講經,說有個不生不滅的。有一天他就問釋迦牟尼佛,不生不滅在哪裡?佛就跟他講,在你身體裡面,你每天都沒有跟它離開。在哪裡?你六根的根性,在眼叫見性,在耳叫聞性,在鼻叫嗅性,在舌叫嘗性,在身叫覺性,在意叫知性,這個六根裡面的根性。《楞嚴經》最直接的修行方法就是捨識用根,你會用了,你馬上就明心見性。根性利的人,他能夠用這個功夫;但是我們根器鈍的、業障重的,想修修不來。修不來,現在有個方便法,我們耳根圓通不會修,修不來,修念佛圓通。但是對於自性,自己有個概念、有個認識,這個也是有需要的。像波斯匿王問佛不生不滅在哪裡?佛就說在你六根裡面,但是他還是不明白。他說你這個身體有變化,你從小生出來,從嬰兒到現在老了,你這個身體有變化,但是你身體裡面那個根性它沒有變化。波斯匿王他還聽不是很明白,佛再給他講,佛就問他,你幾歲的時候看到恆河?印度那一條恆河,很有名的,印度出名就是那條恆河。英國出名大概是這條泰晤士河,講到泰晤士河大家知道。印度,講到恆河大家都知道,佛在經上常用恆河沙來比喻。你幾歲看到那條恆河?他說三歲。他母親帶他去恆河祈禱,拜耆婆天,他三歲就見了。他說你三歲能夠見的那個見,跟現在六十二歲見有沒有兩樣?波斯匿王想一想,沒有,三歲能見,現在還是能見。波斯匿王聽明白了,非常開心,真的不生不滅,在身體裡面六根的根性不生不滅。佛叫我們回歸就是回歸我們自性裡面六根的根性,回歸到不生不滅的自性你就成佛了,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波斯匿王聽明白了,其他的佛弟子還有聽不明白的,一個弟子又問佛,他聽了還是不懂,他說見,你眼睛好好可以見,那瞎子見什麼?因為瞎子什麼都看不到。佛就請他去找個瞎子來,然後問那個瞎子,說你現在見到什麼?瞎子說,我現在見到眼前一片黑暗。佛就告訴弟子,他說瞎子也有見性,因為他見到黑暗,表示他的見性存在的,他的眼睛壞掉,所以他只能見到一片黑暗。佛弟子聽到這個還是不懂。見到黑暗,但是我沒有見到黑暗,我見到很多都看得很清楚,很多萬物。佛就繼續再分析,他說你現在憑什麼可以見到這些?你眼睛好的,如果沒有太陽光,沒有月亮的光,沒有星星的光,沒有這些燈光,把你送到山洞、坑道裡面,這些光都沒有,請問你眼前看到是什麼?這個佛弟子明白了,看到一片漆黑,跟那個瞎子一樣。那就說明你見性有,你這個工具恢復,他就能見。如果沒有那個性,你什麼都不能見、不能聞。所以這個性它是永遠不生不滅的。佛教我們回歸自性,就證得自性這個東西,認識自己。

  講微妙,真的要講也講不完,有時候我覺得就是講少一點,但是分享多一點,可能大家會多了解一點。這個微妙之音,我們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先學習到這裡。希望我們今天學到這一段,你能夠用耳根圓通,聽到什麼聲音,你能夠反聞聞自性。如果我們不會做這個功夫沒關係,我們聽到什麼聲音,你就用念佛。念佛這個聲音,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所以念佛的這個音,就是無上甚深微妙之音。我們用這個方法,用念佛圓通也可以。念佛圓通你念通了,當然六根全通了。「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脫」,六根當中有一根回來,六根統統解脫了。好,今天我們學習到此地,向下的經文我們明天晚上再繼續來學習,祝大家法喜充滿。我們來念迴向偈:「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阿彌陀佛。

  

  

#